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针对性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 篇1: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悸;胸痹;中医药疗法

缓慢性心率失常是以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散见于多种病症。近年来,临床医学对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已从临床电生理深入到离子通道和基因水平,多项新技术被推广应用[1],在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药物治疗上发展缓慢,临床仍然依靠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虽有明确的提升心率作用,但始终存在不良反应多的严重缺陷,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这些药物在纠正原有心律失常的同时,又会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不能长期服用。起搏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其远期疗效尚存在疑虑。Rodrigue等[2]研究表明,永久性起搏器并不增加病窦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同时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中医学中本病属“心悸、胸痹、迟脉、厥脱”等范畴,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痰阻及气阴两虚证候,不仅表现出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征象,且常伴有面色恍白,腰膝酸软,畏寒等心肾阳虚特点,脉象多见迟脉,并见沉、细、结脉等。其病位在心,多虚实夹杂为患。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是在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立足于对病机证候的认识,循证选方,从整体上纠正机体病理状态。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们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和治疗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尝试及研究。笔者现就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目前对于本病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但大多学者认为心肾阳虚是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元阳衰微,阴寒内盛。古今医家辨证施治,著书立说,又各侧重虚、瘀、痰、热等方面。王晶[3]在总结其师张任城的学术思想时提到,张氏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位在心,根本在肾,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肾阳虚,兼夹气虚,阴虚,瘀血等。心主血脉,心阳的重要作用是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命门相火,总司一身之阳气,肾阳为诸阳之本,心中阳气得肾中真火之助,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主血脉的功能。心肾阳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心跳的快慢,血脉的盈亏和脉象的虚实。梁君昭[4]认为本病虽以阳虚瘀阻为主,涉及心脾肾脏,但病位实质在心之络脉,“久病入络”、“久虚入络”、“久瘀入络”。病程日久,由“经脉继及络脉”,络脉易滞易瘀,日久化浊生毒,便形成脏络并病,滞、瘀、浊、毒互结的病象,故治疗时应注重脏络同治,瘀浊毒结并祛。刘淑娟等[5]结合黄春林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肾阳虚弱乃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和中心环节。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而呈迟、结之脉,气滞、瘀血、痰浊均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病理产物。

2 组方用药

2.1 古方化裁 金卓祥[6]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尽管多属于中医的阴证、虚证,但痰浊瘀血阻滞心脉亦是其常见病机,多虚实夹杂为患,故倡导打破治疗必用大温大补的传统观念,另辟蹊径,尝试从心胆相关论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患者26例,总有效率为65%。王金锁[7]认为枳实薤白桂枝汤有调节迷走神经张力、使心脏的窦房结兴奋性升高的作用,并以此方加减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5例,总有效率为97.7%,疗效明显优于西药654-2药片。

2.2 自拟方加减 张秀娟等[8]认为应针对心脏本身的受损情况而针对用药,自拟参附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2例,以人参、附子、五味子、红花、川芎、桂枝、阿胶、薤白、丹参、菖蒲、龙骨、玄参、干姜、麦冬为剂,总有效率达96%,疗效满意。王维慧[9]重用益气温阳之品,自拟益气通阳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5例,药用生黄芪、党参、桂枝、甘松、炙甘草、白术、丹参,总有效率为86.7%,共达温阳复脉、益气养心、活血通络之功,证明益气通阳汤确为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2.3 中成药治疗 方利华[10]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60例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症状普遍缓解,平均心率、最慢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不良影响,提示用药安全可靠。王瑞华等[11]应用起搏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1例,总有效率为90.5%,疗效确切。韩伟等[12]发现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治疗4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总有效率达90%,疗效明显优于心宝对照组。

2.4 针灸治疗 徐连登等[13]以吴茱萸敷贴内关、心俞穴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总有效率为86.7%,同时口服心宝丸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证实了用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具有与服用心宝丸相似的功效,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投入较少的治疗方法。高镇五等[14]用针灸内关、列缺、膻中、足三里穴的方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38例,心气虚型则上列穴位每次取1~2穴,心阳虚型加素髎或大椎,气阴两虚型加神门或安眠或三阴交,心脉痹阻型加三阴交或膈俞。施针灸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1%。

