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风险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外包风险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外包从来就不是什么新事物,实际上,我们的企业早就在进行“外包业务”,只不过是从曾经拥有到一朝外包,重新进行了一次劳作分工。其实,在外包中,不能仅仅考虑合作和提高核心业务的效能,企业同时必须尽量提高自己在外包系统中的力量。

第一篇:外包风险论文范文

工业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防范

摘要: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工业企业应变市场的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企业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全球范围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供应链管理模式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的企业去做,形成所谓的“物流外包”。文章对工业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工业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物流外包;物流供应商;风险防范

Key words: logistics outsourcing; logistics provider; risk prevention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工业企业应变市场的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企业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全球范围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供应链管理模式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的企业去做,形成所谓的“物流外包”。但是工业企业将非核心战略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风险。在外包过程中,工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一般通过合同的方式来实现企业之间的协调,但由于合作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文化差异等原因,各种风险日益凸显,如果对外包风险处理不当,企业与物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甚至会彻底失败,企业的物流外包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对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防范的研究十分重要。

1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

工业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信息风险。

1.1市场风险

所谓市场风险就是基金净值或价格会因投资目标的市场价格波动而随之起伏所造成的投资损失。第一,主要来自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具体体现在:缺乏对产品、价格、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水平的行业规范;尚未建设起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度比较低;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当物流外包中出现服务不能及时到位、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在追究外包商的责任方面缺乏合理的依据。第二,物流市场价格波动,当国内经济环境景气时,物流市场随之景气,物流市场价格趋于上涨,物流服务价格随着企业与物流供应商合作的签订也随之确定,此时签约合作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企业受益;当国内经济不景气时,物流市场随之萧条,物流市场价格下降,签约合作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企业亏损,此时企业损失投资资本。物流活动的长期外包,会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缺乏专家技术,因此抬高物流服务的价格或提供较差的物流服务,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第三,外包使企业失去物流创新能力,企业如果选择了物流外包,它的物流创新能力将逐渐减弱。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要关注的是费用问题的减少,而不是企业的物流创新能力。如果企业失去物流技术创新与物流经营管理创新的动力,那么企业的物流运作将会越来越依赖物流供应商,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1.2管理风险

物流外包管理风险是工业企业与物流供应商合作中,两者之间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差异,由此造成的合作上的管理风险。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后,由于合作的双方企业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差异,企业文化相互冲突,造成合作双方沟通不畅,部门职责不明,企业业务流程滞后,如果企业决策者不能正确对待企业间文化冲突,建立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估体系,最后可能导致企业物流运作系统崩溃,整个企业陷于瘫痪状态。当物流外包开始运行后,管理物流外包过程也很困难。在物流外包过程中,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改变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这个过程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受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1.3信息风险

物流外包合作过程中,工业企业与物流供应商之间沟通不畅、信息反馈滞后、信息失真等增强了物流外包合作的信息不对称性。如果合作企业间不愿意信息共享,将导致整个物流外包合作的信息不顺畅,以及在信息共享过程中的信息泄露、信息风险随之形成。企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又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使企业不能取得所需的用户需要信息,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改进。从长期来看,由于对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

2物流外包风险的防范措施

2.1结合自身物流需要选择外包伙伴

外包本身并不是企业发展战略,它仅仅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种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物流需要选择外包伙伴。首先需要对外部的潜在物流供应商进行调查、分析、评价、调查物流供应商的管理状况、战略导向、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业运营经验等,评价其从事物流活动的成本状况,评价其长期发展能力,评价其信誉度等。然后企业应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分析物流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外部战略经济利益,企业只有在拥有了合适的合作伙伴,企业内部管理层也认识到外包的重要性而且清楚针对外包应做的准备工作,才能决定是否实施外包,才确定是否存在能力和可供选择的物流供应商合作。否则,实施物流外包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2.2建立合作理念和信息管理机制

