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教师素质论文

2022-04-17

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过程中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现状,提出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高外语教师的素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外语教师素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论文 篇1:

市场话语下高职外语专业发展刍议

摘 要:高职外语专业其本质上是教育产品(服务)的提供者,正面临深刻变革。依据市场话语,从高职外语专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优势有三点:形成了产业规模,建构起职业化、开放式导向,显现出文化功能。劣勢有两方面: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缺乏产品标准体系。面临三大机遇:国际化趋势对外语人才的紧迫需求,应用技术大学的出现导致传统的院校评价标准发生改变,实用型知识价值被认知并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面对两大挑战:被普通高等教育外语模式所同化,市场培训的职业化挑战。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外语专业必须面向市场,提高高职外语的职业性;顺应趋势,提升高职外语的文化功能;围绕“知识”,建构高职外语专业体系;树立“经营”理念,从市场获取资源、销售产品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职;外语专业;发展对策;市场;产品(服务)

基金项目: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高职教育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女子职院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构”(项目编号:JGB201601)

作者简介:陈霞,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

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2000年后新建的600余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等。改革完成后,中国现有的近2 500所高等院校中,将有1 600~1 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此前在教育部推动下成立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2015年11月,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函》,同意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整合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教育资源,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所应用技术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2016年7月,广东省印发《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拟于2016年年内启动转型试点工作,面向全省普通本科高校遴选一批转型试点高校,试点期为4年。2016年9月21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遴选结果的公示》,拟将广东金融学院等14所高校确定为转型试点高校。

从以上教育部门出台的各种文件可以看出,应用技术大学正悄然兴起,而高等教育格局已经改变。这不仅表现在高职教育首次出现本科层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即将到来的竞争中,市场标准将逐渐取代行政标准而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为高职外语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高职外语专业必须面向市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所有高职教育的专业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推动办学的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往往呈现此消彼长之势,传统的封闭性办学所带来的些许利好,正逐渐为成本高昂和效率低下带来的损耗所消解。高职教育的专业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显示出市场意蕴:(1)受到非营利和公益性的限制,来自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越来越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办学之所需。 而市场可以为高职教育带来巨大的利润和便利,这就体现出高职教育按照市场需求建立体系的可能性。(2)以公办为主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垄断与封闭性,招生、拨款和人员流动等办学的关键性要素均受到体制与政策的限制。这种与市场原理相背离的状况,长期、普遍地存在于公办高职教育之中。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高职外语专业因其专业本身的独特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与众不同。(1)从宏观层面看,高职外语专业因顺应了国际化背景下全民学外语这一现实,因此,建立了庞大的体系。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就英语而言,我国高职招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28%;1 168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中,有1 144所开设了英语专业。[1]可以说,几乎每一所高职院校均设有外语专业。大而泛的现实隐含着质变与整合的可能。(2)从微观层面看,长期以来,高职外语专业的教学体现出强烈的普通本科“压缩型”的特征,其弊端集中体现为“脱离市场”。在此情况下,高职外语专业办学经费有稳定的财政拨款和学费加以支撑,毋需承担市场风险,从而保持了缓慢、平稳的发展。

高职外语专业与市场的重大关联性,为从市场角度对其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SWOT 分析法包括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四大要素,涵盖了系统发展的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因素,能够从一个开放性的视角加深对系统的认知,从而较为全面地反应出系统的现实情况,并最终对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合理推测。

二、市场视角下高职外语专业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产业规模形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动下,高职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所有的高职教育专业中,高职外语专业规模庞大、覆盖面广。这一情况表明:(1)高职外语专业适应了国际化背景下的职业岗位需求,人才需求前景广阔,蕴含巨大商机。(2)高职外语占据了相应的市场份额,与普通高等外语教育形成了互补性发展态势。普通高等外语方向虽占据高等外语教育的主流,但并没有也不可能垄断整个高等外语教育市场。(3)庞大的规模有利于推动高职外语专业通过不断分层、分类的体系优化,形成专业化、精英式和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职业化、开放式导向初步形成。长期以来,高职外语面向职业性,顺应了高等外语从学术性向实用性的整体性转变。当前,高职外语专业初步形成了商务、应用、旅游和外语教育四大类,衍生出空乘、会展、IT、物流、国际金融和国际会计等方向,面向销售代表、服务商、小学教师、文职人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客户服务代表等职业岗位。总体上,高职外语专业已围绕职业需求建构起基本的体系,其实用性和职业性显著,办学也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3.文化功能逐渐显现。高等外语教育出现了两个趋势:(1)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的人成为高职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推动着高等外语专业文化功能的提升。(2)高等外语专业作为一种知识的聚集体,具有自身的知识演化逻辑,从而使高等外语从单纯的工具性用途逐渐向涵盖文化传承的完整性的功能转型。

