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发展形势

2024-05-26

煤炭工业发展形势(精选8篇)

篇1:煤炭工业发展形势

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的发展形势和前景

今年三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延续了上季度的跌势。剔除随机因素后,景气指数创下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新低。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煤炭产业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始于去年11月份的煤炭产业经济形势骤变,至今已延续三个季度之多。其主要原因是次贷危机使世界经济进入下行区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增速减缓,压力加大。在这一宏观经济背景下,煤炭下游产业普遍不景气,对煤炭需求不旺,导致煤炭供给相对过剩,加之“十一五”期间投资形成的产能集中释放,更加剧了这一矛盾。为解决煤炭供给相对过剩引发的市场交易清淡、价格疲软、库存增大等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应急性的限产政策,并且已经要求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加入自选股,参加模拟炒股)集团等14家大型煤炭企业要“加强自律,不违规建设、不违法生产、不超能力生产;坚持按市场需求科学组织生产,合理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努力维护煤炭市场稳定;严格履行合同,不争抢市场、不搞恶性竞争”。然而,在此情况下,三季度原煤产量不仅没减,反而同比增长20.3%,增速较上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而原煤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销售利润率反而降低了4个百分点。

这表明,煤炭限产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一些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未能就控制产能集中释放和产量过快增长达成共识,主动限产,反而在暗中增加产量,大搞薄利多销。这应引起管理层重视。

另外,煤炭市场在10月份中旬前后出现企稳迹象,煤炭价格在615元/吨左右徘徊,连续几日出现小幅上涨。有人据此认为煤炭经济正在企稳,市场底部业已形成。这种判断为时过早。之所以煤炭价格在此点位企稳主要是因为市场煤价已跌至重点合同煤价位。目前我国煤炭市场依然实行重点合同煤与一般市场煤的价格双轨制,其中,重点合同煤价是政府政策价,也是市场需求主体的心理支撑价位,同时也接近当前煤炭生产企业的盈亏临界点。

煤炭产业景气下滑的底部究竟在哪?这还有待观察,只要导致这次煤炭产业经济形势骤变的主要因素没有发生好转之前,都不能轻易地言底。随着四季度冬储煤和冬季用煤高峰的到来,煤炭市场短期内会有所回暖,价格也会出现小幅上涨。但由于导致这次煤炭产业经济形势骤变的主要原因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煤炭产业景气度仍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

阻止煤炭产业经济继续下行,仍为煤炭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煤炭产业稳中求进仍是煤炭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结合煤炭产业经济客观实际,当务之急是要严控产能集中过快释放,调节市场供需相对过剩的矛盾。有关部门应加快推进清费立税工作,为煤炭产业出台一些支持性、给予性的政策;在市场失灵迹象逐渐明显的背景下,加大干预力度和政府规制力度。煤炭企业要形成合力,抱团取暖;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要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创新要效益,搞好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动力。

篇2:煤炭工业发展形势

新形势下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煤炭工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内蒙古作为煤炭调出省区,肩负着煤炭供应的重任,面对“西部大开发”与“入世”的双重契机,一定要积极地趋利避害,真正使煤炭产业成为我区的优势产业.

作 者:窦建华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外贸外语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1刊 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年,卷(期):“”(4)分类号:F407.21关键词:资源 入世 西部大开发 支柱产业

篇3:我国煤炭贸易形势及发展战略

1 我国煤炭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1 煤炭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1998年,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的消费率占到了26.2%, 而石油消费率占到了40%, 天然气占到了24%, 水与电消费率占到了10.2%。当时国际能源署 (IEA) 发表当时的“世界能源展望”的研究报告中, 对世界未来一次能源需求量在1997~2002年之间将会增长57%, 或者每年平均增长率为3%。到2020年, 全球的化石燃料将会占到全球一次能源的90%以上, 比1997年使用率有所增长。而对煤炭预计需求量将会以每年1.7%的速度增加, 会达到了4000百万吨油当量 (Mtoe) 。

一般煤炭都会在电力、钢铁等部门利用, 在全球的范围中, 电力部门使用煤炭的数量依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每年的增长率会达到大约2.7%~3%, 而相关的部门的新增贸易数量会占到全球煤炭贸易增长的70%以上。而钢铁、建材与化工等大众产业的需求量会保持平稳。但是民用煤炭的需求会随着世界电力、燃气与集中供热的增长而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在全球煤炭供需现状上来看, 2003年全球煤炭总产量为45.36亿吨, 而其中硬性煤炭的总产量达到了36.39亿吨, 褐煤的产量达到了8.95亿吨。近几年, 由于世界煤炭市场供大于求, 因此, 煤炭的总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在2010年的世界硬性煤炭产量相比较2009年来说下降了1.1%, 比2008年下降了3%,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 世界的硬性煤炭使用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1%以上。

