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设工业强市交流

2024-04-11

市建设工业强市交流(精选6篇)

篇1:市建设工业强市交流

发展市域经济,工业是支撑,项目是关键。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两市一极”目标,抓住工业经济这一龙头不动摇,全力以赴抓招商,壮大市场主体规模,真心实意扶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域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8%;

规模工业总产值175.9亿元,增长28.7%;

财政总收入8.89亿元,增长19.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9亿元,增长2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亿元,增长31.3%。

一、坚持工业主导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抓产业,发展集群经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市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行“支柱产业工作法”,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年,四大支柱产业聚集规模企业11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19亿元,增长26.7%,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5.4%。继酒业产业集群之后,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目前,“引项目—兴集群—建基地”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二是抓骨干,做大市场主体。大力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酒业等7家优强企业和今贝饮品等25家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行“直通车”服务,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倾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值过亿元企业27家,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7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家。酒业与维维集团成功进行战略合作,酒业集团实现产值41亿元、税收1.92亿元,分别增长32.4%、5.72%。三宁化工步入发展快车道,投资14亿元的“2030”工程建成投产,投资5亿元的68万吨磷复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元、税收4926.75万元,分别增长42.2%、43.44%。

三是抓创新,争创核心竞争优势。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效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企业提档升级,扩大出口,较好地规避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联合为重点,加快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073.5万元,同比增长16.7%。认真实施《市质量振兴和品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企业争创名牌。坚持内培外引结合,积极培育本地品牌,大力引进知名品牌。酒业被列为国家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奥美医用卫材先后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行业专业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3个,省著名商标9件,注册商标365件。

二、坚持项目带动发展,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抢抓国家和省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和编制工作,精心包装策划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年全市申报国债和省专项资金项目160个,已下达投资计划61个,争取国债及省专项资金1.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倍。大江纺织医用纱布设备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被纳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亚泰陶瓷扩规技改节能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立项。

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建立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市镇招商力量、信息和资源,实行项目资源共享,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合力。在招商引资中主动作为,把领导力量配置在一线,将财力物力倾斜到一线,构建立体招商格局。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信息、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实行产业配套、强强联合。年,签约项目80个,到位资金37亿元,成功引进宜化60万吨磷酸二铵、星鑫包装、熙玛石英石板材、金润达磷化工、松懿力腾电子等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总投资15亿元的宜化6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是我市有史以来市属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占地400亩,项目建成后可达到120万吨选矿、80万吨硫酸、30万吨磷酸一铵、60万吨磷酸二铵的规模,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3亿元、税收200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7000万元。

三是扶持企业技改催生项目。将企业扩规项目等同招商项目对待,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实施技改,催生一批项目,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实施扩规改造项目27个,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9个。投资3.4亿元的迅达科技二期扩规项目全面竣工,新增年产13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200万台生物质直燃炉和30万台吸油烟机生产能力,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税收3000万元。投资2.75亿元的奥美公司医用再生棉项目正抓紧建设,竣工投产后可新增年产3000万包医用敷料、1.2万吨特种棉纱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800万元。

三、坚持园区引领发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一是突出特色规划园区。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宜昌市沿江突破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在沿江布局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一核四极”工业构架,基本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民营创业园为支撑的生产力布局。发挥经济开发区核心主导功能,努力将其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进一步突出果蔬食品特色,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将安福寺工业园打造成一流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努力将姚家港化工园建成宜昌乃至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争取3年内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积极推动白洋装备工业园建设,努力建成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周边大中城市装备制造企业的配套园区。科学规划建设民营创业园,在省化铁路、318国道沿线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尽快建成民营经济孵化园。

二是多元投入建设园区。按照统一规划、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多渠道筹资,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同时大力争取银行贷款投入,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融资投入,灵活利用bot、bt等方式进行建设。年筹资5.8亿元,征收土地63宗9467亩,有效解决了“有园无地”的问题。目前,姚家港化工园平整土地1350亩,投资3015万元的晋煤大道正抓紧建设,投资1800万元的工业园沿江大道改造工程进入招标程序。白洋装备工业园完成700亩土地平整任务,善溪冲大道正抓紧建设。安福寺工业园投入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民营创业园初步完成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筹建等工作。

三是创新机制管理园区。将工业园区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公共平台和边远镇的发展“飞地”,积极探索园区共建、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按照“谁引进、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全市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园区、工业项目优先安排到园区,全市160家规模工业企业90%以上集中在园区。年,经济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52个,形成食品酿造、纺织加工两大集群;

安福寺工业园新签约引进企业6家;

姚家港化工园正加速扩张发展,三宁化工扩建、金润达磷化工、元港化工搬迁扩建、宝力星磷酸二铵、宝磷化工等5个项目落户园区。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实现工农联动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引进、培育、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点”向“块”发展,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酒业、雪花啤酒、奥美卫材、鸿新食品、湘宜水产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奥美公司成为省最大的医用卫材生产龙头企业,年实现产值6.75亿元、税收1786.8万元,分别增长52%、90.22%。全市形成了粮食、棉花、果蔬、水产、油脂五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群,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宜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年加工农产品120万吨,辐射带动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100万亩、果蔬生产基地35万亩、畜特生产基地100万头、水产品基地12万亩。

二是引导错位竞争,推进市镇协调发展。坚持财力下移,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各镇街道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安福寺果蔬、七星台油脂、马家店纺织、董市化工、白洋机械等工业板块初具规模,形成特色。安福寺镇依托丰富的柑桔、黄桃、红薯等资源,引进台湾鸿新、天元食品、韩国中元、上海怡安等果蔬食品加工及关联企业,形成了年加工农产品15万吨的能力,年创汇3700多万美元。各镇街道规模企业发展到11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1.9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企业的73.8%、46.6%。

三是鼓励全民创业,实现内外统筹发展。激发一切创业热情,激活一切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围绕我市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引导民间资本进行配套生产和投资参股,扩张民营经济总量。主动变农民工返乡之危为全面创业之机,加大资源配置、融资贷款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拥有的技术、资金和信息自主创业,引领能人回乡、老板回家、企业回迁、资金回流。近年来,全市掀起由小老板、回乡农民投资兴办小果品厂、小加工厂的热潮。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企业933家、注册资本16亿元;

个体工商户9695户、从业人员1.3万人、注册资金1.73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

五、坚持服务保障发展,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着力营造优先优惠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大力培植a级信用企业,全市62家企业获得a级信用认定。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6家金融机构与92家企业建立a级信用企业培植关系,发放贷款8.7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清理土地市场等措施,储备工业用地近万亩,确保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积极做好电力、用工协调,优先保证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用电,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3.6亿度,增长50.7%。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居民就地务工,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洽谈会19场,53家企业与2145名求职人员达成用工协议。

