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改造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景观改造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寺观园林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并且不再神秘和不可触及。

第一篇:景观改造论文范文

高校既有校园景观提升改造探究

摘要:作为承载高校精神与文化特色的高校校园景观,既要满足师生“可居”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师生“可赏”的精神需求。而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校区部分设施年久失修、一些空间未得到合理利用导致荒废一边、校区植物丰富度不足。基于这些既有校园景观中的诸多问题,文章从空間再利用、植物配置优化、校园文化提升等3个方面进行景观提升改造探究,以提高校园景观质量、营造人文气息氛围,让麦庐园校区焕发活力。

关键词:既有校园景观;提升改造;植物配置;校园文化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新时期对高校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质量及其文化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高校校园功能同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校园已不仅仅是师生基本的活动场所,还需要以环境来影响人、以文化来感染人,在提供审美体验的同时,发扬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

纵观当今高校校园景观的发展状况,许多高校由于建校年代久远、校园前期规划较差等问题,导致既有景观布局凌乱、功能缺失、疏于维护、缺乏美感。因此,对高校既有校园景观的提升改造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尊重校园内在历史文脉、保护原有景观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点缀、修补、更新等提升改造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既有景观问题,提升校园整体环境质量。
一、江西财经大学校园基本情况

江西财经大学位于英雄城南昌,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综合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校园总占地面积约150余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100余万平方米,由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四个校区组成。这四个校区的规划建设板块之间联系不大,相对独立。江西财经大学作为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校园环境鸟语花香、郁郁葱葱、湖光潋滟,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其中麦庐园校区校址前身为江西省林科院实验用地,2002年被划拨为江西财经大学新校区校址,并于2003年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造施工。但由于麦庐园校区前期整体规划较差,导致目前校区景观缺乏美观性以及人文气息氛围。
二、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校区存在的问题

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校区校址前身是江西省林科院实验用地,之后被划拨为江西财经大学新校区校址。曾为林地时,池塘驳岸、植物众多、生物栖息、鸟语花香。现今的麦庐园校区,由于当时地形规划不全面、设计不合理,导致雨季内涝、道路地面容易积水、草坪绿地缺失、多处硬质景观不合理、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植物族群稀稀拉拉。

(一)存在诸多“失落空间”

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失落空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失去了原有功能而被遗忘废弃的闲置空间;第二类是面积较大,但仍未加以充分利用和建设的景观空间。这些校园景观空间都处于一种不被重视的消极状态,却都是可以供人们进行二次设计进而再利用的“潜力空间”。比如麦庐园南区南大门中轴线两侧的喷泉水景与叠水水景年久失修,喷水管头都已丢失,只剩下大片的水泥池(见图1),极大地影响了视觉效果,留给人的审美体验只有老旧和残缺。但若是对其加以提升改造,进行再利用,必能重新整合空间功能,激发空间活力。校区内还存在质量严重退化的草坪,现已大面积荒废,若能对其清理、补种和更新或是进行二次设计重新利用,也能成为校园师生休闲放松的一大好去处。
图1 荒废的水泥池(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二)植物丰富度不足、绿地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麦庐园校区植物景观的季节表象单一,园林绿化树种的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夏季和冬季开花的绿化树种应用不足,同时彩色叶树种和秋色叶树种所占的比例也相对偏低。除此之外,校区植物种类也比较相似,多样性不够丰富,相比于乔木来说,灌木和地被植物配置较少。据调查,麦庐园校区目前拥有的植物种类只有90余种,植物的丰富度明显不足。麦庐园南区的大面积草坪,自2004年建成后就没有进行过草坪的更新复壮,草坪养护不受重视,绿地养护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三)缺少景观特色、校园文脉单薄

校园文化往往被视为一座高校的风骨,如何展现一所高校独有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这就需要一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物质载体来传达。而校园文化景观便是最为合适的载体,它们坚守在校园的土地上,象征着美好的校园形象。将校园文化与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相结合,能够让学生从可视可触的校园景观中感受文化氛围、获得精神洗礼。麦庐园校区内的部分景观小品布置较为散落,缺少主题,未能形成可以反映校园自身文化特色的景观体系,植物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度仍然需要增强。如麦庐园北区北门西侧校友捐赠的孔子像,该地理位置很不理想,且在其周边也没有打造任何能突出儒学文化或校友文化的景观节点,导致孔子像只是很突兀的矗立在那,无法与校园环境产生一份和谐又自然的联系。
三、校园景观提升改造探究

