浅谈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2022-11-05

提问, 即提出问题, 然后由学生或老师来回答, 以达到传道、解惑之目的。几乎是每一个老师的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提问, 这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是组织课堂的重要环节, 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和论证、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方法和技巧, 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提问题的内容, 要有主题;要有明确的目的, 克服随意性;提问题的时机要恰到好处;不能局限于对上节课的复习和回顾;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要适合你的学生, 适合当时的情景;提问之后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并予以鼓励等等。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1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是其要讲述的内容或要表达的思想的浓缩。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激起读者的欲望, 使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因此, 我们可以再揭示课题之后,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在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 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课题, 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这次地震发生在那?是多大级别的?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危害?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 让学生带着之前想要知道的问题进入课文, 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 引导学生在阅读本文过程中提出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本文, 走进作者, 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 引导学生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方法等几个角度去提问。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中, 在读文之后, 很多学生提出后面的问题:这是怎样一对父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课文中在描述父亲的时候, 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在这一环节提问中,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关于文章内容的, 关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的问题往往很少,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此时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 适时地进行引导和追问, 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的阅读、理解本文。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中, 在学生提问之后, 笔者也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文章几次出现了“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写?

3 引导学生在阅读本文后提出问题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两课时的教学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很多学生通过学习, 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 想要知道更多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去更大的领域探索更多的秘密, 正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所以, 在学习课文之后, 教师更加要重视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 笔者引导学生继续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有的学生提到:警察和周围的人为什么不帮帮他呢?难道他们就没有被这位父亲的行为感动吗?有的学生说:我还要去了解更多的发生在危机时刻的人和事, 也像课文中这样写出来, 歌颂人类身上那些令人感动和震惊的精神。有的学生说:为什么人类到现在对地震的预测还那么不尽如人意?我将来想在这个方面做点什么……

总之, 教师的提问是一门精湛的艺术, 教师在提问时如何“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善于根据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情况, 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优化课堂提问, 就一定能激活学生思维, 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上一篇: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及数字档案馆设想下一篇:分析新时期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