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生学案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单元学生学案范文

学案12(三单元2《阁夜》学生案)

原中高二语文 学案12

原中高二语文 学案12 《阁夜》 导学案

编写教师:乔素莲

一、知人论世

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内容提要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超越时空的联想;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二、诗歌印象

1、诗歌体裁:从诗体来看这首诗歌属 ;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歌属 。

2、诗歌的韵律,找出诗歌的韵脚字

3、读诗歌(节奏、字音、内容)。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jì)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yí)歌/数处/起渔樵(qiáo)。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liáo)。

三、置身诗境

诗歌内容探究,用自己的话诠释诗歌。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探究案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中上一句作者写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5、概括本诗(思想情感、表现手法)

第2页 共4页

原中高二语文 学案12

原中高二语文 学案12

课外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霁(jì)

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ân)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 C、朔漠(shuî) 回溯(sù) 攻讦(jiã) 囹圄(wǔ) D、泾渭分明(jìn)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ã)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D、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4、解释下列词语

催.短景. 霁.寒宵 三峡星. 河.影动摇..

夷歌..数处起.渔樵 人事音书漫.....寂寥

5、默写本诗

拓展案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 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 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第4页 共4页

第二篇:目标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学生版)

班级:姓名:小组:使用时间:年月日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编号: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学生版) 单元复习

(一)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

一、

二、三课) 【学习目标】

1、 增进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感受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知道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基本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3、 能学会通过早期政治特点的研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4、 通过历史事件和国情认识明白树立忧患意识的必要性;

5、 树立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预习】 I. 教材助读: 第一单元主要知识点

1、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说明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2、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百年抗争:说明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4、民族精神含义、意义及表现

5、历史的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2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⑥ 要树立忧患意识。

6、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7、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青少年怎样做才能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1)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世代相传;(2)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II. 预习自测

1、 列举百年抗争的典型事例:(1) (2) (3)(4)

2、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的体现有:【探究】I. 质疑探究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人们至今难忘,北京“鸟巢”“千缶同击迎贵宾”、“宏伟历史画卷展文明”、“活字印刷”表演、三个“和”字的出现等等,诠释了五千年中华文明。阅读本材料请

原因是()①盛极而衰是自然规律,②封建统回答:

治者的腐败无能,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国家的闭关(1)对我国的中华文明用成语来概括一下。 自守,导致国家落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 (2)谈一谈你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认识。 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 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 了这座东方宝库。这段屈辱史揭示的道理是()A.中国地大物博B.欧洲国家都是强盗

C.落后就要挨打D.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2、 通过学习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你知道了哪些

5、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分别给你什么启示? 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 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是指()A.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B.优秀的社会精英C.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财富D.优秀的古代科技文明

6、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 主义指导地位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II. 知识网络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巩固全党全国各族历史的足迹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 ——五千年文明: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A.只对自己家乡的眷恋 B.民族英雄才具有的优秀品质——百年沧桑:落后就要挨打

C.对于自己祖国文化的崇拜 ——百年抗争: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不屈精神的民族 D.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历史的昭示

7、《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忧患意识 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这给我们的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示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A.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当代青年的崇高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C.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著称于世;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友善、敬业奉献著称于世。 ——当代青年要勇于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当堂训练】 ①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 ②是中国人民和我的收获: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9、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的

一、单项选择题: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1.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方面都居世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领先水平西方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中国的科平大幅度提高。这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技文化 ①西方国家从古至今没有自己的科技文化 ②为主义道路才能够() 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③从古至今一直在世界上①实现中华民族的霸权主义 ②实现中国的发展 ③实现独领风骚 ④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

10、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①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②百年屈辱的历史 ③一部民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族发展的探索史 ④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B.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C.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3.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其D.中国的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

第 1 页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A.改革开放B.新中国的成立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说明忧患()①可以兴国 ②可以促进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③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④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同学们”。这

首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毕业歌》() ①唱出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爱国热情 ②表达了他们强烈的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③已经过时不必要再学唱 ④

激励了无数青少年献身祖国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寓意()A.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B.只有青少年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C.只有中国才会对青少年寄予如此高的厚望D.青少年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性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世界各国积极防范和阻击甲型H1N1流感 ③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④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实现太空漫步 ⑤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运行,嫦娥卫星探月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2010年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史。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辛亥革命„„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说明了什么?

