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对策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工业发展对策范文

我市建材工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已经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基本配套,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建材行业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起点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加快建材行业现代化的进程。可以说我国建材工业已开始步入大调整、大转折、大整合的时期。在这一形势下,满洲里市的建材

工业如何发展,应采取什么发展战略,是一个十分紧迫、重要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建材产业大国,消费大国,工艺设备都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以水泥行业为例,从全国市场看,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众多机力窑、中空窑、湿法窑落后工艺装备的存在,我国水泥行业仍然存在着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从自治区来看,截止到2005年底,全区共有水泥生产企业12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0家,总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全国排名第20位。

我市建材工业起步于70年代,是在发展“五小”工业的热潮中因陋就简建设起来的,砖瓦企业主要以土窑、轮窑为主,水泥企业主要以普通立窑为主,工艺设备简单,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经济效益不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经济建设对建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增产和节能降耗为目的的技术改造在全市展开,在此期间砖瓦企业建成了高压、真空制砖生产线,水泥企业改换成了机立窑,我市建材工业取得了快速增长。虽然我市的建材工业在调整中发展,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均得到改善,但是我市建材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机械化生产程度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例如,水泥企业全国平均规模是20万吨,而我市两家水泥企业设计生产能力分别只有8.8万吨和5万吨,窑体仍然是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立窑。我市建材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突出表现为“一高五低”:“一高”是能源消耗高;“五低”,一是劳动生产率低,二是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三是科技含量低,四是管理体制落后,市场应变能力低,五是经济效益低。

截止2005年底,我市共有建材工业企业23家,其中:水泥生产企业2家,水泥年生产能力13.8万吨;墙体材料企业9家,实心砖年生产能力2.1亿块,新型墙体材料年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塑钢生产企业7家,塑钢型材加工能力5万平方米。2005建材行业年销售收入1.1亿元,同比年增长28;利润总额1158.5万元,同比增长52,利税总额725.4万元,同比增长2.8。

二、产业发展条件

建材工业作为基础原材料行业,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关联度较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我市具有发展建材工业的良好条件,首先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据北京建材规划院对我市霍尔金山脉初步勘探,查明上表矿区3处,水泥用灰岩矿石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储量近2100万吨。其次新型墙体材料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

建材工业是消化工业废弃物最多的产业之一,每生产一吨水泥可消耗25-35的工业废渣。我市有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

从市场情况看,我市的建材产品的生产相对建材需求量还有很大缺口。以水泥和砖为例,今后几年水泥需求量仍然保持在25—35万吨之间,一半以上需从外地补充,砖的需求量也在三分之一以上。俄罗斯也存在巨大的建材市场需求。目前,俄罗斯大部分房屋都是

五、六十年代的老建筑,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复苏,改善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已成为必然,我市占口岸地缘优势,完全可以使建材产品走出国门。

从技术水平方面看,现有的机立窑已经是落后的、淘汰的生产工艺,目前还没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品种单一。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空间很大。

三、建材产业发展趋势和目标

(一)产业定位

“十一五”期间,建材行业发展仍以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为主线,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加快发展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新材料和节能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二)发展趋势

建材工业发展要继续加大淘汰落后生产力,重点发展先进工艺和新型建材。设备先进化、大型化,企业集团化是未来建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有关专家预计“十一五”期间世界建材需求年增长在2.5-3之间,国内在5-6之间。由于我市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我市建材消费需求年增长仍将最低保持在15左右。

随着我市对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使用政策的落实,以及对淘汰实心粘土砖强制性政策贯

彻力度的加强,新型墙体材料需求量将大幅增长,新型墙体材料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的投资热点。

水泥生产企业在大力发展散装水泥的基础上,必然向下游产品发展。向下游产品发展的重点是商品混凝土,而且比例很高。目前,我市已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开始禁止混凝土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处于快速速发展阶段,发展商品混凝土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

三)产业布局

根据我市现有建材企业、在建项目以及城市整体规划等诸多因素,合理确定建材产业发展布局,对我市建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快速壮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布局建议:

一、合作区建材产业以水泥和新型墙体生产企业为主,水泥企业在有资源、有市场的前提下加快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混凝土搅拌站。加快建设新型建材工业园区,通过本地企业投资和招商引资等途径,在园区内建设8-10家新型建材企业;

二、扎赉诺尔区仍以砖、瓦生产为主,同时逐步限制黏土实心砖生产,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关停步伐,引进新型建材生产设备。

三、东湖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煤矸石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引进2-3家上规模的建材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型建材业,在生产工艺、产品种类和产量上进一步提升整体水平。

