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重工业发展

2022-07-14

第一篇:韶关市重工业发展

韶关市地方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方教育已经由刚开始的在夹缝中求生存到现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地方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它的问题,本文就以韶关市韶关市地方为例,主要探讨了韶关市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促进韶关市地方乃至中国地方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方教育;师资力量;国家政策

本次研究主要调查韶关市地方教育现在的发展情况,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探讨其中的原因,并对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目的在于关心地方教育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引起社会对韶关市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直面地方教育现在发展的阻碍,以促进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数量多但类型单一

现阶段,韶关市地方教育机构数量相对较多,但类型单一,韶关市地方一般针对的是铁路子弟,韶关市铁路部门很多,这边基本都是地方的幼儿园,而小学以上级别的学校只有一间,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机构,但整体来说,韶关市地方教育机构数量不少。事实表明,韶关市地方教育类型单一,基础教育发展这一方面从其数量上就可以知道其发展迟滞,韶关市地方教育相对落后。

(二)发展状况不平衡

审视韶关市地方的地方学校,发现其基本状况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韶关市地方教育机构年检情况中,地方机构检查得到的结果,大部分只能达到合格、基本合格,甚至有存在不及格的情况。在韶关市地方教育机构一方面拥有较高质量及信誉的优校如韶关市韶关市地方小天才幼稚园、韶关市韶关市地方艺海中英文实验幼儿园等较少,另一方面存在相当部分不乏经营无方、管理不善、盲目开办悄悄倒闭或被勒令停办的各类地方教育机构。

(三)发展势头弱

1]韶关市地方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有统筹规划、协调和管理各级各类地方教育,规范地方教育办学秩序,促进地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表明政府对韶关市地方的地方教育给予了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但是,高素质师资主要流向政府设定的重点公办学校,限制了地方教育机构、

学校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地方学校由于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又要打到商业上得盈利目的,学费固然会比公立学校高昂;此外,地方学校管理较公立学校松散,普遍为人们所不信任。而政府对这些方面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缺少具体的管理和扶持政策。在这样的条件下,韶关市地方教育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社会的支持和信任,发展势头偏弱。

二、韶关市地方教育发展的障碍

中国教育正在蓬勃发展,韶关市地方教育则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仍有一些因素在阻碍它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落后

树立一个科学、符合发展规律的理念可以使一个地区得到长足的发展,韶关市地方教育相对落后的问题与此有关。[2] 对于地方教育的投资者来说,他们都是生意人,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抱着“以钱为本”的心态,是不能将地方教育发展起来的。

对于民众来说,地方教育不同于公办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让更多的人选择了公办教育,而地方学校是营利性质的机构,韶关市地方的发展以农业为主,在韶关市地方广大的农村家庭里,认为在教育上的投资是一种浪费,从而过早的让自己的子女赚钱养家,另外,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对女孩的教育投入更加的少,浈江人还没有实现从经济利益向培养人才的观念转变。在这种观念之下,盈利性质的地方教育机构或学校由于在成本和收费方面会比公办更高,所以更是难以受到人们的欢迎。

对于政府来说,缺乏地方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理念。韶关市地方的教育在韶关市内可以说是相当优秀,事实表明,政府将在教育方面的大量精力投放在韶关市地方的公办教育上,韶关市教育局网站和韶关市地方教育局网站发布的很多关于教育发展促进政策的内容都以涉及公办教育为主,很少看到地方教育的影子,地方教育没有受到太大重视,导致了韶关市地方地方中小学在开办过程中屡战屡败,关注度不够甚至让不合格的地方学校在漏洞中得以生存。

地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被认识到,致使韶关市地方对地方教育的支持不够,管理薄弱。

(二)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一间学校的师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件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师队伍在地方学校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地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前景。由于韶关市地方地方学校以幼儿园为主,所以这里重点分析韶关市地方的幼师队伍状况。

首先,地方幼儿园经常为了节约成本而招收一些水平较低的老师,她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知识来教导学生,大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拿了证就直接上岗,搜索韶关市地方机构的招聘信息得知,在职业描述中,对求职者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对儿童心理学知识大部分没有要求。这些老师采用传统的知识经验教

[3]