二是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建立完善投资项目“绿色通道”,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全力为投资者提供代办服务。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建立稳商亲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在谈项目和重点在建项目制度,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台湾松懿电子项目自签约后,短短11天时间里,完成了在的企业注册、厂房租赁等前期工作,28天后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创下了重大项目自签约到生产用时最短的纪录。

三是着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坚持实行收费公示制,坚决制止一切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坚持对经营性土地、建设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和产权等事项实行公开招投标、公开挂牌交易等制度,强化监督,杜绝“暗箱操作”。扎实开展“百警联百企”活动,重拳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

篇2:市建设工业强市交流

坚持靠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实践,强化“文化兴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突出一个“学”字,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新内涵。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强省、扬州市委有关加强文化大市建设的精神,制定并部署了“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着眼一个“邮”字,积极构建“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坚持以“邮”为文化品牌,注重挖掘龙虬文化、尧文化、运河文化和乡土文化,集传统、特色于一体,相继推出了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周末大舞台、秦邮文化讲坛、百姓学堂等文化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一届中国羽绒服装节、四届邮文化节暨双黄鸭蛋节、三届汪曾祺文学奖评选等活动。紧扣一个“实”字,努力创新“文化**”建设的新举措。坚持文化项目点面结合。城区启动建设了集商务、研发和会展为一体的邮都文化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蝶园、海潮等综合性市民广场;各乡镇、社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菱塘回民文化广场、八桥农民广场等。坚持多项活动全民参与。在每年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中,都尽量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坚持工作成效群众评判。每次重大活动结束后,都多渠道收集信息,虚心接受各界有识之士的诤言,确保特色活动效果逐年提高。

坚持靠主题活动牵引工作,营造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举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去年10月,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召开了以“抢抓发展机遇、打造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并就**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形势、现状、目标及举措等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到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举行“永远的汪曾祺”系列纪念活动。今年5月16日是**籍作家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适时筹划了永远的汪曾祺专题讲座、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征文、颁发汪曾祺文学奖、汪曾祺京剧《沙家浜》交响音乐会等十多项纪念活动。活动中,得到了中国文联作协主席铁凝女士,中国文联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先生,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陆建华先生等全国20多位名家的支持和参与,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均作了全程报道。开展首届读书节活动。今年4月到7月,我市举办了以“读书、求知、守信、文明”为主题的首届读书节活动,内容主要有“经典回响———大型美文诵读”,“十佳藏书家庭”评选,“快乐书海”———XX**市首届读书节书市,“我最喜爱的十本书”推介展评等。目前,该活动已经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参与,产生了较大反响。办好社区艺术节。依托蝶园市民广场,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由家庭才艺表演、《争做好市民》dv短片大赛、送图片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糅合在内的社区艺术节。今年的艺术节围绕“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美生活”的主题,相继举办了“公民道德颂”合唱比赛、趣味体育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坚持靠打造品牌彰显优势,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出和做响“秦邮文化讲坛”。按照“挖掘秦邮文化,打造文化**”的思路,通过文人搭台、文化唱戏的途径,以“文化人讲秦邮、秦邮人讲文化”为主题,以**籍在外文化名人为主体,从去年11月开始,相继开坛了《汪曾祺,一位真诚的优秀作家》、《婉约派词宗秦少游》、《永远的汪曾祺》等专题讲座。目前,一股“秦邮文化热”正在**城乡兴起。开办和搞活“百姓学堂”。组建“百姓学堂”讲师团并积极动员公务员、教师、法官和医生等各类人才加盟,深入城乡巡回宣讲“构建和谐社会、农业科技、卫生防疫和子女教育”等内容。城乡居民纷纷夸赞其为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生产生活的导航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播音员。“百姓学堂”被新闻界形象称之为学习型**建设的“三堂会审”。创建和申报“中国民歌之乡”。**是中国民间文学创作研究基地,尤其**民歌,别具一格,乡音纯真,目前已整理成功并广为流传的有《**西北乡》、《数鸭蛋》、《撒趟子撂在外》等民歌272首,横泾等地的原生态民歌还被央视相中并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为了充分张扬**民歌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中国民歌之乡”申报小组,邀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60余名代表来邮指导民间遗产抢救工作,各项筹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扮靓和做大“周末大舞台”。依托现有的蝶园、海潮两个大型市民广场,发挥基层文化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两年多来,已经进行了20多场次大型广场演出,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篇3:市建设工业强市交流

一、奶业发展特点

纵观尚志市奶业发展过程有四个特点。

(一)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截至2009年7月份, 尚志市奶牛存栏量由2003年末的860头, 发展到现在的3.4万头, 日产奶量由2003年末的5吨发展到现在的200吨。在5年多的时间里, 奶牛存栏量增长了39倍, 日产奶量增长了40倍。

(二) 规模化养殖比重较大

2008年末, 尚志市奶牛小区、牧场共存栏奶牛1.4万头, 占奶牛存栏总量的41%。建成可存栏300头的标准化小区32个、千头以上牧场2个, 投资3亿元的松江铜业万头牧场和投资2.7亿元的蒙牛现代化万头牧场正在建设之中。松江铜业牧场已入栏奶牛2 300头, 蒙牛第一批3 000头奶牛也于7月中旬进驻牧场。两个万头奶牛牧场建成投入运营后, 尚志市规模化养殖程度将达到65%以上。

(三) 龙头拉动作用明显

蒙牛尚志公司自2006年正式投产以来, 规模不断扩大, 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960吨。2008年, 企业实现产值8.2亿元, 创税3 100万元。为尚志及周边地区奶牛户提供了稳定的鲜奶销售渠道和较高的收购价格, 为尚志市做大奶牛产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 产业化水平比较高

这主要取决于企业+小区 (牧场) +农户的模式已初步形成, 部分养殖小区虽然没有挂出合作社的牌子, 但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上, 已具备合作社的雏形, 奶户和企业签订了鲜奶购销合同, 青贮饲料基本实现了订单收购。

二、快速的发展源于正确的方法

在奶牛业发展过程中, 尚志市在政策、基地建设、龙头引进、贷款、税收、用地、防疫、技术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扶持。

(一) 出台政策, 鼓励产业发展

为鼓励各阶层发展奶牛产业, 尚志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开始, 连续6年制定出台《尚志市扶持奶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 根据产业发展实际, 及时修订、补充、完善优惠政策, 使之更具操作性、实用性和推动性。优惠政策涵盖卖奶、用地、保险、建青贮窖等方方面面。对于投资规模大, 科技含量高, 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的生产加工项目, 本着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 在土地使用、税收奖励、相关收费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 对尚志市奶牛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外引强龙, 促进规模经营

