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

2022-04-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构想,这既是福建省的奋斗目标,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职能作用推进海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工商的职能作用,是福建工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商所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商所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 篇1:

加强广州市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构想

叶冠勇 高文华 邓良容

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既是一个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是一项深化市场监管机制的重要举措,目标是提高维权打假和行政执法的能力。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结合我局执法机制改革的实际,我们认为加强广州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是:

一、强化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强化该体系建设的思路是:在确立12315定位的基础上,以信息化为支撑,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完善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案件线索管理”等5种功能为一体的运作体系。为推进这一体系建设,当前着重要建立和完善以下7大机制。

1、指挥调度礼制、在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12315九项职责和市政府赋予的执法职能的基础上,要明确12315应急调度和应急处理的权限,体现权限责任相统一。一是指挥协调权。有指挥调度局内各执法口处理申诉举报的权力和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开展消保维权的权力。二是线索集中管理权。各级12315对申诉举报案件线索实行集中管理,负责对案件线索进行登记、转办、跟踪、反馈、汇总。各业务部门收到申诉举报线索提出处理意见后提交12315转办,对认为需及时处理的案件线索可直接交办或自行查办,但需向12315补办登记手续。三是先行处理权。对紧急重大或需现场处理的案件线索,12315有权直接指定离案发地就近的分局或工商所快速处理,接到指定的单位或部门应无条件服从,并落实权限责任。四是跟踪督办权。有权对案件线索的办理进行跟踪,及时掌握案件线索的处理情况;对不按要求办理的,有权进行督办。五是监督指导权。有权对申诉举报案件的处理情况实行监督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未按时处理或未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的单位和部门有权要求及时处理并反馈。

2、线路畅通机制。市局12315指挥中心作为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呼叫中心,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呼叫人的满意度首先体现在呼叫时能得到被呼叫人的响应和提供相应呼叫服务,如果出现线路阻梗,呼叫难以响应,呼叫人就会不满意。呼叫难以响应加上呼叫服务不到位,呼叫人就会很不满意。因此,首先应增开线路,扩大容量,为呼叫人提供畅顺的呼叫服务。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做法,市局12315受理平台应在现有10条人工线路的基础上,增加到30条为宜,并以先进的软硬件、强大的高科技和完善的数据处理系统为支撑。其次,要针对消费者来电具有不确定性和新异性等特征,不断提高接线人员的服务理念、业务能力和应答技巧。在此基础上,拓展接线人员的系统思考能力、知识组合能力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快捷优质的呼叫服务。

3、案件线索管理机制。在推行我局执法机制改革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的机制。“相对集中受理”就是要明确市局12315指挥中心为一级受理单位,分局12315中心、工商所申诉举报站为二、三级受理单位,负责全系统的申诉举报受理工作,其他业务部门在非特殊、紧急情况下一般不宜直接受理。在线路未大幅扩容的情况下,可尝试增加手机短信受理的渠道。要建立咨询申诉举报案件分类分检制度,按性质、种类、轻重缓急实行排查,对涉及食品安全、非法传销、假冒伪劣、成品油质量以及群体上访等重大案件线索,要实行快速分流辦理,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分工协作办理”就是要明确哪些类型案件需要由分局直接办理,哪些由工商所办理,哪些由维权协作网络办理,哪些由维权社会网络办理,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办理、反馈、跟踪、督办等相应制度,着重提高消费纠纷的解决率和查处经济违法案件的成功率。

4、信息化建设机制。信息化建设是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信息化的基础上,要按“统一标准、整合资源、扩大功能、优化流程、信息共享”的思路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把局内各业务部门分散的信息整合,建立以12315网络为基础,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消费安全预警、案件查办、公平交易执法、消保维权执法、市场监管、商标监管、广告监测、经济户口管理、合同监管、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等专项网络组成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实现市局各业务部门、分局各业务部门和工商所的互联互通。并逐步实现与省局、国家总局行政执法网络的互联互通。结合广州实际,力争与维权协作网络和维权社会网络各成员单位的互联互通,实行案件在网上统一受理、分流、反馈、督办、汇总、分析。当前,要增加市局12315行政执法软件的功能,增加食品安全监测、商品专项抽查、网上调度指挥的功能。