1.2 我国煤炭贸易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主要进出口煤炭的地区是亚洲与欧洲, 在这两个地区中煤炭贸易的数量占到了全球煤炭贸易总数量的90%以上。在1992年开始, 可以说亚洲超过了当时的欧洲成为了全球最大煤炭市场。

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煤炭生产的大国, 而且生产出的煤炭一般都是在国内使用, 在1998年之前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2000万~3000万吨的水平, 占到了全中国煤炭产量的2%~3%, 占到了世界煤炭的海运贸易数量的6%。近几年, 在国务院各个部门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 我国煤炭企业与铁路部门以及外贸企业的协力合作, 实现了我国煤炭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1999年, 我国出口的煤炭数量达到了3930万吨, 而到了2000年出口的煤炭就达到了5900万吨以上, 在2001年出口煤炭超过了8600万吨, 跨越到仅次于澳大利亚的全球第二大煤炭贸易大国。在自身煤炭质量与供货稳定等方面不断增加, 并且加上中国与主要煤炭进口国及地区相对距离较近, 使得我国煤炭行业出口贸易成为全球煤炭贸易中处于令人高度关注的位置。

2 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我国煤炭贸易面临的阻碍因素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我国煤炭行业的服务对象逐渐扩大到每一个角落, 当前我国现行的煤炭出口贸易将能够受到更多的影响。

2.1 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结构不合理, 与其他国家相比成本较高

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在当前也是世界排名首位的煤炭生产大国, 即使在近几年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而使得自身的产量逐年下降, 但是依然维持着每年产量10亿吨以上。由于我国煤炭的生产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的集中程度较低。我国具有各类的煤炭生产企业多达3万余家, 而高产量高效率的矿井并不多, 我国煤矿平均每年产煤量只有3万余吨, 而平均的市场占有率难以超过0.01%, 可以说当前企业原煤的生产成本都偏高。我国的煤炭行业虽然在2001年将全部煤炭企业扭亏为盈, 但是煤炭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多数煤炭生产企业依然生存困难。当前我国多数煤炭生产企业处在中国的中部或者西部地区, 但是铁路运输与港口等都是条条管理, 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 这样造成了运输与港口等环节的环境投资较高。

2.2 企业出口货源分散

由于当前的煤炭市场主要是在国内, 因此造成了部分煤炭出口贸易稳定性较差。这是由于一方面存在着煤炭货源分散, 在我国2001年出口的8600万吨的煤炭, 而其中的1000万吨上的煤炭企业有4家, 出口1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不到10家。剩下的几十家企业相对出口量较小, 所以导致我国煤炭出口货源的组织一直面临着困难。与此同时, 尽管在近几年我国企业煤炭出口的数量大幅度增长, 但是在我国有90%以上的产量都是为了能够满足国内的客户需求。所以, 一般都是在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好的时候, 煤炭企业的出口积极性较差, 而国内煤炭市场不好时, 煤炭企业又想多出口。

2.3 对煤炭企业的节能与环境保护提出高要求

随着日本“京都协议书”的签署与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 我们对煤炭使用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原来的我国煤炭入洗率较低, 洁净煤占到的比例较少。到了2000年, 我国原煤入洗的比例只有35%左右, 虽然在近几年我国煤炭的洗选能力提升, 但是多数的选煤企业工艺与发达国家相比十分落后, 设备资源陈旧, 效率低。

2.4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煤炭行业所面临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

按照当前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 多个成员国对于国内企业享有的贸易权利与分销权利需要与国外企业相一致。而在这方面, 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在国外的主要市场获得更多的煤炭贸易权利与分销权利, 能够直接进入到国外销售的主要渠道, 减少煤炭贸易成本。在另一方面, 我国也会逐渐取消企业对煤炭产品的进出口与分销的限制, 我国的企业煤炭出口权利会逐步开放, 而国外公司资金雄厚, 会对中国的煤炭企业尤其是贸易企业有着较大的冲击。

3 实现我国煤炭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3.1 抓住信息化机遇, 敢于迎接挑战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应当运用发达国家现存的经验与技术, 加强电子商务技术工作, 提高我国煤炭行业出口信息灵敏程度, 使商务更加便捷。

3.2 加强煤炭市场开拓能力, 增强全球化经营水平

我国煤炭产业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 面对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 我们需要将提升煤炭市场开拓能力竖立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需要不断提升煤炭产品的质量, 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 要不断通过学会的现代化销售手段, 强化煤炭营销网络。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我国区域优势, 以推广亚洲市场为主, 南美市场为辅的整体市场战略, 要努力地扩大我国煤炭行业的出口市场份额。

3.3 提高煤炭行业服务质量

通过对《中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书》的研究可以看到, 煤炭贸易目前依然属于国家掌管的贸易范畴, 依然是由4家出口企业来经营煤炭出口贸易业务。而进行当前煤炭出口贸易的企业需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对国企贸易的规定, 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 增加贸易透明度。在另一方面, 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有效引导, 汲取其他国家先进经验, 在较高的水平上与世界接轨, 预防发生无序恶性竞争。我国政府部门要对煤炭生产企业与出口贸易企业进行合理引导, 避免出现垄断的现象, 还要阻止煤炭企业之间在国内外的无序恶性竞争。

