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台方针论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新形势下对台方针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去引导和培养学生,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探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对中职教学方面进行探索,试图有助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篇:新形势下对台方针论文

新形势下对成人继续教育的探讨

摘要:成人继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实现。通过对我国成人继续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的成人继续教育存在着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为我国的成人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成人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人继续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新时代的成人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阻碍了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阶段成人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其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以促进成人继续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使得成人继续教育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1 新形势下,成人继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1 党和政府的政策倾斜

在我国,党和政府的政策制定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10年7月,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将十七大有关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并进行了专章谋划,将成人继续教育摆在了与学历教育同等的位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努力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党和政府出台的这些方针政策说明了成人继续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2 社会转型期对教育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使我国产生了一些新兴产业;同时,一些夕阳产业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劳动力的转移需要有良好的成人继续教育做支撑。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广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终身学习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也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人继续教育模式灵活,能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直接服务于社会,因此,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高校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开展成人继续教育,既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够增加收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新形势下,成人继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2.1 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一般依附于高等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成人继续教育中,一般以学历教育为主,通过高教自考、远程教育、成人函授等方式进行教学,满足了一部分人对学历教育的需要。然而,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单一,没有考虑社会的需求,难以和市场接轨。同时,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与对民间办学政策的放开,各类民办高校大量涌现,挤占了成人学历教育的空间,成人继续教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2.2 在生源竞争上处于劣势

生源是学校存在的基础,也是学校实现其价值的保证。而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由于“先天不足”,在生源争夺上处于劣势,严重影响了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在我国,成人教育难登大雅之堂,很难受到欲接受教育者的青睐。而在招生方法上的主动出击并不能提高人们对其的信心,更给人一种低端的心理,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影响的不仅仅是近期招生目标。

2.3 非学历培训举步维艰

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缺乏推广市场的软实力;另外,成人继续教育机构所设专业较为单一、僵化,难以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有培训需求的学员一般会选择知名度较高的高校进行直接深造;而为再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三农”人员的培训一般收费较低,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因素,都制约了非学历培训的发展。

2.4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在成人继续教育的培训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教育拨款多向高等全日制教育倾斜,成人继续教育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教学器材、师资力量进行投入,严重影响了成人继续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多数成人继续教育机构认识不足,不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为学员提供文凭或者技能证书服务,使得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停滞不前。

3 新形势下,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

3.1 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做好市场定位工作,是抓好成人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成人继续教育能够得到发展的关键。成人继续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人继续教育,能够满足人们“充电”的需求。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对于知识的更新有着迫切需求。所以,发展成人继续教育,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成人继续教育发展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因此,成人继续教育应该从高校中独立出来,加强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这是成人继续教育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2 提高成人继续教育的影响力

在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的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品牌建设,进而提高成人继续教育的影响力。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和相关高校进行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教学水平;也可以和用人单位进行合作,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进行招生工作时,要进行广泛宣传,突出自身的教学优势,努力扩大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同时,要本着对学员负责的态度,了解学员的需求,向学员推荐合适的专业,扩大成人继续教育的影响。

3.3 大力推广非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能够提高学员的技能,提高学员的业务素质,是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人继续教育机构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开展学历教育;同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这是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首先,面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市民化趋势的到来,要紧紧抓住农村市场,为广大进城农民提供优质的培训。其次,面对再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再次,做好“充电”人员的培训工作。最后,和企业联合,为企业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扩宽成人继续教育的渠道,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3.4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较高的教学质量,是成人继续教育存在的价值,也是成人继续教育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与生活。现代成人继续教育,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视频教学、网络课堂等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博客、论坛、QQ群等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师资建设方面,成人继续教育机构要给予重视,通过高薪聘请、招聘兼职教师、教师岗位培训等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实行科学的教师考核制度,使得整个教师队伍产生忧患意识,在竞争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利益.成人继续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7):34-36.

[2]李一晖.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析——与教师继续教育学员的对比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7):10-12.

[3]龙汛恒,张妙华,武丽志.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5-8.