物流外包成功与否取决于合作双方的合作,双方要建立合作理念,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在企业文化方面进行很好的融合,从大局出发通过沟通协调来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是外包成功的关键,在物流外包过程中,最普遍的风险因素是由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善所导致的错误决策。在物流外包过程中,为了避免潜在的问题,合作双方应该提倡信息共享机制,合作双方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系统,这样一来,运输费用、配送计划、运输需求、生产计划、产品类型等一些关键指标双方就容易得到。物流委托方的需求要及时告知服务商,让服务商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上级请示处理。合作双方应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信息共享和保密机制沟通到位,合作双方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应做到互相保密,如果一旦泄露对方的商业机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3加强对物流供应商的管理和控制

对外包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是外包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企业对物流供应商的控制应从合同的订立开始,企业应注意外包合同中的关键内容,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企业与物流供应商的合作范围、职责、权力、义务和服务质量标准违约的罚款,隐性成本、额外费用的计算与支付矛盾冲突的解决,商业机密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的期限、终止及变更,同时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间要注意相互沟通,与第三方物流商一起制订物流作业流程、确定信息渠道,共同编制操作指引。在物流外包合作的过程中,严格要求供应商能够按照合同的要求完成物流业务,约束物流供应商遵守承诺,不违规工作,保证外包活动顺利进行。为了确保双方合作的持久性,企业要建立物流外包的控制机制,对外包伙伴的业绩进行定期检查,制订标准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并且建立完善的物流外包激励机制,企业对外包商按其绩效实施激励,促使外包商工作更加积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联辉.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经济学解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06(4):13-15.

[2] 熊坚, 沈建国. 物流外包中应注意的问题[J]. 物流科技,2005(3):57-59.

[3] 李兰冰. 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J]. 物流科技,2005(1):7-8,37.

作者:唐凤秀

第二篇:外包的收益风险分析

[摘要] 外包从来就不是什么新事物,实际上,我们的企业早就在进行“外包业务”,只不过是从曾经拥有到一朝外包,重新进行了一次劳作分工。其实,在外包中,不能仅仅考虑合作和提高核心业务的效能,企业同时必须尽量提高自己在外包系统中的力量。所以,外包不是妥协,不是放弃,而是变相的控制,达到不仅提升整个外包系统的效能,而且能提升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本文综合分析了外包系统的收益及风险构成。

[关键词] 外包外包系统外包收益外包风险外包博弈路径依赖

外包从来就不是什么新事物,,外包只不过是重新进行了一次分工。对于外包的定义,国内外有很多的版本。本文倾向于雪晶在《世界商业评论》中“外包异军突起”一文所给的定义,对原有业务所在组织而言,外包是一种战略性经营转变和创新,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增加企业的灵活性和改善企业效益的目的。同时,供需双方形成了一种新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一种新的服务供应链管理。

此外,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对于外包组织而言,被外包的业务基本不是核心的,因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往往是能给企業带来主要效益。那么,为了提高核心业务的效能,外包的目的就很昭然,“合作”达到“双赢”。其实,在外包中,不能仅仅考虑合作和提高核心业务的效能,企业同时必须尽量提高自己在外包系统中的力量。所以,外包不是妥协,不是放弃,而是变相的控制,达到不仅提升整个外包系统的效能,而且能提升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

一、外包现状及收益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包作为削减成本的典型手段,从IT业开始逐渐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目前,国外市场上外包的业务一般集中于人力资源外包、IT外包、业务流程外包、BPO(战略外包)等等。由硅谷咨询集团NeoIT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反对外包的政治压力逐渐减弱,而削减成本的压力又不断加大,2005年年底前,在全球最大的2000家企业中,超过80%的企业将会在海外建立起重要的外包业务。

迄今为止,全球的所有业务外包活动,约有60%集中在美国。事实上,欧洲这方面开支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还要快。当外包风行欧美的时候,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没有踯躅不前。瑞士日内瓦霍拉西斯战略咨询公司和美国全球投资风险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2005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认为2005年全球最理想的资讯业务外包的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哥斯达黎加、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但在今后10年之内,情况将出现变化,中国将取代印度,成为承接高科技服务业务订单最多的国家。中国之后分别是印度、美国、巴西和俄罗斯。

纵使有很多的因素和时机促使我们关注业务外包,但是企业在运行中,任何一项决策所带来的后果都不是百分百的确定。因此,我们在对外包做一个基本的归纳性分析的时候,有必要弄清它的收益和风险。那么,对于寻求外包者而言,外包带来的收益归纳如下几点:

1.降低和控制运营成本。外包供应商拥有比本企业更有效、更便宜地完成某业务的技术和知识,因而他们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并且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获利。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避免在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人员等等方面投入巨资,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2.强化并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2002年美国外包研究所对110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降低成本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强化公司的核心业务则是最重要的因素。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就像世界著名的一些公司譬如耐克、微软等一样,他们进行业务外包,并非单纯财务上的考虑,更多的是从战略的角度,通过外包一些非核心的业务,获取一些自己并不具有的相对优势,专心打造其核心业务,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3.扩大业务,进行全球化经营。很大跨国经营的公司在走出本国之前,为了降低风险,往往先将一些业务外包给东道国的公司,从而强化本地化程度,加快全球化的速度。另外,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竞争,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材料、零部件的配置正成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全球资源配置已经使许多行业的产品制造国的概念变得模糊。

4.为其他目的释放内部资源。企业进行业务外包由可能是由于其他的一些目的释放内部资源,譬如为建立公共形象,树立好的口碑,战壕中的合作,以理性防止入侵等等。

5.获取外部资源。企业通过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别的公司完成,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己资源和能力的不足。麦当劳和迪斯尼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等同于一种相互之间的战略外包,由于受众定位的大体一致,且在营销平台的相互补充,两家公司各取所需,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带动自身的发展。过去十年来,迪斯尼获得了麦当劳全球3万多家餐厅构成的庞大推广平台,麦当劳则频频伴随着迪斯尼的卡通人物出现。

6.促进重整(Reengineering)。企业在面临裁员、降薪、机构重组、机制改革、流程再造等等重整时,为了更好了控制变革的局面,克服重整的困难,加速重构的成功,往往通过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尤其是很有声望的外包供应商。但也有可能应验了那句俗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此外,外包的原因还有:处置管理困难或失控的业务、分摊风险和达到融资目的,等等。

另外,许瑞夫港咨询顾问公司,针对大型企业实施外包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发现了主要的外包利益(The benefits of Outsourcing)外,并且还发现一些称为“杠杆利益(leveraged benefits)”的外包利益。例如,企业组织获得激励,将效率低下的部门反转成为积极、成功的部门。同时,激起雇主公司员工的内部竞争和荣誉感等。

除此之外,合作“双赢”带来的溢价收益(超出外包本身带来的收益),表明系统性收益的存在。譬如,“铁三角”(麦当劳、可口可乐和迪斯尼)过去十年的合作,成就了彼此,“锦上添花”,取得了超额利润。进而,整个社会因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受益,这里姑且称为社会性收益。

因此,我们不妨将外包的收益总结成三大类:(1)个体收益。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分别对应于上述的“主要利益”和“杠杆利益”。(2)系统性收益。(3)社会性收益。如果我们站在外包系统成员的角度看外包的收益,则主要涉及个体收益和系统性收益,社会收益部分则主要由国家机构进行监控(企业本身是不会主动考虑的,除非制度的约束)。

二、外包风险分析

有收益就会有风险,对于寻求外包者来说,外包实际上是为了规避风险而获取更大收益,然而,将风险外包企业损失将难以估量。对美国和欧洲一些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到一半的公司认为,外包企业的财务功能具有节约成本效应。然而,外包不总是只带来正面利益。牛津大学信息管理学会(Oxford Univers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和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商业研究员,追踪过去8年的29宗大外包交易纪录.做出—个国际性的商业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结论是,这些外包交易中超过35%都以失败收场。对于35%的失败率,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个结果还是能够接受的。事实上, “没有失败”并不等于“成功”。由普华永道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实施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约44%的外包企业财务活动的公司称,它们取得了适度的财务成果。然而,31%的公司说,它们从外包上只取得有限的财务收益,或者非常小;9%的公司认为外包打破了财务平衡;4%的公司说它们发生了亏损。