3.4 制定合理营销战略, 增强抗风险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 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与整合数据, 对市场进行有效研究与规划, 提高煤炭贸易中对抗风险的能力, 企业要在生产经营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 及时调整市场战略。

4 结语

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会面对不断的机遇与调整。我们需要不断探索, 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煤炭行业需要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 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 要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与创新的营销策略建立, 通过多方位与全方向的意识对市场进行规划, 进而取得较大的收益, 保证我国煤炭贸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民, 陈红梅.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分析[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09 (09) .

[2]赵亚明.交易效率、贸易条件与经济发展[J].商业经济, 2010 (03) .

[3]金跃良, 李强, 李倩倩.企业制度的比较静态分析模型[J].统计与决策, 2009 (21) .

[4]佟爱琴, 蔡晓净, 吴泗宗.所有权、会计信息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J].财会月刊, 2007 (16) .

[5]谭小芬.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经济评论, 2003 (02) .

[6]郑吉昌.服务贸易自由化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J].商业研究, 2002 (18) .

[7]张熙.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 2010 (02) .

篇4:我国煤炭发展的形势及建议

一、鄂榆煤炭市场运行现状

(一)煤炭生产企业整合初见成效

2012年,鄂榆两市原煤产量达到9.6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36.5亿吨的26.3%。其中,鄂尔多斯市原煤产量6.4亿吨,主要集中在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等地区;榆林市原煤产量3.2亿吨,主要集中在神木县、府谷县、榆阳区等地。近年来,鄂榆两市加大煤矿整合力度,通过淘汰一批、技改一批、整合一批,已经初步形成了神华2亿吨级、伊泰5000万吨级和陕煤化、伊东、蒙泰、蒙兴、汇能、满世等一批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二)鄂榆两市仍是我国煤炭外运的重要区域

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的错位布局导致我国煤炭运输基本上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和铁海联运的格局和以“三西”煤炭基地为核心,向周边呈扇形放射状分布的运输格局。鄂榆两市向来是我国煤炭的主要调出地区,2012年共调出煤炭7.8亿吨,其中鄂尔多斯调出5.2亿吨,榆林调出2.6亿吨,主要由铁路调往京津冀地区(多数经北方煤炭下水港转运至沿海地区)以及公路调往周边地区。由于鄂榆两市煤炭外运通道已经基本饱和,包西线因疏解能力不足能力未能释放,目前3.5亿吨的煤炭经公路外运,占到总外运量的45%,其中经公路外运转铁路的量约1.5亿吨。

(三)煤炭市场价格下滑

受宏观经济调整、国内煤炭需求增幅回落的影响,煤炭需求不旺;同时,近年来大规模投资、产能建设超前,导致煤炭市场格局结构性过剩。此外,进口煤炭加速挤占国内市场,2012年进口煤2.9亿吨,2013年达3.3亿吨,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受此影响,近两年来我国煤炭工业总体上呈低位运行,销量增速放缓,价格下滑。2012年,鄂尔多斯市煤炭销售增加0.4%,平均价格下降17.7%;2013年,煤炭销售减少2.4%,平均价格下降11.5%。榆林市由于煤质较好,煤炭产销量呈稳中趋升的态势,价格却明显下滑。2013年第一季度,煤炭价格同比下降了13%。

(四)煤炭企业盈利能力下滑

在国内国外多因素的作用下,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煤炭行业的利润总量下降38.8%,亏损总额405.54亿元,增长80.7%。鄂榆两市也面临同样危机。2013年1—10月份,鄂尔多斯市已经有42家煤炭企业停产或破产。

(五)大力发展煤炭延伸产业

为充分发挥地区资源的优势,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煤炭主产地纷纷加大了煤炭就地转化能力。其中鄂榆两市都将能源化工产业作为其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加大煤炭的就地转化率。目前,鄂尔多斯煤电装机达到1144万千瓦,煤制油产能124万吨,煤制甲醇产能330万吨,煤制化肥产能52万吨;榆林市煤电装机达到780万千瓦,兰炭产能达到4500万吨,煤制甲醇产能130万吨。

二、煤炭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以及产业布局空间调整,特别是国家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煤炭产运销将出现新的变化,煤炭工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一)煤炭消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一是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煤炭消费市场空间格局将发生变化。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更是明确,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至2017年压减煤炭消费总量8300万吨。未来煤炭消费年均增速预计在3%以内,同时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的落实与推进,区域煤炭消费和调入增长格局也将有所变化,华东、华南沿海省市煤炭消费随着“十二五”煤电布局基本完成,煤炭增长空间有限;中部湘鄂赣随着蒙华铁路建设和路口火电群的布局,将迎来发展高峰期。