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基地发展规模是产业化发展的保障, 龙头企业建设则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为此, 尚志市各级领导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引进龙头企业上来。2004年, 当得知蒙牛集团要在东北投资建厂的消息后, 尚志市领导认真分析市情, 权衡利弊, 下定决心把龙头引进的目标确定为蒙牛集团, 全力攻坚。为将此项目落户尚志市, 市里主要领导曾15次带队赴蒙牛集团诚信招商, 在历经1年零3个月的洽谈之后, 最终促成了该项目在尚志市投资建设。该项目的建成投产, 不仅加快了农副产品过腹增值, 而且带动了饲料、饲草、运输、建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现已直接安置就业人员700多人, 带动相关就业人员近3 000人,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显现。

(三) 完善机制, 切实保护奶价

(1) 执行最低保护价。蒙牛落户尚志以后, 尚志市委、市政府积极与蒙牛协调, 将尚志地区奶源市场作为蒙牛优质奶源基地进行重点培养, 鲜奶价格实行全年最低保护价。利用地理优势, 将外埠奶源到厂的运输成本, 让利给当地奶户, 使尚志地区奶价始终保持0.3~0.6元/千克的价格优势。

(2) 成立鲜奶价格协调委员会。2008年, 为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尚志市成立了由政府 (畜牧部门和物价部门) 、蒙牛公司和奶农代表组成的鲜奶价格协调委员会。通过召开奶价听证会, 根据牛奶市场动态和生产成本, 合理划分公司、奶农利润空间, 确定牛奶价格, 并使这一过程公开透明。目前, 蒙牛公司在尚志地区的鲜奶小区收购价格为2.65元/千克、牧场收购价格为3.45元/千克, 而外埠价格为2.1元/千克, 个别地区仅为1.8元/千克, 尚志地区奶价明显高于外埠收购价格。

(3) 尚志地区奶户向蒙牛供奶实行奖励。尚志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规定:尚志地区奶牛饲养场 (户) 每向蒙牛提供1吨鲜奶, 市政府给予奶价补贴40元。目前这一政策一直在执行, 极大地调动了养牛户的积极性, 切实维护了奶农的利益, 为壮大奶源基地规模、形成尚志地区奶牛产业的洼地效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 开展检测, 消除奶农疑虑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包括蒙牛集团在内的各乳品企业纷纷提高鲜奶收购质量标准, 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由此造成尚志市部分奶站鲜奶因奶质检测不合格而遭蒙牛拒收, 奶农对此意见很大。为缓解奶农、奶站和企业之间矛盾, 打消奶农疑虑, 切实维护各方利益, 在没有检测资质和经验的情况下, 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 尚志市在全省率先实行驻厂第三方检测。市政府共投入23.8万元, 先后购置了与蒙牛公司完全相同的抗生素检测仪和鲜奶检测仪, 由尚志市畜牧兽医部门牵头, 抽调5名专业技术人员, 成立专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于2008年9月进驻蒙牛尚志公司。奶站或奶农对蒙牛检测结果存有异议, 申请复检的, 由第三方检测人员对奶站方留存的签封奶样进行复检。企业和奶站、奶农均认可第三方检测结果, 经第三方检测为合格奶后, 造成的损失包括检测、运费等费用都要由企业来承担。相反, 则由奶站或奶农承担。奶站或奶农对第三方检测结果仍不满意的, 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配合奶站方, 对交售鲜奶重新取样、封样, 直至派专车赴哈尔滨进行最终检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设置彻底消除了奶农的疑虑, 解决了奶农、奶站和企业三方之间的矛盾。

此外, 为了维护奶农利益, 防止出现卖奶难现象, 尚志市协调蒙牛企业仍执行“高奶价、保收购”的政策。在企业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之后, 奶农、奶站一度不理解蒙牛企业, 认为企业在变相提高收购标准, 发生了质量争议。尚志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数次深入企业、奶站召开协调会议, 现场办公解决质量争议问题, 并形成会议纪要, 提出了解决矛盾的7条意见, 对于解决双方质量争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赢得了奶农、奶站和企业的理解。

(五) 健全体系, 强化领导服务

为强化对奶牛产业的领导, 2005年尚志市政府成立了奶牛产业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在畜牧兽医局下设奶业管理办公室, 增加10名编制, 专门负责全市奶牛产业发展的规划、综合、协调、指导、督办、检查、考核等工作, 为奶牛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还把奶牛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 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 一段一部署, 一段一检查, 对各乡镇奶牛生产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严格进行考核, 紧逼加压, 严格奖惩。尚志市在大力推进奶源基地建设的同时, 还坚持切实抓好各项辅助工作。从2005年开始, 将乡镇畜牧发展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尚志市畜牧兽医局还成立奶牛110服务中心, 设专线电话, 有专业技术人员值班, 同时配备奶牛110专用服务车, 做到随问随答、随叫随到, 发挥了指导饲养管理、组织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治疗疑难重病、协助选购奶牛、开展防疫灭病等多种功能。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尚志市奶牛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在“三鹿奶粉”事件和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 奶牛存栏量不降反增。2009年上半年, 尚志市小区新增奶牛存栏2 180头。

篇4:科学谋划 建设京南近海强市名城

一、汽车及零部件业

重点是在城区南部,以长城和中兴两大整车厂为主体,建设长城汽车基地和保定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基地,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与定州长安汽车基地和定兴零部件产业园南北呼应的百公里汽车长廊,打造“华北轻型汽车城”,简称“南车”。“十一五”期间,全市安排汽车产业项目56项,总投资278亿元。力争到2010年,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零部件企业发展到500多家,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建成全国SUV、皮卡、轻卡、微型轿车生产和出口大市。

在项目建设上,今年安排了汽车产业重点项目33项,总投资152亿元。重点是5个:一是长城汽车;二是河北长安汽车;三是中兴汽车;四是保定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基地;五是新凯高档商务车。

二、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

重点是在城北高新区内依托国家级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基地,打造“保定·中国电谷”,简称“北电”。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投入50亿元,安排项目65项,总投资400亿元,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高效节能、电力电子器件、电力自动化及软件产业园7大产业园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占地25平方公里、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型、国际化的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基地,使保定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领军城市。近期,我市已与中国兵装集团、省发改委正式签署了“中国电谷”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安排了“中国电谷”项目29项,总投资119.4亿元。其中,在太阳能发电方面。天威英利近期在美国纽约证券市场主板成功上市,融资3.19亿美元;投资30亿元的三期第一阶段100兆瓦生产线已建成投产,500兆瓦生产线2009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天威英利还与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公司—西班牙安迅能公司签订协议,在葡萄牙合作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62兆瓦)。在风电产业方面。正在建设风电产业园,规划占地3000亩,一期开发1605亩。国电集团投资2亿元的大型风电总装项目已动工,投资3.2亿元的中航惠腾三期扩建、投资3.8亿元的中能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制造、投资2.5亿元的天威兆瓦级风力发电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在储能、节能和电力自动化等方面。投资2.7亿元的风帆锂电池已建成试生产,投资9.8亿元的浪拜迪光电互感器及电力自动化、投资1亿元的三伊公司变频调速、串机调速等项目正抓紧做前期工作。

