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报告

2023-05-03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课题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课题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 城规091 学号: 200911002107 姓名: 呵呵 课题名称: 我的家乡

一、综合设计概述

本次综合设计主要是实现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部分功能,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利用PPT学习、熟练操作等功能。

二、幻灯片设计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 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

1 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 2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人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 3

养花种树,已成为传统的习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划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洗净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名不虚传。

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

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景点先不急,先看一下大理火车站附近的风光。

大理火车站前:

五朵金花,大理是《五朵金花》的故乡:

6 很多建筑都喜欢顶个球,叫它夜明珠吧:

夜明珠上俯视:

(正前方为火车站)

大理的景点有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洱海。

古城:

三塔

蝴蝶泉

洱海

三、演示文稿功能描述

幻灯片中包含各类文本、图片、剪贴画等,应用各种添加效果(飞入、强调、退出等)使其更生动的表现家乡的美。

四、总结和体会

在这次的大学计算机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学会运用Word,Excel,PPT,Access等多种办公软件,并且比原来更熟练,这都要感谢秦卫平教授的细心栽培。当然也有自己的努力在其中,只有自己努力过才会拥有更大的收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更应该努力学习更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争取获得更大的收益。

第二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P63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灵活应用面积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等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过课堂练习体验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中进行美的渗透,培养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正确、合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 教学关键: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等实际问题。 课

型:实践活动

具:教学课件、一体机、小黑板。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明家最近刚买一套新房,引导学生观察。 2.师:小明家准备在厨房地面铺地砖,请同学们设计一下。

二、合作讨论,设计方案

1.师: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小明的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1)第一种设计了180块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 (2)第二种设计用多少块地砖? (3)哪种设计较便宜?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可汇报交流:(1)2×2×180=720(平方分米) (2)720÷(2×3)=120(块)

三、巩固练习

1.用两个边长6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一个卫生间用长方形地砖铺地,每行铺15块,铺了10行。这个卫生间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如果每块地砖长3分米,宽2 分米,这个卫生间的面积有多大?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50页第

8、9题 板书

实践活动

2×2×180=720(平方分米)

720÷(2×3)=120(块) 课后反思:

第三篇: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收获秋天》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观察、搜集、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3、知道有关秋天的季节特征,了解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收集、记录、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让学生在收集成语、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难点:学生创作是本课难点

教师准备课件:展示秋天的天空、大地、田野、果园、树木等。 活动过程:

一、课前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是综合实践活动《收获秋天》。前段时间,大家经过讨论,确定了活动方案,接着全班分为四组,各组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了实践,搜集到了许多相关的资料,现在到了该我们收获的时候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活动的第三个步骤“汇报展示”,也就是要将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做汇报展示,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就请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吧!

二、展示活动

1、秋的常识小组

组长:我们组先来汇报,我们组的同学从多个角度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知识,现在就请他们依次为我们介绍。(1)秋天的节气。(2)秋天的节日。(3)秋天的谚语。(4)树叶为什么会变色。(5)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6)秋天动物的变化。(7)提醒人们注意保健常识。

各小组实践活动记录。叶子:小草为什么会黄了?有 些

叶子还 是 那 么 绿!小草枯黄了。叶子为 什么 会落下来?

花儿:秋天的花草树木有哪些变化?哪些花在秋天开放?

我们这组的汇报结束了,谢谢!

2、秋天的风光组

组长:秋天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所以我们组通过上网收集了各种五彩斑斓的风光图片,做成了幻灯片向大家展示我们眼中美丽的秋天。

(1) 展示搜集的风景图片、展示学生拍摄的校园风景图片、展示学生拍摄的果园,菜园,田野的图片、展示农民收获的图片。(播放课件)

组长:从这些图片中欣赏到美丽的秋天。那么,同学们眼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2)展示同学的画。(播放课件)我们这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3、手工绘画组

组长: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利用树叶、果实、花瓣等通过手工制作来展现秋天的美,请大家欣赏。 (1)树叶贴画。(2)粮食贴画。(3)水果贴画。组长:我们这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4、秋天的赞歌组

学生配乐朗诵:(1)秋天的词。(2)朗诵秋天的古诗。(3)朗诵诗歌《走进秋天》(4)三句半《赞美秋天》。组长:我们这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三、对整个实践活动的评价。

展开自评、互评、集体评,从多个角度总结此次实践活动。教师出示实践活动自评表。评出最佳才艺和最佳聆听、最佳搭档。

三、写收获

1、同学们,你们的汇报都那么精彩,都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寻找到我们眼中的秋天,把秋天展现的丰富多彩,相信同学们都有了不小的收获,想不想用几句话来总结你本次活动的收获呢?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收获。

四、活动总结。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在老师的心中,你们每个小组、每个人都是最终的获胜者。在活动中你们不怕困难收集资料,态度诚恳地接受别人的建议,在活动中你们表现出来的自信、团结、互助以及谦虚的态度,这些正是综合实践课所要求的结果。我们的展示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活动过程的点点滴滴会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同学们回去后把你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发生的有趣的或难忘的事情写到日记上,让它成为我们成长过程的一个亮点。