(一)挖掘空间潜力,对“失落空间”再利用

由于麦庐园校区的规划建设基本趋于饱和状态,而对校园功能的需求却愈来愈多样化,挖掘空间潜力、对空间功能进行重分配再利用变得十分有必要。因此在麦庐园校区景观提升改造过程中,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起“失落空间”,实现空间的功能转化。针对麦庐园南区南大门中轴线两侧年久失修的喷泉水景与叠水水景,以及荒废的大片水泥池,提升改造可以采用如下的思路:场地整体布局以主干道台阶作为分界线,主干道两侧是对称分布的水泥池,首先对台阶的铺装材料进行整改,运用吸水彩砖铺设,其次两侧的水泥池内添加砾石或粗砂子,其上可以设置钵植花坛,用于美化绿化。这样一来,在保证既有布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把废旧水泥池这一“失落空间”重新利用了起来,基于原有的地形高差,搭配池内各种类型的植物,形成了一幅循序渐进、层次丰富的景象(见图2)。作为正对校区南大门的空间,这一景观上的优化必定能够极大地提升校园环境形象。

对于校区内其余的“失落空间”,同样需要进行及时的提升改造。不论是学生宿舍周边的“犄角旮旯”还是食堂附近的“卫生死角”,抑或是位于偏僻角落的干枯草坪和杂草堆,都可以通过空间的重新布局、特色景观节点的营造,以及增加实用的公共设施等方式进行再利用。
图2 重新打造的水泥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二)丰富植物种类,优化养护管理

植物作为景观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是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并且会随着四季的更替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景象。因而,在麦庐园校区的植物配置提升改造过程中,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依据植物的季相特征,把不同季节中不同色彩、不同花期、不同质感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与种植,既可以采用孤植以体现单体的独特之美,也可以三五成群形成点缀,还可以根据一定的构图方案,营造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交相辉映的群落美景。这样一方面可以打造出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从而增强校区内园林绿化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比如,麦庐园校区第一教学楼西面道路的行道树可选择樟树、悬铃木、马褂木、银杏等作为辅助类行道树种;中小乔木的配置可采用如红叶石楠、樱花、桂花等原色变化植物;灌木则选择六月雪、杜鹃、红花檵木等颜色变换类灌木。在校区人工湖边适当配置朴树、榔榆、紫玉兰等乔木;中等层次栽植一些海棠、紫叶李、日本晚樱等中小乔木;第三层使用球类作为搭配,可采用金冠小叶女贞球、金森女贞球、大叶黄杨球、龟甲冬青等;地被植物可配置茶梅、小叶栀子花、鸢尾作为收尾。低洼地带则运用一些挺水植物,在雨季时不怕水淹,旱季时生命力顽强,例如芦苇、香蒲、黑三棱、芦竹等水生植物。

后期施以良好的养护管理,才能保证校区内的植物配置达到预期的效果。保留长势优良的植株,修建或替换长势较差或者树形较差的植株,已经死亡的树种要及时补种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校園园林绿化管理制度,提高园林绿化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升校园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水平,才能全面优化校园环境景观质量。

(三)完善景观体系,发扬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合理营造校园公共艺术空间,这并非依靠树立几座名人雕塑、建设几个休闲广场就能完成任务,关键是要加强文化景观和周围环境的联系、和人的“交流”,从而营建出一种文化氛围。比如,针对麦庐园北区北门西侧的孔子像,对其进行改造时,可增设“孔子文化墙”,并沿其设置园林汀步,这样顺着汀步便可步入孔子雕像,同时汀步还连接着一侧的小广场,这样就把孔子雕像、“孔子文化墙”和小广场串联了起来。小广场上还可建造树池、坐凳、水池喷泉等,沿途参观完毕后,师生就能很方便得找到休息之处。孔子雕塑、“孔子文化墙”和广场周围还应增设绿植屏障,以减弱篮球场传来的噪音。这样以来,雕塑不再是突兀的单体,于景而言,它成为了整体景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大亮点;于人而言,它成为了一段娓娓道来的历史文脉。

除此之外,位于麦庐园校区中轴线上的四个广场——“明德广场”、“至善广场”、“新民广场”、“问鼎广场”,它们作为校区内的重要地标,也应该重点进行校园文化的打造。可以通过营造一系列的文化主题,使广场上原本独立的各个景观节点有机的联系起来,成为和谐且完整的景观体系。对于广场上植物景观的营建,可以选择蕴含着人格寓意、精神力量的植物。如在花卉树木中,许多种类例如“松、竹、梅”与教育励志、道德修养、审美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密切相关,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制作花卉树木的二维码,弘扬花卉树木文化,弘扬“正能量”,实现校园文化在这些微小景观节点上的渗透。
四、结语

对于既有校园景观的更新,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既有校园景观提升改造不是冲动而为之,而是结合校园自身情况,在满足其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造出延续校园历史传统,发扬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特色的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杜旻昱,杜建军.浅析高校校园的绿化景观与植物配置[J].江西建材,2017(04):202-203.

[2].?陈剑.大学校园景观提升改造研究——以陕西科技大学学生生活区景观提升改造设计为例为例[J].居业,2018(06):72-73.

[3]林崇华,刘曌,宁小雨.高校校园文化在景观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9):67-69.

[4]蔡琪慧,孟梅林,张慧.大学校园景观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营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1):164-166.