当前,我市正在建设“太阳能之城”,积极推广太阳能产品在照明、供热方面的综合应用,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市成为全国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城市之一,成为国内外太阳能应用普及率较高的地区之一,使“太阳能之城”成为保定的一张城市名片。

三、纺织服装业

重点是发挥我市纺织产业规模大(目前企业1.2万余家,其中入统企业287家;全行业从业人员27万人,其中入统企业9.2万人)、名优产品多(4个中国驰名商标:三利毛线、天鹅粘胶丝、丽华礼帽、启发毛线;比琦衬衣等19个河北名牌产品)、区域特色明显(高阳是“中国纺织之乡”,“中国毯业之乡”;容城是“中国男装名城”;蠡县是“中国皮都”;白沟是“中国箱包之都”)的优势,抓好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带的整合提升,重点解决污染和产业升级问题,打造“华北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简称“东纺”。我们规划了“一带”、“四城”、“十园”的发展格局(东部百里纺织服装产业带,高碑店白沟箱包、容城男装、高阳毯业和纺织、蠡县皮毛四大产业名城,保定市精品纺织服装、容城大河服装、高阳纺织、高阳邢南毯业、高阳宏润、蠡县启发、蠡县百尺工业园、白沟箱包、蠡县留史皮毛、安新三台鞋都十大产业园区),“十一五”期间,争创1—3个国家级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我们抓住北京建设“时装之都”的机遇,与北京纺织控股责任有限公司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建设北京“时装之都”的加工生产基地。

今年,安排纺织服装项目29项,总投资60.2亿元。

四、食品工业

重点是依托西部绿色生态农业资源,推进西部山区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构筑生态屏障,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供应基地”,简称“西绿”。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食品工业,更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去年以来,我们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抢抓国内食品大企业实施产地化战略、抢滩华北市场的难得机遇,千方百计吸引了伊利、汇源、蒙牛、康师傅方便面等食品工业巨头落户我市。

今年,我们重点安排了15项农业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9.5亿元。

五、文化旅游业

重点是以保定市区为中心,依托历史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彰显保定鲜明的文化特色,打造文化保定,简称“城文”。我们制定了《保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到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5%以上,并提出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和谐保定”系列文化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迎奥运游保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意见》。

目前,我市已与河北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建设“河北动漫产业基地”;与韩国合作建设影像IT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已经签约;投资5.5亿元的河北软件学院产学研基地、展示保定古城明清特色的西大街商业旅游步行街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54.5亿元的白洋淀水上文化运动中心、涿州古街、地道战纪念馆、定州宝塔文化观光园等16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除“南车北电东纺西绿城文”外,围绕加快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成长性产业,谋划安排了总投资38.5亿元的航天科工集团涿州基地、总投资3.2亿元的钢研总院涿州非晶带材、投资56亿元的乐凯涂布材料等项目;安排了白沟市场扩建等物流项目16项,总投资31.5亿元。

今年以来,围绕“3+4”产业,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在全市开展了“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大会,掀起“责任风暴”,推进“效能革命”,对100个大项目实施了重点建设项目“直通卡”制度,为项目建设开辟了“绿色通道”;出台了《关于建立重点项目“听、看、录、帮、考”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从制度建设和发展环境上都力促项目加快进度,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目前,全市项目建设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施工规模亿元以上项目98项,比去年增加2项。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9项,完成投资额66.8亿元,同比增长59%。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71.9亿元和82.4亿元,分别占年计划的82.7%和85.3%;300项“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项目完成投资105.9亿元,占年计划的56.7%。

篇5:全市工业强市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3月26日至31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会议历时5天,听取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同志作的专题报告 。实地参观了资阳、德阳、绵阳和成都市的32个企业及园区,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在31日举行的大会上,表彰了13个“突出贡献工业企业”和5个“优秀工业园区”。学忠书记、中伟省长作了重要讲话 ,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市委会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工业强市”工作会,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省上会议精神,对我市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进行动员和部署。昨天,大家参观考察了射洪县和安居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射洪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他们依托上市公司建设三大工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20亿元,占全市的50.1%。安居工业白手起家,今年1—2月工业增长53.3%,居全市第一名。已有15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开工建设,还有一批项目正在商谈,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点。他们重工业、抓工业、兴工业的激情、思路和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近年来,我市工业发展逐步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支撑力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7%,连续四年获得省上表彰奖励。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1%,居全省第10位。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21户,一年就增加了9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户。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7%,拉动经济增长7.81个百分点。这些成绩 的取得,在座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艰辛,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首先,工业薄弱是XX经济落后的根源,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学忠书记指出?“工业上不去,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但不能缩小,反而会越拉越大。我们要实现追赶跨越,要实现富民兴川,不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一点希望也没有。”我市大企业、大集团少,知名品牌少,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工业化初期阶段的特征还十分明显。

安岳县、乐至县和我们的条件差不多,过去都是工业基础很差的丘陵农业大县。近年来,他们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园区引工业,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令人刮目相看。乐至县近四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达45.3%。20xx年才建立的安岳工业园,引进企业18家,其中投产企业10家,年产值上2亿元的2家,3亿元以上的1家。去年园区工业产值达9.4亿元,增长64.3%;增加值达3.2亿元?增长68%;实现利税5080万元,增长131%。这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工业园区”。相比之下,我们在思想认识、工作力度、发展环境、政策措施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

第二,工业是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核心,抓工业就抓住了“牛鼻子”。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工业化,离开了工业化,就农业谈农业,是没有希望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关键靠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靠农业产业化牵引,靠龙头企业对千家万户的带动。农业产业化实际上就是农业工业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前提是要有强大的工业。没有工业的大发展,财力上不去,“反哺”、“支持”就难以实现。工业经济发展起来了,运输、商贸、中介、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就会相应发展起来。城镇化也要靠工业化来推动。产业是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机”,城镇化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强磁场”,应该也只能是工业。

第三,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工业化水平接近30%,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特征非常明显。20xx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8.7%,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五”经济提速,主要靠的是工业;“十一五”发展,更要靠工业。到20xx年,如果第二产业增加值达不到15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不破130亿元,全市GDP达到355亿元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当前,我市工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一是产业梯度转移机遇。现在沿海各地“民工荒”十分严重,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拿着国外的订单,却面临工人不够无法开工的局面,它们非常迫切地想往内地转移。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历史机遇,受益者就是我们。二是西部大开发机遇。“十一五”期间,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将会更快、力度将会更大、领域将会更宽,交通、能源、通信等工业发展的硬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国家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将不断加大。三是体制环境条件。我市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四是XX的交通优势日益凸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在成渝经济区内的产业聚集和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为大企业大产业的进入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明确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奋斗目标,突出工作重点

加快推进XX工业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大中型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力,以工业大发展推进全市经济大跨越。