第四篇:综合实践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关爱我们的健康》教学设计

丛台区连城小学

王淑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健康的意义和学生的健康现状; (2)明确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3)通过调查研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方法和过程

(1)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同学们现在的健康状况;

(2)通过浏览网页,实际观察总结,明确影响健康的原因; (3)通过制作方案,实际执行的方法行动起来,关爱自己的健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主题班会分享心得体会,充分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友情和亲情;

(2)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实现学生多元化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

1、调查研究学生的健康现状,了解本校学生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明确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呵护自己的健康;

三、教学难点: 调查研究成果展示,充分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无论学习、工作以及做一切事情,都需要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什么是健康?我们同学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健康?如果同学们中存在了有碍于健康成长的毛病,该怎么办呢?在开课之前,老师想听听我们大家的答案

学生1:健康就是身体没病,能吃能睡,能蹦能跳,一切正常; 学生2: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锻炼,吃健康的的食物,来保护我们的健康;

学生3:我觉得我们班同学的身体很健康,胖点瘦点都没事,我更喜欢瘦一点

学生4:我觉得如果生病了,就是不健康,那就需要吃药、打针、输液

„„

大家的发言都很好,那么小博士提示大家: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很多,我们最好从自己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事情出发,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来研究。

小组确定研究的问题„„

(温馨提示:小组要根据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做好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要求做好计划)

二、活动与体验:

1、小调查

教育部为学生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标准中说,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要保持完美的状态。让我们来做一个调查,看同学们的身体状况怎么样?是不是符合上述健康标准?

同学之间开展讨论以下问题:

(1)我们年级那么多小胖子,健康吗?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是不是合理?

(2)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健康吗?该怎样保护眼睛?

(3)学校组织了体检,怎么知道我们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4)左楠总是一个人发呆,不和同学们玩,她怎么了?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归纳出调查研究的方向:

① 同学的身体健康存在问题(过胖、近视等)。

② 涉及到心理健康(不爱说话、有暴力倾向、喜欢恶作剧等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③ 做一个我们班(或年级)的体质调研(或直接研究学校已有数据)

2、学方法: 做好调查计划的方法: ①确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调查哪些项目、被调查的人是谁、调查的范围、要问什么问题等;

②怎样组织和实施:采用哪些调查方式、到哪儿去调查、小组成员怎么分工、设计记录表格等;

温馨提示:要采用最恰当的语言和方式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 ③调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小博士提示:

可以查阅《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特征参考表》,以便确定调查的具体项目和指标;将调查的资料与之进行对照,找出问题,得出结论;

设计一个《体质调研数据表》供学生参考; 可以寻求老师以及专业人士的帮助;

调查开始之前要有本小组的活动方案,便于更好的开展活动。

4、进行调查:

组织好学生观察班级或年级里适合调查的对象,向他们询问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生活卫生,以及身体不健康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等方面的问题。做这个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询问的方式和场合,保护被询问者的自尊心。

通过调查,在《体质调研数据表》中做好记录,最后把所获得的数据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特征参考表》中的数据进行对照,以发现我们同学中存在的问题。

5、我们的发现:

你们是怎样调查的?从表格里记录的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谈论调查的结果„„

三、小探究:

影响健康的原因

(1)内容分析

在调查“我们的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访问老师、医生、查阅资料,我们弄清楚了影响健康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途径以及结果进行汇报)

① 病从口入:健康与饮食的关系;

② 不良嗜好:吸烟、饮酒、上网、打游戏与健康的关系; ③ 睡眠与健康:合理作息时间与健康的关系;

④ 习惯与健康:不爱活动,不爱参加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 (如果本学校有“体育锻炼小队”,建议请体育锻炼小队的同学,谈谈体育锻炼的好处,请他们说说自己参加锻炼的感受。也请体质较弱、易患感冒的同学说说他们的锻炼情况。最后把所有同学的成果归纳起来,形成比较完整地认识。)

(2)小资料:

学生阅读《学生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小资料,进一步明确体质下降的原因。

(3)总结研究成果: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小组都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对不同的方面的做了调查,大家把本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汇总,使同学们都受到一次健康教育。

四、拓展与创新:

关爱健康

同学们研究的“大家的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原因”等成果、资料很棒,也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展示。那么,我们该如何“关爱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呢?

学生1:我们小组调查的是不爱活动,不爱参加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我们决定结合体育老师每周举行一次班级运动会,一次选择一种体育项目,并且设立小组集体奖将和单项奖,来增强同学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同学们的身体健康;

学生2: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合理作息时间与健康的关系,我们要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让那些生活没规律、不注重合理作息的同学们能生活的更有规律,学好、玩好、吃好、睡好,身体棒棒的!

