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心律失常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心律失常发生率在所有心脏病中排在首位。其种类繁多,表现各异,人们对这种病的防治有诸多疑惑。为解除读者朋友对心律失常的各种疑惑,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心内科专家林治湖教授。1935年,林治湖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

第一篇:心律失常论文范文

156例老年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病例,总结病因、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经我院积极治疗156例老年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9.74%(140例)。结论老年性心律失常病因复杂,胺碘酮效果明确,且副作用小。

【关键词】老年人;心律失常;诊治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脏冲动的节律、频率、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及激动次序的异常,心跳失去了原有的节律性,变得过慢、过快或者快慢不一、强弱不均[1]。老年人因身体机能减退及其他疾病的原因,在老年人中心律失常比较常见。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可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心肌缺血和诱发心力衰竭,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2]。本文对15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诊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临床上确诊为心律失常,其中男87例,女69例,年龄60岁-88岁,平均71.2岁。其中高血压93例,糖尿病48例,冠心病51例,肺心病62例。

3.2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眩晕、无力、焦虑等。①房性早搏:部分出现心悸,多数无症状。②室性早搏:心悸、颈部搏动,一部分患者无症状。③房速:根据发病情况的不同可出现心悸、晕厥和心力衰竭等表现。④阵发室速:可出现昏厥、低血压、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房颤:心室率快者出现低血压、心绞痛、焦虑及乏力。⑥窦性停搏:出现头晕、昏厥和抽搐等症状。⑦Ⅱ度房室阻滞:Ⅱ度Ⅰ型房室阻滞者自觉心搏脱漏;Ⅱ度Ⅱ型房室阻滞、III 度房室阻滞者自觉疲乏、头昏、晕厥、抽搐和心功能不全等[3]。

4病因分析

本组156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主要病因有①高血压:本组9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者为41例。因高血压患者的后負荷增加,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致使左心室肥厚、扩张;左心室功能低下时增高左心室舒张期压力左心房压力逐渐增高而左心房也随之逐渐肥厚扩张,肥厚的心肌进而影响血液循环。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加,主要原因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有关。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②冠心病:在老年心律失常中冠心病者多见,因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窦房结缺血,引起心律失常。③肺心病:肺心病引起呼吸衰竭,低氧血症诱发心律失常。④年龄:老年人的身体器官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易发生心律失常。⑤其他:药物及心理因素。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服用的药物品种及量较多,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引发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常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等,可诱发心律失常。

5治疗

积极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心功能。我院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副作用少,治疗前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重症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50mg,10min内注射完毕,无效改用静脉滴注,0.5-1mg/min,维持24-48h。用药过程中30min用量控制在300mg以内,24h用量控制在1200mg以内。轻症心律失常:口服胺碘酮。第一周给予200mg,3次/d;第二周改为200mg,2次/d;第三周改为200mg,1次/d维持6周。用药期间每天上下午检测血压、心率、心律,每周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合理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4]。

6讨论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的异常。发生心律失常原因有激动起源或激动传导异常;或两种异常同时存在。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相应地增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功能衰退、常常存在着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因此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其他人群发生率高。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常见,本组病例中房性早搏占29.48%,房性心动过速,占22.43%。常见病因中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以及药物及心理因素有关。

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改善心功能以及应用抗心率失常药物。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室性、房性和交界性的快速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为使心房和心室的肌纤维动作电位时 程延长,对α和β受体有非竞争性阻滞作用,降低外周阻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氧耗,且不影响心肌收缩。对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降低心肌兴奋性,对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房颤、房扑有转复作用。胺碘酮有可能成为改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预后并降低猝死率和总死亡率的主要有效药物之一[5]。胺碘酮具有抗氧化性,大剂量的时候引起多种副作用,如肺炎、甲状腺功能失常等。本组病例在用药剂量方面严格控制,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老年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为常见,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治疗方面胺碘酮疗效可靠,正常用药剂量下副作用少。

参考文献

[1]谢有文.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因和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78-279.

