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认知与拓展

2022-10-23

第一篇:创新意识的认知与拓展

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探索与实践上海电力学院团委内容摘要我校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工作过程中,建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保障体系,梳理构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训练项目,自主开发了一套实用性、功能性较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电子认证系统,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目前在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一些新路子和新模式,如提出建立“校中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工作实体,为大学生全面成才提供有效服务;提出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导向;提出了建立学生中心、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开展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心心互动计划”等。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创新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四个统一”的要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着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以达到培育“四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计划。它是新世纪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是新时期统揽我校共青团工作的龙头工程,也是在我校素质教育工作中凸现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亮点工程。其基本内容就是进一步整合深化“第二课堂”中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方面内容为经,以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社会认同四个实施环节为纬,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我校的基本实践和成效

1、努力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保障体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相互配合与通力合作。为此学校团委积极争取学校党委的重视,争取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将此项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重要日程,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努力建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和推进的工作保障体系。首先,相关机构的设置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建立了学校党政领导牵头、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规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设立了由团委、学工部(处)、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组成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全面推进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各项工作,中心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协调中心的各项工作;学校团委还为此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部,专门负责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认证工作。其次,相关制度的制订提供了制度保证。学校制订了《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意见》和《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电子认证实施办法》等制度;还建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电子档案和数据库;制订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再次,相关经费支持和硬件设施提供了资源保证。学校设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专项经费,给学校团委增加了编制,从人力和财力上保证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巡礼开展;装修了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特别是装修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专用的排练房、音乐教室、画室、报告厅,购置了服务器用于素质拓展认证工作,为大学生的素质训练提供了场地、设施。

2、梳理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训练项目素质拓展训练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中心环节,是大学生能力和素质实现和获取的有效途径。这个环节关键是要梳理和构建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训练项目,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合理排列,形成符合特点、张扬个性的素质训练方案。我们根据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围绕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六个方面,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我校大学生的素质训练项目,建立了大学生素质训练项目体系,为大学生进行素质训练提供了平台。按照大学生素质训练体系的要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我们充分运用已经形成的理论学习、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创业等品牌项目,依托每月的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质训练活动,从而也就形成了我校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3、自主开发“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电子认证系统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为此,早在2003年我们就在借鉴清华大学的大学生素质拓展电子认证系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开发了大学生素质拓展电子认证系统,该系统除了具备学生参与素质拓展训练的信息录入功能、管理功能、查询功能和证书打印功能外,还具有班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信息的数据打包功能、每位学生六方面的素质彩虹和全校平均彩虹的显示功能等等特点,是一套针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考评体系,可以客观记录每位在学习期间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素质拓展主要依靠素质训练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认证从而确保认证的真实性;学校团委购置了专门的服务器,要依托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素质拓展记录和认证的数据库,大力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电子化认证。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和素质拓展的内在需求同学校的资源提供之间存在矛盾“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满足了大学生张显个性、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培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记录了大学生人生的闪光点,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全面发展,使广大学生获得了知识的武装、理论的武装和能力的武装,使素质教育有形化、具体化;二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尊重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把握了人才成长的全过程;三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按照市场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因此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契合了时代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满足了大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和素质拓展的内在需求。但是,由于我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院校,学科相对单一,因此对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计划工作的资源相对有限,特别是缺乏文化和艺术类的资源。我们在对大学生按照素质拓展计划中的六个方面进行素质拓展的时候缺乏专业师资的指导,造成素质拓展的某些项目缺乏或者薄弱,从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和素质拓展的内在需求。

2、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过程中存在重活动、轻建设的现象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过程中,往往凭借自身的活动优势,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校园文化等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但往往忽视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长效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来确保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过程中存在重实践、轻学习的现象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实践环节,通过为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搭建舞台,让学生们在活动和实践中进行素质拓展,而缺乏参照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依托课堂教授的形式让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前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素质拓展训练的能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能尽快参与到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使素质拓展计划能真正做到覆盖全员。

