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论文

2022-04-24

摘要:培养务实型的工业设计师一直是职业院校设计教育的目标,实操型的选手往往在设计的语言沟通方面表现出能力不足。为解决这一现状,通过所在的专业结合国际上同类院校的流行做法在设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项目发表的教学实践环节来促进设计沟通能力的提升。取得了明顯的教学的成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论文 篇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问题分析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是对应用人才的基础培养,以动手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艺术设计作为教育专业里的一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用性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活学活用,把自身的设计理念运用到现实当中。在教学环节当中要多重视实践教学并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才能很好的应对未来社会的环境与市场竞争,也是在培养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与磨练自我。

关键词: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总的来说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顺应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国民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现今已发展到了设计与创意的主导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脑设计软件的不断研发,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发生了变化。设计成为发展创造型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设计本身的知识产权属性也日益彰显。

艺术设计专业是对应用设计型人才的基础培养,实践性是课程的本质要求。最早成立的设计学校德国包豪斯(Bauhaus),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理念:紧随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立新思维。包豪斯创立的教学、研究、创造(生产)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现今对我们设计教育仍有很多指导意义。这一教育模式也是符合艺术设计学科规则的,是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作用的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教与学”的问题:即教师如何教,在何处教;学生如何学,又怎样学。

1 拓展专业教师的实践机会与能力

藝术设计是强调实践性、实用性的专业。要求学生把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并且有能力把所学本领运用到市场中去,转化为劳动力价值。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程度要求更高,所以,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无形中就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学水平应有公司实践的内容。

在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整体水平决定着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积累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样的就要求艺术设计的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其一,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其二,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熟悉设计公司的流程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2 实践教学当中主要突出表现在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理论知识到理论实践中,初步了解专。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安排与理论课时相对应的实践课程。通过现场教学,讲,做结合。在实践操作中消化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理论和实践互相渗透。艺术设计专业是灵活的,因此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仅仅局限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校与几家广告公司以及用人单位挂钩,为学生联系了实习基地,让学生以实习的身份参与到广告公司的实际流程当中,参与设计的制作当中,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学习,在设计中完全了解在学校所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之中。这样不仅摆脱了完全的理论性教学,还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3 开展工作室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多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靠课堂内的教师的单纯讲授往往是不够的,一定要改进课堂内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并且与课堂之外的市场联系起来。工作室教学形式,就是加入“现场考察式教学”和“课外实训教学”,让这些教学方式成为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让学生有自学能力、有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独立应用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因此,艺术设计教学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不断优化结构和功能的实践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室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团队组织的教学方式。工作室由专业课教师,学生共同组成,大家分工合作,相互沟通,集中研讨,做到合理、有效工作。其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

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专门成立了设计工作室,为学生实践理论知识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践室中配备了喷绘机,覆膜机等先进设备,由各个年级的学生定期进行管理和实习,做到了教学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夯实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课程,已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现实生活的就业状况下,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已经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问题。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教育。这就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职责。社会任务较多的老师要提高个人能力以及及时的进行知识更新,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有实践要求和能力的学生就业不再拘泥于小的广告工作室和小型的印刷工厂,可以在学术探索和实践上得到锻炼与提高。因为工作室本身就具备设计公司的一些基本特征,所以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能力综合训练。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的场所,相对于课堂而言,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拥有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问题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当中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探索个性化教育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素质与建设,成立规范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体制,使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符合市场要求,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真正融入社会、满足市场,让专业实践教学真正实质化。在经过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找到一条适合高校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发展途径,来更好的带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以及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巍.对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层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2).

[2] 张勇.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问题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2009.

[3] 英浩.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模式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2):101-102.

[4] 曹庆梅.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措施[J].美术大观,2007(8).

作者:王嘉楠

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论文 篇2:

项目发表在工业设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

培养务实型的工业设计师一直是职业院校设计教育的目标,实操型的选手往往在设计的语言沟通方面表现出能力不足。为解决这一现状,通过所在的专业结合国际上同类院校的流行做法在设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项目发表的教学实践环节来促进设计沟通能力的提升。取得了明顯的教学的成效。也希望能够对同类院校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项目发表;沟通能力;职业教育

一、项目发表的定义

表达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部分, 它主要是指向他人传递思想感情及信息的能力。在艺术设计创意行业中,表达能力主要应用于与合作伙伴或委托方之间通过语言、文字、图形或肢体语言进行主观意识的沟通[1]。在对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外的素养进行研究和教学实践后发现,设计沟通交流的能力被认为是决定设计师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工业设计教育机构普遍认为的设计沟通能力是指:“能够独当一面,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技巧(能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和理解概念),具备写作设计报告的能力”。