二是进口煤炭维持高位将挤占国内市场、特别是在煤炭消费最集中的沿海地区。我国对煤炭进出口政策是限制出口、鼓励进口。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内对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加上煤炭运输能力的紧张,煤炭进口量逐年增加,已由2003年的1110万吨增加至2013年的3.3亿吨,已连续5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进口煤炭作为国内煤炭市场的主要补充,持续增加的态势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鄂榆等主产矿区的煤炭销售市场。根据伊泰公司研究显示,环渤海动力煤(5500大卡)综合平均价格在545元/吨以上时,澳大利亚动力煤具备了大举进入的条件。预计未来我国进口煤炭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每年3亿吨左右。

(二)煤炭价格下行压力较大

“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7年累计达到2.4万亿元,累积的大量产能将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释放。“十二五”期间投放的产能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短期内煤炭市场供求将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的态势,结构性过剩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需求平稳与供应过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煤价下行压力十分巨大,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多数老矿区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

(三)煤炭外运通道能力紧张形势将有较大缓解

“十二五”末,北通路通过集通铁路增二线运输能力达到2500万吨,朔黄铁路经过充分扩能运输能力达到3.5亿吨以上,新建蒙冀铁路货运能力每年为2亿吨,使得北通路货运总能力达11亿吨;中通路邯长铁路经过充分扩能运输能力达到1.3亿吨,使得中通路货运总能力达2.1亿吨;南通路宁西铁路增二线,新建晋中南煤运通道货运能力1亿吨,使得南通路货运总能力达5.8亿吨。三个通路合计运能达18.9亿吨。到2020年,北通路通过集通铁路可扩张运输能力5000万吨;朔黄铁路可扩张运输能力达到4亿吨;新建晋中南煤运通道可扩张运输能力达2亿吨,新建蒙华铁路近期能力达1亿吨,使得三个通路合计运能达21.6亿吨。总体上看,2015年及以后,煤炭外运铁路通道能力与外运需求相匹配,总体呈现宽松状态,将进一步巩固铁海联运格局。

三、煤炭发展相关问题及建议

(一)加快矿区集运系统建设

政府要加大协调和工作力度,与企业合力推动矿区集运系统建设,争取煤矿、集疏运铁路与外运通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营。随着煤炭主产区产能进一步提升,外运通道能力逐步形成,公路煤炭运量将逐步由铁路承担,将有效缓解公路的压力、改变以油换煤的局面,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更有效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企业整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应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在淘汰落后产能,安全生产标准、监管、准入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在企业兼并重组上更多的体现引导职能,对兼并重组的资金、税收、就业等给予支持,更多的是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能动性,让市场的力量来洗牌。

(三)煤炭转化要统筹资源、环境承载力

鄂榆两市主产矿区多是水资源缺乏和环境较为敏感的地区,不能只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不要环境生态,盲目扩张煤炭转化产业。目前,两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约束性指标已用完,用水指标(含水权转换指标)也远远不能满足煤炭转化发展需要。因此,要在生态、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提高煤炭就地转化能力,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加强规划,严把审批,控制上限,把控节奏,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保护资源环境。

(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目前,各类涉煤费用项目主要包括: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价格调节基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土地塌陷补偿费等,以及地方政府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水土保持费、水利基金、排污费、污水处理费、排水设施使用费、环境检测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占到煤炭开采总成本的40%左右。按照2013年11月国办下发的《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精神,发改委和财政部门要加强调研,研究制定清理目录和实施细则,对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篇5:煤炭工业发展形势

1、企业跨国跨地区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

煤炭企业实现在跨地区甚至跨国之间方便地收集市场信息、进行购销洽谈、营造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网上商贸环境,建设一个安全、成熟的信息化平台——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MIS)。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MIS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以及实现网上交易。“十二五”时期煤炭企业要逐步改变传统资源生产型企业的依赖性和滞后性,把各种对外业务活动都延伸到Internet上,真正实现系统功能集成化,信息处理智能化,支持多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实现跨平台运行。

各煤炭企业坚持“走出去”方针,积极与国内、外煤炭企业发展合作项目,目前国内外重点合作项目数量已达到个。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在对外技术输出、产品输出的同时兼并收购国外效益差的中小煤炭企业,将国内煤炭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在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跨地区运营为中、小企业进行区域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模式。例如神华集团在个省份设有业务机构,中煤集团在全国的业务机构也有个。

2、兼并重组企业信息兼容与整合小煤矿信息化建设

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依然是煤炭行业“十二五”时期的重中之重。伴随着集团企业的整合、统一,能够支撑集团企业战略实施的信息化产品成为集团化应用的主流。如支持集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集中核算型财务管理、资金监管、资本运作等。此外,伴随煤炭企业的整合,集团性统一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集团数据中心建设成为行业应用的主要任务。

