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企业调研报告

2022-08-13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灌云县企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灌云县企业调研报告

欠发达地区灌云县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而苏南、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又是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矛盾和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北地区不少县(市)出现了“洼地崛起”的可喜现象。在省委、省政府和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工作队及其后方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灌云县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发生了“谁都意想不到”的显著变化,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最近,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到灌云县进行了调查,对“洼地”里奏响跨越奋进的新乐章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报告之一:发自“洼地崛起”的最强音灌云因南有大川灌河、北倚名山云台而得名。历史上,这里是一片盐碱地,灾害频发,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灌云历届县委、县政府怀着崛起振兴的强烈愿望,带领干部群众做了大量的三年来,最可叹的变化,是县城面貌的变化。三年前到过灌云县的同志脑海中留下的是这样一种印记:县城破旧、道路狭窄、房屋凌乱,管理不到位,环境不优美。当时全县不仅规划建设混乱,总体框架没有拉开,而且市政设施极其薄弱,城区只有一组不起作用的红绿灯、两部电梯、 3条半主干道,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卫生环境都很差,“脏乱差”几乎成了灌云县城的代名词,客商不满意,百姓有怨气。如今,城区面积由XX年的22.7平方公里扩大到37.6平方公里,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新县城正在崛起。一眼望去,花园式楼房错落有致、新建马路平坦宽广、市民广场绿树成荫;城市管理、市民生活都井然有序;大自然赐予的大伊山和盐河,展现了“山”的神韵,凸显了“水”的灵气,显现了“绿”的秀美,更把灌云县城衬托得俊朗而秀丽。大伊山旅游经济区晋升为国家3α级风景区;县城的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2012年市民广场建成后,开放的第一天晚上,近6万名群众欣喜地涌入广场,争相拍照留影,真切分享城市建设的成果。

三年来,最可喜的变化,是老百姓生活状况的变化。XX年以前,灌云的民生问题困难重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各种社会保障得不到落实,群众怨声载道。据资料显示,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仅为3582元和5885元,排在全省倒数第三位和第四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1.66亿元,排在连云港市末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低保覆盖率远远不能达标,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都很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面对这种现状,灌云县委、县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着重点,同时又作为激发群众创业冲动的着力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在发展中改善民生。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33元,比XX年增长40.5%,增幅为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0元,比XX年增长5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83亿元,是XX年的2.3倍,三年净增27.2亿元;县财政三年累计投入社会保障配套资金2.0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新增部分的36.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85%以上,新增各类医疗设备397台(件),较好地完成了县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装备任务;三年新铺县乡村(居)道路1416公里,新增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23.2万人,完成水利土方4705万立方米;高标准完成了教育“六有四配套工程”,定点完小以上学校网络接入率达100%,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一个达标篮球场和农民图书室;城镇登记失业率从XX年的4.12%回落到2012年的2.68%,新增城镇就业20128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35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5412人,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家庭的“零就业”问题。三年来,最可贵的变化,是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过去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灌云人对前途甚感渺茫,因而得过且过、精神萎靡、自甘落后,甚至自暴自弃。很多干部求稳怕乱、无所作为,群众听天由命、无所事事。社会风气不正,治安环境极差,偷盗抢劫时有发生。前几年,一韩国客商就被谋财害命惨死在歹徒之手,周边地区发生了案子也都指认是灌云人所为,即使灌云本地人也不敢随意在外行走,害怕遇到不测。因此,灌云在外形象差,在内也受鄙视。过去,无论是出差在外的灌云干部,还是在外学习、工作的灌云籍人士,大都不愿意讲家在灌云;省、市表彰奖励,基本上没有灌云的份,只在台下为别人鼓掌。然而,近三年来,灌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变化,让干部群众看到了灌云发展的希望,激发了沉寂已久的发展激情,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县各级干部把敢思敢想、敢闯敢试,敢做敢为作为行为准则,把事事争第

一、样样争先进、项项争一流作为目标追求,“吃三睡五干十六”、白天基本不开会、晚上大都在加班、节假日经常不休息已经成为灌云干部的工作常态。群众思富求富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现在,灌云人在外再也不用躲躲闪闪,而是以“我是灌云人”为自豪;现在,灌云人再也不仅仅是坐在台下为别人鼓掌,而是充满自豪走上主席台领奖。去年,县长走上主席台领取灌云县获得全市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奖项的闪亮镜头已经永远定格在灌云人民心中。由于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以“xxxx”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观逐步深入人心;遵纪守法、争做合格公民的法制观念在全社会逐步普及,三年来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11.2个万分点;特别是感恩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的良好风尚逐步发扬,义务献血、义务保洁、义工助弱已成为灌云人的一种时尚。2012年春节前,灌云县成立慈善基金会,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还较低的干部群众一下子就捐助了350万元。三年来,最可赞的变化,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变化。过去,由于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群众对现状普遍不满,上访集访非常频繁,干部遇到问题绕道走,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干群矛盾十分突出。灌云县从XX年起连续2年被确定为省信访重点管理县、连续3年信访工作考核全市倒数第一,信访量是连云港其他3个县的总和,从XX年到XX年连续4年县政府大门没有打开过。现在,灌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信访接待日制度;XX年县委专门成立民情巡视办公室,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直接对县委负责,使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能够更加快捷地得到解决;同时开通书记、县长热线,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跨越时空的无障碍交流。全县信访总量3年下降了68.7%。县委书记唐铁飞同志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晚饭后,都要带领部门的同志走街串巷10华里,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实地解决问题。有的群众早早等在路口,为的就是与书记说说心里话,拉拉家常,甚至拉着书记一起合个影。群众都说:“我们与书记没有距离。”今年高考期间,唐铁飞同志接到一个特殊的信息,一位家长因孩子参加高考,十分紧张和焦虑,希望他能够回个信息,以此舒缓紧张的情绪,唐铁飞同志欣然满足了这位家长的要求。反映普通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事、烦恼事的信息,唐铁飞同志每天都要收到十多条,他都认真地一一答复。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带动下,各级党员干部都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智慧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了解民心,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民之忧,帮民之困。由此带来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深刻变化,县委、县政府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三年快速发展的实绩,各级干部作风的改变,从发展中得到的实惠,广大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的信任,也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改革、投身发展的巨大热情。

灌云的发展变化是显著的、深刻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灌云县的老百姓都说:“三年前谁能想到灌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在灌云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老同志都说:“这一届县委、县政府做成了我们过去不敢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凡是过去到过灌云的或了解灌云的人,看到灌云三年来的变化,也无不惊讶和交口称赞。XX年5月,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到灌云调研视察时,对灌云“xxx”以来的发展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灌云的变化使我们对苏北的发展、对“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信心更加增强了。省委书记梁保华同志十分关注和关心灌云,充分肯定灌云的发展变化,给灌云的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同志把灌云短短三年所发生的显著变化,称之为“灌云速度”。XX年以来,省内外各地到灌云参观考察的人一批接着一批,不仅有苏北的同志,也有苏南的同志,最远的来自重庆,接待50人以上考察团达70多批次。

灌云县三年来所发生的惊人变化再次证明,“贫穷不会生根,落后不会永远,一切全靠奋斗”。洼地崛起,虽然不能跨越发展的阶段,但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大大缩短特定发展阶段的时间和过程。凡是到灌云来参观考察的人,在惊叹之余,都会提出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灌云县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会发生如此“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其奥秘究竟在哪里?为破解这个问题,我们对灌云县三年发展的历程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

报告之二:来自科学决策的“主旋律”

剖析灌云县三年来走过的历程,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洼地锅底”奏响的跨越奋进的新乐章,其主旋律就是“发展是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其主基调就是“崛起振兴、跨越奋进”。围绕这个“主旋律”、“主基调”,灌云县委、县政府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与灌云县的基本县情结合起来,提升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实事求是而又坚决果断地在三个层面上制定了科学的决策,由此,在县域发展的舞台上演绎成为跨越奋进的新乐章。

