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2024-04-25

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共11篇)

篇1: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依稀记得铁人王进喜,用他那薄弱的身体跳入油坑里搅拌泥水的事迹,这是我国东北大庆油田开采的一幕,也是我国大规模石油开采的开始。而石油开采就要用到炼油设备,用它才能炼制出我们需要的油类,所以炼油设备一直伴随着我国的石油开采,并且一步步进步和发展。文章来自zbzhongyi.net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整整用了100年,炼油设备也随之一步步先进。这其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63年第一次进口煤油,到1963年油品基本自给;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中国炼油行业在产能规模和技术上都实现了巨大飞跃,进入世界炼油大国行列;第三阶段,即从21世纪初开始到2020年左右,实现从炼油大国到炼油强国的跨越。文章来自zbzhongyi.net

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这是我国炼油发展的历史,也是炼油设备工业进步的过程。正是这一步步艰难的步伐,才成就了我国炼油大国的梦想。进口原油尤其是中东含硫原油将是满意需要的重要挑选,据预测,到2010年,进口中东含硫原油将到达6000万~7000万吨。中东含硫原油95%以上来自沙特阿À伯、伊朗、伊À克、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中东原油大多是高含硫原油。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原油资源,应利用好炼油设备,坚持走深加工道路。

篇2: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中国炼油工业已经取得辉煌的成绩,炼油总加工能力超过200Mt,名列世界第四。中国炼油能力不仅能满足各领域对轻重燃料的需求,而且完全承担化工轻油的生产供应,对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安全稳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其他行业一样,中国炼油业是在政府保护下成长起来的。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艘巨轮,迎接市场竞争浪潮的洗礼,炼油加工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随着WTO的加入,政府保护壁垒毫无疑问地会在很短的时期内消失,中国炼油业必须在体制、资源、规模、结构、质量、技术、建设、法规和重组等方面进行新的跨越,才能屹立于世界同业之林。

一、 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需要重大改革

中国炼油业同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相比,最大的差距和问题是管理体制与机制,目前几乎所有的炼油厂都是法人主体,都以生产经营、投资发展、创造利税为目标,这是 资源靠分配、产品包销售、企业办社会的计划经济必然产物。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炼油工业的发展,是资源优化利用、降低加工成本、资本集中运营、改进投资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发挥科技创新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等工作难有突破的根本原因。两大集团现正在进行重组改制,最终目标是各炼油企业由经营发展主体变成生产主体,并脱离社会和辅助职能,由各企业效益最大变成整体效益最大,企业将逐步变成成本中心。预计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使改革基本到位。这一跨世纪改革的关键是剥离是否顺利、彻底,尽管很痛,却是实现其他跨越的第一步。

二、 从提高整体竞争力角度调整石油资源战略

世界所有跨国石油公司都是在占有石油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控制的资源遍布世界各地,控制石油资源量占加工总量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甚至超过100%。相比之下,中国炼油行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总体上炼油加工的适应性较差;二是资源控制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问题最大的是石化集团公司,到其进口石油资源半占总加工量的60%-70%,而对海上资源的控制度为零,产品成本将完全受制于国际原油价格,以为例,原油价格暴涨,石油集团公司大受其益,利润翻番并不断增长,而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业则面临亏损的风险,同时,中国进口原油几乎全部由石化集团公司加工,而炼厂总体上只能适应比例40%左右的含硫原油。

所以,石化集团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快含硫原油加工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必须调整原油资源发展战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掺股等多种手段开发和控制石油资源,用10-的时间,使自产原油和海外控制资源占加工总量的比例至少达到60%以上,而含硫原油在总加工量中的比例因提高到60%-70%。

三、 真正形成具有国际规模水平的炼油基地群

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市都设有一个或多个炼油厂。全国大大小小炼厂220个,其中,能力为1000kt/a以上的炼厂仅50多个,平均加工能力只有3000kt/a,总平均能力就更低了。目前,韩国、新加坡、泰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正在运行的炼厂平均规模为10-20Mt/a,而我国此类规模的炼厂只有3个。

体制改革为炼油加工发展布局的调整创造了良机。21世纪,中国需要选择市场潜力大和地缘条件好的区域,通过改造或新建,建设具有国际规模、国际水平的大型炼油基地群,如茂名、镇海、齐鲁、福建、南京等,在前形成10-20Mt/a能力的五大炼油基地,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至少需要10个20-50Mt/a能力的特大型炼油基地。这些炼油基地不仅是含硫原油加工重点基地,也是向化工企业辐射的大型化工原料基地,承担着双重责任。

对现有的小规模炼油厂或地缘条件较差的炼油厂应及早制定政策,对其改造与扩能坚决予以制止,直到关闭。对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炼油厂应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进行适度改造。

上述加工布局的调整原则就是发展(大炼油)、限制(中炼油)、关闭(小炼油),此目标一旦实际,投资最小,效益最佳,方可使中国炼油业在21世纪逐步树立起全新形象,明显增强炼油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四、资源优化配置要有实质性进展

资源优化配置潜力巨大是众所周知的。资源优化配置包括原油资源和化工原料优化配置两方面,后者问题更为严重,现在所有乙烯化工企业都自配油头,并抱着过时的观念,采用焦化、高压加氢裂化等高费用手段,不惜代价提高化工轻油的自供率。对石化集团公司乙烯裂解原料优化测算结果表明,提高互供率后可净增综合利润至少10亿元。十几年来,化工原料互供率(互供原料与原油加工量之比)不是在增长,而是逐年下降。不仅造成重复建设、无效投资,而且造成较高的生产运营成本。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降低油品、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源优化配置是重要途径。

