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探讨

2022-09-11

“三农”问题一直束缚我国农业全面发展, 若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我国的合作经济不会有质的飞跃。“三农”’问题涉及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各方面, 是最能反映我国农业在哪些方面存在这缺陷。我国政府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探索“三农”你会发现它所包含的实践价值它是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 真正解决农业的内部制度问题。目前, 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很低, 但面对农业经济复杂的局面, 一定要保持足够的信心和决心。

1 我国农业合作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农民是农业经济构成的主体, 只有农民对农业合作经济有了新的认识和观念上的转变, 才能支持和拥护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才能将实现我国农业腾飞作为共同的利益, 才能劲往一处使, 齐心协力的推动我国农业走向更深度的现代化。当农民有了自主性和团结性, 组织模式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我国农民的物质文明才会上一层楼, 只有物资文明殷实了, 精神文明才会进一步提高。最为关键的是农业合作经济模式要从为农民谋福利的角度出发, 尊重农民的意愿, 这样才是对“人们当家作主”最好的诠释。

2 农业合作经济模式的由来

农村合作经济模式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合作经济思想的发展要追溯到空想社会主义, 其发展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得到丰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要始终坚持理论来自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规律和农业生产实际特点采取多模式发展方式, 搞活我国农村经济模式。现代化工业下, 农业合作经济的投资模式和渠道要时刻保持多元化、农业标准指标要高、提高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3 农业合作经济模式的完善需要什么

总结发达国家农业飞速发展经验, 实事求是, 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我国农业经济组织模式, 研究怎么使农村合作经济长效健康发展的模式。同时, 要对构成农业经济的主体农民的培训, 让他们掌握现代化知识。当然, 政府也要做好对农业的扶持工作, 让合作经济模式在我国农业中生根发芽。农业合作经济模式需要一个系统的指导组织模式、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主体、和政府在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只有这3个方面全面紧密结合起来, 农业合作模式才会完善。

4 农业合作经济模式有哪些直接和间接的动力

农民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组成成员, 他们是农业合作模式的直接动力, 他们是该模式的直接实践者。其产品是否增值是否可以规避风险都与他们密切相关, 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农民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中的实践作用。政府是农村合作经济模式的间接动力, 政府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持农村合作模式, 政府的支持使得农业有足够的资金。只有这样, 农民才会更加有自信, 作为农业经济制度的主体, 才会积极寻找切实可靠的途径去解决降低成本的问题。只有将直接动力和间接动力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使农业合作经济模式朝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5 研究农业合作经济模式发展的动力

研究我国农业合作经济模式的动力, 其主要的目的是在于丰富农业合作模式的理论, 在实践中一些科学的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经济合作模式的理论有了充分的发展, 才会有效指导实践。我国农业合作经济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和前途似锦的发展空间。研究我国农业经济模式意义重大, 因此在对农业合作经济模式的研究时, 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尽量避免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出现类似的错误, 减少农业经济上损失。

6 结语

农业合作模式不是一个新兴的理论, 它的出现已有一定的历史, 并且也有很多国家对其进行实践和验证, 若是对其有深入的见解和正确的实践, 农村合作模式一定会展现出它的优点, 给我国的农业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缓慢,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瓶颈。所以农业合作经济模式担负如何搞活我国农业经济,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任。政府对农业也要加大投资力度, 在资金的来源上也不要只来自财政收入, 可以根据地区存在的优势招商引资, 使投入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业合作模式在实践中必定会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只有对其抱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才能在其完善过程中呈现出繁荣、和谐、稳定、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局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迅速腾飞, 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在世界一直处于前列, 但农业增长速度却不及发达国家的1/3。所以, 农业合作经济的解决迫在眉睫。工业化的农村合作经济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让我国农业, 走向一个更为正规化更为全面的经济合作模式, 需要克服的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基于此, 就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三农”,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立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选择——以美国、日本、法国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 :24-27.

[2] 侯杰.罗丽英.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分析与组织创新[J].求索, 2009 (8) :73-75.

[3] 张学鹏, 杨子平.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功能定位及模式选择[J].开发研究, 2006 (6) :65-67

上一篇:民办高校危机应急能力现状分析下一篇:关于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