[5].?朱瑾,洪天娇.高校老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以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园景观更新为例[J].艺术科技,2018,31(04):130-131.

作者简介:

万思寒(1995.6-),女,江西南昌人,艺术设计专业景观方向

作者:万思寒

第二篇:玉泉观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摘 要:寺观园林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并且不再神秘和不可触及。本文主要是从玉泉观寺观景观如何与城市开放空间结合进行景观改造设计,通过对景观的改造起到提升玉泉观的地位和知名度作用同时起到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將玉泉观的传统寺庙文化带进大众的生活,也让传统的寺庙文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为大众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和广阔的心灵栖息地,营造一个和谐、宁静的休闲和休憩的场所,让大众对寺庙文化有更多直接的接触和更好的体验,也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来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创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底蕴和生态可持续的休闲休憩空间。

关键词:景观改造寺观园林 大众化 休憩休闲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变大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等种种社会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想回归自然,寻找一个清静可以放松身心的场所。

玉泉观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城北的天靖山脚下,占地面积九万余平方米,现存的寺观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重建,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道家宗教圣地,2005年3月被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泉观地处城市边缘,临近天水市中心广场、天水市博物馆、花鸟市场、伏羲庙等,更是天水市的重点旅游景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除主要现存并保护完好的宗教建筑群外,还有部分宗教建筑遗址处于荒废状态,山体水土流失情况严重,观外景观杂乱并且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影响城市整体文化形象,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且位于山坡上,地势险要,道路为混凝土水泥路面、碎石铺装或是长长的石阶,石阶曲折高耸,观外山路为人为踩踏而成的小道,陡峭并且危险,如遇雨雪天气行人很难通行。截止到2006年,玉泉观内有50余株古树,以侧柏、国槐、皂角树三类为主,且大多古树生长在悬崖体上,观外树种杂乱,夏天枝叶繁茂,冬天干枯凄楚,没有季节观赏性。加之长期无人打理和修剪,观外景观显得格外凄凉和破败不堪。

景观改造就目前现状的分析,如没有特色的景观小品,资源浪费大,荒废面积较大,景观单一,种植季节观赏性低,道路单一,功能设施少等方面的不足,主要从寺观园林的传统布局和植物季相种植的方面进行整体的布局,再进行合理的道路规划和区域划分,多种植物搭配种植以解决植物单一和无季节观赏性的问题,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假山,景观小品和水体营造的方法进行场景的搭建,

结合当地常见的景观布局,文化特色和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景观规划布局,融寺庙文化与传统文化与园林于一体,营造一个富有生机和特色的城市寺观公共公园。

交通流线主要以环形交通为主,并且划分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漫步小径三个等级,并且只能行人通行,禁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将封闭的寺观外墙与外界打通做到真正的开放;根据不同的空间划分出不同的功能活动区域,做到合理利用和规划空间,不同的功能区设置不同的景观节点,以达到路同景不同的观赏效果。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假山、置石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中一直是不容小觑的,不仅可以分隔空间,还有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追求自然美的营造原则来营造假山、置石,在草坪上堆积石头营造出参差错落、高低有致的自然效果,在假山周围种植树木,营造一种若隐若现的氛围,清晨清脆的鸟叫声和清新的空气让游人有种置身世外桃源的清

“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天水夏秋季节为雨水多发时段,气候温和,有“陇上小江南”的美誉,然而春冬季节则降水量小,土质较为干旱,植被干枯。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运用到景观改造的方案中,不仅不浪费水资源还可以收集雨水来涵养水源和保护水土流失的情况,也能更好地保证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充足。在雨季水量大的情况下,雨水漫出水池被地被吸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干旱天气,水池收集的雨水蒸发有净化空气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

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搭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种植做到高低错落,稀疏有致。并且在植物搭配中注重整体关系和主次植物的分配,做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有致,有一定的种植比例,避免千篇一律和孤立主题。种植具有季节观赏性的树种和花类,如四季常青的雪松,广玉兰,大叶黄杨,龙柏,南天竹等,三四月份的樱花、桃花和红叶李,十月的银杏等。

铺装包括广场、活动场地和道路,在不同的区域用不同的铺装材料,不同的大小和图案,不仅可以组织交通流向还会有不同的空间感,更是一种直接映入眼帘的景观效果。用石块、大理石、鹅卵石、砖块等材料,将道教元素的八卦图案、不同的花纹图案、和具有现代文化元素的几何图案作为主要的铺装元素,在不同的空间和道路上打造出不同的铺装效果,使同时集具有美观的视觉效果和不同的体验感。同样,铺装在景观效果中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与整体的植物、景观相融合。

在景观中置入亭子、小木桥、木质观景平台、椅子、雕塑、地灯、景墙等,让他们之间相连接,体现出景观的统一性。在园路边放置座椅,供游人休憩;在水池和景观节点处建造廊亭,即可供游人入内休息,又有景观供游人欣赏,并且廊亭与山水、植物的结合,巧妙地点缀着周围景观;搭建木质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不仅有诗化意境,也有居高临下的畅爽;景墙在景观中起到障景的作用,从景墙中看到的景观不会一览无余,不仅有美观性还会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给人一个遐想的空间。

玉泉观景观改造设计不是独立的寺观园林的再造和单纯的城市文化建设,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互,也是寺庙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完美融柔。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文初等,中国山水文化[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3] 孟兆祯,孟兆祯文集: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4] 章彩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窦 奕,园林小品集园林小建筑[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梁 俊,景观(园林)设计专业景观小品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7] 刑锡芳,竹秀石奇参道妙,水流云在示真常,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园林环境[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1997.

