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案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第一单元学案范文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学习内容: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5、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6、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7、 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学习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 学习过程:

一 生字词掌握

Yín sòng

chànghè

pù bù

tǐng bá

shēn qū ( ) ( ) ( ) ( ) ( ) qīng shuǎng

dǒu qiào

qiào lì

jīng zhì

yùn hán

( ) ( ) ( )( ) ( ) xiá kè

jìng mì

ào mì

zhuī suí

xiǎo xiàng ( )( ) ( ) ( ) ( ) hōng kǎo

yīn yùn

tànsuǒ

yǎnzòu

qínmiǎn

áoyóu ( ) ( )( )( ) ( )( )

qīn wěn

shén qí

yōu yǎ

huān yuè

qīng cuì

( )( ) ( ) ( ) ( ) níng jù

biàn rèn

qīng xīn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jū yì

wèi shēn cháng

bié

yǒu

shēn

( ) ( ) ( )

jīn

jīn lè dào

pang rán dà

xíng sè cōng cōng ( ) ( ) ( ) zuǒ chōng yòu zhuàng

nián guò huā jiǎ

miào wú

bǐ (

) ( ) ( )

二、 四字词语掌握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

别有( )( ) ( )( )攘攘

( )( )深长

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 )匆匆

望而( )( ) 千峰( )(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

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 )( )归真

左( )右( ) 年过( )( )

奇妙( )( )

德高( )( )

三 课文语言积累运用

1.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用上“不……不……也不……就……”写一句话)

2.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能仿造一字诗也来写写吗?

日积月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 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新雷》 3.今夜偏知春气暖 ,

. (刘方平)---《月夜》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秋夜洛城闻笛》 5.

, 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襄邑道中》 6.不是花中偏爱菊,

. (元稹)---《菊花》

四 重点段落背诵默写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

,在涧水上

?你把多少人马

,

,你

,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

.岁月悠悠,

,

,唯有你依然如旧.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

,露珠与我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

,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

.我脚下

,深深扎进

;头发

,胳膊 ,血液

,在年轮里

.

3.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

;拾一片落叶, 细数

,我看到了它蕴含的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

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

,听见

.

4.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

在天上吼叫,又像有

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

.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

?

5.大街小巷里,

的小圆虫 , 披着

的彩衣.在这些

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

,逗得多少虫子

.

五 课文知识点掌握

1.《山中访友》采用(

),(

),(

),(

)来表达情感.

2.《山雨》通过(

)和(

)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运用(

),(

)的修辞手法.

3.《草虫的村落》运用(

),(

)的修辞手法.

4.《索溪峪的“野”》运用(

)和(

)来表达独特感受.

第二篇: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

复习课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本单元20个“我会写”的字,27个“我会认” 的字及相关词语。

能力目标:复习、做题中,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知识点, 联系上下文,再次品味

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再次走进西部,感受西部的美好,激发热爱西部的情 感。

课前准备:给学生发放学案,鼓励学生高效完成自学部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

学案自学:

一、我会读写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

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 翠

色欲流、襟飘带舞

提示: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混淆、难写、难记?提出来,让大家都留意。

二、我会背诵

1、背诵《草原》一文的

1、2自然段。

2、背诵《白杨》一文中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3、背诵本单元的日积月累。

提示:背诵的时候,千万别添字掉字奥。

三、我能理解

1、《草原》一文,按的顺序,描绘了图,图,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不仅美,更美。最后用诗句

“、”结束,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之情。

2、《丝绸之路》一文中,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是。

3、《白杨》一文中,爸爸的话写出的白杨的三个特点,分别

是:。

4、《白杨》一文中,写了爸爸次沉思。第一次是思,第二次是

思。

5、《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

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充分反映了建设者的精神。

总结: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你在内容、写法上都什么收获?

