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体育强市工作计划

2023-01-01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面临着一些工作任务和目标,特别是对于营销工作而言,有年度工作任务,季度工作任务,月度工作任务,每周工作任务,甚至每日工作任务。在进行工作任务之前,我们就要提前做好计划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体育强市工作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建设体育强市工作计划

推动全民创业建设经济强市

文章标题:推动全民创业建设经济强市

推动全民创业建设经济强市

发展五大经济,打造实力**,位于*省东北部,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属*省计划单列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地带,皖赣铁路穿境而过,境内现有***国道和*条省道与外界相连,距景德镇罗家机场只有4*公里,即将建设的景德镇至鹰潭高速公路将途经*,并开设互通立交。*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境内已探明的矿藏达2*种,是全国四大产锰基地之一,*省三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已跻身于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市(县)。近年来,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实现了经济建设的稳健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明显进步.200*年,被评为“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并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同时,还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科普示范县(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和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市、区)、全省出口先进县(市、区)、全省第三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今年以来,为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一”,即抓好一个基础工程,就是要把治理、巩固、提升、创优发展环境当作加快*发展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二”,即壮大两支创业队伍,就是要积极引进外部创业力量不动摇,加快壮大本土创业队伍不放松;

“三”,即搭建三大创业平台,就是要加快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和培育专业特色市场;

“四”,即打造“四个*”,就是要奋力打造“实力*,魅力*、诚信*、平安*”。

全民创业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打造实力*。今年以来,我们以“建设经济强市、构建特色城市、实现跨越发展”为战略目标,着力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等“五大经济”,努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建设经济强市、加快富民兴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月份,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尤为可喜的是,五大经济发展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该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切实抓好园区及乐北建材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园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多元化新体制和指导、管理、服务的新机制,抓好园区道路和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以及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做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品位,推进园区招商,真正使园区和基地成为功能完善、服务一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平台。该市在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精选出*户进行重点调度,由市领导挂点联系,着力把企业规模做大、实力搞强、品牌打响。目前,以*锦溪水泥有限公司、*晨航灯头有限公司、*天新药业有限公司为主体,打造同行业“龙头”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同时,进一步加大技改投入,突出抓好新上项目建设,千方百计促进技改或新上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尽快带动产业升级转型,不断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8家。全市工业企业完成自营出口*万美元,同比增长*;出口供货*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开放型经济风生水起。该市将扩大开放作为推进工业化,解决资金、技术和经济人才短缺问题的突破口,大力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与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全面开展对接互动。首先,先后组织两批50名中层干部到浙江、杭州、温州、绍兴、金华等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实行蹲点招商。其次,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宁波、温州、台州举办“经贸恳谈暨项目推介会”,共签订项目46个,签约资金达17.29亿元;此外,派出了38支专业小分队长期外捕捉信息,推介项目,实行专业招商。目前,已有南方投资、拜克开普、龙盛集团等3家国内500强企业相继在市内落户。1—8月,全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2.68亿元,同比增长12.11%。

------民营经济活力倍增。*的民间资金比较雄厚,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也很好,涌现了锦溪水泥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该市突出抓好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服务促进三项重点工作,唤醒民间“沉睡的金山”,真正聚集民资,依靠民力,发挥民智,实现民富。1—8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8.41%;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6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81.3%。------农业经济特色鲜明。该市以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为契机,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重点是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创建各种形式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积极稳妥地推广镇桥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反季

第二篇:发展特色农业 建设农业强市

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一产抓特色”要求,为我们走出具有河北特点的现代农业道路指明了方向。衡水是传统农业大市,加快衡水发展、建设农业强市,必须紧紧围绕“一产抓特色”的要求,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调整结构抓特色。调整农业结构,是打造特色农业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努力,衡水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业生产体系,诸如饶阳蔬菜,枣强大营皮毛,安平斯格猪,阜城漫河西瓜等传统产业都特色鲜明,很受市场欢迎。但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一体化格局的加速形成,过去基于历史文化、自然禀赋等因素形成的特色农业优势,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只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差异化竞争为手段,以农业增效为目标,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保持衡水农业的竞争活力。因此,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林果、蔬菜、畜禽等农业内部产业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要积极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快发展设施栽培,稳定增加蔬菜面积,把衡水打造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要充分发挥衡水粮食和秸秆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产业”来打造,大力发展斯格猪、肉奶牛生产,稳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立足建设生态宜居北方湖城的战略定位,按照