学,缺乏科学性,无法针对儿童特点来进行教授,这对幼儿的智力的开发和心理健康成长存在着不良的影响因素。其次,有一部分的幼儿园干脆就根据带孩子的经验,找了家庭妇女来当所谓的“幼师”,这样的幼儿园其实就是托儿所,这对孩子并没有什么教育意义。

(三)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有:个人自筹资金、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地方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

韶关市地方的地方机构主要是个人开办,资金十分有限,而企业宁愿投资其他产业,以期速效回收,他们追求的是经济回报,所以很少选择投资地方教育事业。韶关市地方的地方学校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无论是数量、质量、规模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学校的实力十分薄弱,学校本身不具有“造血”能力。目前,韶关市地方绝大多数地方学校靠着微薄的学费收入,只能是“略有盈余”,要想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现代化教学,根本是做不到的。正是如此,韶关市地方教育只能“自力更生”,资金不足的结果便是造成地方学校的办学质量不高,生源不足,基础硬件设施跟不上。

(四)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我国地方教育本来是可以发展更快更好一些,但由于存在着这些制度、政策方面的问题,使地方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影响了地方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在某些地方带来曲折。

三、促进韶关市地方教育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如何促进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地方学校要提高自身水平,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出力,推动地方学校向前发展,有了政府的扶持,地方教育机构能更有信心走得更远更长久,具体的发展策略如下:

(一)转变观念,政策支持

为韶关市韶关市地方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首先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地方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政府做引导,形成公办教育和地方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

[5]

[4] 根据韶关市地方当地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改革政策。韶关市地方应重点发展幼儿教育这一阶段,积极创造条件,大力鼓励地方幼儿园的发展;同时支持其他类型的地方机构发展起来,对地方小学及以上教育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还可以对地方教育做出适当的宣传,让民众认识到地方教育的重要,有了群众的支持,地方教育会越办越好。当然还要监督政策的实施,确定政府工作确实落到实处。

(二)地方学校提高自身竞争力,保障师资力量

韶关市地方教育发展离不开地方学校自身的建设。韶关市地方地方学校必须提高实力,以特色和质

量取胜。

首先,韶关市地方地方学校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做出改变,才能使之立于不败之地。推行特色教育,结合韶关市地方当地实际,如韶关市地方主要以农业为主,可以开设相关的学习或实践课程,既做出自己的特色,又能培养当地社会需要的人才。近年来,韶关市地方加强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通过“文化立人”、“文化立教”,达到“文化立校”的目标,着力打造“一校一品”的浈江校园文化特色,以个性发展为目标,走体艺特色之路。

其次,韶关市地方当地有一所大学——韶关学院,该大学的师范专业占了相当一部分,韶关市地方教育在教师选拔上,可以与韶关学院合作,招收适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做到择优录取,不仅看中成绩,还要着重老师素质,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另外,提高教师的待遇,这个问题很突出,在调查中,正是由于待遇和地位问题,许多从事教育领域的人都倾向于选择公办学校,为了避免人才的流失,韶关市地方地方学校需要改善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适当提高教师薪资,可采取奖励制度,奖励教学业绩好的老师。

(三)加大地方教育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有责任拓宽地方教育的市场空间,调节地方教育的市场供求。要求韶关市地方政府关注地方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关怀和帮助,政府可以适当增加拨给用于地方教育机构的资金,或者减少税收,这对当地地方机构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方面,学校基础设施是学校教学和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对现代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了学校场地建筑面积、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教学仪器等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现代化仪器设备是学校特别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其先进性、拥有量和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学校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注重校园美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韶关市韶关市地方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地方学校可以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学校设立生态园,大自然是孕育生命的地方,现代社会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校园绿化做得好,身处美好环境的学生能学会感受美好的事物,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学生能健康地成长,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人性。

[7]

参考文献

[1]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韶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Z].2009-11-17.

[2]王小然.贵州地方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4:1-67. [3]曾贱吉.论我国地方教育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1):44-46. [4]唐颖.广东地方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D].广东:华中师范大学,2001:1-34. [5]贾建国.广我国地方教育发展的制度非均衡问题及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2(23). [6]张铁明.和谐社会:地方教育面临的机遇及新挑战[J].辽宁教育研究,2008,(3):78-82.