四、我能延伸

西部印象(节选)

对我来说,西部印象是与荒凉、遥远、新奇和异域风情连在一起的 。她是众山之巅、

江河之源,是茫茫无边的黑色大戈壁、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但她也是丰润的绿洲、肥茵的

大草原、淙淙的雪山泉水、悠扬婉转的牧歌。她是葡萄架下的笑声、旋转的裙子、飘舞的辫

子。她是油滋滋粘满孜然的羊肉串、大块白嫩嫩的手抓羊肉。西部是东西方文明的通道,

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大陆桥。她是上古开通的丝绸之路,是络绎不绝的商队,是和平与

繁荣的使者,是驼背上诱人的香料与丝织物,是大车里精美的瓷器和工艺品,是艰难的长途

跋涉,是阳光下欢快的驼铃。西部曾有过极盛的繁荣,因而在古代,人们对她并没有遥远

的感觉。节旄出塞是常使,立功异域为殊荣。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他

仗剑他国,白发飘零,游历和歌咏了祖国山水。五十年来的西部,是铺天的麦地,是无际

的棉田;是井架,是运油车,是输油管;是原子基地,是发射架,是内地支边,是生产建设,

是强大国防,是赫赫国威。眼下,西部就要发生一场更大的变化。她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奇

迹,21世纪的硕果。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络绎不

绝:。 长途跋

涉:。

2、认真读短文,找找哪些语句与下列中学到的课文内容有关。 与《草原》相关的语句:。 与《白杨》有关的语

句:。 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语

句:。

3、短文的第①段是写对西部的; 第②段是写西

部;第④段是写西部。

4、“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根据你课内外对西部的了解,请对它的未来作

一下预测。

课中

一、小组合作

1、自学(用红笔画出自己学案中不会的内容)1分钟

2、对学(找出两个人的不同之处,探讨)3分钟

3、群学(统一答案,将需要展示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安排展示人员,预展)8分钟

二、班级展示20分钟

1、听写词语

()()()()() ()()

() ()()

2、展示学案中的

二、

三、四题。

三、质疑探究2分钟复习至此,对于本单元,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我们共同

解决。

四、自悟自得1分钟本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如知识、情感、道理等,我想说:

五、达标测评5分钟

1、形近字组词蹄()崖()绍()陷()

啼()涯()沼()焰()

2、判断对错。

(1)《草原》一文是老舍写的,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和《草原》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车窗外事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两句中的“茫茫”

一词的意思不同。 ()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西部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写几句话夸夸他们

吧。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学科:语文教师:杨雁波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诗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

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学会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

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情感。

5、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 的能力。

三、 课时:二课时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五、 教学过程

1.课的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走进西部”。(读句子:“草原美景

如画,蒙汉情深似海。”“石雕浓缩历史,见证昔日繁华。”“明写白杨暗喻人,托物言志表寸

心。”“天路神奇穿越雪域高原,藏汉情景见证党恩似海。”)谁能告诉我,它们与哪篇课文有

关?(学生答)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本单元的字词。

二、字词复习重点

1、能读会写下列词语,并说出重点词的意思。

a、学生自己找出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襟飘带舞、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清晰、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b、对难写的字,如:襟、涩、勒、晰、疆、陷等,教师加以指导。

2、多音字组词。(掌握多音字读音,积累不同读音的词语)

a、蒙、似、载、曾、碴、薄、倒、行。

b、引导学生读出它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c、多音字在句中的正确运用。

3、形近字组词,易错字组词。形近字:毯、毡、毽疆、僵陷、掐辩、辨 易

错字:吟、貌、襟、涩

b、学生齐读。

c、学生组词,并选用所组词造句。

4、写出近反义词(巩固词意理解)

近义词:天涯~天际勾勒~勾画羞涩~羞愧等

反义词洒脱~拘束典雅~粗俗清晰~模糊等

5、课堂检测

a、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1、 我竭力进行(),终于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消除人们对我的误解。

2、 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不清刚才过去的是不是她要找的那个人。

5.课的小结:总结本课复习内容。

六、总体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复习

1、 生字、词语

2、

2、 多音字(注音组词)

3、

3、 形近字、易错字组词

4、

4、 近反义词

5、

5、 理解运用

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32分)tǎnyínyūtímào 绿(毯)低(吟)( 迂 )回马( 啼)礼(貌)

jūjiāoxuànyájùn( 拘)束摔( 交 )

( 渲)染天(崖)(骏)马lâxiusâxīshàojiāng 勾( 勒 )(羞涩)清(晰 )介( 绍)新(疆)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8分)