以上两种趋势为高职外语专业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高职外语专业将依托语言和文化优势,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致力于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域外文化加以融合,打造贯通中西、连结校企的新型文化。高职外语专业的这种整体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特征,是功能单一的社会培训所不能比拟、更无法取代的。

(二)劣势(Weaknesses)

1.处于产业链低端层面,附加值低。(1)从生产原材料的角度看,高职外语专业缺乏高起点,招生门槛标准低。(2)从生产制造的角度看,高职外语专业未能掌控核心技术,教学模式带有很强的本科压缩型特征,专业性不强,缺乏高度专业化的高职教师,照搬普通本科的教材和教法。(3)从产品(服务)销售的角度看,高职外语专业未能形成品牌,所培养的人才低端,社会声誉低。

2.质量无从检验。作为产品(服务)的提供者,没有建构起独立的产品标准体系,无法对所提供产品(服务)做出明确、清晰的说明,导致质量无从检验。例如,高职外语专业在一些关键性指标上,被迫沿用了普通本科标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都以省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目标(俗称英语三级)要求学生,因为主管部门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学校。[2]但就业市场并不认可英语三级考试,因此,高职学生被迫参加为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量身定制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四六级考试在极大地耗费了高职外语专业学生时间和精力的同时,收效甚微,不少专业人士甚至建议废除。但由于缺乏新的可替代标准,又只能继续沿用。

由于缺乏标准的指引和导向作用,使得高职外语专业始终未能围绕“职业”或“实践性知识”,打造出独立于学术标准之外的另一种专业性,而只是满足于在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的游离和浅尝辄止。这样,就很难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很可能面临被同化或者淘汰的命运。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国际化的趋势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当今时代,外语能力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事务的战略资源。[3]就我国而言,要实现“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无一不是依赖于外语能力的支撑。可以说,国际化的趋势为高等外语教育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高职外语因其实用性,必将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2.院校评价标准存在改变的可能。随着应用技术大学的出现,传统的院校评价标准存在改变的可能。院校评价标准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能起到一种引导作用,从而对原有格局形成了颠覆性变化。(1)形成了分类评价。传统意义的普通外语高等教育,主要面向语言与文化,其标准主要是学术标准。而伴随着新型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出现,高职教育出现了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序列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的单纯学术性标准必将向实用性和职业化标准转移。(2)形成了分层评价。中专、大专、本科层面的高职教育形成了不同的、可以相互衔接的标准,建构了完整的体系。这样,不仅为高职外语专业提供了更为公平的评价标准,而且推动了高职外语专业实现体系优化,进而使其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3.高职外语专业的附加值尚有提升空间。伴随着产业的飞速发展与剧烈转型,大量的实用型知识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长期为主流学术体系所漠视的职业性、实践性和隐性知识,必将进入高职外语的课堂,并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知识来自于产业链,必须经过整理与优化。高职外语专业可以据此衍生出科研功能,从而极大提升专业的附加值。

(四)风险(Threats)

高职外语专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平庸化。在市场机制下,办学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职外语专业必须转型或者提升,否则,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里,没有中间道路。当前,高职教育规模庞大,办学模式正在向内涵式发展转型。而内涵化的最基本要义就在于资源整合、结构优化,从而焕发出高效能。高职外语专业大部分身处公办高职院校,关门办学和行政化传统根深蒂固是公办教育体系的显著特点。因此,如果不面向市场进行改革,高职外语专业必将面临以下两个风险。

1.被普通高等教育外语模式所同化。在长期的行政化導向指引下,高职院校普遍关门办学,对上级行政部门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实际上就是形成了普通本科压缩型。现行普通高等教育的市场早已饱和,不少普通高等院校正积极寻求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寻求升级本科,必须寻求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也就是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准,而非转型实施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如果高职教育打造不出区分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征,就必然面临被同化甚至吞并的命运。