[2]吉金荣,郭丹杰,张静.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4-16.

[3]张建国.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病因探讨[J].医学信息,2011,(7):3027-3028.

[4]李芳,陈 玲.218例老年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诊治[J].求医问药,2012,10(7):665.

[5]于长春.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1):22.

作者:杜文松 侯大鹏

第二篇:人人都有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发生率在所有心脏病中排在首位。其种类繁多,表现各异,人们对这种病的防治有诸多疑惑。为解除读者朋友对心律失常的各种疑惑,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心内科专家林治湖教授。

1935年,林治湖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1967年,林治湖从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成为国内知名的心内科诊疗专家之一,杨延宗、刘少稳、高连君等多名国内著名专家都曾师从于他。如今,年过古稀的他仍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教授。得知本刊的采访要求,林教授不顾劳累,欣然接受。

可以说,林教授与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说,心律失常既是多种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又是一种独立疾病。心律失常在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过,只不过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有的持续时间短,有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偶尔发生,有的经常发生。若症状轻、持续时间短、偶尔发生,对健康可能毫无影响;但若症状重、持续时间长、经常发生,可能就会危及生命。

听到这里,记者有些明白了。怪不得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这么高,怪不得有那么多读者来信询问心律失常的相关问题。接着,记者将读者来信中提到的一些问题提交给林教授,林教授耐心给予了解答。

1.哪些因素导致心律失常?

林教授指出,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分如下几种情况:(1)正常人会因疲劳、喝浓茶、大量烟酒剌激、情绪激动及大量喝冷饮等,出现心律失常。(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传导系统中有了多余的通道,如预激综合征等。(3)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均可以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甚至严重危险性心律失常。(4)肝胆、肠外科手术、呕吐、腹泻等可引起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出现严重高血钾、低血钙,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心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骤停;严重低血钾也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之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骤停。(5)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房纤维性颤动。(6)遗传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其人群发生率很低,但可引起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这是一种遗传基因异常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的结果。

另外,一些药物作用如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精神类药品、某些抗生素、安眠药、部分中药(如乌头碱)等,也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2.心律失常都是病吗?

林教授说,心律失常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良性(轻度,包括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另一类有明显临床意义,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后者才是一种真正的病。

生理性心律失常指与人体自然状态相适应的窦性心律的变化,如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过速。林教授解释说,心脏正常节律称为窦性心律,但是即使是窦性心律,每一跳的间隔长短都会有变化,这就是“窦性心律不齐”;当人休息或睡眠时,平均75次/分的心律可变为38次/分上下,这就是“窦性心动过缓”;当人在激动或运动时心率可达100次/分以上甚至150次/分等,这就是“窦性心动过速”。而这些心律不齐,本人基本没有明显症状,也无需任何治疗。同样道理,出现心律失常也不意味着就患有心脏病。

良性心律失常还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每分钟仅有几次早搏不出现症状,对机体无任何危害,也不需要治疗。但频发性早搏会使人感到心慌等不适,特别是有神经衰弱的患者会明显影响生活质量,除解除心理负担外,可用安慰剂、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和中药等治疗,以缓解症状。应当强调,在心律失常中良性心律失常占大多数。

而阵发性心动过速会突发心慌,心率可达140次/分以上,又有突发的特点,常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终止,并采取根治性治疗措施。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等会引起血压下降,突然眼前发黑,短暂意识不清、晕倒,甚至猝死,这些都是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要采取积极的有效治疗措施。

3.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有观点认为“尽量不吃药是心律失常的第一原则。”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林教授表示,对于各种生理性心律失常及良性心律失常而言,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原则上可不用抗心律失常药。因为在20世纪,有一个“心脏抑制试验”已经证明抗心律失常药物有造成更严重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的可能。另外,正常人如果在疲劳、喝浓茶、烟酒剌激及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律失常,当这些诱因祛除时,心律会恢复正常,那么,这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能也不需要药物治疗。

然而,对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如频发性早搏,已经严重干扰或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可用镇静剂、受体阻断剂,甚至可用抗心律失常药,以缓解症状。

对于某些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射频消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伴临床症状者(如与心动过缓相关的黑朦、晕厥),则需要植入起搏器治疗。但治疗之前也要用药物来中止心动过速或维持适当的心率。

无论怎样,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应用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如房颤患者心跳次数的控制及窦性心律的维持,室性的心动过速患者的初步急救处理等,这些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4.哪些情况下心律失常需要积极治疗?

