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质量管理论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本科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讨论了二本院校HRM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教学改革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问题,对HRM本科课程设置给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第一篇:本科质量管理论文

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论述了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韦巧燕 刘昭明

第二篇:浅议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课程设置

摘要:本文讨论了二本院校HRM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教学改革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问题,对HRM本科课程设置给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内的热度不断走高,主要原因有二:

1、从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看,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窗口逐渐结束、劳动法律逐渐严格、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等多方面原因推动,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整体上有所增加,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上扬。

2、高校重视度增加,特别是一些管理类专业的转型压力使得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加。何凌怡、姚芸芸注意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宽泛性已成为该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已经被列入教育部控制专业名单。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考虑转型,人力资源管理是很多工商管理专业转型选择之一。

根据EOL网站数据,1999年全国37所高校开设HRM本科专业,2009年已增至288所(未考虑独立学院、高职高专、自考)。本文拟对西部地区某老牌二本院校(1999年之前即开始举办本科的高校)HRM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二、二本院校HRM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劳动力市场正确定位原则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二本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介于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之间即所谓应用型本科,因此二本院校HRM专业第一、首位、最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学者、也不是培养企业家,而是主要培养劳动力市场中的中级劳动力,具体即中小企业、政府从事人事行政工作的基层与中层管理人员。

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否定出现二本院校中少数优秀学生进入大型企业、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可能性。如何为少数学生设计充分成长的灵活培养机制,并非本文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如何在HRM专业针对多数学生设计课程的问题。

2、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平衡

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重学轻术”的偏见,特别是在现有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下,强调学术与理论研究的研究型大学占有更多的办学资源,因此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升格冲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管理层缺乏自知之明,偏离地方本科院校应有的地方性、大众性的办学特征,热衷于把学校办成研究型大学,培养市场需要数量较少的高端劳动力,学校定位虚高,结果是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早在30多年前原剑桥大学校长阿什比(Eric Assby)就指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英]阿什比.滕大春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1世纪的科技发展深度与广度将大大超越19、20世纪,高等教育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体现在传统学术与职业关系上,一大趋势是越来越多高校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界限日渐模糊、融合,单一的学术价值取向正在逐渐软化。实际上,即使长期坚持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古典教育的美国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近十五年来也开始减少通识教育课程,增加职业性课程。

社会需要学术研究人才数量远少于职业人才,今天绝大多数高校的绝大多数毕业生并非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职业工作,不能刻舟求剑地将100多年古典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今天大学就业去向相提并论。因此,二本院校HRM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避免高等教育小众化时期的学科化、学术化、理论化特征,适当突出人才培养的非学术就业基本取向,建议理论与应用、学术与职业课时数量按照5:5或者4:6比例考虑。

3、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权威标准

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大纲充分参考国家、公司大学、行业协会等制定的标准。地方高校多数专业的资金、科研实力有限,教学管理与教师的视野相对局限,在课程设置上与其自行摸索,重复前人走过的弯路,不如采取拿来主义态度、一步到位。

以创业管理课程为例,如果由教师自行设计大纲,由于个人力量有限,课程设计质量难免受限,实际上创业管理课程早已存在权威大纲,直接采用或者稍加调整即可,比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SYB、KAB等多种教材(2007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际劳工组织KAB教育广西首所试点院校)等。

4、毕业生短期就业与长期发展的兼顾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终结性教育,高等教育必须增加基础性、通用性、复合性教学内容。主张二本院校教学活动应该主要集中于多数社会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并非完全否定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必要性。

职业技能解决的是短期、当前的就业生存需要,而学术能力解决的是长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两者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互补、结合起来。实现互补的基本思路是:

(1)开设培养学生变换职业所必需、迁移性很强、学生难以独立或者毕业后难以抽出足够成块时间学习与练习的知识与技能之课程,比如汉语、英语、研究方法论、定量分析、编程知识与技能是人类社会绝大多数工作都需要的。

(2)开设一定比例人文课程。

三、二本院校HRM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建议

本科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验课等。本文不给出详细课程计划,HRM典型模块所对应的专业课程设计由于其自明性也不涉及(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薪酬、考核等4大典型模块都需要单独开设一门课),而只讨论基础、专业课程设置,不讨论课时。对于两课、英语等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也不做讨论。

1、跨工作、跨领域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

具体包括母语、外语、研究方法论、定量分析、计算机应用尤其是编程能力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可迁移性非常强,具备合格的上述课程训练,那么可以快速自学与理解新知识与技能,理应突出课程设置。

实际上,这早已是欧美一流高校的普遍做法。哈佛把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列入11个核心课程领域之一。耶鲁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等都把写作、外语、定量推理并列三大必修(Distributional Requirements)课程。

国内有少数高校如华中科大开设《中国语文》选修课,该课程32个学时、2学分,考试为闭卷考试(称《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学生未达标不得获学位。二本地方院校可以考虑引入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课程。