化工原料资源配置还需确立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途径,为减轻炼油扩能的风险,按照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要求向国际市场寻求轻烃、石脑油、单体料等化工原料资源,到20进口乙烯裂解料等化工原料占总需求量的比例应提高到20%以上。

对炼油业而言,原油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就是提高原油加工适应性,降低原油总体成本,降低化工原料的生产成本。原油资源向大型炼油加工基地、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倾斜,适应炼油发展布局调整的要求,20前炼油规划主要内容就是资源优化配置。两大集团重组改制后,相信资源优化配置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适应市场规律,提高产品结构调整的灵活性

中国炼厂受计划体制影响,片面追求加工能力和加工深度,造成加工手段的灵活性很差。目前,全国炼厂产出的柴汽比,在正常情况下只能调节到1.5:1,通过出口汽油等措施,柴汽比可以达到市场需求的1.7:1,这种状况导致国家在制定燃油税等国策时都不得不受制约。受亚太区域市场油品结构、国内燃油税系列政策执行以及消费领域演变等多种影响,中国油品市场的需求结构不可能保持一个稳定的产品需求比例,而是不断变动、难以预测的需求结构,21世纪中国炼油厂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产品结构调整的灵活性问题。

第一,调整装置构成,提高加氢裂化装置的能力。目前,中国炼厂加氢裂化能力占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只有3%,而新加坡、韩国、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分别为8%、5%、9.5%、5%和10%,世界平均值也达到5%。结合含硫原油加工的要求,到年加氢裂化(高压或中压)加工能力所占比例应提高到10%以上。

第二,提高高附加价值产品比例,提高炼厂加工效益。如提高高档润滑油、高级道路沥青、高级汽油、高级溶剂油等产品 产量,部分高附加价值产品生产对原油加工规模要求不高,可作为中等规模炼厂的特色发展方向。

第三,依靠两个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石化集团公司所处市场地处南方,又是经济较发达地区,2010年之前产出柴汽比调整的灵活性要达到1.6-2.5,97#高级汽油(部分满足出口需求)占汽油总产量的比例要达到30%-40%,争

取用十年时间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润滑油生产比例占到70%-80%以上。

炼厂产品结构调整不仅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也切切实实关系到原油加工量的稳步提高和炼油加工的综合效益,以19为例,因炼油厂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使两大集团(含原油关井限产)造成综合效益损失达30多亿元。因此,调整产品结构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同样存在很大效益潜力。

六、制定符合国情的产品质量升级步骤与战略

油品质量不断提高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着国内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融合,国内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炼油业将始终面临产品质量升级的沉重压力。但也应该注意到油品产品质量标准升级的时机问题,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区域发展很不均衡,主体污染源类别和地区污染容量差异很大,世界各国或地区都根据所处区域特点制定和执行不同的油品标准,因此,应呼吁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制定环保政策时充分考虑国内国外的差别、国内地区差别、不同能源污染差别等,科学地制定环保限制措施。同国外相比,我国汽车分布密度还相当低,因此,在不影响汽车性能提高的情况下,不必对汽油中各项污染物指标都一味苛求和希冀与国际先进水平靠齐,在这方面,日本、韩国的质量升级步伐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历程值得研究和重视。油品质量升级政策应以大城市为主,以提高汽油质量标准为重点,柴油消费主要在城市之间、农村和矿业地区,污染影响较小,而且,如果发动机技术性能稳定,其污染物排放还低于汽油机,其升级步骤可以适度放缓。预计国家有关部门会慎重制定相关政策,而一旦确定了国标,进口油品的超质量竞争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此外,美欧等国追求超清洁燃料的政策也有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制造非关税壁垒的嫌疑,值得关注。

当然,作为企业一方面呼吁国家制定相对宽松的政策,减轻压力,一方面要及早着手制定质量升级战略。21世纪中国炼油厂将根据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出口三个市场区域分别制定油品质量升级步骤与战略。市场主要在东部地区和部分产品出口的炼油厂需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出口产品质量要紧紧跟随世界最先进水平,以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基本的竞争条件。提高油品质量的难点在汽油和润滑油,仍需坚持集中资金、重点改造的原则 以提高大型骨干炼厂的产品质量,并以质量升级为契机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布局调整战略,关闭小型炼油厂。

七、 技术突破将大大推进炼油发展

世界炼油技术已经取得长足发展21世纪炼油技术的突破点仍然在催化剂,根据中国炼油厂未来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的炼油主要催化剂如下:

1, 加氢裂化催化剂,在较低的压力下,能够具有较高的裂化转化率,在当前的转化率下,氢分压降低30%-40%,或在相同的压力和转化率下,空速提高一倍。将对炼油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2, 含硫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对含硫原油加工最佳方案仍然是对含硫渣油进行加氢处理,当前的问题是氢压高、空速低、投资昂贵,应争取把氢分压降到10MPa左右,有待于提高催化剂性能。21世纪东部地区几乎所有大型炼油厂都将改造成全氢型炼厂,加氢处理催化剂的技术突破将影响这一转变进程。

3, 催化裂化催化剂,首先必须在3-5年内解决汽油烯烃、芳烃和硫含量指标控制问题,然后在催化工艺设计和化学动力学理论突破的基础上研制出高性能催化剂,以适应高残炭原料特性,预计在2010-,将出现具有满意轻油转化就绪和可承受烧焦率的全渣油催化裂化技术。