作者简介:黄略昭(1973-),男,汉族,广西宾阳人,管理学学士,经济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广西柳州 545007

作者:黄略昭

第二篇:新形势下对中职教学的一些思考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去引导和培养学生,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探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对中职教学方面进行探索,试图有助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当前,在整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都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免学费政策正在全面实施。一方面,许多中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越来越多,而学生非正常流失率、教学质量检测达标率、学生技能竞赛夺奖率、学生考证通过率、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等仍不尽人意;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更难的现象日趋严重,许多行业对各类熟练工和技能人才可谓求贤若渴。从理论上讲,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该是最符合各行业需求的,然而,由于现行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业渠道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的毕业生实际上难以达到行业的企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笔者认为,究其症结,主要体现在职业技术教育实际施行的教育理念、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方法、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性。本文主要试图结合我校实际,对中职院校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以求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中职生现状

造成中职生现状仍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及家庭的原因

中职类院校的生源复杂,入读中职类院校,历来都是许多学生和家长“一种无奈的选择”。学校主要生源是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考上高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部分是没考上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少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升学考试失意后,不思进取,不能适时调整心态,滋生厌学情绪,入读中职类院校不过是想混一张“就业”文凭而已。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基础较差,或者没有参加中考的初中生,甚至还有根本不喜欢乃至很厌恶读书的初中辍学学生也跨进了中专和技工院校的校门,学生基础严重参差不齐。

从我校近十年以来所招收的学生情况来看,有三成左右的学生入读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而有约四成左右的学生由于成绩差,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差;还有约三成左右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学,他们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入读中职院校只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

学生自身的问题较多,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娇惯溺爱,百般呵护,造成这类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好强、目无尊长,其独立性差;有些家长因为忙于应酬、赚钱,对自己的孩子无暇顾及,缺乏教育,缺乏关怀,造成这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常常以违纪违规来突显自我,希望籍此引起他人特别是家长的关注;还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干脆放任自流,只是把中职类院校当成托儿所,将孩子推给学校来看管。

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产生行为上的异常。近几年,笔者通过观察和了解,还发现了一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我校每年的寒暑假期间都会组织近千名在校生参加寒暑假工等社会实践活动,并有教师24小时地与这些学生吃住在一起进行管理。这既有机会让学生真正接触和了解社会,又能让学生及其家庭增加40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但笔者发现,每年寒暑假工报名参加的绝大部分是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甚至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而许多贫困生从来不愿意参加这类社会实践。带着疑惑,笔者在我校及其部分中高职院校中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深入贫困生及其家庭中了解,他们给出的主要理由一是担心工作辛苦,二是担心在社会上被骗。因此,整个假期,这些学生都是呆在家中无所事事。在毕业前顶岗实习以及毕业推荐就业时,这部分学生普遍也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二)学校方面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虽然中职教育目前已由快速发展转型为内涵建设,但仍有不少中职类院校在不断扩张,并希望以规模的扩大标榜自己办学的成功。同时,现阶段仍有不少的中职类院校为了求生存,将入学门槛一降再降以扩充生源,只要持有初(高)中毕业证或初中结业证明就可以入学,不管你的毕业证或结业证明是怎样得来的,几乎什么类型的人都能入读中职类院校。

其次,当前的中职院校教师,一部分是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而“屈尊”来中职院校当教师的;一部分是企业半路出家、改行而来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中职院校的毕业生,通过自身学历及技能两方面的进修提升成为中职教师;还有一部分是从普通中学分流而来的。其中文化课教师过多、专业课教师太少,“双师型”教师更少,专家型的教师严重缺乏。有些专业教师懂专业理论,却不擅长实训教学;有些专业教师只会实践操作,但缺乏扎实的理论。部分教师对中职学生还有歧视心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备课敷衍,教学手段单一,讲课随意,导致中职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不高。

再者,有些中职院校还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太合理、缺乏专业教师、没有实训设备和场地、毕业生对口就业难等问题,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轻视职业技能人才,认为普通全日制的高中、大专、大学教育才是正规教育,进重点高中、考大学、上大学才有前途,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都是“学困生”。对不少学生来说,进入中职类院校学习实属“无奈之举”,常被看不起。许多学生以及家长宁愿交高额学费重读初三或读高中,也不肯让子女免学费去到中职类院校学一技之长,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