兼并重组企业信息兼容、小煤矿整合不仅有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建设方针,还有利于煤炭企业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为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扫除障碍。兼并重组、转型提升是我国煤炭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信息化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利器,也为新时期我国煤炭企业依靠信息化实现战略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寻找到了新的机遇。

3、多元化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有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煤炭产业多元化格局得以进一步提升。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格局,在大型矿区或煤炭集中开采区域,推动以煤为主的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链构建,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集约发展,使物流、技术等资源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使煤炭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时期内继续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煤炭绿色开采,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煤炭行业按照科学有序、创新高效、绿色低碳、安全和谐的发展原则,努力实现煤炭生产由产量辅助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转变,由传统粗放向高新技术转变,煤炭的安全生产将由控制伤亡事故逐渐向生产环境转变,由环境制约向生态友好转变,逐步构建起清洁、节约、安全、高效、健康和适应发展的煤炭工业体系。

新时期节能减排、多元化的新技术在煤炭行业层出不穷,部分已经投入实行,初步成效已显现出来。这些新技术主要有: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发展先进的煤燃烧和发电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原料多元化、碳氢比可调的大规模煤气化技术;高值低碳产品合成技术;智能、高效、可靠的电网体系等;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

4、节能减排对信息化的要求

用信息化技术改造煤炭行业,能够显著降低传统煤炭企业的单位能耗,提升其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用信息化技术重构过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是一项整合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管控一体化节能减排新技术,通过对企业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实施动态监控和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从而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支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设数字矿山,在煤矿设计、煤炭生产、煤炭洗选加工、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广泛采用信息技术都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数字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3DGIS、超宽带等前沿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

5、安全生产对信息化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在中小煤炭企业的使用进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煤炭企业进一步对煤矿生产中各种隐患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增强危情报告的准确性,提高险情发生时的迅速决策,从而减少隐患事故的发生。健全安全监管局网站职能,确保安全生产信息在网上及时、高效发布,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一个了解最新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的电子网络信息平台。

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即: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和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是当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而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是推进煤炭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

作进度,坚决如期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目标任务,极大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为实现“十二五”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煤炭行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型煤炭企业要紧追大型企业的发展步伐,跻身数字化矿山之列,安装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场所;采用卫星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数量和运动位置实施跟踪;调度室装备实现数字化。除此之外,在几个有条件的国有重点大型煤炭企业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在解决井下光线防爆问题的前提下,试行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致力于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系统。

6、交易方式变化对信息化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煤炭行业需要创建更高端的煤炭交易平台和信息中心,全面实现信息化运作;加快煤炭交易模式、交易机制的创新步伐,推动煤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融合,增加交易机会,规范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加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交易模式转变为即时、便捷的网络化电子交易,提升煤炭交易中心的现代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交易等网络系统,使现贷交易、中远期交易、期贷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高效运行,最大限度的满足煤炭交易双方的需求。

“十二五”时期要从煤炭资源浪费、流失的角度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煤炭短缺问题,深入把握和研究煤炭资源储备问题,由于这是一个国内和国外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要进一步限制能源的开采和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能源出口。在建设应急储备机制的同时,建设用于应对煤炭供应中断和严重不足等紧急状况的应急煤炭储备点,据预计中国总体的应急煤炭储备未来会达到2000多万吨。

7、井下预测预警系统对信息化的要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煤炭行业信息以数字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得到高度集成和更大共享,利用采集到的信息实现生产设备故障的预测预报、矿井安全状况的预测预报、瓦斯、水等灾害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报,最终达到矿井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及高效益的目的。

“十二五”时期煤炭企业井下预测预警系统不仅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还要进行创新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矿井生产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预警能力,以降低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提升煤矿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如日前在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公司正式启动的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项目,确定以三维技术3DGIS为平台,实施对矿井水文监测、通风瓦斯检测、火灾预防和处理、顶板压力等重大安全因素的识别、检测及预测、预警。

7、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少人甚至无人化是煤炭工业信息化追求的主要目标。新时期,煤炭企业一方面努力使矿井机电设备实现远程自动控制,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另一方面致力于无人工作面的研究和实验。

基于井下人员流动性大,有的设备在生产中需要移动等矿井特殊环境的限制,为了实时采集到信息或进行全方位控制,超宽带、WiFi等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势必要引领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篇6: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分析

