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的中国式英语

2023-03-08

对外语学习者来说, 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这里的流利不仅指口齿清晰, 发音准确, 更重要的还是他的表达必须是很地道的, 符合人家母语表达者的习惯。但是对很多外语学习者 (这里主要指的是英语学习者) 来说, 特别是我们的高职学生, 他们都习惯将自己的意思先用母语表达清楚放在自己的脑海里, 再将这些语句翻译成英语, 在这个过程中, 就会产生很多的错误, 出现了一系列的中国式英语。根据笔者多年的高职英语教学经验, 将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了汇总归类,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希望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能有所帮助。

1 词汇量掌握不够, 表达不到位

这里的“掌握不够”, 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词汇量很少, 当学生需要表达某个思想的时候, 就会“捉襟见肘”;另外一种学生是背会了很多的单词, 但却不知道每个单词的具体用法, 他们写出来的表达也会让人哭笑不得。

有一次, 我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 题目就是在一个展销会中推销员跟参观者之间的对话。在他们编对话的过程中, 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用英语表达展销会 (exposition) , 聪明的学生用show来代替, 但还有些学生选择了sell meeting。

在一篇作文中, 其中有句话是要这样表达:我认识林强已经有6年了。有个学生这样写:I have recognized Lin Qiang for 6years.显然, 这个学生单词是背了很多的, 他也知道recognize的意思是认识, 认出, 但是他却没明白好在这类的句子中, 用简单的know才是地道的表达。

2 逐字逐句的翻译

有些学生有这么一个习惯:以为只要把中文中的每个单词逐一翻译成英语, 就是完整的英语表达了, 可惜很多人的这些句子, 都是只有中国人才看得懂的:You have what thing?Let me see see.He studies very good.细看之下, 原来他们要表达的分别是:你有什么事?让我看看。他的学习很好。但实际上, 英语并不是简单的机器翻译, 不是将每个字的英文表达查出来, 就可以组成一句话的。这些句子的正确表达分别是:what can Ido for you?Let me take a look.He is good at study.

3 中英文语法结构差别的认识不够

每种语言的句子都有它自己的, 区别于其他语言的句子结构形式。汉语思维倾向形象化, 句式短而多, 先说次要方面, 而英语则相反, 它用词精确, 强调的部分全都放在前面。我在一个学生的作文中看见这样一句话:Before I don’t get up, many students had been reading on the campus.这句话中, 首先忽略了动词的时态表达, 因为这件事情是发生在过去的, 汉语中并不是很注重, 但这个在英语中是非常强调的一点。其次, 它把重点放在了句子后面, 但在英语中却刚好相反, 因此更加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说法应该是:Many students had been reading before I got up.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它是一种分析性语言, 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表示, 但英语是印欧语系, 它是一种综合性语言, 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中文表达:如果我有100万, 我就去给自己买辆车。于是学生们的翻译普遍都是:If I have 1 million dollars, I will buy a car to myself.但这句翻译并没有体现出这是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正确的表达应该用到虚拟语气:I would buy a car if I had 1 million dollars.

4 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不够

学习一种外语, 若没有很好得深入了解那些文化背景, 那么这门外语的学习也不会精通到哪里去。换句话说, 只有了解了西方国家的文化跟风土人情, 了解了中西文化差异, 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 才能使自己的表达地道有效。举例说:一个学生想要表达自己对计算机方面还是个生手的意思, 他说:I am new in computer.我看了之后, 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英格兰是个岛国, 所以船只是他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了保养船只, 他们都用跟海水一个颜色的绿漆来刷船, 一个不熟练的油漆工, 工作时经常要双手沾满油漆, 因此, 在英语中, 生手通常会用green hand来表达, 所以他的那句话可以写成:I am a green hand in computer.还有一次, 我让学生描写一个场景:他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们有人写:He is so worried.也有人干脆说:He worried like the ant in a hot pot.但是在西方文化里, 他们习惯用a cat on hot bricks来形容人着急的样子。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跟问题, 笔者认为在对大学生, 特别是高职学生的英语教育中, 进行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突破。

首先, 在课堂上多营造轻松的氛围。高职的学生大部分在中学时期是不起眼甚至是不被重视的一群人, 他们以前的课堂表现肯定是以沉默为主。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轻松起来, 可以适当释放他们内心的压力, 在一个放松的心情下, 对该学科的排斥性会小很多, 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步加强。

其次, 多给他们模仿的机会。外语学习的关键就在于模仿, 多学人家地道的表达, 然后在自己的实际情况中能自然运用, 这样就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了。有次我给学生放了《走遍美国》 (Album in U.S.A) 的一集, 里面刚好有个表达:It’s a piece of cake.第2天上课的时候, 我问一个学生:这个问题对你来说有难度吗?他脱口而出:It’s a piece of cake.很明显, 他的模仿相当成功。还有一次, 我让学生看赵音奇的Outlook, 刚好讲高晓松旅行的故事, 里面专门解释了travel和sightseeing之间的区别, 下面的学生就开始跟着主持人轻念这两个单词, 显然, 他们已知道旅行跟观光的区别了。还有读课文, 背诵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些很好的方法。当然, 在进行这些教学手段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跟方式, 比如说选择的朗读或者背诵的片段不能太长, 不能太生涩, 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水平, 最好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方式上也应灵活, 比如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 因为那些年轻的孩子更愿意为了取得胜利去努力而不是为了老师的命令。

再次, 可以多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习惯。英语已经是一个全世界普遍的语言,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 到处可以见到英语。但是对我们的高职学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差, 习惯也不好, 他们只能拿本课本来学习, 却对身边的知识熟视无睹, 这样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比如老师可以布置作业, 让每个学生去看电视, 并记录下起码一条英语的广告词, 去互联网搜索然后给大家讲一个英语言国家的故事, 或者是每个人将自己T-SHIRT上的英文字读出来, 并解释一下。这样的作业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也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英语言国家的文化, 正宗地道的英语表达, 对他们来说, 肯定是件乐意去做的差事。

最后, 还要强调一点, 那就是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将要成为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 所以对他们来说, 对知识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因此我们在英语教育中, 也要注意这一点, 尽量地淡化语法的重要性, 当学生表意清楚的时候, 尽量去忽略他所说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中国式英语。因为受到太多的纠正, 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说, 一个学生自我介绍说:I like sports very much, so my body is very healthy.大家都知道他想表达的是他很热爱体育运动, 因此他的身体很健康。虽然他没有很地道地说:I am in good health, 但是我并没有急着去纠正他, 而是在此之后重复提到了好几次身体好的表达方式可以用Somebody be in good health或者是Somebody be very healthy这种句型来表达, 几次之后这个学生就意识到了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 也努力地去改变。这样一来, 学生的信心并没有受到打击, 而且还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加强了他们对英语的热情。

5 结语

总体来说, 人们在语言表达的时候,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的制约, 不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因此中国式英语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 特别是高职学习者来说, 应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对这也应该持有一个宽容的态度, 只要能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跟引导, 我相信犯错率会越来越低, 而我们学生的英语表达也会越来越地道, 从而可以促进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对基础知识并不是很扎实的高职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口语, 写作中, 都不难发现一些不规范的英语表达, 也就是平常大家说的中国式英语, 本文列举了一系列的实例, 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中国式英语,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Linguistics:A Course Book[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2]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3] 常伟.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 2 (24) .

上一篇:石油焦自燃机理及预防措施下一篇:慕课背景下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