2.遭遇来自市场培训的职业化挑战。职业化意味着产教高度结合,高职外语专业虽然初步建立起面向职业的体系,但办学的垄断性和封闭性带来的行政化导向,消解了校企融合的效能,进而削弱了职业化的效能。一个突出的案例就是外语培训市场的崛起。在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均设有外语专业并且形成庞大人员规模的背景下,外语培训机构焕发出很高的效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度的职业化。依托标准定制、市场融资、市场细分、教材对口和师资先进等优势,外语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建立起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相比之下,高职外语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垄断获得利益。因此,在规避了竞争的同时,也失去了市场带来的资源和竞争带来的活力。

三、高职外语专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面向市场,提高高职外语的职业性

当前,应彻底摒弃现行普通高等教育压缩型的教育模式,打造高职外语专业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围绕产业需求,建构消费者服务的开放体系。(2)围绕学生需要,建构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3)发挥高职教育灵活性的优势,深入发掘新的职业岗位,为市场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4)建立起专属高职外语的评价标准,摆脱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束缚,设立各种权威职业外语考试,并取得社会认可,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高端化。当然,这也是不少发展情况较好的民办高职院校所施行的发展路线。民办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行政拨款,因此,只能借助市场机制加强与企业的融合,通过生产市场机制下的产品(服务)获得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或许,这也将成为公办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道路。

(二)顺应趋势,提升高职外语的文化功能

随着国际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培养相应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所谓国际化人才,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外,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不可或缺。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更要对本族文化和域外文化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4]而外语的文化功能则充分体现在向学生传授异域文化、拓展学生全球化视野等方面,从而显示出高职外语专业旺盛的生命力。提升高职外语文化功能的途径就是围绕“异域文化”和“异域视角的母国文化”两大主题,开设涵盖人文、社会领域和职业、生活领域的各类选修课,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公民。

(三)围绕“知识”,建构高职外语专业体系

教育类型的本质差异是知识类型的差异,首先要解决知识从哪里来的问题,其基本来源应该是行业、企业和产业链,而不是单纯的学术体系。其次,是如何整合知识。这就需要根据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内在规律,建构起必要的学术体系。这种学术体系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类型,而是实践性知识。通过这种学术的方式,加强知识之间、知识与技术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新型学术体系的建立,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标准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教师素质、教学模式、课程编制、教材选择等形成了具体的标准,零散、分割的专业建设流程得以整合,新型的高职外语专业体系得以形成。应该指出的是,围绕实践性知识整合建构体系,是高职外语专业非常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个艰难的过程,它需要宽阔的视野和恒久的耐心,非短期内所能够速成,而这又恰恰体现出了教育的本原。

(四)树立“经营”理念,从市场获取资源、销售产品

封闭性是高职外语专业的重大弊端。虽然,在封闭的状况下,可以摆脱市场困扰一心一意办学,但同时,也失去了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封闭性办学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上级的拨款方式已从传统的普遍性平均分配变成了按绩效分配,各高职院校必须通过项目竞争的形式来获得拨款。(2)伴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展,政府拨款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高职外语专业要建设各种不同的语音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花费甚巨。因此,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从市场获取办学经费,已为绝大部分的高等院校所认同。就这个意义而言,高职外语专业既需要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也需要了解市场、具备市场视野的经营管理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外语专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企业获得一手资料,更新教材,革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从而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霞.高职外语发展SWOT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3):87-90.

[2] 闵建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7-8.

[3] 李宇明.提升国家外语能力任重而道远(大家手笔)[N].人民日报,2017-02-06(07).

[4] 陈霞.从语言传输到文化建构——高职外语发展新维度[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4):78-82.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Discourse of Market

CHEN Xia

(Department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1450, 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development measures; product (service); market

[責任编辑 盛 艳]

作者:陈霞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论文 篇2:

