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2-09-11

21世纪20年代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 随着入境和出境旅游的激增, 对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突出, 虽然我国的旅游教育在近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还存在着经过了学校技能培训的学生进入企业后仍需进行重复培训的困惑, 因此如何提高专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探讨一条可行之道, 是旅游专业教育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 经过长期的思考,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对游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 建立“产教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

学生是学校培养的产品, 产品是否合格关键在于产品成型的整个过程中是否经过了标准的严格的监控, 而用人企业是学校的客户, 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最权威的机构, 所以, 走“产教结合, 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才最具有可行性。

校企联合, 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觉得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而且新进员工一般要经过一到三个月的培训, 对企业来说人力培养成本加大, 更让企业苦恼的是在企业花大力气对这些人才进行培训了之后, 最后留下来的却不到一半。面对这种情况, 用人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 在新生入学时就来学校挑选学生, 达成初步的用人意向, 学校负责理论部分的教学, 而专业技能的培训由旅游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 这样就可以把企业的岗前培训放在学校进行, 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又让企业真正得到了适应性人才, 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效率, 而且还避免了学校教育与企业脱节这一尴尬的现象, 一举多得。

校企联合还可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通过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 带领学生到酒店或旅行社顶岗实习或组织教师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 帮助企业解决服务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等形式, 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为学校培养双师型人才。

2 实施模块教学, 加强技能培养

在建立“产教结合,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后, 学校还应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 以专业课为主体, 以实操课为重点, 通过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来达到岗位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抓质量, 练内功, 做到“四个优化”。

2.1 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需求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和岗位实际, 本专业应该对教学计划, 做到“一增、二减、三补、四调”。一增就是增加本专业教材中没有而实际生产中大量应用的内容;“二减”就是在不影响教学计划完成的情况下, 删减教材中有、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或用不上的内容;“三补”就是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规模、多层次的特点, 应当补充本专业教材中没有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有关专业知识;“四调”就是根据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教材顺序, 便于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

2.2 优化教学过程, 突出能力培养

2.2.1 制定系列化技能训练项目, 组织学生天天练技能

本专业的实训课程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出专业技能训练系列化目标, 并加以细致分解, 形成一个天天练的小目标, 让学生随时练技能, 天天搞达标, 提高了目标的可实现性。

2.2.2 发挥实习基地作用, 强化现场教学

目前旅游专业类院校一般都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 给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场所和更多的实践机会, 使专业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 把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在合作企业现场展开, 例如把学生带到酒店和旅行社中接受酒店服务与管理和导游服务与旅行社管理方面的教学, 使许多较抽象的、在课堂上需花费较多时间才能讲清的专业理论, 经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后, 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在实习阶段学生还可通过在合作办学的旅游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 进一步熟悉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2.2.3 以所需技能为导向设置课程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 在教学方面除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 还要注重进行学科渗透方面的教学。现代旅游企业所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既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 同时还要求具有较高的综合技能, 所以旅游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院校与企业共同探讨, 结合旅游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 可删除原有展业课程体系中一些不实用的部分, 可增加一些能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相关学科的课程, 例如适当增加营养搭配、摄影等方面的课程, 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相关技能的掌握, 这种以“实践定向”为指导的课程设置, 注重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设置, 也避免了教学的不协调性和学习的盲目性, 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必需的知识,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

2.2.4 实行“四二”分段, 增加实践时间

在过去的长期办学过程中, 三年制专科曾采取“五一”分段的教学与实习安排办法, 让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几个周进行毕业实习, 因实习时间较短, 许多优秀的旅游企业不愿意接受这类实习生, 同时学生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将所学的知识较好地、全面地转化为实践技能, 有的学校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 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就混过去, 即使学校安排, 有时也因为企业生产不能合理安排, 往往造成学生实习流于形式, 变成简单的廉价劳动力。为此, 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 必须要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 对于三年制专科教学来说, 可以在前四个学期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专业技能训练, 后两个学期, 通过周密的安排, 对照实习大纲和实习教材, 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 科学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让学生对旅游企业全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全面的适应, 在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对各岗位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技术的适应能力, 并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 不仅让社会充分了解学校, 为学生对口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而且为学校加快人才的培养速度、提高办学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 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还需要依靠先进的教学手段。因此, 要在广泛运用实物、现场等直观教学手段的同时, 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某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如不能或不方便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中开展的, 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模拟实践场景,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提高科内实践教学的效果。

采用现场教学、幻灯、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方式, 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各种竞赛、辩论会、模拟导游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提高其组织、参与、表达等能力。

2.4 优化教学考核机制,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旅游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考试分数的高低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上, 为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还需要在成绩考核方面进行改革。

2.4.1 改革成绩评定办法

改变传统的3∶7 (即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占7 0%) 的成绩考核办法,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可采取3∶3∶4的系列成绩评定办法, 即平时成绩占3 0%, 技能成绩占3 0%, 期末考试成绩占4 0%。在评定中增加技能训练项目, 并加大比例到3 0%, 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技能训练。

2.4.2 改革考试办法

从过去强调理论考核转变为加强现场考核和职业资格考核, 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检验实践教学成绩。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 可以将学生带到专业实习基地现场进行操作考核, 变“笔答”为专业技能操作。一般旅游管理的学生需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因此院校还需要加强职业资格的考核, 对没有获得职业职格证书的学生不予推荐就业, 这样在就业的压力下, 有助于提高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4.3 积极组织和参加技能比赛

组织的专业技能比赛, 是衡量教学质量, 特别是技能训练水平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旅游院校应积极参加或组织技能大赛,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加强技能训练的热情, 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极大促进作用。

总之, 要培养符合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必须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摘要: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的重要教学环节, 在长期的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旅游企业并不认同学校开展的技能培训, 新员工入职后还得接受重复的培训, 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经过长期的思考, 笔者认为可以从校企联合和实施模块教学等方面来减少实践教学的盲目性, 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校企联合,模块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雪, 魏莉, 傅克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J].2007 (6) :113~115.

[2] 陈丹红.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7 (1) :152~154.

[3] 任运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7 (10) :57~58.

[4] 李岫, 王平, 陈丽英.关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旅游学刊[J].2006 (S1) :120~123.

[5] 杨建翠,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3 (10) :25~26.

上一篇:浅谈信访工作如何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一篇: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推进综合课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