4、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实体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各方面工作还有些松散,在整合全校和全社会的资源上、在形成素质拓展计划工作的合力上、在服务大学生的全面成才的作用发挥上、在形成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统一品牌上还有所缺乏,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一个实体。

5、缺乏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以学生为本的意识,缺乏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活动的举办往往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从而使我们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和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缺乏针对性、缺乏贴近实际、缺乏贴近生活、缺乏贴近学生,没有很好地做好大学生在全面成才过程中的服务工作。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在建设上下功夫要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除了要抓好素质拓展训练的活动载体,还要注重抓好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体建设、机制建设等各项建设工作,从而保证素质拓展计划在我校的长效发展。

1、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工作实体,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实体建设为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我校的深入实施,我们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建立“校中校”——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这一学校的主要职能:一是向全院学生开设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选修课和文化、艺术、科技、学术、形势等讲座,对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进行全员教育;二是整合师资等多项资源来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和大学生社团活动;三是对全院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进行认证、评价和奖励。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主要是针对全校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规划、培养、实施和评价的一个机构;是学生在校期间依托第二课堂进行素质拓展的一个培养、指导和管理的机构;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学校党委石奇光副书记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的教学环节和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提出了“四个有所”,即:有所侧重但不偏科、有所融合但不取代、有所互补但不重复、有所拓展但不求全;同时也指出,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这一实体的建立,实现了我校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工作的“三个转变”,即:从活动型向建设型转变、从松散型向实体型转变、从自发型向自觉型转变,也实现了团中央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的“三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已经于2005年上半年在大一学生试行开设了第二课堂选修课,共开设了水粉画、摄影、书法、民乐演奏、合唱、剪纸、DV摄影剪辑、电子海报设计制作等11门艺术类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受到不少教师,特别是艺术类教师的积极响应,学生的艺术作品也在上海市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正在积极整合校内外的师资等资源,共同打造共青团组织的这一品牌工作,使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在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上能取得更大更广的实效。

2、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机制建设为了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等各方面不断提高,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提出了实施“第二课堂”学分的做法,并制订了《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该细则详细制订了“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规定凡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应累计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可以毕业。“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内容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客观记载的内容和学生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第二课堂选修课”的情况为依据。为此,全校大学生可依照该细则,通过参加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取得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从而达到极拓展自身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在贴近上下功夫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各项工作不是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的,而是为了学生全面成才必须脚踏实地开展。

1、建立学生中心,提高团组织的服务大学生的效率我们计划建设一个在共青团领导下,面向广大学生,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为目的的学生中心,通过接待、咨询和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提高服务大学生的能力和效率。要发挥好学生中心的作用,关键要形成学生中心的服务项目。我们紧紧围绕大学生在学习成才、创业就业、生活娱乐、身心发展、维护权益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置不同的服务项目;注重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创新思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做好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困助学工作;按照“学校党政委托、学生中心承办”的方式,积极推动学生中心创办新的服务项目;加强学生中心与企业和培训机构等其他社会组织的项目合作,实行订单购买、合同管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互惠双赢;建立和完善学生中心服务项目的论证、规划、实施、监督、考核、评估等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健康发展,打造学生中心的工作品牌;探索个案辅导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服务。

2、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依托学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的调研、就业市场的调研、引进培训机构在学校中实施“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程、组织大学生就业见习、收集就业信息等工作,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引导大学生自立自强,顺利就业。

3、开展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心心互动计划”根据学校领导在校学生工作系统提出的“心心互动计划”,我们将着重依托我校的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计划来实施“心心互动”。重点围绕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紧迫需求,按照《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实施意见》和《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手册》的要求,开展导航行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对专业学习的需求、有就业的需求、有素质拓展的需求,也有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不仅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各项工作,还要努力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各项活动。学校领导对学校团委提出了“培养重心基础化、活动实施项目化、素质拓展纪实化、评价指标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四化推进法”。其中活动实施项目化的提出,实现了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项目负责人的愿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实现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创新。另外,为解决各学生社团质量的参差不齐问题,做好学校社团的有效管理,我们在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发挥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服务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王轩、闫志刚、马晨)