第二篇:韶关市市级全民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韶关市市级全民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富民兴市的意见》(韶市联[2007]12号)文件精神(以下简称《意见》),支持我市全民创业,特设立“韶关市市级全民创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并制定本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办法》所指的韶关市市级全民创业专项资金,是根据《意见》精神,从2008年起连续5年,由市财政每年在本级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支持市级及市辖三区的全民创业。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扶持企业必须符合市政府确定的产业政策、区域布局和我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和社会监督,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第四条 韶关市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韶关市中小企业局,以下简称“市创业管理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全民创业工作目标、部署、要求,确定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及重点,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同时负责受理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核、监督、检查、追踪等日常工作,每年定期向市政府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第二章 支持的范围、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及重点:

(一)支持新办三年内(含三年,以2007年10月8日为启始时间)在市及市辖三区登记注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处于成长期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国内民间资本独资(或控股)兴办的各类初创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按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规定执行。其中以进入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的创业企业为扶持重点,兼顾扶持其他创业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创业企业的范围包括:

1、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实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3、农业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农林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旅游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企业;

4、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

5、为支柱企业和产业集群服务、为产业链的形成填平补齐、延伸产业链的中小企业,按产业分类,进入产业集聚区的初创企业;

6、下海创业的机关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其他城镇失业自主创业人员所创办的中小企业。

(二)扶持国内民间资本独资(或控股)、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进行第二次创业。

(三)扶持全民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四)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孵化器)基地建设。

(五)扶持全民创业培训、宣传、推介等项目。

(六)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创业贷款。

(七)市委、市政府要求重点扶持的全民创业其它项目。

第六条 支持方式。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直接补助和风险准备奖励三种支持方式。贷款贴息是对创业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的用于在市辖区投资建设的贷款给予适当的利息补贴。风险准备奖励是对金融机构发放给中小企业创业贷款,给予金融机构的奖励。

对以自有资金为主进行投资创业的企业和为改善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服务的单位,以及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机构,一般采取直接补助;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进行投资创业的企业,一般采取贷款贴息方式。风险准备奖励是对金融机构当年发放一年期限中小企业创业贷款计提的风险准备金部分,在本办法规定的扶持额度内给予适当的奖励(按当年新增贷款平均余额的1%计算)。

申请专项资金的创业企业可选择其中一种支持方式,原则上不得同时以两种方式申请专项资金。

本已获得市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和企业,当年全民创业专项资金原则上不重复支持。

第七条 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的额度,根据项目贷款额度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确定。

第三章 申报条件、申报材料

第八条 市创业管理部门每年第二季度下发申报通知,并在全市范围内通过韶关人民政府信息网、韶关经贸信息网、中国中小企业广东韶关信息网等媒介刊登,公开申报的条件、内容、时限及相关事项,申报单位按要求办理申报,逾期不予受理。

第九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各中小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创业企业是在韶关市市辖三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享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二)申报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市场前景好;

(三)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

(四)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五)依法足额纳税。

(六)为员工缴纳社保基金,无拖欠社保基金的不良记录。

第十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中小企业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企业法人执照副本及章程复印件(原件备查);

(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生产技术、职工人数等;

(三)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财务报告(会计报表)或审计报告复印件(原件备查);

(四)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证明;

(五)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相关证明,为员工缴纳社保基金的相关证明;

(六)企业项目自我绩效报告(绩效报告包括自筹资金的到位凭证、资金使用计划,对经济、社会、税收的贡献目标)

(七)申报项目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必须依法履行相关法定程序;

(八)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个体工商户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复印件(原件备查);

(二)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生产技术、职工人数等;

(三)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证明、创业协会出具的证明;

(四)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 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全民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项目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使用专项资金的申请报告,立项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报告(包括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情况);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行政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法人证明;

(四)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三条 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培训、宣传、推介等活动的项目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使用专项资金的申请报告;

(二)项目安排及资金使用情况;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行政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法人证明;

(四)开展创业培训、宣传和创业推介活动的文件及相关证明材料;

(五)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四条 金融机构申请中小企业创业贷款风险准备奖励资金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使用专项资金的申请报告;

(二)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中小企业创业贷款的合同复印件、贷款的支付凭证复印件、创业企业贷款的进账单复印件。

(四)其他应提供的资料。

第十五条 申请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除提供第十一条所要求的资料外,还需提供项目贷款合同及利息支出凭证(复印件)。申请直接补助方式支持的,除提供第十一条所要求的资料外,还需提供已投入项目建设的自有资金支出(如设备、材料购置费,外协加工费,技术咨询费,技术开发人员工资等)的有效凭证复印件(原件备查)。

