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技巧训练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声乐技巧训练范文

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声乐教学中的童声训练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的特长教育红火起来。学习声乐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歌唱训练,也是声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怎样进行童声训练,是我要讨论的话题之一。要让儿童建立起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掌握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头声”是科学的方法之一

中外声乐界有的把儿童区细划分为“胸声区”、“中声区”、“头声区”三个区域。有的则粗划分为“胸声区”、“头声区”两个区域。我们现以后者的划分来讨论问题。

声乐课的训练中,让儿童从c1开始向上唱,唱到f 1时,常常出现声音的“畸变”和生理感觉的不适。我们把这一产生“畸变”和“不适”所对应的音高f 1,

叫做换声点。这个换声点通常被称为儿童的自然换声点。

为了避免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和声音音色上的不统一,我们把儿童的换声点从f 1向上移至b 1。换声点移高,明显地使胸声区增宽(从a—b1),由原来只含六度的胸声区增宽到九度,而头声区则相应减少。当儿童从c 1唱到b 1时,在这个高度上将产生更加严重的“畸变”和“不适”,以至于听起来声音犹如嘶叫,主观感觉声带几乎被撕裂。长此以往,非但训练不出甜美的童声,还会使他们稚嫩的声带毁于一旦,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欧美大寺院里很多优秀合唱团没有一个例外,都只有一个声区,即头声区,把换声点下移到d1或c1。换声点的下降,除了a、b处在胸声区外,其它都统一到一个声区上了,即头声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换声点移低至d1或c1后,头声区增宽了,除了训练中不唱及的a、b外,都统一在一个声区里,它避免了换声点,使两个原本不统一的声区,变成一个声区,这样,声音既协和、统

一、甜美,生理上又感到舒适、轻松。这是童声训练中唯一正确的做法。

用头声的唱法去唱胸声区之所以是科学的方法,因为它与儿童的心理与生理

协和,使其潜在的音乐天赋如春潮般涌动而出。“头声”所需要的气息量少,声带震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生器官能够胜任,从而心理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不多的气息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较高的声音不感到紧张、疲劳,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伤害其尚未发育成熟的发声器官,还会激发他们对唱歌的热爱,增加唱歌的信心。

二、顺从儿童生理规律用轻生歌唱

在童声训练中,轻声是掌握头声最有效的手段,对声音要限量求质。要求儿童在歌唱时音量要少一些,要留有余地,不允许他们习惯性的喊叫似的歌唱。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时期,发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如横隔膜处幅射形肌肉,尚不结实有力,在呼吸过程中,横隔膜上下运动幅度不可能很大,肺的体积小于成年人。因而,气息的存储量是有限的,作为发声系统的“发声体”的质和量都是低下的,而作为“震动体”的声带,相对成年人的即短、又窄、还薄,发声体在微气流冲击下,其震动的幅度(决定音量)、频率(决定音高)都受到限制,一旦任其主观(习惯性)地放声歌唱,超过了这个客观(生理机能)限量,必然会使其发声器官紧张、疲劳,进而使其失控、失态。这不仅无法使声音统

一、协和,还会使其发声器官因负荷过重而受损,从精神上感到歌唱是一种难忍的折磨。加之他们的胸腔、咽腔、鼻腔、头腔等“共鸣体”同样未发育成型,不能自我控制,

在这种十分紧张的歌唱状态下,他们除了声嘶力竭的叫喊外,绝无其它作为,哪里还谈得上发声器官的正确保持和控制的呼吸呢?自然得不到通畅、柔美的声音了。反之,要求儿童顺从生理规律用轻声歌唱,这样他们的发生器官的运动量才能用而有度,用而有余,不紧张、不疲劳。同时,轻度的生理负荷,使精神得到相对的放松,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有利于实现发生器官有度的主观控制和正确状态的保持及限气息的合理运用,再通过他们发出声音的反馈,去自觉地使发声器官处于最佳状态及气息的合理运用。