领导点评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这几年,学校共青团组织努力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始终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工作主线,积极思考,认真探索,转变观念,大胆尝试,不断整合各类资源,按照对大学生“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理念,初步摸索出了依托“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全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新模式,从而实现了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三个转变”,即:从活动型向建设型转变、从松散型向实体型转变、从自发型向自觉型转变。

希望学校共青团组织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细致思考,不断探索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的内涵建设,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石奇光

第二篇:浅谈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业务拓展

广西君健律师事务所 江 凌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律师行业的蓬勃发展,律师事务所如何不断创新、如何寻求长远发展渐渐成为了业界热议的话题。众所周知,没有业务也就意味着没有发展,而源源不断的法律业务来自于律师事务所运转良好且不乏创新的管理模式,以及经过实践检验且能与时俱进的业务拓展方法。因此,探讨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业务拓展对于整个行业的持续、高效、良性发展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针对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方面,笔者主要提出了进行规范化管理、引入公司管理机制、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设立营销和客服中心等几点建议;而对于律师业务拓展的问题,主要从几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比如制定可行的营销计划,重视客户关系维护,全方位树立品牌形象,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善于利用社区资源等等。

关键词: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拓展

关于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问题,众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均积极献计献策,并提出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观点。本文旨在从律师事务所创新管理机制和机构设置层面做粗浅探讨,同时就律师业务拓展方法简要提出一己之见,以求教于业界同仁。

浅谈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业务拓展

一、关于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树立律师事务所的品牌文化、执业理念和价值观

品牌文化、执业理念和价值观,是律师事务所的灵魂所在,是全体成员行动的心灵指南。只有当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品牌文化,执业理念和价值观,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才能在律师事务所的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若想打造成为业界标杆的优秀律师事务所,首先要建设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树立为广大客户所认同的执业理念和价值观。

(二)规范化管理是律师事务所长足发展的基石

1、规范化管理对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只有建立在一定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之上,才能带动整个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否则,抛开管理基础谈创新,就好比是楼高百米而无地基,除了空谈以外,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然而现实中,却不乏这样的“空中楼阁”。有些律师事务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规模,往往忽视了内部管理,导致执业制度欠缺有效约束、工作欠缺合理秩序、个别执业律师出现违反纪律甚至违法的情况,以至于频繁遭到客户投诉。这一系列的结果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难以预计的,严重损害了律师事务所的公众形象和可信度,对于整个律所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夯实“规范化管理”这一基础,坚持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律师事务所的内部规章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只有明确的、健全的、成文的制度,才能更好的发挥制度本身的约束力和调控力。如果把律师事务所比喻成一台计算机,那么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其作用正如预先设定的程序。很难想象,程序错误而计算机却正常运转。

(2)规范化管理贵在持之以恒。再优越的规章制度,如果无人遵守,也是形同虚设。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律所成员对内部规章制度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从而为规范化管理创造“人和”的优势。

(3)规范化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有人说,律师是一个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同样的,规范化管理也需要适时推陈出新,以开放的姿态吸纳更为有效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

(三)引入公司机制进行日常运营和管理

1、关于资本引入。增加律师事务所的运营资本,不但可以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用来升级硬件设施、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律所的综合竞争实力。与此同时,为律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成为行业的龙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关于股东出资。建议合伙协议公开、透明,一方面能更好的激发新人的进取欲,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合伙人的引入预先设计好通道。在这个“人才”最重要的二十一世纪,只有更多的精英人士的加入,才能齐心协力打造出同样出色的精英律师事务所。

(四)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 所谓职业经理人,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他的职责定位是以其良好的职业境界、道德修养、专业管理能力,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把企业不断推向前进。

