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声乐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歌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与生理过程,只有先了解歌唱及其表演的心理过程才能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声乐教学。同时,声乐学习过程也是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不仅要学习各项声乐技能技巧,还要学会如何通过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保证声乐学习的质量,确保声乐学习顺利进行。

第一篇:声乐教育论文范文

声乐教育中声乐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摘要:声乐心理学专门研究声乐艺术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它是声乐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声乐学习和声乐演唱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声乐心理学及其对声乐教育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声乐教育中声乐心理学应用的方法,即注重培养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心理特征、依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演唱时的情感表达技能以及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实现师生审美情趣和音乐体验的互动,希望能够为声乐教育中声乐心理学的应用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育 声乐心理学 应用

人的活动行为是在特定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完成的,在歌唱艺术中歌唱者的心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理论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它是每个声乐学习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学习者声乐艺术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声乐教育教学中涉及的内容知识比较深奥,教学难度较大,声乐教学中声乐心理学的应用及其效果对于教师教学成果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声乐心理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对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以及全面提高声乐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声乐心理学及其对声乐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一)声乐心理学

声乐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声乐艺术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应用科学,其任务和目标在于给声乐演唱者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帮助其提高演唱技术以及从事声乐相关领域的能力。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声乐艺术中演唱者的一般心理,诸如声乐艺术演唱中演唱者思维灵活性准确性以及其对音乐形象的知觉、生理活动的知觉、歌唱表象等;声乐艺术中演唱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优秀的声乐演唱者一般具有稳定的情绪、灵敏的反应能力、可塑性的声音等优秀的心理特征和品质。

(二)声乐心理学对声乐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声乐心理学的理论和成果为声乐教学、声乐演唱和声乐比赛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参考依据,声乐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对于提升声乐教学水平和声乐演唱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声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领域,与其他方向领域相比具有较大的影响性,心理因素的引导对于声乐演唱者非常重要,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发声器官的协调与配合具有直接的影响。将声乐心理学引入到声乐教育中,就是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其声乐技能。只有在声乐教学中重视学生歌唱心理、遵循心理学的规律,才能在教学中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声乐演唱的信心,增强其学习毅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声乐教育中声乐心理学的应用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于声乐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对于性格比较内向、腼腆文静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大胆的高声的演唱,这类学生由于性格心理问题在演唱时,通常身体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之中,使得发声器官的协调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声乐技能的提升和学习,需要对他们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步行为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演唱的自信心,在自信心和放松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身体才会取得和达到较好的协调状态,从而为学生声乐演唱技能的提升打下基础。

声乐老师要基于学生心理特征的差异区别对待,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品质品性、嗓音特征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把握,并根据这些差异选择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个性化指导,力求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尊重并充分发展,针对不同嗓音条件的学生进行不同曲目的学习和发声训练,对于基础条件较好、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调价和提供相关平台,引导和鼓励其向更高水平发展,对于较差的学生重点做好其自信心的培养。

(二)依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演唱时的情感表达技能

演唱者的个人气质及其兴趣爱好会对声乐的艺术表现力产生重大影响,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积极向上的学生在声乐演唱时通常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加富有激情,这样的学生通常对热情奔放的声乐作品比较感兴趣,并且也会将这些作品以出色的表现进行演绎。而性格相对腼腆、内向文静的学生更喜欢接受具有抒情、缓慢、细腻特征的声乐作品,以深沉、细腻、富有情感的演唱风格进行演绎,比较善于挖掘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所以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对于其演唱时的情感表达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尊重和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及其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沟通,优先考虑学生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唱,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实现师生审美情趣和音乐体验的互动

在师生充分交流、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将感染力强、具有征服力的声乐作品引入到课堂中,转变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学生通过对好的声乐作品的欣赏,必然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理效应,从而真正领会和感受声乐作品的强大魅力,师生通过美好声乐作品的共同欣赏、共同创造来实现互动,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同时也能反过来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这样在审美情趣上的互动可以为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深处交流。聆听是声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声乐学习最基本的方式,优秀的声乐作品的创造离不开大量优美声乐作品的聆听,因为作为声乐艺术重要表现形式的音乐,体验性是其基本原则。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并提升其艺术修养,因此师生之间在音乐体验的互动对于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将声乐心理学成功应用到声乐教学中,就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声乐教学中单纯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育才向育人理念转变,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音乐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和演唱者的个性心理特点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制定因材施教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声乐演唱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其了解和掌握声乐心理学的理论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养成规律,可以自觉地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优缺点,从而采取措施克服弱点和不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声乐学习中,教师的教作为外部因素,若要其充分发挥效果,就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因素而起作用,教师了解和掌握声乐心理学,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不仅可以丰富和养成自身的教学经验,而且对自身也可以形成正确的分析和认识,从而可以科学的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性格气质、心理品质等特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富有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晶.浅谈声乐心理学在实践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19).

[2]王梦莹.浅析歌唱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J].音乐时空,2014,(05).

[3]谭华舟.浅析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与演唱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4,(12).

[4]盛瑞强,王延松.声乐演唱中上场慌现象的心理学归因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1,(03).