中职院校由于普遍受到学生素质低、师资缺乏、师资水平不高、实训设备陈旧、场地不足、课程及教学内容设置不当、教学方法手段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毕业生的质量相对较差,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中职院校毕业生“有文凭,没技能”,这也是目前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普遍评价,进而更加引起社会对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情况的怀疑。此外,由于用人单位一方面盲目追求高学历,一方面不少的中职学生在就业时缺乏吃苦耐劳、踏实敬业的精神,随意跳槽,使得在许多用人单位招聘专员的心目中,中职生进入企业工作,除非确有一技之长能为企业所用,反之工资、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一般情况下都是等同于普通农民工,许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学校所学专业无关,导致中职院校更加不被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所青睐。

二、中职教学现状

许多中职院校毕业生难以被用人单位按技能型人才对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职院校教学的现状。我国中职教育在近10年取得了空前发展,但中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教育理念、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方法、内容等方面,明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着中职院校的发展。笔者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当地政府对中职院校的投资力度不大,而有些中职院校为追求规模仓促扩校,反而使学校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本来略显充裕的办学资金反显捉襟见肘,加速了师资不足、教学设备陈旧、教学环境简陋等恶劣教学条件带来的一系列如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等不良后果的产生。

2.专业课师资严重不足。许多中职院校经常会出现一个老师每周20学时以上的工作量,并同时教3~5门专业课的情况。且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流动性较大又难以避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笔者曾经经历过一个教学班在一个学年内换了五位班主任的情况。这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极为不利,也会进一步影响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专业设置“随大流”。虽然有教学大纲,但每学期的课程安排随意性大。有些中职院校想吸引更多的生源,专业设置时没有考虑本院校是否具备相应的师资、设备、场地等条件,没有考虑社会的需求量,或美其名曰“以市场定专业”,甚至有些专业学生招进来了,没有专业教师,没有实训设备和场地,不得不让部分教师临时“抱佛脚”成为“全能”教师,一个专业教学班只有一个专业教师“包打天下”,授教所有的专业理论课及专业课。如此闭门造车,画饼充饥,不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专业特色与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毕业生对口就业难的问题更显突出。

4.中职院校各方面条件相对偏差,教师待遇普遍不高,学生素质又参差不齐。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教师,不但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要同时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而且时常会感觉到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成就感,难以实现自身价值。部分教师为了减少实际工作量,往往不愿意更换新教材,使得教学内容陈旧,对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只是在授课过程中一带而过。此外,从表面上看,许多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推陈出新,但是由于受到本院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院校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还是单一刻板的讲授法、演示法等“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影响。

此外,教学管理不尽完善,考试制度外严内松,毕业条件形同虚设,校园文化浮于表面,政绩工程弊大于利等,都使中职院校的不良学风日渐蔓延。

三、教学改进措施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一定的职业并成为有用之才。而提高教学质量是职教发展的永恒追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但合格及适用性是质量的基本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是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笔者认为,可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改善办学环境,提高生源素质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高成本的办学类型。中职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的实施,受到许多办学条件的制约,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降低目标评价的标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有句名言:“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或许有些人忘记了:学生是受教育者,不是“囚徒”。中职院校学生穿校服、戴校卡是为了便于管理,上学时没有穿校服、戴校卡就不让进校门,这似乎有点违背初衷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但每一个教师首先是实实在在的社会人,有家庭、有父母孩子,本人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体能,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养家糊口。不能只要求教师奉献,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因为“完不成工作任务加班是你自己的事情”而没有加班补贴;不能要求教师上课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却没有相应的教学场地、设备、模型、挂图等,教学改革难以实施。笔者建议,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在确保办学规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招收相对优质的生源。这是改善在校生教育管理,培养良好校风学风的有力保障。我校从2014年开始,中技生只招有初中毕业证的应届生,整体的学风以及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都有了较好的改善。

不良学风缘于不良管理,这是中职院校管理思路的起点。“管理即服务,服务通人性。”中职院校管理应科学、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就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不仅仅挂在口头上或写在纸上,而应该将人性化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师生身上。只有力所能及的改善办学环境,配备基础的教学设备设施,并真正提高一线教师的福利待遇,进行多方位的教研教改,学校才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合理设置专业,优化课程改革