3、为了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今天的中学生应该怎样

做?

第三篇:目标导学案思品第四单元中考复习(一)(学生版)

班级:姓名:小组:使用时间:年月日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编号:04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学生版) 单元复习

(四)

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第

十、十一课)

(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组成、职能、主题及其作用。

3、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11、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有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

权利。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这种权利的是①小赵在选I. 质疑探究 我的收获:举区人大代表时投了弃权票 ②小李因不满领导对他的

1、今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在北京下岗安排,在网上捏造了该领导的受贿“事实” ③小刚召开,会议将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向“新闻快车”栏目反映其所在的居民区周边的噪声污

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会议还将选举国家主席、国务染问题 ④在婚姻法修订前,小丹在报上发表自己对婚姻

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这些都说明全国法修改的建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人大拥有那些职权?

课堂练习: 12.依法法国的前提是()

单项选择题: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1

1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探究】 【当堂训练】

4、明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和选举的一般程序。

5、知道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与基本形式。

6、认识基层民主的重大意义,逐步培养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预习】

I. 教材助读

识记第四单元第

十、十一课知识点:

1、“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4、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主题。

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7、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选民的资格)。

8、神圣的一票应该投给谁: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说话和办事的人。

9、基层民主主要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0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

11、基层民主的选举形式: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等。 II. 预习自测

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 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

A.民主集中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2、胡锦涛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牢固树C.社会主义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把各自联系成员的2.我国人口有13亿多,有人戏称“每人说一句话,就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不断探索为

有13亿句。”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有效行使管理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继续为促进经济社会

权力() 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可见我国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 A.只能通过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间接参与B.是不可能的C.只能通过上访的形式直接参与D.只能由人民政府代为行使3.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述正确的是①它是我国 最高权力机关②每届任期五年,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

3、李明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暑假的一天,他和弟弟李浩

议③它有权增选和罢免国家领导人④它是我国的根到大街上玩。在村委会大院中看到墙上的选民榜中有爸

本政治制度() 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等人的名字。在公告栏中,他看到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己的叔叔还是乡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呢。这时,弟弟李浩4.人民政协的职能是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任命国家领导人 ④参政议政() 缠着问他:“上面怎么没有咱俩的名字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怎样给李浩作出解释呢?

5.人民政协的主题是()A.和平与发展B.团结和民主C.民主与集中D.自由与平等

6、在一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选民们明确提

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不选,不替老百姓说话的不选。这“三不选”原则体现出()A.我国的民主是广泛的

B.选民不按组织意图进行选举(2)回到家,爷爷告诉李明他要在选举日那天慎重地C.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D.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投出自己的一票。可是奶奶却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

7.我国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管他谁当选呢,用不着操那份闲心。”假如你是李明,A.批评建议权B参政议政权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消费权 你要以用哪些知识来劝说奶奶? 8.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

定和通过了三百多部法律和有关法律的决定,地方人大 制定了四千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②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 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

9、周末,小明回家看望爷爷。一进村就看到墙上有一醒Ⅱ.知识网络

目标语:“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接受村民监督,为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民提供服务。”标语生动地说明我国广大农村基层民主人大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包括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人大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策 ③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人民民主政协政协委员了解社情、传递民意

10、在居委会、村委会选举中广泛采用了一些新的形式,政协的主题:民主、团结

成为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这些形式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有①上级提供候选人 ②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 ③等额选

基层民主村委会、居委会、职工代表大会 举 ④差额选举 ⑤举手表决 ⑥匿名投票() 差额选举、匿名投票等。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④第 4页

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在下列政治权利中,你认为初中学生能够行使的政治权利是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

关注国家建设,行使建议权③对违规、违法现象,行使监督权④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监督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表明,