[5]张志勇,梅朵.对声乐初学者的教育心理学初探[J].内江科技,2011,(03).

作者:王建树

第二篇:声乐心理学对声乐教育的影响

【摘要】歌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与生理过程,只有先了解歌唱及其表演的心理过程才能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声乐教学。同时,声乐学习过程也是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不仅要学习各项声乐技能技巧,还要学会如何通过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保证声乐学习的质量,确保声乐学习顺利进行。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

一、心理因素对声乐教育的影响

(一)心理因素对声乐教学的影响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心理因素表现得尤为重要,除了要具备普通教师的心理要素之外,还要有有效处理个人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之间关系的能力,这是对声乐教师较高的要求。在具有较高声乐技能的同时,教师在个人兴趣、情感表达、性格情绪等方面也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只有将丰富的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自己对教学具有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长期坚持、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总之,声乐教学对于教师在个人声乐技能和心理方面具有极高的要求,这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求声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的声乐知识教学,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成熟稳重的个人心理特点。

(二)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现代教育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尤其是在声乐学习中,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学生,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其心理差异在各个方面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一,学习动机,当学生对声乐形成个性倾向后,就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极大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这一动机能够高效调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第二,学习兴趣,这一心理要素让学习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带有极其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当具有动机和兴趣之后,学生对于学习就会有较高的自觉性,能够帮助学生长期坚持学习。第三,个人情感,声乐学习是一门需要融入个人情感和意志的学科,不同的音乐作品需要不同的情感表达,对于学生来说,要达到较高的声乐造诣,就必须擅于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充分调动和运用个人情感意志。

二、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培养个性化心理,培养声乐潜能与兴趣

在声乐教育过程中,个性化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培养个性化心理,是培养个性化声乐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声乐兴趣是歌唱者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所谓声乐兴趣,即人对于声乐及其相关事务具有较高的关注倾向性,并对其具有强烈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声乐兴趣对于声乐教育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声乐兴趣可以直接转变为学习动机和推动力;对于个人的兴趣所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长期且集中的教学和学习,从而保障和不断提高声乐教育的质量;声乐兴趣能够极大地促进声乐活动的创造性发展;声乐兴趣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定向作用。其次,气质对于对歌唱者形成个人风格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每个人的气质都存在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具有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知觉、思维灵活度、情绪、努力程度等方面,声乐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较强的个人演唱风格和特色,这也是区别于他人的声乐特质之一。因此,个人声乐气质是形成和培养个性化声乐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声乐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性格品质。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性格是较为稳定的一种心理特征,包括对现实、环境、外界的认识与态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等,也是人形成个性的核心特征,对声乐表演、学习和教学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现实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位声乐从业者的身上都有明显的个人性格特征和烙印。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克服不良心理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不良心理因素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而导致不良心理因素的原因主要包括声乐基本功不扎实、台后准备不充分、个人性格因素和实践经验缺乏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状态,以此克服不良心理因素。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和学习习惯,打好基础,确保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不影响歌唱水平,这需要长期的艰苦学习、训练和积累才能得以实现。其次,在表演之前,演唱者既紧张又兴奋的阶段,需要表演者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受任何现场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持清醒平稳的状态。

三、提高声乐教育质量的建议

第一,以学生为主,实现个性化教学。现代教育注重主体性,在声乐教育实践中要注重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具备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第二,进一步实施创新教学。声乐这一学科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人们的心理、审美、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也需要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创新性教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课堂环境和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表现力的提升,通过教师引导,从心理上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负面和不良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在力。

四、结语

声乐的技能与技巧归根结底受到歌唱者的心理因素影响,任何歌唱都离不开情感、气质、性格、兴趣等,而这些都由演唱者自身的心理活动决定。在进行声乐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做到教与学有效调控,充分把握心理活动变化,这正是声乐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出现盲目学習和调整的情况,应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只有建立听、看、感知、反馈、记忆、想象之后,才能使双方有效结合,互相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参考文献

[1]吴卫洁.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6(07).

作者:苏兰兰

第三篇:刍议民族高校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之关系

【摘要】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是通向音乐神圣殿堂的强劲“双翼”,如何充分发掘与利用好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以及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许多从事声乐教育与声乐表演者面前任重道远的任务,这也是文章探求的重点,以求有新的突破视角和新的发现与收获。

【关键词】民族高校;声乐教育;声乐比赛;关系

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的关系历来是广大音乐教育者与音乐爱好者在理论与实践中长期探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正确认识与处理二者的关系意味着能够有效促进声乐教育的蓬勃发展与音乐受众群体艺术修养水准的提升和飞跃。但在实践中对二者的关系往往存在着众多的误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以便修正和改进的地方。