[8] 付强,文化意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D],西安:长安大学.2011.

[9] 牛利利,甘肃天水玉泉观全真道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10] 王增都,城市园林文化建设的意义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11):66 - 68.

作者简介:

景婷婷(1994.1—),女,汉族,籍贯:甘肃通渭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邮寄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景婷婷(收)电话:18893781102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22

作者:景婷婷

第三篇:市政河道景观改造方法研究

摘要为满足生态、景观与城市河道水利三者的要求,营造适宜的生态河道景观,需要将城市生态河道的理念、河道整治的理论与技术、河道整治具体工程措施的制订、生态景观规划这四者串联起来。 通过对太湖流域永安河拓浚整治工程项目的景观改造实践,探讨了市政河道景观营造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市政景观河道规划与重建提出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市政河道景观的设计、营建和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市政河道景观;自然生态;区域特色

A

Study on Landscape Renovation Method of Municipal River Course—Taking Yongan River Extension Dredging Project in Taihu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WU Xiaolan1,2,WANG Yun1,3(1.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 2.Shanghai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Shanghai 200031;3.Shanghai Edging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 Ltd.,Shanghai 200062)

Key wordsMunicipal river course landscape; Natural ecology; Regional features

河流是城市自然環境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塑造城市景观的重要区域[1]。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总体布局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规划上以打造生态城市为目标,城市中的水系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主题。城市水系的建造在于可以为城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城市的生态廊道;可以使城市的破碎空间得到整合和弥补,使城市资源得以重新配置[2];可以构筑城市地标,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得到彰显和拓展;满足人们对于亲水环境的需求[3],从而使城市能够在社会、经济和生态3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回报。

近年来,市政河道景观迅速发展,如何使现有、建设中及将来建设的市政景观河道生态景观功能显著,生态效益显现,功能完善,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值得人们研究探讨[4]。

国内外对于市政河道生态滨水景观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研究不断深化,这些研究所形成的理论与技术对于市政河道生态滨水景观营造工作的展开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5]。

但是大多数研究没有从流域的尺度整体考虑河道整治过程中涉及的社会、经济、自然及人的因素,该方面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还远落后于城市发展对于河道整治效果的要求[6]。

河道景观改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我国在河流生态修复及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阶段。由于国内城市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虽然目前也做了大量河道改造与重建的尝试,但其结果往往经不住时间与现代理论的考验[7]。不少地区把水利工程的工程化设计摆在首位而不接受将河道进行生态化、自然化设计,这造成了如今比比皆是的硬质、渠化、毫无生气与自净能力的河道景观[8]。河道水系、驳岸、植被、绿化是城市区域环境改善的主要阵地,在解决城市水利工程的同时,直接关系到城市河道景观、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空间肌理与城市文化等;同时其规划设计必须是在不妨碍河道行使基本功能的基础上[9],如防洪、排涝、通航、水源地等。这就决定了河道的规划设计或改造修复必须是基于水利工程设施的相关规范、法规的执行前提下进行的。随着世界上河道的改造趋势越来越成熟,以生态、景观为重点的河道改造倾向越来越清晰。

以水利工程设施为基础,把握市政河道景观建设现状,分析优劣势,初步探讨市政河道景观营造途径和方法[10],从而为市政景观河道规划与重建提出前瞻性的发展思路[11]。在此背景下,受常州水利局委托,承接了太湖流域永安河拓浚整治工程项目,笔者通过此次市政河道景观改造实践,一方面对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试图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另一方面针对市政河道景观这个研究对象寻找出一条适宜当地区域实际情况的改造调整体系,为今后类似市政河道景观的设计、营建和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区概况及现状分析

1.1研究区概况

常州市武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南临太湖,西衔滆湖,北面常州市区,东临江阴市、锡山市,区域位置优越。

武进区总面积1 246.60 km2,是常州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区地势平坦,河网众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同时,市政设施配套齐全,交通路网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永安河拓浚整治工程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内,属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骨干调节河道,也是《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确定的区域骨干治理工程。永安河是武进区运南片“三横三纵”区域骨干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扩大外排出路,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改善河道水动力;同时可进一步减少进入竺山湖、梅梁湖的污染负荷,改善太湖水环境。

