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也谈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创新意识

2022-09-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机会, 学生难以进行独立思考, 难以标新立异。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被抹杀殆尽, 因此, 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竟争和应对挑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追求目标。

创新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 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产生新颖而有价值产物的能力。它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创新意识;二是创新思维;三是创造活动中的专门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从这三个方面着眼尝试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1 引入激趣手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即创新意图、愿望和动机。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理念。如果学生对所学材料缺乏兴趣,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各种手法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深入教材挖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兴趣因素, 教师要善于挖掘, 充分利用,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尝到学习的乐趣。

跳出教材诱趣。遵循教材, 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灵活处理, 诱发学生兴趣。如针对学生对语文基本功不太重视, 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实际, 教者可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先呈现一个案例:某女, 职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从事文字处理工作。一次在给领导打印文稿时, 原稿上在一个段落旁写了“删除”一词, 并将该段圈了起来。结果该打字员依样画葫, 也将该段圈了起来, 旁边打有“删除”一词, 原稿中作者改动了的地方, 也不能变通处理……随后问学生, 该员缺少什么功底?学生回答说:“语文!”一下子诱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创设情境获趣。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创设情境, 或音乐导入, 或有感情朗诵, 或用多媒体展示画面或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等。在教古诗词时, 教者可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将要学的诗歌中任选一首反复诵读, 然后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意境画一幅图画, 上课时拿出来互相欣赏, 画得好的将帖到教室里的“芳草地”内。这样一来, 学生情绪很高, 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用技巧激趣。教师要善于以情感人, 以情交流, 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法达到激趣的目的。一是语言激趣。教师运用富有激情、形象、风趣的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 创设富有人情味的环境, 以激发学生兴趣。如结合课文内容或背一首唐诗、引一句名言、作一番鼓励、讲一个故事;或给一份谅解、递一个眼色、送一个微笑, 以达到情感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二是问题激趣。设计一些对教学内容有启发性、思辩性、情感性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或辩论, 以激发兴趣。三是活动激趣。开展一些带有知识性、趣味性、人情化、人性化的活动, 寓知识于情感、趣味之中, 以激发兴趣。

2 质疑互动,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引导并激励学生质疑, 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常偏重于主动灌输知识, 学生常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至于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释疑、答疑、互动, 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 往往被忽略。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应引入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敢于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有: (1) 加强求异思维训练; (2) 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3)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

质疑互动与求异思维训练。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有利于扩展思维的多向性, 激发创造能力。质疑是求异的先导, 只有首先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才能集中精力去分析研究问题, 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法。因此,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认真阅读所学材料, 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 文章为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时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有学生大胆质疑:“咸亨酒店里‘短衣邦’是站着喝酒的, 而那些‘穿长衫’是坐着喝酒的, 那么文中那样写是不是矛盾呢?”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是学习本文关键。这是一个大胆的求异质疑, 表现了一种求新精神, 学生也因此沉浸于知识的探索之中。

质疑互动与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 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一个基点出发, 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思维, 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及其规律, 推知事物的本来面目, 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质疑互动与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考虑问题。它能克服复合思维的单一性, 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 我们可根据某一题材逆向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逆向思维, 寻求答案。

3 改革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 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旧有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相对封闭, 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有引入创新理念, 革新教学模式, 挖掘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 才能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换位思考, 创新教学设计。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 我们的教学设计始终难以跳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框架。由于这一局限, 使得我们的设计脱离学生实际, 课堂上常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场面。

转变角色, 创新教学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必须放弃“自我中心”的角色意识, 实行民主教学, 创造民主、开放、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教育家陶行知曾精辟地阐述了创新与民主教学的关系, 他认为民主教学是创新的基础。

改变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起支配主导作用,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讲授式”是语文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教学模式,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个性潜能和独立性的丧失以及创造力的泯灭。因此,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 扫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障碍。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要引入激趣手法,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要引入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质疑与互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 还要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挖掘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与互动

参考文献

[1] 董国平.以“激趣”为基点, 创新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2003 (5) .

[2] 杨朝辉, 等.改变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2003 (5) .

[3] 杨艾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 2004 (1) .

上一篇: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下一篇:脑卒中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