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思路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工业发展思路范文

推动工业发展思路及措施

工业思路

一、落实扶持政策,稳定经济运行,实现稳增长。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敖汉旗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十条措施》,旗财政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实施品牌战略、小升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科学引导转型升级,支持创新奖有所值,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争取自治区、赤峰市技改专项资金。为新增年用电2000万度的条件企业争取大用户直供电政策。

二是实施旗级领导包扶企业行动。根据全旗工业发展实际,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旗级领导“帮一促一”精准包扶活动,做到规上企业全覆盖。开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专项行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规模以上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敖汉工匠。

四是积极利用市级助保贷平台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是结合全旗工业发展实际,调研储备政策,做到该出台时及时出台到位。

二.突出项目建设,立足招商引资,实现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浦达拉沥青岩等一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二是围绕四个“百亿元”产业集中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工业项目,委托招商,专业招商。

三是立足做大现有龙头企业,把“以商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渠道,突出抓好阜信源、久盛科技、万华铸件、宝塔油页岩下游产品深加工的招商,组织企业带着合作意向外出考察学习,精准招商。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股改上市。

三、加快园区建设,明确特色产业,实现企业集约集聚发展

一是尽快做好相关规划,明确园区整体布局、特色产业及发展目标,加快申报自治区级开发区。

二是清理整顿僵尸企业,为引进先进产能腾空间。 三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扶持财税贡献大的制造业。

四、突出重点镇开发,明确功能定位,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

在规划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重点开发城镇(新惠镇、四家子镇)发展工业的功能,发挥黄羊洼镇国有土地的优势,抓住赤峰市“转身向海”、“加快推动绿色草原与蓝色海洋携手发展”的机遇,发挥我旗距离锦州港最近的区位优势,谋划省道210工业出海大通道,发挥三点一线集中连片集聚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发展。

五、突出技术改造,盘活一批工业资源,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除新惠镇、四家子镇两个重点开发城镇外,针对限制开发区限制类产品不许新建项目的实际,突出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实施符合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盘活工业资源,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业。

六、实施工业消费品“三品”战略,突出供给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主导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步伐,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逐步迈上中高端水平。

三是依托我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小米之乡”、“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等优势,借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影响力,推动更多工业企业加入国家级媒体品牌宣传。充分发挥旅游对塑造提升工业品牌的积极作用,在我旗主要旅游景点,加大平面及立体广告宣传力度,定期举行地工产品展销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旗工业产品品牌影响力。

七、落实“互联网+中国制造”,推动“两化”融合,突出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主战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倍增剂”和“渗透性”,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第二篇:工业发展思路的新跨越

芦山县曾为拥有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大半以上的石材工业而倍感骄傲,但随着石材工业的骤然萎缩,靠石材工业一枝独秀支撑的县财税收入陷入了低谷。2002年以来,芦山审时度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来抓,取得了“工业强县”的实质性成效。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亿元,同比增长34.6%,增幅排全市第一位。在短短的几年里,芦山工业实现了从

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在该县各个工业片区,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规划合理的厂区,宽敞的厂房„„处处洋溢着勃勃

生机。

工业发展思路的新跨越

“芦山工业在历经产业单一的阵痛后,痛定思痛,认识到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没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于是,县委、县政府开始调整工业结构,搭建投资环境,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工业开始慢慢

复苏。”该县协助分管工业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涛说。

过去,芦山工业以“三头”(石头、水头、木头)为主,特别是石材工业收入占了财政税收的一大半。但自然资源必定有限,随着石材工业的骤然萎缩,靠石材工业支撑的芦山县域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十五”时期,芦山立足实际,确立“充分利用县外资金、资源和市场,加快发展水电工业,改造提升高载能工业,大力发展普通工业”的思路,以投资为载体,加强项目争取工作;以集中区为依托,搭建工业发展平台;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提升工业发展实效;以企业为主体,调整工业经济结构,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的同时,芦山立足现实,按照“硬件不足软件补”的发展思路,以强化服务为抓手,倾力打造最佳投资软环境。调整充实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完善“一站式”服务,及时受理企业投诉,提高办事效率;成立外来投资企业家协会,实行企业评议政府窗口部门制度,不断提升“诚信芦山”品牌形象;完善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确保乡镇、部门随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向外来投资企业法人代表核发外来投资证和收费明白卡,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施激情服务、坦诚服务、友情服务、换位服务、透明服务、规范服务、跟踪服务和全程服务,积极协调企业用电、融资问题,强化村企和谐共