1.2现状分析

1.2.1总体现状及要素分析。

该工程为永安河拓浚工程,包括永安河及采菱港2条河道。工程南起太滆运河,北至人民东路(京杭大运河南侧1 km处),河道全长19.8 km。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确定了18个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永安河整治工程是其中一条重要整治河道。

武进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北通长江,南连太湖,西衔滆湖,托抱中心城区,涉及太湖流域湖西、武澄锡2个水利分区,境内河流纵横密布,拥有大小河流1 000多条。区域级骨干河道有:武进港、武南河、采菱港、孟津河、扁担河、太滆运河等;跨乡镇骨干河道有:礼嘉大河、政平大河、永安河、湖塘河、丁塘港、芦蒲港、龙兴浜、成章河、潞横河等。

武进区河网众多,但总体而言区域防洪标准偏低,水质较差,随着太湖流域新一轮治理开始,武进区的水系矛盾将愈加突出。根据现场踏勘及搜集的资料,该工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流域内部分堤防标准达标建设尚未开始,河道防洪标准偏低。

②武进区河网落差小,流速低,水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原本核心区、运南片的河网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条件差。随着运南片中小暴雨排涝承泻区由南排太湖调整为北排长江后,该区水环境外部条件更加恶化。

③太湖流域新一轮治理规划的开展,新沟河、新孟河规划实施,武进骨干水系、防洪与排水体系需要随之调整和完善。

④城市建设中侵占水面、河面的现象时有发生,河道依法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⑤采菱港护岸型式较凌乱,既有钢筋砼L型挡墙,又有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墙,同时还有斜坡式护岸,景观效果较差。

⑥永安河集镇段河道两侧建筑密集,部分建筑临河而建,景观效果差,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工程改造难度大。⑦永安河非集镇段为自然河道,两岸多为自然岸坡,无护岸结构。两岸植被丰富,生态性较好,但堤防标准不满足防洪要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⑧永安河近年虽经疏浚,但由于水面落差小,水动力不足,河道两岸仍有部分污水排入河道,因此河道水质仍较差。⑨为降低对太湖水质的影响,永安河中小暴雨排涝承泻区由南排太湖调整为北排长江,相应永安河水动力更加有限,水质状况恶化严重。

综上所述,永安河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原生态及自然景观,但由于尚未得到有效整治,导致河网水质恶化,且不满足区域防洪排涝要求。

1.2.2详细现状分析。

1.2.2.1用地现状分析。

规划设计周边主要是工业用地、水域及其他用地中的耕地和水域;长虹中路至武南东路為武进区的闹市区域。工业用地中主要是纺织业和电子制造业,对环境污染较大。结论:现状用地模式单一、空间简单、环境污染严重。

1.2.2.2交通现状分析。周边交通模式较为落后,以乡级或村级路为主,由于附近田地工厂较多,为满足通行,增加了额外小道。结论:景观规划路线时着重水路与陆路的互动及畅通,以丰富交通模式。

1.2.2.3水系现状分析。

常州站(老大运河)多年平均水位3.29 m,警戒水位4.30 m,最高水位5.59 m(1931年7月25日),1991年最高水位5.52 m。长江最高潮位,魏村站闸上为7.53 m,闸下为5.80 m。周边有工厂的水段污染严重。结论:设计中生态水处理十分关键。

1.2.2.4绿化现状分析。

河道周边绿化生态良好,但现状绿化种植随意,品种单一,杂乱无章,无观赏效果,还有一些寸草不生的区域。结论:保留其良好的生态基底,同时进行合理的植栽规划。

1.2.2.5驳岸现状分析。

由于该地段处于待开发区域,周边分布有大量工厂及农田,对于水道驳岸有一定破坏,导致驳岸边界不明确,软质驳岸比例量高,但无人管理,杂草丛生,亲水性差,破坏了美感和城市形象。结论:驳岸形式单一,亲水性差。

2永安河景观改造理论与方法

2.1改造设计尊重场地文脉,针对性强

2.1.1设计定位。

永安河拓浚工程包括永安河全线及采菱港北段拓浚工程2部分。该工程既是武进区运南片“三纵三横”骨干水系之一,又是引江济太第二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工程的实施既是扩大区域外排出路,满足片区防洪排涝要求,改善区内水质环境的重要措施,又是保障太湖水质安全,改善区域水生态的重要保证[12]。

综上所述,该工程既要满足防洪排涝的基本功能,同时也要打造出一条“水清岸绿”的生态之河、绿色长廊,提升武进区的城市形象,改善流域的生态水环境[13]。

2.1.2设计思路。

该设计依据河道的功能及相关城市总体规划,将河道划分为2个部分:

永安河北段(采菱港—武南河):起于长虹中路,止于武南河,约4.65 km。该段河道穿越主城区,是该工程的核心区域。此段河道强调生态护岸与硬质结构的有机结合,除了强调自然生态的景观效果外,还将增强河道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并提供亲水的交流空间。

