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的信用政策

2022-09-1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用发达的时代, 也是一个信用容易破产的时代。每个经营者都可凭借信用来降低生产和进货成本, 创造令人羡慕的业绩。但信用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三角债、债务危机等问题, 呆帐随时可能侵蚀老本的时代也悄然来临。面对如此的现实环境, 既要确保企业的经营成果, 又要避免蒙受坏账的损失, 还要加强资金周转, 就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信用政策的研究就应运而生。

1 信用政策的内涵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 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企业的信用政策是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管理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一般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

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要求对方必须具备的最低条件, 一般以坏账损失率表示。它也是企业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最低要求。如果客户达不到这一要求, 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这一标准的制定应以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一般而言, 企业的信用标准越高, 企业的坏账损失就越少, 同时,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也就越少。但过高的信用标准不利于企业扩大销售, 这样就有可能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反之, 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过低, 虽然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但会相应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

收账政策是指客户超过信用期限而仍未付款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 是当客户未按事先约定在信用期内付款时企业所采取的事后补救方法。收账政策会影响利润。当企业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时, 会减少应收账款及坏账损失, 但有可能增加收账成本;反之, 如果采取消极的收账政策, 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额和坏账损失。

可见, 信用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收账款的回收, 从而影响企业资产的优良状况,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

2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1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三角债”是有“中国特色”的现象, 在20世纪90年代时企业“赖账”成风, 以至于在文艺界出现了“黄世仁求杨白劳还债”的小品, 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信用状况。尽管国家也曾下大力气整治过“三角债”问题, 但如今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依然是: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企业缺乏管理力度。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 企业间的“三角债”规模截止到2002年6月末, 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5 3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3.5%, 增幅比5月份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另外, 国内不少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 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计算分析, 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很多早可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也不处理, 怕影响企业领导的业绩, 于是乎坏账越来越多, 账龄也越来越长了。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差距较大。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 0%, 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 0多天, 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 平均坏账率是0.2 5%-0.5%, 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 相差1 0多倍。与此同时, 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 0%以上, 而我国只有20%。

2.2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买方市场的今天, 企业想要扩大销售, 赊销是“必由之路”。除了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劣势, 导致其产品的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外,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

2.2.1 忽视信用管理,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市场经济, 以“信用为本”, 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法制基础也比较薄弱, 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 使得我国信用短缺现象大量存在。企业间的资金拖欠、三角债、坑蒙拐骗、呆账坏账等层出不穷, 就连被称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存在失信和造假的问题。经营者对信用短缺现象的孰视无睹, 表现在销售上存在着侥幸心理, 不对客户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就急于成交, 结果是销售额上升了, 利润反而下降了。这都是企业忽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试想想, 假设一个企业平均税前利润是5%, 如果他有1 0万元的货款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成为了坏账的话, 为了弥补损失, 需增加多少销售额才能弥补亏损呢?答案是2 0 0万元。在利润率较低的今天, 别说是坏账这个无底洞, 就连货款拖延造成的资金成本, 也照样能吞噬掉企业几个月的利润!

2.2.2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一是基础工作不健全。不少企业不重视合同管理, 不明白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 不知道利用合同来控制经营风险, 结果是许多逾期应收账款的后面缺少完善有效的合同协议, 甚至信奉口头上所谓的“君子协定”, 一旦因账款收不回而对簿公堂的时候, 因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只有“哑巴吃黄莲”。二是考核制度不合理, 约束机制不健全。由于多数企业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 业绩考核片面注重销售额, 结果使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加上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 又未明确负责账款回收的部门, 必然就造成高销售额、低效益的局面。三是内部会计控制不严。在实际工作当中, 不少企业对发生的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 甚至形成账外债权;相关人员态度消极, 账款催收工作不力;甚至长期不对账;为使业绩漂亮, 不愿将无望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处理。

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3.1 制订有效的信用政策

3.1.1 通过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 确定适用合理的信用期间

当延长信用期, 增加销售额带来的收益大于因此而增加的机会成本、收账费用和坏帐损失时才可以延长信用期, 否则不能延长。

3.1.2 综合评价客户的“五C”系统, 通过信用评分法来确定信用标准

五C主要指客户的品质 (Character) 、能力 (Capacity) 、资本 (Capital) 、抵押品 (Collateral) 和环境 (Conditions) 。其中品质是评价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企业必须设法了解到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 查实其是否有按期如数付款的一贯做法, 及其与其他供货单位的关系是否良好。能力指客户的实际偿债能力, 可以用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来衡量。客户的流动资产越多、质量越好, 其转换现金偿债的能力越强, 应付风险的能力越大。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 如注册资本、总资产、净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等, 表明客户可能偿债的背景。这些主要通过财务比率进行判断。抵押品指如果客户恶意拒付款现或无力偿债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或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尤为适用。环境指分析可能影响客户偿债能力的经济环境, 如经济衰退、金融风暴、通货膨胀等, 对客户偿债能力的影响。这需要了解客户在过去类似环境中的偿债历史。通过客户的五C状况来确定信用评分, 根据最后的评分确定是否给予该客户享受信用优惠。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 则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3.1.3 通过分析收益增量和成本变化来确定现金折扣政策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 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 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也可借此扩大销售量, 这是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是指价格折扣损失。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现金折扣政策, 需要结合信用期间来考虑并分析折扣所带来的收益增量与成本孰高孰低, 权衡利弊后确定最佳方案。