进行轻声训练必须明确的是建立在有呼吸的基础上的轻声,而不是无呼吸、有气无力地挤、卡、捏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要坚持做一些训练;比如从高至低的练声曲练习、用低头弯腰轻声唱法、哼鸣练习、假声启发等。实践证明,对儿童歌唱进行因势利导,进行必要的、适当的科学训练,童声训练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声乐教学]童声训练(2)

2、训练喉咽腔“打开”

由于语言的习惯,我们平时在讲话时喉咽腔是不必充分张开的。而在幼儿或少儿期与成人交谈时无意识的相互模仿,造成许多孩子在说话与唱歌时咽喉部位不自然地收紧,养成了“挤”、“提喉结”等不良习惯。这种不良的发声习惯在未受过训练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如不能妥善及时纠正,将使孩子失去真实、自然与动人的童声音色。因此在进行喉咽腔“打开”的训练时教师首先应“从我做起”,在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讲话时要使用自然、轻松的语调,千万避免“拿腔拿调”。在检查学生发声时要细心分辨其咽喉部位是否处于自然、放松、打开的状态,是否有不必要的用力,声音是否过分亮(贼亮),发声时脖子上是否有明显凹陷等等。一旦发现不良习惯已在以往有不同程度的养成,就应在训练的

一开始给予坚决的纠正。

我训练过这样一个男孩,嗓音条件不错,但牙关紧闭,舍不得张嘴,还伴有“压舌根”,就更不用说“打开喉咙”了,声音似从牙缝里钻出来。唱较高的音时,下巴与肩膀同时用劲,且声音逼紧,喉结上提。针对这种情况,一开始我就在有计划地训练气息的同时,有意识地让他多做“u”母音的练习,并体会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用嘴说,二是张

开喉咙说。当他体会到用喉咙说出“u ”时,再唱出长音“u

”,要求用缓吸的方法吸气,均匀地用缓呼的方法唱出。同时,多用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使他常保持兴奋的状态。等他能坚持稳定地唱够6拍以上后,从ьB大调开始,

逐音上行连续练习:

1=ьB 4/4 5 4 3 2 | 1 儿童声乐教学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崔宝芬 来源:《幼教博览》2009.07 上传时间:2009-10-15 20:38:58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注意,问题

目前,学习声乐的儿童越来越多,儿童的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与成人不同,针对儿童的声乐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成人有所区别。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在想象、模仿等能力上的优势和在分析、理解能力上的欠缺,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供读者参考。

采用简单易懂、形象简单的教学术语。

首先,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因此,声乐理论的讲解,不但起不到帮助儿童学习发声方法的作用,相反,还会给他们带来困惑,给声乐实践制造障碍。因此,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如用“闻花”来表达歌唱前的气息准备状态;用“第二个扣子”表示歌唱时喉咙的假想位置;用“关门”来表示关闭唱法等。这种形象、简洁的术语很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儿童很快抓住感觉并给感觉定位。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因此可以说,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气息训练开始,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如在学习喉头位置与声带放松时暂时不要讲共鸣,也不要对气息做要求。不做其他任何要求,儿童才能够集中精力来体会喉头和声带的感觉,才能很快体会到并抓住这种感觉。在感觉掌握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

种感觉同以前学习的方法统一起来,就简单容易得多了。事实上,即使教师不作要求,儿童也会不自觉地把以前学过的方法加入声乐实践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适当把握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以及歌曲难易程度

和成人相比,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正确认识童声音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及时的赞美

每个孩子在听到表扬时都会感到兴奋、开心,尤其在唱歌的时候,赞美和肯定会使儿童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歌唱状态。同时,及时赞美和肯定还能把正确的发声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儿童,不仅起到鼓励的作用,还能稳定他们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对声乐的悟性。

最后综述,儿童具有很强的探求未知世界的热情,有强烈的对美的追求。在声乐的学习方面,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几乎都比成人强。另外,儿童思想单纯,心无杂念,对技术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因此,只要采用的方法得当,术语巧妙,因材施教,儿童学习声乐不比成人难,甚至有时比成人学得还快。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声音训练是基础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声音的好坏、音域的宽窄,是能否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所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