永安河南段(武南河—太滆运河):起于武南东路,止于太滆运河,约12.40 km。该段河道位于市郊,堤防工程以斜坡式生态护岸为主,强调保持河道的自然生态性,并通过滨水生态湿地区的建设改善河道水环境[14]。

2.1.3设计原则。该工程是武进区运南片“三横三纵”骨干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它的设计理念、工程特色将直接影响到区域乃至流域内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进而影响到武进区城市品牌的树立。综合以上因素,此工程设计的总体原则:

首先,河道工程要满足防洪排涝的基本要求,确保城市水安全。其次,该工程需符合《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要求,确保引江济太的水质安全。第三,目前大部分永安河属自然生态河道,周边植被丰富。该设计将通过工程措施尽可能延续和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保持河道的生态景观[15]。第四,通过采用不同的护岸结构、亲水构筑物以及恰当的岸线高程变化,增加滨水景观的层次感与多样性,构建亲水的休闲景观带[16]。第五,通过人工湿地、滨水生态岸区的建设,并采用生态的水质净化措施,改善河道水体质量,营造绿色的水景生态区[17]。第六,应结合考虑河道两侧的截污纳管工程,避免城区生活污水进入河道,彻底改善水体水质。

2.1.4景观设计目标。以景观为导向,采取多种生态策略及技术,力图实现景观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提升,共建常州最美生态绿河。

2.2有效合理的改造手法

根据前期优势、劣势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改造方式。

2.2.1充分利用水资源,构建花园河道。

2.2.1.1驳岸类型多样化。在标准断面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增加挑台式、台阶式、景观置石驳岸等多种驳岸,突出景观效果。

根据河道形式,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多种挡墙形式,以生态砼挡墙及石笼挡墙为主,部分区域采用硬质挡墙,并通过景观绿化改善挡墙的生态效果。

根据河道情况,分为生态挡墙、生态混凝土挡墙、石笼挡墙及水土保护毯,水土保护毯防冲刷性能好、施工迅速、生态恢复快且投资较低,最适合于该项目的使用[18]。

采菱港西岸采用钢筋混凝土L型挡墙,与已完工的中小河流整治工程断面型式统一。墙顶增加景观花坛,改善河道绿化景观效果。拓宽段水域较宽,考虑直接放坡处理,并在水位变动区铺设2 cm厚水土保护毯护坡,確保河床稳定,并为水生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永安河武南河以北集镇段设计上强调河道景观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河堤护岸采用石笼+水土保护毯护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形成良好的生态水景观,并提供互动的亲水环境。

永安河武南河以北非集镇段水面宽度较宽。在此结合景观考虑了3种断面型式:自然斜坡入水段;自然斜坡+二级生态砼挡墙段;亲水栈道段。

永安河武南河以南集镇段河口宽度为41.0 m,该区域结合景观布置主要采用2种断面型式:景观黄石+浆砌块石挡墙的护岸结构型式,部分区域设亲水步道;自然斜坡+二级生态砼挡墙。

永安河武南河以南非集镇段规划河底宽度为12.0 m,河口宽度为48.5 m。该区域河道断面以自然放坡为主,水位变动区铺设水土保护毯,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确保形成潜水生态区。转弯段采用生态砼挡墙断面型式,避免河道冲刷。

2.2.1.2驳岸层次多级化。设置多级驳岸,适应多种水位变化,增加多种滨水体验[19]。

2.2.1.3驳岸形式软质化[20]。亲水驳岸岸边设置浅水区种植水生植物。直立式驳岸可种植爬藤植物、单位种植钵、生态浮岛等,驳岸的软质化将带来非同一般的景观体验。

2.2.1.4防汛形式多样化[21]。利用水利工程驳岸及防汛要求,错层多种景观界面,防汛墙可与防汛通道结合,局部与地形结合,局部与景观挡墙、景观台阶结合,利用立面上的高差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2.2.1.5 防汛通道柔性化[22]。防汛通道减少至3.5 m,使得场地尺度感更好,景色更加宜人,可与多种步道形式结合,创造宜人的景观道路。

2.2.1.6外水内引。局部区域将永安河水引入两侧绿地,形成生态溪流、生态池塘,营造生态湿地,净化水质后重归永安河。

2.2.2利用各生态田园元素,构建生态花园。

各种田园化生态元素(绿化、生物、材料)以点为触媒,串联整体。

2.2.2.1生态绿化元素。利用田园农作物+当地乡土植物+粗放型管理植栽风貌打造原生态田园风貌,在承当涵养水源的责任之外,用生态化的理念与环境与生物达到和谐共生[23]。

2.2.2.2生态材料元素。场地硬质景观设计上,争取场地现有材料再利用,保留场地记忆,利用原生态材料及景观素材,通过生态元素塑造生态环境,使人感受更多的生态田园生活[24]。

2.2.2.3生态生物元素。鱼类栖息地的营造:①形成多孔植被护岸。利用树木、石头等多孔质天然材料形成自然护岸,形成大小不一的空隙,作为鱼类栖息地。②浅滩、水潭。设计浅滩和水潭,营造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附着在浅滩上的藻类是特定水生生物的食物,改善鱼类通道[25]。