(四)发展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预计到2010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左右,淘汰现有落后工艺,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95以上;墙体材料企业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5-6亿块(折标砖),其中新建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3-4家,淘汰所有黏土实心砖生产线,发展10-15种新型墙体材料;塑钢型材达20万立方米。

四、产业发展措施

(一)加大宣传执法力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目前,在我市开展推行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工作难度很大,而这项工作恰恰是建材行业发展的方向。究其原因,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各部门、社会各方面没有形成合力。我们必须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加大有关政策宣传力度,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在建设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规范操作。要排除阻力,加大“禁实”、“禁现”政策执行和两项基金收缴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加快建材企业重组步伐,支持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建材工业不合理,一方面表现在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规模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表现在组织结构、资本结构、债务结构不合理。因此,必须通过企业联合、兼并、收购等形式,使现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今后,建材企业要鼓励强强联合,在行业内形成几家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成为行业发展的导向力量。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俄罗斯建材市场。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家居装饰建材在俄罗斯、蒙古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市在俄、蒙境内从事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和劳务合作的企业也与国内建材企业有紧密关联。建材产品是低附加值商品,由于运输半径等原因,国内建材企业在俄、蒙两国不具备竞争优势。据了解满洲里-赤塔-伊尔库斯科在运输半径500-700公里俄罗斯境内没有水泥厂,蒙古境内在乔巴山-乌兰巴托一段也没有水泥厂,我市的水泥企业完全可以在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敲开俄、蒙两扇“大门”,拉动水泥和其它建材产品的出口。

(四)坚持技术革新,搞好结构调整。我市建材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水泥行业,虽然今年出现了效益滑坡,但这是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必经的阵痛过程。企业需要坚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等新产品不动摇,同时政府在政策上继续给予支持,在土地、税收和扩大出口上创造条件。

(五)以建材行业的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建材产业的发展,要注重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消纳低品位原料、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把建材工业变成循环经济的重要产业。建材企业要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开发低消耗、无污染、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六)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建立建材行业协会,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加强业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行业自律,克服盲目追求做大与过度投资的倾向;避免市场恶性竞争,保护行业和企业利益。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企业走出去,共同开拓国外市场。

第二篇: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对策

(提纲)

一、建设情况:

(一)建设规模较快。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三)区域分布广、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二)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三)集中区内的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尚未建成,协调工作难度家。

三、思路与对策:

(一)抓规划建设。

(二)抓基础设施。

(三)抓项目建设。

(四)抓管委会建设。

第三篇:加快玉门工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近年来,玉门市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项目建设为主攻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玉门市工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玉门市地方生产总值60.3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68亿元,第二产业46.41亿元,第三产业10.29亿元。玉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6.1:76.9:17.0。

一、玉门工业经济现状

(一)总体情况

2006年,玉门市工业总产值150.44亿元,同比增长21.75%;工业增加值44.19亿元,同比增长19.20%,占酒泉市58.8亿元的75%。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9.74亿元,同比增长4.91%;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占酒泉市地方工业的14.48%,同比增长9.93%。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04%,拉动GDP增长13.11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对玉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4.37%,拉动玉门市工业生产增长0.84%。非公经济发展迅速,玉门市非公企业达到264个,注册资金达到3.52亿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分别增长18.7%和19.6%。以石油开采、冶炼为主导的石油化工产业稳步发展,玉门市原油开采量达到81万吨,原油加工量达到267万吨。纵向来看,"十五"末,地方工业增加值达3.05亿元,年均增长23.05%。

(二)主要工业企业

2006年,玉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个,资产总额195.91亿元,固定资产净值63.43亿元,职工27223人;工业总产值146.31亿元,占玉门市的97.14%;工业增加值43.22亿元,占玉门市的96.84%;当年销售收入126.57亿元,上缴税金6.29亿元。其中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5个,分别是:玉门油田分公司(123.06亿元)、中核四0四厂(10.49亿元,含华原钛白)、玉门润滑油厂(4.58亿元)、大唐八0三发电厂(2.42亿元)、莫高饮马啤酒麦芽厂(1.13亿元)。