第一个层面上的科学决策:科学规划全县生产力的总体布局。

灌云县的领导同志认为,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头等大事,也是县域经济决策的首要任务。灌云资源禀赋充足,背靠陇海铁路,紧接连云港港,高速公路密度为全国县级之最,区位优势独特,特别是拥有39公里海岸线、140平方公里的滩涂盐田,是发展临港大工业、大产业、大物流的理想之地。但长期以来,这些丰富的战略资源由于缺乏有效整合,基本上处于抛荒或浅层次的粗放开发状态,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规划就是生产力,抓发展首先要抓规划。XX年初,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3000多万元聘请深圳规划设计院依据灌云资源优势,对县域经济、港口、县城及重点区域编制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据此确立并快速拉开了“一城一港四区”的生产力布局:凸显山、水、城相拥的优势,努力把县城打造成为苏北有位的旅游生态城市;策应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大组合开发,努力把燕尾港打造成为连云港港重要的组合配套港;以扩张临港产业、现代都市工业和大物流为重点,努力把临港产业区打造成为江苏沿海新兴的产业高地,把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把大伊山旅游经济区打造成为苏北旅游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把杨集物流区打造成为苏北重要的物流中心。融入经济带、产业带和地理空间带概念的“一城一港四区”生产力布局,充分显示了灌云人跨越发展的开阔视野和敢于超越的气魄胆略,特别是规划所显露出来的巨大商机越来越引起了海内外广大战略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投资20亿元的华能风电入驻了,投资15亿元的五洲造船进来了,投资10亿元的汽车轮毂落户了……重大项目集聚的“热岛效应”正在灌云加快形成。

第二个层面的科学决策:正确制定适合本县实际的发展战略。

灌云的领导同志认为,在明确全县生产力总体布局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按什么样的总体发展思路即发展战略来实现“一城一港四区”的总体布局。他们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借鉴苏南发达县(市)和周边县(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灌云县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指导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

一是富民强县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规定了县域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在灌云县提出这样一个发展战略,不仅仅是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总定位、总目标的简单贯彻和延伸,而是蕴含了灌云县委、县政府对基本县情的清醒认识和发展任务的深入思考。他们认为,像灌云这样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贫困县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民穷”、“县弱”。因此,让全县百万人民逐步富起来,使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强起来,是灌云现阶段发展的两大任务。而这两大任务,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富民是强县的目标,民不富,无以称强县;强县是富民的途径,县不强,无以致民富。三年来发展的实践表明,“富民强县”这一在全省带有普遍性的口号,在灌云这一长期贫困的地区发生了特殊的作用。它使各级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它顺应了广大群众长期以来的所期所盼,成了凝聚人心、团结拼搏、艰苦创业、跨越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工业兴县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明确了现阶段灌云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灌云县的领导同志认为,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在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程度低,而市场化、城市化的程度,又取决于工业化的水平。直到XX年,灌云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3.9%,低于第一产业2.6个百分点,还处在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工业增加值仅11.69亿元,没有一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和发展状态,经济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就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实现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阶段性转变,使工业经济成为县域范围的主体经济。正是紧紧抓住和坚定实施工业兴县战略,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XX年提升10个百分点,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实现了建国后56年都未能实现的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阶段性转变。

三是环境立县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灌云县委、县政府从本地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和决心。灌云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在制定和实施工业兴县战略过程中,认真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和苏南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初期走过的“高投入,高排放”、“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和从中引出的深刻教训,深刻认识到贫困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要求,避免苏南发达地区曾一度走过的曲折道路,在“上项目、铺摊子”的工业化起始阶段,就进入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因此,三年来,他们始终坚持“起步虽然晚,但起点决不能降低”的原则,坚守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底线,明确提出“宁可速度慢一点,也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决不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决不引高污染、难治理的项目,决不承接低层次的淘汰转移项目,决不建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的项目,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着力打造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海岸,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xxx”以来,灌云先后拒绝了大体量的高污染项目近30个,投入环保和生态建设资金2.83亿元,2012年全县万元gdp单位耗能比“十五”末下降12%,化学需氧量比上年削减了1143吨,占连云港全市减排总量的45.7%。这对处在工业化初期的贫困地区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个层面的科学决策:选准战略突破口。

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正确的发展战略,只有认真实施、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而实施和落实的首要关键,在于正确选择战略突破口。选准了战略突破口,才能形成工作重点,有效集聚和配置组合各种优势资源和优质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初战告捷的实际成效来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也才能以此为基础,向纵深开拓,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灌云县委、县政府从本县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实际出发,选准了三个战略突破口: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以园区建设、项目引进为突破口。在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时,灌云县的领导同志把灌云的情况与苏南县(市)工业化初期的情况作了两方面的对比分析,从中得到了两个重要启示。一是苏南县(市)的工业化是由当地农民创办乡镇工业起步的,而灌云不具备当年苏南创办本土企业的主客观条件,工业化的起步,必须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外来项目为主要途径;二是苏南县(市)的工业化,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布点向园区集中的发展过程,而后发地区发展工业,应该也可以超越布局分散、处处点火的发展过程,在工业化的起始阶段,就应该以园区为载体,把引进的外来项目向园区集中。为此,自XX年以来,灌云县抓住全省沿海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果断实施工业东进战略,举全县之力建设临港产业区、县经济开发区;并明确提出“有项目就有希望,没有项目就没有一切”的口号,把抢抓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工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三年来,全县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19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74个、超10亿元的12个,新投产项目345个,新增规模企业127家,一大批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和壮大,产业集聚、资本集约、企业集群的效应明显增强,初步构建了船舶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十五”末增长了4.1倍,工业入库税金比“十五”末增长了44倍,继XX年一举结束十多年来无一家工业企业入库税金过300万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历史后,2012年入库税金过百万元的工业企业达69家,三年新增64家,其中过500万元的16家,过千万元的7家。XX年兴办的县经济开发区,到XX年底仅落户11家企业,财政收入仅98.3万元。从XX年开始,按照都市工业园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定位,主攻大投入,强攻大项目,集中大会战,强势大推进。到2012年底,进区项目累计达152个,投产企业累计达110家,初步形成了以连云港腾翔金属材料、恒辉轮毂制造、鲜禾制鞋等企业为代表的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全区从业人数1.6万人,2012年销售收入41.5亿元,入库税金1.7亿元(是XX年的173倍)。XX年新创办的临港产业园区,三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6.8亿元,不断强化服务效能,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着重从浙江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招引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项目,从长三角地区招引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精细化工项目,从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招引清洁能源、机械制造项目。三年累计进区企业31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58个,超10亿元项目11个,竣工投产项目143个。2012年销售收入达80亿元,入库税金在XX年的零起点上突破8亿元。

在推进城镇化上,以加快县城的现代化建设为突破口。县城,是县域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集聚生产要素的有效平台,是承接传递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苏北少有的同时兼具山、水资源优势的灌云县城,有着可资发掘的充足禀赋。古老的盐河穿城而过,绵延的山前河、小鸭河沿城环绕,被誉为华夏第一贤相伊尹隐居的大伊山更是大自然对灌云的赏赐,大伊山上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始社会墓葬群也彰显出灌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三年前的灌云县城规模小、实力弱、功能缺、形象差,既没有集聚外来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也没有带动农村的辐射力,因而不可能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灌云县的领导同志由此认识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首先必须加快县城的现代化建设,合理做大县城规模,着力做强县城实力,积极做优县城功能,精心做美县城形象,提升县城的地位,放大县城的作用。三年来,灌云始终坚持把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集聚生产要素、推动产业扩张、拉动增岗就业的关键之举,围绕打造“苏北有位的山水生态城市”目标定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水平管理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着力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开发,推进大伊山旅游经济区建设。三年间,县城实施了400多项重点建设工程,拆迁7000多户,其中1900余户的拆违还创造了灌云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零补偿、零事故、零上访”奇迹;新开工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新建、运营了时代超级购物中心、商贸城、四星级大酒店等一批三产项目;开工建设了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集中安置小区;县文体中心、妇儿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新区高中、小学、幼儿园和医院等一大批民生文化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之中;新铺城区道路41公里,基本形成了环环相通的路网体系,并快速拉开了10平方公里新城框架;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集中处理场和管道天然气,填补了灌云城建史上的三项空白;新安装路灯1630组、红绿灯9组,新建交通隔离护栏2.3万米,新铺人行道板4万平方米,集中整治期间清运垃圾1万多吨、疏浚城区河道19公里;城区新植大树3万多棵,新增绿地530万平方米。农村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突破,三年新开工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越来越凸显。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为突破口。灌云是传统农业大县,过去曾受益也受累于粮棉高产,农民饱受了长期丰产不增收的痛楚。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举全县之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推进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的跨越,把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致富农民的经济产业,灌云加快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全县广泛深入开展了“人人走出门、家家忙调整、户户上项目”的创业增收竞赛活动,大力推进以扩大设施栽培、花卉苗木为主攻方向的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从XX年开始实施了三年新扩设施栽培10万亩的高效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公司运作、股份合作、能人带动等来培植发展主体。县财政在还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县三年新扩设施栽培10万亩、花卉苗木2.1万亩,大棚蔬菜热、花卉苗木热、高效养殖热正在灌云蓬勃兴起,不仅使农民在土地上掘到了“金”,而且还拉动了流通业、运输业、加工业,产生了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拉动多渠道增收的联动效应,现代高效农业已经初步成为灌云农民增收的强势产业和最主要增长点,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致使外地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明显减弱的大背景下,对农民收入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三个层面上所作的决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决策思路在苏南县(市)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许多举措在苏北洼地率先崛起的县(市)也都做过,似乎没有多少新意。从字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对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灌云县的干部群众来说,却都是全新的理念,无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实践中也无不显示了灌云的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但认识、把握、运用客观规律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却有很大的差别。三年来,灌云县的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了许多高人一筹的独到见解和发人深省的精辟观点,但没有订不切实际的目标,没有提哗众取宠的口号,没有做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没有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而是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民心民意,一切从灌云的基本县情出发,在客观条件许可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善谋天时之势,善用地利之优,善聚民众之力,谱写了一篇跨越奋进、激动人心的新乐章。这从更深层面上反映了他们开拓创新的领导艺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报告之三:源自解放思想的“大合唱”