“十二五”末实现“一人一亩林”的目标,合理发展用材林,大力发展经济林,不断提高林业比较效益,实现兴林与富民的有机统一。同时,要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注重农产品更新换代,努力在增加品种、提高品质上下功夫,始终保持衡水农业的竞争力。

创新载体抓特色。特色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品牌化。必须坚持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走精品农业、项目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路子。要结合农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按照调优布局、调大规模、调专区域的要求,科学规划、集中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要科学编制规划,精心选择主导产业,将种养、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等产业进行功能分区,切实做到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聚集、示范效应明显。要加强基础建设,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统筹谋划,集中使用,不断提高园区综合生产能力。要创新经营机制,把园区建设、产业培育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起来,通过农民之间的专业合作,着力解决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品牌建设、统一销售等方面的问题。要重视品牌建设,以区域性特色产品为依托,强力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介,打造一批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特色农业品牌。

围绕生态抓特色。生态健康是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衡水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特别是拥有衡水湖这一核心的生态资源。借助衡水现有的生态基础,把生态农业作为衡水现代农业的重要方面打造,为特色农业注入生态的内涵,不仅能够增加农业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可

以为壮大衡水特色农业品牌提供有力支持。要按照生态、健康、安全的要求,积极推广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无公害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同时,要把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新兴农业业态,积极打造环衡水湖生态农业观光带、生态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产品采摘园、特色农家乐等,构筑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健身娱乐、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群。

延伸链条抓特色。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既是消化初级农产品、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需要,也有利于通过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进一步彰显农业特色优势。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大力培育农业加工企业,在做强做大老白干、养元等本土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蒙牛、汇源、雨润、鲁花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衡水。下一步,要在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集中打造特色专业村镇、扩大特色农产品区域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具有衡水特色的中高端农产品及其衍生产品。要抓住和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谋划农产品加工项目,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并通过联合协作、规范重组,不断做大做强个体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企业入驻,发挥其先进技术优势、市场渠道优势,带动衡水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要不断扩大农业加工企业群体规模,构筑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上下游产业相衔接、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为衡水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强化支撑抓特色。现代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有效途径。要针对特色农产品需求多元化、更新换代快的实际,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研发新品种、应用新技术。要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建立研发中心,加大科研投入,掌握核心技术。要加强与省内外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联系和合作,加速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要鼓励和支持以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实验基地、示范基地等,影响和带动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要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第三篇: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

应代明

2010年第1期 ——文化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荆州市将积极推进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努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中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学习“10·24英雄集体”为切入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感动全国的“10·24英雄集体”,是荆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领导的批示要求,大力组织“学英雄、见行动、树正气、促发展”和以“热爱祖国、热爱荆州、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现到“三大文明创建”的各项活动之中,坚持和完善“荆州好人”、“十佳公仆”等评选活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力争用两年的时间,把荆州建设成“卫生城市”、“文明城市”。

二、以构建现代传媒新格局为着力点,巩固和发展主流思想舆论。一方面,支持主流媒体做大做强。支持荆州报业集团办好《楚网》、《手机报》,实施报业印务产业园、名人馆等项目建设,做强主业,做大产业。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在全市形成以市县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加大《垄上行》、《江汉风》等品牌栏目的开发力度,加快广电数字化和高清化进程,着力提升荆州电视台在鄂西生态圈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媒体。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使广播影视节目通过多种网络传入千家万户。加大荆州新闻网等门户网站的建设力度,充实拓展网上外宣内容,打造一批对外宣传的网络文化精品,全面展现新荆州的独特魅力。积极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加强网络管理,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三、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落脚点,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内涵和文化形象。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组织“春秋垄上行”、“消夏文化月”、“荆江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对教育、科技致富信息、文化娱乐生活等基本文化需求。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项扶持基金,加强鼓盆歌、马山民歌、荆河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加强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的研究,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促进荆州文学、美术等文艺创作发展壮大,不断提升文化荆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以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撑点,增强文化发展实力。积极开展与北京华力集团、北京锦辉集团、鄂西圈投公司和文物部门的合作,继续抓紧抓好十大项目:①熊家冢楚墓遗址博物馆。此馆要按照省领导提出的“国家一流、湖北品牌、地方珍宝”的要求建成建好。②荆州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力争把荆州博物馆打造成鄂西生态圈内历史文化的地标。③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公园。高起点规划,使之成为中国楚文化的遗址参观区、精品展示区和考古体验区。④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努力把八岭山公园打造成休闲娱乐、探奇观光的旅游胜地。目前,已完成了三通一平、山门等基础工程,修建起仿古长城、餐饮、住宿和娱乐等旅游休闲设施。⑤海子湖旅游目的地。依托海子湖生态景观资源,以江汉民风民俗为基础,把海子湖建成集食、住、娱、购、游于一体的一流度假胜地。⑥洪湖岸边是家乡。努力把洪湖岸边建设成为休闲度假区、湿地生态体验区、中高档生态宜居区、生态农业产业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区等多样性的湿地生态旅游新城。目前,规划设计、征地等工作已全面启动。⑦荆州关公文化园。合作双方已组建开发公司,完成了旅游规划设计。⑧长江水文化园。目前已完成了移民搬迁、土地收购,正在与投资方中国水务集团作更深入的项目洽谈。⑨川主宫水上民众乐园。目前正在与澳门崇源国际拍卖公司洽谈投资事宜。⑩游客集散中心。此项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正在着手征地、建设。同时,在剧目方面,着力打造 《荆楚风情》、《楚庄王》等一批具有浓厚荆风楚韵特色的精品剧目,促进旅游与楚乐楚舞、民间曲艺、现代演艺等艺术形式的结合,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五、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点,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一是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二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投资扶持政策、文化税收扶持政策和文化用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三是设立四个基金,即文艺创作基金、新闻奖励基金、旅游发展基金和文物保护基金,奖励先进典型和项目,培植发展后劲。四是坚持“三个结合”,即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相结合、自主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科学管理与大胆使用相结合,推行“双聘制”,完善“公开招考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作者系中共荆州市委书记)

