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成宫碑》看欧楷的空间美学

2022-09-10

欧阳询,自信本,潭州临湘(湖南长沙)人,世称欧阳率更。其和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頫并称为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的书法方正俊逸,风姿绰约,在初唐诸书家中独树一帜。

“我国的书法艺术,自南北朝时期‘南书北渐’,开始出现南北书风融合。至隋代统一中国,书风融合则成大势,书学思想也从崇尚意韵转向追求确立新的法度,终于开创了我国书法史上的全盛时期——唐代书法。”欧阳询书法,兼容二王与六朝碑书,承袭中能出新意,有“率更体”之美誉。张怀瑾评价欧阳询“八体尽能”,但欧阳询成就最大的当属楷书。欧阳询的楷书将书法的“险峻”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九成宫碑》全称《九成宫醴泉铭》,记载唐太宗于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一事,楷书,全文1176字。此碑用笔精谨险厉,瘦硬遒逸,结字内敛竣整,,雍容婉丽,神清气爽,寓险峻于平正之中,融丰腴于瘦硬之内,含韵致于法度之外,将南派书风的和雅与北派书风的质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被视为是欧阳询楷书的代表之作。

中国古代书法对空间美学的追求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线条,二是线条与线条之间营造的文白交错的空间效果。空间并不能独立存在,其只存在于线条与线条所构成的交互关系之中。这样的交互不但存在于单个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交互排列也能彰显出书家对空间美学的追求。我们进行书法创作时通常所讲的留出“天地”即是对书法的空间美学最基本的追求。

简而言之,书法艺术中的空间美学于墨白关系中体现。

欧楷的空间美学大致可以概括为外疏内密、喻险于正、左顾右盼三点,这三点也是从章法、结构、笔画三个基本要素出发,对欧楷的简单总结。

一、外疏内密

疏与密,讲的是笔画的排列、粗细与留白间的布局关系。欧楷一般字内空间紧密,又因其楷书斜画紧结的特征,横向笔画多向上倾斜且较为短促,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强调了其横向内部空间的紧密性;其次,由于欧楷字体修长,在纵向上的拉长延伸使得其在纵势上显得疏朗,这就形成了横向与纵向上的疏密对比;另外,欧体字大多将重心放在字的上半部,因此单个字的上下部分往往也形成上紧下松的疏密对比。欧阳询还注重通过调整笔画的粗细来达到单个字和整体之间的平衡。例如“之”字的写法,欧阳询将字的上下两端加粗,中间一笔略细,最后一笔更是可以带入了疏狂之感(见图1),这样的处理方式避免了整篇布局的疏漏感。对于笔画不平衡的字,欧阳询往往在单薄处用粗犷之笔写就,保证每一个字用力上的均衡。如“也”字的最后一笔,竖弯刻意后拉且笔画加粗,保证了整个字左右间的平衡(如图1)。除此之外,欧阳询还刻意将某些字形拔高,例如“成”“宫”等字,但在拔高字形的同时,欧阳询往往会同时加重用墨,以免造成大而无当的空泛之弊,这样的细节处理使得通篇都能达到峻拔挺健之感。

以《九成宫碑》(图1)为例,从其碑文拓片来看,凡上下结构的字如“壑”“架”等均上部紧致,下部疏阔,且将重心上提放在了整个字的上半部,形似松柏耸立。其次,欧阳询善用内擫笔法如:口、目、月、冂、门、周、阁、固,这类字型的两竖,无论长短,大体成“内擫”状,即将左右两竖拉长,且略带弧度向内收紧。欧阳询用笔内擫,字体自然多成内敛之势,加之欧楷布局行距交大,整体自然呈现出外疏内密的效果。同样运用此理来达到疏密对比效果的还有颜真卿,而其与欧阳询不同之处在于他是反而为之。以《勤礼碑》(图2)为例,颜体多采用外拓笔法,笔迹流美,墨气外溢,结构宽实,多鼓胀外撑之势,因而其所书之字内空间宽博饱满,向外张力突出,在此基础上,颜字的外部空间紧密狭窄,就自然形成外紧内松的视觉对比效果。

一点一画的排列不仅关乎线条的布局,更直接影响着字内空间的分割,汉字形体的构造法则看似固定的,实则灵动蕴含其中的。笔画有形,灵动有意,形意相生才能造就书法艺术的空间美。与此同时,欧阳询有意识地突出字与字之间纵向与横向的留白,造成宽掉疏朗、开阔萧散的章法布局,从而实现整体与局部的疏密对比,达到外疏内密的视觉效果。