剖析灌云三年走过的历程,还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贫困地区要崛起振兴,不仅仅需要有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县情实际的清晰的思路、合理的布局、正确的战略和现实的突破口,而且更需要有执行落实的力度。“不落实,一切都会落空”,在一定程度上实干比思路更重要。只有把科学的决策变成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和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化为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才能靠全县上下共同谱写崛起振兴的新乐章,形成跨越奋进的“大合唱”。而这一切,又都源自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提升和思维的创新。

思想上的差距是无形的差距,也是最大的差距,更是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由于经济的长期落后,在灌云的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着自卑的心结,导致发展信心不足、观念封闭保守和严重的畏难情绪。灌云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必须从解放思想起步;希望,只能从转变观念开始”。推进崛起振兴首先必须破除思想上的障碍,加快培育内生增长机制。从XX年开始,他们重点围绕解决“敢想敢干”、“务实苦干”、“善谋会干”等问题,层层递进地推进思想大解放,在全县组织实施了以激发动力为主题的提振信心工程,用“灌云人知灌云事,灌云事靠灌云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鄙视平庸,藐视无为”、“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等理念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以激活思维为主题的更新观念工程,教育和引导全县上下不为传统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不为既有的发展模式所局限,不为暂时的困难而却步;以激励实干为主题的创新实践工程,着力营造崇尚实干、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社会氛围,为实干者减压、为改革者松绑、为探索者卸担,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加快走上了推进灌云崛起振兴的舞台。观念变,一变百变;思想新,一新百新。自信不自卑、苦干不苦熬、服气不服输已成为灌云人最显著的精神特色,并转化为负重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知耻而后勇”。一旦打开解放思想的“闸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详细考察灌云县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进程,可以发现,灌云县的领导同志不仅善于通过解放思想来扫除存在于全县干部群众中共同的思想障碍,而且十分注重紧紧围绕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决策,分层次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人群的思想认识问题,在提升、凝聚、增强、激发“四个力”上下功夫。这无疑是灌云县在解放思想进程中显现出来的一大特色。

在解放思想中,着力提升县级领导班子的指挥力。

县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思想解放的程度,事关整个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决定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三年来,灌云县的主要领导同志在推进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把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放在首要的位置。他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理念的共识;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不断深化对基本县情的共识;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反复比较、研讨、论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战略突破口的共识;在总结过去“醒得晚、下床迟”的教训中,不断深化对强行入轨、强势推进工作方法的共识。正是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深化上述四个方面的共识,领导班子成员的智慧、才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释放出来。县委响亮地提出了“五个看齐”的口号:“基层向机关看齐,机关向班子看齐,班子向班长看齐,班长向更高的目标看齐,全县各级干部向县委书记看齐”。

大家胸怀同一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极大地提高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仅成为善作决策的司令部,而且成为善抓落实的指挥部。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都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组织实施;事关条线的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都由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人大、政协的领导班子也都着眼大局、围绕中心,在依法行使职权的同时,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作决策、抓落实的工作。尽管有些决策在实施之初少数人可能会不理解,甚至引起一些非议和指责,但他们始终直面矛盾困难,敢于动真碰硬,在实干中凝心聚力,在实干中突破障碍,让成功的实践来判断;对确定了的工作,立说立干,先干后说,多干少说,不达目的决不罢手,确保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灌云的实践充分说明,成功的实践,是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最有力的武器。

在作决策、抓落实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两个一把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灌云县委书记唐铁飞同志,理论素养好,眼界思路宽,思想解放,观点新颖,有长期在贫困地区担任县级领导工作的经验,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既有高人一筹的独到见解,又能正确集中集体智慧,处人处事坚持原则、刚毅果断,光明磊落,又关心同事、体谅下属,充满情义,在干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县长尹哲强同志,思想修养好,工作思路清,情况熟,作风实,能吃苦,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组织指挥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处置疑难问题的能力。他担任灌云县县长职务已有八年之久,不计名利,勤奋工作,既能在县委班子中甘做配角、当好助手,又能在政府班子中当好“班长”、抓好协调,在干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最难能可贵的是,素质和能力都比较强的党政两个一把手,相互尊重、相互敬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包容,在工作上紧密配合,在私交上感情深厚,真正做到了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公开讲话和私下议论一个样。党政两个一把手如此精诚团结、亲密无间,带领党政领导班子团结拼搏、共同奋斗,在县级党政班子中是不多见的。这恐怕也是灌云县之所以能三年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解放思想中,着力凝聚机关部门的向心力。

县级党政机关各个部门是县委、县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灌云与不少地方一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门中梗阻”的现象。机关各部门基本上是各守各的门、各用各的权、各做各的事、各谋各的利;有些部门遇到“好事”争权夺利,碰到“难事”推诿扯皮,甚至政出多门、相互牵制;有的部门对上看脸色,做表面文章,对下摆架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灌云县的领导同志清醒地认识到,机关作风不转变,部门“中梗阻”的现象不解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就无法实施、落实到基层。为此,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他们引导机关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全体机关干部正确认识机关部门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负的重要责任,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部门既有权力和既得利益的调整,正确处理条条与块块、管理与服务、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由此带来了机关作风的深刻变化。机关各部门围绕中心、关注大局的意识增强了,服务块块、服务基层的气氛浓厚了,互相协作、配套联动的作风形成了。从而大大增强了机关部门的向心力,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既积极行使各自的职能,又注意相互配合,保证了整个县级机关高效协调的运作。

三年来,经贸部门认真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积极落实新型工业化的各项举措,强势推进招商选资,全力培育规模企业,多策并举拓展服务业,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在跨越发展中上新台阶,为扩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作出了贡献。外经贸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外贸,着力主攻外贸,开创了灌云外向型经济的新局面,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一亿美元大关,位居连云港市四县之首。农业部门坚决贯彻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重大决策,按照三年建设10万亩设施规模农业的目标,编制《灌云县设施栽培基地建设规划》,抓好土地流转,争取项目资金,丰富运作模式,加强科技服务,树立典型引路,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设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总体部署和加快县城现代化建设的决策,以科学规划引领县城建设、以高压靠身的责任保障县城建设,以先进的县城经营理念加快城市建设,保证了400多项城建项目有效实施,很好地发挥了担纲推进城镇化主力军的作用。财政部门以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打造发展财政、和谐财政、为民财政、创新财政、阳光财政,努力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管财的文章,保证了财政实力稳步增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财政形象不断提升,财政工作多次获得省、市表彰,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财政收入增收先进单位”。劳动社保部门和民政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的各项举措,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关心弱势群体,开展民政帮扶救助,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了积极努力。金融、工商、税务、供电等部门积极配合地方发展大局,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法、组织、宣传、纪检、监察等部门,也都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崛起振兴、跨越奋进创造了团结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正确的舆论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在解放思想中,着力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决策的根本组织保证。三年来,灌云县委在这方面采取了三条坚决果断、卓有成效的措施:

一是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把精兵强将放在第一线,为提高全体干部的执行能力树立正确导向。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三年来,灌云始终坚持“把创业有功的人用起来,把敬业有进的人留下来,把无所作为的人调出来,把败业有余的人撤下来”的用人导向,不看说功看做工,不看资历看实绩,不唯学历看能力,选派有谋事之策、干事之才、成事之能的干部到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基层乡镇担任主要负责人。坚持实绩突出进位制、工作后进移位制、排名末位淘汰制,将干部位置与实绩位次挂钩、干部变动与发展排序挂钩,彻底打破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对实绩突出的干部给荣誉、给实惠、给地位,大力使用敢思敢想、敢试敢闯、敢做敢当的干部,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和不在状态的干部,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格局。三年来,全县评选出“十佳招商能手”、“十佳公仆”等15个“十佳”,并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向连云港市委推荐提拔的1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县委提拔或重用的193名科级干部,大多是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市建设一线作出贡献的同志。正确的用人导向,对提升干部的素质、增强执行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拓宽眼界胸怀,提升知识素养,为增强全体干部的执行能力打好牢固的思想基础和厚实的知识基础。他们精心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组织开展“从我做起,勇争一流;激情奋斗,无悔人生”的主题教育活动;紧贴跨越发展大局,积极开办“星期六干部学校”,创办“创新与发展论坛”,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开设相关知识讲座;先后组织66名科级干部、332名村(居)党支部书记赴韩国考察学习,20名乡镇党委书记和317名党支部书记赴华西村学习培训,100名村干部赴山东、盐城等地参观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教育、培训,多层次、多方面的参观考察,一方面,使广大干部加深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的认识,提升了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崛起振兴、跨越奋进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使广大干部提高了理论素养,拓宽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拓宽了知识面,积累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智慧,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增强了从本部门、本乡镇、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创造性贯彻实施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实行倒逼机制,强行入轨、强势推进,为增强全体干部的执行能力养成真抓实干、紧张快干的良好作风。他们在全县干部中深入开展“治假、治浮、治庸”的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做官就要做事,做事就要尽责,尽责就要见效”的理念,大力倡导“真才实学、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绩实效”的“四真四实”作风。以“高标准、快节奏、严要求、创一流”的工作导向,强力推行责任靠身的“四个一”工作法。按照“要事第

一、一事一列、一人为主、一段一结”的要求,把事关发展的重要事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并量化为具体项目,集中精力重点抓;将发展中的大事、要事一个个地排列出来,定人头、定目标、定时限、定奖惩;一项工作由一个人具体牵头,一套班子全程负责到底;每项工作完成后及时问责问效,一事一清,兑现奖惩不欠账,从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了重点不明、责任不清、落实不力现象的发生。严格实行倒逼推进的督查机制,对每项工作都倒排进度、倒排时限、倒排任务,从头开始就以靠身的责任来压、以严格的督查来推、以到位的奖惩来促,“鞭打快牛、棒打慢牛、淘汰懒牛”,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一着不让地狠抓落实推进。县、乡(镇)机关全面推行1/3的人离岗招商、1/3的人服务基层、1/3的人留岗敬业的“三三制”工作机制,把大部分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逼向”园区建设、重点工程、招商引资、拆迁拆违、信访稳定、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第一线,着力构建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灌云的实践又一次表明,在长期贫困的地区,处在崛起振兴的初始阶段,强行入轨、强势推进的做法,虽然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但却是唯一有效的办法。挤压式,“压”出了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紧逼式,“逼”出了干部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从基本适应到成为习惯,习惯而后自然,进入自觉、自为的状态。在调查中,灌云的许多干部都说了同样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我们现在承受的压力很大,工作实在太紧张,但心情舒畅,身累心不累,看到一件件事在自己手上干成了,确实很有成就感、荣誉感,想到这一点,一辈子也就无怨无悔了!”三是用培育典型引导民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特别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富民政策后,一方面广泛动员发动,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典型引导群众。XX年以来,灌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科学规划、强势推进农业设施栽培。然而,由于长期的发展滞后,农民对致富的信心不足,不愿下本钱“冒险”,因此,这项政策推行的初期,农民观望的多,参与的少。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果断地采取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的办法,让农民真切感受到设施农业看得见、学得来、见效快。XX年,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带头建设蔬菜大棚2600亩,取得初步成效后再转让给农民。同时,县政府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新建每个标准日光温室奖补4000-5000元、新建每个标准钢架大棚奖补1-2万元,较好地调动起了一些脱贫致富欲强、经营理念新、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乡镇、群众投身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培育出一批带头致富的典型。沂北乡共建设施农业6000亩,获县政府奖励33万元;龙苴镇石门村支部书记王占志不仅带动家家户户建大棚,本人也建日光温室5个,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周围人富裕的例子层出不穷,农民感受到了设施农业带来的收益,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投身到设施农业的建设中去,设施农业栽培面积和农民手中的钞票,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三年前,许多人对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10万亩设施栽培高效农业的目标持怀疑态度;三年后,县委、县政府提出再扩建10万亩的任务,很快就得到了落实。这一鲜明的对比充分表明,灌云县的广大群众已真正被动员起来了,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致富冲动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被激发出来了,全民自主创业的氛围正在形成,并必将会不断提升到更高级的程度。

实事求是地说,灌云县三年来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在县域发展的征途上仅仅是良好的开端,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总量规模还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群众的生活还称不上富裕,在更高水平上解决好民生问题还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但是,这三年的显著变化,给人们的启示却是十分深刻的。用灌云人自己的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坚定必胜信心;“谋划比计划更重要”,既要敢于冒雨而行,更要善于未雨绸缪;“实干比说教更重要”,既要靠思想教育引导,更要靠实干行动引领;“团队合作比个人奋斗更重要”,既要倡导个人激情奋斗,更要倡导团队合作拼搏。从灌云县三年的显著变化,联想到苏北其他县(市)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实践,可以引申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洼地崛起、跨越奋进,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不断提升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精、气、神。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承认落后,不甘落后”的志气、“自尊自信,争先进位”的豪气、“敢试敢闯,敢冒风险”的勇气、“审时度势,善谋良策”的灵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锐气、“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静气、“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士气、“求真务实,和谐稳定”的风气。“八气”齐备,焉有不兴之理!

(调查人:顾介康 顾新华 朱采莲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江苏省经济学会)

第二篇:庆云县经信局四举措提升中小企业素质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长壮大的必要前提。庆云县经信局在深入了解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后,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与企业长远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四举措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一、强化企业法律意识。引导中小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觉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二、重视企业管理层的培训。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小企业经理的素质。今年,庆云县经信局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方案,计划举办培训28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5000余人。一是继续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上级组织的考察、培训。让企业走出去,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累。2012年3月,我局组织本县企业参加了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行动计划”培训,并由贾国荣局长亲自带领我县华泰、鲁丰科技等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带济南参加了省经信委举办的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优惠政策培训班。二是积极筹划资金,邀请高校教授到庆云来,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课题,为企业负责人免费提供培训。4月份,我局邀请泰山管理学院马方院长来我县对全县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小企业经理的素质,引导企业逐步走向正规。

三、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推动转业军人、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专院校毕业生以及优秀的农民工等各类人才到中小企业工作,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助力企业发展。

四、加大科技投入。倡导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优产品。支持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申报实施企业科技改造项目,通过争取国家支持以及加大政府、企业自身投入的方式,多举措增加中小企业技改和创新方面的投入。

第三篇:赴灌云邳州沭阳等六市县考察学习报告

为了更好地学习外地开发区建设、沿海开发、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我们于6月22-24日,赴灌云、连云港开发区、赣榆、邳州、睢宁、沭阳等6市县考察学习,收获很大,启发很深。这次考察学习,不仅学到了很多的成功经验,而且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虽然响水近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相比,还有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园区建设潜力不足,沿海开发明显滞后,城市建设落差较大,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因此,面对周边地区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难奋进,抢抓新机遇,战胜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推进响水发展走向新辉煌。

