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一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995年,绵阳在全国第三次卫生城市大检查中被评为全省倒数第一名。这个“倒数第一”对绵阳上下震动非常大,由此拉开了绵阳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的序幕。

第一篇:统一管理论文范文

浅谈“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广告经营模式

近年来,随着传媒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电视产业也进入了产业整合阶段。与之相适应,电视广告经营也由过去单一的事业体制,发展到事业板块下和产业板块下混合经营的广告体制,进而围绕“统一”和“分散”两个概念而派生出了多种经营模式。作为“统一管理,分散经营”这一全新经营管理模式的先行者,河南电视台几年来通过经管模式的创新和成功实施,广告事业发展迅猛,广告创收屡创新高,并于2008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了业界瞩目的成功典范。笔者作为河南电视台广告经管模式改革创新的执行者和见证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将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共享。

何为“统一管理,分散经营”模式

所谓“统一管理,分散经营”模式,实际上是指媒体将广告经营权分散到下属频道,由频道设立自己的广告部,并作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开展经营活动,与此同时成立统一的广告中心行使对各经营主体的管理权和审核监督权。在这种广告经营模式下,广告中心的“统一管理”将会有效促进媒体整体广告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强媒体的广告整体效益,同时也可以减少广告违章现象,并加强广告财务的控制,从而达到宏观调控上的统一,实现电视台统一财务收支、统一广告价格、统一经营方式及统一管理制度的目的;各频道的“分散经营”将会极大地激发各频道的积极性,使媒体的整体广告经营战略能够真正落实到频道的战术层面,使频道在统一管理下,享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保持广告运作流程的畅通与高效率。同时这种经管模式也改变了以往节目部门与广告经营部门分工分家的状态,加强了两者的互动配合,有利于节目整体的科学编排和协调,有利于频道内部节目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节目质量的提高和广告创收的增长,使媒体的广告经营既能享受统一有序的管理,又可拥有独立经营的空间。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2004年年底,河南电视台对传统广告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改革,通过全力推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模式,通过机制创新为全台广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力“加速器”。在新的广告经营管理机制中,原来的河南电视台广告部改称为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明确了其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基本职责,身份从原来的经营者转变为了各频道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原来在广告部集中统一的广告经营权被分解到八个频道,由各频道自设广告经营部,作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对外开展经营活动。

新的机制对广告经营管理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中心要保证管理监督到位,切实维护河南电视台广告经营秩序稳定、核心利益不受损失,另一方面,要对各频道广告经营部门放权充分,以完善配套的服务措施全力支持各频道的广告创收工作。

如何在“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之间把握好管理的尺度,如何协调和平衡中心和各经营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新机制的优势加速河南电视台广告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些都是广告经营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全新的课题,广告管理中心积极调整心态,转换思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河南电视台实际的管理之路。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通过不断的创新管理终于在“权利”和“责任”、“管理”和“服务”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位发展之路,确立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管政策、管合同、管价格、管播出的基本职责,成功构建了具备河南电视台特色的广告经营管理体系,在确保中心各项管理措施科学性、操作性和执行力的同时也为各经营部的广告创收增收营造了顺畅、宽松的环境,真正做到了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有利促进了河南电视台广告事业的蓬勃发展。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要真正释放“统一管理,分散经营”这一机制的活力,广告经营管理中心重点要行使好“管理员”和“服务员”两个职能。

当好“管理员”

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作为媒体的宏观管理者和经营秩序的维护者,必须首先要扮演好“管理员”的角色,通过广告政策的科学制定,广告合同的审核管理和播出环节的有利监管为各经营部开展广告经营活动打造公平、公正、透明、诚信双赢的广告经营管理平台。

制定科学的广告经营政策

只有科学制定广告经营政策,才能给广告经营以正确的方向指导,保证广告创收的顺利完成。广告中心借助国内媒介研究公司提供的各种数据和资讯,结合省级兄弟台的发展态势,对各经营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通过制定科学的创收任务目标、价格体系和广告经营政策,促进各频道广告经营工作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行,使各频道不但形成了竞争的合力,而且,还充满了活力,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同时又能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推动河南电视台广告事业的快速发展。

