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建设调研报告

2022-08-12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商所建设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工商所建设调研报告

工商所建设调研报告(最终版)

关于城区工商所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目前许昌市工商局魏都分局城区工商所的基本现状 许昌市工商局魏都分局位于许昌市魏都区,此次工商所整合机构改革后共设置工商所八个,全部位于市区,为城区工商所,其中四个工商所为自有产权房屋,在上一轮次中心工商所改造中均未涉及。近年来,为改善基层工商队伍办公环境,分局自筹资金,对三个自有产权工商所进行了改造,办公环境有所改善,剩余工商所办公地点不稳定,无法进行改建,基层同志办公条件艰苦,现将八个工商所情况简要汇总如下:

(1)南关工商所:位于魏都区车站路票房街原火车站招待所二楼,办公面积260M,房屋为租赁,租期以车站和分局协商确定,不确定性为如车站上级要求车站资产不得租赁,南关所需要在短时间内搬离(2008年曾出现过这种情况,南关所因故搬迁至社区临时房合署办公,2011年8月,迁回到原处办公)。该所实际困难为所辖区位于许昌老城中心商业圈,现有经费额情况下,基本处于购置工商所成本高,租赁办公地点成本水涨船高的状态。

(2)察院工商所:位于魏都区建设路东段莲花湾大厦三楼(原农行分行处),办公面积130M,房屋为租赁,租期为一年一竞标,不确定性为竞标价逐年陡涨,2010为

2

21.1万元,2011年5月份,竞标价涨为3.9万元。该所位于老城中心区,房租高,且辖区内正在进行大范围的拆迁改造,老房屋租赁不稳定,新开发的商业用房购置租赁成本都很高。

(3)文峰工商所:位于魏都区毓秀路中段毓秀农贸市场二楼,办公面积160M,房屋为租赁,产权方为市场服务中心,地权方为当地村组。该地块有可能在年底拆迁开发,文峰所辖区为许昌老城区和东城区结合部,辖区内居民区密集,商业氛围浓厚,房屋购置成本高。

(4)北大工商所:位于魏都区文峰路和建安大道交叉口,与建安工商所区个私协合署办公,实有办公面积140M,房屋为自有产权,未进行标准化改造,办公条件拥挤。该所实际困难为房屋占地为区检察院院落一角且略有突出,位于城市主干道交汇处,房屋未在规划中,且楼龄较长,结构老旧,房屋狭小,无法设置服务大厅,急需标准化改造。

(5)建安工商所:主体部分位于高桥营办事处,房屋为租赁,部分临时使用北大工商所房屋办公,两办公地点间隔较远,不便于工作联系,两处实有办公面积140M,且办公条件拥挤。高桥营办事处,民营科技园区为建安工商所主要服务对象,现该所主体部分仅有办公用房2间,工作无法展开。

(6)西关工商所:位于魏都区中立交桥沿上,为老工

2

2

2

商所改建,实有办公面积240M,自有产权房屋。该所原址为老西关工商所,无院落无停车位,在改造服务大厅并增加工作人员后,办公环境十分拥挤。

(7)五一路工商所:位于魏都区光明路中段,为老工商所改建,实有办公面积600M,自有产权房屋。该所改建后基本能满足办公需要,困难为无停车位且离公安岗楼很近,前来办事商户车辆经常被贴单处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8)文昌阁工商所:位于魏都区人民路中段,为老工商所改造,自有产权房屋,实有办公面积600M。该所为原魏都分局驻地,改建后办公条件正常,是分局唯一能够达到省局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工商所。

二、进行工商所改造的优势和困难

近年来,许昌市工商局魏都分局在市局党组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全力推动魏都区经济发展为工作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抓实干,积极有为地开展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年四月,结合分局实际,经市局批准,魏都分局将原14个基层工商所整合成为8个工商所,对所属辖区进行了调整。整合后,工商所人员增加,管辖区域扩大,监管任务加重,而由于历史条件差及工商部门经费由省财政包干拨付等原因,工商所整合后面临办公用房不足、办公条件简陋、办公设备短缺等问题,直接影响工商所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魏都分局基础薄弱、