中职院校要想求生存,专业和课程应结合本地区及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而具有代表学校形象的,得到社会认可的特色品牌专业尤为重要。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都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笔者认为,中职教育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上,应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还要突出对中职生岗位能力。大胆删减那些不实用的文化课,删除那些过难、过繁、过深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减轻教学压力。专业课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训教学内容,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提高专业素质。笔者认为,应增强教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尽量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并鼓励一线教师,结合本院校的实际,编写出真正适用的校本教材,形成本院校独特的专业课程特色。这样的中职院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才会有发展的原动力。

(三)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不足是中职院校发展的瓶颈,急功近利导致的教学秩序、学风建设以及师德等方面的问题日渐增多。教育的希望是教师,拥有一批理论教学水平高、专业实操技能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院校发展的希望所在。

笔者认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首先要严格规范教师的行为,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可通过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其次,建立有效的培训奖惩机制,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积极为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支持,多渠道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努力培养既有“讲师”职称,也有“技师”甚至“高级技师”资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再者,切实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使教师树立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深化校企合作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中职院校师资、技术和设备更新的问题是一道难题,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合作之路虽然非常坎坷,热情付出往往没有回报,但校企合作也是当前中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坚持走下去。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有:①设立冠名班。企业为学校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可以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并优先聘用冠名班学生等。②设立校外培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某专业的学生提供5个月的免费培训学习,培训结束后,优先由企业聘用,或作为技术工人推荐给其他相关企业。③设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合作关系,企业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见习和实习,学校优先推荐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④订单式办学。企业为学校提供部分实训设备及兼职教师,学生在校期间实习和毕业均进入该企业工作。

笔者认为,中职院校应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依托企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时对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此外,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容忽视,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意愿,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中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孙琳.以新思维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从《纲要》看未来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2).

[2]方芳.浅谈对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3).

作者:张敏夫

第三篇:新经济形势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的相继出现,虽然传统的会计计量-历史成本计量以其客观性一直占据着优势的地位,但是很显然它已经不能满足相关领域的需求,因此,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便以它的相关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特点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公允价值的发展史及其内涵,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及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发展前景作一个分析描述。

关键词:公允价值;优越性;新经济形势

随着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银行、上市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被严重挫伤的金融界立马将其损失归咎于公允价值。虽然会计界及有关机构一直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只是起到“报信人”的作用,并不会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但是相关领域对公允价值的质疑仍然是层出不穷。现如今,金融危机已经告一段落,迎来的是一个全球经济复苏的全新时代。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2003)认为:”财务会计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是保持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忠实地用货币金额提供企业以过去交易和事项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历史图像?还是要扭曲财务会计以记录和报告过去为主的本质,把它改变为另一门学科--企业财务预测?很显然,若是仅仅保持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那么对于会计界的发展来说显然是滞后的,而且对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公允价值的信息越来越重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公允价值将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

根据高校教授任世驰及陈炳辉的考证,“在1989年史密斯与阿迈斯一案的高等法院判决中,公允价值被首次提出”。然而,会计界最早的公允价值概念是于1946年由美国著名会计学家William Paton提出的,后正式在1953年AICPA颁布的ARB提出。

在1984的《财务概念公告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提到的美国会计处理中采用的计量属性中,虽然含义不同,但是有些计量属性本质上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

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意味着金融界承担的风险变得巨大,而传统的历史成本并不能够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1990年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理查德·G·布雷登首次提出了将公允价值应用到融工具的计量中。

2000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7号--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与现值》正式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个概念,认为在市场价格不能很好的取得时,可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结合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进行估计。

2006年9月发布的第157号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作了统一描述,指明了公允价值作为一个估计价格如何进行估价。

2008年2月到2009年4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FASB先后发布了4项工作人员立场公告。美国SEC向国会提交研究报告,认为公允价值并不会引起金融危机爆发,但是它确实存在着一些缺陷。

最后到2011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颁布第13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允价值计量》。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

公允价值在FASB157中的定义为: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而在IASB中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负债的金额。

笔者认为,一方面,二者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存在些许不同。第一,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更为明确,它指出了计量日,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资产和负债,它们在不同的计量日,公允价值也不一定相同,这是由于公允价值本身不是一个特定的价格,具有动态性,而在IASB中确没有指明;第二,虽然计量日不同于交易日,但是FASB中是以没有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对象,它定义的公允价值是假想交易下的脱手价格,而在IASB中,公允价值既不是脱手价格,也不是入账价格。另一方面,虽然二者的定义略有差异,但实质上是一致的,即公允价值是假设在交易日交易双方都熟悉市场信息并且在市价的基础上确定的一个交换价格,也是基于市场的一个估计价格。同时,二者都强调了公平有序的交易,即不存在一方强制另一方作亏本或者廉价出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排除了关联交易的情形。