在4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分产业看:(1)石油化工业占7个(以玉门油田和原河西化工厂为主),产值达127.92亿元, 工业增加值37.93亿元,上缴税金5.64亿元,占绝对主导地位;(2)电力产业占13个(包括风电、水电和八0三火电等),产值达3.76亿元, 工业增加值1.19亿元,上缴税金0.26亿元,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3)农副产品加工业占8个,产值达1.89亿元, 工业增加值0.61亿元,上缴税金0.17亿元,以加工啤酒原料、饲草为主;(4)建筑建材业占7个,产值达1.41亿元, 工业增加值0.35亿元,上缴税金0.07亿元,以水泥和红砖生产为主;(5)矿选冶炼业占9个,产值达0.61亿元, 工业增加值0.20亿元,上缴税金0.05亿元,受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价格和电力供应影响,生产运行波动较大。(企业明细表附后)

分园区看:(1)石化工业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个,产值达128.35亿元, 工业增加值38.04亿元,上缴税金5.64亿元;(2)甘肃玉门经济开发区(玉门高新技术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个,产值达3.69亿元, 工业增加值1.17亿元,上缴税金0.31亿元;(3)建化工业区产值达0.58亿元, 工业增加值0.19亿元,上缴税金0.08亿元。(企业明细表附后)

(三)主要工业项目

一是清洁能源项目。(1)玉门市风力总装机容量达15.93万千瓦,建成洁源、大唐风力发电机组200台。昌马20万千瓦、三十里井子5万千瓦风电场将在今年开工建设。(2)玉门市水电总装机容量达9.43万千瓦,建成各类水电站19座。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疏勒河昌源水电站、月亮湾一级、二级和肃玉等4个水电站将在今明两年相继建成。

二是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玉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带动产业化基地35万亩。建成10万吨优质饲草、2万吨高蛋白小麦、5万吨啤酒麦芽、400吨酒花浸膏、3000吨颗粒酒花、脱水蔬菜、精制油、皮棉等项目。

三是矿选冶炼项目。建成铁精粉采选生产线15条,年加工能力达94万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海揽10万吨、龙泽10万吨、泰丰10万吨、海西10万吨、宝能10万吨、康达10万吨等生产线;建成铁精粉氧化球团生产线8条,总规模达到24万吨;建成鑫隆5万吨、勤峰3万吨生铁冶炼生产线2条,总生产能力达8万吨;建成雄关、大友、金力、冶元等锰铁、硅铁铁合金生产线4条,年产铁合金3.2万吨。

四是建筑建材项目。建成31万吨普通水泥、30万吨干法水泥熟料、5万吨钛白粉、5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砌块、2亿万块红砖及石塑新型建材、板材、管材等建筑建材项目。

(四)在工业发展中已取得的经验

1、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举措。这几年,玉门市工业经济之所以得到了较快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在工业经济领域

牢固树立了"项目为纲"的主导思想,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把发展抓项目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首要任务,坚持实行领导包挂、部门主抓、全民参与、严格奖惩考核的项目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玉门市上下抓工业项目的积极性。

2、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是实现玉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正确方向。近年来,我们努力构建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并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方面寻求项目建设的突破口。但从效果来看,我们与玉门油田,与周边农垦团场,与省疏管局,与甘肃矿区的八0三发电厂等市域内的大企业、大单位合作建成的大项目最多,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最多,对玉门市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最明显。

3、坚持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是解决工业经济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玉门市改制企业负担沉重,无力投资扩张,银行将玉门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靠贷款上项目已没有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招商引资已成为玉门市解决工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的主要渠道。特别是以商招商,可信度高,效果相对较好。

4、坚持发展工业园区,是聚集各种工业经济发展要素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玉门市根据不同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整合了三个工业园区。随着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机制的不断完善,园区聚集发展要素的作用逐渐显现,农副产品加工小区工业项目从无到有,建化工业区工业项目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建成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项目的顺利入驻和工业企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平台。

5、坚持健全和完善扶持服务政策措施,是加快玉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以"学温州经验,创宽松环境"为契机,玉门市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坚持针对工业项目建设、工业企业缴税和其它社会贡献进行公开奖励,激发了全社会兴办工业、做大规模、做强企业的积极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加大服务力度,特别是坚持对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加快了城乡工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促进了乡镇工业的产业升级,使玉门市工业经济总体数量上得以扩张,质量上得以提升。

二、玉门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玉门市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还存在进展不平衡、效益不明显、制约因素较多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地方工业经济总量明显不足。2006年,扣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原油加工业这一主导产业,玉门市其他行业仅增长4.9%,生产总量仅占玉门市的9.57%。相对中央、省属工业企业,地方工业企业规模太小,带动力不强,对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化和社会发展推动能力较弱。从长期看,一个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一地一业",将无法赢得宏观环境的整体改观,更无法实现工业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运行质量不高,自我发展能力弱。2006年,玉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48.98%。由于市场、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有的企业更新改造不快,新建成的项目大多不能达产达标,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因为市场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产品积压,部分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因为缺乏资金,部分企业只有建设资金而没有经营发展资金;因为技术跟不上,部分企业建成时便需要改造;因为管理滞后,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