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展时间较晚,尤其高职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沟通能力方面缺少有效的手段。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采用项目引领式授课模式,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务实致用、实用服务型人才,项目学习成果引入项目发表的形式,要求学生在项目结束时以公开发表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配合模型或者设计图面,发表过程中用口头表述设计创意。这种做法对教学的成效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项目发表是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一种教学考核方式,它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图1所示,在项目发表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的设计思想在公开的场合进行发表,评审教师以团队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学生发表的结果为老师提供了项目学习成果考核的基准。同时还起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的效果。项目发表有利于提升学生们敢于发言的信心,以及增强他们的交际与应变能力。

二、从企业真实的设计流程看项目发表的意义

在企业设计的流程中,一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多次的方案发布环节,以图2所示的流程为例子,一个完整的工业设计的流程可能包含了产品设计方向定位评审,产品效果图方案发布,产品数据模型发布,最终模型方案发布等多个设计发布的环节。

图2 基于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的项目发表内容

在笔者所从事企业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产品设计方案沟通的每个环节都决定了设计能不能顺利进行下一阶段,以及最终被决策者接受。项目的每次发表是针对上阶段设计的成果展示,这也要求设计师能够用比较通俗而又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设计的内容阐述清楚。项目发表能力对设计师而言是一项综合能力,要求设计者具备除专业能力之外口头表述设计创意能力,临场反应的能力等多项复合技能。

我国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能力同国外的大学生相比, 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的大学都开设了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专门课程, 讲授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专业知识[2]。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首先关注的是对岗位能力的培养,强调设计创意,设计执行能力,尤其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更加关注。因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大部分集中在高职院校,受限于学制,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关注的焦点。对高职教育来讲,这样的教学方式过分关注了对于技艺和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设计艺术高职学生的专业进步,但不可否认忽略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培养务实型的设计师一直是职业院校设计教育的目标,实操型的选手往往在于设计的沟通方面表现出先天的不足,对于项目发表能力的培养还仅仅集中在某几个教学课堂的集训,缺少系统的培养体系。有目的地加强表达意识与表达技巧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拓展职业生涯,增加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项目发表的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以“项目引领”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项目引领的教学实践体系中,我们除了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外,还应该注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上形成有效的机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职业能力需要在制度上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的整体架构,建立系统的培养机制,

将项目引领的教学思想贯穿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强化职业氛围,强化工作过程体验,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强化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养成。充分发挥“项目化”教学的特色,实现虚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坚持人才培养目标考核的开放性原则,以校企联合考核、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并重考核为主,最终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课程体系上,围绕学习对象建立螺旋式上升的项目训练体系(如图3),同时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关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评价,来引导学生重视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社会职场的适应能力。

图3 工业设计专业螺旋式上升的项目引领训练体系

(二)基于企业设计流程的项目式发表考核形式实践

在企业中,一个产品生产的完整的工作流程离不开人与人以及人与产品之间的交流。因此,强烈的表达意识与良好的表达技巧是奠定其整体职业能力的基础。从企业的设计过程入手,工业设计教育与教学的过程参照设计第一线的流程,使理论教学以实际设计过程为载体进行融合释放,强化课程学习与企业设计真实环境的联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成果和市场需求的脱节[3]。

本专业瞄准工业设计行业和企业需要,通过企业推荐、学校引进,校企联合开发,教师个人或教学团队研发项目,企业按照艺术类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项目包,由企业作为主导地位进行考核并根据完成项目任务的递进关系和学生能力培养进阶,设计课程项目包的递进层级结构。项目的学习评价围绕企业设计流程中各岗位的真实能力和知识出发,以项目发表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

如图4所示,以吸尘器设计项目为例,第一次项目发表,小组对原产品进行分析与讨论后开展头脑风暴,讨论后进行发表,确定设计的方向;第二次项目发表主要由2D设计效果图中遴选出最佳方案进入设计的下一个环节;最后的发表,针对项目整体情况进行展示和项目陈述,邀请相关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参与项目的发表,一般会对学生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图4 吸尘器设计项目的学习评价体系