2

22

经费紧张的现实,在工商所整合工作中,分局党组在人、财、物配置上优先考虑基层工商所,按照“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腾出有限资金注重抓工商所环境建设和硬件投入,五一路工商所、文昌阁工商所、西关工商所经过标准化改建,已初步具备办公条件,但改善其余五个工商所的办公条件,依然存在巨大困难,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资金和政策扶持两个方面:资金方面,魏都分局基层工商所全部为城区所,在上一轮次全省基层工商所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未获资金支持,且在城区建所,成本较农村中心工商所更高;政策方面,在城区建所很难获得地方政府的财政和土地支持。从自筹资金分批次改造的三个工商所看,随着人工和材料成本的上升,改造成本逐年上涨;新建工商所土地和建筑成本非常巨大;购置商业办公用房价格两年来更是突飞猛进。所以说在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越早建设,情况越有利。

三、城区工商所建设的途径方法

从许昌市魏都区的经济环境情况看,老城改造正在加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走正规途径竞拍土地,建设工商所成本过于巨大;从政策层面看,由地方政府调拨土地和购置其他单位现有资产几乎不可能成行。建设城区工商所建设的途径有购置商业办公用房,与地方办事处、社区合资建设两种。2007年-2009年,全省基层工商所标准化建设期间,正

值魏都区办事处和社区加速建设的时期,政策环境较为宽松。随着市区各办事处和社区建设的完成,与地方办事处合资建设工商所的途径,仅有建安工商所有可能成行。

四、魏都分局现有工商所面临的直接困难

四个租房办公的工商所中,租约和办公环境均不稳定。察院工商所驻地为每年一竞价一签约的模式;文峰工商所驻地有可能在年底纳入拆迁范围;南关工商所驻地为火车站资产,如政策有改变,则需搬离;建安工商所主体部分,临时使用北大工商所部分办公用房办公,驻地不在其辖区,在高桥营办事处辖区部分,办公用房少,急需调整。

五、购置工商所成本

分局现有工商所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所需改建项目和资金量(以300㎡,2010年8月工商所所在地,写字楼价格计算):

(1)南关工商所:购置办公用房150万(单价5000/㎡);装修改建20万(在新写字楼基础上简装);家具和电气、电子设备采购10万元。

(2)察院工商所:购置办公用房210万(单价7000/㎡);装修改建20万(在新写字楼基础上简装);家具和电气、电子设备采购10万元。

(3)文峰工商所:购置办公用房210万(单价7000/㎡);装修改建20万(在新写字楼基础上简装);家具和电

气、电子设备采购10万元。

(4)北大工商所:新建服务大厅、会议室主体建筑30万(两层砖混结构);装修改建50万(老办公楼外观内部处理);家具和电气、电子设备采购10万元。

(5)建安工商所:购置办公用房120万(单价4000/㎡);装修改建20万(在新写字楼基础上简装);家具和电气、电子设备采购10万元。

(6)西关工商所:回购部分房屋用于办公40万;回收部分装修改建10万;家具和电气、电子设备采购5万元。

(7)五一路工商所:家具和电气、电子设备采购8万元。

(8)文昌阁工商所:家具和电气、电子设备采购8万元。

六、可能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的政策

在垂直管理体制下,能够争取的地方党委政府支持较为有限。可能的争取的政策支持可能有:

(1)采购办公用房过程中,由区委区政府协调,与开发商议价。

(2)新工商所建成之前,由区委区政府协调,从其他单位以较低租用临时办公用房。

(4)从地方财政申请少量专项资金支持。

七、规范城区工商所建设应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1)忌“贪大求全”。城区工商所建设购置成本高,应充分调研,量力而行。

(2)忌“行动迟缓”。许昌等三线城市低价房价正处在上升通道,越早建设,资金使用越有利,实际效果越理想。

(3)忌“重复建设”。对已经由基层分局自行筹资,进行改造的工商所,也应给予各基层单位资金补助,避免为得到上级资金支持,而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4)忌“比葫芦画瓢”。城区工商所建设有其复杂性,实际情况和条件都不一样,应充分发挥各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地制宜搞建设,在核心指标达标的情况下,不能一个标准要求。