3、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全面。目前形成的新型产业和优势产业里,除了清洁能源工业,大部分都属于资源型、高耗能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较大优势。这类工业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对资源过度依赖,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从而影响整个工业的持续发展。大量企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类和限制类,整体竞争力不强。2006年矿产品价格低迷,造成停产、半停产企业多,生产大幅下降;部分农副产品如啤酒原料、棉花和饲草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超过原料供应能力,企业效益也不理想。

4、企业间经济协作不够,整体优势不明显。相关企业合作发展循环经济和联结延伸产业链可以赢得多方面的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然而玉门市很多新兴产业得不到整合,规模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形成各自为阵,互相争市场、争原料、争优惠政策的状况。如整合小水电、风电,争取享受国家优惠电价的问题;如整合电力、冶炼企业实现电力企业达产,冶炼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问题;如啤酒花初加工和酒花浸膏加工企业未能实现产业链对接的问题;如钛白粉加工企业得不到硫酸供应支持的问题;如钛白粉加工企业大量的废酸渣未能由水泥加工企业利用,等等。还需要建立一定的平台,提供一定的渠道加以解决,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5、工业园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还不完善。目前建化工业区的总体规划,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及教育、卫生、金融等基本条件,与建设工业项目的需求差距较大;玉门经济开发区亟需解决电信、闭路电视入园及绿化、亮化、上下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石化工业园区还没有完全理顺市属和油田企业闲置资产管理体制。三个园区在管理服务机构编制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没有正式挂牌,亟需配置领导职数、专业管理人员和内部机构,完善运行机制的问题。

6、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宽松。一是由于电网设施容量相对较小,无法将玉门市风电、水电企业富余的电力全部输出,使其不能满负荷生产,也影响了下一步的扩容和新建。二是企业信贷环境依然偏紧,部分中小企业的在建项目因缺乏信贷支持而无流动资金组织生产经营。三是铁路运力依然非常紧张,影响了部分工业产品,特别是鲜货的对外运输。

三、今后玉门工业发展的思路、重点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在玉门市经济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立足优势特色资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政府指导和协调力度,持续推进区域工业经济一体化发展,巩固发展石化产业,做强做大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延伸农副产品加工,培育提升矿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产业,努力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重点及目标

1、发挥三个优势

一是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立足"风、石、水、土、光、油"等特色资源,通过资源整合、规模开发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努力把玉门市建成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二是充分发挥闲置资产多、发展空间大的优势。玉门市区域内油田、矿区、铁路系统闲置资产多,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沟通,通过拍卖、折股、有偿使用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建好三个工业园区。加强园区的规划建设,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提高规模档次,突出园区产业特色,使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摇篮和基地。

三是充分发挥玉门市周边中央、省、市驻玉企业和单位多的优势。玉门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既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抢抓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寻求国家支持;也要创造良好条件,多形式、多途径招商引资,着力吸引各类投资主体进驻,特别是要树立地企共建、资源共享、联合协作的大工业理念,加强与玉门油田、中核四零四厂、各农垦团场、省疏管局、省洁源公司、大唐甘肃分公司等周边中央、省、市驻玉企业和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力量雄厚的优势,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和培育壮大其它优势产业,通过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大融合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区域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2、抓好三个工业园区建设

玉门经济开发区要继续加快高新技术园区道路、绿化、亮化、上下水、供热、通讯、广播电视、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实现道路畅通、路途亮化、通讯便捷、绿树成荫、广电入园的目标。要立足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采选冶炼、清洁能源和建筑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壮大规模,走产业化聚集发展的路子,使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特色更加突出,技术优势更加明显,带动效能更加强劲。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5年内以大业为龙头的饲草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以中汇为龙头的牛羊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万(头只)以上,以拓璞为龙头的酒花浸膏系列生产能力达到400吨以上,以莫高为龙头的啤酒麦芽生产能力突破5万吨,力争达到10万吨,以宏宇食品为龙头的脱水蔬菜系列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同时,努力开辟棉纺、乳制品、番茄酱等农产品加工业,做强特色,打造品牌,组建集团,聚集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在现有基础上,以洁源、大唐为龙头继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三是稳步发展矿产品采选加工业。以铁精粉和氧化球团为特色的矿产品采选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四是大力开发新型建材业。5年内力争使建材企业总数达到30家。