研究方法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如何凝练问题、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流利表达等跨领域能力,正是如此欧美高校本科阶段普遍都开设了研究方法课程。长期以来国内地方本科院校普遍没有在本科阶段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这是一个重大失误。

定量分析模块有5门子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基础、应用统计(含计量经济学)、管理建模。压缩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部分课时,增加应用统计、管理建模课时(有些二本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微积分课时甚至达到160多课时之多)。定量分析教学全面引入相关软件如Matlab、SAS或者国产DPS统计软件等。数学实验课时比例要足够,可以要求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在教室中实时练习,大大降低对实验室资源的要求。

2、计算机运用课程

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①HRM专业软件;②企业管理软件(如ERP);③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一般难度的office软件二次开发编程);④某种计算机编程语言。

目前很多二本院校管理专业都开设C语言课程,这是对C语言典型应用领域缺乏了解的结果。C语言典型应用于基础软件开发(如操作系统)、嵌入式、工业开发,缺乏内存垃圾回收机制,编程难度较高。管理类本科生并非理工科领域的专业编程人员,学习编程主要应用于网站建设与办公软件二次开发,因此管理类专业本科不宜开设C语言,应选择其他更适合非理工科学生的编程语言。

建议以“全国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水平考试”取代计算机等级考试。前者考试内容更贴近实用,后者考试内容相对僵化滞后,仍然考试VB语言就是最好例子(VB、Foxpro正逐渐淡出编程领域)。

建议目前普遍开设的“计算机文化”课程不以讲授形式开设,因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诸如Office文字处理等)日益平民化,无需专门集中授课,学生按照教学视频或教材自学、集中考试考核即可。

3、经济学课程

目前国内高校均开设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框架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存在不少缺陷,假设脱离现实、过度数学化、对现实解释与预测能力不足,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批评为“黑板经济学”。本科生学习了西方经济学课程,却不具备理解与分析现实经济运行的情况普遍。

近年来出现了“将新古典经济学从大学课堂赶出去”的国际经济学改革运动。当然,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在欧美大学长期占据主流,一代又一代教师都是接受新古典经济学教育,挑战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很难系统进入教材、教师与教室,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仍然一枝独秀。

建议开设现实性更强的国民经济管理课程(类似课程名称还有政府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国民经济学等),有利于学生理解现实经济现象与经济政策,更有益于其实际工作。对于考研需要,在第三学年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供考研学生选修即可。

4、其余建议设置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是“杂家”,最主要是4个学科即心理学、法律、经济学、会计。建议开设以下课程:心理学、心理咨询、企业经营法律、人事法务(单列)、财务报表分析(含会计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商务策划与项目管理、管理诊断与咨询、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采购管理、工业工程或者人类工效学、创业管理、商业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检索与分析课程(日本高校普遍开设经营情报课,美国成立全国竞争情报协会SCIP)、全球社会文化常识、金融与投资、行政实务、体系审核等课程。

此外,考虑毕业生去政府工作就业管道,应开设若干政府人事与行政方面课程,如中外人事制度、社会保障、保险学、财政学等。

5、灵活确定课程开设方式

对于一些文字性较强、课程难度不大的课程,完全没有必要由教师集中讲授课程,比如中外人事制度、商务礼仪、全球社会经济与文化、计算机文化等课程。

可以采用教师给出学习要求、具体详细的阅读材料与阅读书目清单,由学生个人或者小组自学,最后采用集中考试、口头报告、课程论文等方式考核。

参考文献:

[1]何凌怡,姚芸芸.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本科生培养模式实证研究调查报告.现代经济信息,2009,(3):67-69.

[2]姚君.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策优化研究——以N大学为个案[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3]刘凡丰.通识教育的理想与现实.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78-81.

[4]陆克斌.国家职业标准与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相衔接的协同机制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9):55-58.

[5]马力鹏.建议高校普遍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育与现代化,2001,(2).

[6]贾根良.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Edward Fullbrook.A Guide To What's Wrong With Economics.Anthem Press.2004.□

作者:王凌峰 王朝举

第三篇:提升本科专业办学质量刍议

摘 要: 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服务一方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是当代地方高等院校办学的根本。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是高等院校办学的源泉、归属。结合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整改,强化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探索,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办出有特色。

关键词: 专业办学 人才培养应用化 课程建设精品化

2017年,文山学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专家组的检查,专家组经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形成了《关于文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考察意见》,对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开出了药方”。

专家组对学校的总体评价是:“以评促建成绩”比较突出;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明确;服务地方意识强烈;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四个促进”的效果比较显著。虽然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特色培育的方向的选择很好,但一定要加强内涵建设,加快转型步伐和结构调整,通过整改,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保基础、强核心,重能力、拓应用”课程体系,强化教师培养,建立完善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平台。借力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整改,强化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一、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地方本科院校升格,如何做强、做大?本科教学质量关系到育人的根本。教育是有阶级性的,人才培养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中国人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吃中国饭,说中国话,办中国事。在中国办高等院校,培养中国人,一定要“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服务一方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是当代地方高等院校办学的根本”[1]-[2]。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办学目标不同,办学不能“一刀切”,作为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立足本地、服务本地、面向全省、辐射全国。