第四章申报、审核、审批和拨付程序

第十六条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实行一年一次申报制度。申报时间为每年第二季度,在同一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一种支持方式。第十七条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

市属企业申请全民创业专项资金,由企业按照本办法申报要求,同时将申报材料报市创业管理部门,同时报市财政部门备案。

区属企业申请全民创业专项资金,由企业按照本办法申报要求,将申报材料送区全民创业管理部门和区财政部门,区全民创业管理部门与区财政部门审核后,联合上报市创业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

市创业管理部门负责统一受理市级、各区全民创业管理部门所报送企业(个体工商户)、项目单位资格再核查工作,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企业)实行申报项目(企业)入库管理。

第十八条 全民创业专项资金的审核程序:

对列入市全民创业项目库的项目(企业),由市创业办组织成员单位对申报项目(企业)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一)资格审核:项目单位、企业是否符合要求;

(二)形式审核:报送的文件、资料、表格等是否齐全完整,文字及表格填写是否清楚符合要求;

(三)内容审核:项目单位、申请项目、推荐意见等内容是否符合《办法》要求。

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企业)将由市创业管理部门及时通过媒体公示,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所公示项目(企业)的真实性、支持额度等问题在公示期内提出异议。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的审批程序:申报扶持的创业项目(企业)经全民创业成员单位审核并经公示后,由市创业管理部门制定全民创业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报请市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的拨付程序: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经市政府审查批准后,由市创业管理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下达“全民创业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并抄送市财政部门;市财政部门根据“全民创业专项资金使用计划”,下达预算资金指标文件;在收齐所有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账户资料后7个工作日内办理全民创业专项资金拨付手续。

第五章 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企业收到的贷款贴息项目资金,冲减财务费用;收到的补助项目专项资金,计入资本公积,由全体股东共享。

其它单位收到全民创业专项资金,按照财政部有关财务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根据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规定对专项资金使用的企业(项目单位)进行绩效评价,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事前评价是对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的企业(项目单位)在提出申请同时提出资金使用绩效目标进行评价;事中评价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绩效目标进行评价;事后议价是对项目完成后进行的总评价。

第二十三条 市创业管理部门在申报期间,如发现企业(项目单位)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情况,将取消其专项资金申报资格,并且两年内不予受理该企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申请。

第二十四条 获得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单位(企业)对该项目支出必须单独核算,自觉接受市创业部门、市财政部门的监督;被检查的单位(企业)应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不得阻碍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如发现弄虚作假,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将采取通报批评、暂停拨款、收回资金、经济处罚等措施,该项目单位从下一起五年内不得申报市财政扶持资金;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获得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单位(企业)须在每个季度后20天内,定期向市创业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及时报送项目建设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成后1个月内向市创业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如实报送项目建设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市创业管理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将适时组织评估小组对专项资金使用及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取得实效。

第二十六条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或撤消的,需及时向市创业管理部门和市财政部门报告。对因故撤消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编制项目支出决算,并报市创业管理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剩余的专项资金必须如数及时退回市财政部门。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对本县(市)全民创业的支持,并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县(市)全民创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和市创业管理部门共同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五章 韶关

供稿:供稿时间:2011-09-20

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1.73亿元,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06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33.77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55.90亿元,增长13%。人均GDP1.9万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乡市场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7亿元、增长19.2%;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62.6%和82.1%。财政运行良好,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7亿元,增长11.9%。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8893元,实际增长11.6%。

(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6.5亿元,增长25.6%。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2.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2.9%。韶关电网建设与改造、坪石发电B厂三期、韶关碧桂园、风度国际大酒店等项目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乐昌峡水利枢纽成功截流,湾头水利枢纽完成主体土建工程。乳源赛普超硬材料等8个重点预备项目开工建设。韶关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全年争取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项目专项资金19.6亿元。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如期推进。武广高速铁路韶关段、韶关站场建成运营,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提升。

(三)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克服去年秋季严重干旱影响,农林牧渔业普遍增产增收。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6.6%,增幅创多年来新高。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5.2%,粮食大面积丰收,总产量增长6.6%。粤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1.1%,带动15.3万农户,户均增收3968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56个,新增115个。农业招商引资势头上升,引进项目22宗,总投资11.9亿元。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的企业(单位)累计达74家,新增38家。全市落实各类农业补贴1.8亿元。建成农家书屋83家、农民健身工程586个。推进乡村“清洁美”和“万村绿”工程,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农村面貌不断改观。