一、六市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一)以大规划为龙头,园区发展潜力巨大这次我们所考察的几个县市,都十分注重高起点规划园区发展,十分注重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注重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十分注重园区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沭阳、灌云、连云港开发区,赣榆临港产业区等园区规划之宏伟,基础设施投入之大,项目建设速度之快出乎意料,令人惊叹。一是园区规划好、投入大。六县市对工业园区都进行科学规划,不仅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扩张园区规模,而且科学定位园区发展方向,使园区发展更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和发展潜力。XX县以建设一城、一港(燕尾港)、三区(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为切入点,规划临港产业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今年底将建成40平方公里;连云港开发区以开发置换盐田为抓手,新开发园区面积76平方公里,目前,该区固定资产投入已达33.8亿元,在全省园区中名列第一;XX县在原有县城经济开发区和海洋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新开辟柘汪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42.1平方公里,去年8月份建设以来,县财政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000多万元;XX市经济开发区xx年初开始建设,今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入园项目85个,建成投产67家;XX县开发区今年4月份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下辖民营科技工业园、景湖工业园和观音工业园,总面积30平方公里;XX县开发区在原有北区的基础上,又兴建了南区,总面积已扩大到18.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达1亿元,前不久该区被确定为省首批15家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并被省开发区吸收为团体会员。二是园区机制顺、政策活。六个市县的园区均隶属于市县直接管理,一般都是由常委以上干部专职和兼职各园区工委书记,直接负责园区的建设和管理。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员全部实行身份档案制、全员聘任制、岗位工资制,以此激发全员工作热情。XX县把全县所有乡镇工业预留用地全部调整至园区集中使用,在柘汪产业区大力发展大石化、大化工项目。在强化县财政投入的同时,XX县动员几家企业合股成立临港产业开发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通过融资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沭阳开发区把新建的南区划分成数块投资区域,分别由浙江湖洲、义乌等客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形成浙江、昆山等地客商集中投资的“园中园”。XX县按照省级开发区的政策规定,土地审批、规划设计等手续全部在区内办结,重大项目用地可以采取土地租赁或买断的方式进行,租赁当年为1000元/亩,然后逐年以10%比例增加,同时还鼓励当地老板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政府办好各项手续,实行土地零地价,手续零规费;XX县开发利用沿海盐田,将养殖滩涂和盐池大面积改为工业项目用地,海头镇工业集中区设立马来西亚工业园和金沂蒙园区,盐田零地价转让,由客商组团式招商和开发。三是园区项目好、带动强。XX县经济开发区引进香港客商投资的天虹纺织项目,一期工程10万纱绽,投资4.2亿元,现已正式生产,今年将实现税收4000多万元,即将开工建设

二、三期工程,规模达50万纱锭,明年税收可达亿元,三年内将建造成一个现代化纺织城。近期,还将新上一个投资7.6亿美元的饮料项目,由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投资。赣榆的柘汪临港产业区引进了投资90亿元的中海石化和投资30亿元的海洋石化两个重磅型项目。XX县开发区引进各类项目34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3个,境内外8家上市公司在沭阳投资,与狼共舞服饰、浪莎袜业、梦柔袜业等知名企业也相继来沭落实投资事项,一个沭阳新的纺织服装城正在崛起,该县还引进上海客商利用当地板材资源,实际投资1.5亿元的板材加工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天能电池有限公司和总投资8亿元的国际汽摩配综合商城正在建设之中。邳州依托板材、银杏、石膏、大蒜等资源优势,强化外资招商力度,先后吸引了瑞典、澳大利亚、印尼、美国、英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商兴办了23家三资企业,去年自营出口达4700万美元,列XX市第一。

(二)以XX区建设为载体,城市发展日新月异6市县城市建设均坚持规划先行,实

为了更好地学习外地开发区建设、沿海开发、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我们于6月22-24日,赴灌云、连云港开发区、赣榆、邳州、睢宁、沭阳等6市县考察学习,收获很大,启发很深。这次考察学习,不仅学到了很多的成功经验,而且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虽然响水近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相比,还有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园区建设潜力不足,沿海开发明显滞后,城市建设落差较大,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因此,面对周边地区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难奋进,抢抓新机遇,战胜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推进响水发展走向新辉煌。

一、六市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一)以大规划为龙头,园区发展潜力巨大这次我们所考察的几个县市,都十分注重高起点规划园区发展,十分注重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注重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十分注重园区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沭阳、灌云、连云港开发区,赣榆临港产业区等园区规划之宏伟,基础设施投入之大,项目建设速度之快出乎意料,令人惊叹。一是园区规划好、投入大。六县市对工业园区都进行科学规划,不仅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扩张园区规模,而且科学定位园区发展方向,使园区发展更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和发展潜力。XX县以建设一城、一港(燕尾港)、三区(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区、化工集中区)为切入点,规划临港产业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今年底将建成40平方公里;连云港开发区以开发置换盐田为抓手,新开发园区面积76平方公里,目前,该区固定资产投入已达33.8亿元,在全省园区中名列第一;XX县在原有县城经济开发区和海洋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新开辟柘汪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42.1平方公里,去年8月份建设以来,县财政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000多万元;XX市经济开发区xx年初开始建设,今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入园项目85个,建成投产67家;XX县开发区今年4月份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下辖民营科技工业园、景湖工业园和观音工业园,总面积30平方公里;XX县开发区在原有北区的基础上,又兴建了南区,总面积已扩大到18.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达1亿元,前不久该区被确定为省首批15家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并被省开发区吸收为团体会员。二是园区机制顺、政策活。六个市县的园区均隶属于市县直接管理,一般都是由常委以上干部专职和兼职各园区工委书记,直接负责园区的建设和管理。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员全部实行身份档案制、全员聘任制、岗位工资制,以此激发全员工作热情。XX县把全县所有乡镇工业预留用地全部调整至园区集中使用,在柘汪产业区大力发展大石化、大化工项目。在强化县财政投入的同时,XX县动员几家企业合股成立临港产业开发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通过融资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沭阳开发区把新建的南区划分成数块投资区域,分别由浙江湖洲、义乌等客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形成浙江、昆山等地客商集中投资的“园中园”。XX县按照省级开发区的政策规定,土地审批、规划设计等手续全部在区内办结,重大项目用地可以采取土地租赁或买断的方式进行,租赁当年为1000元/亩,然后逐年以10%比例增加,同时还鼓励当地老板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政府办好各项手续,实行土地零地价,手续零规费;XX县开发利用沿海盐田,将养殖滩涂和盐池大面积改为工业项目用地,海头镇工业集中区设立马来西亚工业园和金沂蒙园区,盐田零地价转让,由客商组团式招商和开发。三是园区项目好、带动强。XX县经济开发区引进香港客商投资的天虹纺织项目,一期工程10万纱绽,投资4.2亿元,现已正式生产,今年将实现税收4000多万元,即将开工建设

二、三期工程,规模达50万纱锭,明年税收可达亿元,三年内将建造成一个现代化纺织城。近期,还将新上一个投资7.6亿美元的饮料项目,由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投资。赣榆的柘汪临港产业区引进了投资90亿元的中海石化和投资30亿元的海洋石化两个重磅型项目。XX县开发区引进各类项目34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3个,境内外8家上市公司在沭阳投资,与狼共舞服饰、浪莎袜业、梦柔袜业等知名企业也相继来沭落实投资事项,一个沭阳新的纺织服装城正在崛起,该县还引进上海客商利用当地板材资源,实际投资1.5亿元的板材加工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天能电池有限公司和总投资8亿元的国际汽摩配综合商城正在建设之中。邳州依托板材、银杏、石膏、大蒜等资源优势,强化外资招商力度,先后吸引了瑞典、澳大利亚、印尼、美国、英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商兴办了23家三资企业,去年自营出口达4700万美元,列XX市第一。