4, 异构化催化剂,通过石脑油异构化生产高质量汽油组分将是21世纪提高炼油质量的重要途径,MTBE、烷基化等工艺主要受气体资源的严重制约,只有沙特等少数具有丰富轻烃资源的地区具备发展前景,重整工艺的不利因素是难以降低芳烃含量,而催化裂化汽油降低烯烃等含量可能要以减少辛烷值或产率为代价,所以,异构化是资源丰富、产品质量较高的最佳选择。

5, 润滑油催化剂,再过十几年,润滑油生产的主体装置将全部由选择性加氢裂化技术取代,较低工艺成本,高性能、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将推动润滑油质量与性能的全面升级。

此外,信息技术将使中国炼油业的原油采购配置、生产计划、装置控制、产品结构调整等全过程产生革命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炼油厂甚至加油站的控制将直接由总部完成,炼厂和销售员工将只负责环节协调、安全监督及设备维护。

总之,21世纪炼油科技进步在提高加工适应性、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轻油率、降低投资费用、改进产品质量和改进管理手段等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八、炼厂建设模式需要更新观念

很显然,跨国公司炼油厂的运营与发展模式将产生直接影响,21世纪中国炼油业的经营与发展将进入管理高度集权的现代管理阶段,从资源开发、配置、加工、销售到改扩建将完全由集团公司总部协调进行。因此,炼厂的改造与建设模式需要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必须站在总体角度以全新的观念进行设计模式调整。

1、突出重点建设大型炼油基地。各炼油厂均衡发展的模式必须打破,必须严格遵循总体效益最大、区域优化互补的原则统筹规划炼厂改扩建工程。根据原油配置、原油性质、油品市场结构与质量要求,区域化工原料需求等多种目标确立大型加工基地的改扩建方案。产品方案特别需要强调化工原料的生产。

两大集团内部改制后,将大大增强资本集中运营的`能力,为资金高投入的大型炼油基地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2、加工装置规模大型化建设。炼厂总能力较大不是经济规模的标志,真正影响规模效益的 单套装置能力大型化,现在能力达到10Mt/a左右的炼油厂仅仅是多个小规模加工系列的组合,与国外同类炼厂的差距很大。如茂名炼厂公称加工能力13Mt/a,加工装置构成却是4套常减压,3套催化裂化、5套加氢精制、3套润滑油系列,进一步发展就面临改造和新建的困难抉择。要真正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炼油厂(把扩能改造分散到其他中小炼厂更是错误决策),就必须进行大型化装置建设,如加工能力扩大到16-20 Mt/a时,必须舍弃旧装置,按最多3套常减压、2套催化裂化、3套加氢精制、2套润滑油线进行新的规划设计,才能真正降低消耗、提高效率以及改进灵活性。集团总部应建立装置运行与建设规模指针,关闭指针以下装置,并根据形势发展调拨指针,从而降低炼油总体加工费用及提高总体竞争力。

3、炼厂改扩建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几乎所有炼油厂发展都在套用一个模式,常常是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焦化、溶剂脱沥青、减粘裂化、MTBE、烷基化等各种加工手段齐聚一堂,似乎越全越好,却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现在溶剂脱沥青装置开工率仅30%-40%,减粘装置、烷基化装置的开工率更低,因为综合配套能力不够,约有20Mt/a原油加工能力属于无效能力,这是中国炼厂加工费用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因此,应慎重进行新的扩能改造与建设,年前将是中国炼油厂重要的调整期,对确需改造扩能的炼油厂要进行特色模式设计,如改变气体综合利用观念,采取油品区域调配的办

法来限制小规模气体利用装置建设等。

4、积极寻求合资合作建设模式。炼油加工处于原油与油品价格的狭小空间内,对现有炼厂扩能或新建炼厂都具有较大的效益风险,寻求外方合作可以分摊风险,特别是寻求产油国石油公司的合作非常重要,可以增强资源供应的安全性。现在重组改制后,很多炼油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为对外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九、国家应及早制定资源与市场政策

国家对石油资源调配和市场管理,目前仍采用政府协调与干预的办法解决,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特别是WTO的加入,这种状况对中国炼油发展形成很大的政策性风险。世界各国都把石油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对原油资源开发、储备与配置、炼厂建设、油品市场价格与供应、对外合作等都制定有政府法规或政策或应急备案,在这方面国内尚属空白或缺少稳定性和公开性,应最多用3-5年时间完成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制定,以保障炼油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研究确定战略措施。

十、在全球寻求战略性重组伙伴

世界石油巨头在跨向新世纪之前纷纷进行联合、兼并等战略性重组,通过优势互补、扩大规模、“强筋壮骨”,其目标着眼于在21世纪的资源、技术与市场领域建立具有更强竞争力的霸主地位。根据资源与市场的发展演变格局预测,20以后,国际石油市场就将逐步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到21世纪中叶,全世界能生存下来的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石油公司可能不到目前的1/3。毫无疑问,中国石油和石化两大集团都不可能凭自身实力独自参与国际竞争,在2010-年,必须寻求合作伙伴进行新的战略性重组。