一( 碧)千里翠色( 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三、词语搭配。(10分)茫茫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冻土 小

小的昆仑山银装素裹的灯火 粗壮的大戈壁斗志高昂的身影 高大的争论彻夜通明的风火山

巍峨的枝干逞凶一时的筑路大军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

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

么(),不(),也不()。

4、(),浪淘风簸自之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5、美景——()——()——()——联欢。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深:① 颜色浓② 开始以来经历的时间久

③ 距离大,跟浅相反④ 程度高⑤ 极;很⑥深入;深远

1、夜深.了,人们

都进入了梦乡。()

2、这件衣服颜色太深.了。()

3、那件事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4、那口井特别深.。()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6、我们对他的遭遇

深.表同情。()

六、选词填空。(9分)可是由于尤

1、上网冲浪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也要注意节制。

2、

()连续高温,杭州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办法以减缓旱情。

3、暑假里,小学生要特别

注意人身安全,()是在游泳时,一定要有 大人带领。

七、照样子,改写句子。(9分)例:这是一个娇嫩的小生命。这是一个多么娇

嫩的小生命呀!

1、杭州的西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2、人们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3、我向往大熊猫的故乡。

八、请你当医生,给下面的句子治病。(6分)

1、我敢肯定今天

2、元宵节,大街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大红灯笼。 可能会下雨。

第三篇:高二第一单元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________(jī)发 ② _______(yǐ)逦

③酒 _______(zhuàn)④ _________(diàn)辱 ⑤ _______(tóng)云 ⑥ __________(shuò)风 ⑦仓 _______(áo) ⑧ ______(bì)佑

2、为下面句中的加黑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我因恶了高太尉( ) A.â B. ě C.wù D.wū ②你不省得( ) A.shěng B.xǐng

3、填空

___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

起义________、_________直至_________的过程。课文节选自原书第十回,题目是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二、课文研习

1、对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草料场被烧,已无宿身之地,只得上了梁山。

B、是因为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是因为林冲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原故。

D、是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2、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正确的几项是( )

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选出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 )

B.我〖自来又和你没甚冤仇(从来)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C.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

D.权在营里开了个茶酒店(姑且),多得林冲看顾(多亏)

4、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赔话,救了他……

②自从得了恩人救济,赍发小人……

③“大姐,这两人来得不尴尬。”

④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⑤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

⑥只要提防他便了。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5、对下列环境描写,判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那雪下得正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

A、全部的环境描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

B、环境描写中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C、第①句描写风雪初起,照应了本文的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与后面的环境描写相互照应,使全文的结构更加紧密。同时,典型的环境描写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D、第③句称这场大雪为“瑞雪”,暗示了林冲的命运的转折,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6、本文揭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的转变过程及原因。下列各句是林冲不同阶段的语言描写,反映出林冲什么样的内心活动,从句后的答案中分别选择恰当的项:

①我是罪囚,可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

②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③泼贼!我日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

A、心地善良,为人正义

B、安分善良,认识糊涂

C、忍无可忍,感到不平

D、奋起反抗,报仇雪恨

E、委曲求全,得过且过

F、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7、林冲到草料场后,是怎样从幻想安度刑期到坚决斗争反抗的?文章开头的“闲话”和陆虞候的出现对表现林冲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8、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够烘托人物的感情,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同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直接关系。在林冲来到草料场后的一段故事中,作者运用简洁的文字多次写到朔风和大雪,这些描写渲染了那种气氛,烘托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感情,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9、林冲回答李小二的问话时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请问,林冲为什么要说“恶”了高太尉,这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征。

补充资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鉴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第十回。《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活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激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传说他和元末的农民起义军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明王朝建立后,他在史实、民间传说、话本、剧本的基础上,编写创作出这部文学巨著。

《林》,写的是林冲终于被逼走上梁山的故事。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其父做过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有贤妻,生活美满。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使他安于现状,软弱妥协。妻子遭人调戏,他正要怒打歹徒,一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又自行放下,慑于权势,忍辱息事;对头布下陷阱,赚他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他仍逆来顺受,不想反抗。两个解差在途中百般折磨,他甘受凌辱,“野猪林内几乎丧命,他反劝鲁智深勿杀解差,仍然幻想能够“挣扎着回来”;他一直委曲求全,但总是得到对头更加凶恶狠毒的迫害。节选部分着重表现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