鸟类栖息地的营造:①种植吸引鸟类取食的植物,形成鸟语花香的河滨绿化带。②构建人工河岸湿地,给鸟类提供多样的取食和安家场所。③设置观望台、观测道路,用于自然生态学习场所。

2.2.3注入各种场地活动,构建活力园区。

2.2.3.1穿越的活力。

场地引入城市绿道概念:(GREEN WAY)是一种绿色线形开敞空间,可为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组成城市慢行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游憩空间。

2.2.3.2停留的活力。

场地内设置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停留的方式吸引人气,增加活力,包括运动、休闲、茶座、垂钓、摄影等。

2.2.4汲取常州历史元素,提升常州文化。

2.2.4.1常州艺术文化。在多种景观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①与诗词同在。结合文化墙,普及历代诗人颂扬常州的诗词。②与名人对话。结合互动形名人雕塑,一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③民间艺术景观化。提取常州民间艺术精粹,融入景观中。

2.2.4.2常州水文化。

苏轼赞常州:清溪无底,天远夕阳多。常州淹城当选中国第一水城,常州水文化一向为常州的特色之一,场地将对常州水文化进行进一步演绎。场地中将分别从水的触觉、听觉、味觉、嗅觉进行全方位的景观体验。

2.3个性特色的详细改造内容

2.3.1主题鲜明的景观分区。

2.3.1.1北段。现代人文段,起于人民东路以北,止于长虹中路,约2.75 km。

现代人文段景观以现代、简洁的风格为主,以直线条为特色,局部设小平台停留休憩,同时设入口广场与城市场地对接。

生态美化主要位于人民东路—长虹中路西岸已改造直立式驳岸段,此处红线内无绿化,因此局部设置生态浮岛及垂直绿化,突出无处不在的绿色美。

老墙改造主要位于定安东路以南东岸区域,老墙标高降至4.5 m,后退3.0 m设新防汛墙,使生硬的墙体更加生态、活泼。

马杭南桥景观节点:将防汛通道向市区偏移,留出空间作为斜坡草坪,释放桥边视觉空间,当阳光照在草坪上,桥下通透明亮,舒适宜人。滨水喷泉、艺术雕塑及通透的视线则更能吸引市民到河边休憩。

2.3.1.2中段。城市休闲段,起于长虹中路,止于武南东路,约4.65 km。城市休闲段景观以动感、活力的风格为主,以折线条为特色,局部设亲水平台、停留广场。武南路永安河桥景观节点:台阶草坡的设置有利于水秀表演的开展。水景以静谧花园内的交互式旱喷作为水源开始,形成特殊景观更加强了城市和河流之间的联系。

2.3.1.3南段。自然生态段,起于武南东路,止于太滆运河,约12.40 km。

城市休闲段景观以生态、休闲的风格为主,以曲线条为特色,局部设亲水步道、休憩座椅[26]。

远宇桥景观节点:整合原有杂乱的桥下空间,以丰富季相变化的自然组团绿化种植结合一系列岩石景观,高低曲折的园路、平台,不规则竖立的岩石,在此空间得到展示,游人在强烈的视觉感受中,建立起对河流变化自然特征的感性认识。

2.3.2层次复合的滨水绿道。

2.3.2.1 静谧走廊(2.5 m)。穿越在杉树林、背景绿林、色叶林、树阵广场林、生态湿地林、滨水湿地等。

文化漫步道位于广电东路—虹北路西岸,主要将防汛墙后退,设置二级步道,同时防汛墙结合文化墙,科普历代诗人描绘常州的诗词歌赋。

2.3.2.2活力走廊(3.5 m)。串联主要的功能场地、主题花园,为都市自行车、跑步爱好者聚集地,作为城市绿道功能。

运动花园位于长虹中路—昌盛路段,该区域属于集镇段,运动花园的介入将带动该区域的活力。

花园茶座位于隔湖东路段,该区人气较高,休闲茶座的设置给游人带来休闲停留的好去所,成为风格独特的河滨会客厅。

水上舞台位于站北路段,该区水域局部内退,形成超亲水的空间,为室外表演营造一个独特的场地和环境,同时艺术表演将为该场地带来人气。

瞭望花园位于武南东路以南,位于生态自然段与城市休闲段的交接处,登高而望远,既可瞭望生态自然段,也可瞭望城市休闲段。

采摘花园位于阳湖路段,通过对果类植物的运用,营造生态的环境的同时,享受自然的乐趣。

婚纱摄影花园位于南湖东路段,以生态美景成为常州一大特色婚纱摄影花园。

湿地花园位于前寨公路段,局部区域水域内退设置湿地岛屿,设置浅滩,大量种植湿地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