建化工业区要成立副县级玉门建材化工工业区管委会,配齐班子和懂经济、懂项目的专业工作人员,尽快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加快解决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逐步解决无学校、无医院和无金融机构及水权、地权的问题。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以焦化--炼铁和硫酸--钛白粉为两个主要产业链,建成年产14万吨的钛白粉、50万吨生铁、20万吨铸铁、60万吨焦炭、3万吨重铬酸钠生产线和配套的硫酸厂、热电厂、氯解厂和供水厂,并发展复合肥厂、水泥厂、铁红厂和污水处理厂,在未来3-5年内建成以化工、冶炼、建材为主,多业并举循环发展,年产值超过50亿元、利税超过5亿元,今后10年内在玉门市乃至酒泉市区域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工业经济聚集区。石化工业区要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人员,明确管理范围、运行机制、配套政策,理顺市属和油田企业闲置资产管理体制,做好闲置资产管护、盘活和利用,发挥好协调服务职能,做好为油田的服务工作,把油田作为最大的商来招,作为最好的项目来服务,共谋双赢。要服务好近2年内实施的8个工业项目:一是总投资4.2亿元的水电厂热电技改项目,包括新建2台双轴供热发电机组,2台高温高压煤粉燃煤锅炉及附属

配套工程,已于06年9月全线完工投产运行。二是总投资约5.6亿元的炼化厂改扩建项目。包括今年续建的年处理8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工程、新建的年处理2.5万吨的MTBE装置建设项目、年处理8万吨的苯分离项目、年处理15万吨的气体分馏和液化气脱硫项目等16个项目,正在逐次建设中。三是总投资3000万元的西部管道玉门支线工程。包括汽油、柴油、原油三条管线,总长度15.26公里。四是总投资2.35亿元的10万吨甲醇生产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和地下管网等土建工程,因国家能源调控政策因素,暂时停建。五是总投资4000万元的新疆冶元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铁合金生产项目。六是玉门老君庙特种水泥有限公司投资2957万元的40万吨特种水泥技改项目,于06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07年5月建成投产。七是由玉门新纪元石化有限公司投资1160万元的2万吨蜡油处理项目。八是恒源油脂公司投资300万元的5000吨燃料油项目。

3、主攻五个产业

一要强化石化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继续把支持、服务油田作为重中之重,竭尽全力配合油田做好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油田项目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产业群。一方面要继续把支持、服务油田作为重中之重,竭尽全力配合油田做好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围绕油田项目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产业群。重点配合实施油田产能开发、石油炼化扩容及油田助剂、油井水泥等中下游产业产品开发,全面增强支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十一五"末,原油生产能力突破100万吨,石油炼化能力确保300万吨,力争达到500万吨。

二要持续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根据《甘肃省风电产业开发规划》,玉门区域内可开发建设的风电资源总装机容量达576万千瓦以上。充分发挥风、水、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风电、水电、光电为特色的绿色能源产业。同时,整合风电、水电,享受国家优惠电价。重点实施昌马20万千万风电场、三十里井子5万千瓦风电场、疏勒河肃玉、月亮湾1级、2级水电站及3兆帕光伏发电、5万千瓦光热发电、7.5万千瓦热电联供和330kv升压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到"十一五"末,玉门市各类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

三要做强做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继续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发展思路,以做强龙头、壮大基地、创名品牌为重点,加快建设以饲草、啤酒原料、果蔬粉、脱水蔬菜等为主的龙头企业,实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二次转化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啤酒原料、棉花、脱水蔬菜等产业要真正做深,该整合的整合,该延伸的延伸。到"十一五"末,玉门市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带动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40万亩以上。

四要重点培育建筑建材及矿产品采选冶炼产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粉煤灰加气砌块、干法水泥熟料、新型墙体材料、石材加工、预制构件和其它装饰材料等为特色的建筑建材产业,到"十一五"末,建筑建材产业地方工业的贡献率为20%以上;大力发展生铁、锰铁、硅铁为特色的矿产品综合利用和采选加工业,培植上规模的、竞争力强的、具有集团效应的冶炼企业。到"十一五"末,各类矿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第四篇:元谋县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元谋县的工业经济虽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基础不强,水平不高,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和财政的贡献能力仍然很弱。2006年,元谋县有工业企业1058个,从业人数7730人,工业总产值85402万元,工业增加值13493万元,上交税金1205.8万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个(其中国有企业2个,即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占0.6%,从业人数1039人,占13.4%,工业总产值21073万元,占24.4%;增加值3284万元,占24.3%。从全州情况看,2006年元谋县GDP109361万元,在全州10县市中排名第6;地方财政收入4989万元,排名第7;工业企业1058个,排名第9,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7个,排名第5,从业人数7730人,排名第7,工业总产值85402万元,排名第5,工业增加值13493万元,排名第7。以上排名可以看出,元谋县的国民经济及工业经济在全州处于中下水平,与元谋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条件不相符。