建工作,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2002年到2006年,短短的四年间,先后有100多家各类企业落户芦山,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30家,为了给落户芦山的企业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芦山按照“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强化配套、做长产业链”的要求,抓园区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医药、机械、食品、轻纺等一般加工工业,集中精力引进并抓好查氏集团纺织印染基地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有一定核心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吸纳了

城乡劳动力。

目前,芦山已初步形成了水电、高载能、普通工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基本雏形,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使工业经济呈现出了新的景象。

工业规模实现新跨越

规模经济是工业经济靓丽的名片。芦山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漆家华对此认识更深,近两年来的高效能招商,使芦山的工业规模逐渐壮大。按照“以线为主、以点为辅、点线结合、带状分布”的总体规划,该县加紧了以省道210芦山段为主线,以飞仙、芦阳、向阳、苗溪四片区为产业集聚点的工业走廊建设。

同时,依托飞仙关产业集聚点,大力发展制造、加工产业;依托芦阳产业集聚点,大力发展轻纺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向阳产业集聚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依托苗溪产业集聚点,大力发展化工、高载能产业。此外,该县加强对工业集中区整体形象的规划、宣传和推介工作,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企业落户集中区优惠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和工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建立健全工业集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整合集中区管委会和招商局职能,为企业及时提供政策、人才、技术、产业等实用信息和优质服务,积极助推企业发展壮大。驱车从雅安城区出发,大约20分钟左右,就可进入芦山境内。芦山县曾为拥有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大半以上的石材工业而倍感骄傲,但随着石材工业的骤然萎缩,靠石材工业一枝独秀支撑的县财税收入陷入了低谷。2002年以来,芦山审时度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来抓,取得了“工业强县”的实质性成效。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亿元,同比增长34.6%,增幅排全市第一位。在短短的几年里,

芦山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在该县各个工业片区,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规划合理的厂区,宽敞的厂房„„处处洋溢着勃勃

生机。

工业发展思路的新跨越

“芦山工业在历经产业单一的阵痛后,痛定思痛,认识到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没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于是,县委、县政府开始调整工业结构,搭建投资环境,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工业开始慢慢

复苏。”该县协助分管工业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涛说。

过去,芦山工业以“三头”(石头、水头、木头)为主,特别是石材工业收入占了财政税收的一大半。但自然资源必定有限,随着石材工业的骤然萎缩,靠石材工业支撑的芦山县域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十五”时期,芦山立足实际,确立“充分利用县外资金、资源和市场,加快发展水电工业,改造提升高载能工业,大力发展普通工业”的思路,以投资为载体,加强项目争取工作;以集中区为依托,搭建工业发展平台;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提升工业发展实效;以企业为主体,调整工业经济结构,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的同时,芦山立足现实,按照“硬件不足软件补”的发展思路,以强化服务为抓手,倾力打造最佳投资软环境。调整充实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完善“一站式”服务,及时受理企业投诉,提高办事效率;成立外来投资企业家协会,实行企业评议政府窗口部门制度,不断提升“诚信芦山”品牌形象;完善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确保乡镇、部门随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向外来投资企业法人代表核发外来投资证和收费明白卡,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施激情服务、坦诚服务、友情服务、换位服务、透明服务、规范服务、跟踪服务和全程服务,积极协调企业用电、融资问题,强化村企和谐共