(5)忌“监管不严”。要严把审计关口,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八、城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达标升级有什么好的建议

(1)由省局统一城区基层工商所形象设计。 (2)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3)省局和市局应加强协调,帮助基层单位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4)基础设施建设要和信息化建设、工商文化建设、执法监管体制改革同步。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第二篇:工商所文明建设自查报告

xx工商所在2004~2005文明单位建设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以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为目标,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职业道德、行风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04年至2005年,我所连续被评为市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县工商系统先进集体、镇先进单位。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各项创建措施

2004年以来,我所党委领导班子重视加强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成立以xxx所长为组长,负总责,xxx、xxx、xxx为成员的领导班子,认真制定创建工作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为指导,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每位委员都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负责分管工作,想全局、议大事。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注重学习研究,勇于破解难题的氛围,工作质量有了明显上升。

为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持续创新发展,所党委坚持每逢党组会议必讲创建工作,经常定期作专题研究和部署,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党员发挥好带头作用,形成“人人自觉为文明单位建设多奉献”的浓厚氛围,为两年来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道德风尚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所人员。组织全所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和落实。我所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寓教于乐,运用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取得的效果明显好于说教式、填鸭式的刻板的说理教育。我所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每人都写出整改方案,达到边学习边整改边提高的效果。抓住“解放思想大讨论”和“行风整治”的契机,大力加强队伍思想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强化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极大的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抓好职工青少年子女的教育工作,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督促职工加强子女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本,培养下一代独立、进取、敢于竞争、意志坚定的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切实抓好业务工作,促进卫生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全所干部职工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上上下下一条心,在县工商局领导下,以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等工作为重点,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带动各项工作不断发展,较好的完成各项市场管理工作。

我所积极开展“红盾护农”、“成品油、液化气市场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食品安全整治”等多次专项行动。查处酒类、洗涤用品、烟草等30余个品种的假冒伪劣产品。加强了农村“12315”投诉举报网络规范化建设,在常路居委、西高都村、台庄村建立了消费者协会服务站,加大对投诉申诉的处理力度,受理投诉申诉50多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万元,极大程度的维护了常路人民群众的利益。

我所对职工思想素质,业务工作水平非常重视,千方百计促进职工素质提高,保证职工专业知识随时更新;掀起“每日一题”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完善了“两室一队”管理模式运行体制,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考核、奖惩,使日常执法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工作通过了市局验收;进一步完善了内部信息网,强化了业务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了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我所近二年来被县以上新闻媒体采用稿件20多篇,被县局网站采用信息220多条。

五、全所职工齐动手,创建内外优美环境

我所是新建所,曾获得省局表彰,投资近50余万元,建筑面积430平方米,2005年6月份竣工。是基层工商所建设先进建设单位。所内制定了值班、卫生值日制度,责任到人,每周例行检查。卫生管理遵章守制,认真做好治安防范的宣传教育,确保了我所无“三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所动员职工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动手种植了数千棵黄叶小杨、冬青、玉兰、石榴、山楂等植物美化绿化了工商所院落。我们在建设新办公楼的基础上,完善了"五小工程",因地制宜地建设了小食堂、小浴室、小娱乐室、小图

书室、小菜园,解决了全所干部职工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问题,使干部职工心情好、干劲足,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我们在抓好“软件”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办公设施、改善办公条件。

六、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努力营造单位文化

坚持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业务和身体素质,组织各项文娱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增强单位凝聚力;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坚持常年评选优秀职工,职工热情参与,效果显著。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封建迷信,伪科学及“FLG”邪教的侵蚀,引导单位文化建设向科学、积极的方向发展。

此外,我所坚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认真实行计划生育责任制,至今未发生超指标现象。我所深入进行普法活动,增全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无任何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积极完成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订阅了大量党报党刊和业务刊物供全所干部职工阅读。

两年来,我所全所职工一直积极投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我们并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通过对一年来创建工作的自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仍将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推动该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二00六年八月十日