一、近年来元谋县发展工业经济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抓住机遇,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十五”初期,元谋县委、政府认真执行国有资产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改革政策,积极稳妥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破产、拍卖、兼并和股份制改造,使纳入州改革计划的25户国有集体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产权明晰、责权明确、自主经营、风险自担的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为元谋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活力。

(二)加大招商力度,盘活国有资产

在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中,县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把企业破产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商”嫁接破产企业,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妥善安置了职工,为元谋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三)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水电业和农产食品加工业

元谋县地处龙川江下游,地势低凹,有龙川江、勐岗河、蜻蛉河穿境,水能资源相对丰富。为发展小水电事业,专门成立小水电开发办公室,积极开展水电招商引资工作,先后招入外商建设凤凰箐电站、小河口电站、华竹电站、朱布一级电站、朱布二级电站等。目前共有电站17座,其中:建成投产电站13座、在建电站4座,资产近2亿元,有力推动了元谋县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元谋县十届县委、政府以来,把绿色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并下大力气进行培植建设,狠抓无公害和绿色菜果生产,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先后建成了云南元谋闽中食品有限公司、元谋林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元谋利明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元谋欣欣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元谋金珠有限责任公司、元谋金沙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力推动了元谋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创建工业园区,为工业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元谋县委、政府通过认真分析县域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和市场的发展趋势,确定以能禹为核心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并着力加紧建设,现整个园区规划和可研已经省级专家评审通过,核心区建起了大型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投资建厂条件基本具备,为元谋县工业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引导和招商,现已入住加工、保鲜、包装、储运企业40户,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为建筑建材业的发展开拓市场

近年来,元谋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推出了许多水利工程、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房地产开发、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年均投入资金数亿元,有效开拓了建筑建材市场,为建筑建材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扩大了市场空间,使元谋县的建筑建材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年仅砂石开采企业就有28户,比原来增长了一倍。

(六)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非公经济发展

元谋县为了加速非公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结合地方实际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从而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环境,有效推动了非公经济的发展。2006年非公经济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都在三分之二以上。

二、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工业经济的认识存在差距和误区

一是对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可通过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来弥补工业发展的不足,就能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从而忽视了对工业的思考。二是对生产与市场的认识错位。过分强调资源和原料,忽视了市场对工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导致发展工业的思路不宽、方法不多,局限于资源原料型工业的发展,两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型工业的研究探索不多。三是把发展工业与环境保护对立化。对工业污染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把工业与污染直接划等号,谈工色变,就担心工业发展了,环境也污染了,几十年来打造的绿色产业也就保不住了。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抑制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工业发展环境欠佳

一是基础条件薄弱。108国道路面狭窄,维修养护跟不上;铁路虽已提速,但运力仍然紧张;水电供给受季节影响大,旱季工农用水用电矛盾突出;土地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工业用地审批难;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跟不上,园区基础设施未完善,功能效应难发挥。二是政策环境不够宽松。元谋县财力紧张,对工业发展支持有限,

税收偏严,财政支持不足;监管部门重监管轻服务,没有把工作前移到企业、到问题发生之前,以罚代管的现象多有发生。三是各种服务跟不上,办事难。政策不配套、部门协调配合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办事人员不主动协调、配合,以致企业办事难、难办事。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人才奇缺。元谋县劳动力多,人才少,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中高级技术人才更少,出现企业招工难,招中高级人才更难的现象。五是融资平台未形成,企业融资难。筹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平台未形成,企业筹融资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三)自然资源贫乏

元谋县境内目前初步探明有20多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金属矿除铂钯矿外大多数品位不高、储量不大,属小型矿床,开采价值不高;非金属矿除了钠钾长石有一定价值外,其它的都属于低值矿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虽有89485千瓦,但元谋县境内河流都属季节性河流,并且分散、不集中,开发价值有限。故总体上讲元谋县属资源贫乏县。