答案

一、

1、①赍 ②迤 ③馔 ④玷 ⑤彤 ⑥朔 ⑦廒 ⑧庇

2、①C ②B

3、《水浒》 诞生 发展 失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林冲

二、

1、D

2、ABC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加点字词的理解。加点词都是宋元时期的口语,辨析词义时要结合语境去理解。A项中的“生事”不作“惹事”讲,应当理解为“设计制造事端”或“找麻烦”;B项中曲“下饭”在句子中作“菜肴”讲,而“就着菜把饭吃下”是今天的意思;C项中的 “讲了礼”应该理解为“互相致礼”。排除A、B、C三项。正确答案是D项

4、D

5、C

6、①B②F③D

7、林冲到了沧州以后,本已安心做囚犯的,可是他的死敌高俅并没有放松他,又派奸人来对他进行谋害。直到这时,他才下了最大的决心,才敢于反抗,敢于杀人报仇,而后走上了革命道路——这就是本篇故事的主要情节。这故事充分的反映了封建官僚与善良人民(靠自己的武艺吃饭的技术人员)之间的矛盾。不过这矛盾具体表现在陆谦等走狗帮凶和林冲之间的生死斗争上,一边是代表着高太尉的生事陷害,一边是林冲走投无路、被逼铤而走险,杀人后投山东而去。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极其黑暗的时代(宋徽宗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阶级矛盾极尖锐,人民的生活也极痛苦。封建官僚横行霸道,贿赂公行。他们勾结豪绅恶霸,唆使爪牙恶狗,一齐向人民进攻。人民在这样重重剥削和压迫下,就只有上梁山。在这个时代里,不但被压在社会下层的人民没有活路,就连稍有点正义,不肯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下层官吏如林冲之流,也是不能安安稳稳活下去的。

8、这篇文章中,写景共有三处:一是风雪,二是草料场,三是山神庙。

作者在描写风雪方面,不仅显得极有层次,而且也非常简洁有力。用字不多,只朴素地勾勒几笔,可是把大风雪的情景描绘出来了,替故事的铺叙作了很好的映衬。 第二段开端“却早冬来”,先交代了季节,其后在第三段中便极力写风雪。“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是写风雪初起。“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震得动”是侧面写风。“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是写雪下得正大。“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是写晚来风雪更大。由于这样风雪交袭所构成的一片银白和寒冷,使人感觉到阴寒战栗,自然也就增加了对林冲的同情。这是一层。又由于读者渐渐走进风雪的氛围,感到风雪十分猛烈,所以对于草厅的倒塌便不再感到离奇,相反的,它却给人以真实之感。而草厅的倒塌正是使正反面两条线索,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所以作者这样着力的写是完全必要的。这又是一层。

作者写草料场也极其干净利落。只“……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三、五句话,便勾画出一个破败的草料场的轮廓,使人一目了然,而又预为后文放火着笔。 作者写林冲借宿的“山神庙”是一个阴森可怕的环境,也是一处荒凉冷落的地方。这个环境正配合着故事情节的往前推进而作为两条线索交叉的场所。就是在这个破庙外面,林冲和他的敌人进行了血淋淋的生死斗争。他在这里报了仇,雪了恨,这正是他走向革命道路的一个起点。

总起来说,篇中这三次写景,有的密切的关连着人物的性格,有的是影响着故事的发展,又有的起了很好的映衬作用。

9、林冲说“恶了高太尉”,表明他内心仍恪守封建秩序中尊卑上下的观念,认为自己行为冒犯了上司,表现了林冲性格中恭顺的一面。

装在套子里的人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契诃夫(qì he fu)生平:(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契诃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凡卡》(1886)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2、字音字形

1.选出对黑体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 胆怯(qiâ) 鞭笞(tà) 塑造(sù)B 难堪(kān) 怂恿(cǒng) 虽然(suī)

C 怔怔(zhēng) 撮合(cuō) 讥诮(qiào)D 滑稽(jī) 辖制(xiá) 鲜见(xiǎn)

2.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 )