5、信息整合利用机制 各种零散信息经过整合、分析、处理才有使用价值,要完善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强化信息分析的服务职能,主要是3个方面:一是为实行分类监管服务。对有不良记录的严重违法企业和一般违法企业实行“零距离”贴身监管,例行检查、定期检查一个都不能少;对食品等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重点、热点企业,以及有不正常情况的预警类企业,实行“近距离”监管,定期上门检查;而对于守法企业和轻微违法企业实行“远距离”监管,平时不轻易打扰企业。二是为社会和消费者服务。通过利用信息对企业和市场的跟踪评估,召开信息分析评估会的做法,适时发布消费提示和市场预警,公布违法企业名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的消费申诉和重大违法经营行为的发生。三是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基层工作服务。市场突发事件以及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发现机制不健全有关,通过建立对信息的分析,汇总、排查制度,可针对苗头性、倾向性、典型性的问题,及时地发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监管提供服务,防止重大安全事件的发生,推进监管关口前移。

6、人员合理调配机制 在人员合理调配上,应按“两头重、中间轻”的原则,充实市局12315指挥中心人员和重点地区工商所的执法力量。市局12315线路扩容到30条线,人员明显不足,可借鉴深圳局、市城管办等单位的做法,将呼叫业务交给外聘人员办理,现有人员一部分从事后台的管理、分流、督办,信息,协调等工作,另一部分人员充实到执法第一线,加强工商所的办案力量。同时,结合“小局大所”的改革,基层工商所的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大量的调解工作给工商所带来很大压力,导致一些案件的处理不够到位,消费者满意度降低。有时甚至引起消费者不满,重复申诉或向上级部门反映。为此,借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将一部分人员充实到申诉举报案件较多的工商所,补充基层执法力量,达到人员的合理配置,使申诉举报得到有效解决。

7、物质保障机制 “兵马未动,粮

草先行”。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需要强大的物资保障,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相互配合,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提供支持。要增加网络建设的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在经费、车辆、设施、工具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为提高市场监管的现代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完善维权社会监督体系

完善维权社会监督体系的思路是充分发挥工商部门消权维权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完善机制,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广泛开展社会监督,逐步形成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并重的监管模式,全方位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完善政府部门的联动机制 一是在现有维权协作网络工作制度上,制定《12315联动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处理消费者申诉的职责.提升政府部门的维权合力。当前,尤其需要明确餐饮卫生、物业管理、商品房预售,文化娱乐、劳动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可能涉及政府部门职能交叉的消费者申诉的办理,避免相互推诿。二是要建立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以12315消费者申诉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为枢纽,逐步建立起政府部门间的申诉举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增强联动效应。

2、建立与消委会密切配合的消费纠纷调解机制。利用消委会组建时间长、群众基础好、运作机制较为灵活等特点.进一步加强12315与消委会在处理消费者申诉(投诉)上的配合。一是在消费纠纷调解上,理清12315行政调解和消委会调解的关系,找出结合点和共同点,建立相互密切合作的消费纠纷调解机制,减少消费者的多头申诉(投诉)和重复上访。二是在案件相互移交和转接上,明确消委会在处理消费者投诉过程中,发现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移交给工商部门查处。三是在发布消费提示做好事前预防上,与消委会增强合力,针对消费申诉(投诉)热点,共同发布消费警示,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

3、完善新闻媒体的互动机制一在建立对申诉举报案件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保密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工商部门政务公开的力度,通过媒体及时披露重大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公布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名称和商品品牌,借助舆论监督的手段,加大工商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力度,建立媒体和行政部门的互动机制,力争实现媒体和工商部门维权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公开透明,达到增强媒体的宣传效应和提升工商部门社会形象双赢的效果。

