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药理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分析高职药理学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教学的现状,提出采取教学改进措施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章节进行知识梳理及重组,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后续章节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篇:药理教学论文范文

医学独立学院药理学教学思考

摘 要 通过对药理学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药理学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医学;独立学院;药理学

1 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1]。医学相关独立学院的开设更是为我国的医疗事业提供了大量的医疗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部门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医学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都直接进入临床一线工作,这就对我国医学类院校在校生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依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医学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与机遇。

药理学属于医学骨干学科,是医学院校一门主要的基础课,是培养医学生合理使用药物,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桥梁学科。药理学既是药学与医学的桥梁课程,又联系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必修课之一。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扎实地掌握药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式,加强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合适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药理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八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内脏系统药理、激素类药物药理、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抗寄生虫病药物药理、抗恶性肿瘤药和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2]。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即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

2 医学独立学院药理学理论课教学

药理学理论课教学现状 药理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以八大部分内容为主,分章节进行讲解。主要涉及与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相联系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及发病机制,药物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器官系统疾病状态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证几个方面。讲解的目的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应该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对于某种单一疾病的患者应该如何选择药物;对于同时伴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在药物的选择应用上又该如何合理选择和应用。这应该是现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医学类独立学院药理学教学的精髓。

药理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医学骨干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知识阶段需要扎实掌握的基本理论,更是进入临床医学知识学习阶段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如果没有扎实的药理学知识作为基础,尤其是对于内科学、外科学的学习将非常吃力。进入临床知识学习阶段,尤其是内科学的学习,教师将主要进行与临床联系更密切的疾病发病机制、诊断以及疾病治疗方面的知识点讲解,如果没有扎实的药理学知识,那么对于疾病的治疗将不知所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多数独立学院的药理学理论课教学仍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进行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多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而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药理学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知识内容多、繁杂,药品种类多,不好记忆。学生经常会反映内容太多容易混淆,但这是没有真正掌握药理学特点的表现。药理学不同于基础医学的其他学科。比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这两门课程前后的设计联系非常紧密,往往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都是学习后面章节的必备基础,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如果有一部分内容没有理解,那么对于后面的学习将比较困难。然而药理学不同,药理学的知识体系相对独立,一部分内容往往只涉及一类器官系统的疾病的药物治疗,即使一部分内容没有理解,也不会影响其他系统药物的学习。

药理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思考 药理学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要让学生记住教材涉及的所有药物,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每一类药物的共同作用特点。教师在设计理论课堂教学内容过程中,都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取舍,通过对代表药进行详细讲述,让学生掌握这一类药物的作用特点,而不是针对每一个药物都进行详细的课堂讲解,以免让学生抓不住重点。学生只需要掌握这些代表药物,就基本掌握了药理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其他药物,只要知道该药物是属于哪一类药物,就能知道该药一般的药理作用特点,特异的地方只需与其代表药进行比较记忆即可。

如作用于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这一类药物涉及的具体药物非常多,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如果在课堂上具体讲解每一个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将花费大量时间,同时学生还抓不住重点,难以掌握。对于这类药物的讲解,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放在主要讲解这类药物的共同作用特点上,让学生掌握该类药物共同的作用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最終使得血管紧张素Ⅱ的量减少,发挥这类药物的共同作用,降血压、抗心肌血管病理性重构,等等。其他具体的药物在掌握了共同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之后,很容易就理解记忆了。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3],药理学的课堂理论教学,如果只是一味进行灌输式教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针对医学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进行启发式教学,增加师生的课堂互动,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增加临床案例的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纳新知识,增强学习的效果,促进理论与临床实际的有机结合。案例法教学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药理学的理论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3 医学独立学院药理学实验课教学

药理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5]。现今多数独立学院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中,主要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大多是设计好的实验教学内容,学生按照实验目的进行操作,只是验证理论,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教师教学手段不生动,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思考问题不主动,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难以提高,无法达到新时期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5],难以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以锦州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课为例,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分别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5~8次的药理学实验课,实验内容主要涵盖动物實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家兔离体心房及离体肠管的制备、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镇痛药的镇痛效果对比及吗啡对呼吸的抑制作用、硫酸链霉素的毒性等方面。学生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实验程序完成实验内容,课后按照所得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整个实验课的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不能很好地激发对学习的兴趣,过分追求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而埋没了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现象的思考以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药理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思考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直接参与其中的乐趣。而在实验课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如果能从实验的设计开始,到实验的具体实施,最终到实验结果或现象的分析讨论,都由学生直接参与完成,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创新创造能力的调动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6]。