学生3: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健康与饮食的关系,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早餐对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计划开展一次营养早餐设计比赛,各小组分别设计一个早餐食谱,并且要有解说,陈述理由,有请专业的营养师来当裁判;

学生4:我们调查的是不良嗜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同学们有很多的小毛病,所以我们小组计划有请全班成员轮流当体育卫生监督员,督促大家改掉那些不讲卫生、不爱锻炼的坏毛病„„

学生5:„„

(小博士提示:开展关爱健康活动,要有针对性。根据在前面活动中找到的影响健康的原因,对症下药,真正解决1~2个影响健康的实际问题,或制定并实施一个有利于健康的计划、方案。)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学生总结:

①饮食习惯:按时三餐(吃好、吃饱、吃少),不吃零食,不挑食;

②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就寝,夏日午休;

③讲究卫生,改掉不卫生的习惯;

④保持心情愉快,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⑤参加体育运动,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

五、展示与评价:

“关爱健康 呵护生命”主题班会

为了展示和交流我们的活动成果,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健康的意义,我们举办了一个“关爱健康 呵护生命”主题班会。请大家把各自的收获、体会及保持健康的创意与做法介绍给大家,同时也听一听老师、同学和爸爸妈妈的意见。

展示的成果,可以是文字材料。如:查阅的文字资料,走访专家的记录,赞美生命的诗歌等;可以是照片资料,可以是图画,小品,短剧,演讲,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等等。要形式多样,喜闻乐见,还要严肃认真。但最好是请经常锻炼身体、有良好习惯的同学进行“现身说法”。

(小博士提示:班委会和老师一起为开好这次班会做好准备,确定各组汇报的专题和重点,并确定主持人;各小组及个人分别准备展示交流的内容;展示的形式要多样化)

这个展示活动不是本单元活动的终结,而是要求大家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或制度去实施,建议几周以后,本活动初见成效时(等体质较弱的同学在体质方面有了一定提高),再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果展示活动。

《关爱我们的健康》教学设计

王淑霞 丛台区连城小学

第五篇:实践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二册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圆柱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不规测物体的体积。

关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8各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织本组的实验。

2.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或圆柱体透明容器,水、尺子、记号、笔、天平、土豆、铁块、铜块、铝块等。 3.实验记录单。 教学预设:

一、情境导入

谈话: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讲一讲。

导入:是啊,八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就升高了,聪明的乌鸦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喝到了水。瓶中放入石子,水面就升高了,说明什么呢?(石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看来,每个物体都有它的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测量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活动一:测量计算土豆的体积。

(1)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但生活中还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呢?

(2)提出问题:像这个土豆,你准备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学生自由发言说方案) (3)总结引领:是呀,我们可以先在圆柱形状的容器里放适量的水,测量出水面的高度;然后将土豆完全没入水中,测量出水面上升后的高度,最后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到土豆的体。

(4)小组活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材料(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容器若干),现在就用你们想到的这种办法来测量土豆的体积,并填写表格。(表格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交流

① 说一说土豆的体积是怎样算的,并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② 提问: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一定要把土豆完全没人水中) 2.活动二:测量计算铁快的体积。

(1)谈话:我们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知道了土豆的体积,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分别测量两块铁块的体积,并用天平称一称它们的质量,再填写下表(表格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最好先称出质量,再测量体积) (3)反馈交流。

比一比: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比较发现:桶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4)算一算:运用以上知识,称出第三快铁快的质量并计算出它的体积。 ① 小组合作,称出铁快的质量。 ② 独立算出它的体积。

③ 交流反馈:铁快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约是7.8 ∕Cm3,怎样理解这个比值?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1.谈话:金属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们知道吗?不同的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出示下表略) 2.组织活动

(1)借助这些比值,我们能不能计算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

(2)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中选择一个物体,称出它的质量,计算它的体积。 3.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有关作业。 课后反思:

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52—53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设计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接着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探索面积变化规律。当学生对变化的规律形成初步的感知后,引导学生把实验的对象扩展到正方形、三角形、圆,通过测量、计算、探索,验证此前初步感知的规律,由此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最后组织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步骤

一、探索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52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师板书:长:3︰1 宽:3︰1

2、这两个长方形对应的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3︰1,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3、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 问: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4、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几呢? 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 各自测量,写出比,然后交流。

学生估计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想办法验证

学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学生回答

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

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引导学生猜测。

(2) 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规律: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3、拓展讨论: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 说明: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

缩小前的面积与缩小后的面积的比是1:n2用尺在书上的相关的图形中测量一下,然后确认: 正方形:3︰1 三角形:2︰1

圆:4︰1 量量、算算,将相关数据填入书上53页表格中。 交流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运用规律应用

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1)测量有关图形的图上距离。 (2)计算相关图形的实际面积。

四、活动小结

通过本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

教学反思:

实际测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0-6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教学难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是对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尺测、步测、目测几种测量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动手尝试,使学生不仅有表现的机会,也能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步骤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学生直接口答 由小组长拿出每组的测量工具,让组员看一看,摸一摸。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请同学来演示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根据演示的过程,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前简单的操作一遍,其余同学对他们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教师根据实际给以纠正。 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 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

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师:你能按照测量方法对教室的宽进行测量。 教师强调:

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 2).目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学生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互相演示1步 学生用步测进行测量 学生尝试估计

三、实践活动 1.测定直线.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步测

师:请大家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 师:请各小组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并进行比较. 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 3.目测

教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 全班分成四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学生步测 学生目测

组长汇报比较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教学反思:

上一篇:雅思写作四项评分标准下一篇:余世维经典珍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