受国内需求弱、产量增,外贸出口弱、进口增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特别是6、7月份,更是急速大幅下跌。这波降价潮来势凶猛,降价幅度大,降价频率快,至今仍未见底,煤炭十年黄金期很快将宣告结束。分析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可以形成两个方面的基本判断:煤炭经济短期走弱状况难以扭转,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第一,煤炭过剩时代已经来临。一是煤炭需求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19.1亿吨,增长5.6%;煤炭消费19.7亿吨,增长2.8%,增速同比回落了6.6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低。其中电力行业耗煤增速回落了7.5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增速回落了1.1个百分点,建材行业增速回落了4个百分点。二是煤炭产能增加。过去的几年里,社会资金纷纷涌入煤炭行业,“十一五”以来累计投资1.9万亿元,形成产能20亿吨/年,减去这期间淘汰的5亿吨产能,加上“十一五”开局时的23亿吨产能,目前全国煤炭产能在38亿吨左右,提前四年完成了“十二五”末的产能目标。这些产能目前正处集中释放期,上半年山西、内蒙两省区合计增产约1.3亿吨。加之今年上半年进口煤炭大幅增加达1.5亿吨,水电接近满发等多因素叠加冲击,导致煤炭过剩时代提前来临。

第二,单纯靠降价不能启动市场。一是煤炭市场库容爆满。目前全社会存煤接近3亿吨,全国每天耗煤约1000万吨,存煤可用一个月,用户、中转地和煤炭企业的存煤均为历史最高纪录,到处煤满为患,用户普遍抵制进煤,降价不能启动市场。1998年煤炭行业一蹶不振,导火索是某个大煤企“放水”,吨煤一次性降价25元,导致煤炭价格“一泻千里”。进入7月份又重现当年竞相降价倾销的景象。二是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随着十来年的快速发展,煤炭市场份额的划分相对比较稳定,降价竞争、争夺市场,带来的只能是恶性倾销、行业性灾难。三是煤企定价处于被动。煤炭销售的特点是,长线对短线、分散对垄断。所谓长线对短线,即煤炭运输离不开铁路,不管煤企如何争车皮,但铁路运量并没有增加;所谓分散对垄断,是指面对电力等高度垄断行业时,煤炭企业缺乏定价权、主动权。

篇7: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环保工作思路

本文就煤炭企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和来自外部的压力,提出矿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 煤矿环保

当今世界倡导推行的环境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强烈地冲击着国内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由此,国家也把煤炭行业完全推向市场, 由煤炭市场产需平衡的这一大杠杆来调节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伴随国有煤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化改革, 使煤炭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规范发展的法人实体。但由于当前我国煤炭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健全, 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 也使绝大部分的煤炭企业处于一种既无国家计划指标的调控,又缺乏对市场调节的应付能力和手段,进而造成各自奋战,相互倾轧的市场失控状态。

在当今激烈的煤炭市场竞争中, 煤矿企业往往都希望以最小的吨煤成本,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使得煤矿企业管理者片面地认为煤矿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 额外地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经营成本,降低了效益, 对企业参加激烈的煤炭市场竞争不利。因此,在激烈的竞争市场氛围下, 煤矿企业往往只注重煤炭生产的所谓内部效益,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严重地忽视了“企业外部”的环境保护投入。由此造成了比以往更严峻的矿区污染形势, 大大加重了煤矿城市区域的环境污染负荷, 给以往的非常薄弱的矿区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和运行机制造成严峻的考验和冲击, 也为调整矿区污染防治战略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一、加强领导,强化矿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职能, 合理配置机构。国家环保部的机构“三定”方案的颁布, 为强化地方环保部门机构确立了法律依据,并使其日趋完善,对其机构内部的各职位、职责、职能确定了法律地位,增强了环保监督执法的力度,真正使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纳入法律轨道, 突出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

虽然如此,这也仅是完善了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近十年来,煤矿环保机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加强,而是在不断地受到裁减、压缩、降低级别,裁减专业技术人员。过去是把环保工作贴在节能处、加工利用处、选 煤处等部门,现在一改革,许多煤矿企业砍掉了这些部门, 煤矿企业又摄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威力,才使矿区环保工作幸免于难,于是又把这贴“橡皮膏”贴在卫生部门,科技部门,安检部门,计划部门等等,又相应降低 级别,压缩机构,减少编制。造成大批环保专业技术人才外流, 严重地削弱了环保技术力量,这种形势在北方矿区尤为突出。其错误思维方式:矿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安排几个环保管理人员, 足以应付国家和地方环保行政部门的检查, 以及作为向国家环保部门讨价还价的筹码。

可以想象,一个年产原煤上千万吨,战线上百里的大型煤矿区,仅仅依靠区区几个人来行使环保长远规划、监督管理、监测、评价和节能减排等职责,无论如何都很 难做到环境监测的科学,环保和节能减排的深入。以致使矿区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零敲碎打,顾此失彼,疲于应付, 事倍功半,缺乏系统的科学性和环境全面综合整治机制,使矿区环境保护的效果收效甚微。