1.姿势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姿势,要求他们做到:(1)身体自然直立,全

身保持松驰;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自然保持平稳,双眼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面带微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静坐练习。指导学生坐正,不要坐满凳,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助下(约2—3分钟)。当学生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再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时常犯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2)抽泣练习。启发学生找抽泣时的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几分钟,膈肌会有累的感觉,让膈肌得到了锻炼,这样快速吸气可用于歌唱时抢气或偷气。(3)闻花香练习。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用鼻腔慢慢地吸入,好像一直缓缓地吸进腹部、肚脐、腰围处(隔肌),吸满后将气吐掉,这样反复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 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1)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这时横膈膜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几秒钟后,气要平稳均匀地从牙齿缝里呼出”S”的声音。”S”声始终是弱的力度,这样练习既锻练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又练习了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切断气息的练习。先将气吸人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发出”S”的声音,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的切断。做此练习要注意气息切断瞬间不要加气。

3.发声——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歌唱时大都利用头腔共鸣。特别是六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声音清脆、明亮,气息能力增强,音域在十度左右,是歌唱最有特色的时期。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歌唱能力打好基础。

(1)声音位置——儿童歌唱的发声是高位置的

头声发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一味去模仿成人的发声。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用哼鸣进行训练,哼鸣最容易找到头声位置。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

(2)吐字咬字一熟练地掌握咬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后,才能很好地”解释”歌词内容,真诚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平时坚持讲普通话,逐步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②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a”、”o”的母音进行训练。

节奏训练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应灵敏性,为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训练是关键

抒发情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功能。美妙的歌声都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歌声的内涵,它们都统一在所表现的歌曲上。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注意等。要引导学生深人挖掘作品的内涵,调动好学生的感情,正确地表达歌曲情感,让他们学会用情用心去唱。比如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教学生唱《跨世纪的新一代》这首歌曲时,我通过对歌词的朗读和旋律的配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肩负着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通过启发,使他们能以情带声、声为情用,让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完美统一。

能力训练是保证

声乐教学实际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发声正误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

练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及时感悟和区别发声对与错的状态。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分析和示范应准确,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同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体会,用心聆听,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敏捷地进行思维,清晰把握正确的状态,把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后自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

声乐教学是发展学生的声乐技能,使学习者主动把握歌唱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懂科学、有技巧、有乐感的歌唱者。

第二篇:声乐训练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发声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气息、声音位置、状态等要求,使他们逐步掌握发声技能,为歌曲的演唱作好准备。

2.在学生互动练习中,结合自己的练习进行相互点评、讨论、体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启发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使学生准确地领悟发声要求。

3通过DVD的观看和教师的范唱,使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有了真切感悟,激发学生对歌曲演唱的兴趣,为进一步提高歌曲演唱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学 情 分 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具有2——3年学龄的初中和高中学生。

2.通过训练学生在发声方法上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声乐演唱上达到了一定程度。

3.学生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演唱程度,但在发声的位置、气息等要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演唱中对咽喉腔的打开,共鸣位置的寻找不甚清楚,虽然演唱中知道存在问题,但能完整统一地演唱作品缺少把握,所以通过学生互动练习,相互讨论,教师示范对训练中气息、位置、共鸣等常见问题进行寻找解决方法。

教 材 分 析:

1.由于校外教育的特点,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少儿声乐统一教材,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编写。

2.选自自编的发声训练曲和少儿声乐考级曲目,以及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

教学内容:

1、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

2、学习歌曲《眷恋》,分析处理、演唱指导。

教学 重 点:

寻找体会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 难 点:

1.发声训练中的气息位置、咽喉腔的打开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不容易体会。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找不到感觉会产生为难情绪,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兴趣尤为重要。

3.歌曲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和咬字吐字的统一。

教学 用 具;