(四)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企业个数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元谋县2006年末的1058户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属于家庭式、作坊式的小企业,缺乏有较强支撑带动作用的优质骨干企业或企业群。二是企业原料不足。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因受季节的影响,有半年多时间处于停产状态;云南龙川江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的原料需求量巨大,采供困难,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产时停;元谋土林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生产原料石灰矿,现元谋已基本枯竭,生产经营十分困难。三是小水电上网电价过低。因国家政策调整和行业垄断的原因,小水电上网电价实行丰、平、枯三种电价,丰水季节电价0.13元/度、平水季节0.18元/度、枯水季节电价0.23元/度。而元谋县小水电水源属于季节河流,只能在丰水季节发电,由于上网电价低,造成水电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发展前景堪忧。四是传统小企业资金短缺,营销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多年来局限于本地市场。如元谋县有名的泡果、酸角糖等产品,很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资金短缺、规模小等原因,只能在元谋销售。

三、加快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后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农业现代化和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统一体,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和人口城镇化。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其实质就是发展工业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才能有效的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才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足的

就业岗位,为财政增加财源,为农业产业化造就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快速、持续的发展。

与时俱进,增进认识,完善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在继续抓好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的同时,应全面把握发展形势,与时俱进,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把工业经济摆在经济发展战略之中的突出位置来抓。并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强化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和再认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一手抓绿色产业、文化旅游业发展,一手抓工业和城镇化发展的思想氛围,促进元谋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目前的形势和元谋县的实际情况分析,未来的工业发展战略思路总体上应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科学谋划,重点突破,放手发展”。即首先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冶金矿产业;其次是积极推动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再次是探索发展两头在外型工业,把黄瓜园确定为综合性工业园区进行规划,最终形成能禹、黄瓜园两园多业的工业体系。目前,着重加紧元谋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规划建设,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原料不足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做好铂钯矿的深度开发,严禁卖原矿。

面对现实,处理好发展与规范整顿的关系。元谋县的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工业企业少、小、弱的实际情况比较突出,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发达地区的工业是在宽松的政策背景下完成量和质的积累后才进行调整提高,使之飞速发展。元谋县应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减少框框套套,放手发展,尽快完成初始积累,到时才有规范整顿的余地和条件,才能使元谋县的工业发展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否则对元谋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服务工作,为工业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落实元谋县的优惠政策,并把它整理归类使其系统化,便于宣传落实和监督检查,为工业经济发展创建宽松的政策环境。

强化服务、分类指导。对现有企业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列出重点帮扶对象,实行一企一策、一厂一策的帮扶策略,切实引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现有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分期分批的选派一些干部到攀枝花、昆明和州内的一些企业、公司挂职,使挂职干部从思想认识上、行为理念上加深对企业管理和工业经济的认知度。另一方面是人事劳动和职业学校,要加强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培训,重点抓好劳动者技能的培训,做好人才储备,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对外联系、沟通与协作。特别是要加强与攀枝花、昆明两大城市政府间以及大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引进几个他们转移的企业到元谋县落户,促进元谋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监管方式,工作前移,灵活办事,提高办事效率,一切从发展出发,一切为了发展,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完善融资渠道。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努力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

争取上级支持。紧紧抓住元谋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产品加工基地县和云南省40个工业强县扶持对象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元谋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元谋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积极引入人才。积极做好县城及黄瓜园镇的规划建设和文明城镇建设,为经济发展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三)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企业要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围绕市场谋发展,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努力把企业做强做大。

二是企业要多谋善变,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把握市场脉搏,紧跟市场走,围绕市场转,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三是企业要提高人才意识和科技意识,加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是企业要依法办事,诚信经营,要把国家利益、企业利益、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结合起来,要树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撑的观念,做到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第五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陈武元

一、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川是农业大省,加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农产品加工可以改变农产品的特性,解决集中上市与分散消费的矛盾。农产品多为鲜活产品,这就要求就地及时加工,以减少损失浪费,并能均衡供应市场。第二,农产品经过加工可以增值一般可增值2~3倍。农产品通过加工,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档次和利润空间,而且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如柑橘,经过筛选、包装,进入超市,身价就倍增,如果进行精加工,还可以带动饮料加工业、包装、运输业等发展。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四川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10万~2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00元~200元,从而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近转移的空间和农民增收的途径。第四,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让大量农产品进工厂,从而引导农民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第五,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第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四川农产品的竞争力,把四川劳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价格和出口贸易优势。一句话,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作用重大。

