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锁骨骨折27例分析

2022-09-11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 传统的方法是克氏针固定或加钢丝捆绑碎骨块, 针尾折弯留于远端。这种方法治疗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为此, 1998年2月至2004年2月我们采用克氏针加张力带, 针尾折弯留于近端治疗锁骨骨折27例, 疗效很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20例, 女7例。车祸伤9例, 摔伤7例, 直接砸伤11例。骨折部倍:外1/3者8例, 中1/3者15例, 内1/3者4例。骨折类型:横断包括短斜骨折16例, 粉碎骨折8例, 长斜骨折3例。

1.2 治疗方法

仰卧位, 患侧肩胛骨下垫枕。以骨折处为中心作一长约3~4cm的切口, 显露骨折端。如是粉碎骨折, 先用钢丝捆绑, 形成远近两骨折端, 于骨折线的两侧约2cm处分别横向钻一孔, 分别预置一根钢丝待用, 用一直径2.5~3.0mm骨圆针自骨折端向近折端钻入, 于锁骨内侧穿透骨皮质, 将骨折解剖复位, 再将骨圆针向远折端钻出骨皮质约1.0cm, 将针尾剪短并折弯, 此时再将骨折线两侧的钢丝交叉打结拧紧。长斜骨折加用钢丝捆绑。

2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是得到随访的具有完整资料的, 随访时间6~12个月后。其中有22例在2.5~3个月内愈合, 5例在4个月内愈合, 所有病人肩关节活动正常, 无骨圆针移动顶压皮肤造成疼痛或皮肤坏死感染, 无骨折畸形畸形愈合。

3 讨论

随着交通, 建筑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锁骨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既往经典书籍中都强调锁骨骨折尽量保守治疗, 如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等, 骨折也绝大获得愈合, Rowe报道闭合复位的不愈合率为0.8%, 但在固定期间, 病人非常痛苦, 经常过早拆除外固定, 导致骨折畸形, 有时还影响肩关节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美观的要求, 手术适应证大大的放宽, 尤其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有多种方法如钢块固定等等。钢板螺钉内因定剥离范围大, 血运破坏严重, 虽对骨折的稳定有利, 但因破坏了骨折端周围的血运, 骨折愈合并不加速, 但它对严重粉碎骨折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因锁骨是一不规则骨, 呈“S”形, 条形的环抱记忆合金接骨板对中外1/3交界处附近的骨折并不适用且价格昂贵。螺钉或钢丝喙突间固定只适用于锁骨外1/3的非粉碎骨折。骨圆针或加钢丝捆扎碎骨块固定是种经典的固定方式, 适合于绝大多数的骨折, 但它不能控制骨折端的旋转, 为非坚强内固定, 尤其对粉碎性骨折稳定性更差, 捆绑碎骨块的钢丝容易滑入骨折端影响骨折愈合, 骨圆针尾退出, 顶压皮肤造成疼痛或皮肤坏死, 针道感染, 致使肩关节块不敢活动, 遗留肩关节活动受限更为常见。为了避免以上这些缺点, 我们对此作了改良, 将针尾折弯留于外侧改为放于锁骨骨折的近端, 这样就避免了肩关节活动时引起的针尾时的移动。而锁骨骨折后, 近折端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有向上移位的趋势, 而远折端通过喙突及肩锁关节连与肩胛骨且因患肢的重力作用向下移位, 造成骨折端分离趋势加大, 骨折不稳定, 我们使用张力带固定在锁骨的上方形成“8”字交叉, 既可使骨折端良好的接触, 又可使碎骨块稳定固定, 使骨折的稳定性大大增加, 同时减少了骨圆针所受的剪力。它完全可以对抗骨折分离移位的趋势。

通过对锁骨骨折治疗上一点小的改进, 可使其疗效明显提高, 并发症明显减少, 故此我们认为本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可以推广。

摘要:本文探讨和分析利用克氏针加张力带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

关键词:克氏针,张力带,锁骨骨折

上一篇:中药企业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下一篇:关于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