1.教师准备

DVD音响资料、发声练习曲、歌曲作品、钢琴。

2.学员准备

声乐作品选

教学 环 境:

1.硬环境:一般教室(保证播放DVD音响,一架钢琴,容纳30人)

2.软环境:通过提问、讨论、同伴互助、平等交流和教师引领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促进听、讲双方积极思维、共同探索学习的氛围。

3.座位形式:一字弧型排开,能左右相互聆听。

课的 类 型:

综合课(本设计形式上是复习课,但视角上集中于问题与对策,具有新意,不等同于复习。)

课时:60分钟。

教学 设 计 思 路:

(选课背景)本课教学对象具有几年学龄的学生,几年来的训练,很多学生在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常见问题,还有些学生由于对演唱技能难以把握而产生为难情绪,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增强进一步学习信心和兴趣,帮助他们提高掌握学习的能力。

(总体设计)本课教学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相互点评、讨论、对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声乐演唱机能打好扎实的基础。

(设计落实)本课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学生自主练习——对照练习——互动练习——互动交流,对发声训练和演唱中的一些常见的关键问题有比较切实的体会,同时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执教时间:

2008年6月28日

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

教学过程:

一、发声基础及技能技巧训练(15分钟)

1、师生互动、自由练习发声前的准备训练。

2、集体体会气息和声音要求:打开咽喉腔,松开牙关,用鼻咽腔呼吸,肩、胸自然放松。

练声:

a 、 5 5 5 3 1

ia ia ia ia ia

b、 1 3 5 6 5 3 1

Ia i

I a

要求:(1)气吸得深,发声时有衬托感,横膈膜有扩张感,咽喉打开及时,调节好声音位置,使声音松弛通畅地送出。

(2)运用连与断两种方法训练,使学生体会好气息和位置,同时气息在横膈膜处有支撑感及丹田的收缩感。

总体要求:声音达到“通——透”。

3、指名训练指导:

要求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指导。

4、根据以上训练体会歌曲“长城谣”和“绒花”,来检验发声要求的掌握,同时引入歌曲复习。

二、声乐作品《长城谣》复习、指导演唱。(20分钟)

(一)复习歌曲《长城谣》。

1、集体演唱第一段:要求学生体现发声要求的同时,重点把握歌曲演唱的情感要求。

a、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课件)

b、师生讨论歌曲演唱情绪:以“优美”——“悲愤”——“凄凉”情感线条来演译歌曲的思想内容。(课件)

2、再次集体演唱歌曲,真切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

3、指名学生进行演唱指导。

4、师:小结,引入歌曲《眷恋》的学习。

三、声乐作品《眷恋》学习、训练、指导、演唱。(25分钟)

1、让学生集体朗读歌曲歌词,讨论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思想内容?演唱时以怎样的情绪给予抒发?

2、通过视听或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3、让学生通过视谱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提醒谱例中的难点和特点。

4、分乐段处理和学习歌曲:

(1)第一乐段:“描绣你的模样-----你的容颜”。(课件)

a、讨论次乐段演唱时的情感要求。(让学生结合当前抗震救灾的形势,以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来真正地表达出“眷恋”的深刻含义。

b、讨论乐句的特点:以“前紧——后松”来强调每一乐句中的逻辑重音:“模样”、“丝线”、“鲜艳”、“容颜”。( 课件)

C、集体演唱第一乐段,体会a、b讨论中的要求。

d、指名学生演唱。

这是一种叙述性的表达,演唱时以亲切和富有深情的思想情感来表达歌曲的内涵。

(2) 第二乐段:“啊为什么——铺满眷恋”。(课件)

a、结合第一乐段的要求让学生讨论第二乐段演唱时的情感要求;以歌词中的两个问号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从而演唱时让学生正切地表达出歌曲的深刻思想内容。

b、乐句的特点:与第一乐段基本相同,每一乐句中的逻辑重音:“颤抖”、“飞旋”、“泪水”、“ 眷恋”。在演唱时加以把握。

c、在情绪上与前乐段形成对比,尽情而激动地舒发出眷恋的深厚情感。表达出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d、集体演唱第二乐段,演唱时在情绪上与前乐段形成对比,尽情而激动地舒发出眷恋的深厚情感。表达出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e、指名学生演唱。