2.5 针剂治疗 尹维东[15]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125例,疗效满意。认为参麦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强心、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液流变性等。并指出该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是双向的,既能够抗快速心律失常,又能够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制剂。刘仲[16]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有效率为78.1%。指出该药通过保护缺血缺氧心肌,扩张血管,调整血压血流,使窦房结功能恢复正常。

2.6 中西医结合治疗 付娅舒[17]给予60例患者生脉注射液及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个疗程(14 d)后,总有效率为85%。治疗全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生脉注射液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特别是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型患者疗效显著。索志荣等[18]共观察符合方案患者134例,其中治疗组68例,予中药宁心宝与西药心先安注射液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6%,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舒氟美(茶碱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临床观察表明,此中西药联用方法近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李静等[19]观察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32例,其中治疗组68例,予步长稳心颗粒及茶碱缓释片治疗,总有效率达85.2%。对照组60例以单纯茶碱缓释片治疗,总有效率为65.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步长稳心颗粒与西药联用,疗效确切,并可减少西药所致的新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用药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2.7 单味中药的药理实验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抗自由基损伤、改善细胞钙平衡和能量代谢、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栓形成[20]。研究证实,黄芪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增加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的数目,增强心肌收缩,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21]。三七活血化瘀通络,可明显改善微循环,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及治疗心肌缺血缺氧诱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丹参能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形成,并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22]。附子有效成分之一的去甲乌药碱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能加快心率,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窦房结恢复时缩短,改善和加快窦房及房室传导,并改善窦房结的血液供应,提高内源性窦房结的功能,增加心排血量[23]。目前,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深入发展,但用于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时,还需注重具体证候的需要,只有药证结合,才可发挥中药独有功效,使疗效更加确切显著。

3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以及安全用药等方面,均有上好的表现,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中医药界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形成机理和辨证分型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对疗效的判定和评定标准不一致,对本病的研究也多局限于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还远远不够。面对这些问题,要求中医工作者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和研究,既保持中医辨证施治的传统和特色,也接纳和汲取其他种类医学的有效诊治方法及精华,以此来适应时代的需要,发展壮大我国中医药事业。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5.

[2]Rodrigue RD, Schocken D D. Update on sick sinussyn drome[J].Geriatrics,1990,45(1):26.

[3]王晶.张任城主任医师治疗心动过缓的经验[J].陕西中医,2005,26(2):143~144.

[4]梁君昭.从脏络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证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学报,2008,36(6):23~25.

[5]刘淑娟,尹克春,周文斌,等.温补肾阳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7):1167~1168.

[6]金卓祥.黄连温胆汤治疗复杂性缓慢性心律失常2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69.

[7]王金锁.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5例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86.

[8]张秀娟,王钢柱,王敏.参附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0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10):4~5.

[9]王维慧.益气通阳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3):29.

[10]方利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60例[J].陕西中医.2010,31(2):135~136.

[11]王瑞华,孙兰军,赵英强.起搏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心气阳虚证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8,25(1):10~14.

[12]韩伟,耿乃志.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0,(4):11.

[13]徐连登,张宇霞,郑艳华.内关、心俞贴敷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3):192~194.

[14]高镇五,虞孝贞,沈爱学,等.针灸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04):20.

[15]尹维东.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125例[J].实用中医杂志,2005,21(9):529.

[16]刘仲,南重泰,王文焱,等.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1,(3):12.

[17]付娅舒.生脉注射液联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21):153.

[18]索志荣,刘效诊.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0):4427~4428.

[19]李静,李长青,郑萍.步长稳心颗粒与茶碱缓释片联用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36(1):92~93.

[20]荆丰德.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702~2704.

[21]石瑞如,刘艳红,何路明,等.黄芪对老年大鼠脑受体、心肌β受体等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1):27~30.

[22]王筠默,姜名瑛,沈映君,等.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8~59.

[23]蔡永敏,王黎,任玉让,等.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12~420.