过去我们考虑外包损失的时候,往往是从外包方的角度进行的。但是,本文认为,外包是系统行为,所以其风险也是具有系统性的。其损失不能仅考虑系统中的个体风险,更多地我们应考虑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一个事件在由众多交易主体、交易工具构成的交易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的损失的可能性。相对于个体风险,风险的溢出和扩散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特征。系统性风险发生时,整个交易系统的风险和收益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在过去,系统损失显然是倾向外包单位,如果外包失败,外包方受影响的可能是整个业務链,而外包供应商和中介机构顶多不过是失去了一个单子的部分收益。譬如,建筑承包商如果不能按时完工,对建筑甲方(外包方)而言影响的就是整个工程的延工,而承包商不过是多支付建筑工人工资和承受可能的罚款。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受损的绝对值。相反,系统收益则倾向承包单位,由于外包方获益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而外包供应商和中介机构获益的相对及时性和确定性。目前,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遍及市场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对于外包方还是对于外包供应商而言,“业务外包”都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让双方行动都谨慎了,过去的状况正在慢慢地得到扭转。

对于外包风险,更有甚者,处于系统中的双方或多方有可能受益,而整个社会却因此而遭受损失。就拿财务外包来说,人所共知的曾经一度是“品质保证”的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普华永道(PWC)、安永(Ernst&Young)和德勤(De-loitte&Touche),审计了美国超过78%的上市公司,主导了全球跨国公司的审计业务。而如今他们深陷国内外审计丑闻,2005年8月末,毕马威因涉嫌销售有争议的避税产品一案,与美国联邦当局签订了“和解协议”,以支付4.56亿美元为代价,暂时被免于起诉。此前,安永在美国巴尔的摩开庭审理案件中同样遭受起诉,包括通用电气子公司等在内的债权人称安永存在欺诈行为,给起诉代理人造成损失合计达到3.8亿美元。三年前,曾经的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被迫分拆。目前,“四大”每家至少受到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而且还将可能受到司法部的调查。

因此,如果社会性地考虑外包风险,则应该由三部分构成:(1)个体风险。包括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直接风险对应直接收益,间接风险则对应与间接收益。(2)系统性风险。(3)社会风险。指由于外包行为的发生给社会有可能造成的损失。但仅从外包系统角度出发,外包风险则主要涉及前面两项。

现实中,我们有些企业在外包项目中,由于只是考虑其收益,缺乏对外包的管理,或者伙同外包系统中的成员攫取不正当的收益,忽略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在市场 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以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作为应该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哈佛商业评论》[C],2003-2004全年期刊。

[2]尤红梅:十年联盟攻略,为何一朝散伙?[N]。中国经营报,2005年09月09日版

[3]胡敏:管好外包服务商的三个关键[EB]。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10-11

[4]朱磊:将风险外包企业损失难以估量,《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2005-10-13

[5]老沈编译:麦肯锡报告:中国IT外包远远落后于印度[EB]。2005-02-04

[6]Ralf Dreischmeier等。让企业从IT外包中获取更大收益的8招[EB]。IT时代周刊。2005-11-02

[7]黄德成:优化战略外包的价值[EB]。天极网。2004-08-23。

[8]甄宇鹏:全球外包服务发展的五大趋势[EB]。学习时报。2004-03-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韩胜娟 俞钰凡

第三篇: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 金融服务外包是外包研究领域中的重点问题,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则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从金融服务外包的评价指标体入手,结合多种方法提出了金融服务外包总结评价模型,对于金融服务外包的识别与评价进行理论拓展,同时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也是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金融服务外包 风险 评价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服务业中的外包业务在实践中有了非常迅猛的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正日益成为国际服务业转折的重点,欧美等金融服务业务较为发达的地区均倾向于将金融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转移至更专业、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务外包公司,以提升金融企业的竞争力[1]。2009年美国约占世界金融外包服务市场份额的60%以上,日本与欧洲占30以上,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2]。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于金融服务外包进行研究。

在关于金融服务外包的研究方面,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管理是金融服务外包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服务外包风险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但是,关于具体的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缺乏系统的研究,仅仅是对于企业的外包风险进入金融领域进行了简单的一致,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那么,金融服务外包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些,这些风险分别对于企业有何影响?在企业如何识别这些风险并整体评估企业的风险,从而进行正确的外包决策?为了解决这些潜在的问题,本文对于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进行评价。