4、建立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维权机制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工商部门应努力开辟社会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维权渠道,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维权工作中来,推进维权工作进社区、进商场、进村镇。当前,要按省局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推进红盾服务维权进社区(农村)工作,通过在社区(农村)构建由工作站、联络员、志愿者三級组成的红盾服务维权网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红盾服务维权工作的积极性,力争3年内在全省城镇社区、农村构建一个覆盖城市、乡村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基本实现无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无无照经营行为,无侵害消费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事件发生,为构建和谐社区(农村)作出贡献。

三、建立行业自律体系

建立行业自律体系的思路是:将“消费者权益至上”的理念逐步植入行业、企业,调动行业协会和经营主体维权的积极性,配合工商部门自觉化解消费纠纷,进而减轻工商部门处理消费申诉的压力,从而建立更自然、更和谐的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

1、支持行业组织建立消费维权机构。通过推动行业协会建立消费维权机构和制定相应行业规范标准,从而规范经营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是一种依靠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力量实现消费维权的新途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保护消费者运动的发展历史,行业内部的自律行为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巨大作用,有时比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更有效、更自然、更和谐。当前,工商部门首先要在消费者申诉较多和较难解决的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装修、修理、美容、商业连锁等行业,与这些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帮助这些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消费维权机构,制定解决消费投诉的相关规定,变企业的被动投诉为主动处理,从企业内部化解消费纠纷,努力做到投诉不出企业、不出社会。

2、指导经营主体建立消费纠纷和解机制在现有105家企业组成的12315维权社会网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成员单位,把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一定管理水平、一定自律行为的企业纳入到维权社会网络中来,通过继续完善成员单位处理消费申诉的相关制度,与各企业建立处理消费纠纷绿色通道,把工商部门收到对相关企业的申诉直接分流,交由企业先行处理,以缓解和减轻12315线路扩容带来的处理消费申诉压力。实践表明,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解纠纷机制,配合工商部门处理申诉,起到了减轻维权的行政成本,减少了消费者与企业对立面的作用,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

3、尝试与行业协会建立相关合作项目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经营服务标准,建立涉及疑难申诉责任的认定办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商品和服务责任的鉴定能力,配合工商部门处理好疑难消费纠纷。对行业内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与行业协会共商解决办法,组织协会专家和相关人员到企业座谈,交流行业自律和处理疑难申诉的心得体会,提升行业的自律水平。还可以与行业协会联手推进开展红盾维权进商家、进市场和“3·15”等活动,提升维权工作的层次。

(作者单位:广州市工商学会)

责任编辑 周晓萍

作者:肖洣海等

工商所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 篇2:

发挥职能作用 推进海西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构想,这既是福建省的奋斗目标,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如何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职能作用 推进海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工商的职能作用,是福建工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融入大局

要坚持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局来思考、研究、落实、拓展工商工作。一要转变观念,拓展思路。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跳出工商思考工商。跳出工商谋划工商,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范围,服务于大局。在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工商的作用、展现工商的作为、树立工商的形象,推动工商自身的发展。二要围绕中心。发挥职能。工商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都紧密相连。工商部门只有努力作为,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赢得更多支持:工商部门只有赢得更多支持,也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因此,工商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创新举措,发挥职能,服务地方特色经济,服务地方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支持产业做强做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要加强研究,提升水平。要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对工商工作的规律性、政策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加强对服务发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对于福建工商来说,重点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坚持先行先试,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拓展服务海西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工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职能

 工商部门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部门,基本职责是监管执法,其本质是服务。履行好服务与监管执法职能,就是要尽心尽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尽职尽责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