二、寓险于正

欧阳询的书法,于险劲处求稳定。其《三十六法》的“偏者正之,正者偏之”,最好地证明了欧阳询追求险劲之书风的前提是“不避险,讲求主动“造险”“破险”。欧体字的“险”是通过笔画的瘦硬、结体的紧结、空间的敬侧来实现的。

欧阳询在书论中对书法用笔做出了详细的描述,例如“丶”如高峰之坠石,“乚”似长空之初月“,一”若千里之阵云“,丨”如万岁之枯藤”等。在结体上欧阳询也提出了“轻与重、方与圆、虚与实、纵与收、连与断”等概念,这些变化对比都是为在相反中求均衡,于险劲中求平正,于相斥中求中和。“意”孕育于“法”中。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方笔的大量运用带来了险峻凌厉,骨力雄健之感,而字势上的圆形呈现又多少有韬光养晦,刚柔相济之意。

从结构上来说,欧楷一般中宫收紧,以加强主笔饱满程度的方式造成险势,同时以另一侧笔势的加强或笔画的加粗来将字重心拉回正中,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如“咸”、“足”、“充”字(如图3)。欧阳询对字的结构的处理往往是大小随形,并在此基础上或令字画结密,或依靠位置排布,使人在视觉上造成力的平衡,而不是仅仅将字的空间均勾划分。

在书法创作中,欧体用笔虽以方为主,但整体字势却呈圆形的表现形式,古人称之为“体方而笔圆”(如图4)。“以圆浑之笔为性情,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姚孟起语“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欧阳询的楷书创作被称为“文人书法”典则不止是从其字体而言,更是从其审美倾向而言。方和圆的运用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中国古典的“天圆地方”的空间观念相吻合,进一步而言,外圆内方同样也是中国古人对士人人格修养的要求。

最后,欧楷的点画之间的主次关系较为分明,注重笔画与笔画间的穿插挪让。“排叠”、“避就”、“穿插”、“向背”、“覆盖”、“朝揖”、“顶戴”等概念,是欧阳询对书法空间意识的总结,在看似的相反中求得整体的相成平衡。左密而势得之右,上密而主笔在下,寓险于正。再次,欧楷险正相生的效果也体现在笔画的转折上。欧楷的转折处多为几近平直方正的锐角给人以宽和平静之感,欧字正是在平和和险峻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

三、顾盼相生

行草书的书写当中,有“笔断意连”一说,该说法在楷书的书写中同样适用。以“成”字为例(如图5),全字分为六笔写成,笔笔分离,无连笔现象存在,但若仔细体会每一笔与每一笔间的态势会发现,无一笔有笔意相脱离的情况。整个运笔呈现出从左向右做回环状运动的态势,这样的整体笔势之下,每一笔的出峰则不再是任意而为,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书写练习的时候,不能将每一笔单独临摹,而要把每一笔放在整个字当中去完成,注意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充分理解欧楷中讲求“顾盼相生”的真切含义。

一字之内的顾盼关系如“蔽”“照”这类字点画的写法,一字之中,点画的写法形态各异,但每一点和每一点之间都有呼应关系,或成向心状(“蔽”字四点写法),或成牵引状(“照”字四点写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图6)。

《九成宫碑》创作于欧阳询七十六岁时,其对法与意的理解和掌控已炉火纯青,故该碑文字字中距,严谨峭拔而无丝毫凝滞感。要从该碑文的字与字之间读出顾盼之意较为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顾盼相生是单纯的对笔画与笔画间笔意联系的要求,其同样存在于字与字之间。字与字之间的顾盼关系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上一字之末笔和下一字之起笔之间的关系,而是字与字之间势态上俯仰相和的关系。顾盼相生其实是书法美学中的普遍要求,在行书和草书中表现更甚,字与字之间的就势、避让、穿插等都是在顾盼中形成的。楷书的书写过程中,虽然讲求清丽,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不大,但切记不能写成“积薪”,要做到先识势后落笔。

摘要:孙过挺评欧阳询楷书“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欧楷向来以“重法尚义,妍质互重”著称。欧阳询对书法美学的追求凌霄绝尘。《九成宫碑》乃欧阳询楷书代表作,也是其楷书空间美学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九成宫碑》入手,对欧阳询楷书的空间美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欧阳询,《九成宫碑》,空间美学

参考文献

[1] 楼鉴明、洪丕谟.历代书论选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2] 范斌.中国书法理论技法与作品欣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宏.欧阳询书法鉴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4] 何薇.欧阳询书法的美学风格[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月第21卷第1期.

[5] 何薇.论欧阳询之书法创作观[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6月第12卷第2期.

上一篇:P2P网络借贷资金池问题及其法律风险分析下一篇:人工智能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