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大专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2022-09-11

近几年来, 大中专科的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困难,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高学历, 招聘启事上总是赫然标明要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 大专生的市场相对很冷清。就业市场上传来的信息:“研究生供不应求, 本科生供需平衡, 专科生供大于求”。学校也收到过很多已经在读的专科生的来信, 反映就业的艰难及用人单位对专科生的歧视。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06年, 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 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 而且近一些年来还呈下降的趋势。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还急需大批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和掌握一定技术的专科层次人才, 一个企业或单位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 但并不是说全部都是这样的人才就可以更快地发展, 事实上各行业和企业的技术队伍中, 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应有合理的结构和比例,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大中专院校要不断扩招的原因。当然, 大专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 需要社会、经济、政策、学校和家庭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其中大专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我就如何加强高校大专生的就业指导谈几个方面的意见和看法。

1 认识大专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

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的组织体制中都设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工作的机构, 这一部门的设立对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机构对就业指导工作很难到位, 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 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研究和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不能向学生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 不能提供具体实在的帮助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 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以至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 内容狭窄, 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 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缺乏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 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因而使学生就业工作出现走弯路, 加剧了就业之“难”。

2 加强管理、组织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是负责研究、制定和全面落实学校毕业生有关就业的规定、措施, 开展择育, 引导和组织毕业生多渠道全方位顺利择业就实施部门。但一方面, 其要顺利开展工作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配合和协作, 需要动员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 研究如何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要让全体教师到认识到就业指导教学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 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结合授课计划, 联系就业实际, 联系未来市场需求, 自行设计与就业的教学联结点, 结合实际教学, 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这离不开学校的有效管理、组织领导;另一方面, 学校还应加大宣传力度, 可以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学校及学校的毕业生, 可以上人才信息网推荐毕业生, 为毕业生就业广造声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 以学生为本, 开展好就业教育

3.1 大专生就业要从“专”入手, 抓好大专生就业前的能力准备

占全国大学生一半的大专生, 专在何处?根据高教委的教育方针, 大专生与本科生相比, 专在他们的操作技能上。大专生的就业, 也就应在专业操作、实践技能上做好功夫。学校在设置专业方面要防止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要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应市场需要作为设置各专业课程的指挥棒, 精化基础课, 优化专业课, 强化实践技能课, 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上构筑与专业目标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各专业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通过合理压缩理论教学学时, 增加实习、实训课时,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实践上加强与企业的联合,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作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 以实践基地为依托,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让学生不仅拿到一张毕业文凭,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因为“专”所以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市场需求, 就到业, 就好业。正如《实力比学历更重要》的作者所说:“与其怨天尤人、唉声叹气, 不如充分利用在校时间, 拓展自己的素质, 提高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筹码。毕竟, 大多数用人单位更看重人的能力, 而非学历。”

3.2 搞好入学之初的起始教育, 抓好大专生就业前的心里准备

就业心理准备是大学生就业前一种发自内心的职业训练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一般从学习专业课时便开始了。对大专生的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工程, 对这项工作要争主动, 应抓早字、并在平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渗透, 常抓不懈。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 学生从所学专业的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 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 逐步认识到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性质、职业特征, 逐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把学习的焦点集中在有关的专业课上, 为今后就业做准备。这些努力, 就是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过程。有了这个过程, 大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 才能主动地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 特别是关于本专业目前的或历年的用人信息, 因此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步伐, 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或目标, 增强自身在就业时的竞争实力。

3.3 开展多形式活动, 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大专生要顺利推销自己, 实现就业, 除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专业技能和必要的职业规划外, 还必须有一定的就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可采用多途径、多方法相结合以拓宽思路和眼界, 提高自身综合技能素质。比如我所在的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一方面开设就业指导课, 让学生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指导学生的求职应试技巧;另一方面适时举办一些像“成功推销秘诀”、“服饰搭配与技巧”、“交流与沟通技巧”等就业专题讲座;同时利用学生团体举办模拟招聘会、校友座谈会, 邀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本校毕业生介绍其求职经历, 认识应聘过程中的技巧、注意事项等细节问题中的不足, 了解自己的优势, 这就让应届生体验在模拟求职历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增强就业技能。

4 结语

总之, 面对大专生就业的诸多困难, 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提早准备积极面对, 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大专生的就业问题, 积极出谋划策, 为我们的学生也为我们自己寻找出路!

摘要:当前高校大专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大专院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造成大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基础上从学校的管理及日常教学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专生,就业,学校管理,就业教育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下一篇:基于互联网糖尿病综合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