在我国①人民代表植根于人民,对人民负责 ②各级人民代表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④人民代表是国家的主人,国

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课后作业: 单项选择题

1.“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元帅的这句话说明了() A.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公民B.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国家主人 D.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国家主人

2. 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各

族人民的代表和委员欢聚一堂。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是()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B.国家政权机关

C.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D.通过选民选举产生其成员

3.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我国国家

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 A.全国人大代表B.国家公务员

C.县(市)乡(镇)人民代表D.人民代表

4.有人说:“人大代表像眼睛、像耳朵、像嘴巴,更像一颗心”你的理解是:人大代表() ①善于观察,体现人民意志 ②善于倾听,采纳人民意见 ③善于表达,反映人民心声;④善于为人民奉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九年级学生小军发现,学校周围有几家非法经营的网

吧,一些同学课余时间经常泡在那里,严重地影响了学

习和身心健康。小军给市长热线打电话反映这一情况。不久,学校周围的网吧被取缔了。对小军的行为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他关心国家大事,参与国家管理,依法行使监督权 B.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也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 C.是公民关注经济发展的表现,也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 D.体现他在实际行动中肩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使命6.在下列选举方式中,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互竞争的选举方式是() A.等额选举B.差额选举C.直接选举D.间接选举

第四篇:第一单元学案

第一课时

《桥边的老人》学案

学习目标:

1、 叙述的角度对于故事内容和题旨呈现的的作用。

2、 叙述的加减法(简洁与繁复,即“冰山”理论)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学习重点:

叙述的加减法(简洁与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由叙述的角度来切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叙述的简洁和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及对主旨呈现的不同作用。

学习难点:

在对叙述繁简的讨论中获得意识流的基本特征。

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2、 阅读《诺贝尔文学奖文库.授奖词与受奖演说卷》中关于海明威的部分。(见《教参》)

3、了解伍尔芙及其创作。

4、初步了解“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

5、自读这两篇文章,体验内容,初步认识作品的主旨。

课堂合作交流:

一、初步阅读小说:

(一) “我”是谁?你是如何知道的?

(二)这篇短小的小说就是由“我”来讲述的。请大家思考: 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

总结:

(三)小说还有一种视角就是全知视角。

请看莫泊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段: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有限视觉和全知视觉的区别是什么?

讨论后总结:

(四)作者海明威正是用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隐藏了一些内容,使得叙述简洁。而相比之下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则繁复得多。如果说伍尔芙偏爱叙述的“加法”的话,海明威则更爱“减法”。

二、让我们在细读小说的主体部分(对话部分),看看作者那些地方是叙述的“减法”,在“减法”中作者隐藏了什么?

(阅读、寻找、讨论)

交流讨论。可能出现的讨论点:

(一)阅读从““你从哪儿来?”我问他。”到“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交流后总结:

(二)阅读从“你没家?”我问,到“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语段

交流后总结:

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问: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为什么不走?

讨论、交流:

(三)阅读从“没家,”老人说,到“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语段

1、先讨论:这里是叙述的“减法”还是“加法”?

交流:

2、接着讨论:这位老人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自保,为何还念念不忘他的那几只动物?

交流:

(四)“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讨论、交流:

三、通过以上阅读和讨论,我们知道作者的叙述是一种“减法”,隐去了一些内容,力求简洁明快,这正是作者“冰山理论”的表现。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时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你认为,这样写小说是否会影响内容、主旨的顺利表达?

讨论、交流:

四. 课后作业:

以“那天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为开头写一段文字,叙述力求简洁且有丰富的内蕴。 (注意“冰山“理论)

五. 阅读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

板书设计:

叙述角度: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叙述的“减法”(简洁):含蓄深远

第二课时

《墙上的斑点》学案

一、初步阅读小说:

(一)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是谁?

(二)“我”是谁? (讨论、交流):

(

三)《桥边的老人》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墙上的斑点》也是第一人称,你认为是有限视角还是全知视角? (讨论):

二、体验小说内容:

(一)这篇小说,“我”叙述了什么内容?