四、结语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在完整的教学工作实践流程中培养具有企划能力、沟通能力、表述能力、执行能力四个面向能力的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的设计人才。通过项目发表的教学实践环节来促进设计沟通能力的提升。基于长期的项目实践证明,对应工作流程中的项目发表需求,在工业设计教学实践中安排项目发表,有效的弥补了设计师精于技能而疏于沟通的缺陷,为其未来的设计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项目发表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检测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估功能等方面有效控制了教学的品质。以项目发表为出发点,带动的是学生对于设计深度的思考,要求学生补充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设计修为,最终成为提升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的魅力源泉。

项目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连续的过程,作为高职艺术设计类的院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的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而项目发表式教学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做法,希望能对类似的教学活动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表达能力培养[J].职教与成教,2010(03)

[2]刘淑霞.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3]王华杰.台湾职教特色引领下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艺术与设计,2011(12)

【作者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

作者:王华杰 金一歌 魏玉凤

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环节论文 篇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在软硬件建设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与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达到理想状态。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专业设置市场化程度较低、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落后以及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持续的教学过程中,围绕市场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满足现阶段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是高职艺术专业教学管理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创新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全国高职院校都在探索的课题,引起了广泛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体现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缺少行业分析、岗位分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针对行业和岗位进行能力培养。行业分析与岗位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定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岗位的关键技能。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不准,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大多参照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没有对准行业、市场岗位,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就业出口不好。

(2)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核心技能培养不明晰。岗位能力分析是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核心技能定位的抓手,使学生就业的目标,以“够用,适用为原则”设置岗位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进行核心技能培养达到培养高职艺术设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

(3)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不能解决岗位的核心能力问题,课程结构体系有待于完善。再加上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设置不当,专业教学缺少有效的实践环节。

(4)实践环节薄弱。实践环节薄弱,没有真正做到企业项目真实实训。有些院校实践环节缺乏硬件保障,除了需要具备明确的培养理念,合理的师资队伍之外,也需要依赖于有力的硬件保障,即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很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都是学生自由安排,没有有效真实的实践的教学环节。

二、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我们努力进行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分析,对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分析,对课程设置的能力培养定位的分析,对授课的实践环节的项目教学分析,模拟企业环境实践教学分析

1.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全程项目教学、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确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①做好专业定位,专业面向行业,培养设计能力及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创业意识,成为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②做好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设计专业人才,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能在设计企业,企事业单位企划部门从事设计、制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③做好素质目标定位: a基本素质b职业素质c知识目标d能力目标e技能目标。

(2)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全程双线交替、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职业能力模块训练”、校内的“设计工作坊”真实企业项目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可以熟悉企业的专业设计管理程序和岗位职能,了解本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掌握扎实的基本专业技能,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实现“零间隙”的上岗就业根据未来岗位群和实际工作过程,以设计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全程教学采用工学结合,第二、第三学年进行双线交替教学。

2.课程体系构架为“一条主线、五大模块、三个目标”

课程体系构架为“一条主线、五大模块、三个目标、”,即以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为主线,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模块及毕业设计模块,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构建基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任务”的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五个模块从点到面,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毕业即能上岗。

在确定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形成从基础能力到核心能力再到综合能力的进阶式培养框架: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设计能力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建构

实训教学分为课堂实训和集中实训。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解决实际项目问题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课堂理论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设计大赛、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构成一个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4.们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特色

(1)创新“全程双线交替、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未来岗位群和实际工作过程,以设计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在“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设计工作坊),完成“单体项目实训”“系列项目实训”“综合性主题项目实训”等课程的教学,在逼真的社会职业情境、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能真正适应设计行业需要、能胜任某职业岗位的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根据设计的不同项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进行“校内设计项目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教学,强化学生不同项目的设计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3)重视毕业设计环节。首先,将毕业设计作为入学教育引导、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的延续和扩展,把“全程双线交替、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最终将三年的学习成绩通过企业的项目设计,以设计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其次,毕业设计既是对学生三年学习的总结,更是注重职业能力、增强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作为高职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个案,我们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一线,,坚持把“全程双线交替、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校企合作、企业入驻,岗位导学,真实项目植入课堂教学是我们坚持的做法。这一模式的有效发展与进一步完善,有待专家同行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晓敏. “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构成与提升——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 纺织服装教育. 2015(06)

[2]翟翌辉. 信阳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经济互动性研究[J]. 艺术品鉴. 2016(04)

作者:王凯

上一篇:专业课程设置本科会计论文下一篇:专业课堂教学媒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