(二)以XX区建设为载体,城市发展日新月异6市县城市建设均坚持规划先行,实

施大投入、大开发、大手笔经营和建设城市。一是高起点规划。XX市和XX县均提出“三年再造新邳州(赣榆),五年冲刺百强县”的总体目标,城市规划与苏南接轨,跳出XX区,建设XX区,绿化、亮化、美化一步到位。睢宁、沭阳、灌云都坚持“规划是宝贵的城市资源”、“规划落后是城市发展落后的根源”的理念,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县域崛起的龙头,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集聚,吸纳外地人口向县域集聚。XX县突出规划的系统性,把XX区、XX区、开发区建设统筹安排,“一盘棋”运作,同时突出规划的民主性,设立规划成果公示栏,推行规划听证和公示制度,该县还投入300多万元,建成苏北一流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充分展示XX县城美好的未来。XX县计划通过8-xx年的建设,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的国际海滨城市。XX县树立“一步到位是最大节约,低水平建设是最大浪费”的发展理念,邀请外地知名专家、大学教授等作为顾问,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建成了苏北第一家县级规划展览馆,着力把XX县城建设成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现代文明气息的精品城市。二是大手笔建设。以实施基础设施工程拉开城市框架,以实施标志性工程展示城市形象,以实施安居工程促进城市开发。邳州、沭阳、睢宁、赣榆均采取了政府投入拉开主框架的方法,促成房地产业始终保持热的态势和升的势头,开发商纷纷进驻,按照政府大手笔的规划要求,建设小区、大厦、酒店、生态园和各项社会事业。睢宁去年开工建设长7.135多公里,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南环路建设,今明两年在县城要建成30幢9层以上的高楼大厦。赣榆明确3-5年内县城建设投入达100亿元,全力建设集商业、金融、居住、观光于一体,充分展示欧陆现代风格的维多利亚式海滨城市。沭阳城区已形成“六横八纵两环”主干道路网格局,总建筑面积达165万平方米的12个商住小区正在加快推进,23幢12层以上的标志性建筑已经封顶或即将封顶。三是市场化经营。把土地作为最大的资本来运作,大力实施城市新区成片开发战略,走“以地生财,以房带路,以路促建”的城市建设之路。XX县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真正做到部门不摊派、企业不集资、群众不掏钱,把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开发与城市道路建设、市政工程项目等进行捆绑式开发,目前已建成了高品位的留候广场、天元广场等一批休闲场所。XX县近年来,新挂牌土地成交达4.66亿元,其中70%到位,为工业园区发展、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目前,XX县城功能日益完善,已引进新加坡客商投资6000万元建设燃气公司,铺设天然气管网,使新XX区6200多户居民远离液化气罐,引进北京客商投资建成河面水厂,日供水能力10万吨,引进深圳客商投资89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

(三)以硬着子为保障,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抓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就有了吸引生产要素、提升发展竞争力、释放发展潜力的先决条件。这一点,6市县有了更深的诠释。一是整治环境在思想上形成共识。灌云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经济、抓发展。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一定是一个环境优越的地区,一个环境不优的地方一定是经济落后的地方”的环境建设理念,通过一系列推进举措,全县上下广大干群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年XX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第1个会议就是全县整治发展软环境大会,并出台了“八制五不准”的文件,同时成立了县优化办和督查办,对违反规定的,一经发现并查实,除对当事人给予严肃处理外,还要追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责任。在优化办设立“县长热线”,认真搜集客商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对县长热线交办的事项,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个个有回音。二是整治环境在目标上抬高定位。XX市连续三年开展“软环境治理年”、“软环境建设年”、“软环境满意年”等活动,对市重点支持的164家企业发放“三卡两证”,即“绿卡”、“支持卡”、“就医优惠卡”和“绿色通行证”、“免费通行证”。对全市85个副科级以上单位的服务工作人员实行“一次投诉查实下岗制”。XX县推行服务工作“立即就办”和“无借口”工作法,全县47个执法部门和69个窗口服务单位全部设立“立即就办”标志牌,坚持为客商服务无借口、执行工作纪律无借口、完成上级交办任务无借口、承担失误责任无借口,使服务部门始终保持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作风。XX县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规定,对土地、项目等手续审批,真正做到了一门办结,一条龙服务,客商不需重复多头办理。三是整治环境在推进措施上强行入轨。XX县对服务软环境工作实行“不按制度办事,就按制度办人”。县委、县政府专门聘请了16名离退休老干部担任发展环境监督员,专门搜集客商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由优化办和督查办交由各相关部门限期办结,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该县用2个月时间实行县城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对

县城内的违章建筑分段拆除,今年以来已拆除违章建设3万多平方米,由于宣传到位,措施扎实,灌云拆建工作实现了“零补偿”、“零上访”。同时,该县还集中清理了机动三轮车和乱设点摆摊,三轮车全县锐减至150辆,编号上岗运营,摊位全部到指定场所集中经营。同时,铺设人行道、栽种花草树木,县城面貌焕然一新。XX县开展经济

110、公安

110、新闻

110、安全110联动运行,切实治理不作为,狠抓乱作为,整顿慢作为,全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二、考察学习的几点启示

(一)解放思想是加快县域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从6市县发展经验来看,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赣榆人跳出老思路,把过去用于养殖的滩涂全部改为工业用地,在盐田上建设工业项目;连云港经济开发区把部队手中的金桥农场置换下来,不仅扩建了园区,也推进了城市一体化进程;灌云人敢作敢为,策应“一体两翼”战略,在狭窄的沿河土地上辟出一块100平方公里的临海产业区,发展大工业,建设大产业。邳州人不甘示弱,引进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洋资”进入。上述地区所取得的成就,无一不得益于解放思想,他们认为,不管上级政策如何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会变,实施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方针不会变,增强、培大工业企业,发展园区经济这条路子不会变,因此,6个市县的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从这点而言,我县解放思想的任务还很重,不仅需要县四套班子领导解放思想,更重要的是各乡镇、各部门和全县干群都要全方位地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发展举措、优化发展环境。

(二)重抓沿海开发是响水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选择沿海开发已经形成趋势,苏南、浙江等发达地区已无土地资源可以整合,XX市利用沿海滩涂土地置换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先例。不断壮大陈家港化工集中区,整合响水经济开发区,开辟沿海新的工业区,不断扩展工业项目发展新空间,是我县目前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现实选择。要充分利用我县海域、滩涂、盐田、灌河等资源优势,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为切入点,抓紧研制沿海工业区建设规划。要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以大项目,大集团为主攻方向,实施沿海工业大企业发展战略,要实行组团式开发为主,分块实施。从调研来看,虽然沿海滩涂便于转为工业项目用地,但现有的盐田填石回土的工程量较大,道路、通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投入相当大,这是实施退盐还工的一大瓶颈,需要我们正确面对。

(三)大手笔建设县城是城市化、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调研情况看,睢宁、邳州、赣榆、沭阳等县(市)都是跳出XX区,建设XX区,科学规计,整体推进,以新的政府行政中心建设拉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土地经营收益为工业园区发展积累资金。我县的城市建设要尽快跳出XX区,拉开新框架。要加大城市经营力度,放开建筑市场,打破“垄断”局面,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层次和水平。要坚持县城建设与开发区建设联动,实施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城兴区,以区促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步伐。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燃气、市政道路等公用领域。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城市建设开发的主渠道,广泛吸引开发商带资拆迁、带资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推进县城快速发展。

(四)打造发展新环境是吸引外来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在周边投资环境明显优化的情况下,我县的标准必须更高,才能形成环境优势,达不到高标准就是劣势。优化发展环境必须严要求、全方位、立体化地改善环境,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从工作纪律到办事节奏,从工作态度到工作效果,从卫生环境到交通秩序,从舆论宣传到查处案件,从服务承诺到践诺兑现,从任务布置到督查考核等等,都要一以贯之地体现高标准、严要求。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是在落实上付诸真功。要利用各种载体宣传政策,让政策深入人心,大力宣传我县环境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曝光反面典型,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开辟软环境建设工作专栏,设立“曝光台”,让破坏环境的人和事上台亮相。要切实推行审批环节改革,真正实现一站式审批,“一目了然”、“一次办结”,提高工作效率。严厉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对各种违规违纪、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做到真查真办、快查快办、严查重办,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通过建优硬环境,硬化软环境,使响水真正成为汇聚外来资本的“洼地”和客商投资的“乐园”。

三、建议

(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县城坚持规划的系统性、民主性、严肃性,使规划真正发挥城市建设的“龙头作用和法律效应”。尽快修编县城建议总体规划和分区详规,拉开XX区框架,启动政府行政中心建设,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加大县城拆违力度。

(二)出台“三驾马车”建设的政策措施整合县城经济开发区,出台一系列土地利用、项目审批、财政体制、人员管

理、干部配备等规定,尽快划定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区域,让经济开发区充分享受省级开发区权限。壮大陈家港化工集中区,完善化工集中区人员管理、财政体制,加大化工区基础设施投入,扩张集中区规模,增强项目承载能力。开辟沿海新的工业区,高起点、大手笔规划沿海工业区,准确定位工业区发展方向,积极向省市争取协调利用好灌东盐场和黄海农场盐田、滩涂土地资源,实施沿海滩涂统一集中开发。

(三)建立优化环境的监督体系。高规格配强县委督查机构,建议在县委办成立县委督查室,正科级建制,抽调6-10名同志专门从事督查工作,落实督办县委、县政府决策,推进全县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年内完成行政审批中心建设,正式付诸运行。强化优化办建设,由县纪委书记兼任主任,协调6-10名人员专门负责,开通县长热线,及时收集处理客商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动真碰硬,不打和牌。