药理学实验课既是学生对药理学基础理论的巩固与提高,也是学生将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的一个桥梁课程。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上应该继承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更好地进行演示与启发,使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得到提升。教学上如果能更多地引入临床实际,举一反三,对典型的临床用药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讨论,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基本药物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对于临床应用的同一类药物加深记忆。这对于将来走上临床一线工作的学生来讲,无疑提供了一个临床实习前的课间见习机会,可以更好地掌握药物的应用,对于临床常见疾病用药的选择更有主动性。

4 医学独立学院的药理学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大多是以退休返聘的老教授、老专家和青年教师为主,那么如何很好地利用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特点,进行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授专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一线的工作经验,而青年教师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因此,要在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课堂教学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优势,使得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益结合,更好地完成药理学教学任务。

要想讲好药理学课程,基础医学的知识是必备的基础,临床医学的知识是有益的补充。青年教师应该充分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丰富医学知识,学习专家教授的经验,将自身的优势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老教师的优势,有意培养学生独立检索文献、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及当众展示的能力。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运用药理学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5 结语

药理学教学任重道远,药理学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使得教学更富有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斯荣喜,龚山平,邹晓东.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73-75.

[2]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李孟杨.药理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才智,2014(4):203.

[4]董世芬,张硕峰,吴金英,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51-152.

[5]黄丽萍,叶耀辉,李文宏,等.《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6):95-97.

[6]肖刚.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1):99-100.

作者:马林琳

第二篇:高职药理学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教学改进措施探索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药理学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教学的现状,提出采取教学改进措施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章节进行知识梳理及重组,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后续章节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 药理学课程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递质 受体 药物

药理学是药学、护理学、医学生物技术、医药市场营销等高职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药学与医学、药学与生物学的桥梁学科。根据药物的作用部位,药理学一般分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循环系统药理、内脏系统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化学治疗药物药理这7个板块进行讲授。该课程涉及的药名复杂拗口,药物作用机制抽象难懂,且需要以扎实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同时,高职学生对该门课程涉及的内外妇儿等临床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内容抽象、枯燥、烦琐,学习兴趣不高。

按照当前主流高职药理学教材的章节排序,“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是总论后第一个各论板块。该板块是总论《药物效应动力学》所讲述的受体理论的实际应用,涉及多种受体、递质、药物,历届学生常反映此内容很难掌握。而作为第一个板块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理若未能较好掌握,将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学习兴趣,降低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后续课程的教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清晰地讲授作为对传出神经系统板块提纲挈领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可使高职学生提高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的学习兴趣,并准确地掌握这个板块以至整门课的内容。笔者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章节的授课经验及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为高职学生学好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提供参考。

一、高职药理学课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教学现状分析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章节的讲授内容包括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递质与受体,以及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方式与分类。要求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机制)及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熟悉传出神经的受体:胆碱能受体(M、N)、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α、β)的分布与效应;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和代谢。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相对欠缺。若授课过程中仅按照课本编排顺序逐条逐页机械地进行讲授,他们将无法找到知识之间横向纵向的联系,且无法与已学过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建立联系,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从因材施教的角度而言,对高职学生的授课更应该注重知识的重组与梳理,便于其进行系统的学习。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教学改进措施

桂林医学院高职类专业药理学课程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第2版、“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理学》(罗跃娥主编)。笔者结合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章节的授课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进措施。

(一)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讲授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在学习药理学课程之前,学生学过解剖学、生理学课程,并分别在这两门课程学过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其功能。在此基础上,先引导学生回顾神经系统的解剖: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本章节涉及的传出神经由自主神经与运动神经构成,属外周神经的一部分。自主神经又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因在神经节要交换神经元才到达效应器,因此有节前纤维与节后纤维之分;且自主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如心脏、腺体的活动不受意识所控制。体内大多数器官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但两者通常产生相反作用,即生理性拮抗:机体在紧张、应激的状态下主要由交感神经支配,在安静、休息的状态下主要由交感神经支配。如机体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心跳加快,血管收缩,瞳孔扩大,支气管平滑肌扩张以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到体内;机体在安静和放松时,对外界的反应下降,进行休整和积蓄能量,表现为血管舒张、瞳孔缩小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内脏的支配表现为协调一致。对上述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学生对本章节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的铺垫。