3.2 做好资信调查, 进行合理折信用决策

3.2.1 设置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

我国的不少大型企业开始设立专门的清欠办公室, 对已产生的拖欠进行追讨, 不过这仍然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行为。怎样才能更主动、防患于未然呢?根据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一般大型企业要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一般企业至少要配备自己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按照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的规定, 把资信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独立的中级管理部门, 在总经理或董事长直接领导下工作。该部门或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客户的信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由于信用管理这门知识对信用管理人员要求非常高, 须掌握信息、财务, 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 而我国在信用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当溃乏, 所以企业要想尽快建立自己的资信管理制度和部门, 就必须借助于外力如聘请一家专业信用管理机构来对企业进行全面指导或帮助企业做一些实际工作, 这样做省时省力, 又节约成本。

3.2.2 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 建立信用档案, 作出赊销决策

企业在赊销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 就是要解决几个问题; (1) 能否和该客户进行商品交易; (2) 做多大量, 每次信用额控制在多少为宜; (3) 采用什么样的交易方式、付款期限和保障措施。一般说来, 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 即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 C”系统, 这五个方面的信用资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取得: (1) 财务报表。这是信用分析最理想的信息来源之一, 但需注意报表的真实性, 最好是取得近期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表。通过计算一些比率, 特别是对资产的流动性和准时付款能力的比率进行分析, 来评价企业能力、资本、条件的好坏, 以利于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决策效果。 (2) 信用评级报告或向有关国家机构核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或社会媒体定时都会向社会公布一些客户的信用等级资料, 可以从相关报刊资料中进行搜集, 也可向客户所在地的工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开户银行的信用部门咨询, 了解该企业的资金注册情况、生产经营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销货与盈利能力、税金缴纳情况等, 看有无不良历史记录来评价企业的品德等。 (3) 商业交往信息。企业的每一客户都会同时拥有多个供货单位, 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与同一客户有关的各供货企业交换信用资料, 如往来时期的长短、提供的信用条件以及客户支付货款的及时程度。

对上述信息进行信用综合分析后, 企业就可以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作出判断, 并建立客户档案, 除客户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电话、住址等以外, 还需着重记录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实力以及历史往来记录等, 并对每一客户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对于规模较大、历史往来记录较好或盈利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较好的企业或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一般, 但有一定资产作抵押, 在以往交易中经催收能结清货款的企业, 都可采取赊销方式, 当然在赊销额和期限上要有所区别;赊销额度的确定可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客户营运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或客户清算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在信用期限的确定上, 企业可根据行业惯例进行, 或者是采用边际收益法和净现值流量法来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限, 但一定要以增加的收入大于相应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成本为标准。

3.3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管理

3.3.1 建立赊销申报制度

企业财务部门或信用部门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 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 应当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 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如客户要求延期付款时, 销售部门经办人员就须填制赊销申报单 (一式多联) 报信用部门审核, 在申报单上除了要列明对方单位名称、地址、开户银行及账号等基本内容外, 须重点标明要求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 信用部门在对客户资信情况调查后, 作出赊销决策, 在赊销申报单上签署意见, 并报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后方可列账。应收账款列账后, 申报部门的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就成了该笔款项的责任人, 并在信用部门的配合、监督下对款项的回收负全责。

3.3.2 注重合同管理

企业除现金收入之外的供货业务都必须签订合同, 当销售部门收到经信用部门和企业法定代表审核签字后的赊销申报单后, 根据审批意见并与客户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 最好是能够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另外, 销售部门还要将合同影印几份, 经有关部门或人员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 以利于其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监督和预警作用。

3.3.3 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

企业要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状况, 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 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主要内容应包括: (1) 明确划分责任范围, 对公司全部的客户的欠款尽可能地落实到个人; (2) 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未完全收回之前, 责任人不得调离企业; (3) 明确规定各人的职权范围, 对超限额赊销或未经审批赊销的应予以处罚, 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 (4) 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 (5) 明确规定由于信用部门人员徇私舞弊, 调查不实而产生坏账应负的责任; (6) 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 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当然, 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 责、权、利是不可分的, 应收账款的清收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要挂钩, 目标要具体、奖罚要有力, 要制订严格的资金回笼考核制度, 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赊销申报人的考核目标, 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 加强货款的回收。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 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备要素, 有着真金白银般的经济价值。因此, 建立起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由信用管理部门和公司的信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制订信用政策, 主动、有效的以规范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 理当成为企业理财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

摘要: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应收账款是各种企业拥有的一项很常见且非常重要的资产, 应收账款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用资源、损益情况、现金流量。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 很多应收账款都不是企业主动采取信用政策的结果, 因账款回收问题而上法庭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 研究企业的信用政策, 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建立主动的有效的信用体系, 克服信用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内部控制,“五C”系统,客户资信

参考文献

[1] 王兰丽.财务主管手册[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0, 7.

上一篇: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下一篇:中国画的技巧在服装设计绘画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