“十一五”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一个总量翻番、两个百亿企业、三个优势产业”。就是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翻一番以上,到20xx年达到130亿元,力争140亿元;打造高金、盛马两个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企业;把XX建成全省乃至中国西部重要的化工、食品、纺织基地,形成三大优势产业。到20xx年,化工、食品、纺织工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45亿元、40亿元、15亿元以上。

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大的突破。

(一)着力培育优势产业。

发展工业要高度重视资源开发,延长产业链。目前,我市资源开发转化的程度和水平还不高,卖资源、卖初级产品的情况还比较突出。是卖资源还是卖产品,是简单转化还是深度开发,经济效益大不一样。比如,一吨最好的长绒棉只能卖2.5万元,经过银华公司加工成120支的高档纱后能卖6万元,如果再织成高档家纺面料能卖到12万元,如果再加工成高档床上用品海蒂斯曼就可以卖到42万元。再比如,1吨猪肉只卖1万元,加工成火腿肠可卖2万元。一吨猪骨头卖800元,加工成骨维素后就要卖8000元。这些就是转化资源、做强产业的典型。所以,我们要立足市内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大力实施本地化发展战略,将资源转化为资本,打造优势产业链条,形成有竞争力、高附加值的产品。

1、依托盛马、美丰、蓬盐等骨干企业,努力打造化工产业。XX地下资源以天然气、盐卤和石油最为丰富。磨溪气田预计远景储量可达3000亿立方米。目前,中石油川中油气矿每年开采量达10亿立方米,预计未来5年的产量将以30%的速度增长,20xx年开采量将达到20亿立方米。我市地下盐卤储量达42亿吨,质量优良,分布集中,是发展化学工业的很好原料。要扎实做好盛马公司320万吨燃料油,蓬莱盐化20万吨液体盐、30万吨PVC、25万吨烧碱、30万吨真空盐,美丰集团10万吨三聚氰胺、20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万通公司15万吨合成氨20万吨联碱,安居10万吨聚氯乙烯、8万吨烧碱、12万吨甲醇等一批大项目的论证、报批和建设,尽快做大化工产业。

2、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业。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放在重要地位,扩大加工规模,力争农产品的加工量提高到30%以上。提高加工深度,提高原料和加工的技术标准,生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创建国内外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首先,要依托高金、沱牌等龙头企业,努力培育食品产业。我市是全省最大的优质生猪养殖基地、加工基地、出口基地。要加快高金食品科技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企业实力,提高技术水平,拓展开发深度,延伸产业链条。高金公司要以河南双汇、江苏雨润等国内一流食品加工企业为追赶目标,扩大高、低温食品生产规模,推进副产品的深度开发,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要依托锦华、银华、新绿洲等支柱企业,发展壮大纺织产业。突出抓好华润锦华无梭织机和高档服装面料、华纺银华3万锭精梳高档纱配套和高档家用纺织品技改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服装工业,逐步形成纺织、印染、面料、服装、装饰等一条龙的纺织产业链。

第三,要加快发展以白芷深度开发为重点的现代中药产业。XX“川白芷”是白芷中的精品,今年初又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很有开发价值,是我市打造中药产业的希望。银发公司在国外上市的可能性很大,市经委要帮助引导,搞好服务。支持公司扩大对外合作,加快产品研发,搞好资源转化,做好开发利用文章。

(二)突出抓好骨干企业。

一要抓大企业、大集团。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地方也是这样,有了大企业、大集团,这个地方的经济就会高速发展。德阳号称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就是有二重、东电、东汽这三家大企业支撑。20xx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64.1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2亿元,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综合目标考核名列全省第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2153”工程,努力把高金、盛马培育成为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美丰、沱牌、明星、美宁、蓬莱盐化培育成为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现在美丰公司发展的势头很足,目标是100亿元。沱牌的工业园的目标也是100亿元。明星公司也是高速发展,也可学习蛟龙港和河东新区开发模式,开发一片土地,把厂房修好,把水电气基础设施建设好,吸引外地企业入驻。

二要抓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依托是产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集群。什么是产业集群?就是众多的同类企业聚集在一起,变成一个大产业。浙江温州打火机生产形成了产业聚集,占领了欧盟80%的市场份额,为世界第一。成都武侯区聚集制鞋企业120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3000余家,年产皮鞋过亿双,20xx年鞋业出口占西部出口总量的50%以上,就变成全国五大制鞋基地之一,被命名为“中国女鞋之都”。资阳南骏汽车工业园入园企业达40余家,去年实现增加值24亿元。

目前,我市还没有形成在全省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今后,我们要把产业集群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有意识、有规划、有步骤地加以推动。我市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饲料兽药工业、包装工业等企业众多,已有一定的集中度,要围绕大企业的生产配套和中小企业的聚集发展,引导企业集群的形成,进而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

三要狠抓项目建设。项目是聚集投资、促进发展的载体,抓优势资源开发、抓工业发展,归根到底要落实到项目上。在项目建设上,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是,今年各区县招商引资的金额要比上年增长10%以上,市直有关部门向上争取的项目资金要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三)努力抓好工业园区。

在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上,学忠书记表扬了双流县通过抓园区建设,促进县域工业大发展的经验。今年2月10日我们组织区县的同志参观蛟龙工业港,大家大开眼界。过去我们办工业园区有两大问题很头痛,第一是土地审批很困难,第二是政府出补贴很困难。通过学习我们才打开了眼界。蛟龙经验告诉我们,办工厂也可以赚钱,就是引进一个民营企业投资办园,农民以土地入股,政府不费一枪一弹就得到一个工业园,财政收入就迅速增加了,问题迎刃而解,所以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参观蛟龙工业港后,我们就给国土局布置了,就工业园区建设的土地问题起草一个文件,希望这个文件尽早出台。蛟龙工业港怎么办的,我们就怎么办。学忠书记表扬了我们开发河东新区的经验,实际上和蛟龙工业港的运作模式一样,只不过蛟龙工业港是引进的私营企业,我们引进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射洪县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围绕“双百三城”战略抓园区建设,促进县域工业大发展的经验,得到学忠书记高度评价。

目前,各地在借鉴“蛟龙经验”推进园区建设上,都有一些初步的规划,但具体落实进展还不够快,特别是在引进大企业来建设园区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区县和园区必须抓紧时机,加快步伐,尽快落实。

园区是工业集聚的载体。全市工业的布局规划是:1个工业园区,就是开发区和创新工业园;在县、区设立5个工业集中发展区。要搞好工业强市,首先要把创新工业园搞好,在全市起到带头作用。下来后,市委、市政府要认真研究创新工业园的问题,昝中国同志要认真做好准备,究竟有什么困难,究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专门开会研究,让你们甩下包袱,轻装前进。蓬溪县的工业园在什么地方搞?市里研究了,不要在宝梵、蓬南搞,就在金桥乡搞。