第三篇:工商所思想建设自纠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行风政风评议,努力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的工作要求,按照市局、区局制定的行风政风评议工作方案和工作部署,我所扎实稳步的推进行风政风评议工作,广泛的征求各方意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以及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执法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存在不足,经过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的调查走访,就自查自纠阶段提出如下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同志对政风行风评议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对触及思想深处问题的剖析力度不够,有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避重就轻的现象;二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不够,没有很好地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调整工作思路;三是少数干部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新的违法行为研究不够,对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办法还不多,措施还不力;四是少数同志工作满足以往取得的成绩、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二)理论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现在理论学习目的性、系统性、计划性不够明确,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得不够。

(三)行政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事后监管轻提前介入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二是行政处罚的种类比较单一,领域还有待拓宽;三是对自由裁量权的把握不够。

(四)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表现在:没有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如在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重经济处罚、轻帮扶教育的问题。

(五)综合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调处消费纠纷和查处案件只打“擦边球”,法律法规学的不深、不精、不透。二是对个别棘手案件查处力度不够,不能及时结案,执法效率有待提高。

(六)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表现在办事效率不够高,着装和工作纪律不够严,个别同志有迟到,上班聊天现象等问题。

(七)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现在少数窗口部门极个别工作人员,有时服务事项不够周到,服务不够热情,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够。

(八)法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现在存在重罚款轻宣传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对工商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够,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对当事人宣传解释不够。此外还存在政务公开和事务公开向社会宣传的手段还应多样化;与企业、经营户联系沟通尚须加强;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二、整改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抓好政风行风建设思想认识是前提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力度,围绕“什么是行评、为什么开展行评、怎样开展行评、如何搞好行评”进行深入讨论,大力倡导“人人都是行评对象,个个代表工商形象”,切实把全体执法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热情调动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投身到行风评议中去,形成参与行风评议人人有份、加强行风建设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通过评议,评出干事创业的干劲,评出奋发向上的斗志,评出开拓进取的锐气,评出迎难而上的动力,评出工商队伍的新风气、新面貌、新形象。

(二)抓好政风行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民主评议行风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经验表明,只有领导重视、亲自抓、带好头,才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篇: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经济市场化、市场法制化、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也 加快了对人才资源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形势,对担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的工商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我市工商部

门实行垂直管理以来,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市工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工商队伍建设,以新的思路和方法,尽快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全面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知识型高素质工商管理队伍,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我市工商队伍现状及特点

公务员是我市工商队伍的主力军。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局共有2866名公务员。其中研究生学历占1;本科学历占15;大专学历占56;中专高中学历占28;30岁以下占13;31岁至35岁占22;36岁至40岁占24;41岁至45岁占20;45岁至50岁占16;51岁以上占5。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占公务员队伍的29.4。

队伍整体结构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学历层次以大专为主,整体文化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队伍的年龄结构有老化倾向,尤其是处级干部年龄偏大,其中46岁至50岁处级公务员占39%,51岁至55岁处级公务员占25%,领导干部队伍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年轻力量有待加强。

二、近年加强我市工商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一)提高进人门槛,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针对我市工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1999年实行垂直管理之后,我局提高“进人门槛”,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要求新进的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干部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2002年,为争夺人才,我局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选人方式,主动到全国有关重点院校选拔优秀人才,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1999至2002年,我局共录用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184人,其中2002年一年就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高校录用大学生106名。这些同志大部分都充实到基层第一线,大大改善了基层队伍的年龄、学历及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工商队伍的文化素质。