煤矿企业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总量虽少,但涉及面很广,几乎遍布了整个煤矿区域。而解决这些煤矿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本途径是综合防治,以防为主,以管处治 ,防治结合。同时,煤矿企业的污染防治问题,也是煤矿城市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煤矿企业法人(董事长或总经理)是矿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者,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应亲自抓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和环保计划,矿区环境综 合治理,环保治理资金的落实,污染控制工程和环保建设的审批。同时协调好各副总经理所分管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常务副总经理主管煤炭生产,应在管理 调度煤炭生产的同时,对全矿区煤炭生产中排放的环境污染物质的防治, 环保设施的运行与调度,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推行清洁生产等负领导责任;总工程师对全矿区的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负领导责任,各副总工程师对各 自负责的技术业务范围内的环保技术与实施负领导责任;总会计师应在资金上支持环境保护工作, 全面考虑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给予资金支持并严格监督把关。总之,矿区各级领导都应该对环境保护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分块、分条各负其责, 既管生产和经营,又管环保, 树立起煤炭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观念。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环保共识,将环保指标有纵有横地分解到各工作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协同, 密切配合,严格把关,就可以做到把环境污染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因此, 为了适应煤矿区和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特点和监督管理把关的要求, 必须在煤矿区域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高效快速反应机动的矿区环境污染监督治理与监测队伍。其职能原则上要与所在地的行政区域的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相适应。当 然,矿区的环保工作仍以推行清洁生产,防治跑、冒、滴、漏污染,以及紧急污染事故的监测和处理, 实现生产中全过程污染控制,采用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结合生产技术的改造, 把矿区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全矿区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全环境区域进行综合整治, 做到长远有规划,实施有计划,检查验收有方案等。

过去一提到加强煤矿环保工作,就片面认为要增加机构,扩大编制,以及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等。如果只单纯这样理解,只会把我们矿区环保导入 歧途, 因为这里面忽略了加强一词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借助国家环保法规,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矿区环保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矿区全方位,生产全过程,工艺全工序的号井污染综合防治体系。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直接利用,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污染,这种延续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模式与当前我国煤矿 区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已格格不入了,为实现世贸组织推行的环境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唯一的出路就是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00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在煤炭生产和加工的各个环节中严把废物释放关,尽可能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各生产工序中的排放。最终通过技术飞、改造这一巨大的支持保障措施,最大 限度的把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这是防治煤炭生产污染的最根本途径,也是煤炭企业迈向国内环保高标准市场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唯一出路。这一新的生产模式必 将纠正我们煤矿企业以往污染防治中只重视尾部的污染与前面各生产工序的有机联系和因果关系,进而大大增加了尾部污染治理的难度和投资,造成煤矿企业环境污 染治理的不经济性,也使环保投资很难发挥应有的良好效果。

对具备优良资产的煤矿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推行清洁生产,将环境保护观念融于煤矿生产的经营管理中,创建环境友好 企业,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的各个工序,经营的各个领域,处处贯彻环境保护思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煤矿绿色生产经营模式,改变“煤黑子”的社会形 象。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采用少废或无废采煤和洗煤工艺,以及高效采掘和其它机电机械,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改善生产环境,防止跑冒滴漏;选用煤气、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同时,煤炭能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利用水平也是煤矿环保管理体系的关键,推广水煤浆、煤泥浆、洗精煤等清洁产品,减少原煤的直接燃烧,去除原煤中的硫份和灰份等,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推广使用型煤,受矿区城市区域格局的束缚和经济实力的限制,煤矿区要全部实现集中供热还不现实,矿区居民炉 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取缔,在矿区大力推广开发居民炉灶型煤化还是比较现实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实现ISO14000认环境管理体系证,推行煤炭清洁生产技术,要把环境保护贯穿于三个过程:一是把保护环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清洁生产的全过 程,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自主能动性,使大家清醒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清洁生产的最终目的;二是落实在煤炭生产和煤炭深加工工艺的个各个环节和岗位上,并 建立一套严密完善的环境管理责任制,生产指挥部门应严格把关;三是组织煤炭生产各级管理机构共同参与的全过程,即从规划、组织、建设到运营管理以及评价总 结的全过程,都要把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作为生产所必须的重要因子考虑进去;四是由单一的煤炭生产要素和最终排放的点源污染治理转变为施行全方位、全过程的 清洁生产,最终改善全矿区区域化生态环境。

三、矿区环境保护部门专职监督管理与各职能部门所分管的环保工作紧密结合。

在煤炭企业内部,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往往片面地认为矿区环保工作不能与政府比,企业内部环保工作有人抓,有个应付的科室就可 以了。在这样的认识水平下,设置区区几个管理人员去实施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监督管理、长远规划,以及矿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 高标准的环保要求,真有点蚂蚁撼大树的感觉。因此,最终往往不会取得明显的环保效果,也仅仅做一下表面工作,应付而已。

因此,当前矿区环保工作除了加强专职环保机构外,其它各职能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也应有明确的环保分工。认真落实和分解由专职环保机构对其确定 的环保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然后再详细将环保指标分解到下属科室和基层单位。从而使环保工作在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密切的协作,各司其责,共同管理的新局面。