这里,我给区县提两个要求:第一,5个区县要分别集中设立5个集中发展的工业园区,不要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要集中办园区,投资省,效益高。第二,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千万不能搞污染企业。必须明确,今后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以外,原则上都不布点工业项目。各地引进的企业都集中到园区,谁引进的,产值、利税就算到谁的头上。船山区及其各乡镇引进的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放在创新工业园内。河东新区没有规划工业发展区,不能把工业项目摆在那里。

要利用土地级差,推进市、县中心城区内的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通过搬迁改造,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技术装备。要学习成都市的“基价收购,全额返还”措施,为企业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四)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一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工业要实现大的跨越,必须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创新关键靠企业,企业的发展关键又在创新。成都科伦药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每年拿出6%的销售收入投入技术研发,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解决了,直立式输液软袋获18项专利,谁能打败他!企业不抓自主创新技术,就不会有前途。一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原始创新,注重搞好集成创新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逐步达到3%以上。

大企业、大集团要聚集人才、资金、装备等精锐力量,构建坚实的技术创新平台,不仅要从事应用技术开发,还要紧扣企业发展战略的定位,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的超前研发。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技术创新成果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过去,射洪锂业厂亏损6000多万元,应该上缴税收300万元,一分钱都没有缴。射洪县引进成都一家企业后,去年缴税900万元,今年1—3月缴税600万元。今年的销售收入要达到2个亿,税收要达到1500—20xx万元,20xx年销售收入达到15个亿。为什么有这么强劲的势头呢?原因在于他有核心竞争力,有矿石加工的先进技术。他的原料是在澳大利亚买来的,他的产品销售到日本和美国。我市明星空调公司开发的蜗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技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研究,采取一些扶持措施,帮助企业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早日见效。

二要着力抓知名品牌。品牌是一种高潜质的战略资源,企业是靠品牌说话的。一定要不断地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推介品牌,形成一批驰名全国、全省的名品名牌,用品牌开拓市场,靠品牌扩张规模。这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我们要继续重奖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要花更大的精力帮助和指导 企业开展创牌工作,振兴一批老品牌,培育一批新品牌,力争3—5年内再创造2个国家驰名商标和一批著名商标。

三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政府层面上讲,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抓工业不是要去管企业,而是要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现在,园区和企业还是深感办事程序多、时间长、办证难。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三园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遂委办发〔20xx〕33号文件),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原则上除建设规划权以外的都要下放给园区。要全面实行预审备案制,凡是通过了预审的工业项目,就由有关部门“一站式”审批,在承诺时间内完成。

昨天,省委办公厅转发了眉山市推行“十个坚持”,改善发展软环境的经验,请大家认真学习,对照一下,我市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我市的效能革命,绝大部分单位和干部很拥护,得到了学忠书记的充分肯定。南充、广元、资阳都来学习,内江市委书记叶壮也亲自带队来学。现在到处都在搞效能革命,眉山市的措施比我们严厉得多。我们还很温和,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局长引咎辞职。一个人要有良心,拿了人民的工资,拿了纳税人的钱,就应该按时上班,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你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吗?我们只是提的最起码的要求,这一条要坚定不移。

(五)抓好工业招商引资。

工业是我市对内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要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机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思想上要更解放、更开明。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抓开放,尤其要解放思想。大发展离不开大开放。我们要有战略思考,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而丧失发展机会,影响发展大局。在发展和合作上,都要解放思想,市场、技术、资金是没有边界的。要本着“互惠互利,甚至让利”的原则,树立“你帮我发展,我让你发财”的观念,善于以资源换资金、以市场引资金,敞开大门,提供方便,突出产业导向,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引资实效。 二是方式上要更灵活、更务实。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走向和产业转移的梯次结构,制定产业链招商、园区集群招商的新机制和新措施,完善引进项目的配套生产经营条件,主攻大客商,寻求大项目,确保在引进亿元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要抓住成渝经济带建设和成渝两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主动搞好优势产业对接,引进一批“短、平、快”项目。

三是工作上要更有力、更有效。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关键在环境。学忠书记说?“承接产业转移,最重要的是优化环境。”投资10亿元的成都南玻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403天,创造了国际同行业最快的建厂速度。金德管业这个项目,全国有七、八个地方争,最终落户资阳,看中的就是资阳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他们17天就“搞定”了所有办事环节。项目签约后,仅40天就顺利完成了130多户拆迁任务。软环境不好,企业就要跑。要学习安居的办法,每一个引进的项目都要确定一个县级领导 ,确定一个部门联系,派出一个项目秘书 ,派出两名干部昼夜蹲点,解决具体问题才行。领导是最大的环境,对于重大招商项目,党政主要领导要积极关注、亲自抓,锲而不舍,扭住不放。相关部门要搞好协调服务,采取“盯人”战术,实行全程跟踪,搞好持续攻关,尽快让项目落地生根。

三、切实加强对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工业发展要上大台阶,工业工作必须上大台阶。学忠书记说:“抓工业,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需要企业家和政府共同努力。各市州委书记、市州长都是环境,要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政府要创造良好环境,为企业家提供登台唱戏的机会。企业的竞争是企业家的竞争。区域的竞争是工业的竞争。工业的竞争是领导的竞争。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业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提高工业竞争的“软实力”上狠下功夫,努力把我市工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加强工业工作的领导力量。

抓经济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抓工业上,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业。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主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要学工业、懂工业、钻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

首先,要有敢争第一的精神状态。学忠书记指出:“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抓工业,精神状态至关重要!想到才有可能做到,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把事情办好。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不同,工作局面就大不一样。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难,但做任何事情也都有办法。同一项工作,让什么人来抓,用什么办法来抓,效果大不一样。”

安居的李文学说得好,他说?“安居的干部,面对困难关起门来你哭都可以,但是走出去就要充满信心,把精神振奋起来。” 保持“忘掉星期天,淡化节假日”的精神状态。他们认真整治“机关病”,切实解决怨天尤人、消极怠工,信心不强的问题;工作飘浮,笼而统之、大而哗之,工作安排“打批发、打排球”的问题;按部就班、四平八稳,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问题;相互掣肘、各自为政,不琢磨事、专琢磨人的问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光说不做、不抓落实的问题。目前,安居区机关干部的精神状态良好,工作充满激情,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加快。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均列全市第一。

蓬溪的李安邦在回答《XX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县委书记,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让老百姓这样评价我:李安邦在位的时候干了他应该干的事情,没有耽误蓬溪;客气点说,他干了他应该干而且能够干好的事。蓬溪耽误不起啊,如果再错过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这样的历史机遇期,会耽误几代蓬溪人!”体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李安邦星期六、星期天跑项目的时候很多。吴相洪当了蓬溪县长后,一个月都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一个人只要下决心把一个地方干好,就没有干不好的。