A 孤陋寡闻 故守成法 廉洁奉公

B 黄梁美梦 合盘托出 碌碌无为

C 忠心耿耿 玲珑剔透 根深蒂固

D 各行其事 戮力同心 雷厉风行

3.选出黑体字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 )

A 诚惶诚恐 诚心诚意 诚然 诚恳待人

B 移风易俗 平易近人 交易 轻而易举

C 义不容辞 无情无义 义愤 顾名思义

D 延年益寿 精益求精 利益 多多益善

4.下面一段话①——⑤句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①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②船跟船打了招呼,③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④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⑤声音辽远而深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A ④⑤③②① B ④③⑤②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③④②①⑤

二、课文研习

1、讽刺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别里科夫肖像和生活习惯的描写,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

B.“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的反复出现,写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谨小慎微的性格。

C.“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差点”二字深含着对别里科夫的嘲讽、戏谑。

D.“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一句,深刻表现了对别里科夫的轻蔑鄙视。

2、对“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一句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A、表现别里科夫的责任心,他担心学校的声誉因之受损。

B、表现别里科夫的胆小懦弱,害怕他人的事牵连到自己。

C、表现别里科夫的杞人忧天,现实社会不能给他安全感。

D、表现别里科夫怎样用“套子”去限制、束缚周围的人。

3、对“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使用了夸张手法,目的在于突出别里科夫的可憎可恶。

B.这说明全城的人缺乏反抗精神,不自觉地受了别里科夫的影响,也变得胆小怕事。

C.别里科夫们是专制制度的忠实维护者,他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动辄告密,使得社会沉闷压抑。

D.作者运用了反语,对别里科夫这类人的虚伪与虚弱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4、对“他的卧室狭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卧室狭小”暗示别里科夫还是单身一人,为下文写他的恋爱故事打下伏笔。

B.别里科夫生活在箱子式的屋子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物质匮乏、生活水平较低。

C.通过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别里科夫生活在套子中。

D.说明别里科夫在生活的重负下,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这使他的心灵日渐扭曲。

5、小说写别里科夫和华连卡婚事失败这个情节的作用是:

A.揭露别里科夫思想落后、顽固守旧的精神面貌。

B.这是对别里科夫的讽刺,表现他不堪一击的本质。

C.表现华连卡的朝气蓬勃,不畏强权。

D.预示华连卡姐弟所代表新生势力的强大。

6、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是个极其胆小多疑的人,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是怕遭到不幸,但最后还是不幸地死去了。

B.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行为鬼祟,思想陈旧,是个虚伪守旧的人。

C.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他害怕新事物的诞生,害怕社会的进步。

D.别里科夫的惶惑不安其实是他忠实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的一种变态体现。

7、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

8、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9、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10、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11、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选一幅较幽默的漫画让同学们写一段话,练习幽默讽刺的手法。

答案

一、 1.D(A项“笞”应读chī,B项“怂”应读(sǒng,C项“怔”应读zhâng)

2.C(A项“故”应为“固”,B项“梁”应为“粱”、“合”应为“和”,D项“事”应为“是”)

3.B(A项诚惶诚恐与诚然的“诚”同为的确,诚心与诚恳的“诚”同义为真心;C项义不容辞、义愤的“义”同为正义、道义;D项精益求精,多多益善的“益”同为更加;B项中四个词中的“易”依次为改变、平和、交换、容易)

4、C

二、

1、B(“谨小慎微”不对)

2、D

3、C

4、C

5、A

6、A(别里科夫的性格并不是以胆小为主,他的死是大快人心的。)

7、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

8、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9、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

10、"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11、略

边城

【学习目标】

1、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2、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3、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学习过程】

一、作家作品

沈从文

(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二、《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矛毒弩(nǔ)

黑黝黝(yǒu)

彩票(cǎi)

B.竹篁(huáng)

削砍劈拨(bá)

皮鞘(qiào)

C.碾坊(zhǎn)

瘫痪(huàn)

干瘪(biě)

D.接查儿(chá)

拱手(gǒng)

客栈(zhàn)