规范管理广告合同与业务流程

广告合同从签署到完整、准确地执行完毕,牵涉到全台对外的整体经营形象,更是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广告合同和业务流程的管理成为广告中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增加广告合同的透明度。所有广告形式均按照规定签署广告业务发布合同。各频道广告经营部独立经营开发广告业务、洽谈并签订合同。其次,要严格进行合同的审核、录入及广告串编单的编制,不符合规定的合同,返回至相关频道广告经营部重新签订。另外,广告合同经签订、审核和执行后,合同原件及其它附属原件、变动通知等,一律建立档案管理。最后,各频道广告经营部设立广告审查员和广告制作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审验发布广告的合法性,并按照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审核确认的广告串编单进行广告串编制作,从根本上杜绝违法违规广告的播出。

加强广告安全播出流程管理

安全播出不只是技术与播控安全,它涉及全台节目生产、广告制作、节目编排、准点播出、包装等各个环节,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工程。因此广告合同从执行到播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广告管理中心加强对安全播出流程的管理,高度负责,力争将广告的错、漏播和不可抗拒的因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

严格广告客户资源管理

广告客户资源是广告经营活动的生命线,建立一套有效的客户资源管理方法至关重要。广告经营管理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各种客户来源途径,杜绝客户资源“谁获得谁拥有”的现象,同时出台相关标准和规则,由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协调各频道在大客户开发谈判中的关系。通过客户资源的宏观调控,实现全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对于在经营上有法律纠纷、恶意欠款、扰乱市场等不良行为的广告客户,由中心录入“黑名单”并在各经营部进行通报,彻底杜绝不良客户在全台广告经营活动中的出现。

做好“服务员”

在做好“管理员”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服务意识,通过建立长效服务机制,真正做到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是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的又一个重要职能。

创新管理模式,贯彻服务意识

为全力支持各频道广告经营部做好广告创收工作,广告经营管理中心根据河南电视台“一大多强”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各频道经营实际,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灵活调整工作思路,确保管理服务工作与经营创收工作的协调顺畅。特别是针对当前广告创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广告经营管理中心根据各频道实际情况,对广告经营政策和措施实施灵活管理,按照“只要是能够促进广告创收工作顺利开展的经营政策就是好政策,只要是能够确保广告创收任务完成的经营措施就是好措施”的原则,努力为各频道营造了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同时,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积极与各经营部进行沟通,及时提供经营部急需的数据资料,全力支持各频道广告经营部的经营创收工作。帮助各频道广告经营部妥善解决广告播出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播出管理环节做好服务,力求实现广告播出的事前管理,守好门,把好关,通过建立有效反馈机制,使各频道广告错、漏播率降至最低,确保了广告经营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健全沟通协调服务机制

为了帮助各频道经营部及时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广告经营管理中心每月会牵头组织召开一次广告经营管理工作协调沟通会,各经营频道负责人对当月经营和管理的情况进行总结,广告经营管理中心针对各频道在广告经营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沟通,并主动征求大家对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在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以切实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同时,本着节约成本、统一形象、减少内耗、有序竞争的原则,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对各频道的广告招商会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实施,广告中心按照各频道的创收任务指标和定位特点对客户资源进行科学地调配,通过政策性调控实施跨频道、跨栏目的综合销售策略,实现媒体利益的最大化。

提供决策支持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广告创收大战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一方面配合权威媒介咨询机构做好河南电视台广告收入、收视数据收集及分析工作。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兄弟媒体大量、详实的经营数据、管理方式等,汇编后报送局、台领导,为局台领导全面了解广告经营现状及兄弟媒体动态并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为各频道广告经营部及时提供急需的广告经营数据、监播数据及其它与创收相关的数据资料、经营动态,使各经营部的日常经营和各类广告推广招商活动在完善数据的支持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做好公关事务

规避政策风险,加强危机公关,为广告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需要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不断地加强与E级主管职能部门的有效沟通,随时与广告监管部门保持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络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培养感情,加深友谊。包括主动汇报上级主管部门对我台下发违规广告通知整改情况,认真听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派专人到相关部门进行拜访,主动学习最近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政策文件精神,并且及时而准确将信息传达给一线经营部门。