船山区今年1—3月的项目工作推进快、效果好。已落实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7个,到位资金1.3亿元。其中,投资上1000万元的项目达15个。已开工项目9个,总投资4.9亿元。都是一个一个项目谈出来的,一个一个项目跑出来的。

这次工业强省会议在参观资阳南骏汽车时,学忠书记高度评价了南骏的发展成就和掌门人孙振田为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孙振田激动地对学忠书记说?“我就是牺牲,也要把企业做到100亿的规模。”学忠书记握着他的手说:“你不会牺牲,我们这么多人都支持你,你怎么会牺牲呢?”他表达的意思是,哪怕是我累死了,也要把那个企业办好,那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肯定能够把企业做大。

3月上旬,内江市委书记叶壮率领内江市党政考察团赴XX、南充、资阳、自贡、成都五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随后,召开内江市委(扩大)会议,叶壮在讲话 中列举了内江干部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10个方面的差距。我们XX有没有这些现象?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想或多或少是有的,大家要深入查找,切实加以克服。学忠书记说:“推动工作就是迎着困难上,就是要触及矛盾,不能回避,不能退缩,只能一往无前、认真负责地解决问题,这是执政党的责任。如果我们回避矛盾解决不了,就是缺乏执政能力的问题,我们这么多年做党的工作积累了一条经验,就是任何时候不能回避矛盾,矛盾就是机遇,抓住了就前进,回避矛盾就是放弃机遇,就是放弃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是倒退,就不可能前进。市委书记、市州长担负的重任不允许你回避矛盾,你回避矛盾就造成隐患,给今后的问题带来复杂性。”“任何事情都是在应付挑战、克服困难中前进,突破困难就进步,困难踩在脚下,你在困难上面,困难顶在头上你就被困难压倒,是你征服困难还是困难征服你,关键看态度,关键看你的精神,关键看你的状态,干好任何一种工作,都必须要有激情,要有信心。”“现在有的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只想个人前途,当了县长想当县委书记,当了县委书记就想当市长,这种思想要不得!”学忠书记说,宋代文学家范仲淹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个君就是国家和社稷。干部要关心老百姓,要关心国家利益,当好好先生无法推动工作,倒拍马屁就是自讨苦吃。

在座的各位都是XX人民中的姣姣者,都身处重要岗位,都有重要的责任,应该为XX的发展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要对得起党和人民,起码要对得起你自己。因此,我给大家提个要求:每个区县的书记、区县长,你那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一定要争取高速增长!市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就要在全省同行业力争省上厅局年终目标综合考评获得一等奖!前几天市委会讨论决定,对的目标管理要进行改革,凡是获得省上对口厅局年终目标综合考评一等奖的,要加1分,是前六名的加2分。去年很多部门都是全省前六名,还有获得省上厅局年终综合考评第一名的,市水利局就是第一名,值得大家学习。要干就干好,要干就要争第一,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省委、省政府20xx年目标考核的文件已经发了,XX市在全省目标考核中获一等奖。前年是第五名,去年我们前进了,是第三名。成绩 是大家干出来的,在座的很多局长,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工作很出色,我非常感动。干事业就是要有一种激情,要有雄心壮志,要敢争第一。

第二,要学习成都市的新经验新做法。学忠书记要求各地认真学习成都的经验。“一要学习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新理念。考虑问题要有战略眼光、有高出常人的眼光,要能够立足现在,考虑长远,以战略思维考虑未来。如果没有这种思维,就会丢掉很多机遇。比如,关于引进英特尔,网上有很多文章,说成都市出卖了自身的利益,讨好了外国的企业,给的优惠条件太多了,市委、市政府是失策的,是恶性竞争,最后要吃苦果的。事实证明,引进这个企业是对的。如果没有英特尔,怎能够形成这样一个IT产业链条?哪有后来那么多的企业落户成都?二要学习成都选好配强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做法。成都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的要求把最强的干部选去当县委书记、县长。现在成都的县(市、区)委书记抓工业、抓项目积极性是很高的。三要学习成都集中精力抓项目。领导亲自抓项目,多次外出招商,很多大项目都是春城同志和红林同志亲自抓。我和中伟同志这几年,写信帮各市州在北京跑项目,给成都市写得最多,我们给成都‘打工’最卖力。只要春城、红林同志一说,我们就写信,从来没有拒绝过。项目选择环境,环境是什么?最大的环境就是领导。领导也是生产关系,领导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主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所以领导要亲自抓项目。”

我们要按照学忠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工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永昌同志任组长,云明、晓春、刘云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云同志兼任主任,日常工作由市经委负责。各区、县也要相应成立工业工作领导小组。借鉴成都市的做法,建立化工、食品、纺织三个重点产业推进办公室,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和包装,对外开展专业化招商和重点项目招商。

(二)落实领导责任,解决具体问题,不当原则领导

学忠书记强调?“工作最终要靠干,要害在落实。工业是干出来的,抓出来的。领导干部抓工业,就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跑,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一项政策一项政策地落实。抓工作、干事业,一定要有实打实干的作风,认准了就要一门心思、一往无前抓到底。”

我们要尽快建立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力的工作机制。市上工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是我和永昌同志,具体责任人是云明和刘云同志,涉及工业工作的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就是本部门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各区、县工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就是书记和区、县长。我们要向眉山学习,区、县委书记一年至少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抓工业、抓项目,区、县长一年至少要有五分之二的时间抓工业、抓项目。工业发展速度、项目落实情况、目标任务完成与否,都拿书记和区、县长是问。

4月11日的《人民日报》刊载了山西省五寨县县委分工抓产业的作法。记者对五寨县的感受是:这里开会很少,领导难找。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主抓一个产业,头上有责任,心里有压力,互相要竞争,工作不敢怠慢,作风必须转变,逼得他们在办公室呆不下去。区、县委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就要体现在产业的发展上,就要体现在工业的发展上。区、县也要像市上这样,一人联系一个项目,联系一个产业。射洪县为了解决三聚氰胺项目的天然气指标,何大海、谢代银先后跑北京23次,跑成都34次,是这样跑下来的呀。区县委书记、区县长要轮流跑项目,一个个项目抓落实,一个个企业去研究。一是解决好企业用地问题;二是协调企业建设融资问题;三是解决好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等具体问题。真正深入下去,研究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不能当原则领导。

(三)加强政策支持。

现在国家和省上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很多,比如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都有许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和举措。我们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

要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确保工业用地需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业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快用地预审,及时办理审批手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工业项目,所需耕地占用指标在市内调剂解决。鼓励工业企业采取租赁方式使用土地,逐年缴纳租赁金。对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和优势企业的扩建,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供地。资阳市的工业用地按每亩5万元的价格出让,同时政府向征地企业按每亩3万元借款,用作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借款在今后政府对企业的税收中逐步抵扣。这个政策既以较低的地价吸引了企业,又促使企业节约用地,并尽快建设投产。我们要学习成都和资阳的经验。