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蚩尤

嗤笑

妍媸

嗤之以鼻

B.艾蒿

篙子

缟素

稿木死灰

C.庭院

游艇

挺拔

铤而走险

D.温柔

杂糅

蹂躏

矫揉造作

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小山村风景秀美,依山傍水,空气清新。 B.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C.他这个人最能信口开河,谈论别人了。 D.这部作品本来是老舍的,他非说成是郭沫若的,真是张冠李戴。

4.下面一段文字的五个空格处缺少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翠翠抱膝坐________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________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________吁着这种气,________却________把那种东西挪开。[

]

A.于

关于

不过

无从

B.在

关于

可是

无从

C.于

至于

不过

无以

D.在

至于

可是

无以

四、课文研习

1、作者安排“梦摘虎耳草”这一情节的用意是什么?

2、爷爷“张冠李戴”的前后神情有什么变化?

3、老船夫为什么不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告诉给翠翠“一个字”?作者安排这样的细节有何妙处?

4、分别用一个词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说出理由。

5、小说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情美

答案

三、1.A(B项“拨”应读“bō”;C项“碾”应读“niǎn”;D项“查”应为“茬”。) 2.B(“稿”应为“槁”。)

3.B(长篇大论:指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见长的文章。)

4.B(这篇小说十分口语化,若夹用某些文言虚词,与上下文不甚协调——抓住这个特征,便可以先淘汰含“于”的A、C项,再淘汰“无以”的D项。因而本题的答案便非B项莫属了。)

四、

1、提示:一方面可以配合二老“走马路”这一事件,正是因为这个“梦”,翠翠错过了听歌的时机;另一方面翠翠“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又暗示了爱情故事将会无果而终。

2、提示:“温和悲悯地笑”——“快乐”——“涎皮”——“脸色那样难看”——“莞尔”;神情的变化体现出他把翠翠许给大老的强烈意愿,及对翠翠的深切关怀。

3、提示:老船夫不告诉翠翠是因为害怕她走母亲的老路;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悲剧情节发展的需要。

4、翠翠的形象是清纯。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像一只小鹿那样活泼健美。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她对爱情的追寻却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

傩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祖父的形象是淳朴。他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古朴、带点狡猾的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5、:《边城》以大量篇幅展开着民性淳朴的风俗画,待人以诚,乐于助人,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赠,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就连吊脚楼的妓女,升年个千毫年个 也浸润着边民的淳厚等等。这些乡村社会淳朴的民性,是小说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

第四篇:论语 导学案 第一单元2[定稿]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二、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学习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正文,参考注释,完成《创设》的“基础积累”。

二、结合注释,翻译每一节的内容。(翻译在课本空白处)

三、探究研讨

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可以从文章中找出一些体现这些品质的语句,加以仔细体会)

2、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

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

4、从第四节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品质的语句。

5、孔子为什么会比较同意曾点的看法呢?

6、“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现在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四、课堂积累-------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

4、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

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7、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0、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1、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五、作业:完成《创设》训练落实篇。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学案

学习永威九年级语文学案设计

一 沁园春 雪

年级: 姓名: 主备人:尹静

一、学习目标:

1.诵读10遍,熟读成诵。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

3.思考文章形象的象征意义及表达的思想情感;标注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4.品味语言(从用词,句子含义等方面)。找三个词,三句子进行欣赏。

一、自学导航:

1.默读诗文一遍,给生字注音,注释解词。

①给生字注音 沁( ) 莽( ) 分( )外 妖娆( ) ②解释下列词语:

顿: 分外: 竞: 折腰: 数: 大河: 北国: 原: 山: 惟: 惜: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歌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上下阕内容。

3.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习过程:

二、自学检测:

(一)

1、听写字词。

2、解释词语。

(二)整体感知,思考: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歌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上下阕内容。

2.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语言品析:(1)如何理解“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只识弯弓射大雕。”

(2)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

(3)品析句子中“惟”“顿”“封”“飘”“莽莽”“滔滔”“舞”“池”等词。

4.分析本文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找出典型性的句子。

5.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3)欲与天公试比高。( )

三、拓展延伸:

(1)建国50年来,我国涌现了大批英雄人物,正如诗中所写:

(2)在上阕,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把景色写的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词中哪几句是作者想象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说说“惜”字包含了作者那些感受?