(二)拓宽干部出口,大刀阔斧改善结构。针对我局干部队伍年龄趋于老化、学历层次不高的状况,我局致力于在拓宽干部出口上做文章。除坚决落实干部辞职、辞退制度等制度外,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自动退职、自谋职业,并在政策范围内对学历低、年龄大的干部,分流至事业单位或工勤岗位。2001年机构改革期间,除法定退休、离岗退养、提前退休外,还采取自动退职、自谋职业以及分流到事业单位、工勤岗位等办法,对人员进行妥善分流安置。机构改革期间,共分流干部775人,其中81名公务员分流到事业单位,92名公务员分流到工勤岗位。空出了大量编制,为后来大规模补充高学历知识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教育培训,稳步推进素质工程。培养人才是获得人才最根本的办法。近几年,我局加大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分批举行了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科所长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并对全体干部进行WTO、自动化办公等现代科技知识的轮训。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干部在职培训,提高学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制度建设,狠抓科学规范管理。实行垂直管理以来,我局根据队伍现状和形势的发展,陆续建立健全了干部录用、考察任免、编制管理、职位管理、外事管理等20多项干部管理制度,并狠抓制度的落实,使队伍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五)调整职数设置,确保比例结构优化。2001年机构改革后,我局对全局科以下非领导职数进行了重新设置。调整后,全局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职位设置比例分别增加了1

52、9;科员、办事员职位设置比例分别减少了

54、73,为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三、目前我市工商队伍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队伍结构存在薄弱环节。

1、学历层次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目前我市工商队伍中,仍有1338人(含取得大专证书者)未达到大专学历,占总人数的39%,这部分人员主要分布在基层工商所,造成基层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主要原因一是1999年垂直管理前,各区工商局隶属各区政府,进人标准不一,很大一部分人员是当时的市管员因体制转变整体划转,或从以工代干的市场管理员转为聘用干部的高中以下学历人员;二是垂直管理前,各分局引进人才主要从省工商学校和民族学院选拔,省工商学校培养的学生以中专为主,且进人数量不多;三是相当一部分在职人员是

通过函授或电大等业余培训取得学历文凭的,未通过系统脱产培训,在文化素质的提高上打了折扣。

2、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局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中,主要的专业是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英语、计算机,其余如经济、金融、社会科学、财会、审计、电子商务及现代管理等专业比较缺乏。知识结构单一,尤其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中

有较大一部分人员满足于应付本职日常工作,对一些突发或综合性强的工作任务缺乏综合能力。

3、队伍趋于老化,年轻力量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长期以来,只进不出、只上不下的现象在干部队伍中较为普遍地存在。队伍缺乏流动,新陈代谢缓慢。2001年机构改革后,我局虽加大力度拓宽干部出口,但队伍整体年龄结构还是趋于老化。目前我局35岁以下公务员仅占公务员队伍的35%,处级干部更是主要分布在46岁以上年龄段,占处级干部总人数的64。年轻力量相对缺乏。

(二)干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1、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干部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前提。近年来,我局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建立完善了处级干部、科、所长竞争上岗制、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及干部考察、考核等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干部录用制度、考察预告制度、任前廉正鉴定制度、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以及不称职干部谈话制度、戒勉制度等制度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队伍管理中,能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是否建立一套健全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我局逐步推行竞争上岗制、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等一系列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较好的激励机制,但在一般干部队伍中仍缺乏有效的激励方法。部分年龄在40岁左右、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同志,在机构改革后存在“松口气”的心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人浮于事,效率不高。有些单位出现了一方面人满为患,一方面人才紧缺,队伍内部忙闲不均的现象,对队伍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干部交流力度不够。

干部轮岗交流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队伍的精神面貌,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局处级干部交流轮岗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对科以下干部的交流轮岗尚落实不够。各单位往往只对工作不出色的干部进行轮岗,对工作积极主动做出成绩的人员,出于工作的考虑不舍得交流。局机关和基层队伍的交流及基层各分局之间的干部交流未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干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长期以来,干部监督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谈话诫勉、回复函询、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督查等。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办法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出现形式单一,程序上不够严格等不足。二是有的监督办法侧重于静态监督和事后监督,而事前、事中的动态性预防和警示相对较为薄弱。三是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缺乏有效的监督。四是部分干部对监督工作认识不足,或思想上有顾虑,不敢监督,或认为是组织、纪检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加强新时期工商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广开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是事业之本,发展之基。谁赢得人才,谁就将赢得未来。针对我局人才匮乏的状况,利用加入WTO后的保护期,制定和实施红盾人才计划,从2002年起,用3到5年时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编制范围内,引进300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法律、经济、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外语、国际商务、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形成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