建工作,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2002年到2006年,短短的四年间,先后有100多家各类企业落户芦山,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30家,为了给落户芦山的企业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芦山按照“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强化配套、做长产业链”的要求,抓园区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医药、机械、食品、轻纺等一般加工工业,集中精力引进并抓好查氏集团纺织印染基地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有一定核心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吸纳了

城乡劳动力。

目前,芦山已初步形成了水电、高载能、普通工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基本雏形,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使工业经济呈现出了新的景象。

工业规模实现新跨越

规模经济是工业经济靓丽的名片。芦山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漆家华对此认识更深,近两年来的高效能招商,使芦山的工业规模逐渐壮大。按照“以线为主、以点为辅、点线结合、带状分布”的总体规划,该县加紧了以省道210芦山段为主线,以飞仙、芦阳、向阳、苗溪四片区为产业集聚点的工业走廊建设。同时,依托飞仙关产业集聚点,大力发展制造、加工产业;依托芦阳产业集聚点,大力发展轻纺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向阳产业集聚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依托苗溪产业集聚点,大力发展化工、高载能产业。此外,该县加强对工业集中区整体形象的规划、宣传和推介工作,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企业落户集中区优惠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和工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建立健全工业集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整合集中区管委会和招商局职能,为企业及时提供政策、人才、技术、产业等实用信息和优质服务,积极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第三篇:乡镇工业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

2010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10年全市乡镇工业发展情况

全年乡镇工业完成现价产值257.6亿元、销售收入242.8亿元、利税12.7亿元、利润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9%、61.1%、65.8%和62.9%,完成扬州市局下达目标的111.1%、110.7%、137.5%和167.5%。乡镇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33.8亿元、销售收入124.2亿元、利税6.7亿元、利润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9%、74.2% 、96.1%和110.3%。其特点主要有: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为实现乡镇工业经济总量提升、运营质态改善和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的战略目标,2010年我们实施了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奖励办法。一年来乡镇工业持续高位放量增长。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57.6亿元、133.8亿元,同比增长61.5%、79.9%,对市辖工业增幅贡献了10.5、10.4个百分点。

全市10个乡镇中月塘、马集、新城3个乡镇工业产销增幅超过60%,真州、新集两镇总产值分别突破40亿元和30亿元。月塘、新集、谢集狠抓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振通电工、金陵船舶、杭万汽配等重点企业的大项目很快投产见效,带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到2010年底,乡镇规模企业达286个,亿元企业26家,年产值千万以上企业达235个,分别比去年新增28个、12个和33个。振通电工和金陵船舶两企业年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和10亿元大关。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51.9%,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26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6. 5亿元,同比增长158.82%,占全市乡镇规模工业产值的49.7%。振通铜业和金陵船舶两个十亿元企业完成产值30.7亿元,分别拉动全市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9.7和43个百分点。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经济效益的攀升,主要得益于利税大户的贡献。1-11月我市乡镇工业有振通铜业、金陵船舶、新型建材、金派内燃机配件等9家利税超过千万,22家利税过500万的企业完成利税近3亿元,达去年同期的2.5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一半,我市规模最大的乡镇企业振通铜业实现利税高达8610万元。1-11月我市利润超百万元乡镇企业有59家,比同期增加24家,共实现利润2.2亿元,达去年同期的3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78.6%,金陵船舶1-11月实现利润3334万元。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2010年全市9个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131.6亿元、利税7.7亿元和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77%、65%和60%,分别占乡镇全部工业的54.2%、60.6%和63.9%。新集、月塘、真州三乡镇工业集中区产出规模均超20亿元,分别占所在乡镇全部工业的76.2%、82.9%和55.1%。乡镇工业集中区年内开发利用土地共计3842亩,完成基础实施投入1.3亿元,工业投入44亿元,新建标房面积50.7平方米,年内新增入园企业227个,目前共有入园生产企业892家,其中投产企业715个,从业职工数达4万多人。