(一)强化服务,拓展作为空间。一要拓展服务领域。要围绕地方的发展战略,积极主动介入重点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地开展指导服务,服务重点产业;要进一步做好商标品牌培育、孵化工作。指导各类市场主体运用商标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商标品牌经济;要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服务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二要深化服务机制。深化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分层分类登记管理,营造更加优良的登记服务环境。建立完善“网上登记”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效能。强化工商部门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努力把工商部门建成企业之家,实现服务功能的最大化。三要加大服务力度。特别要大力促进农村市场主体发展,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大力支持发展农村经纪人,大力推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加大工商部门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二)强化监管,提高执法效能。一要突出监管执法重点,加大执法力度。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商标行政保护和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合同监管,继续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反走私贩私、反商业欺诈等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二要推进监管机制创新,提高行政效能。继续推进“创建诚信一条街”工作,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建立无照经营监管的长效机制,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属地监管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市场业主责任制,提高监管效能。三要推进监管方式改进,促进和谐监管。深入推行行政指导,实现与工商行政管理的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同时,推进法制建设,提高工商的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工商部门与监管服务对象之间的和谐互动。

三、加强自身建设

实现工商服务发展、规范市场的职能,必须推进工商自身建设,必须突出基层基础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为工商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一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商所和12315服务点处于工商执法的最基层。加强工商所建设和12315网络建设,既是基层建设,又是工商的两项基础工作。要加快工商所硬件建设,落实福建省政府的部署,用2年的时间完成全省工商系统136个急需改善办公条件的工商所建设。继续推进工商所规范达标活动,加强工商所能力建设。同时,加强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做大工商执法为民的品牌。二要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加强班子建设、教育培训机制建设、干部激励机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效能建设,增强队伍素质,为充分发挥工商职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始终把信息化工作放在工商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第一位,全面提高信息化的规划水平、应用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拓展执法手段、增强执法力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商服务与监管执法水平的提升。

(作者系福建省工商局局长)

作者:詹 毅

工商所信息化建设思考论文 篇3:

推进“四大体系”建设服务全面振兴大业

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深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式、新挑战,明确提出工商部门要“更加自觉服务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更加严格锻炼干部队伍。”

“五个更加”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目标明确,涵盖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指明了前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晰了发展的手段,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强调了监管执法的核心,夯实了促进事业发展的基础,对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着眼“五个更加”,辽宁工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工商的职能优势、效能优势、队伍优势,全面提升服务发展的效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市场监管的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消费维权的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行政执法的法治化水平,使工商事业的发展跨入充满活力的崭新时代。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辽宁省工商局将以继续推进服务体系、维权体系、执法体系和考评体系“四大体系”建设,作为落实“五个更加”的具体实践,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一、围绕政府发展重点,全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政策服务、职能服务、窗口服务、数据服务作为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丰富其内容、健全其规范、提升其效能,并将这四个层级服务综合运用于工作中,是2011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着力助推三大区域发展战略

一是充分发挥省局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若干意见的政策效应,进一步完善服务沿海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特点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认真贯彻沈阳经济区工商登记一体化工作意见,研究制订具体工作措施,完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加快推动沈阳经济区登记审查、名称核准、年度检验、对接服务、信用监管一体化工作进程,支持跨区域投资创业,支持名称跨区域使用,支持企业跨区域经营。支持产业跨区域渗透,支持诚信跨区域建设。三是结合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农业重点工程和重点产业,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牵动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集聚能力,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积极支持利用当地资源的开发企业和加工企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大力支持民营经济腾飞计划

鼓励全民创业,培育更多“小老板”,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坚持“非禁即入”原则,积极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抓大扶小、以小促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大力扶持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债权转股权及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出质,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民营企业办理贷款提供便利条件。认真总结转企升级工程经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个体工商大户发展为私营企业。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将转企升级工程上升为政府行为。

