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髌骨骨折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临床分析

2022-09-10

自2007年至2009年我们采用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27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 男15例, 女12例, 年龄21~68岁, 平均46.3岁, 左侧17例, 右侧10例。骨折块3~5块21例, 5块以上6例, 均在伤后1周内得到治疗。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 硬膜外麻醉。髌前横弧形切口, 长约l0cm, 孤形尖端向远侧骨片, 使有足够的显露以整复骨折, 并能有利于修复破裂的股四头肌扩张部。向近侧掀开皮瓣, 显露整个髌骨前面, 股四头肌联合肌腱和髌腱, 常规探查关节腔内结构有无损伤, 清理关节内积血及游离骨块, 清除骨折表面的凝血块和小骨片, 冲洗关节腔。用巾钳将骨片作解剖复位, 用2~4枚2.5mm克氏针平行关节面且垂直骨折线贯穿固定, 使骨折成上下或左右两块, 髌骨成横行或纵形粉碎骨折。使上下或左右骨块复位, 用巾钳将骨片固定。再用1枚克氏针从外下到内上, 另1枚从内下到外上, 交叉穿过髌骨, 将18号钢丝紧贴髌骨上缘经克斯针一端后面绕到髌骨前面, 再经同一克氏针另一端“8”字绕到髌骨前面, 收紧钢丝前用手指从两侧插入, 尽量将关节面按压平整, 于髌骨上极扭紧, 剪除多余部分, 末端弯曲埋在软组织中。用同样的钢丝“8”字绕过其他钢针。将两钢针上端0.5cm折弯90°, 然后将弯由前向后转180°, 向下牵拉钢针, 使上端埋在股四头肌腱髌骨边缘处, 保留钢针下端0.5cm剪去多余部分。10号丝线髌周荷包缝合, 关节内置引流管, 缝合关节囊与支持带扩张部。术后弹性绷带包扎, 24~48h拔除负压引流管, 作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5~7d后膝关节可作轻柔活动。如支持带广泛撕裂, 活动须延迟2~3周。

2 结果

本组27例平均随访6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0~80d, 平均65d, 术后50d膝关节活动度达正常或接近正常。治疗结果以胥少汀拟定的标准[1]评定, 本组27例, 优22例, 良5例。

3 讨论

良好的髌骨骨折内固定应是骨折复位好, 膝关节屈曲时能保持髌股关节正常关系, 以减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 内固定可靠, 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预防粘连所致的关节活动度损失。本组病例均为粉碎性骨折, 关节囊和支持带都有不同程度的撕裂, 经过仔细的缝合, 荷包聚拢粉碎骨折块, 使其紧密嵌插, 恢复了关节面的完整性, 但不能对抗股四头肌收缩或屈膝时产生的分离力, 骨折仍可发生再移位, 交叉克氏针将复位的骨块贯穿固定[2], 避免了术后屈活动时骨块前后移位形成“台阶”, 同时交叉贯穿克氏针, 固定更方便, 避开了伸直位穿针固定时, 壅肿的股四头肌造成标准A0张力带上下穿针时的困难。配合张力带克服了股四头肌收缩或屈膝时骨块产生的分离力, 固定更牢固。采用环扎加交叉张力带的方法[3], 取长补短, 即能尽量保持髌骨的完整性, 获得优良复位, 又能在坚强的内固定下做早期膝关节活动, 通过早期功能锻炼, 磨造关节, 使骨折愈合过程和关节功能恢复并举, 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是粉碎性髌骨骨折内固定的最佳选择。

摘要:目的 探讨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09年前来我院粉碎性髌骨骨折27例, 采取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 经本组患者随访, 骨折部位平均65d愈合, 膝关节活动度达正常或接近正常。疗效评定为优22例, 良5例。结论 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方法是粉碎性髌骨骨折内固定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张力带,内固定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 1987, 7 (1) :30.

[2] 郑季南, 徐新华.髌骨骨折不同改良方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1, 3:13.

[3] 王本祯.改良张力带钢丝加环扎固定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48例[J].河南外科杂志, 2007, 1:87.

上一篇:架空索道人车在矿井中的应用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