开展集中区规划推进和环境治理达标活动,保障集中区科学发展。真州工业集中区围绕化纤无纺和箱包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万吨涤纶长丝、短纤和无纺织物的生产能力,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利税1.5亿元,同比增长40%和34%。新集工业集中区发挥地域优势,通过腾笼换鸟的方法盘活闲置标房,全年投入6.7亿元,重点发展船舶和汽车制造、服饰加工产业,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28.9亿元,利税1.1亿元,利润5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112%和103%。2010年先后有百家丽造明、苏港造船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和华藤印染、新能源混凝土等一批千万元以上项目落户集中区竣工投产。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已建的4家创业基地累计投入21.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3.6亿元,累计建成厂房27.8万平方米,入基地企业数达1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就业人数6435人,2010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利税过亿元。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融资,兴建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市4家创业基地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17.8万平方米,利用改造旧厂房3.6万平方米,现有建筑物及配套设施面积达23.5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200万元,真州、新集两个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资产总额已达1.8亿元。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联络28个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扶持、经贸合作、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融资担保等方面服务和支持。二是经过努力省开行直贷资金已由3000万元提高到4000万元;不断增强担保公司实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册资本金由5653万元扩充到1亿元,全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85笔贷款担保总额为1.7亿万元,累计担保余额达1.5亿元;开展企业资金需求状况调查,及时向银行提供市场好、信誉佳的企业;会同市人行召开了3次银企签约会,促成154家企业与各主要商业银行签定了资金总额23.46亿元的贷款意向书。三是畅通信息服务渠道,通过经贸网站和《仪征经贸信息》,及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原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中央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大信息。四是实施人才培训,组织7家单位参加扬州市重点企业发展论坛,动员6家企业参加扬州中小局“定位定天下”讲座,落实22名企业高管到扬州参加清华总裁班领导力提升系列讲座,牵头实施了省中小企业“视训365”工程等等,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五是组织会展交流活动,落实谗神食品、史福特光电、澳凯金属制品等8企业参加对接洽谈活动,促成了6家企业与省内8家大型商贸企业签定了近千万的购销合同和680万元的意向协议。上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2010年乡镇工业共完成技改投入74.9亿元,同比增长58.1%,占年计划的101.9%,其中大仪、青山、谢集、马集等4个乡镇同比增幅均超过70%,新集、马集年内完成技改投入均超10亿元。全市乡镇2010年在建的479个项目中,已有428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1亿元的金陵造船扩建项目,预计年后完工。真州百家丽的光伏电池和金达无纺的双绒棉、马集永辉公司散热管制造等23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总投资50.4亿元的166个乡镇千万元以。谢集重点培育壮大杭万汽配集团,完成项目建设投入3.4亿元,为产业集聚发展增添后劲。总投资4亿元的月塘乡振通电工新建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实现产值20.2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及时分解落实“双创”工作目标,加强高新产品、高新企业申报工作,全年乡镇工业完成新产品开发任务190个,共申报高新技术产品39项,申请专利805项,授权专利276项,新产品产值率达33.6%。指导帮助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组织了金派内燃机配件、润扬机械等3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其中金派内燃机公司获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构建推广《商务仪征》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已注册200多家企业用户。恒通车材、苏港造船两家均通过扬州市级技术中心认定,旺海数控、威龙活塞环、森泰化工等企业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启动企业创牌,赛格、润韵已获省著名商标,威龙活塞环申报省名牌产品,组织起重机械厂、宏达科工贸等10余家企业申报扬州市知名商标、扬州名牌。多科特水性涂料公司获得省中小局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资助,另有6个项目获得扬州市“双创”扶持。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51.9%,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二、2010年乡镇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010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四年小康”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立足“保增长、调结构”,继续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推进创新型经济为重点,突出运行组织,以工业“双创”、“三重”、节能降耗、融资服务为抓手,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乡镇工业目标任务为:

1、工业总量:全部工业产值330亿元、销售305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29.8%、28%和2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80亿元、销售166亿元、利税8.2亿元、利润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33.7%、22.7%和12.5%。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97.2亿元,同比增长29.8%,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 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33.8%,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4 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4、创品牌,求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扬州市“8631”创新计划以及我市科技创新方案,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集中资金、设备和人才,着力在新光源、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中建成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争取全年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二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过程,全年促成产学研项目12个。三是鼓励创新创牌,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鼓励企业重视品牌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加快培育名牌、创建品牌步伐,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企业3家、高新产品15个、品牌2个。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

第四篇:羊场发展思路

羊场管理制度改革预案

基于羊场管理现状,制定羊场管理制度改革预案。预案正文分为三部分:

羊只饲养和圈舍的管理;养殖人员的管理;工资改革

一、羊只饲养和圈舍管理:

1.梳理现状,找出制约发展的症结和可能存在漏洞的地方加以总结。可以以“羊场发展新思路”为主题,就“如何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如何提高科学养羊水平,提高羊只繁殖率”等问题,提前告知相关人员(田总、小聂、左红旗、杨建恒夫妇)准备提出他们的建议。并在万事筹备好的基础上召开主题会议。

2.羊只管理的核心步骤是建立“羊只成长档案”,该档案实际就是羊只成长的日记,把每一个圈舍,每一只羊成长的每一点每一滴,都记录下来,那么应该记录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应该详细记录圈舍羊只的数量、种类(育肥公羊、小母羊、发情种母羊、发情种公羊、待产母羊、哺乳期母子羊)、产地、购进日期、每天喂饲情况(草多少?粮食多少?饲料多少?)、当日是否有疫情及防治措施,何种疫病?如何用药?这些都要记录在档案里,其实档案记录内容有些不用每天都记录,比如羊只的数量,种类,产地和购进日期,只要圈舍圈养的羊只不互换羊圈,就不用每天都记录,疫情和防治措施也不用每天都记录,没有就可以写良好之类的简单语言,档案就订挂在每个羊圈立柱上。档案本身也没那么复杂,它就是一个笔记本和一只圆珠笔。所记录的档案按每个月为一集作为每月考评工资的依据。

当然,如果现在有类似管理档案,可以完善记录条目,需要进一步做的就是强化记录制度,让记录档案与当月工资挂钩。

羊只管理档案的设立主要目的是做到“四清楚”①养了多少羊,羊只每月甚至每天成长什么状况很清楚;②圈舍羊只养殖成本很清楚;③羊场老总很清楚;④公司老总很清楚。清楚了羊长成啥样,其实也就清楚了养殖人员干的咋样。

通过管理档案公开化记录既了解了公司养殖人员工作状况,也可以形成工作竞争力。

3、圈舍管理,

强力推行“6S”管理制度;即整理、整顿、清理、清扫,素养、安全。圈舍管理的关键是“清洁、卫生”,要努力提高现在羊只养殖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水槽、喂食槽要及时清理,羊粪如何处理,剩余的草料如何处理,每个圈舍到底养的什么羊,养的什么类型的羊(跟档案记录保持一致,不要养着养着,公羊圏成了母羊圏,8只羊的圏舍成了5只羊的圏舍,事情有了变化老板也不知咋回事),这么大面积养多少数量的羊只最合理,这些都是圈舍管理的内容。每个圈舍要编号,每个圈舍每一头羊要标号。标号羊只要与该圈舍羊只成长档案一致。要时刻做到圈舍管理的“四化”即:科学化、制度化、透明化、清洁化。

4用药管理:

首先管理人员要详细记录每月进药的种类、价格、以供财务人员核算成本。其次要详细记录羊只疫病防治过程中,为何用药(羊只是何种疫,何种病)、用药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年月日)以及用药效果。用药相关进或出的费用要留有单据,并及时报备财务。

该管理内容要求公司给每个饲养员发放笔记本用于区别档案的记录。记录内容和实际用药效果与当月工资挂钩。发现做假立即开除。

5、草料的管理

草料的管理包括,青储库的卫生管理;以及有无偷盗问题,鼠害问题,进水发霉问题;每天出料多少,购买多少玉米、饲料、豆粨、饲草,这些要有记录。尤其发生费用和问题要及时上报,最终的费用单据要报备财务部,用于成本核算和控制。