谈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素质

摘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过程中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现状,提出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高外语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语教师 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在全国各大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素质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教育专家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素质的高低已成为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高职高专学生外语学习的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职高专学生的基本构成及其外语水平。高职院校在校生基本上是由以下三部分学生构成:一是职业高中毕业生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被录取的;二是中专毕业生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被录取的;三是未被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三部分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而且大部分学生外语成绩比较差。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外语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究其原因,由于地域和学生所在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很大差异,给高职阶段的外语教学带来严重困难。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连贯性很强,高职外语教学的内容本来应该是在一定的中等程度和能力的教育水平基础之上的延续,可不少学生入学时还远没达到此标准。词汇量的匮乏,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进而导致他们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更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另一个原因就是传统外语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一般遵循下列程序:讲解单词——分析翻译——做练习。这使得外语课枯燥无味,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有所欠缺。许多的学生不知道外语该怎样学;缺乏学习的探究性和对外语这一学科的整体把握;不懂得利用诸如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等学习方法;不会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基本上是被动上课。课后,学生們也以完成作业为主,根本不重视预习、学习、复习这一简单而基本的学习过程。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学生几乎不向老师提问题。使老师有时很难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高职院校外语教师所担负的历史责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间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具有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为此,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教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实用型可担负涉外业务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这一使命的完成依靠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外语教师。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会贯通,我们必须在全国各大高职院校进行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改革,加强和提高高职高专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也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几方面素质

1、高职高专外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师个体素质结构中起主导作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驱条件。教师必须立场坚定,忠厚正直,为人师表,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言行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乃至人格的塑造。在一项关于如何看待教师这份职业的测试问题中有80%的被试者选择教师是一份崇高的、令人尊敬的职业,只有15%的教师认为外语教学是其谋生的一种手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教师具备了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品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高职高专外语教师更需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优秀的外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融入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高职高专外语教师应掌握先进的教育知识和教育理念

高职高专外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应掌握相关的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理论。以切实的理论依据指导教学实践,是提高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效果的理论基础。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的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一般经验式的教学,极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而且,绝大多数外语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讲解课文和练习所占时间最多,而留给学生自己利用的时间很少,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另外,绝大多数外语教师忽略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即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外语教师不但要掌握外语教学理论知识,还要特别重视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质量观。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灌输,而更多地在于正确地引导、训练和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在于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高职高专外语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外语语言知识与技能

高职高专外语教师的外语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起着示范作用,教师能够规范地使用外语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这就要求大学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本科毕业的外语教师基本都具备这一素质,在课堂上主要使用外语授课,专业知识技能也比较扎实。但是,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除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外,还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传授其相关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一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能经常传授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师只占45%,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知识面窄,结构单一,知识老化等问题。我们的外语教师在工作中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广泛接触和吸收外国文化,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高职高专院校外语教师应具备教学研究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要求外语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还应该成为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科研人员。外语教师要经常地开展研究工作,逐步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外语教学过程,使外语教学达到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技能方面,我们每学期都进行教师教学质量检查,与学生代表座谈,反馈信息表明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其中也反映出不少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沿用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有很多外语教师不会运用多媒体授课,这显然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探索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并结合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开辟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之路。

第二部分为科学研究能力。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有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素质教育时代优秀外语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但是在一次统计数字表明,完全没有参加过更没有主持过教学研究项目和不知道如何申请也不会写课题论证的人占85%以上。在论文发表方面,平均每年都能在省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教师还不到30%,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不少教师认为搞科研是为了晋升职称,缺乏正确的科研意识。此外,科研时间少,科研环境差,教师工作任务过重,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关注科研,也无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这一切都制约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善科研环境,加大科研力度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应该追求的目标。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认为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高职院校外语老师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终身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外语教师的语言文化及理论素养,增强创新意识与科研意识,改善科研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高职高专外语教改的关键是提高外语教师的素质。只有不断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改革的稳定发展,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育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史命。

参考文献:

[1]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曲静.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张宇.浅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高德海(1970.2-),男,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副教授,英语学士、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高德海

高职外语教师素质论文 篇3: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根据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指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注重师资培养、创立多样化英语学习环境,以期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质量,办出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培养有较高英语水平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走出一条切实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路子。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霞(1958- ),女,河北南宫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教学法研究。(河北 邢台 05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逐渐要求我们的教育系统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了跟上社会发展脚步,我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改革,而我们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也是整个专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或专科院校改制过来的,再加上学校本身师资力量不足及生源质量等各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相对落后。其中大学英语教学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起点低、教学手段落后、学习氛围不浓等直接导致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很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英语运用能力很差,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使其培养的人才具有英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运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涉外实践活动。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而言,距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如何使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顺应市场的要求,并体现职业特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受中学学习习惯的影响,多数新生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对教师存在一种很强的依赖心理。在他们头脑中,大学英语的学习仍停留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大学教师也应该像中学教师那样用较多的汉语授课,仍然遵循汉语的思维方式,依照“生词—领读—例释—操练”的模式,讲解词汇的用法,系统分析语法、句型,并集中进行题海战术,以应对学期、学业考试。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放在词汇的意义理解上,放在做练习题上,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较为肤浅。当他们感到大学外语课堂不是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就“大失所望”,甚至感叹大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学生不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终日“无所事事”。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无视英语的实用性,使他们的英语能力直线下降。