(四)“双转移”步伐加快,掀起“两个高潮”初见成效

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突破。举办大型推介招商活动和参加国际国内经贸活动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莞韶产业园签订合同项目数增长5倍,投资总额增长6倍,实际到位资金增长76.2%。深圳比亚迪公司在韶关市兴建的试车场和汽车零部件项目开工建设。全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亿元,增长54.1%;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户。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8万人,转移就业9.3万人,分别增长55.0%和40.6%。外经贸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吸收外资1.9亿美元,增长4.0%。外贸出口5.8亿美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企业“走出去”均取得新突破,本市企业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合资经营汽车铝箔,凡口铅锌矿收购澳大利亚PEM公司50.1%股权。

(五)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生态文明建设有新进展

成功举办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完成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年度工作任务。全国爱卫会命名韶关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通过专家组实地考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韶关市“中国锌都”称号,获得“2008— 2009年度中国最具人气的旅游城市”、“2009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十佳城市”等荣誉。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9万吨和6万吨以下,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10个县(市、区)均已具有污水处理能力。自然生态保护彰显新进展。2009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7.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灾后的64.6%恢复到66.8%。

(六)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和谐韶关稳步推进

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增长2.4%,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万人、增长2.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79.2%,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基金征集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人数增长15.2%。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市有11.1万人享受低保待遇,支出低保资金1.1亿元。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人均生产总值与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4%,全社会R&D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6%,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外贸出口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一)抢抓机遇扩大投资,全力夯实科学发展基础

抢抓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创新项目工作方式和机制,加强项目策划、实施和储备,着力扩大投资规模,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亿元。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重点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对接项目和省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政府投资项目和中央预算及省配套资金。完成好重点项目投资195亿元任务,确保乐昌峡、湾头水利枢纽和西气东输二线韶关段等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继续推进韶关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韶关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开工建设,华电热电冷联供、广东国华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能源项目加快推进。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扩大民间投资和外来投资规模。

(二)坚持“工业强市”之路,全力加快新兴制造业基地建设

加大帮扶企业力度,推动工业稳步较快回升。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帮扶,促进增产增效、加快发展。加大力度培育发展有潜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新增长点。重点推进韶钢节能减排、丹霞冶炼厂技改扩建、韶关比亚迪汽车试车场及零部件、华彩(翁源)化工涂料城、新丰中华制漆、乳源赛普超硬材料、东阳光生物制药、韶铸技改、大宝山铜硫采选、粤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加快有色金属材料、液压油缸和铝箔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省市共建(韶关)装备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强化机械装备整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做强制药、电力、烟草产业,加快精细化工、电子与新型材料、稀有金属、固体废物处理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继续掀起“两个高潮”,不断提升“双转移”工作质量

继续掀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加快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加快莞韶产业转移园打造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园步伐,有效推进各县(市、区)特色园区开发建设。继续掀起招商引资高潮,全力以赴抓项目引进。大力实施《韶关市2009―2010年重点产业招商工作方案》,抓好钢铁及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医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物流、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招商。加强人力资源培训配置,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打响职教品牌,加快省市共建粤北现代技工职业教育基地步伐,努力把韶关建成全省最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全国一流的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

(四)落实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业规模,提高畜牧水产品质量;突出发展经济林,提高林业产出,培育发展生态林业。抓好100万亩优质蔬菜、100万亩优质稻、300万头生猪和1亿只家禽、100万亩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落实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推进有机农产品规划建设。落实粮食工作政府负责制。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建立完善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良种油茶、珍贵乡土树种、竹子和林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林业产业。

(五)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现代服务业持续繁荣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抓好丹霞山申遗工作,加快“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推进丹霞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全国文明景区,建设环丹霞山旅游度假带,科学开发南岭森林公园。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打响韶关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推进物流现代化。抢抓韶赣高速公路建成带来的机遇,逐步把韶关建设成沟通泛珠三角的南北物流走廊。加强物流平台建设,推进韶关物流业对接广州和赣南、湘南。加快曲江、浈江、仁化等重点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支持优势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扩大居民消费。大力贯彻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活动,继续开展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推动换代消费,开展信用消费,抓好节庆消费,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六)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改善民生力度

