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写《公差》校本教材的几点体会

2022-11-18

公差是中等职业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它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及技工学校教学的不断改革, 使用原有教材会暴露出一些不足。例如:教材结构不完善, 不能完全适应技工学校教学的要求;教材内容滞后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教材注重传授大量的知识同时却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教材中采用的国家标准有些已经被新国标取代。因此,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校机械加工教研组从2006年开始着手编写公差校本教材。

下面就我校公差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公差课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格式

教材采用了模块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所以它由若干“任务目标”为单位构成的模块式教材。每一模块在一开始就明确地指出该单元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教材相较于传统模式具有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的特点。这样老师尤其是新教师就能很明确地把握所讲授内容的尺度。同时为那些想学习公差, 又不知从何学起的学生, 指出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主要格式和内容如下:

1、模块名称:学习任务。

2、学生通过本模块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尽量与相关技能鉴定标准挂钩) 。 (1) 应掌握的技能。 (2) 所需了解的知识点。

3、例举工作任务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 并通过实例引出问题。

4、学习内容: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

5、小结。

6、复习思考题。

二、诱发学习动机, 树立正确的公差学习价值观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 是激励学生学好公差的内在动力。而中职学校使用的传统教材很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继续学习能力的养成等方面上做文章。因而, 公差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对公差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安排各章节内容前设置有一个结合本模块内容的引言, 引言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言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或将来的工作是非常有用的。只要学生认识到学习公差是有用的, 自然而然学生也就会努力学习公差了。比如, 通过列举大量在工厂中发生的真实例子作教学的引子, 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技能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 注重新概念导入的安排

我校是一所以机械专业为特色的中职学校, 进校的新生几乎都要学习公差。众所周知, 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 在进校前又对机械的了解知之甚少。再加上在中学时已对学习产生了一种畏惧、厌学心理。所以当教师在讲台上按照传统教材讲授“定义、应用”, 抑扬顿挫, 侃侃而谈时, 而学生呢?QQ游戏、神游太虚, 呼呼大睡, 偶尔有几个学生睁着迷茫的眼睛看看老师。因为学生实践经验少, 对那些抽象的概念, 繁多的定义, 感到难学、不理解、枯燥无味。所以面对厌学的学生们, 在引入新概念时, 应尽可能介绍概念的形成的过程或背景, 也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等提出问题, 引入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公差的应用意识,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公差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过去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有些脱节, 这也是职业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到了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践时, 仍不会确定“公差”P, 学不能以至用。更有甚者, 连实习老师给的加工零件图纸上公差标注的含义都一窍不通, 更不要说按照图纸的要求加工。再加上, 学生根本就不了解生产现场的检验方法与检测手段。毕业后接触生产实际, 这种缺陷就更是暴露无遗, 他们在工作中再弥补, 碰了不少钉子。针对上述问题, 校本教材开发就要凸显学校的专业特色, 推动工学结合,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就是课程校本化的过程, 课程的校本化越到位, 越能体现专业特色, 越能贴近学生的学习特点, 越能与行业的岗位要求接轨, 越能充分使用校内外各种有效教学资源, 教学效果自然也会不断得到提高。于是, 我们对公差课的实验部分进行了改革,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与学生在实习车间加工的零件相结合, 与实习老师密切配合起来, 共同完成“公差”课的实验部分, 打破我校以前实习、理论教学互不相干的旧框框,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能力训练, 以缩短上岗的适应期, 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适用于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学制、不同专业所选用的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养成, 这不仅是中职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 也是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就业后, 继续学习的需要。并且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 这就要求板块分为主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对于初中起点的中级技工, 由于其就业后主要是走上操作岗位, 我们在培养的方面就应该注重他们的实践和检测方面, 而对于公差中过于复杂概念、定义就不要过分的强调。而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来说, 我们就可以设置一些知识拓展、知识链接和部分选修的内容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一句话所编写的校本教材应适用于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学制、不同专业所选用内容。

总之, 在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中, 应以学生为主体, 编写时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精练、通俗易懂。教材的编写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改革的成功, 我们只迈出了一步, 重要的是能否真正适合学生的需要。今后, 我们还需随时征求教师教学课堂运行使用的意见, 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摘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广、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专业基础课。编写的公差课程校本教材, 应针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公差的现状,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自学能力及思维能力。校本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公差,校本教材,体会

参考文献

[1] 冯丽萍,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2008年2月第1版。

[2] 文超珍, 公差配合与测量, 2008年2月第一版。

上一篇:论当代中学生的礼仪教育下一篇:网上档案的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