篇3: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当今, 我国在炼油工业中已有了一套比较完整并配套的工业体系。要使得我国的石油产量始终保持着的比较快的增长速度还面临着石油资源的短缺, 石油产品质量的不高以及环境问题比价突出等等严峻的形式。这样我国的炼油工业要在结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下, 走炼油工业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的炼油工业经过多年的见识以及经营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的炼油工业一直走对石油深度加工的发展道路, 并在这期间发展了一些重油转化的技术,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石油化工的迅速的发展。进过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我国的炼油工艺在国内基本上以立足并自主开发了一系列的炼油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包括重油的催化与裂化, 催化裂解, 对渣油进行加氢处理与延迟焦化, 一些节能环保燃料的生产。并且在这个期间中开发了在炼油工业中需要用到的催化剂如加氢以及催化重整等。使得我国的炼油工业中的工艺以及对炼油催化剂的生产一基本的在国内立足。我国的炼油工业已有的大规模的发展, 存在着一系列的大型炼油的基地。同时我国的储运的配套的设施在不断地完善。在炼油工业不断地发展中也使得一些弊端的产生, 包括原有的价格比较震荡, 炼油的能力过剩, 下游的建设的成本变大和改造项目不断地减少。其中还包括劣质重油的加工水平比较低下, 还未真正的对油品结构的变化形式适应, 增产柴油的路径较少, 有时污染的程度也比较大, 包括吨油的耗水, 污水的排放, 污水的回收利用以及在控制大气污染等等方面。因此我国的炼油工业在面临着这么多的问题和挑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 使得炼油厂加工的原料多元化, 增大原油的来源;对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 并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天正, 是得对炼油厂的改造速度加快, 提高了劣质油的深加工的能力;对氢装置的比例进行提高, 这样来加大对清洁燃料的使用;在技术上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并对其进行消化吸收, 在此基础上, 对技术进行创新, 来提高科技上的创新能力。

二、提高科技创新实力

我国炼油工业要持续的发展, 在国际上的竞争的能力要大大的提高, 这样就要有一定的原油资源的战略, 有着严谨的企业管理机制或行业管理体制, 还要对企业的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 要勇于吸收与培养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并且要对技术进行创新。我国的石油产品的质量在国际上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就需要对技术的创新和改造, 将石油产品的质量提高。对于这种状况的措施包括使用清洁的能源等。在高温区中将大分子的原料进行裂解成为小分子的烯烃, 在低温区, 就是在温度比较低并且空气的流速较大的状态下, 氢气转移的反应条件下, 使得异构化与芳构化反应, 这样来将烯烃降低。灵活的催化裂化的技术采用了双提升管, 工艺在第二提升管中改质。这样就能够芳构化与异构化进行反应,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油烯烃。在降烯烃的催化剂与助剂方面, 在国内的降烯烃以及助剂的使用较为广泛, 在此基础上, 又开发出了GOR以及LAP的第二代和LBO-12等一系列的产品。GOR的第二代产品就是让氢的转移活性和裂化的活性进行有效的匹配。这样催化剂就有比较好的扩展性, 促进了重油的裂化, 产油量增加。对催化剂的酸性的分布进行有效地调节, 使得减少焦炭及干气的产生, 柴油的产量增加。LAP的第二代就是一定程度上对催化汽油的烯烃的分子进行二次的催化转移, 这样就对促进了异构化以及氢的转移反应, 使得烯烃转化为芳香烃或者是小分子的烯烃, 来减少焦炭的形成。LBO-12的开发思路就是按照具有适度的氢的转移反应及加强芳构化和异构化的性能, 在工业中的应用中可以降低烯烃中十个百分点的含量, 这样也增加了辛烷值的组元。这些都是在催化汽油时的降烯烃的技术, 在炼油的同时对提高辛烷值的问题进行高度的重视, 包括重整生成油, 异构化油, 重芳香烃等, 这些组分中提高汽油中的辛烷值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汽油中的烯烃的含量。在将催化汽油的硫含量降低方面, 催化汽油中硫的含量在原料中占10%左右, 但是有些装置中已经产过了这个比例, 这样就需要一定的调整, 比如对氢的量适当的增加, 使硫的在一定限度内降低, 在国际上的降低硫含量的技术包括使用脱硫的催化剂和助剂, 汽油的选择性的加氢脱硫的技术, 非选择性的加氢脱硫的技术等。

三、结语

从我国的炼油政策上来说, 对于原油的加工应该对轻质油进行大量的加工, 煤炭或者我是天然气做燃料油, 这样有效的利用了原油资源。总之我国的炼油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式, 在现有的实力上, 对炼油技术进行创新, 制定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 并加强对探究性与基础性的研究, 这样一个定会出现科技性的新工艺与新技术, 将我国的炼油技术推向国际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家明;工程技术为炼油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J];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 ;2004年05期[1]刘家明;工程技术为炼油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J];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 ;2004年05期

[2]戴金星, 秦胜飞, 夏新宇;中国西部煤成气资源及大气田[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2年01期[2]戴金星, 秦胜飞, 夏新宇;中国西部煤成气资源及大气田[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2年01期

篇4:炼油废水处理新工艺工业化研究

炼油废水处理新工艺工业化研究

摘要:炼油废水的处理,是炼油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控的过程.但是废水的`特征明显,目前应用A/O-O二级污水处理新工艺进行处理,并加以适应性的改进,能够大大提高了污水排放合格率.作 者:牟永茂 作者单位:齐化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期 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Journal: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10,“”(19)分类号:X7关键词:处理工艺 A/O-O工艺 技术更新

篇5: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我国的汽车工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到1978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设阶段。全部由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对企业而言不存在市场需求和竞争机制。

第二阶段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汽车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通过技术引进和建设改造,提高了产量,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增强。

第三阶段从2002年加入WTO至今,是我国汽车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国内市场,世界汽车大规模进入我国,这无疑会对我国的汽车工业形成严重的冲击和威胁;而我国的汽车行业在之前的发展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亟待改善和解决。