(二)建立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与上述知识的联系,讲授传出神经系统主要递质与受体。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章节中,教材引入了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及其受体的内容。传出神经系统主要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兴奋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称为胆碱能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的称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然而,历届学生大多都难以准确记住胆碱能神经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兴奋都分别会产生哪些生理学效应。虽然课本有明确的解释,但学生因难以找到规律从而依赖于死记硬背,且经常产生混淆。针对此种现象,可结合课本“全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即“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启发学生把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效应转换为刚回顾过的副交感神经的效应,且上述效应均为乙酰胆碱的生理作用;并结合课本“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启发学生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效应转换为刚回顾过的交感神经的效应,且上述效应均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然后,向学生解释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都属于第一信使,即内源性配体。它们在体内分别以乙酰辅酶A和酪氨酸作为原料合成,在机体暂不需要这些递质的情况下,乙酰胆碱可被胆碱酯酶水解而灭活;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被单胺氧化酶、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水解而灭活。因此,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机体内脏活动的支配的协调统一,其实是通过对上述递质的合成与灭活的控制来实现的。

通过上述讲授,学生明白胆碱能神经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生理效应后,结合学生在药理学总论板块“药物效应动力学”一章学过的受体理论,重述配体在机体都有其受体的存在,自然地引入胆碱能受体与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这两类受体又有多种亚型,总的来讲,胆碱能受体分为M、N两大类,M受体激动的效应主要是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如负性心脏作用(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传导减慢)、支气管收缩、消化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加快)、利于大小便排出(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括约肌舒张)、瞳孔收缩等;位于神经节的N1受体激动的效应主要是使神经节兴奋,因神经节分为交感神经神经节与副交感神经神经节,所以N1受体兴奋的效应较复杂,取决于哪类神经节占优势;位于骨骼肌的N2受体激动的效应主要是使骨骼肌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分为α、β两大类,这两大类受体激动的效应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如α1亚型主要存在于皮肤、黏膜、内脏血管平滑肌,兴奋该受体引起上述平滑肌收缩,外周血管张力增大,血压升高;β1亚型主要存在于心脏及肾脏,引起正性心脏作用(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快)以及肾素分泌,从而升高血压;β2受体主要存在于冠状动脉、骨骼肌血管,兴奋该受体引起上述血管舒张,并引起支气管舒张。

(三)从递质与受体的功能,引出调控传出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药理学的重點是药物对疾病的调控。通过上述授课,学生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受体及其生理效应后,教师首先向学生强调,在病理状态下,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在某些方面是失常的,如高血压时,可能伴随着外周血管阻力过高或心输出量过高的症状。因此,应用刚学过的上述知识,我们可以应用药物,通过控制对递质的合成或灭活,或者通过对相应受体的激活或拮抗,实现对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的调控。在讲授此知识点的过程中,再次引入受体学说中学过的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的概念,在需要兴奋或抑制机体的某些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时,就可以选用相应受体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因此本章节对后续的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的学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掌握好本章节讲授的胆碱能神经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生理效应的前提下,只要将药物的分类记清楚,代入本章节讲授的相应的受体激动或拮抗的效应,就可以推导出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有效避免“满堂灌”的课堂气氛以及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跃娥.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颜光美.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施天慧.基于思维导图的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6(10)

[4]孙竞.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以《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为例[J].科技视界,2014(24)

[5]康传亮,沈莉.提高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APP的互联网+药理学高职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24)

【作者简介】周越菡(1985— ),女,博士,桂林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神经药理学、肿瘤药理学。

(责编 王 一)

作者:周越菡 葛文漪

第三篇: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探导

药理学课程是医学院校中实用性较强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涉及多门学科,是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重桥梁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实验性学科。其涉及内容广泛、理论性强,学生常常对药理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兴趣。笔者针对药理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体会,就如下几个方面对药理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导。

作者:丘琴 甄汉深

上一篇:优化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能源动力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