(二)这是一篇反传统的小说,它抛弃了传统小说的三要素,而是以她对墙上的斑点猜测为主要内容,这正表现了伍尔芙的小说理论:

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 内心真实” 。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 , “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 ,“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于1919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三)课文中作者对斑点的猜测共有几次?

阅读后交流:

三、分析小说叙述的繁简,获得小说的蕴含的思想,从而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一)对斑点六次猜测的叙述是简洁的还是繁复的?

(二)请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伍尔芙用了哪些“加法”使得叙述繁复? 找出相关原文来佐证自己的结论。 回忆 :

联想 :

联想 :

感受:

梦幻 :

情绪 :

内心独白:

(三)总结:小说用了描写回忆、自由联想、抒写感受、描述梦幻、直露情绪、内心独白的方法使得叙述好似用了层层“加法”,显得繁复丛杂。 也正是这些回忆、联想、感受、梦幻、情绪、内心独白构成了人物意识的“流”,这种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小说就是“意识流”小说。

四. 课后作业:

写一段描绘人物心灵深处意识甚至是潜意识流动的文字,尽量用到描写回忆、自由联想、抒写感受、描述梦幻、直露情绪、内心独白等方法,使叙述繁复。

板书设计

叙述角度:第一人称 全知视角

叙述的“加法”(繁复):描写回忆

自由联想

意识流

抒写感受

描述梦幻

直露情绪

内心独白

第三课时

《话题:叙述角度》学案

一、设计思想

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

2、《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课时为《话题叙述》第一课时,另以叙述腔调为中心一课时。

3、以往教学中,此类问题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也未进行专题式的讲述,故有必要进行专节学习。

三、学情分析

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 “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

五、重点

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

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

教学过程:

一、分析《桥边的老人》的课后练习,引出叙述角度的话题

1、“思考与实践”题一:《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的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2、学生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少学生简单地把老人改成了第一人称“我”,把原来的“我(士兵)”改成第三人称士兵,然后在原文相应的人物名称处全部替换,其余内容基本没动,就算完成了文章修改。人称是改变了,但叙述角度却没有跟着相应的改变。以老人为第一人称叙述 ,却没有以老人的口吻来讲述这件事。

以第三人称为角度修改的文章,也没有把老人作为叙述的中心,没有展开人物的心理描写,没有对老人的心理进行直接的描述,没有全知角度应该有的“全知”。

为了更容易理解小说叙述角度的问题,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练习。

二、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 5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另外两种版本。

这涉及小说叙述视角问题。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三、引例详解叙述角度

1、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这就更具有真实感。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举例。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孙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尤其是鲁滨孙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不过,第一人称叙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即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请同学们例举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

2、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全知视角。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

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举例。《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视 6

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 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夸度来说,都不可能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有许多方便之处。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

另外大量中国古典小说,尤其如宋元时的话本小说,由说书人讲述故事,这个说书人就是一个全知者。

学生举例。

3、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

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

4、引申阐释叙述角度的实际运用及其意义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例如,《水浒传》第8回末尾第9回开“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有一段描写: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变化,鲁志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再写一条禅杖飞到。再写出现个胖大和尚,最后写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装束,这样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小说中人物叙述视角的变化,往往被忽视,故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学生例举此类事例。

四、作业

试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

五、板书设计

第一人称叙述(有限视角)

《孔乙己》中的我

《桥边的老人》

第三人称叙述(全知视角、全知视角中的有限视角) 《红楼梦》 《水浒传》

第二人称叙述(同第三人称叙述,而非真正的叙述视角)

第五篇: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16 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岳阳楼记》朗诵欣赏,谈话导课: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1、让我们通过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去领悟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快速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为什么要刻苦读书?画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细细品味后与同桌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一) 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动? 引导学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艰苦程度。

(二)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学子形象感人至深,那么范仲淹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呢?