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进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加强城镇薄弱学校改造,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投入,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投资促进就业增长机制。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人。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保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第四篇: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20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20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xx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其中猪1.9万头、羊4.76万只、禽类7.07万只、牛0.46万头。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20xx吨。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20xx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友谊特禽养殖场,建成封闭式禽舍1600m2,孵化室、育雏室3000m2,购置年孵化30万枚种蛋的孵化设备一套,每年可提供特禽种蛋150万枚、孵化种雏能力达到1000万只。文殊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办公楼1栋,共引进陶赛特、萨福克种羊46只,现存栏羊218只,已完成胚胎移植手术168例。同时万头肉牛养殖加工厂和万吨棉籽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一是积极建设和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现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集贸市场3个。二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企业的联系,落实农业订单,近年来洋葱、制种等大宗农产品的订单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5%以上,从而化解了市场风险,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先后举办了西甜瓜、土豆、大葱、精细蔬菜、名贵花卉、优质果品和牛羊新品种评审、推介、展示会,一大批精品农产品在市场上亮相,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四是多渠道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先后在中国农产品信息网等媒体上发布洋葱、西甜瓜等优质农产品信息,并每年派人到东北、华北、东南沿海等地,帮助农民推销洋葱等农产品,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五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农林局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三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洋葱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

(四)非农产业不断壮大,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长城葡萄基地、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发展壮大

二、三产业。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积极招商引资,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农产品加工等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商贸流通、中介服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正在兴起。围绕酒钢葡萄基地、工业园区、新旧国道以及南市区开发,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劳务输出,全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2785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9.8%。

第五篇:嘉峪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议

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全面发展,使我市非公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滚动发展、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已扩散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嘉峪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发展现状

据嘉峪关市工商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市非公经济个数发展为6396户,从业人员达到17909人。非公经济完成总产值2.37亿元,营业收入37.53亿元,上缴税收4435万元,个体私营企业缴纳税金占全部税收的3.09%,非公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

1.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在第一产业中,非公经济户数为20户,实现增加值1812万元,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1%;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和建筑业户数分别为398户和51户,完成总产值1.96亿元、3990万元,实现增加值6779万元、1397万元,分别占全市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的1.9%、6.5%;在第三产业中,各类户数为5927户,从业人员15631人,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完成零售额7.59亿元,占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87.87%。

2.从经济类型看,全市个体经济5683户从业人员10465人,完成总产值1967万元,增加值8638万元,占非公经济增加值的23.15%实现销售(营业)收入4.07亿元;私营企业713户,从业人员7444人,完成增加值2.87亿元,占非公经济增加值的76.85%实现销售(营业)收入33.46亿元。

3.从国民经济行业看,私营企业中,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占59.48%,工业占16.69%,社会服务业占9.82%,餐饮业占5.19%,农牧业占1.96%,建筑业占3.09%。个体工商户中,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占58.7%,社会服务业占16.79%,餐饮业占14.25%,工业占4.89%。

4.从企业规模看,注册资本金在100—500万元的企业87户,500—1000万元的企业13户,1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14户,1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

(二)主要特点

1.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嘉峪关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3.73亿元,比2003年增长38.5%,是2000年的2.41倍四年年均增长24.5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5亿元,比2000年增长9.35倍。在商贸餐饮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87%,成为商贸餐饮业的主体。

2.对财政、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2004年上缴税收4435万元,比2003增长18.84%,比2000年增长1.61倍,年平均递增27.16%,是各类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缴纳税金占全部税收的3.09%,比2000年提高了0.51个百分点。吸纳就业越来越多,截至2004年底,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19.5%,成为嘉峪关市吸纳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3.分布广、领域宽,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非公经济不仅遍及全市城乡,而且跨地区生产、销售。经营范围由过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日用品修理、娱乐服务等少数几个行业扩展到制造、建筑安装、运输、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中介服务等各行各业,涉及工、农、商、运、建、餐饮服务、旅游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经营模式也由比较单一,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经营为主向专业批发、专营、

专卖、超市方向转变。特别是以商贸流通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弥补了我市第三产业的不足,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中,77.42%从事第三产业。