2008年12月15日,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最终裁定,中国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税收政策,违反了WTO的规定和中国入世承诺。WTO裁定败诉后,在2009年9月1日,我国实行“零部件关税为10%,而整车关税为25%”的整车和零部件差别关税税率。此举实施后,对部分未达到40%国产化率合资企业而言,不仅零部件关税下降15%,近似有效保护率g更是提高到了85%[(0.25-0.1×0.8)/(1-0.8)],这样反而鼓励了合资企业大量从国外进口零部件,通过散件组装的方式在中国加快生产和扩张,大排量的散件组装合资车可能因成本降低而出现大降价,这会对进口高端整车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在于不利于我国自产零部件的发展。

面对此种不利局面,我国可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通过施加一些非关税壁垒,从而更灵活和隐蔽地保护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如采用国内税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进口零部件收税;还可使用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在招标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通过分析2000~2008年我国主要进口汽车产品和主要出口产品的进出口额变化情况发现,我国进口主要为大排量的越野车和小轿车、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等,且2008年进口品相对2007年进口额都有提高,其中大排量的越野车的进口额增长了64.7%,而我国主要出口汽车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未列名车辆用车轮及其零件出口额2008年相对2007年只增长了

1.2%,附件2008年出口额相对2007年还减少了4.9%,贸易逆差大。

随着国产化率规定的取消,大排量的汽油越野车、汽油小轿车的进口可能会减少,但小轿车用自动换挡变速箱及零件,车身(包括驾驶室)的未列名零件、附件的进口量会大幅度上升。有些企业会采取“全球采购”的方针,可能会导致中国制造业成为空壳,也可能使本来就不强的汽车工业产品出口额减少。

篇6:我国包装机械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解放前,我国包装机械工业基本上是空白。绝大部分产品都不用包装,只有少数产品采用手工包装,因此谈不上包装机械化。只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几个大城市有英、美等国进口的啤酒、汽水灌装机及卷烟小包装机等。

解放后的前30年间,我国包装机械工业发展相当缓慢。1956年上海烟草机械厂生产的卷烟小包装机是我国最早生产的包装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又生产了果酒、啤酒灌装机,70年代末逐渐开发了真空包装机、捆扎机、立式制袋-充填-封口机、糖果包装机和封罐机等,还没有形成包装机械工业体系。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产品的包装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包装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包装机械工业的发展,包装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为促进包装机械工业更快地发展,我国先后成立了一些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1980年12月成立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1981年4月成立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包装机械委员会。1989年成立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来协调行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装机械工业每年平均以20%~30%的速度增长,发展速度高于整个包装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15%~17%,比传统的机械工业的平均增长值高4.7个百分点。包装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新兴行业。

至21世纪初我国从事包装机械生产的企业约有15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近400家。产品有40类,2700多种,其中有一批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又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质产品。目前我国包装机械行业拥有一批开发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它们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经过技术改造,生产包装机械的某些实力较强的机械类工厂;军转民企业;发展水平较高的股份有限公司。

篇7: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炼油工业,炼油工艺,加氢裂化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石油作为其主要能源, 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炼油工业又是国内整个石油工业的主要环节, 通过对原油的炼制加工, 生产出其他能源难以替代的如煤油、汽油等液体车用燃料;以及一些如:石蜡、油焦、润滑剂等石油产品;除此之外还可以为生产主要有机原料以及三大合成原料提供化工原料。但面对当前石油资源短缺以及产品质量不高等严峻问题时, 我们采取何种炼油工艺“路线”, 才能确保国内炼油工业的高速稳步的发展?以下是我工作经验的几点略见。

1 国内炼油工业发展现状

作为中国四大经济支柱之一的石油化工工业, 2011年5月18日政府网公布的《石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到2011年, 我过原油加工量达到4.05亿吨, 稳居世界第二位。成品油以及乙烯产量也分别达到24750万吨和1550万吨。

为改变国内炼油行业落后的局面, 近些年, 国内科技人员一直坚持科技的自主创新, 并研发了一批如馏份油加氢裂化、重油催化裂化、渣油加氢处理、劣质柴油改质等一批新的炼油技术, 均达到了国际炼油先进水平。

除此之外, 我国的原油储运配套设施也在进行着不断完善的工作, 陆上原油管道约8000公里, 完成总运输能力90%运输任务, 同时, 还建成了多个海上原油接卸港口, 给原油的供应提供了充足的保证。为我国进一步的炼油工业夯实了基础。

2 炼油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虽然国内炼油工业规模相当宏大, 但其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1) 石油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量的快速增长。目前, 已探明的国内石油开采储量为6.5×109t, 截止到2004年, 国内石油的可采储量剩余2.5×109t[1]。近几年来, 我国原油的产量一直高于1.6×108t/a。相关专家预计, 2020年国内原油产量将达到 (1.81~2.01) ×108t/a[2]。由此可见, 我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将逐步扩大。

(2) 国内的成品石油质量不高, 其标准还不能满足世界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如2009年6月正式颁布并与2011年7月1日正式强制实施的国Ⅲ柴油标准《车用柴油》, 截至到目前, 除了北京、上海以外, 国内其他地方很难看到国Ⅲ柴油。以及国内的润滑油产品, 跟国外一些公司相比, 无论是牌号、质量档次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3 如何实现炼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国内炼油工业能够进行长久可持续的发展, 一定要结合国内炼油工业的发展实际, 通过优化炼油新技术, 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的炼油工业走向持续发展道路。

3.1 确保国内成品油的“国际质量”

(1) 汽油

汽车工业在我国已经步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汽油作为其主要燃料, 质量标准必须与国际标准相接洽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中国于2003年正式全部达标的汽油新标准, 规定硫和烯烃分别为不大于0.08%和不大于35%, 而只有将催化裂化的原料预处理技术、相关新技术以及催化汽油后处理技术进行相互结合才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