2009年是河南电视台推行“经管分离”广告经营机制的第四年。机制转换以来,各频道广告经营部作为河南电视台的对外经营主体逐步走到了广告经营的第一线,极大推动了河南电视台广告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也在“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真正摆正了位置,找准了定位,正确处理好了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既立了规矩,又搞好了调控,既充分调动了各频道广告创收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构建了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统一的广告经营平台,为河南电视台今后各项事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军保

第二篇:统一管理 联合执法 全民参与

1995年,绵阳在全国第三次卫生城市大检查中被评为全省倒数第一名。这个“倒数第一”对绵阳上下震动非常大,由此拉开了绵阳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的序幕。特别是近几年来,绵阳城管秉承“严格执法,文明管理”的理念,牢固树立“忧患、开放、竞争、服务”意识,借势而为,乘势而上,为绵阳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等荣誉称号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升了绵阳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在95%以上。2006年绵阳在全国661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全国城市管理先进集体标兵单位”称号。

目前,绵阳城管已成为绵阳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住建部评价绵阳城管“十年如一日坚持长效管理,在全国城市管理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对推动全国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走出了一条适宜于自身管理需要的特色之路”。这条特色之路就是“统一管理、联合执法、全民参与”。

一、建立了权威高效、集中统一的城市管理指挥机构

为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改变过去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职责不明现象,绵阳于1995年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建设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任常务副主任,公安、建设、工商、环保、卫生等31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城市管理的组织指挥和统筹协调,代表市政府独立行使管理职能。

1996年3月4日,绵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绵阳城区的城市管理实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公安、城建、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同年3月8日,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工商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联合执法有关问题的意见》,理顺了执法体制。

绵阳市城管委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并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安排30-50万元专项资金,对成员单位实施专项考核,严格奖惩,调动了成员单位积极性。与此同时,各区和各街道办事处也成立了城管办,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网络。在科技城范围内统一管理标准,农贸归市,摊点归区,坐商归店,自行车归点,机动车归场,沿街店铺及各单位“门前三包、门内达标”。

城管委的成立,形成了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审批收费、执法分离等方式,将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职能分开,杜绝部门利益,促使各部门主动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城市管理,认识问题有高度,分析问题有深度,解决问题有力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的决策,从而使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管理标准得到高度统一,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2010年底,为适应绵阳城市飞速发展需要,市委市政府本着“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调整了市区城管体制,在各区(园区)组建了城管局(办),着力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基层积极性,整合了资源,提升了管理水平。

二、组建了有职有权、快速灵活、有强制力和战斗力的城市管理联合执法队伍

1996年,在绵阳市城管委领导下,组建了一支以公安巡警为主,城建、工商、环保等部门参与的城管联合执法队伍。联合执法的主要特点:一是有效整合了城市管理多种执法力量。联合执法大队成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主体,行使原市容监察、绿化执法以及工商、规划、市政、公安等部门的部分或全部处罚权。原来的政出多门变为联合执法,整合了执法力量,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能,城市管理效果明显。1996年6月,联合执法不到半年,绵阳就在全省“三优一学”创文明城市竞赛中一举夺魁。二是维护了城市管理的执法权威,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想管管不住、管好难巩固”的被动局面。三是实现了城市管理与治安管理的共赢。有些城管问题同时也是治安问题,巡警参与联合执法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四是促进了城市管理与巡警巡逻勤务方式的对接。巡警24小时巡逻执勤,全天候巡查、全天候管理、全天候监督,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加上机动灵活、反应迅速,各种违章行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查处,尤其是流动性大、善打“游击”的小摊贩没有了可乘之机。巡警实行警区责任制,对警区内“八乱”行为的查处情况被纳入大队和民警个人月目标考评,从而激发了民警搞好城市管理的自觉性。

三、充分运用公共关系理论营造了良好城管氛围

近年来,我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主动运用公共关系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协调和处理与社会公众、上级部门及媒体舆论的关系,使城管部门的各种决策、活动和措施更加符合公众和社会的要求,赢得社会公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好感、支持与配合,实现城市管理部门自身形象的有效提升,从而全面推进城管事业不断发展。