第四篇:建设千里金色长廊 打造沿江农业强市

建设千里金色长廊

打造沿江农业强市

——瑞昌市冬种工作汇报 (2008年10月11日)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果园飘香,在这丰收的美好季节,国家农业部各位领导亲临瑞昌视察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们的莫大鞭策和鼓舞。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瑞昌市委、瑞昌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瑞昌市位于江西北部偏西,长江中下游南岸,1989年撤县建市,现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全市总面积1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全市耕地面积2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近年来,我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山药、小龙虾和螃蟹等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喜人,作为冬季农业开发重点的油菜生产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全市已落实油菜生产面积17万亩,其中旱地油菜种植面积11万亩,水田油菜种植面积6万亩;建立万亩以上油菜高产示范区3个,千亩以上油菜高产示范区25个;千亩以上水田油菜免耕直播机械化开沟技术示范区6个,500亩以上21个,总面积达3万多亩;全市“双低”优质油菜品种覆盖率达100%,种植密度达标率为100%;油菜免耕直播开沟机械新增98台,免耕直播机械化应用率达36.5%。现将瑞昌市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协调。大力发展油菜生产,

1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民心工程,瑞昌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全市油菜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油菜生产的协调工作,通过召开政府常务会和油菜生产现场会等形式,分析探讨全市油菜生产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推动了油菜生产顺利进行。二是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出台了《瑞昌市2008年冬季农业生产实施意见》,把油菜生产作为今年冬季农业开发的重头戏,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乡镇综合目标管理考评范围。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油菜生产目标责任状,明确油菜生产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增强了乡镇抓好油菜生产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使油菜生产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动员,激发群众热情。我市十分重视油菜的宣传工作,积极整合宣传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积极宣传国家扶持油菜生产的好政策,使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油菜生产重要性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他们做好油菜生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市政府分管领导及市农业局班子成员,利用到乡镇下乡或检查工作机会,积极开展油菜生产的政策宣传,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台、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油菜生产政策及免耕直播技术,利用邮政网络直通车,把6万多份宣传单发放到每家每户,使广大村民对油菜生产政策有了全面了解,调动了农民发展油菜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各乡镇及时召开村组干部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学习宣传有关油菜生产相关文件精神,让村干部和

2 村民吃透政策,进一步增强他们发展油菜生产的信心和决心。由于政策宣传到位,我市广大群众发展油菜生产积极性高涨,呈现出抢抓时间种植油菜,克服天气影响人力浇水种植油菜的喜人局面,为我市油菜生产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种植效益。发展油菜生产,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科技服务,核心在高产示范,重点在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油菜种植效益,我市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技术培训到人。我市早在8月份,就组织10个技术培训专家组,分赴全市各乡镇开展油菜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先后开办培训班86期,直接培训农民1万余人,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0万余份。二是优良品种到户。根据不同耕作制度,在专家论证基础上,确定德油杂16号等5个优良品种,并统一供种渠道,使全市油菜优质良种普及率达到100%。三是实用技术到田。在全市成立21个技术工作组,每一个组包干一个乡镇,全面负责全市21个乡镇的技术指导、培训及高产示范工作,并对工作组技术服务进行严格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与工作经费、物质奖励挂钩。四是高产示范到乡。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科学确定高产示范片创建地点、面积,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千亩示范片。高产示范片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免费发放良种,统一栽培技术标准,统一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免耕机械开沟直播。