三、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公允价值之所以在国际间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在于它相对于其他属性的一些明显的优越性,尤其是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1.公允价值相关性高,符合决策有用观的需要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报表无一不反应财务状况良好,这与当时的危机显然是相悖的。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是确定的,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新,因此并不能显现出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也就不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而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不断的进行更新变化,说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随着时间推移的真实价值,更加符合“决策用用观”,可以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2.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金融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意味着金融界承担的风险变得巨大,并且与财务会计的处理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传统的历史成本并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而且,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并不是固定的,它会随利率、价格、汇率的变动而变动,同时,还要对其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进行估计。而公允价值计量刚好能满足它的这一特点,有利于金融工具的核算与创新。

3.公允价值符合配比原则,能使企业的经营成果更加真实、全面

成本费用的发生要与相关的收入想配比。企业的利润由配比的收入、费用计算得出,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收入根据现行价格确定,但是成本费用却采用过去的信息,这种价格差显然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公允价值却能是成本费用和收入相配比,使成本费用转化为现行的市场价格。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的利润包括没有真正实现交易但是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而引起利得或者损失的部分,是的企业的经营成果较之历史成本计量下更加的真实、准确。

4.公允价值计量满足企业的资本保全需求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任何时间耗费的生产能力均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不但维护了企业的实物资本,而且使得企业的生产可以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四、公允价值的主要弊端

1.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较差

公允价值是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价格,在存在活跃市场时,以活跃市场的价格为基础进行估计,但是,往往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公允价值的取得往往难以确定并且较为复杂,并且带有人为的主观成分,进而损害会计信息真实性、客观性的要求。同时,公允价值的定义中指出公平有序的交易为其前提条件,但若是在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许多的企业被迫清算保护,这往往就不属于有序的交易,那么公允价值取得的前提也随之消失。公允价值本身最大的难点就是难以做到公允。

2.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差

同样,作为一种估计价格,公允价值估计存在三种方法,也就是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一般来说,市场法是最常采用的估计方法。但是如果某项资产或者负债不存在市场交易的话,那么公允价值的估计技术往往就很难操作,那么此时折现法将会成为估计公允价值重要的技术手段,但是往往由于未来的现金流量、货币时间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操作的难度往往很大,这也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易推广的原因之一。

3.公允价值计量会给利润操纵留下空间

由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差,因此,在进行估计时,使得公允价值的确定实际上是一种臆断的主观决策,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多用于金融资产,若是人为的将金融资产分类不当,比如说,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那么借用估计的公允价值就会给利润操纵留下极大的空间。

五、公允价值的发展前景

公允价值曲折的发展道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光明的前景。它并没有金融危机中倒下去,而且证实了“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属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属性”。日后,各种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将会蓬勃兴起,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都会选择金融工具作为投资和避险的手段。可以说公允价值弥补了历史成本的缺陷。同时,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还存在些许弊端,因此,今后应该尽量完善公允价值的不足,努力提高可靠性、可操作性。

六、结语

本文从发展历史、含义、优越性、弊端,发展前景五个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了探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虽然公允价值不会取代历史成本对于一切的资产和负债加以计量。但是,结合公允价值的优越性可知,它将会被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同时,从公允价值产生至今,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针对其主要的弊端,我们相信其将来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消除这些弊端。

参考文献:

[1]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17-21.

[2]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7-14.

[3]刘东生.公允价值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2009,(18):162-163.

[4]董必荣.试论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计量的可靠性[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5(6):57-61.

[5]赵鸿雁.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8,(13):72-73.

[6]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3-8.

[7]王玉兰.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154-155.

[8]赵璇.公允价值的利弊分析[J].商业经济,2014,(22):104-106.

[9]凌辉贤.金融资产分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1,(7):64-65.

[10]刘杰珊.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嫣婷(1995- ),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会计学本科生

作者:王嫣婷

上一篇:有关大学生诚信的论文下一篇:学生资助工作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