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公园交通改善规划浅析——以重庆两江新区照母山森林公园为例

2022-09-10

1 照母山森林公园概况

照母山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核心区域, 占地面积4700亩左右, 于2011年4月初步建成, 是集健身休闲、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公园。

根据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方案, 公园共设置进出口7处截止2016年12月, 一、二、三、六、七号等5个门已经建设完成, 四、五号门尚未建设。其中一号门为主入口, 并配有停车泊位998个;二号门为步行主入口, 可通过阶梯步道上山;三号门附近规划有停车场但尚未建设;其余入口均不通行车辆, 仅适用于游客步行。

2 周边交通条件分析

2.1 道路交通分布情况

高快速路:两纵, 渝武高速、金山大道;

主干路:两横一纵, 金开大道、金州大道、星光大道;

项目主要出入口 (一号门、二号门) 临金开大道设置, 金开大道现状交通运行情况较好。

2.2 公交及轨道交通

公园周边公交线路及公交车站较少, 设站停靠不够人性化。仅有878路公交设有照母山站停靠, 可近距离到达公园主入口一号门。公园东侧金山大道虽有532、627、826等三条公交线路通过, 设有华宇上院站及大坡隧道站, 需步行一定路程方可进入公园三号入口。

轨道交通规划有六、五号线近公园通过。目前仅六号线实现通车运营, 设置有最近的光电园站, 距离公园主入口约600米, 需步行6-10分钟抵达;在建的轨道五号线就近设有人和站、幸福广场站可为公园游客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2.3 静态停车

自驾前往公园的游客只有通过金开大道主入口直接进入公园免费停车场, 公园提供免费停车泊位998个, 全集中于一号门进入。而吸引游客较多二号门景点附近仅设置约40个停车泊位。

3 交通需求预测及方式划分

3.1 交通方式划分

经调查, 游客到达照母山森林公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自驾车、步行和公共交通, 自驾车出行约50%, 公共交通40%, 步行10%。其中自驾车是游客到达公园的主要方式, 公共交通次之, 步行到达主要限于公园周边的居民。

3.2 交通需求预测

由于照母山森林公园区位及环境人文优势明显, 随着周边已规划用地的陆续建成, 近年来游客数量年均增长达30%左右。2015年游客总量达到343万人次, 其中在春秋季周末游客量达2万人次/天, 逢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游客量可达6.5万人次/天, 2016年1月23日雪后入境观雪, 更是创记录的突破12万人次/天。按此推算三年内公园日均游客量会在1.5万人次/天以上, 普通周末日游客量增长到3万人次/天, 五一小长假日游客量增长到7.5万人次/天, 国庆及举办活动等特殊日子最大游客量按15万人次/天。

根据现状调查, 自驾到达的游客多以家庭为单元, 单车平均人数在3.5人左右, 平均游玩时间2.5-3小时左右, 游玩时段为早上7点至晚上7点。以50%的游客选择自驾出行, 根据公园停车场周转率测算:普通周末停车泊位至少需求为1072个, 小长假期间至少需求泊车位2679个, 特殊节假日至少需求泊车位4465个。

4 问题分析

4.1 配套停车位总量不足且布局不尽合理

公园现有的泊车位仅998个, 泊车位缺口巨大。另外, 现有的停车位主要集中于一号门出入, 而作为吸引游客较多二号门景点附近仅设置约40个停车泊位, 泊车位分布不尽合理。一号门出入口位于金开大道照母山隧道洞口不远, 交通引导与标示性较差, 使自驾游客不易迅速找到停车入口;加之停车泊位有限, 造成一号门入口的金开大道道路拥堵和乱停车现象特别突出。

4.2 公共交通不便

根据上述分析, 由于公交线路少、公交资源配置与站点布局不尽合理、换乘不够便捷等导致公共交通便捷性不高。现状仅金开大道照母山公园站靠近公园出入口, 经过该站的公交线路仅878一条线, 该线路主要运行北部新区翠云至大竹林, 与主城其他区域换乘不够便捷。此外, 轨道交通站点与公园出入口结合不佳, 步行距离较远, 游客乘坐轨道交通到达公园体验较差, 不利于绿色出行。现状轨道交通六号线光电园站距离公园较远, 在建轨道交通五号线人和站与公园入口结合不佳, 步行至最近的二号门距离达1公里。