(二)突出创新,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随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重心的下移,基层工作层次不断提高,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十分迫切。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改善领导干部知识结构,尤其要加强领导班子创新思维的培训和领导能力的培养。二是规范考核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把干部考核和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对组织考核认定“不称职”的,予免去现有职务;对“基本称职”的,实行戒勉谈话和黄牌警告,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改正。三是要动态调整,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以消除惰性,提高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加大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的力度。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交流、挂职等形式,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拿得起”,开拓创新的年轻干部队伍。

(三)稳步推进,加强队伍教育培训。

1、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利用政治学习制度和其他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引导队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公仆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根本上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思想。广泛开展严格执法教育整顿活动,树立依法行政、法律至上的观念,把坚持依法办事、文明优质服务作为提高整个队伍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2、加强知识更新,培养复合型人才。克服“以干代学”思想,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加强对现有干部的知识更新和素质培养。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阶段对所有公务员进行WTO有关规则培训,并逐步将WTO业务知识列入执法资格考试范畴。有计划地对公务员队伍实行英语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逐步要求每个公务员做到“四懂”,即懂一门外语、懂计算机应用、懂本岗位法律法规,懂本业务领域国内外发展态势。使工商干部队伍逐步由工作型、经验型向知识型、工作型、专家型相结合的结构转变。

3、鼓励在职自学,加大学历教育力度。针对目前干部队伍存在学历层次不高、文化知识不够扎实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职工采用多种形式在职自学,提高队伍学历水平及综合素质。

(四)深化改革,加强队伍制度建设。

1、适应形势,不断完善具体制度。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必须走制度化的路子。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需要,大胆改革,不断完善各项具体制度。以行风评议和贯彻实施《广州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办事、服务、承诺、过错追究及有效投诉认定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层级负责制;完善层级量化考核制,以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达到用机制和制度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的目的。

2、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用人机制。一是推行竞争上岗制。在落实处级干部及科所长竞争上岗制、任职试用期制、任期制的基础上,推行科以下非领导职务竞争上岗制,把干部领导职务逐步从委任制向竞岗聘任制过渡。二是逐步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有关制度。三是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制。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在落实处级干部轮岗交流的基础上,本着“因人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行科以下干部锻炼性交流及轮岗性交流制度。以培养复合型干部为目标,逐步推行市局机关、分局机关、工商所之间的纵横向干部交流。通过交流锻炼,培养工商管理工作的“多面手”,优化人才配备,改善班子和队伍结构,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3、引入竞争,激发队伍内在活力。一是推行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对科以下干部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制,用制度规范履行各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提高工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二是探索末位培训制、试岗制、待岗制。健全和完善简便、科学、操作性强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奋勇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行立功受奖制度。鼓励广大干部忠于职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拓展领域,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一是完善干部监督制度,并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把监督的关口前移,侧重于事前、事中的动态预防性监督。在抓好谈话、回复、诫勉等项制度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推荐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干部任前监督制度、考察结果会审制度、领导干部违纪违规考评制度,进一步增强干部监督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狠抓干部监督制度和方法的落实。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及时地监督,逐步把离任审计与任前、届中审计相结合,把审计结果纳入干部廉正档案,并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强化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建立投诉举报电话制度,在进行民主测评、座谈和个别谈话时,加入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内容。

(五)塑造工商文化,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一是加强道德建设。人无本,不能立;人无德,不能行。工商干部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必须强化对干部道德行为的监督。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广州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对损害工商队伍形象的行为按照规定给予惩处,并进行警示性教育。

二是规范工作、服务礼仪。逐步修订《工商礼仪规范》,规范工商执法基本礼仪、窗口接待礼仪、公务和社会活动等工商礼仪。通过规范工商干部个体形象,展示队伍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优化服务质量。