二、明确人才培养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怎样的人才?这是地方新晋本科院校必须明确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较好地服务本地相关行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文山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确定为“立足文山,面向云南,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稀有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等加工、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能够在矿物加工领域内从事生产、管理、工程设计、相关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确定为“立足文山,面向云南,培养适应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办学实践表明,“服务地方,应用为主”的人才培养是可行的。

怎样培养?坚持“专业与产业的融通,课程与岗位對接”行之有效[3]-[4]。2014化学与工程学院获批教育厅转型发展试点“矿冶化工专业群”建设项目,2015化学专业获批云南省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化学转型试点项目,抓住改革机遇,矿物加工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等专业不断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优化“专业基础、核心、职业能力形成、发展”的课程体系,“保基础、强核心、增应用”,校企共建平台、订单等多元化培养学生,双师型师资比例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学生就业、创新创业初步形成多元化,毕业生实现了“下得去,留得住,会工作”的培养目标。特别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对照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选矿车间的生产状况,完善重选矿、浮选矿、磁选矿、碎矿磨矿等校内实验室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的融通,课程与岗位对接,工学交替,提高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彰显专业教育的“应用性、针对性、实用性”。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产、学、研三对接”,构建满足行业专门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从事相关行业的能力。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职业实践”三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际生产环节嵌入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办学实行与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文山铝业、马关锌业公司等矿物加工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4人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及毕业设计,学生毕业设计内容90%以上来自生产,真题真做,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学生实习、实训就完成就业培训。

特色是生命力。办学就是要有特色。文山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理念,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就业、创新创业”,依托文山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三七”为主的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民生的发展办好化学专业,受到了社会的肯定。近三年,学生初次就业率87.5%,年终为98.5%,用人单位满意度95.66%,绝大多数已经成了文山州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而且为医药、食品、矿物加工和冶金行业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三、强化科研驱动,提高创新应用能力

强化科研驱动,提高创新应用研究,带动人才培养。如文山州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地584处,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39处,虽有云南省重点建设的30个工业园区1400多个从事金属矿的采、选、冶的企业,文山州启动建设的马塘工业园区有80多个从事金属矿的采、选、冶的企业,但文山州矿产资源开发率仅在10%。教师紧紧围绕文山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展应用研究,申报了《细菌浸出伴生氧化铜矿回收实验研究》等省厅研究项目6项,《云南华联锌铟公司细粒锡石回收选矿新工艺研究》等校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EI收录1篇,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中完成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提高。

四、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考虑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加大教师尤其是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办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继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学校要系统地从质量标准确立、质量管理、条件保障、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制度建立、信息反馈和改进等方面,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办学探索。在进一步加强和地方政府、企业、行业联系的同时,加强和国内外高校的联系与合作,采取学习、借鉴、合作的办学的战略,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并结合文山学院实际,形成发展模式,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五、课程建设精品化,提高教学质量

要完成人才培养,首先定位合理,其次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建设精品化。根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需求,化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由“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职业能力形成、职业能力发展”构成。其中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及其实验;职业能力形成、发展课程有化学教学论及实验、化工原理、精细化工、波谱分析、化工安全工程、药物分析、化学专业英语、食品化学、分离与富集技术等;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中“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其实验”等四大课程均为精品课程且由高职称教师承担、把关,凸显核心课程,强化实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人才培养要求。

六、探索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提升办学质量

提质转型永远在路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强化学科专业群建设,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服务区域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办出“地方”特色,切记“求全、求大”[4]。文山学院办学一定要突出服务“地方发展”“三七”“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等支柱产业,创新设置“大三七学院”“理科学院”“工程学院”“师范学院”“民族艺术学院”等认真调整院系;重构优势专业群,设置三七大健康专业群、师范专业群、民族文化、旅游专业群、应用工程技术专业群等,强化办学,提质转型发展。进一步探索办学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既能更好地服务产业、行业、企业,又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文山学院与“文山金七药业”“中澳生态园”等创建产教融合发展平台,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的问题,同时科研通过学校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生产力促进企业科研开发水平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与学校都有利。

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始终没有尽头;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经济升级转型和云南生态发展,“一带一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时代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文山学院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继续全面落實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强化整改工作,把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放在首位,认真践行“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的办学理念,“明德笃行”的校训,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文山学院精神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的文山西畴精神,借助即将开展的专业评估建设工作的开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快把文山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培训大学,为文山乃至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世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2):9-11.

[2]程光旭.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N].光明日报,2018-7-30.

[3]王旭东.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创新社会服务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4-09-15(9).

[4]马庆栋.应用技术型人才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职教论坛,2015(04):35-38.

基金支持:

1.2014年云南教育厅转型发展试点“矿冶化工专业群”建设项目

2.2015年云南省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化学转型试点项目

作者:解成骏 张志信 徐怀春

上一篇:安全工程导论论文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