5、按歌曲要求集体体会歌曲,把握歌曲的思想内涵。

6、指名、指导学生演唱歌曲;重点:声音要求和歌曲表现力。

三、小结

发声:注意咽喉腔及时打开,同时保持气息的支撑,使声音通畅。

演唱:运用发声训练的方法,结合歌曲演唱的要求,注重歌曲的情感表现。

(学生表现及练习要求)

第三篇: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三)

选修课——声乐基础训练 教案

(三)

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1、教学理念

让学生了解声乐的发展与特点,了解歌唱者自身这个“人体乐器”的构造与动能,要了解歌唱时的姿势,要了解人声的分类,知道自己是属哪种类型的声音?是属于哪个声部的?了解了这些知识,再进行歌唱训练,学生便有了一定的相关理论底蕴、理解能力、辩断能力、内心感受,歌唱训练必然有可喜的收获。

2、教学内容

①声乐的发展与特点 ②歌唱的发声器官 ③ 歌唱的姿势

一、导入新课

学习①声乐的发展与特点

②歌唱的发声器官 ③ 歌唱的姿势

二、文摘选读(5-10分钟)

选读本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社会方面等问题。

三、歌唱训练

1、全体同学起立练声

1

hu hu hu hu a e i o u ma me ni no nu ———

所有母音应放松嘴唇,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要往后腔体吸着唱,待体会到“声在腔中响”时,再检查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明亮,共 3531353113531

鸣是否丰满,歌声是否通畅。当然,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2、将练声感受带入歌曲中

本节课采用音域平稳、中声区多、字少,旋律慢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进行歌唱练习,提请学生注意体会歌唱的状态。

四、回顾旧课

自由回答,上节课的训练题

五、课程小结

通过唱、听、学、练等综合学习和训练,初步掌握了声乐学习、声乐教学、声乐训练中理论与技巧组织的相关知识,为演唱作品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石。

六、布置作业

复习题

1、识记:各个时期的声乐发展情况(“美声”、“民族”、“通俗”)

2、识记:了解人声器官与歌唱姿势

第四篇:声乐技巧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第五篇:少儿声乐培训技巧

怎样才能使孩子学习声乐既轻松愉快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杭州下城区金鹰艺术专修学校武老师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结合教学上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与技巧。

一、形象化的教学语言。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等等。

二、用身体感触法学习、体验歌唱中的气息训练

刚接触声乐的儿童,并不懂得如何去正确地运用气息。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遇的一些例子,如吹蜡烛、打哈欠、闻花香等状态,让学生亲身体会。例如,在气息训练过程中,我告诉学生,气息的保持就像充了气的气球,不能松懈,用这种亲自体会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地解释了呼吸的原理。

三、趣味发声教学法

发声训练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给孩子做发声训练时, a,o,e,I,u,v 的教学,是传统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也不现实,孩子们甚至会感到枯燥无味。我用创设情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让孩子把他们唤回来。让孩子大开口喊“妈妈”,叫“爸爸 ”或打喷嚏等形象化的方法进行教学等等。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学生学的到位,学的开心。发声训练教学效果甚佳。

四、咬字吐字的教学

唱歌和说话同样要求吐字咬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要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在教学中如果单纯的教什么是咬字?什么是吐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复杂,采用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然后学生模仿的方式来学习。

五、重视情感投入

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很多孩子在演唱中没有感情,只是纯粹把声音唱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对歌曲理解的不够深,还有对表演的心理兴奋度不高等等。针对这个问题,采用情感交流法。要让学生知道,有感情的歌唱才能感动观众,演唱者的歌声才有生命力。引导学生多听多感受不同情绪的歌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上一篇:什么人能当官范文下一篇:思南县刘世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