二、四川省农产品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加工率低。四川的粮食、生猪、油料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更小,处在初加工和粗加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产品产值之比一般在2.0~3.7∶1,最高的达4∶1。目前,四川为0.5∶1;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达80%~90%,四川为10%。我国居民消费的农产品仍然以鲜食为主,经过加工的只占总农产品消费量的15%~20%,这种低水平的加工,既减少农产品增值的机会,又加大了资源的浪费程度。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总的状况是加工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多数为家庭作坊,上规模的大型企业少。目前,世界上很多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100亿美元左右,其中食品加工企业50强里最小的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都达38亿美元。四川目前有115家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其总资产和销售收入之和还不足300亿元。

3.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加工设备简陋,加工工艺落后,技术人才缺乏,加工技术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与世界相比,至少落后15~20年。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加工原料损耗严重。以果蔬为例,我国果蔬收获后的损失率高达25%,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为1.7%~5%。4.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种单调,质量差。目前,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多以生产传统加工品为主,开发新产品、系列产品少。比如专用面粉品种,我国目前仅20种,而日本为6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食用油,我国仅有几种,日本多达400多种。四川农产品加工的品种单调,且质量不高。

5.农产品“出省转内销”,导致价值流失。目前,四川很多农产品自己不进行初加工和深加

工,而是以原材料卖到省外进行深加工后再返回省内销售。如蜂蜜、蜂王浆卖往广东制成高级滋补品,再高价反销四川就是一例。据调查,目前四川省内各超市的农产品加工品多为外省所占据,本省的品牌极少,事实上多为“出省转内销”。

6.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监管体系不健全。由于加工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作坊式生产,因此,农产品加工品质量难以保证,且监管不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不法企业和商贩常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农产品加工品质量标准差不仅不能满足国内需要,还影响农产品出口,最终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三、加速四川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确定奋斗目标。根据全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四川实际,通过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力争每年吸纳农民就业20万人,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100元~200元“十一;

五”计划末,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2.发展支柱产业。根据四川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及市场前景,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五大支柱产业:

(1)畜产品加工业。依托全省猪、牛、羊、兔等畜产品的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大力发展肉类产品、生物制品、皮革制品等,搞好畜产品综合利用,加速畜牧业发展。

(2)乳品加工业。近年来四川各地纷纷大力发展乳牛业,因此,乳品加工将成为四川农产品加工业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应作为一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

(3)粮油加工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粮油产品的加工率,生产多品种、质量过硬的产品供应市场。

(4)水果蔬菜加工业。重点发展优质和无公害的水果、蔬菜生产,通过科学的加工、保鲜、储藏、包装等供应消费者,实现其价值。

(5)中药材加工业。根据四川产中药材的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前景,应加强中药材的深度加工与开发,努力创造名、特、新、优中药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让川药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3.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产业重点,搞好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的大宗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产品加工提供原料保障。

4.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与投入。要改变四川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基地碎弱的状况,就必须加大投入,加大对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信贷扶持,提升企业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四川农业生产多数是苦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但也有有“龙头”而缺“龙尾”的现象。如广元市引进的“娃哈哈”饮料企业,有矿泉水、茶叶饮料、乳品饮料三条生产线,前两条生产线已开工见成效,乳品生产线却因缺乳品原料而闲置。加工企业讲只要广元有4000头以上乳牛饲养规模,就收购乳品开机生产,而广元市因缺乏300万元~400万元的购牛启动资金无法与“龙头”企业配合。广元有良好的乳牛饲养条件,可自己无资本饲养乳牛赚钱。像这种情况,省上应重点扶持。

5.推进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实现农产品加工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关键在科技进步。如棉花、油料除了加工成棉纤维、油脂等主产品外,还可以开发生产高蛋白饲料、多种纤维素和卵磷脂等产品;玉米可以加工成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纸、纺纺品等产品达500多种,其加工增值率可达96%~210%。要达此目的,当务之急是扭转农业产后科研投入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的升级换代。

6.积极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着眼国内巨大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创新,在逐步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设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的基础上,将企业的战略重点从国内向国际转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也是加入WTO后四川农产品加工业的必然选择。

7.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要从产品质量安全和力争达到国际质量标准水平的目标出发,加强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并不断完善。同时,加大质量安全的管理力度,保障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安全,杜绝有损于人们生命健康的假、冒、伪、劣产品出现。8.加大政策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涉及到用地、资金、产品运输、税收、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如土地的征用、财政的投入、金融信贷的扶持、税费的减免、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科技的转让等方面都需给予政策倾斜与优惠,才能使这一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研究员)

来源:《.农村经济》

上一篇:工作汇报例子范文下一篇:改造规划文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