林教授说,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积极治疗:

严重心律失常发作,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血压明显下降,眼前发黑(黑蒙)、晕厥(晕倒)甚至全身抽搐,两眼上翻,二便失禁,必须紧急施救,积极干预。因为这些症状与表现均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故要争分夺秒地抢救。

突发心动过速,心跳大多在150次/分以上,无论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还是室性心动过速都应紧急处理,尽快中止心动过速。“室上性”可用异搏定等静注。“室性”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等静脉推注。如果效果不佳应用电击复律来终止心动过速。

凡引起黑蒙、晕厥、抽搐等意识丧失的心动过缓,不管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是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要积极治疗,尽快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而后要植入长久起搏器。在采取介入措施之前,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来维持心率。

偶尔发生的早搏不必治疗,但频发房性早搏则有可能引发房颤,特别是老年人,应给予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指每分钟5次以上,日过千次,可用镇静剂、受体阻断剂,甚至应用美西律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日过万次,也可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5.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林教授介绍说,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可采用不同药物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常用异搏定或腺苷静脉注射。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没有心脏病的):可用心律平及异搏定静脉推注。

心率快的阵发性房颤或心房扑动:可用心律平、依布利特静脉注射来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对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速:多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静脉推注,予以终止或预防再复发。

慢性持续性房颤:多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控制心室率,保护心功能,也可用胺碘酮。

林教授强调,房颤患者应当使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或抗凝剂(华法林)预防血栓。各种频发早搏,会使患者发生明显不适,扰乱患者生活质量,也可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加用心律平、美西律等抗心律失常药。中药步长稳心颗粒、参松胶囊、参龙宁心胶囊等也有一定效果。

要明白的是,抗心律失常药没有针对原发病的病因进行治疗,其主要作用是终止发作,减少复发,并为病因治疗提供机会,改善症状。

6.导管射频消融术适合哪些人?

有读者来信说,朋友通过手术一次性根治了心律失常,自己也想手术,可医生说不适合。那么,手术到底适合哪些人?手术真的能根治心律失常吗?

林教授说,这里说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手术叫“导管射频消融术”。它主要通过高频电流破坏心肌中形成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使心动过速环形运动不能运行,或者破坏心肌中产生快速电激动引发心律失常的“病灶”,从而达到根治目的。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出现,使心律失常治疗发生巨大的变化,确实为患者带来根除心律失常困扰的希望。它常适用于下列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9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无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90%。

典型心房扑动:成功率95%以上。

持续或不间断的房性心动过速:成功率95%以上。

阵发性房性颤动:成功率80%以上。

慢性心房颤动:成功率60%。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林教授还对心律失常发病日益年轻化表示了担忧。他希望年轻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什么都不要过度,不能过激、过喜、过悲、过疲劳,减少甚至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当然,出现了心律失常,也不要紧张。林教授说:“首先是先弄清自己是什么性质的心律失常,其次是有什么样的临床价值。然后坦然接受最佳的治疗措施。”

编辑/谭翔

林治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起搏学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常务编委;现任《临床心电学杂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等编委。长期从事心律失常的临床工作,先后参与编著多部专著,并发表多篇文章,曾数次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作者:李 衍

第三篇:妊娠期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摘要:妊娠期孕妇有着特殊的生理和药代动力学变化,妊娠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故临床用药应顾及胎儿安全。

关键词:妊娠期;心律失常;药物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黄飞翔

上一篇:合作学习论文范文下一篇:仿真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