四、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为切实增强各级领导抓好油菜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奖励机制,加大了督查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依托国家油料大县100万元

3 奖励资金,除每亩油菜国家给予农民10元良种补贴外,我市还从财政中挤出专项资金,用于油菜补贴购种、水田油菜补贴、油菜示范片建设,对水田油菜每亩增补5元,对各乡镇油菜示范片建设免费提供良种。二是建立严格奖惩机制。今年冬季农业开发,我市把油菜生产纳入乡镇目标管理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对完成1000亩以上油菜示范片的乡镇,每个乡镇给予1万元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机制。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冬季农业开发督查组,负责对各乡镇育苗移栽和示范片建设方面情况进行核查评比,并建立“十天一督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工作制度。

农业丰则基础强。虽然我市在发展油菜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现代农业要求,离农民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水田油菜生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油菜示范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推动,科技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市将严格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新政策、新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油菜生产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主渠道来抓,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油菜产业,为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跨越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第五篇:“质量强市”交通工程建设自查报告

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切实提高交通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以“质量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重点”为目标及准则,2016年,我局按照《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县开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有关通知要求,我局成立了县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领导组,对全县交通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统筹监管。现将县2016年度质量强市交通工程建设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质量监督管理情况

按照我县质量强市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结合全县交通行业实际,我局高度重视。为切实做好质量强市专项工作,我局首先从企业和项目建设主要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认识源头抓起,积极宣传学习iso9000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标准、实质、价值观及作用,并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当前交通建设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全员工程质量意识,充分认识质量强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强化工程质量的基础性作用。

(一)加强监督,强化领导

为确保质量强市专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局积极引导交通企事业单位、交通工程建设业主和建设工程承包单位,以及相关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检单位等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办法,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交通工程建设得到质量和施工安全双保证。为此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局属各股室根据其自身工作职责,定期与不定期到全县在建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协助其开展质量强市的相关工作,并对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2、局工程股安排专人负责每一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监督落实项目管理的质量、安全等工作,同时努力发挥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量,确保项目建设的每一环节、每一工序、每一步骤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

3、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以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和局工程股、安全股等相关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

(二)建立体系,明确责任

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工程的每一环节和每一岗位,因此必须明确责任并分工协作。施工企业作为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主体,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质量标准。而作为工程建设的直接管理部门,我局始终坚持“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和法人管理”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三)健全机制,确保实效

为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我局建立良好的、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通过实施以上的工作措施,近一年来,我县交通系统质量强市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二、质量建设成果

(一)县2014年通乡公路维修整治工程于2014年11月进场施工,质量管理主要为施工单位现场自检,监理单位施工抽检,交运局组织验收质量鉴定,同时施工过程中交运局派驻业主代表对施工和监理质量管理履职进行监督,并对建设过程中工序、工艺进行把关,确保项目质量要求满足设计。该项目建设改善了我县通往赤水市片区、江北焦滩片区、自怀大漕河片区主要县道道路运输条件,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天堂坝至红圈子公路改造工程于2016年8月通过交运局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项目进行质量鉴定,鉴定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项目管理采用施工自检、建立抽检的方式确保分部工程合格的情况下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交运局派驻现场代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交运局定期召开工地例会,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行督促和要求。项目现已通车,改善了天堂坝景区基础设施现状,方便了百姓出行,为我县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省道308线泸合路大修工程。该项目为我局2016年重点项目,9月底开工建设,交运局高度重视项目监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交运局三方均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公司对项目进行各道工序的质量监督检查,每月要求设计单位至少到工地现场两次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局部质量缺陷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整改返工,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现正实施附属工程,预计年底完工并创建优良工程。

(四)村级公路建设项目由我局下属检测试验室对项目进行中间质量检验和交工质量鉴定,经检测鉴定合格率100%。2016年通村公路施工自检合格率100%,监理抽检合格率100%,县交运局试验室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合格率100%,县级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巡查,无质量问题。

2016年全县已完工项目工程通过多方共同进行质量监管,对存在缺陷责任的项目及时整改,总体验收合格率达100%,所有项目无重特大施工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圆满完成了年初上报的质量强市专项工作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县交运局在2016年未完工项目和2016年即将开工项目的监管中将继续按照《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县开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有关通知要求,对全县范围内交通工程进行严格质量监督管理,确保2016年县交通工程质量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教师师德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教师如何开展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