要认真解决工业企业贷款难问题。借鉴眉山市的做法,把市、区、县捆在一起,采取政府担保贷款、企业出资入股、财政适当投入等办法,在市富泰担保公司的基础上,组建XX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增强担保实力,千方百计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加快工业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工业强市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来实现。从根本上讲,企业家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但是我们可以为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壮大创造宽松的环境。一名优秀企业家最大的作用是整合各方面资源,把优秀人才聚集在自己身边。支持一名优秀企业家,为他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往往能见到奇迹,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优秀企业家,要舍得给物质待遇、给政治荣誉、给社会地位,激发企业家争创一流的创业精神。各地都要发掘一批优秀企业经营人才,用全新理念激发企业家的创造活力。

(五)加强环境营造。

各级职能部门尤其是垂直管理部门,要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方式,减少对企业过多、过细的检查,增加对企业的指导服务。要多说“行”,少说“不行”;要多研究“怎么干”,不要说“不能干”。别人能够办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办?其他地方能行,我们这里也要能行。否则,就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没有水平,就是我们自甘落后。

要继续深化效能革命,抓好正反典型,优化发展环境。现在,仍然还有个别公务员 上班时间打麻将,今年1—3月还处分了62人。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坚决,这件事情非抓到底不可。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目标办、效能办都要加强督查,既要抓正面典型,也要抓反面典型。对真心诚意支持项目,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的部门、单位和人员,要加以表扬。对阻碍项目建设,影响企业发展,搞“吃拿卡要”,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加快工业发展,建设“工业强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满怀信心谋工业,满怀激情抓工业,满怀执着兴工业。以无功即过的责任意识,义无反顾的使命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朝着“工业强市”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篇6: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科技、人才作为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在人才引进、培育、集聚、使用、激励等方面制定实施了许多重要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市人才总量14.27万,高层次人才总量8769人,年增长率连续2年保持30%以上,其中博士269人、硕士2505人,高级职称64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3人。全市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计划”4人,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14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对照周边先进市(区)、对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市人才工作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为国家“千人计划”和苏州级以上“双创人才”数量仍偏少,已落户的领军人才企业产业化进程总体偏慢,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尚未凸现。为此,今后五年,我市唯有强化措施、发挥优势,才有可能率先建成人才强市,进而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创新机制,全力构建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 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紧紧围绕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履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理顺乡镇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加强乡镇基层人才工作的领导,明确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强化协作配合,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科技、人才责任制考核,把人才、科技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省、苏州市考核要求及我市实际,修订充实考核内容,调整关键指标权重,进一步强化责任考核和绩效导向。要营造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弘扬多元、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理念。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注意发现和树立不同领域、行业、层次的优秀人才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力求“双创”人才引进取得新突破 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必须以产业为中心,才能实现以人才结构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战略转变。因此,要把引进人才的重点放在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上,以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1.充分凸显企业主体地位。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是我市产业发展的明显特征,也是我市人才工作的重要优势。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家梳理技术瓶颈和紧缺人才需求,通过邀请与我市合作的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外国技术和管理专家进行中短期技术指导和项目支持,开展“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企业高校行、专家企业行等产学研活动,对企业组织柔性引才、设立研发机构、组建产学研联合体进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要帮助和鼓励企业家“嫁接式”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充分调动企业招才引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相结合,紧紧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现代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光伏新能源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产业集群汇聚高端人才,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升级。

2.精心打造领军人才品牌。要继续大力实施“我市市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计划”,2015年底,计划引进2名国家“千人计划”,8名省“双创”高端人才,8名“姑苏人才”。要落实、完善、延伸已有的领军人才政策,积极帮助领军人才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同时,要推进与姑苏人才计划及各项子计划的衔接,既要注重创业扶持,又要注重创新扶持;既要注重经济领域,也要兼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领域,以建立涵盖经济发展领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人才政策,形成人才品牌的集成度和统筹性。

3.着力搭建高层次引智平台。一方面,继续依托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我市行、大学生创业大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等平台,开展以项目洽谈、人才引进为重点的招才引智活动;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既要组织招才小分队上门推介,又要与海外学生学生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加大海外招才引智推介力度。同时,办好“我市市领军人才网站”,与著名高校海外校友会链接。借力“以才引才”,利用落户我市的高层次人才穿针引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常创新创业,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三、注重特色,着力打造人才载体新优势

“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好的人才载体,才会引来人才“金凤凰”。近年来,我市人才载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功能不断提升,我市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国县域经济中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我市科创园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创业孵化中心,但是,由于目前大学科技园、我市科创园尚在开发建设初期,在载体建设方面还有不少差距,比如人才载体特色还不够鲜明,没有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企业集群,技术平台支撑、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备。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度推进人才载体建设: 1.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创业平台。要加快载体建设速度,全面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我市科创园建设,提升载体建设内涵,推进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清晰定位,错位发展,打造各自不同的主导产业特色,迅速形成特色产业群落。要梯次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高标准建设商务办公、快捷酒店、娱乐会所等配套功能设施,力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技术平台、融资平台和服务平台。

2.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院所,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加快提升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

3.构建政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要用好第四批科技镇长团这支队伍,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大重大科技成果、研发机构、人才团队的引进。大力实施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政产学研机制,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继续深化和加快推进高校研究院等一批创新机构建设,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更大力度集聚全面合作院所的科技人才资源。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四、落实举措,大力营造人才发展新环境

良好的配套环境是人才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努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生活、工作环境的同时,要落实更具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努力营造适合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环境。

1.打造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我市市科技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专门为领军型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介绍、产业推进等“一条龙”全跟踪服务。要落实相关政策,通过提供创业资助、工作场所、优惠的贷款贴息、税收奖励等措施,切实解决创业人才实际困难。出台相关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出入境便利、社保、医疗、住房公积金、房租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支持。发放“人才一卡通”,为优秀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团、博士联谊会的联系作用,搭建各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活动,加强人才之间的的交流和合作。

2.营造富有活力的科技金融环境。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是人才强市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市国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运作,积极引导风投、创投介入,鼓励民营企业家与领军型人才对接,牵线搭桥推进银企合作,发展中小型创新科技企业担保机构,全力支持我市领军人才企业和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打通融资渠道,使他们迅速做大做强。同时,帮助领军型人才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人才、科技计划经费支持,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3.创造满足需求的人力资源环境。领军型人才企业通常面临关键岗位人才缺乏的问题,要通过政府组团招聘、利用我市理工学院本地资源等引进一批人才;通过大力建设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申报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培养激励措施留住一批人才;通过开展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引进知名大学我市研究院等柔性引才方式借用一批人才,帮助解决领军型人才企业“用工荒”难题。

上一篇:师德讲堂讲稿下一篇:水东中学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