对于律师事务所而言,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正是借鉴了公司管理中的“经理”的概念。由这样的专业管理人才对全所的资源进行整合、管理、筹划,对律所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五)设立营销和客服中心

1、设立营销中心,并安排营销中心负责人。招聘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直接听从该营销中心负责人的工作安排。这样既能对营销行为实行有效管理,也能保证具体的营销措施有确定的专业人员去负责执行,从而保证完整的营销计划得以稳步落实,以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

2、设立客服中心。“顾客就是上帝”,这一准则对于律师行业同样适用。开展营销活动必须以客户为出发点,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做到及时沟通,对客户的建议或者投诉及时回复,并认真征求客户的反馈意见。力求在律师事务所和客户之间建立稳固、长期、良性的互动关系。

(六)建立执业培训机制

律师事务所应当在专业业务领域的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选派律师参加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高层次的研修班、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一方面能够提高执业律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与此同时,学习期间通过与业内人士交流经验,不仅增加了执业律师的知识储备,还为日后的友好合作或远程协作打下了基础。

(七)成立法律讲坛,开展所内业务技能交流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卧虎藏龙、人才济济的律师事务所,每个执业律师都有着自己最擅长的业务领域,所以,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是提高执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有效方式。具体活动可按如下方式开展:

1、成立“法律讲坛”,推举专门的负责人,定期组织讲座。

2、可采取自愿的方式,有意愿发表演讲或者专题讲座的律师主动报名,并提交预期“法律讲坛”的主题以及相关参考文件,然后由负责人发布活动通告。

3、鼓励全所成员参与,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两个积极性:一是主讲人的积极性,二是与会人员的积极性,两个积极性要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八)制定实习律师培训制度,为律所的后续发展储备力量

每一个成功执业律师的最初身份,都曾经是“实习律师”。对于立志从事律师职业的人而言,实习无疑是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此时,如果能够得到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资深律师的指导,对实习律师日后的职业方向选择和发展将起到莫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律师事务所作为成就优秀执业律师的基地,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措施来考虑:

1、公示本所律师“近期开庭时间表”。一方面方便实习律师参与旁听学习,另一方面为所内执业律师之间互相观摩、交流开庭经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公示空闲状态的“实习律师名单”。作为实习律师,本身即应当积极主动的创造学习机会。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心到手”的距离。缺乏实践经验是横亘在实习律师面前的最大阻碍。因此,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便于指导老师或者其他同事安排工作,让实习律师能够有实践、锻炼的机会。

3、组织实习律师入职培训。号召所内的执业律师为实习律师做一些法律入门讲座,传授一下执业经验、心得体会、专业知识等等。律师,乃是法律之师也。通过讲座的形式,不但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法律新手指点迷津,体验一下为人师的成就感,同时还能让自己的讲课水平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

二、关于律师业务拓展

(一)根据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制定可行的营销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律师事务所的营销活动必须制定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营销计划。如果一个律师事务所缺少明确的营销计划,那么他的营销策略、具体方案、实施行动都将因为没有确定的方向而大打折扣,从而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律师事务所营销计划的制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对现有的营销计划和营销活动进行客观分析;

2、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整合所内的现有资源和营销渠道;

3、设定明确的营销目标;

4、拟定律师事务所发展的战略营销计划;

5、根据战略营销计划而设定阶段性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并且要明确完成的时间,责任划分以及实施具体行动的人员安排;

6、落实营销计划的财政预算。

(二)全方位树立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形象

1、重视律师事务所网站的建设。

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之后,互联网正在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迅猛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网络社区,俨然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律师事务所要与时俱进,重视网站的建设和推广。通过在线受理法律咨询,不仅可以提高律师事务所的知名度,而且还可以源源不断的创造客户资源。网络营销的传播之广、见效速度之快,非其他宣传方式能及。