(收稿日期:2011-01-27)

作者:盛蕊李亚平

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 篇2:

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针对性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利尿、扩血管等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艾灸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及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以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变化,并对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SV及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LVESV、LVEDd、LVMI、血清IL-6、TNF-α、hs-CRP及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心功能指标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且优于单纯艾灸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穴位贴敷;艾灸;心率;射血分数;炎性细胞因子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致使机体出现临床相关症状的综合征,临床多见左心衰竭[1]。该病多发于65岁,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2]。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规律的改变,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心肌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是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3],临床表现为患者心输出量的减少,心功能下降以及心率水平的改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4]。相关研究表明艾灸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但治疗有效率相对较低[5-6],对此本院尝试使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该病,提升了治疗效果,调节了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0例。病例纳入标准:(1)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的全部过程;(2)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7];(3)参照《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者[8];(4)患者的年龄在18岁以上。病例排除标准:(1)兼有癫痫等精神类疾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2)入组前接受过中药治疗的患者;(3)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4)伴有肺源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性心肌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5~65(45.7±2.3)岁,病程6~14(8.9±1.7)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6~66(46.5±2.5)岁,病程5~15(8.5±1.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经医院伦理协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利尿以及扩血管等类药物的治疗,此次研究患者主要给予胺碘酮口服(商品名:盐酸胺碘酮胶囊,厂家: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63,规格:0.2 g/粒),每次200 mg,每天3次,连续服用1周,之后改为每次200 mg,每天2次,连续服用1周,再调整为每次100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2周。

1.2.1  对照组  采用艾灸疗法,具体为:治疗的具體部位为关元以及足三里(双)3穴,应用艾灸仪进行治疗。艾灸方法为温和灸,治疗的标准为患者出现局部的皮肤红晕,伴有轻度灼痛感或温热感,治疗方法以及治疗频率为:20 min/穴,1次/d,2周为1个治疗周期。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穴位贴敷疗法,具体为:首先选取患者的膻中、心俞(双)、肺俞(双)、膈俞(双)7穴进行贴敷。贴敷的药物组成为:葶苈子15 g,人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9 g,茯苓15 g,猪苓10 g,泽泻10 g,白术10 g,桂枝10 g,枳实6 g,桔梗5 g,丹参9 g,川芎8 g。上述药材均由制剂室制作成粉末,进行疾病治疗时取适量粉末加适量温水并搅拌至糊状时涂于穴位,随后用纱布缠绕并用胶布进行固定,贴敷时间为5 h左右,用药频率为:1次/d,2周为1个治疗周期。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1)心功能分级 I级:患者的心脏功能正常,不影响患者正常的体力活动,无明显的心悸、呼吸困难等临床表征;II级:患者的心脏功能基本正常,安静状态下无明显异常,运动引起的心悸等症状待休息后可先自行恢复;III级:患者的心脏功能基本正常,安静状态下无明显异常,运动引起的心悸等症状待休息后经长时间的休息才可自行恢复;IV级:患者的心衰程度较重,安静状态下亦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心悸等明显的临床病症[9]。(2)治疗疗效 显效: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以上;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在1~2级之间;无效: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无明显改善甚至升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0]。

1.3.2 心功能指标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Philips IE33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及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