三是锻造团队精神。密切围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深化工商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有为、有位”和“理想、信念、干劲、成果”等文化理念,在全局干部队伍中确立“忠诚、公正、服务、效率”四种意识,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同时,还要加大对工商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队伍的每一分子在工商文化氛围内得到陶冶,激发作为工商干部的荣誉感,激励队伍的创新意识、工作斗志和服务热情。让群众了解我们的文化,创建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工商管理队伍建设能否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着国际化环境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牢记“两个务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人才为本,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科学规范管理,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工商队伍,锻造市场经济的坚强卫士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新时期工商队伍能力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8月下旬以来,针对停征“两费”的新形势,湖北省**市工商局采取发放调查表、多层次召开座谈会和走访基层分局(所)等形式,就当前队伍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以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转型。

一、系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现状

(一)系统队伍结构现状。全市工商系统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942人,其中男性1465人,占75.4%;

女性477人,占24.6%。从年龄、学历、地域和知识结构来看,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队伍整体年龄偏大,部分人员缺乏工作动力。全市系统在职人员年龄结构呈“纺锤型”分布,其中35岁及以下320人,占16.47%;36至45岁1261人,占64.93%;46岁以上361人,占18.6%。年龄超过46岁的人员大都工龄25年以上,希望离岗退养。

二是非公务员比例偏高,转型后如何有效发挥其作用值得研究。全市系统非公务员人员共325人(其中工勤编制161人,事业编制164人),占公务员人数的20.53%。停征“两费”后,这部分人员不能参与市场监管,如何安排其职位值得研究。

三是城区范围人员过多,合理摆布人员分布应提上议事日程。**市区、县(市)城区范围内人员1364人,占70.2%;乡镇分局(所)人员578人,占29.8%。20个城区基层分局(所)共有干部职工797人,所平近40人。而55个乡镇分局(所)只有578人,所平10人,难以承担日趋艰巨的市场监管责任。

四是履岗能力亟待提升,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学历结构来看,全市系统有146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75.2%(全日制140人,仅占7.2%),其中大学本科300人,占15.4%(全日制18人,仅占0.9%)。多数人员是在职获得专、本科学历,实际专业知识大打折扣。从专业结构来看,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中,经济专业类410人,占28%;法律专业135人,占9.2%;管理专业748人,占51.2%;中文专业18人,占1.2%;计算机专业18人,占1.2%;外语专业3人,占0.2%。从岗位能力结构来看,会公文写作的386人,占19.9%;会网上办公的406人,占20.9%;会独立办案的546人,占28. 1%;会发现和处置市场监管中问题的468人,占24.1%。具备以上四项能力的人员均不到30%,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的主要作法。一是开展全员教育培训,队伍素质有所提高。采取集中一批队伍、集中一期培训、突出一个课题、组织一次考试等办法,分层分批开展岗位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87期,培训干部职工4800余人次。二是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队伍的活力得以激发。大力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制、竞争上岗制、组阁聘任制。2007年来共交流干部职工1268人,占在职人员的65.3%,较好地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能城不能乡”的问题。市局组织开展了机关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提拔正科级干部3名、副科级干部5名。三是建立岗位绩效考评机制,全员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按照“责任明确,目标量化,分层负责,考评到人,奖惩严格”的原则,建立了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度为标准,以公开、客观、激励、约束并重为原则的全员岗位绩效考评机制。四是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为队伍能力建设提供了硬件支撑。2006年以来,全市系统共投入1840.97万元,新建、购置、改建维修基层办公楼36栋,75个分局(所)全部配齐执法车辆,并为基层分局(所)添置检测箱88台、照相机62台、录音笔32支、扫描仪106台、电脑239台、打印机129台。

二、队伍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型期人员思想新状况。一是盲目乐观。部分人员认为停征“两费”后工作压力减轻,对面临的艰巨而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二是无所适从。不少人员自参加工作之日起,就忙于收费,停征“两费”后,对今后工作定位心中没底。三是本领恐慌。许多长期从事收费工作的干部,受不会市场监管、不会执法办案、不会调协服务、不会消费维权、不会公文写作、不会网上办公等“六不会”困扰,本领恐慌日益凸现。