1) 原料预处理技术

国内的催化裂化原料往往其中掺有大量减压渣油以及常压渣油。通过发展新的F C C进料预精制技术, 可以直接有效的减少劣质原料掺炼量, 从而提高催化汽油的品质。第一, 可以通过发展含硫原油V G O的加氢预处理, 它不但可以改进产品的分布, 改善裂化的性能, 同时还可以降低焦炭的产率, 从而提高轻油的收率, 达到减少烟气中N O X以及S O X的排放量。第二, 通过催化裂化的进料过程来控制渣油的直接掺炼量。

2) 降烯烃新技术

国内的烯烃含量已经有了严格的标准, 国内也自主开发了多种关于降烯烃的新技术, 并将汽油的烯烃含量指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执行。例如:国内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多产异构烷烃工艺, 将提升管反应器分成高、低温两个反应区, 将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得以有效控制;由中国石油大学自主研发的两段提升管技术, 在降低汽油烯烃含量以及处理能力方面都有所突破。

3) 催化汽油后处理技术

目前, 国际上最引人瞩目的创新技术焦点便是:催化汽油脱硫后处理技术。如国外的O c t a g a i n等非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Scanfining、CDHydro等技术也已工业化。国内的加氢脱硫技术 (包括选择性以及非选择性) 与国外基本达到同步。如:O C T-M (属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制) 以及RSDS (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 等均实现了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的工业化。

(2) 柴油

通常柴油的组分质量差问题由焦化以及催化裂化的二次加工所致, 导致柴油的十六烷值低、硫含量高、安定性也相对差, 必须通过加氢改质进行深度脱硫、脱芳烃。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ICH技术, 不但可以将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的质量进行有效提高, 而且柴油的十六烷值可有效提高10个单位以上。

(3) 润滑油

车用润滑油的主要特点就是升级换代快。

目前国际润滑油的高档品牌多为国外占领, 国内润滑油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要想提高国内润滑油的质量, 必须以加氢法发展生产APIⅡ (Ⅱ+) 、Ⅲ类基础油为向导, 将P A O合成基础油的生产产量以及加氢基础油的比例进行提高;自主研制与之匹配的高档机油, 完善车用发动机现阶段润滑油的评定设备, 旨在研制高档润滑油的配方。

3.2 寻求合适的渣油加工途径

依照国内目前成品油的需求量, 今后, 国内的炼油工业势必以“深度加工”的道路为主, 尽量将重油转化为化工原料、成品油等一些轻质的石油产品。[3]

3.3 加快加氢裂化工艺的发展步伐

加氢裂化因具有可生产优质中间镏分油以及灵活性大等特点, 在国际炼油工艺中扮演着二次加工的主体技术角色。结合国内的炼油实际, 必须加快其发展步伐, 才能缩短与国际石油产品质量的距离。

4 小结

以上只是以石油的相关技术作为重点做了简单的阐述, “石油”作为国际的主要经济竞争指标之一, 其工艺的复杂度难以用一段甚至一篇文章进行概括, 还需要以后的大量工作实践进行仔细探究。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就是:炼油工艺的优化将直接决定这炼油工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刚.2003年世界各地区及主要国家石油产量、油气估算探明储量[J].世界石油工业, 2004, 11 (1/2) :68.

[2]翟光明.中国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J].当代石油石化, 2004, 12 (10) :1-6.

篇8: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三

我们汽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我们认为有这样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乏自主。由于长期以来比较重视引进产品没有在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上下工夫缺乏产品研发的实践形不成产品研发的整体力量。具体表现为没有很好的掌握产品开发流程、过程、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和评价技术没有很好的掌握系统继承配备技术发动机关键组成和零部件开发的技术缺乏产品开发需要的技术数据尤其是轿车产品研发数据积累严重不足。合资企业的轿车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几乎都是外国缺少自主。主要体现在一个是汽车的高端无论是客车、货车、轿车。还有一个就是在轿车方面尤其是中高档轿车自主比较少。

第二个方面与先进的汽车国家相比我们产品技术水平差距还比较明显由于缺乏核心技术除了轿车产品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以外商用车产品技术水平与欧、美、日相比同样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比如中型卡车在使用寿命、可靠性、故障率、舒适性和环保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第三个方面就是汽车零部件技术基础还是比较弱。长期滞后于整车的发展。零部件生产分散过度的分散我们国家有多少零部件企业到现在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平时讲的零部件的产值只是指一些规模以上的。比如说年产值在500万以上的等等。现在所有的零部件加在一起有的人说有三万多家有的人说有四万多家我们这些企业特别分散。专业化程度也比较低没有形成经济规模以及长期以来严重的投资不足。另外发达国家发展汽车零部件跟汽车整车的比重大概是1.7:1就是说投在整车上是1块钱投在零部件可能是1.70。我们正好是相反的我们是投在整车上1块钱投在零部件上大概不到0.5。所以造成产品开发能力薄弱与正在形成的国际汽车产业零部件全球的趋势不相称。现在零部件国际化的趋势我们现在的基础还是不相称的。

第四个方面就是汽车产业后市场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刚才说了一些但是主要表现在营销方式、服务、贸易理念以及汽车金融、消费信贷、二手车的流通、配件流通、报废回收拆解等等方面跟国际上先进的国家比差距非常大。

第五个方面就是车用能源、交通、环保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原油资源缺乏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当前汽车每年消耗掉国产85%左右的汽油和23%左右的柴油。这个比例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还在不

篇9: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复合材料是从20世纪中叶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材料,在国际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复合材料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并成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支柱.一、历史之回顾1956年赖际发部长率代表团在苏联考察学习4个月,开始认识到复合材料在国防军工上的重要作用,并把这种材料命名为“玻璃钢”,这就揭开了我国复合材料工业的`序幕.