1.3.3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检测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前臂静脉血5 mL,置于干燥采血管中,室温下静置30 min,然后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80 ℃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进行操作,每个样品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方差齐性及正态分布分析,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Ridit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用?字2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6%(34/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SV均明显升高(P<0.01),LVESV、LVEDd和LVMI均显著下降(P<0.01);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血清IL-6、TNF-α、hs-CRP及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种类的轻度不良反应,通过对应治疗得到缓解,并不影响用药,同时血尿常规检验及肝肾功能检验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5/45)和6.6%(3/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3 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极易发展成心力衰竭等恶性心脏疾病。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疾病恶化几率的最基本因素[11-12]。此类疾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甚至组织浮肿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西医治疗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缓解病情的作用,但患者对药物往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13]。此外,西药对患者消化系统具有损伤作用,患者极易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14]。心力衰竭的传统治疗是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艾灸,但治疗周期较长,住院费用较高,打击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对此本院探究加用穴位贴敷在进行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疾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贴敷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疾病治疗周期,可行性程度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穴位贴敷的主要理论依据为中医经络学体系,将药物研磨成粉后直接外敷,使得药物成分通过皮肤直接到达穴位,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15-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对于单纯艾灸,穴位贴敷联合艾灸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心功能。现代研究认为,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7-18]:第一,药物贴敷于皮肤后通过结缔组织的角质层转运至动脉血管逐步被人体吸收;第二,纱布以及胶带的缠绕使得穴位部位成为一个密闭的腔系,药物可随着体内水分的蒸发,以液体为介质渗入人体,患者的疼痛程度较低,在药物入体的同时起到保温的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疾病发生过程中会伴随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这也是引起机体发生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19]。IL-10和IL-6均为多功能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调节过程,对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重要意义[20];TNF-α是由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诱发内毒素的产生,从而对组织造成损伤[21];hs-CRP是机体受到炎症性刺激时由肝脏合成的急时相蛋白,用于反应炎症刺激的强弱[20]。有效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体内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贴敷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降低炎性反应。上述功能与穴位敷贴中使用的组方密切相关[22-26],葶苈子利水消肿,泻肺平喘;人参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量,从而保护心肌细胞;麦冬中含有多种甾体皂苷、氨基酸等,可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心肌收缩力和心肌泵血能力,修复受损心肌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等,麦冬中的其他成分,如黄酮和维生素A等物质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五味子性温味酸甘,补肾宁心,益气生津,能够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血管张力;茯苓、猪苓、泽泻和白术健脾渗湿;桂枝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其乙酸乙酯部位能够拮抗心律失常;丹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机体微循环和免疫功能,发挥抗菌消炎的作用;枳实能够消除痞满,行气;桔梗引药上行,升举阳气;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扩张冠状动脉,其中的挥发油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调节心血管功能。另一方面,所选膻中、心俞、肺俞、膈俞各穴,各司其职: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调理心肺及全身的气机,是治疗喘憋、心悸的要穴;心俞、肺俞均为足太阳膀胱经要穴,可宣发肺气、温通心阳、健脾益气、温肾利水;膈俞,血之会,有理气宽胸、活血通脉之功。药物通过作用于这些特定腧穴,不断持续刺激,可激发经络之气,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治疗内脏疾病的目的[6,27]。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无异。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艾灸,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DINI F L, SIMIONIUC A, CARLUCCIO E, et al. Echo and BNP serial assessment in ambulatory heart failure care: Data on loop diuretic use and renal function[J]. Data Brief, 2016, 9: 1074-1076.

[2] 张  敏,孟照辉.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医学, 2015,35(5):118-121.

[3] 乔秀华.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54-55.

[4] 刘晓燕.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1):59-62.

[5] 李  丹,李庆羚,马  强,等.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8,43(2):80-85.

[6] 唐  静,付玉娜,李武卫.穴位贴敷加艾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11-12.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8] 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

[9]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9-134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1] 王德良,李  然.急性心肌梗死联合检测血尿酸、cTnI、cTnT、BNP对后期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7,39(10): 1530-1532,1535.

[12] 赵立君,李凤娥.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例[J].河南中医,2016,36(3):433-434.

[13] ROTH S, FERNANDO C, AZEEM S, et al. Is There a Role for Ivabradine in the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Academic and Community Heart Failure Clinics in Canada?[J]. Advances in Therapy, 2017,11(20):1-9.

[14] 戚凤君,董  志,郭文娟,等.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及高敏肌钙蛋白T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1):2341-2343.

[15] 黄  婷,曾建斌,万蝉俊,等.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16,15(5):70-72.

[16] 赖仁奎,钟淑琴,陈笑银.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临床观察[J].新中醫,2016,48(2):26-28.

[17] 赵立君,李凤娥.强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10):1517-1518.

[18] 沙琬婧.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S1):269-273.

[19] 程蕾群,许三雄.穴位二联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2):16-19.

[20] PENG T, LI X, HU Z, et al. Predictive role of endothelin i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Ren Fail, 2018, 40(1): 183-186.

[21] BARMA M, GOODBRAND J A, DONNAN P T, et al. Slower decline in C-reactive protein after an inflammatory insult is associated with longer survival in older hospitalised patients[J]. PLoS One, 2016, 11(7): e0159412.

[22] 王建敏,李图均,卢少华,等.温阳益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6、IL-10、TNF-α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2):4-5.

[23] 李金辉,鲁卫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机制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7):861-862.