(二)现行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工商转型的需要。一是全员轮训方式存在较大缺陷。培训目标不明不细,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未很好体现因人而宜、突出重点的培训理念。二是照本宣科的灌输方式影响培训效果。虽在培训中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但多数培训仍以理论灌输为主,培训效果不佳。三是培训机构“三无”的问题成为干部职工教育的瓶颈。由于无培训基地,很难有效组织学员进行“封闭性”培训;无专职师资,教学质量难提高;无培训教材,造成教员教学困难、学员学习困难。

(

三)考核评价奖惩机制亟待改进。干部职工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存在“两重两轻一缺”问题,即重完成“两费”任务,轻服务经济发展;重业务工作,轻干部职工能力建设;缺少对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争当“岗位能手”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

三、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改进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全

员素质的大提升。

1、重视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要把全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举措来抓,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机构到位。市级局组建“干部培训中心”,配备专职人员2-3名,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每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10期,每年培训不少于500人;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将公用经费的3%作为干部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坚持专款专用;三是师资选聘到位,选聘一批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担任教育培训兼职教师。

2、全面改进和完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建立分类培训机制。构建市局、县局、基层分局(所)三级培训网络。市级局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参训人员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重点培训系统中层干部及部分业务骨干。县级局以技能训练为主,通过岗位练兵、案例评析等形式,培训一般工作人员。基层分局(所)以实用知识培训为主,通过“一周一评”、以强带弱、跟班学习、模拟办案等办法,培训本单位人员。其次,合理设置培训课程。根据培训对象,每期培训可设置公共课和业务课。公共课以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公共礼仪为主要内容;业务课则以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二是改进教学方式。实行“订单教学”,以“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为原则,改灌输式为互动式教学,改纯理论性为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执法监管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适应“实战”需要。同时,要丰富学习形式。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与跟岗实践、与外出考察相结合,让学员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三是完善学员管理机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充分发挥学员自主管理的作用,每次培训都要成立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同时,完善评价制度。将参训情况记入档案,作为考核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3、探索专业等级资格认证制度。分别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执法办案、执法监督岗位试行登记注册官、市场执法官、经济检查官和工商法制官等级资格认证制度。分初、中、高三个等级,通过统一考试和评定,颁发专业资格证书。根据等级明确其职责、权限和义务,并与经济待遇挂钩。

(二)大力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推动队伍能力的大提高。一是精心制定争当“岗位能手”的实施方案。在登记、办案、监管、维权中开展争当“岗位能手”活动。重点开展“五比五看”,即比学习法律法规,看谁掌握和熟练运用法律法规;比业务技能,看谁专业技能娴熟;比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看谁能正确分析、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复杂、疑难问题;比工作质量和效率,看谁完成工作任务质量好、效率高;比工作业绩,看谁成绩突出、贡献大。二是广辟岗位技能练兵途径。结合市、县、基层三级培训,广泛开展学法律、法规活动,努力提高干部职工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岗位特点,分级开展技能比武,为各种能手展示本领搭建舞台。三是严把“岗位能手”评比程序。分县、市两级进行,分层申报,逐级评选。参评上一级能手的候选人必须是下一级能手。要经过笔试、考核工作业绩和领导小组审批等程序,评选“岗位能手”。

(三)大胆革新评价奖惩机制,实现工作动力的大增强。提高队伍素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如何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革评价、奖惩机制,最大限度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一方面,完善绩效考评机制。要根据转型后的新情况、新任务,重新调整人员力量分布,将人员定岗定责,并调整全员岗位绩效考评内容。如基层分局应将过去征收“两费”的考核指标,调整到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和执法办案上来。另一方面,建立“三重”的奖励机制。一是重视。就是要发现人才,重视人才,把突出人才列入各级后备干部库进行重点培养、重点锻炼。二是重奖。就是要坚持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并重。如对法律法规考试前10名人员除物质奖励外,还可组织其到外地学习考察。三是重用。就是要对具备条件的,大胆提拔使用,并可将省、市、县三级“岗位能手”分别聘为市局、县局和基层分局(所)的“业务指导”。如“执法办案能手”,可聘为各级案件审查委员会成员;“财务管理能手”可聘为各级民主理财领导小组成员。

上一篇:工商所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三历史试卷讲评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