指名学生汇报: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三 、体会写法:

四、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17、体育课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

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预习

1.出示ppt(预习提示):

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

1.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

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讨论、交流

四、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二)组织交流

1、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

2.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1.对自己说„„

2.对老师说„„

3.对妈妈说„„

4.对同学说„„

3.提炼中心

文章读到这儿,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五、深入探究,引发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2.学生讨论

3.组织交流

第18课 《虎口藏宝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瞥、瓷、栩、眶、忡、谍”6个生字,会写“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歹徒”等词语。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躯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是教学的重点。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指导:

1.小组讨论法;2.活动探究法;3.诵读法

学习过程

一、质疑导入

教师出示课题后,可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从而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合作研究,感知内容

1.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默读课文,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读后组织交流。

3.找出描写纳塔莉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组织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他们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如:“若明若暗、价值连城、喜出望外、迷惑不解、翻箱倒柜、洋洋得意、大功告成、无能为力”等。

19.顶碗少年

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 会认、会写下列生字:疚 胛 颓 2. 理解下列词语:座无虚席 优雅 惊羡 愧疚 惊心动魄 迷惘 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

3. 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体会顶碗少年成功背后的意义。 4. 能结合自身实际谈一下自己受到的启迪。 预习准备

1. 找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试用工具书独立解决。

2. 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课堂上小组交流解决。 课堂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由如何成功的话题引入本课

二、学习生字词

1. 小组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解决遗漏问题。 2. 挑一个小组出生字词检测题,其他小组作答。 3. 教师依作答情况小结。

三、深读课文

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

(1)作者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一个强者? (2)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启迪?

(3)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些什么?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样想的? (4)找出描写顶碗少年动作神态的语句,认真体会他是怎样拼搏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后,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3.依自读提示,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4.小组合作,自由提出新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5.自由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6.总结全文 课后小测试

1. 听写部分生字词

2. 回答问题:学习本课后你受到什么启迪?.

20.失去的一天

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 会认、会写下列生字:茬 砖 涎

2. 理解下列词语:绿荫如盖 羞愧 垂涎欲滴 游手好闲 3.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4. 学习本文后能受到珍惜时光的教育。 预习准备

1. 试查找作者苏霍莫林斯基有关情况。

2. 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语,试利用工具书独立解决。 3. 试理解课文,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课堂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由珍惜时间的话题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 小组内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解决自己遗漏问题。 2. 挑一个小组出生字词测试题,其他小组作答。 3. 教师依作答情况小结。

三、深读课文

1. 教师出示自读提示:

(1)佩佳在这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 (2)妈妈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 (3)妈妈领佩佳都看了些什么?

(4)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2. 依自读提示,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3. 汇报交流。逐一小结。 4. 小组合作,自由提出新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5. 学生自由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6. 总结全文 课后小测试

1. 听写部分生字词

2. 收集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能读写带关联词语的句子。

2.通过交流,掌握深入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教学重难点: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文。 学法: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理解与运用

1.反复练习中的例句,体会这几组关联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 2.交流体会。

3.从上面带点词语中任选一组写一句话。 4.分组交流自己造的句子。

二、拓展与交流

1.激趣:在阅读课文中,大家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才能深入理解这些句子呢?读读书上介绍的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是怎样去深入理解的。

3.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在本单元学习或课外阅读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三、阅读平台 1.读课文思考: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林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为什么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2.分组交流。

四、积少成多

1.读读这些名言警句,想想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2.分组交流警句意思。 3.教师引导理解。

(1)“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这是古罗马伟大的雄辩家、拉丁散文大师、政治家、哲学家关于勇气的一句名言,讲勇气与信念的必然联系。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有自己可以确信的看法。

(2)“真金在烈火中炼成,勇气在困难中培养。”这是古罗马塞涅卡的一句名言,以真金是在烈火中炼成的,来讲勇气是在困难中培养起来的道理。

(3)“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人,便什么都完了。”这是西班牙作家、诗人、剧作家塞万提斯讲的一句名言,讲树立勇气的重要。一个人失去了财富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但这个损失以后还有机会补救,如果丧失了勇气,就一切都完了。

(4).试着背背这些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

第三课时:习作《我和××》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习作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上一篇:吊装审批制度范文下一篇:恩师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