二、养殖人员管理

关于养殖人员管理方案有二,方案一是可以继续执行田总所写方案。并作进一步的修正。

方案

二、是实行承包圈舍到人的管理方案。根据现有养殖人员本身的优点和能力,将编好序号的圈舍和羊只划分给个人24小时管理。这里的安排有很多学问,想必大公羊,大母羊,小公羊,小母羊养殖管理的难度和劳动强度不一样。羊只及圈舍分配到人的承包式管理要遵循“脏活、累活、重活要多拿工资”的原则。

养殖人员管理的关键,是要弄清楚现在羊场到底都有哪些活儿,属于养殖人员的任务到底都有哪些。公司在分配任务之前要把养殖任务全天候的从白天到晚上,全方位的从羊圏里到羊圏外,12345的任务全部弄清楚,再进一步在现有人员中分配,在分配前后要征询养殖人员的意见及建议。做到公平分配。防止出现“干多干少”一样的大锅饭现象。防止由于公司分配任务考虑不周导致的员工工作投机取巧,吃饱混天黑。切勿把活分配下去,全然不考虑员工心理和想法。

三、 工资制度改革

我的建议是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可以如下操作:从现有4人中,每人拿出300元。作为绩效工资,总额也就是1200元,咱们可以对员工讲今后大家努力干好工作,养的好,长的快,出栏率高,仔羊下的多,羊只成长档案记录清晰准确就可以原先拿2000多现在拿3000多,绩效工资原则是0—1200元,但公司在公开场合可以明确宣布,养的不好的,甚至出现了破坏性的养殖行为,不仅拿不到绩效工资,甚至还会扣基本工资,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养的好的,奖励也不封顶。1200元也不是绩效工资的最高限额。

当然现实情况下每人拿出300元作为绩效工资,这一招“羊毛出在羊身上”实际效果可能不好。公司在制度公布时不能讲绩效工资的来历,只需要跟大家说明(可能需要每个人单独说明)基本工资是多少,然后重点强调每个月绩效工资0—1200元,强调多的可以从原先2000多挣到3000多,4000的挣到5000多。鼓励大家好好干。

这里对于聂的使用很显然不适合承包部分圈舍的人员来使用,可以将现有全部圈舍的羊只疫病防治、成长记录(发情期的管理、哺乳期的喂饲管理)等等任务统统交由他。他的绩效与养殖具体人员绩效也挂钩。也就是比如说,左红旗负责的羊只出了人为技术的问题造成伤亡,既要扣左红旗的也要扣总技师的。杨建恒的也是一样,小聂都有负连带责任,当然,要是奖励小聂也要一起奖励。

关于小聂所负连带责任,到底体现在工资中是百分之多少,比如左红旗的羊出了问题,扣了100元,那么这一百元是扣左红旗50,扣小聂50,还是左红旗60,小聂40,奖励又如何分配给小聂,这里还需要进一步商榷。

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工资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之前,还要与现在的羊只养殖工作本身的劳动强度相结合,比如现在总共有300只大母羊,200只大公羊,200只育肥羊,200只小羊,总共有700只小尾寒羊200只美利奴,要知道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羊成长速度不一样,见效周期不一样,那么实行绩效工资就必须要真实考评员工的养殖付出度和辛苦,必须要做到活儿和羊只的公平分配。否则,绩效工资的考评也就失去了调动大家积极性的意义。这些有待公司上层进一步商榷决策。

当然最好我们尽快商榷,罚都罚什么行为?绩效奖励都奖励什么行为?具体的什么行为罚多少?具体的什么行为又奖励多少?这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工资制度改革,这些都必须在完全了解羊场管理现状基础上进行。不能想当然的去制定奖励多少或者罚多少。