2、创办内刊。

纵观金杜律师事务所、岳城律师事务所等一些业内知名的或者规范化管理的律师事务所,基本上都创办有自己的《律所内刊》。律所内刊,是一种志趣高雅的营销方式,具有非凡的广告魅力。客户通过阅读内刊,可以进一步了解律师事务所的实力,了解律师的业务专长。律所内刊因为无需申请书号,所以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可以不计数的定期向目标客户发送,对于提高律师事务所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功不可没。

3、做好名片设计。

制作精良的名片是律师事务所面对客户的第一形象。一张精心设计、制作精良、匠心独具的名片,能够有效提升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形象。假如客户接过的是这样一张过目难忘的名片,即使目前没有业务需求,相信他也会保存起来。

(三)重视客户关系维护,推广“老带新”营销模式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这缘于乔吉拉德发现的一个奇怪现象:每次参加婚礼与葬礼的时候,人数一般都是250人。于是他就想到了,每一位顾客的身后,都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同样的,将“250定律”应用于律师行业,如果怠慢客户,失去的远远不止一个客户资源。所以,律师事务所若想长远发展,必须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重视客户关系的维护。

“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律师的下一个案源、下一个客户,主要来自于满意的现有客户。如何使客户满意就成为律师业务推广的重要内容。若想获得客户的忠诚并获得他的推荐,只靠优质法律服务已经不够了,你必须提供价值。那些感受到价值的客户,才是真正对你满意的客户。而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把你推荐给别人,使你获得新的业务机会。”[1]

那么如何才能让客户感受到价值的存在,让客户恳把你推荐给别人呢?笔者认为,不妨尝试以下几点:

1、及时与客户沟通;

2、对客户电话及时回复;

3、定期回访,征求客户的反馈意见;

4、定期发送实用的法律文章或者信息;

5、与客户保持联系,至少每个月打一次电话。

(四)树立专业领域领先地位,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受到经营管理资源有限的制约,如果律师事务所不分方向、不区分专业领域,而是以仅有的资源去面对所有的业务类型,很难形成自己的优势。因此,要想建设品牌律师事务所,就必须有所取舍,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定位,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可以通过多重渠道让客户认知。比如,在内刊宣传中着重宣传律师事务所的专业领域,在网站首页重点介绍,通过老客户的口碑相传等等。但是,专业化的分工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

(五)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是律师的广阔天地,律师可以通过进行法律咨询、举办法律讲座、签订法律顾问合同、代理诉讼等形式,广泛深入社区,使律师形象在社区大放异彩”。[2]

律师服务走进社区的好处有很多,通过开展法律讲座,可以让社区居民更好的学法、懂法、用法,培养法律意识。不但提高了律师事务所的公众认知度,也很有可能争取到提供法律服务的机会,为律所创造案源。因此,律师事务所可以适当组织社区法律讲座或者法律咨询,提高知名度和创造案源,一举两得。

(六)举办专题研讨会,成为业界的标杆律所

律师事务所可以适时举办一些法律事务专题研讨会,针对目前社会上的热点法律问题发表演讲或者作典型案例分析,也可以就新颁布的法律召开新法介绍会。总之,应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研讨会主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提高了律所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潜在客户。另外,在会议现场,还可以发送一些《律所内刊》,简介资料或者新业务介绍,进一步扩大研讨会举办者即律师事务所的影响力。

三、结 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拓展方法当然各有千秋,但是,对于律师事务所而言,却并非都很适用。这要求律师事务所在决策之时,不但要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人文环境,还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正所谓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拓展方法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所以,律师事务所应当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的标杆和领跑者。

第三篇:贯穿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

摘要: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提升,通过贯穿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我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以大学生课堂内外为空间,以科创项目为依托,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逐步探索出一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等全面协调发展的应用创新型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新意识;工匠精神;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003-0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更加需要创新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各行业倡导的工匠精神,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切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竞争更加激烈,消费的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显得十分必要,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既要符合市场对“匠人”的需求,又要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是行业性高校教育应有之意。