(四)制定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

对投资较大的工业项目,在享受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实行一事一议,同时,参照沭阳、邳州等地的做法,在增值税地方留成25%比例中,拿出10-12.5%的资金对纳税贡献大的企业进行奖励。同时,兑现以前向客商承诺的优惠政策,以诚信取信于客商。

第四篇:庆云县明德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自评报告

庆云县明德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自评报告 尊敬的县市教育局领导:

我校根据《德州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校评估标准》逐项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向你们做一汇报。

一、校本培训的保障

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组成了以主要领导张世懂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并划拨了小本培训经费和校本培训成果奖励经费,校内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及现代化的校本培训设施,各种培训用书期刊杂志音像资料丰富,并组成了有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培训队伍,聘用了专兼职校本培训辅导员,及时向教师提供培训教材,充分利用网上培训,实现了所有教师多媒体网络教学,积累了用于校本培训的案例,逐步形成了各学科的案例库,以光盘系列片的形式进行了库存。积极开发校本培训课程,初步编制了校本培训教材。积极开发校本培训资源,与济南市名校育贤小学接为“对子”,达到了校本培训资源共享。本大项自评得分为19.5分。

二、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制定了《明德小学校本培训考核奖惩办法》,确立了《明德小学校本培训方案》对每学年学期制定了工作计划,并有阶段性和专题总结。培训过程中有固定的培训时间,详细的培训活动记录,教师教育档案规范存档,学定期对校本培训工作进行评比并与考核挂钩,实施表彰与奖励。对教师的培训实施学分登记制度,教师登记面打百分之百,本大项自评的分为19分。

三、校本培训的实施

在培训内容方面完成了新课程教育改革教学理论的培训、师德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岗前培训,并对班主任工作与德育活动创新以及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培训形式与方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定期请专家来校指导讲座,积极参加上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按上级部门要训与互助式培训相结合,每位教师有自我培训计划,并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式培训方式,

使其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本大项作自评得分为18.5分。

四、校本培训成果

通过进行校本培训,教师的教风端正,干部教师的求组织全员专题培训,有校级教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进行校本培训。例如:“合作学习,当堂达标”课题研究,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校本培训,并激励教师自我培教学理念先进,教师能够按照新课程要求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经常写教学随笔反思等,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培训过程中有阶段性自评反思报告及课题研究自评报告,建立了校本培训学校网站。有三位教师优质课比赛获市级以上奖,并有9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及市级以上获奖,在校本培训中获县级“教学能手”教师4名,知名度高的专家型名师一名。全体专任教师都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能力明显提高,班级管理达到精细化、规范化、自主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语文素养,音体美特长级学生的行为规范均得到显著提高,学校在校本培训当中所取得经验在全县推广,有多篇校本培训经验介绍在庆云县教育信息中发布,我校在校本培训中形成了校本培训创新模式-----“三位一体同步训练”在全县推广,曾获县级以上“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12人。本大项自评得分18.5分。

通过自评四项总分为95.5分。

总之,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发展完善,以上自评报告虽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但难免也会与上级领导要求有相悖之处,还敬请上级领导详查,批评指正,以不断改进我们的校本培训工作为盼。

庆云县庆云镇明德小学

二OO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五篇:6.13凌云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报告 - 副本

凌云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自查报告

自2012年以来,我县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和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把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和县域内校际间均衡发展作为教育重中之重工作扎实推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党政重教不懈怠,取得了显著成效,于2017年5月顺利通过区级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验收。此后,我县继续加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按照市级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核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认真整改落实,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校园校舍建设,增添教学仪器、图书、信息化设备,促进校际间师资力量均衡。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均衡发展工作评估体系》,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等十八项指标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初中9所180个教学班,在校初中学生9667人,在职教职工676人;全县有完全小学40所415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17601人,在职教职工1026人;教学点61个185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3390人,在职教职工228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三残”在校生81人,在职教职工21人,全县随班就读的“三残”学生52人。2016年11月通过百色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

1

对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督导评估,2017年3月通过百色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核,2017年5月通过自治区教育督导团对我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我县县域内100%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九项指标综合评估得分都达90分以上,达到自治区办学基本标准。2016年11月顺利通过了百色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县办学基本标准达标督导评估。

(二)小学、初中均衡差异系数情况。

通过对生均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教职工与学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测算,我县初级中学差异系数为0.18,小学差异系数为 0.31。达到了申报自治区级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要求。

(三)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表》评分标准,我县在“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等四大方面18项指标自评分97分,已达到自治区级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要求。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我县向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发放公众满意度调查表共809份,回收有

2

效问卷数743份,其中学生家长374份,占50.95%。公众对我县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县域内学校校际办学条件差距、教师队伍的差距、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以及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努力程度等问卷调查,综合满意度96.4%;实地走访 357人,实地走访满意度91.04 %。

三、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完成情况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体系包含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大方面十八项指标,总分100分。我县认真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均衡发展工作评估体系》开展自评活动,自评分97分。

(一)入学机会(该项总分20分,自评得分19分) 1.随迁子女就读。县人民政府致力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问题,出台《关于印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文件形式明确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通过整体搬迁凌云县高级中学,改建成凌云县第二中学,扩大第二中学办学规模,新增初中学位1500个。利用原二中新建民族小学,新增小学学位1200个,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和本县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难问题,化解县城学校超大班额。成立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制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的原则,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均等接受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接收比率达到100%。此项赋分5分,县级自评5分。

2.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制定下发《中共凌云县委办公室 凌

3

云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凌云县关爱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凌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关爱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印发《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工作制度的通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学校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此项赋分5分,县级自评5分。

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普查工作的通知》,县教育局协助县残疾人联合会、卫计局做好残疾儿童的普查登记工作。教育部门印发《关于做好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通知》、《残疾儿童少年确认、登记、组织入学工作制度》、《凌云县中小学、幼儿园、特殊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充分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1.22平方米,超过国家评估指标。每年坚持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全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资助帮扶。2016-2017学,全县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124人,入学104人,入学率达到83.87%。此项赋分5分,县级自评5分。

4.学校招生工作。我县规范操作,阳光招生。印发《凌云县建立和实施教育督学责任区工作方案》《凌云县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划分办法(修订)》《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凌云县优质普通高中保送生、定向生招生录取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通知,转发百色市教育局《关

4

于我市2014年市直优质普通高中分配部分招生指标到全市初中学校的通知》等文件通知,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划分全县每所小学、初中招生服务范围,并下达招生计划,规范做好编班工作。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无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择优录取新生现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指令性招生指标按自治区当年规定的比例分配到辖区内的初中学校,招生工作有序、规范。但县城学校因进城务工子女较多,还存在少部分大班额现象。此项赋分5分,县级自评4分。

(二)保障机制(该项总分25分,自评得分24分) 1.责任制度。我县高度重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立以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制定《凌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步骤和政策措施,纳入县级政府及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根据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方案,县教育局成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充实机构,到各乡镇先后开展11次专题培训,通过组织各学校校长按照评估标准自查整改、组织各学校校长到全县初中、小学现场观摩分析现状,还到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的凭祥、来宾忻城、贵港覃塘区及迎区检、迎国检的本市德保县、田阳县观摩评估组评估,并指导各学校认真开展推进工作;我县十分重视学校安全维稳工作,县社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牵头建立健全维护学校稳定的长效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此项赋分4分,县级自评4分。

2.经费保障。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5

加快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规划工作。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列入财政预算,通过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14-2016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46606万元、56700万元、582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8%、21.66%、2.77%;2014-2016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分别为28009.2万元、34559万元、36634.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5%、23.38%、6.01%;2014-2016年小学阶段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5057.2元、6740.5元、7663.7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25%、33.29%、13.7%;初中阶段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6158.15元、7313.84元、8818.7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3%、18.77%、20.58%;2014-2016年小学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262.57元、1649.55元、1959.4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57%、30.65%、18.79%;初中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625.21元、1813.95元、2611.3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11.61%、43.96%;2014-2016年教师人均工资分别为49340元、58492.4元、68030.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7%、18.55%、16.31%。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8.24%、19.33%、17.11%,达到自治区规定比例。2014~2016年,我县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分别为474.57万元、446.96万元、540.08万元,并按规定全部用于教育;我县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别用于义务教育,13870元、16150万元、12069万元,分别达到84%、92%、86%。此项赋分10分,县级自评10分。

3.规范经费管理。我县规范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义务教育

6

经费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国家和自治区下拨的经费及时拨付到位,专款专用,无截留、挪用。义务教育学校无新的债务。此项赋分3分,县级自评3分。