2.3.2.3亲水走廊(1.5 m)。局部设置,增加木栈道等,增加更多亲水的景观体验。

观景平台位于菱港南路段,大型挑台的设置成为人们亲水、观水的一大景点。

2.3.3趣味盎然的主题花园。根据五感分为听水花园、闻水花园、活水花园、品水花园、戏水花园。

听水花园位于广电东路段西岸,此处红线范围内绿地较为充裕,局部调整防汛墙,设置亲水、听水空间。

戏水花园位于延政东大道段,該段地理位置重要,戏水活动的加入将给绿地带来无限的人气和活力,水文化也将得到无限延续。

闻水花园位于鸣新东路段,香花香草植物结合河滨水光潋滟,带来的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

品水花园位于武进大道北侧,原历史古桥处,外水内引设荷花池及品水轩茶室,设镜面水池突出历史古桥的核心景观,以“隐”“收”的做法体现历史内涵。

活水花园位于敬业路段,结合自然戏水设施、曝氧设施等,使活水花园兼顾净化水质、游赏趣味、科普教育的功能。

2.3.4主题鲜明的景观功能。①人民东路—长虹路。现代人文:通过特色植物景致和内涵塑造文化意境。

②长虹路—武南东路。城市休闲:通过观叶观花植物配置,呼应活力及休闲氛围,塑造不同服务景观空间。③武南东路—太滆运河。自然生态: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乔灌木,构建水岸特色的植物群落结构。

2.3.5妙趣横生的小品景观。

场地内设置文化景墙、名人雕塑、民俗小品等来融入常州文化,强化普及常州历史文化。

2.4专题设计

2.4.1植栽设计。

借空间四季植物的季相形态变化,水面、蓝天、草地及灯光等景观颜色变化组织,呼应文化之色、自然之色。

植物设计遵循“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生态配置手法,尊重现状、适地适树、功能优化、景观多样性等设计原则。

使其成为“城市花园”“生态森林”,让绿色空间渗透到基地。创造多样的绿化空间形态,或开敞、或静谧,形成多样的景观感受。创造四季分明植栽特色。平台广场:以体现古韵为原则,以传统园林种植为主;公共空间:除保留原有植栽外,搭配开花的乔灌木;滨水空间:以姿态优美或开花的乔灌木为主;重要节点空间:以松竹梅强化。

2.4.2硬质设计。

2.4.2.1生态路面。采用新兴的环保可持续性材料;采用大量可再生材料、快生木材;将场地内废物回收利用。

2.4.2.2景观生态驳岸。在水利驳岸基础上局部调整,设置多类型利于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小群落,全面实现自然生态的城市活力水岸。

3结论

该研究得出,在河道的生态治理过程中,可参照以下方法及原则:在实践方面,注重理念具体化;河道整治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工程的实施应因地因时因类制宜,按照具体河道的特点在时间、空间上予以把握;生态河道的构建必须贯彻生态与整体最优原则、以人为本等原则;生态河道的构建具有长期性;注重综合护坡以及生物沟应用、水质生态修复等。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孙东亚.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6.

[2] 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2002,13(3):377-382.

[3] 郭军.韩国首尔构建人水和谐的清溪川重建工程[J].中国三峡建设,2007(2):67-72.

[4]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贺缠生,傅伯杰. 美国水资源政策演变及启示[J].资源科学,1998,20(1):71-77.

[6] 姜彤.莱茵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经验对长江中下游综合治理的启示[J].水资源保护,2002(3):45-50.

[7] 季永兴,何刚强.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45-247.

[8] 陈兴茹.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浅议[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3):226-231.

[9] 董哲仁.河流保护的发展阶段及思考[J].中国水利,2004(17):16-17,32.

[10] 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9(4):433-439.

[11] 曹仲宏,刘春光,徐泽.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70-72.

[12]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 廖先容,王翠文,蒋文琼.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综述[J].天津科技,2009,36(6):31-32.

[14] 卞跃宏,张绍喜.对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112,115.

[15] 杨芸.论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J].四川环境,1999,18(1):19-24.

[16] 董哲仁.生态水工学——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学[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14-16,25.

[17]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8] 刘滨谊,张琰轶.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湖泊保护[J].中国园林,2003(6):63-65.

[19] 邴玉敏,阎冬梅,郭辉.浅论洸府河治理中的景观水利元素[J].今日科苑,2010(16):126.

[20] 陈小华,李小平.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其生态功能[J].生态学报,2007,27(3):1168-1176.

[21] 山本昌宏.河川环境行政の课题と展望[J].水环境学会志,1998,21(8):10-13.

[22] 吴树鸿,杨海军,何松云,等.深圳市西瀝水库生态河道的构建技术与原理[J].东北水利水电,2005,23(6):42-43.

[23]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4] 董哲仁.生态水工学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5] 郑天柱,周建仁,王超.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2002,23(S1):115-117.

[26] 王向荣,林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9(1):4-11.

作者:吴小兰 王云

上一篇:风险管控论文范文下一篇:价值评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