一是通过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城管接访日、城管公开体验日等畅通群众举报、信访等渠道,充分发挥问题反映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建立和落实领导接访制度。二是通过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城管微博等畅通监督渠道,发挥党风廉政监督员的监督作用。三是实行登门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与群众建立情感与工作联系。四是在一些重大决策出台之前,通过日报、晚报、电台、电视台、微博等新闻媒体公开向群众征求意见。五是开展民意测验,掌握公众舆论导向,了解公关工作状况。六是充分借助内部刊物《城事》期刊、城管网站、外部传媒等传播力量,促进城管公共关系建设。

同时积极加强队伍建设,将公共关系理念渗透到每个队员日常执法中,通过人际传播,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实践“人人都是城管执法形象”。一是微笑。通过执法人员的微笑,帮助城管执法人员在威严中透着一种强烈的亲和力。二是聆听。通过耐心听完当事人的表达诉求,淡化矛盾。三是沉着。通过城管人员的坚毅、沉着感染群众,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四是尊重。确保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人人平等。五是真诚。心里装着群众,真正对群众有感情,在执法时与群众互相沟通。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帮助绵阳市城管队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功应对了一些城管执法公共危机事件,确保了执法工作的“法制化、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

四、形成了以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全民参与机制

“秩序是管出来的,卫生是扫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文明是引导出来的”,要始终保持市容整洁、秩序良好、环境优美,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近年来,绵阳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等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普遍要求,普遍遵守,普遍享有”的原则,坚持“三统一”(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统一领导),实行“三结合”(治标治本结合、疏堵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监督结合),一方面,采取创建检查和考核评比形式,从“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入手,坚持不懈地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城市管理向高水平、高层次和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以媒体宣传为主,传单宣传、宣传车宣传、学校教育、组建城管小卫士队伍(学校教学生,学生考家长)、宣传栏宣传等形式为补充,广泛宣传“市民八不准”等城管规定,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解决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乘车、入厕、休闲等问题着手,让优美的环境来鼓励和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赢得了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提高了全民参与意识,收到了良好效果,形成了人改造环境和环境改造人的良性循环。

对于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6次纠正,1次处罚。绵阳城管的6+1的执法模式改变了绵阳城管的执法形象,同时也得到了市民的普遍理解和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2002年以前,绵阳城市执法的年罚款每年有三四百万元,而近三年年均罚款金额不足5万元。

绵阳城管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在拆除18条以街为市和1500多个占道摊点后,绵阳同时建起了16个专业市场和10个成规模的休闲场所,规划了200余个便民服务点,1个居委会就有一个便民服务点,居民生活便利快捷。这些措施不但解决了经营者的经营场所问题,还救活了一批贫困企业,增加了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兼顾。城市管理者还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联系摊位、减免费用。正因如此,绵阳城市管理才一年一个台阶,城市面貌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事实上,城市管理是一个过程,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基本卫生、基本秩序管理;二是协调管理、综合整治、督促检查;三是处理违法违规。三个层面的工作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基于这种理解,绵阳的城管实行市城管委领导下的,由城建、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参与的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这种模式,整合了城建、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的管理资源,执法力度大,管理成本低。城管联合执法队伍还积极配合规划、卫生、文化、工商、河道等部门的专业执法,形成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城管联合执法机制。由于这支队伍均系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既节约了城市管理行政成本,又达到了费省效宏的目的,成为绵阳城市管理的特色和精髓。联合执法与专业执法的结合,综合整治与长效机制的结合,提升了管理效能,城市市容做到了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平时与节日一个样,大街与小巷一个样,白天与晚上一个样。国内数百个城市到绵阳考察城市管理,均一致认为这种模式是成功的。