4.3 步行系统不够完善

目前虽已有一、二、三、六、七号门已经建成, 由于周边用地尚处于开发阶段, 七号门与山下没有步道或车道联系, 不利于周边社区步行进入公园, 未充分发挥主要服务北侧社区居民和其他游客的作用。

5 规划改善内容

综上, 由于交通资源配比、停靠站点设置、站点与公园漫步道的规划建设等问题, 游客注重依托自驾车到达, 导致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占比不高、停车泊车位严重不够、公园周边道路拥堵与乱停车辆等突出问题。本次规划以改善公共交通便捷性、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加公共停车泊位、完善步行交通系统为主要思路。

5.1 公共交通

一是加强轨道与公园的便捷联系, 在轨道五号线人和站位置增设公园人行主入口, 并加强轨道及公交站点与公园的步行通道建设, 以改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二是增加公园南面至城区的公交线路, 将经由黄山大道幸福广场的公交线路部分调整成走金开大道, 并设置照母山公园站, 以吸引游客更多的通过公共交通到达公园。 (见图2)

5.2 静态停车

一是改建2号门停车楼, 2号门停车场现有约40个泊位, 但目前被星光大道北延伸段施工占用地, 经初步测算, 改扩建为停车楼后泊车位可达到240个;二是新建水库右侧三层机械式停车库, 利用水库右侧原施工单位地基和进出口, 可新增停车泊位300个;三是尽快实施3号门附近规划2个公共停车场的投入建设, 可增加停车泊位数约210个, 方便公园东面游客停车。四是结合照母山北面社区建设新增6号门地下停车库, 泊位500个。依托这些改进性规划建设, 可将泊车位增加到车2248个, 基本能够满足周末自驾游客停车需求并接近小长假自驾游客停车需求。;五是加强金开大道公园段停车引导设施建设, 减缓特殊节假日高峰期的停车需求, 利用周边办公楼及小区闲置车位, 引诱导自驾车游客前往周边停车场停车, 然后步行至公园大门。

5.3 步行通道

一是建设优美舒适的林荫步道, 将照母山公园与幸福广场及主要公交站点连接起来。照母山公园与幸福广场是近距离的两个景点, 通过便捷舒适的景观步道串联, 形成一体化游览线路, 同时有利于分散照母山公园特殊节假日停车压力;二是增加公园北面出入口, 便于公园北面邻近社区建设中实施上山步道建设。

5.4 交通诱导

增设道路与入口拥堵、泊车空位等远程干道路口提示, 强化游客引导提示等信息建设, 引导游客驾驶机动车选择合适路径前往公园, 快速找到停车泊位。

6 结束语

城中公园交通是城市交通组成的重要部分, 改善性规划应以现有资源为基础, 交通调查及预测分析为依据, 以提升便捷的公共交通和泊车能力为抓手, 彰显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总体来讲, 本次规划结合周边已有条件和交通设施的能力, 通过提高公共交通与步行等绿色出行便捷性, 降低自驾出行比例;加强人文、近邻旅游文化建设, 把资源利用、接纳能力、管理应对综合系统的加以建设提升, 才能更好地实现规划服务能力。

摘要:照母山森林公园作为我市重要的城中森林公园之一, 日益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 2015年游客流量达到343万人次, 其中在春秋季周末游客量达2万人次/每天,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随着游客流的增长也带来了各类交通问题, 本文基于已开展的相关研究, 以游客到达公园的交通出行结构为基础, 分析现状及规划交通配套设施存在的交通问题, 结合游客交通需求预测, 从公园交通设施配套、公共交通优化、步行交通组织与管理等角度提出规划改善措施及建议, 以期达到指导公园配套交通规划建设。

关键词:城中公园,交通改善,配套设施,公共交通

上一篇:论顶管法施工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下一篇: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