[24] 张桂静.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古今文献用药规律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25] 雍玉琴,高军太.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C]//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2016:247-248.

[26] 严  夏,李  俊,方志坚,等.温阳活血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8):17-18.

[27] 王  茎,曾永蕾,汪  节,等.艾灸肺俞、心俞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91-93.

作者:付玉娜 贾运时 刘丽杰 马秀娟 宋温婷 韩杰 唐静

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论文 篇3:

冠心病防治的探讨

关键词 冠心病 探析 防治 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现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疾病。

心绞痛及其防治

针对心绞痛的防治原则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日和给予有效的降血脂治疗,可促使粥样斑块稳定,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发作时的治疗:⑴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⑵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缓解期的治疗:宜尽量避免各种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如调节饮食、禁忌烟酒、减轻精神负担等;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被认为作用持久的药物。⑴β受休阻滞剂: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目前,常用对心脏有选择性的制剂是美托洛尔25~100mg,2次/日,缓释片95~190mg,1次/日;阿替洛尔125~25mg,1次/日;比索洛尔25~5mg,1次/日。⑵硝酸酯制剂:①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片剂或胶囊口服3次/日,5~20mg/次,服半小时起作用,持续3~5小时,缓释制剂药效可维持12小时,可用20rng,2次/日。②5-单硝酸异山梨酯:是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几乎100%。2次/日,20~40mg/次。③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剂,硝酸甘油持续而缓缓释放,口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可达8~12小时,可每8小时服1次,25mg/次。用2%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或上臂皮肤而缓慢吸收,适于预防夜间心绞痛发作。(3)钙通道阻滞剂:常用制剂有:①维拉帕米40~80mg,3次/日或缓释剂240rng/日,②硝苯地平,控释剂(拜新同)30mg,1次/日,不良反应较少;同类制剂有尼索地平10~40mg,1次/日;氨氯地平5~10mg,1次/日。③地尔硫草30~60mg,3次/日,其缓释制剂90mg,1次/日,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失眠等。(4)曲美他嗪: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代谢,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治疗心肌缺血,20mg,3次/日,饭后服。(5)中医中药治疗:目前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和“祛痰通络”法最为常用。此外,针刺或穴位按摩治疗也可能有一定疗效。(6)其他治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虑应用。

外科手术治疗:①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狭窄>50%;②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70%;③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等。

运动锻炼疗法。

心肌梗死及其治疗

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监护和一般治疗:①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②监测: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除颤仪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监测人员必须极端负责,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保证患者的安静和休息。③吸氧。④护理: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3次/日步行100~150m。⑤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⑥阿司匹林:急性且无禁忌证每日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300mg,连服3日。

解除疼痛:①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注意防止呼吸功能的抑制。②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

再灌注:心肌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进行,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①介入治疗。②溶栓疗法:如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本法治疗。

及时消除心律失常:消除心律失常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①发生心室颤动或持续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②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1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滴注1~3ml/分。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可用胺碘酮治疗。③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选用维拉帕米、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等,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④对缓性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肌内或静脉注射。

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以应用吗啡和利尿剂为主,亦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心室的负荷,或用多巴酚丁胺10μg/(kg·分)静脉滴注或用短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从小剂量开始等治疗。

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治疗措施与左心室梗死略有不同。右心室心肌梗死引起右心衰竭伴低血压而无左心衰竭的表现时,宜扩张血容量。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静脉滴注输液,直到低血压得到纠治或肺毛细血管压达15~18mmHg。如输液1~2L低血压未能纠正可用正性肌力药以多巴酚丁胺为优。不宜用利尿药。伴有房室传导师阻滞者可予以临时起搏。

通过分析总结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都是冠心病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都有各自的適应证,相互之间是互补的,是不可替代的。最为重要的仍然是注重三级预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才是最根本的防治手段。

参考文献

1 马建林,李天发.冠心病防治问答:冠心病合理治疗答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9-31.

2 周玉杰,汤楚中,胡大一.冠心病规范化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3 刘坤申.冠心病防治之路:一把打开冠心病防治之门的钥匙.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作者:热比古.托呼提

上一篇:工业建筑混凝土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理论实践一体化工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