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对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来说,首先要识别其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

(一)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因素的识别

关于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很多,从这些风险因素对企业影响的不同模式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从企业外部对于企业的影响和从企业内部对于企业的影响,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因素可以分为宏观风险因素和微观风险因素[6]。

第一,宏观风险因素

金融服务外包的宏观风险因素主要是指对于金融服务外包影响的宏观方面的因素,影响企业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类,金融服务外包的宏观风险因素可从这四类来进行分析[7],当然,由于并非所有的宏观风险因素均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分别进行细致分析。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主要包括国家政治体制与政权的变化、金融政策与金融体制的变化等等,涉及到宏观的政治方面的风险很大程度上造成金融服务外包的萎缩,或者加大金融服务外包的成本,从而提升金融服务外包的潜在风险,使得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难以为继;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包括宏观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均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风险,指与社会相关的例如劳动力的变化、通货膨胀的变化、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等等,这些一方面会对于金融服务市场产生影响,从而从金融市场的源头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直接对于金融服务外包的过程、成本等产生直接影响;技术风险,是从金融服务外包所使用的技术上来考虑的,主要包括技术模仿、技术不匹配和技术失窃等,这些因素均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产生影响。

第二,微观风险

金融服务外包的微观风险主要是以企业为对象的,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内部,根据相关的研究,金融服务外包的微观风险主要包括决策性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财务性风险和经营管理类风险。

决策性风险,主要包括与合同相关的风险和金融服务外包决策风险。其中,与合同相关的风险包括合同修订、合同履行,合同违约等相关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中与金融服务外包相关的主要包括员工流失、员工工作失误或者欺诈等方面的风险,金融服务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财务性风险,指由于财务上相关担保、信用等引起的风险以及外汇风险,当然,与人员操作失误相关的风险也属于此范畴,这种风险可能也会对于金融服务外包产生较大的影响;经营管理风险,包括规范风险、信息风险以及控制风险等。由于金融服务外包的特殊性,其流程复杂、人员操作性环节多,这方面的风险也是其主要方面。

(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通过对于金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进一步的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进行评价。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

三、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过程

根据对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识别以及指标体系构建,可以对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进行评价,其评价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回归分析法结合来进行,具体的评价过程为:

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初始矩阵构建。可以用矩阵R来表示,对于每一类指标,无论是宏观风险还是微观风险,均通过对于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测量,然后,按照百分制原则对于每一类指标进行打分,获得相关的定量数据,并得到原始矩阵R。

统一量纲。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同时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对于所有的指标进行统一量纲过程,通过统一量纲处理来对不同的指标之间进行比较。

指标权重系数计算。主要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结合来计算,首先对于指标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层级进行区分,然后请相关的研究专家对于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打分,得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求出该判断矩阵的权重,最后把最底层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进行合成,得到最低层指标关于总目标的权重。这种权重就是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的层级评价的权重,可以从最底层向上一层一层进行计算。

四、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结果

根据确定的初始矩阵和各个层级的指标权重系数,就可以将初始矩阵中的数值分别与相对应的权重相乘,从最底层开始一层一层进行加总,最后得出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评价的整体结果[11],同时也可以确定金融服务外包各类风险的数值,以有目的地对于相关的风险进行控制,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外包风险。

五、结论

通过对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评价指标进行识别,并对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最后通过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具体的评价模型构建,可以对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主要风险、次要风险、整体风险等进行计算与确定,对于金融服务外包风希艾娜进行清晰的把握,从而促进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琳,王佳佳.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

[2]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编.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4.

[3]刘景江,刘桂华.浅论我国企业外包的障碍与对策.经济问题. 2004.2:32-34.

[4]吴国新,李元旭.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度量和规避问题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0.160(4):48-53.

[5]唐柳,赵昌文,王军.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治理机制及管理框架构建.软科学.2009(4):100-104.

[6]印度外包安全性受威胁BPO形象大受影响.www.myease.com,2005-05-06.

[7]陈蓉.打响个人信息“保卫战” 信息化呼唤隐私保护.tech.163.com. 2005.07.13.

作者:满小莉

上一篇:工业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成本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