(6)本词上阕的表达方式是 ,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阕的表达方式是 ,写出了对历代帝王的看法。

四、达标检测:

1.填空·《沁园春》是 名,雪是 本文体裁是

屈原,我国 文学的鼻祖,其代表作是《离骚》。 2.请写出描写雪的诗句两句。(课外的)

3用听写的方式测试重点词语解释。 4默写全诗。 5.问题探究

(1) 怎样认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评价?

(2) 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3)总写北国雪景的诗句: (4)由

诗句 ;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上阕“望”字统领的内容是 ;下阕“惜”字统领的内容是 。

学习永威九年级语文学案设计

二 雨说

年级: 姓名: 主备人:尹静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的主题。

2.找出线索,理出层次。 3.品味语言。

4.写出我的疑惑,或写出我的感悟。

一、自学导航:

1.默读课文一遍,给生字注音。

圃( ) 锢( ) 喑( ) 襁褓( ) 滞( ) 缕( ) 喧嚷( ) 蓑( ) 斗笠( ) 膏( )耸( )

2朗读课文三遍,探究问题。: (1) 题目中的“雨”指何时的雨?从文章中哪句话或哪个词可看出?

(2) 文章可分五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部分内容。 一 (第1节): 二(第2节): 三(第3 6节): 四(第

7、8节): 五(第9节):

二、自学检测: 1.听写字词。 2.思考:

1.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 文章可分五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部分内容。 ㈠(第1节): ㈡(第2节): ㈢(第3 6节): ㈣(第

7、8节): ㈤(第9节): 4. 品析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柳条儿见了我笑笑弯了腰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三、拓展延伸:(三题任选其一) 1.写出我的疑惑。 2.写出我的感悟。

3.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四.达标检测:

1. 第一节诗中“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中的“扬起”能否换成“俯下”?为什么?

2.第二节诗中,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找出与第二节相呼应的部分,说说诗的意境变化。

4.第五节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两句诗有什么含义?

5第

四、五节诗中“第一样事”和“第二样事”所指的内容都是“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样写不重复吗?

学习永威九年级语文学案设计

三 星星变奏曲

年级: 姓名: 主备人:尹静 学习目标:

1.在熟读、吟诵的过程中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与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一、自学导航:

1.默读课文一遍,给加点的字注音。

颤( )抖 闪烁( ) 僵硬( ) 憧憬( ) 朦胧( ) 静谧( ) 弥足珍贵( ) 2. 朗读课文一遍,思考下列问题。(批注在书上) (1)诗中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2)这首诗歌中的很多物象是有象征意义的,第一节诗中的蜜蜂、萤火虫、鸟、白丁香各象征什么?

二、自学检测:

1.教师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2.预习检测:听写字词。

3.展示读文,轮读,指名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4.整体感知,思考:

(1)这首诗歌中的很多物象是有象征意义的,第一节诗中的蜜蜂、萤火虫、鸟、白丁香各象征什么?

(2)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4)第二节中的“寂寞的燃烧”应怎样理解?

三、拓展延伸: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一首诗表达一种企盼(至少写十句)。

四、达标检测:

(5)“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会颤抖呢?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6)诗中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7)第一二两节在表达上有那些异同?

学习永威九年级语文学案设计

四 外国诗两首

年级: 姓名: 主备人:尹静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含义,感受大自然,领悟人生的真谛。

一、自学导航:

1.默读文章一遍,给生字注音:蝈蝈( ) 蛐蛐( ) 栖( )荡漾( ) 仲( ) 茸茸( )

2朗读《蝈蝈与蛐蛐》三遍,思考问题

(1)《蝈蝈与蛐蛐》是一首 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 ”和冬日“ ”的描写,歌颂了

的主题。

(2)全诗分两部分,分别以“ ”和“ ”开头,来点明主旨。

(3)你能体会“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吗?尝试品析一下文中的这种意境。

(4)你理解最后一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吗?请你尝试赏析一下。

(5)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拓展延伸:

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四、达标检测:

朗读《夜》三遍,思考问题:

(1)第三节诗押的是( )韵。韵脚是( )

(2)概括第一节诗的内容。

(3)这首诗着力展示了什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不少于80字)

上一篇:党性分析记录范文下一篇:动物疾病名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