4.学校标准化建设。我县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编制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制定并有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落实“四个优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建设列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每年的党代会、人代会都把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建设列入报告内容、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目标,向全县党员、人民群众作出完成建设工作任务承诺;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绩效考评内容。二是落实经费保障优先。坚持义务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4年以来,斥资1.58亿元实施县城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搬迁凌云高中,县二中搬入原凌云高中,原县二中新建成县民族小学,改扩建下甲镇初级中学,并把力洪民校初中部撤并入县二中,把朝里民校初中部撤并入下甲镇初中。新增县城初中学位1500个,新增县城小学学位1200个,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和大班额、大通铺问题。既满足了我县高中教育需要,也满足了县城初中、小学学位需求。多渠道投入2.754636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一是投入经费1.587116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00812平方米,新建改建后校

7

舍建筑面积达33.45万㎡,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达12.92万㎡;二是投入7339.05万元资金实施校舍维修及附属工程;三是投入2616.65万元实施学校运动场建设;四是投入1719.5万元实施校园文化、美化、硬化工程,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 4533.45万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其中装备多媒体教室 568 (间),村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配臵率达到 100 %;配臵计算机教室 54 (间),村完全小学以上配臵率达到 100 %,计算机增至2360台,村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生机比达到 15.1 :1,初中达到 12.9 :1;2014年以来依托“全面改薄”项目,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村级以上学校接入互联网学校数47所,占学校总数的94%,未接通宽带网络的教学点全部安装数字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新购臵图书488713万册,全县村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共有图书 995171册,其中初中409625册,小学585546册,全县生均图书初中42.4册,小学33.3册;其中购臵科学、数学、理化生等教学实验仪器和体音美教学器材一批,总价值796.8万元;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教学仪器器材配备品种数、件(套)数都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327万元,新购臵学生床架5818(套),学生课桌椅6900套,完成了“全面薄改”目标任务,学生课桌椅配齐率达100%,消除了“大班额”、“大通铺”问题。三是落实涉及教育项目建设手续办理优先。涉及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办理学校建设土地证,2013年优先安排凌云高中搬迁建设用地;县发改部门优先办理立项建设;财政部门优先安排项目建设预算评审和办理

8

设备采购相关手续;审计部门优先安排竣工审计;住建部门优先安排报建报监,在规范要求范围内给予优先安排办理相关手续。四是落实师资配备优先安排。在教师配备方面优先安排满足义务教育编制。在全县人员编制偏紧的情况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精神,认真清点核实,结合实际,按照足额配备、分步实施思路优先安排教师人员配备工作。2014年以来共新招聘教职工370人,其中:事业招考170人,全科教师28人,特岗教师146人,招聘特岗教师转岗26人。已明确再增用编制255人,2017年9月即可招聘到位。然而我县属于贫困大石山区,土地资源匮乏,少数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不到标准要求,此项赋分8分,县级自评7分。

(三)教师队伍(该项总分35分,自评得分34分) 1.落实待遇。我县重视教育发展,通过各个途径提高落实教师待遇,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凌云县教育系统开展“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凌云县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实施办法》,落实改善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对全县除县城学校以外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每人每月乡(镇)中心校200元、村完全小学300元、教学点400元生活补助,每人每月300元乡镇工作补贴,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副校长全覆盖;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教师周转房588套,解决学校教师住房不足问题,逐步改善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此项赋分4分,县级自评4分。

2.教师配备。我县认真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

9

编制标准实施办法》规定核定教师编制,并按编制标准配备教师;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以公开招聘形式选拔,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按编制及时补充合格教师;无“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人员的现象;基本实现县域内所有学校均衡配臵教师,学校内学科、班级教师配备合理。2014年以来共新招聘教职工370人,其中:事业招考170人,全科教师28人,特岗教师146人,招聘特岗教师转岗26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现初级中学在校学生9667人,教职工676人,师生比1 :14.3;完全小学学生17601人,教职工1026,师生比1:17.2;教学点学生3390人,教职工228人,师生比1:14.87。已明确再增用编制255人,已进入报名招聘环节,2017年9月即可招聘到位。我县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尽力配足教职工,本级财政供养工勤人员243人,安全协管员95人。全县初中、完全小学设臵、聘任中级教师岗位727个,符合任职条件598人,聘任598人。中级及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初中达47.07 %,小学达42%。存在主要困难是中级以上教师岗位有岗位无符合任职条件教师,此项赋分14分,县级自评13分。

3.教师交流。我县建立完善促进县域内城乡校长、教师队伍定期交流制度。印发《凌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岗位责任制度》、《凌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凌云县中小学教师轮流支教工作方案》、《凌云县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县域内每年义务教育教师城乡交流、校际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以上,2014年以来共378人,交流平均达10.88%。其中2014年教师轮岗交流108人,占专任教师10.52%;2015年教师交流人数为1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

10

10.59%,2016年教师交流人数为15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1.42%。此项赋分9分,县级自评9分。

4.教师培训。印发《凌云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差旅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做好公用(培训)经费管理工作的通知》、《凌云县学校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和请假管理制度(修订)的通知》、《凌云县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凌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的通知(修订稿)》、《凌云县教职工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作为教师培训经费,三年来通过分期分批选派各类教师外出培训5379人(次),费用资金388.44万元,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5.01%。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其中2014年参加培训1730人(次),培训经费125.65万元;2015年参加培训1658人(次),培训经费120.29万元;2016年参加培训1991人(次),培训经费142.5万元。此项赋分8分,县级自评8分。

(四)质量与管理(该项总分20分,自评得分20分) 1.执行课程计划。教育局印发《凌云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臵工作的通知》《凌云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作息时间的通知》,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此项指标满分3分,县级自评3分。

2.提高巩固率。成立凌云县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凌云县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实施方案》、《凌云县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工作督导检查制度》、《凌云县义务

11

教育巩固率提高工作问责制度》等文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专项规划;县、乡两级政府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认真落实“双线控辍工作目标责任制”;我县县域小学阶段巩固率达99.86%,初中阶段巩固率达98.6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75%,完成百色市下达92%的目标任务。此项赋分6分,县级自评6分。

3.体质健康。我县积极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计划,努力增强学生体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县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达到96.1%以上和92.7%以上。此项赋分2分,县级自评2分。

4.规范办学。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招生政策,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确保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不下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升学指标,不公布学生成绩信息,不依据升学考试成绩进行排名,不以升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县域内不设重点校,学校不以学生文化课成绩分快慢班、重点班;按就近入学为原则,公办义务教育无择校现象。此项赋分3分,县级自评3分。

5.课业负担。我县把学生兴趣活动和特长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各义务教育学校无利用节假日补课,无向学生收取补课费用现象,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要求,无滥订滥发教辅材料现象;认真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回头看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减负”政策,学生课内外作业科学合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不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考试、测试,每个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水平性检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此项赋分3分,县级自评3分。

12

6.督导评估。印发《建立和实施教育督学责任区工作方案》、《关于选聘凌云县教育督学责任区督学的通知》、《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对各乡镇进行督导评估的通知》、《凌云县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定期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印发《凌云县教育局督学责任区表彰奖励制度》,建立表彰奖励机制,督促学校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出特色。此项赋分3分,县级自评3分。

五、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县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我县属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土地资源匮乏,个别学校运动场面积比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学校教学和教辅用房还不达标。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还有一定的困难,农村交通条件便利,更多群众子女要求进入城镇学校就读愿望与农村适龄儿童减少学校办学规模缩减形成新的矛盾。县城学校还有部分大班额现象。

(三)由于我县地处偏僻,学校点多面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强,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招聘教师难。还存在教师结构还不够合理现象和教职工总数虽达标但专长任教师还不足的现象,增用教师编制255人,招聘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需要到2017年9月才能全部到位。

六、今后目标和举措

(一)保持教育持续投入。发挥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切

13

实落实“三增长”政政策,优先保障教育发展资金需求。同时,把握扶贫开发攻坚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二)扩容城区学校。抓紧实施城乡结合部学校扩容工程,扩大城区学校办学容量。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学校建设,在镇洪新区征地54亩,投入6000万元新建一所办学规模1800人的标准化完全小学,并争取2017年9月开工建设。

(三)优化教师队伍。继续按照“按需择优选招”原则,面向专科以上毕业生选招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同时,深化师资交流机制,探索教师竞聘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城乡交流、校际交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举措,进一步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力度,整体提升教育水平,切实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凌云县教育局

2017年6月12日

14

上一篇:关于消除薄熙来王珉下一篇:关于师德修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