2.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把英语作为一种谋生或达到其他目的的工具或手段,从而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形式、书面应试能力的学习和提高的价值观,由于这种单一的观点,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通过英语考试而被动地学习,在考试前往往“临时抱佛脚”,认为学习英语不是为了提高能力,不是为了掌握更广阔的世界文化精髓,忽视了语言的思维文化的内在属性。事实上,只有在广义的英语教育背景下认识英语学习的性质,了解使用英语国度的文化,学习英语才更为有效。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获得工具的活动,更是一种升华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从英语学习中实现受教育和受教养的目的,通过语言形式自觉地感受语言的内在精神实质和英语所依托的英语气氛,使自己多掌握一个文化规范和思维模式,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质,这才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这种总体价值观才是终身受用的。

3.招生人数剧增,师资力量不足。近几年,由于高职教育的超常发展,学生人数猛增,这就导致外语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一方面,课程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难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研究,教师听课、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也很少参加进修和培训,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在有些学院,一个外语教师平均每周要承担二十多节课,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教师疲于应付。有些学院为了减少教师的周课时,就采取上大课的方法,致使师生根本没有双向交流的机会,教学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作为高职院校,大多数英语教师是师范院校毕业的,缺乏在企业第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他们教学上基本是学院派风格。有些学院主要由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上课,这些新教师都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有些学院教师队伍不稳定,往往是教了两年书又另谋高就或考研走了。这就导致有的院校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老教师面临退休而青年教师来了又走。外语师资队伍的流动性过大也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质量与特色。

4.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经过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法教学,还要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但是纵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难发现高职高专的教学大多是教师在单纯地“讲英语”,黑板、课本加粉笔就成为教师长期不变的合作伙伴。普遍的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课桌上记笔记;教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是课堂上的听众,这种形式的弊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很快,但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应用不够。虽然教育部提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各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合理使用这些手段”,但由于高职高专的特殊性,其教学班容量不断扩大,许多学校不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设备仍然比较简陋,语音室严重缺乏,学生不可能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训练和实践,从而也制约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1.创新思维,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不仅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外语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定向性,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应试教育转到应用教育上来。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在培养目标上应区别于本科英语教学。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必须坚持实用性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

2.采用多种形式及方法组织教学。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的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使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丰富表现力能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学生在真实或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实践英语学习,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交际能力。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以便于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3.打造一支富有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一专多能的英语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保证。高职英语教学是以“培养日后能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要成为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当前高职英语师资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我们要拓宽英语师资的来源渠道,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英语教师,就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很多,但关键在于转变观念,鼓励改革和创新,并及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高职英语教师培训机制。如组织安排教师到相关院校进修或请有关企业帮助培训教师,鼓励读学位、单科进修、短期集训、业余自学,经常性地组织教师赴校外观摩取经、座谈教学体会、交流教研论文、请外籍教师授课等,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我们要制订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参加自学、培训、进修、远程网上学习,以尽快完成教师向职业技术教育方向的转轨。同时,教师应互相听课,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以取长补短。第二,目前,有些地方经贸类大学毕业生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高职院校可选择一些英语基础较好,有志于高职教育事业的毕业生,进行一年左右的英语专业训练,充实教师队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各专业均可选派具有较好英语基础的教师进行英语专业培养,学成后担任英语教学,这可从总体上改变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来源渠道单一的弊端。第三,对于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既要促使他们获得较高学历学位,也要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学位的进修培训措施,开设了一定数量的科学知识课程、经济与管理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等,以改善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年纪较大的英语教师,其进修培训重点在更新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同时,还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总之,时代在发展,学生思想在进步,社会需要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尤为重要。

4.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高职高专的性质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学外语的目标不在于完整地、一字不漏地去掌握英语语言的框架,或整个科学体系,而在于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要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思想,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听、说、读、写、译的相互关系,注重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协同发展。所以,作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突出阅读和翻译;第二,要突出常用文体的学习和掌握;第三,要尽量和专业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应云天.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刘海承,邵琳娜.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8-61.

[4]刘美玲.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和改革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6-127.

作者:王 霞

上一篇:语文学习特点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学科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