(三)努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大力支持文化、旅游、医疗、民办教育等企业化改革,支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形式,采取事前介入、全程跟踪、确定企业工商联络员等方式,及时提供企业登记咨询服务:允许使用表明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灵活核定能体现其行业和服务特点的经营范围;积极鼓励企业注册服务商标,加大服务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力度,坚决查处侵犯服务商标、商号等知识产权的行为;积极促进广告业发展。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广告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广告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四)加大推进商标战略的力度

加强品牌的培育,积极推行“三书一表”指导制度,提高全省注册商标总量;加强宣传培训工作,通过调研走访、媒体宣传、驰名商标企业报告会、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商标法律知识,提高企业的商标意识;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在增加驰名商标数量的同时,逐步调整驰名商标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积极鼓励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认真研究商标国际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帮助企业搞好商标国际保护,建立健全商标海外维权机制;进一步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严厉查处商标侵权违法行为。

(五)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工商的综合职能,继续实施政策惠农、市场兴农、经纪活农、商标富农、合同帮农、红盾护农等举措,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帮助农民致富。积极支持县域支柱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成一县一业形成规模,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从准入、商标、融资、招商等各方面提供服务,拉长支柱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扶持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入股、合作等形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积极培育涉农商标和地理标志,进一步规范农业订单,严厉打击坑农害农不法行为,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抓住百姓关注热点,全力推进维权体系建设

百姓关注的热点,就是我们维权工作的重点。要充分发挥12315和“一会两站”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功能,及时发现和捕捉民生热点,并善于透过热点抓住本质,分析个案找出规律,不断完善维权体系,拓展服务民生的内容和领域,形成长效机制。

(一)始终把食品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网格化定人定位负责,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无死角。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依法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探索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机制,完善经营者自律体系、送货车备案、零售终端安全控制制度,实现食品源头管控和全流程监管;推进食品抽样检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深入开展重点时段、重要品种的专项整治。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创新,提升监管水平和科技含量。

(二)进一步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

重点引导和规范家电、建筑、装饰材料、成品油等重要商品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质量准入制度,确保源头的可追溯。切实加强重点民生商品定期质量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检测通报和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警示经营者。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建立健全12315申诉举报受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一会两站”消费维权网络建设,认真受理和查办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作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畅通市场准入渠道,大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农业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工作,实现创业拉动就业的格局。以高校毕业生安置和引导就业为重点,不断加强高校毕业见习基地、就业安置

基地、就业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创业吸纳、各类培训、专场招聘会等,力争实现全年10万人次就业再就业目标。

(四)大力推工商职能进社区

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工商依托群众监督的前沿,工商机关深入社区,既可为社区服务,又能最广泛的发动群众协同工商监管,实现双向互动。深入社区为百姓服务,重在建立一整套成熟的、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社区的建制、一会两站和临时组织机构,发展社区联络员、义务监督员、维权志愿者等,在机构组织形式上构建工商职能进社区的网络,实现社区功能与工商职能的有机结合,使工商机关及时把握和有效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使消费维权、再就业、清理无照、打传等各项工作,在社区有一个最佳着力点。

三、突破监管执法难点,全力推进执法体系建设

监管执法是工商之本,执法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构建以市场准人为前提、信用监管为基础、执法办案为手段、快速反应为保证的执法体系,旨在破除长期存在的权责不清、效能不高、执法争利、粗暴随意等执法问题,形成适应监管执法需要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职能配置层级化、执法事权统一化、执法队伍专业化、行政执法效能化。

(一)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

通过对监管和执法办案情况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找准政府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明确执法方向和工作重点,将涉及食品安全、高危行业、商业贿赂、行业垄断、“两虚一逃”、假冒伪劣、侵害知识产权、违法直销和传销等违法行为作为执法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出查办一批大案要案,打出影响力和震慑力,体现工商执法权威;加强对违法案件规律性研究,深挖“行业潜规则”,提高执法办案的科技含量:将重点行业、重点商品的专项整治融入日常监管之中,实现科学监管;在查办难度大或跨区域的重大案件时可以采取上下左右联合办案、集中办案、挂牌督办等方式,以排除阻力,提高效能。