五、狠抓城管项目建设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一是以建筑风貌打造为主要抓手,确保城区面貌从整体上明显改善。重点对建筑实施了外墙装饰、空调外机规范、广告(店招)整治提升、违规搭建治理、防盗栏拆除规范等一系列改造。二是以广告店招治理为重要手段,确保城区面貌从细处有效提升。整治后,户外广告参差不齐、店招杂乱无章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推动了城市空间管理上档升级。三是以交安设施和城市家具等建设为突破,推动城市管理设施水平稳步提升。通过打造项目的实施,城市空间立体感更强,品位和档次不断提高,城市魅力与日俱增,市民反响强烈。

六、推动了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城市管理新实践进程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向“科学、严格、精细、长效”迈进,促进城市管理变革新实践的进程,大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在原绵阳市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中心的基础上,以3S技术为支撑,充分整合公安天网视频监控、测绘局1∶1000电子地图、市信息办IDC机房和电子政务网(电信)有线网络资源,按照“两个轴心”的工作机制,设立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中心协调配合,独立运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城市管理体制的“两个轴心”,下设规划、建设、房管、城管、环卫、绿化、燃气、供水20个二级平台,并在全市体制调整后,增设5个区级平带,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和服务范围。通过数字城管监督员、视频监控系统和12319公众受理子系统,实现了城市管理各类信息的大范围、高效率的受理和解决。截止目前,已受理、解决各类问题10万余件。目前,绵阳市视频监控点二期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中,完成后,视频监控点总数将近3000个,基本实现城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近两年,绵阳每年改造20余条街道的3000余个商铺店招,实施100余幢建筑物风貌打造,建设改造提升10条街道,建10个公厕,坚持长年道路清扫保洁双班制……绵阳城市管理的年度目标具体而务实。十余年联合执法提升了绵阳城市形象,改善了绵阳投资环境。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内容不断增多以及管理体制调整,目前,绵阳城管正切实推进城市管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经验型向制度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前瞻型,由严管重罚型向教育疏导型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完善市城管委领导下的城市管理联合执法,走绵阳特色的城管之路。要适时创新,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构建和谐城管,推进城管数字化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要努力解决好与市民关系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最需要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市民的共同利益,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充分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不断提高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

(责任编辑:黄荔)

作者:申泽

第三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急需统一名称

如今,用“五花八门”来形容各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名称并不算过分,“道路运输管理局”、“运输管理局”、“道路运输局”、“公路运输管理局”、“交通运输管理局”同时存在,有的单位还冠以“XX省交通运输厅”或“XX省交通厅”,这类混乱在县(市)一级单位同样存在。

想当初,我国《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起草时,就因为使用了“公路”概念,导致不能调整城市交通,以致全国各地出租汽车、公交管理模式千变万化。

2008年,国家实行大部制改革,当初《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制定时概念不准确所带来的混乱总算开始纠偏。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统一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名称已成为当务之急。

法规的基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可见,法规已经将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职责授权给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而不是“公路运输管理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讲,自2004年7月1日起,各地的“公路运输管理局(处、所)”作为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执法主体,其合法性可能受到质疑。

所以,自从国道条实施后,“公路运输管理机构”作为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执法主体有违法行政之嫌,各地的运管机构应该迅速将机构名称改名为“XX省(市、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处、所)”。

为科学立法提供组织基础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实施以来,交通运输部具有了对出租汽车和公交管理的职能,对这两块工作进行立法已经势在必行。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但由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名称各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直接将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主体授权给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笔者担心,即将出台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无法协调好这一关系,极有可能导致将原来两个部间的磨合转化为一个部中两个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机构)间的磨合,引起不必要的管理资源消耗。

如果我国各地的运管机构可以迅速地将名称统一、职能统一,那么,《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就有可能直接将其执法主体授权给“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这样在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消除内耗,提高管理效率。

维护运管机构执法权威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管理一般以机动车为依托,也就是说其执法对象是天底下流动性最大的。因此,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处罚对象,很可能在两小时前后,游弋在另外一个省(市、自治区)。

因此,如果机构名称不一致,对于执法对象来说,他们会感到非常疑惑,必将极大地降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执法权威,让人一看就觉得运管机构是一支杂牌军。

另外,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单位名称不规范,将会给同行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即使是上网检索也会造成困难。(作者单位:绍兴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作者:翁坚超

上一篇:法律服务论文范文下一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