发展规划部门在编制矿区生产长远规划和计划,以及落实技改项目时都应有环境保护篇章时,环保在煤炭生产中应占一定比例;生产部门在生产调 度和组织过程中,将环保理念融于生产过程中,在各个生产环节实施污染防止(并非防治)措施;在煤矿通用风机、主扇、空压机、凿岩机、采煤机、水泵、锅炉等 一系列煤矿机电设备的调研、选型、采购以及使用过程中,机电管理部门应选择对环境破坏和污染最少的机电设备;卫生防疫部门应全面负责生活污水、医疗污水及 危险废物的处理和消毒;企业技术中心应抽出一定时间和精力研究开发污染防治技术和成果推广工作;通风和安检部门应负责组织、防治有毒有害岗位的防护工作和 矿井通风排尘,以及矿井瓦斯的回收利用;铁路运输部门在煤炭运输过程中应防治煤炭散失和机车车辆污染;财务部门应建立环就不会专项资金帐户,支持环保资金 的国家投资、贷款、排污费予收缴等,统一调配、使用、管理环保资金。

总之,矿区环保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分工协助,密切配合,共同管理,互相监督。必能加速矿区污染治理速度,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从宏观上彻底改善矿区环境面貌。

四、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治理。

煤矿环保工作虽然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前几年受煤矿经济不景气的宏观影响,使矿区环保工作走了下坡路。究其原因,就是无法发挥运用经济和法律等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

运用经济和法律等监督管理手段,有利于管理者把环境污染防治当作煤炭生产一项必要的管理内容来组织实施,纳入生 产日常管理轨道。矿区环保部门是煤矿企业根据矿区发展要求而设立的,并非权宜之策,矿区环保部门在实施监督管理中,往往受到个别领导、部门的轻视,甚至受 到个别阻扰和破坏。处理这类问题。单纯靠行政命令是收不到很好效果的。因此,使用经济和法规手段,让这、全、利分明,做到有奖有罚,是新时期矿区环保监督 管理工作非常必要的补充。运用经济和法律等监督管理手段,要遵循改进环保政策法规要求,参照煤矿生产管理奖罚制度制定实施。

近十几年来,国有煤矿都投入了大量的环保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上了不少治理设施,但大多数治理设施在使用中弄虚作假,无故闲置不运 转,或运转不灵,或超量超标排放,或偷排污染物等,使环保设施成为掩人耳目的摆设,没有发挥环保投资应有的效益,造成极坏的影响。应对上述违反国家环保法 规,损害企业的利益的行为应于重罚,引以为戒,罚款纳入矿区环保专项资金帐户。

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应加密监测频率,并按项按次收取监测费用,纳入矿区环保专项资金帐户,统筹用于矿区污染治理。

篇8:浅议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及前景

1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现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为50592亿吨, 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 占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11.02%。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吨, 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 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 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期内, 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2 我国煤炭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国内煤炭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企业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 消费逐年增加。

(2)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 也是最廉价的能源。近年来,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 价格逐步攀升。煤炭行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 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3) 未来几年, 中国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局面非常严峻。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 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煤炭供求关系失衡。

(4) 我国煤炭产业面临几大问题: (1) 资源开发秩序乱, 资源回收率低; (2) 矿区环境恶化, 环境保护投入少, 综合治理滞后; (3) 安全基础依然薄弱,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4) 科技水平差距大, 创新能力不足; (5) 生产力落后, 产业集中度低; (6) 企业负担沉重, 职工收入水平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3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 我国能源供应将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中, 国内煤炭企业同时受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 在未来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 煤炭企业要发展, 就必须下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不断探索煤炭产业对策, 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3.1 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的逐步减少甚至枯竭, 是每一个煤炭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难题。如何实现煤炭企业不随资源的衰竭而死亡, 就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上找出路,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努力拉长、构建以煤炭资源为依托的完整产业链, 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力引进培养煤炭产业的高技术人才, 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持。

3.2 推进技术创新, 减少投入, 提高效益

煤炭企业应大力实施实施科技创新之路, 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不断改进技术。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 主要不是体现在为社会提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 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从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上进行技术创新。

3.3 煤炭产业的发展, 要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的不断增强, 解决煤炭污染环境的问题也显得尤为紧迫。煤炭企业要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 必须走洁净化之路, 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要加大煤炭转化力度, 保护环境, 大力发展以煤炭为基础的替代能源, 提高煤炭利用率;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 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

煤炭产业走集团化道路, 可以改变目前我国煤炭产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改变资源无序开采、市场无序竞争局面, 还能把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 并将我国急需的优质煤炭供应国内, 延伸我国的煤炭资源供应链, 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可持续性, 延缓我国资源的紧张形势。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可以增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3.5 引进优秀人才, 激发员工潜能

企业之间的竞争, 最终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煤炭企业应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 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开发,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员工的潜能, 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 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我们不断探索,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煤炭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必将大有作为, 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克, 谭湘柱.煤炭企业国际化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J].中国矿业, 2006, 5.

上一篇: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准备阶段总结报告下一篇: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