实际上工资制度控制好的话,你会发现这个月有的多挣了,那个月有的少挣了,总的来说差不多。只是员工工资有差异了,差异性的工资驱使员工付出更负责的劳动,公司的工资成本没啥上升变化,却收获了员工加倍的努力,从而公司获得更高的效益。

在绩效工资考评问题上,必须设立相关监督巡查人员独立于羊场管理之外,说明白点,就是羊场自身可以设置一名监督巡查人员,公司也派出一名巡查人员、最后这两人的各自的独立巡查记录,合二为一作为当月绩效工资考评依据之一。巡查记录是每天都要有,还是一周3天的抽查形式,还有待公司上层思考定夺。

当然我也希望公司日后真正发展壮大了,给大家都发高工资和好的福利。让大家真正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

关于羊场的羊肉销售问题,很显然这又是另外一个主题了。将未来羊肉品牌的设立和市场开拓纳入现在的销售部门中赶紧运作是一个日益提上日程的问题了。成立相关部门,委托相关负责人是当务之急,销售人员要了解羊场内情,要了解每个月会出栏多少育肥羊,不能只顾卖肉,不问自己要卖多少肉,卖的是啥肉。

具体来讲,要销售,第一步首先要通过质检关,按郭总建议接下来要搞广告,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我个人认为这样做前期带价大,成本高,如果真有大单来了,我们未必能应付了,毕竟公司现在没有上屠宰项目和羊肉制品的相关设备,将来我们就是要自己屠宰,自己冷冻,自己制作各类羊肉制品,这样做,貌似要增加成本,因为要购进设备和增加相关人员,其实是增加了利润,把自己的羊卖给屠宰场,让别人来卖,一来我们在市场上能卖25元一斤的产品可能卖给屠宰场只能20元,那5元让屠宰场赚了,二来也不利于我们自身品牌的塑造,不利于公司羊场长远发展。

现在我们可以带着名片,带着画册直接去京津保等城市火锅店和超市先了解羊肉制品的销售行情,询问购买方购进渠道,都从哪进的肉,都什么价格进的肉,在确定了可以进一步洽谈的客户名单后,可以邀请他们的采购人员来我们这里免费参观甚至品尝羊肉制品。

前期(在权威质检凭证办妥之前)我们不带羊肉,只带嘴,并不是要卖羊肉给对方,是了解行情,是培养潜在客户。我们这么做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这里有正儿八经的羊肉,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让大家知道这么回事,有需要可以联系我们。等我们的羊场做大了,我们再进一步扩大宣传,做大市场。

我想打铁还要自身硬,练好内功是我们公司攻城拔寨打胜仗的前奏。

最后,说一点羊场科学化管理的意义,羊场管理好了自然不怕外人参观,外人来参观后惊叹我们管理的细致,卫生,科学,无形中会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后面所标注的价格。当然这里所讲的很多问题会涉及公司发展经费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经费下运作好我们的项目,让项目走上健康的发展平台,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市场,这是公司管理的艺术了。

第五篇:发展总体思路:

对我市碧江区六龙山光箨篌竹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优化、提升、转变、壮大,即优化光箨篌竹产业链的规划布局,提升光箨篌产业层次,转变竹产业的发展模式,壮大光箨篌竹产业的规模。在可持续利用经营的情况下,如何向我们的青山绿水要财富、要效益,把六龙山真正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同时把我们铜仁城区打造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想方法为企业创造条件,解决基本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鼓励、引导上规模的企业来六龙山经营光箨篌竹,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着力做宣传、树品牌、引企业、培育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大力宣传六龙山地理,旅游等优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政策、规费征收和资金支付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着力加大产业模式,改变单一的光箨篌竹产业生产链,引导农民发展竹下养殖,林区配套种植,成立专业合作社等;四是着力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改变产品单一的现状,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在竹笋的食用、药用,竹编、竹板的用材,旅游景观,水土流失保护等下功夫,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科技投入、产品研发、专业人才培养上大力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上一篇:工作个人感想范文下一篇:雇佣劳动制度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