一、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1.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指对作品、产品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更是指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B度。树立对工作坚忍不拔、严谨认真的态度,秉承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理念,是从业者可以对产品推陈出新、不断完善的内在核心。

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

2.技能型人才培养呼唤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教材基础知识相对陈旧,甚至有些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已停止使用,这导致学生所学与工业生产相对脱节。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很容易顾此失彼,不能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工科专业这类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问题更为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引入,并一以贯之。

3.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需融于日常教育。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全部提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匠精神和敢于突破桎梏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以创新意识、工匠精神为教育的指导理念,结合课堂内外,依托科创项目和校企合作平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养等全面协调发展,不但为就业增加筹码,更为学生全生命周期的职业生涯提供保障,促进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具备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对“工匠精神”的养成至关重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学校实验室和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平台,拓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科创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对本科生科创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支持学生参加各项科创竞赛,使学生充分发掘自身,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我校践行新型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加科创竞赛,激发其创新欲望,使大批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大批发明专利获得审批。如发明出一种太阳能发电与压力发电联合供能的公路系统,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到道路周边太阳光的可利用性及车辆行驶过程给与路面的压力,利用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在企业中先行实验,使用压力发电组咬合组成路面,道路两旁的太阳能发电板和压力发电组件层中的压力发电组件组合进行发电,给LED指示灯、发热电缆层和无线充电器层供电,同时给控制室中的蓄电池充电,解决公路中照明及信号指示灯的电耗问题,这项系统在公路建设上有极强的实用性。这些发明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提高作用,使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深刻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景。

在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中,企业技术人员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使其认识到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问题,通过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反馈在教学上,让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独立或小组思考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在与电厂企业的合作交流中,针对企业提出的整体煤炭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的气化炉出口温度过高,在污染物脱除方面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在与企业人员和带队教师充分交流后,结合所学烟气污染物控制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先期的研究探索后,将粗煤气高温脱硫作为技术路径,发明了用于粗煤气高温脱硫的炭气凝胶脱硫剂,脱硫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IGCC系统的热效率。这些做到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实践探索,解决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的目的,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依托科创项目和校企合作平台,令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从中寻找切合自身的创新点进行试验探究,促进人才培养。这些大大激起了学生对于专业课学习的热情,同时通过对企业生产的了解,结合专业知识迸发新想法新思路,为科技创新铺平道路,真正培养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我校相关课题组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利用科创大赛和教育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增强自身知识储备,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锻炼并取得丰硕成果,学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了一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学术竞赛中不断斩获奖项。

三、结语

通过依托科创项目和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发挥院校自身的行业特色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对在校时间统一规划,通过校企两种资源,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科创项目等为抓手,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时刻以创新意识指导专业学习和实践。所构建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工匠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对行业性高校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叶华.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82,86.

[2]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1-26.

[3]陈加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人才研究[J].成才之路,2016,(36):48-49.

[4]万迪庆等.面向时代“工匠精神”本科铸造专业课程及教学改革[J].铸造技术,2017,(9):2243-2246.

[5]齐善鸿.创新的时代呼唤“工匠精神”[J].道德与文明,2016,(5):5-9.

第四篇: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全国100的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政治卷(十八)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4)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养鱼种菜:在农场或者鱼塘安装一个无线终端和传感器,和手机实现互联互通。当土壤出现干涸、鱼塘水质异常等情况发生时,人们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自动开启水龙头。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地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的直接联系,又不能忽视事物的间接联系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不利条件

④尊重联系的多样性,科学改造自然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2(15)当贝尔申请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发明专利后,科学家莱斯却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控诉,声称电话机的发明权应该归他所有。调查和鉴定结果证明,在贝尔之前,莱斯确实已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但仅能单向传送,不能双方互相交流。贝尔直言不讳地说,他曾借助过莱斯的实验。但他们将莱斯装置所用的间歇电流改变为连续的直流电,并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往里拧了半圈,于是话声就能互相传递了。法院最后判决电话的发明权归贝尔。法院该判决的哲学依据是()D