(二)进一步推行行政指导

在全系统全力推进行政指导工作,通过建议、辅导、提醒、规劝、示范、公示等方式,创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在登记注册和市场监管中,加强宣传、教育和规范,引导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执法办案中,由刚性执法向刚柔并重转变,惩大恶,诫小过。对违法行为需要处罚的,讲清理由,说明道理,并衔接好后续监管和服务,及时督促改正,公正执法,合理执法,实现查办一起案件,教育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

(三)进一步加强信用分类监管

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数据是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按照“谁产生、谁录入”的要求,对登记注册、年度检验、日常监管、执法办案等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信息,确保及时录入。深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联网应用。实现系统内部各监管执法层级的信息互通,切实运用好信用数据,确定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

(四)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进一步明确执法办案的指导思想,严肃执法办案纪律,坚决防止执法办案的利益化趋向。规范办案程序,实现有效制约,重点从立案、强制措施、定案、涉案财物管理等环节加强控制和管理。出台包括案件程序规定、立案、调查、定案和处罚“四分离”制度、涉案财物管理制度、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等系列规定和制度,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执行案件网上运行制度,对网上数据与实际数据不一致的,加强督查。要强化执法监督,落实过错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

四、着眼工商队伍特点,全力推进考评体系建设

建设过硬的队伍,必须把教育、管理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完善考评体系,促进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服务、执法、维权体系建设和履行职能,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

(一)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讲政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着眼辽宁全面振兴和工商事业发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讲学习,认真领会党的大政方针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工商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讲团结,始终将团结作为班子建设的生命线,班子成员间要多沟通、多补位,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心实意地促进班子的团结和谐;讲责任,对人民群众负责,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负责,对工商事业长远发展负责,对干部职工负责,要敢于承担责任;讲创新,要在学习中吸收、在实践中积累,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讲实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二)大力加强基层全面建设

按照“精局强所”的要求,完善机构设置、职能整合、人员配备、业务规范,实现“新三定”后的平稳过渡。扭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和培养思想政治骨干队伍,突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解决干部职工的现实思想问题,化解矛盾,提振士气。按照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工商所工作规范》,全面规范工商所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信用分类为依据、以动态巡查为方式”的四位一体综合监督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保障,继续开展规范化工商所创建工作,通过考评促进工商所全面建设。

(三)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切实做到用信息化的思维理念去思考、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全省工商系统信息化平台一体化进程,实现全省工商系统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针对新“三定”后人员岗位变动情况,切实抓好交流干部上岗前业务软件培训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好省局出台的市场主体准入、企业监督管理两个业务子系统的应用规范,进一步深化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深化数据质量建设年工作。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数据质量建设年”的总体工作要求,在规范业务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数据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认真开展数据清理,确保数据完整率和数据准确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进省局数据中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以企业登记管理数据为重点,加大数据分析挖掘力度,切实做好信息综合应用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市局、县区分局和基层工商所绩效考评系统和移动执法办公系统。

(四)大力加强素质能力建设

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总体要求,以“三个过硬”为标准,切实把提高队伍的素质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依托总局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及省内高校,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培训;依托千山培训中心,重点抓好各层级业务骨干岗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依托远程网络教育平台,面向系统一线干部职工,以公务员基本功训练选修科目为基础进行普遍培训。加强培训制度建设,落实培训计划,做到培训与业务工作一并部署、一并要求。通过组织基本功全员考试、比武竞赛等方式,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督导考核。不断创新培训载体,建立全省工商系统远程教育培训平台,逐步实现远程教育系统与视频会议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业务系统的有机整合,以信息化提升培训质量和效能。

责任编辑:郑葆华

作者:李铁民

上一篇:城市园林设计不足研究论文下一篇:精细化管理精神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