作 者:张贵学 陈博 张凤翻 益小苏  作者单位:张贵学(国家建材局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

陈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张凤翻(浙江嘉兴中宝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篇10:我国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各地区都有其工业发展的特色和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资金人才短缺、经验不足等,使我国走了一条分散、粗放式发展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这种发展道路造成了我国工业经济的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国土资源严重浪费,大量的耕地、良田被不合理利用;资源利用率低、消耗高;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江河断流、土地荒漠化;农田遭化肥、农药、重金属严重污染;环境被严重污染等不良后果.

作 者:高宏彬 作者单位:沈阳市法库县人民政府刊 名:辽宁经济英文刊名:LIAONING ECONOMY年,卷(期):“”(9)分类号:F4关键词:

篇11: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

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集合体和统一体。针对大气、水、土壤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路径。

中石油集团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玉门炼油厂、水处理车间, 都积极响应这一国策, 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 探寻新动力、新机制、新体系、新业态, 努力实现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新要求。

2013年, 玉门炼油厂水处理车间建成并投用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装置, 使污水水质变好, 达到国家二类一级排放标准。同时, 净化污水被用作绿化水、采暖水、循环水, 既节约生水, 又减少吨油耗水量, 降低了工业生产成本。实现了绿色发展与工业发展的良好结合。

2 装置概述

玉门炼油厂水处理车间对污水进行的三级处理流程如下: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影响二级生物处理正常作用的漂浮物、悬浮物。设置了含碱调节池、含油调节池、隔油池、油水分离器、浮选池、分配器。使出水水质达到:石油类<30mg/L, COD<960mg/L。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及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设置了厌氧池、蠕动床、二沉池、生物活性滤池BAF池、沉淀池。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二级排放标准, 石油类<8mg/L, COD<120mg/L, 氨氮<50 mg/L, 硫化物<0.5 mg/L, 挥发酚<0.5 mg/L。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二级处理不能完全去除的污水中杂质, 以实现污水的回收与再利用。车间于2013年新建了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装置, 包括生物流化床MBBR, 气浮滤池DAFF, 超滤膜UF, 反渗透膜RO, 臭氧氧化系统。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一级排放标准, 石油类<5mg/L;COD<60mg/L;氨氮<15mg/L。

3 回用装置运行参数

3.1 气浮滤池DAFF

DAFF利用气浮法、沉淀作用以及接触絮凝作用, 截留水中的絮凝杂质。该滤池的设计处理水量为200m3/h, 采用单层滤料, 属于均质滤料的深床过滤, 滤料材质为无烟煤, 滤料粒径为1~3mm, 滤层厚度为1~5m, 滤速为3.7~37m/h。

作为污水进入超滤、反渗透单元的预处理工艺, 能使出水水质达到:石油类<3mg/L;COD<60mg/L;氨氮<5mg/L;浊度<5NTU。

为保证气浮滤池良好的过滤效果, 该装置采取了如下措施:

1) 设置快混池与絮凝池, 在其中添加絮凝剂PAC, 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2) 在过滤过程中, 污水中的悬浮物被滤料表面吸附并在滤料层中积累, 需要定期清洗, 以保证滤池的过滤能力正常。该池每12h进行一次反洗, 将滤池水位降到滤层表面以上100mm, 即液位计显示10%, 先通入压缩空气风洗5min, 再用反冲洗水冲洗。在保证冲洗效果的同时, 既降低了反冲洗强度, 又节约了反冲洗用水量。

3.2 超滤膜UF

超滤膜与反渗透膜都属于膜分离法, 即利用特殊结构的薄膜对水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透过。该回用水装置中的超滤膜的设计处理水量为100m3/h, 操作压力在0.5MPa以下, 工作温度为25℃, 能分离水中直径为0.005~10μm的大分子化合物。要求跨膜压差<0.08MPa。

为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保证其过水通量与过滤效果, 该装置采取了如下措施。

1) 每2400s对膜进行一次正冲洗、反冲洗。

2) 每50400s对膜进行一次加次氯酸钠药洗。

3) 每504000s对膜进行一次加盐酸、加氢氧化钠药洗。

4) 当膜组受到污染物冲击, 跨膜压差急剧增大, 或者长时间使用膜组后, 还需要进行CIP化学清洗, 即用p H为3~4的盐酸溶液, 进行酸的循环清洗与浸泡, 时间为1.5~2h, 用p H为12~14的氢氧化钠溶液, 进行碱的循环清洗与浸泡, 时间为0.5~2h。

5) 超滤膜对浊度很敏感, 当进水浊度大于3时, 进水压力明显下降, 跨膜压差明显上升, 此时, 就需要及时调整上游进水水质。

3.3 反渗透膜RO

反渗透也属于膜分离法, 过滤孔径小于0.002μm。但是其操作压力很高, 需要设高压泵将进水压力提到5~10MPa。该装置中的反渗透膜的设计处理水量为100 m3/h, 其中产水占70%, 浓水占30%。

为了保证反渗透膜良好的过滤效果, 该装置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在反渗透膜组进水前设置保安过滤器;

2) 加亚硫酸氢钠, 控制膜内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在120以下;

3) 加阻垢剂, 将堵塞膜的水垢物质去除;

4) 定期加非氧化性杀菌剂, 控制膜内细菌的滋生繁殖;

5) 每43200s进行一次正冲洗;