4.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明显增强。2000年,注册资本金在100—500万元的企业只有16户,500万元以上企业也才3户,2004年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5.44倍和9.33倍。有些企业已开始走上联合发展、规模经营、组建集团的发展路子,经营范围由市内向市外甚至向省外、国外发展。如西部天地商贸有限公司已将销售业务网络辐射到河西五市、青海、新疆、宁夏、陕西等省区,目前已拥有54家连锁超市和便利店,20余家分支机构,1家乳制品生产企业。雄关酒业已通过了国家质量认证,“雄关酒”2003年被甘肃省评为名牌产品,研制的保健酒,已具备出口能力,并取得了出口权证书,拥有了自营出口权,成为全省最大的非公有制酒类企业之一。

二、嘉峪关市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非公有制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还有待完善。首先,目前在社会上对非公有制企业认识仍然存在偏差,认为国有大企业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非公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仅仅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对发展非公有制企业认识不到位。其次,优惠政策力度不够大,落实政策不到位。如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政府担保基金作用的发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等,都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优惠政策,部分垂直管理的职能部门不执行。政策规定的规范各类检查行为、收费行为、制止乱摊派等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收费项目弹性大,人为因素多,甚至出现反弹现象。再次,多头管理加重企业的负担。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中,还存在“吃拿卡要”的风气。最后,是公平待遇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对外地招商引资项目市上从税收、土地等方面都给予了相当的优惠政策,但对我市本地人投资的项目,没有这方面的优惠,“招了女婿忘了儿”。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制约了嘉峪关市民间资本的投资。

2.职能部门观念滞后,服务意识不强,部门利益思想较重。一些部门观念保守,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不是结合嘉峪关市的具体实际,而是上级是否有规定,善于用框框套住自己,缺乏灵活、变通,不敢大胆闯、大胆试。一些职能部门服务观念错位。把自己摆在主人的位置上,居高临下监视、审查服务对象;部分办事人员履行职责特别“较真”,一旦抓住企业一点差错,就狠整重罚;还有的把部门的利益放在全局发展之上,有利的执行,无利的不执行,服务就要收费,通过收费、罚款等为本部门争创经济效益,而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生存则与己无关。

3.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嘉峪关市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资金来源途径比较狭窄,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反映,资金短缺(尤其是流动资金不足)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其融资难的原因从内部看,企业自身财会信息不规范和经营实力不强,金融部门不愿贷款。从外部看,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有人认为国有企业贷款,即使是不良贷款,也是“肉烂锅里”,而非公有制企业还不了贷款,则是“肥水流到了外人田”。虽然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非公有制企业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受多方面的限制,信用担保作用发挥不够,难以给非公有制企业强有力的支持。

4.投资少,所占比重低。嘉峪关市非公有制经济因投资少,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与全国、全省和发达地区相比总量少,所占比重较低。全国非公经济比重已占到1/3,一些发达地区如温州非公经济比重达到80%以上,而嘉峪关市仅为8.4%,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5.缺人才、短技术、科技含量低。嘉峪关市绝大部分企业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较低,加之资金严重不足,自我改造能力差,不能扩大再生产,导致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少,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大多处于初加工、粗加工水平,缺乏高、精、尖产品,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是嘉峪关市非公有制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又一障碍。

6.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嘉峪关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个数较多,但规模以上企业少,小型化、小而全问题严重,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没几家。且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导致产品结构趋同,大部分企业尚未摆脱粗加工的局面,主导产品、拳头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

7.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滞后。在企业管理方面,有多数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由企业家一人定夺。有些非公有制企业虽然机构设置齐全,但家长式的管制方式较为突出,缺乏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特别是在一些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