A、只有质变才是发展B、只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C、创新是对理论和实践的突破D、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3(18)我们不能因为太阳有了黑子,而否定了太阳光辉。下列说法一其寓意相近的是()C

A、既打老虎,又打苍蝇B、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

C、本末倒置,宾主为分D、有钱买马,无钱置鞍

4(20)回首中日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截至二次大战结束前,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仰视、平视、俯视三个阶段——从唐代到宋代,日本对中国文化典章全面模仿,对大唐有一种仰视的崇拜感;13世纪,日本朝野对华已有野心却还是平视;甲午战争日本获胜后,种种辱华之称陆续呼之而出。这段材料对中日交往历史的分析所运用的方法是()C

①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②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人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少的灵魂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全国100的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政治卷(二十)

阶段测试

5(15)与70个国置之脑后签订了海外发行协议的《兔侠传奇》在公映期间曾经遭受影院和媒体冷遇,该片导演感慨:“国产动画电影缺乏宣传和支持,凭什么跟强大的好莱坞动画对抗?又如何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这告诉我们()C

①在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②外部矛盾制约着事物的发展

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④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成长

A、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④

第五篇: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三)

高三政治课时作业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三)

一.(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12年9月16日,首届港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七彩云南和宝岛台湾虽远隔千里,但历来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深厚的友谊。云南著名航海家郑和多次到达台湾,普洱茶在台湾得到传播与发展,滇雨浴血抗战等让我们紧密相连,近年来滇台文化交流呈现出“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借此机会,云南将重点壮大骨干文化企业,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强市强州,特色文化产业县乡。

材料二:滇台在教育、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等10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教育优先发展解决云南文化人才不足,缺乏名家大师和高层次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文化领域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等严重制约云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三:台湾在人才培育、管理技术、科技研发等方面独具优势,而云南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丰富,两地经济都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云南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桥头堡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两大宝贵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10分)

二.材料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原则所蕴含的方法论依据。(12分)

三、(25分)某校高二(1)班开展“中国科技与农业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

【感悟传统探寻原因】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资料。

注:。材料二到了近代,中国的农业科技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字狱、焚书坑儒等对文化的摧残,破坏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二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长期受儒学教育影响,认为只要学习古代先贤理论即可,忽视向农业生产者学习;三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深入探索研究,传统农业局限于经验,少有创新。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6分)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探究我国近代农业科技落后的原因。(9分)

【展望未来创新发展】

第二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查阅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部署,备受鼓舞。

材料三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承继以往“三农”政策的基础上,把科技定位于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上要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重要位置;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提升农技推广能力,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部署是如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10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三)

一.(1)(10分)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同时兼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4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典型。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重视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3分)

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重视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强市强州,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3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二.(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2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2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又要积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2分)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结合的观点。通过调整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文化产业竞争力质的突破。(3分)坚持用联系的客观性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根据国内外文化存在的客观联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3分)

三.(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农学等史书典籍以文字记载着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果,使中华农业科技得以传承,是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分)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独树一帜,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3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阻碍作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落后思想和传统农业经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近代农业的衰微。(2分)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是近代农业科技走向落后的重要原因。(3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忽视了农业生产者的主体地位,不善于向劳动群众学习是导致中国近代农业科技落后的重要因素。(2分)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封建专制思想和对古代先贤的盲目崇拜禁锢了人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进步。(2分)

(3)①运用了联系的思维方法。把握了科技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系统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各个方面。(3分)②运用了发展的思维方法。着眼于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3分)③运用了矛盾的思维方法。将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同时统筹安排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分)④运用了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在承继以往“三农”政策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农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提出新的举措安排。(3分)

上一篇:城乡居民消费调查问卷下一篇:创新思维实践个人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