6) 当膜组长时间使用后, 还需要进行CIP化学清洗, 即用p H为3~4的盐酸溶液, 循环清洗与浸泡2h;用p H为12~14的氢氧化钠溶液, 循环清洗与浸泡4h;

7) 反渗透膜对无机盐有明显的去除作用, 所以, 当膜的进水电导率超过3000时, 膜的进水压力升高, 产水率下降。此时, 需要及时调整进水水质。

3.4 臭氧氧化系统

专门处理反渗透膜产生的浓水, 用臭氧对浓水进行消毒。该装置设置了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剂、制氧机、氧气储罐、臭氧发生器、臭氧破坏器, 在现场制造臭氧。污水进入臭氧氧化塔生物流化床小MBBR、小气浮装置处理后, 出水水质能达到:石油类<5mg/L;COD<60 mg/L;BOD<20 mg/L。

4 回用装置的运行效果分析及改进措施

回用水装置引进北京碧水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套技术与设备, 操作工艺成熟, 设备稳定性良好。经过两年多的实际运行情况, 发生过进水浊度偏高, 进水电导率偏高, 这两次由于上游水质恶化引起的对膜的冲击事件。这表明, 回用水装置对上游进水水质的依赖性非常强。即只有上游装置的处理效果良好时, 回用水装置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上游装置出水稳定性的实现:对外, 需要炼厂上游各个装置的大力配合;对内, 需要对水处理车间的老装置进行精细化操作。

4.1 对炼厂上游排放污水的各车间

对炼厂上游排放污水的各车间, 为了减少对水处理装置的冲击, 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酸性水汽提单元的操作, 使排入水处理车间的汽提净化水中的氨氮与p H值达标;

2) 电脱盐污水做好破乳与原油的匹配工作, 对电脱盐反冲洗污水增设预处理设施, 尽量使排入水处理车间的污水达标;

3) 装置停检修污水的排放, 都应提前做好排放方案与风险辨识, 与水处理车间良好配合, 保证污水平稳进入污水系统;

4) 罐区切水, 因其排放时间与排放水质的不稳定性, 需要加强化验室对它的分析频次, 以保证进入污水系统的罐区切水水质;

5) 循环水泄漏水, 需对循环水相关管线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泄漏点, 快速堵漏。这样, 既能节约循环水用水量, 又能降低进入污水系统的水量, 能减轻水处理装置的运行负担。

4.2 对水处理车间原有的一级、二级污水处理装置 (即老装置)

对水处理车间原有的一级、二级污水处理装置 (即老装置) , 需要加强精细化操作, 以保证装置各单元运行平稳, 出水水质合格。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 当含油调节池, 含碱调节池的来水水质差时, 及时联系总厂调度, 查找不合格排污源头。

2) 隔油池需要疏通收油管, 清理池底淤泥, 使过水量增多, 提高隔油池的使用效率。

3) 浮选池需要提升溶气效果, 改善矾花质量。对絮凝剂的使用, 需要寻找更加合理高效的投加方案。应及时维护刮渣板、刮渣机, 因为刮渣系统的正常运行, 是出水水质合格的必要条件。

4) 厌氧池、蠕动床MBBR、生物流化床BAF, 都含有微生物, 需要定期测定污泥浓度, 污泥沉降比, p H值, 溶解氧, 氨氮、磷、硫等营养物质含量, 观察污泥颜色与气味, 及时调整供风量、污泥回流比, 以及碱、磷酸二氢钠、葡萄糖等药剂的添加量。保证活性污泥的培养与生长代谢正常, 使生化系统高效运行。

4.3 对回用水装置本身

对回用水装置本身在运行过程中, 也做出了相关的更适应本车间操作需要的技术改进。

1) 将反洗废水由排入含油调节池, 改为排入分配器。因调节池本身液面较高, 不能接受持续大量进水。而且反洗废水罐内污水的水质较好, 从分配器进入老装置就已经可以处理。

2) 将气浮滤池的浮渣箱增设一条溢流线。因浮渣箱的容积过小, 原有溢流线不能满足瞬时大水量的排出, 造成水箱经常溢出, 形成冬季结冰隐患。所以就近寻找地沟, 增设溢流管线, 明显改善了溢出现象。

3) 将反渗透膜的浓水增加一趟管线去反洗废水罐, 以便于操作调整需要, 当浓水水质差时, 浓水能进入老装置再次处理。

4) 气浮滤池的反洗进水阀门、出水阀门, 都是气动阀门, 在冬季室外的低温环境下, 开启困难, 操作不便。车间采用加装电伴热与蒸汽毛毡保温的方法, 有效缓解与改善了开启困难现象。

5 总结

玉门炼油厂积极配合水处理车间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新进步, 在南站库区北侧建设了22万m3的绿化水池。冬季, 将净化污水暂时储存, 春夏秋三季, 可以将净化污水用作厂区的绿化用水。于是, 2016年6月1日, 终于实现了玉门炼厂总排放口的零排放, 迎来了炼厂水处理绿色发展的美好明天。为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节约水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介绍了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在玉门炼油厂水处理车间的工业应用情况。在国家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炼厂水处理原有工艺基础上, 回用水装置于2013年建成投用, 处理后的净化污水被用作绿化水、循环水、采暖水。文中列举了回用水装置的运行参数与操作工艺指标, 分析了过去3年的运行效果, 并从炼厂上游各车间、水处理老装置、回用新装置自身3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运行参数,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良均, 吴孟周.污水处理技术与工程实例[M].2006

上一篇:生命学院第33期党课结业典礼下一篇:郭蓉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