8.非公经济依赖性强,受酒钢影响比较大。由于历史原因,嘉峪关市先有酒钢公司,后有嘉峪关市,全市基础设施,大部分由酒钢公司建设,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水、电供应依赖酒钢公司。随着酒钢公司的改革,水电费大幅上涨,工业用水每方3-5元,服务业用水每方8元,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还有一些企业是围绕酒钢公司生产一些上、下游产品,酒钢公司出台的一些政策对其影响比较大,可以说是“牵一而动全身”,严重制约嘉峪关市非公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嘉峪关市非公经济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问题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要有新突破,思想观念必须更新。一定要真正破除姓“公”姓“私”的思想观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从“控制力”和“质量”上去理解,而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比例”和“数量”。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敢于和善于与非公有制企业代表人士交朋友,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落实好领导联系重点私营企业制度,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他们加快发展。政府部门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抓好体制建设,实行“开放式政务大厅办公、一站式服务”,从源头上杜绝“三乱”。制定出台“损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行政责任追究办法”,拿出为非公有制企业热情服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深入贯彻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关政策,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经营环境。首先,对省、市已经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要加大督查力度,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要从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强化发展意识,主动放弃一些部门利益,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多办实事,多做好事。要下决心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从源头上制止向企业的乱摊派和滥处罚行为。其次,要继续实行“放水养鱼”政策,严格执行发展嘉峪关市优惠政策,主动让利于企业,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名品名店经营”“连锁超市经营”等战略,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矿产、建筑建材、能源工业和乡村特色旅游。要鼓励企业自主投资、自主创业,并在政策上创造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再次,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功能,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到定规立章、奖优惩劣和为企业排忧解困上来。重新修订出台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要对非公经济做到从法律上保护,政策上扶持,发展上引导,资金上倾斜,精神上松绑,行业上突破,采取速度、比例、规模、形式、区域“五不限”原则和放开、放宽、放活、放胆、放手、放心“六放”办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非公经济的政策法规,特别是最近颁发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积极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一是鼓励银行增加对非公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采取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非公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鼓励银行开展针对非公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进一步协调有关银行改进对非公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开拓授信业务,对符合条件的非公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二是积极开创咨询、理财等综合金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我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担保难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使其逐年发展壮大。三是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商品积压,

强化债务清收,盘活用好自有资金。四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增大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五是要选准项目,突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扶持。

4.积极鼓励非公有经济投资,在竞争性领域加快实现“国退民进”。一方面,必须尽快打破垄断,放开市场准入。我市应该尝试在非禁入领域的突破。制定相应的政策,并提供有关支持,重点扶持金融、农副产品加工、乡村特色旅游,促进冶金非国有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一些竞争性、经济性强的行业领域,如交通、电信、供气、供水、桥梁、公交、城市建设、污水处理等重大工程项目,应当让非公有资本进入。另一方面,在已经放开的领域进一步消除依然存在的某些歧视,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国民待遇。要在股权、经营权、市场份额、产业进入等问题上进一步打破垄断或者主要控股地位,乃至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再一方面,加快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退出步伐。通过对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进行彻底的产权置换,使国有资产坚决退出来,实现彻底的非国有化改制,以缩短非国有制经济依靠自身发展的缓慢过程,从而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要鼓励非公经济围绕酒钢发展,做好钢铁产品上游和下游的配套服务和产品开发,突出特色,搞好“钢铁板块”这篇文章。

5.加强培训,提高经营者整体素质,更新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理念。一是企业要舍得花钱抓好员工学历教育。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员工业务培训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促进非公有制企业队伍建设。三是要认真实施科教兴企和名牌带动战略,促进企业产品上档次、创名牌。通过社会力量办学等方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四是通过多种渠道,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理念上超越自我,摒弃小业主意识,树立企业家观念。五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之间以及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兼并、联合和协作,以此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6.引进和留住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人才是关系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人才是“第一资源”。非公有制企业应当在为引进人才提供较好生活条件和待遇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优势,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大舞台,努力创造一种能够吸引、使用和留住优秀人才,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宽松环境,为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7.加快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尽快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同时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根据非公有制企业量大面广、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等特点,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使全社会的劳动者都享有社会保障权,解决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8.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优势,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企业科技含量。非公有制企业可采取“公司+学院”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优势,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科技含量高,适宜发展的项目和产品,逐步形成高起点、快发展的具有良好前景的企业集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内引外联和招商引资力度,搞好服务。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是关乎推进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坚决落实“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引资兴市”决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到我市投资办厂,振兴雄关经济。

9.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优化监督检查环境。强化行政监督,建立“吃拿卡要”举报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职能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效能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扩大社会监督范畴。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大力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人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考察、调研活动,认真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非公有制企业的议案、提案,共同监督和推进我市发展软环境的建设。加大民意监督。要通过开展企业评议政府工作的形式,加强行风评议,进一步促进行政机关、公共服务行业主管机关及其窗口的作风建设,增强经济服务意识,着力解决“办事难”的问题。

上一篇:诗歌朗诵建筑工人下一篇:社工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