声乐教育,一般的理解易将其简单化为以声乐为主要或单单以声乐为其内容的教育,如若这样,必将是为了声乐而声乐的教育,声乐将是其内容、手段与终极目的,无论是声乐的施教者还是受教者必将在声乐编制的一个周而复始的不见其起点与终点的“怪圈”中打转转。这种声乐教育中无论对声乐施教者还是声乐受教者而言都是将自己所谓的艺术生命机械的对等化为声乐教育的长河中,毫无质的提升与飞跃,只有量的延展,更无创造性而言,可以毫不困难地发现这种声乐教育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声乐比赛的最终结果。而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声乐教育就是以声乐为路径的一种艺术教育。声乐固然是施教者与受教者达到艺术教育这一阶段性目标的手段与重要内容,但声乐本身与艺术教育本身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如果任何教育的内容与可预期的产生“实用性的目标”是其目标,必将会偏离教育的本真。教育的本真与终极目标在于以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为要义。《礼记·大学》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对于“在亲民”,朱熹将“亲”解释为“新”,即“新民”,而“新民”必然具备“明明德”、“至善”之要义。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教育仅仅是“人”的存在于发展的一种手段,“人”的逐步完善与意义的体现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声乐教育是声乐比赛的先导,正是正确的声乐教育指引着我们走出某些非良性的声乐比赛的怪圈,实现我们对“人”的意义上教育的追求与完善。“音乐是心灵的语言,是表现发生在灵魂隐秘深处的行为和经历的手段。”

声乐教育正在以单向度的“老师一学生”的传播路径走向互动的“老师一学生”的双向路径,从对音乐的理解转向师生共同理解与探讨对某一音乐作品或知识不断趋向一致的行进模式,老师由一个“主导的”、“垄断的”地位转向一个音乐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先行者”及向“后来者”传递“先行者”对音乐的心得,即先行一步而学习、理解的心得体会。音乐的语言与语言的音乐是声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与重要的特征,两者的和谐交融方可将声乐教育推向一个更高质量的层次,教师应更多地用音乐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而学生则应更多地是用语言的音乐去感悟音乐的本真及在此基础上收获快乐与幸福。师生由此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合流”,这种“合流”为以后将课堂延展至比赛的舞台设置了极好的路径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对于作为走向舞台的比赛者而言,切磋、交流与探討而得到的知识及对知识的理解毕竟比单纯地接受式的学习而显得深刻得多,所以在舞台上更多体现的是自己与作品的交融及在交融基础之上的创造性的发挥与升华,唯有如此,作为一个音乐比赛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与其说是一个音乐的表演者,不如说是一个音乐的创造者,因为其较好地完成了作为一个在此刻所承担的对音乐的“历史担当”。

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都是展露心迹与个人情感驱动的不可或缺的双轮。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的成功取决于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的主体施动者对其所处语境下音乐元素与音乐本真的深刻洞彻与现实体验。思绪终止的卡点,便是音乐飞扬的起点,同时也是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发挥作用的地方。声乐教育对声乐比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是在声乐比赛中诠释的艺术真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教育者本身条件的局限,对声乐的教育往往囿于对声乐技能的传授、对声乐流行性因素与风格和内容的追逐,往往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严重缺乏对声乐受教者学生自身条件与兴趣的认知,严重缺乏对声乐作品本身所处语境的关注,严重缺乏对音乐作品所传递出的文化的感知与洞彻,严重缺乏对声乐本身所承载的“以人为本”的声乐的历史担当,往往出现为了音乐而音乐,即为了功利的音乐而进行功利的音乐教学。由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确的声乐教育是正确的“载满”声乐比赛内容的这艘艺术帆船驶向正确彼岸的“压舱石”与“指南针”!

音乐比赛中的舞台效果绝不仅仅是局限于音乐性,而是融合了音乐性、艺术性与文化性等多种因素于一体对音乐受众者甚至对音乐表演者而言同样造成的视觉、听觉、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与震撼。表演者的舞台应是融合了音乐的文学与音乐的要素于一体的舞台,舞台不是目的,而是通向本真音乐的方式与途径,舞台是有期限且会随着音乐比赛的完结而告一段落,而舞台上折射与反应的音乐文化与艺术影响却是永无谢幕和终结之时,且对音乐教育的反思也将是长期的。声乐教育并非单纯地以语言为主的艺术教育,而是将语言、音乐、表演三者有机融合的艺术教育,这就意味着教育者根据具体的教育语境,即教授内容的艺术元素、受教者、教授的方法而因地制宜采取不尽一致的教育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有的语言教育的比重较大,有的则侧重于音乐教育或表演内容,不一而足。但是在声乐比赛中,其情形却与声乐比赛有不同之处,更侧重于以歌唱语言和以节奏、旋律、器乐音响等来传递音乐创造者对音乐的诠释、理解给受众者,而表演(此处仅指单纯的表情与形体上的表演)则往往退居次要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重要或被加以忽视。不难看出,语言、音乐、表演等要素都对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的成功实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不可忽视。但由于声乐比赛与声乐教育二者的差异,也必然会导致语言、音乐、表演等这些因素的运用的技巧及程度上不尽相同,需要声乐的施教者、受教者及声乐比赛的表演者针对其作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当然,这必将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艰辛历程。

总之,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声乐教育与声乐比赛二者的关系,必将会在声乐教育者、声乐受教育者即声乐比赛参与者、广大的观众数者之间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也是教师、学生、观众共同努力与探讨与共进的地方!

作者简介:王菊,湖北襄阳人,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艺术。

作者:王菊

上一篇:土地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社区卫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