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改造调研报告

2023-03-21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乡村景观改造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乡村景观改造调研报告

绿化景观改造工程

绿化景观改造工程 监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路(**路~**路)绿化景观改造工程

2、工程位置:**路(**路至**路段)

3、主要施工内容:河岸西侧原有废除栏杆拆除、建筑垃圾清运、种植土回填、土方造型、绿化种植、驳岸新栏杆安装及旧栏杆的维修、驳岸真石漆、广场、园路、矮墙坐凳、景墙、观景平台、台阶踏步、景石、景观照明,原有栏杆、亭子修复等。

4、建设单位:****太湖新城市政公用局

5、设计单位: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6、项目管理公司:**工业园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监理单位:**建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8、施工单位:**市龙利园艺有限公司

9、工程质量等级:合格

10、工期:合同工期为60天,开工日期:2014年10月1日,竣工日期:2015年2月10日。

二、项目监理机构

**建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受****太湖新城市政公用局委托,现场成立以周德彩同志为总监的项目监理部,配备市政专业监理工程师一名、绿化专业监理工程师一名,满足该工程监理合同要求和工作需要。

三、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1、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工作:

在本工程的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始终贯彻以质量为中心的原则,坚持规范管理、严格监控、积极参与、热情服务的质量方针,通过主动控制、预控在先、动态管理、跟踪旁站、平行检验等手段控制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级政府颁发的现行有关工程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和本工程的合同、设计文件等内容要求,同时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理对策,实现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工程质量监理控制的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同时经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组织、质量保证体系符合有关规定。

(2)审核了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实施施工。 (3)对工程所需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认真审查进场材料的合格证、质保书。督促施工单位对主要原材料进行见证送样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予以退场,并重新送样检测,正到检测合格为止。严禁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在工程中使用。并会同业主、管理公司对主要苗木树种、景石、花岗岩栏杆进行产地考察。

(4)对隐蔽工程,监理人员及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隐蔽项目质量真实可靠。

(5)监理人员加强巡检,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取得联系,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及时组织复查。

(6)坚持工地例会制度,形成会议纪要。及时解决施工中的质量、进度及安全等诸多方面问题。

2、工程进度控制监理工作: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10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4年11月29日,总工期为60天;实际开工日期为2014年10月1日,实际完工日期为2015年2月10日,总工期计133天,工程实际工期较计划工期滞后73天。

工程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因本工程位于市中心商业繁华地带,加之市政道路改造施工,河道清淤,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以及电力、路灯、信号灯、公安监控等施工影响。

(2)施工现场有些地方实际情况与原设计图纸不符,需要进行设计变更。

(3)绿化种植的调整。绿化种植好后,业主对现场效果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见,导致部分苗木重新移植。

(4)部分材料样品的确认拖延了一定的时间。(如驳岸栏杆的石材) (5)施工单位的计划按排、劳动力配备存在一定的问题。 进度控制监理的主要工作情况为:

(1)认真审查施工总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施工合同工期,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总进度计划组织施工。

(2)对施工单位的阶段进度计划(如月进度计划等)认真审查,主要审查是否符合总进度计划要求,如不符合则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调整,以便总工期在施工承包合同工期内。

(3)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严重偏差时,首先签发进度控制类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赶工期。

3、工程投资控制监理工作:

本工程合同价为533.10352万元,工程投资控制监理的主要工作为: (1)严格审核已完工程的合同工程计量,排除了非正常原因引起的工程计量,并及时签发相应的工程款支付证书。

(2)认真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有关工程签证并报请建设单位同意后,签署处理意见。

4、工程合同、信息管理监理工作:

组成本工程的合同主要有:监理委托合同、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在合同管理中监理组安排专人负责保管,同时注意合同文件的保密性。

合同管理中主要监理工作内容:

(1)监理组向建设单位索取各合同副本复印件,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合同进行分析,熟悉合同内容,对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督促和协调合同各方严格履行义务;

(2)施工过程中,督促合同各方均严格执行合同有关条款,当发生偏差及矛盾时,及时联系各方协商处理,保证了各方的合法权益。

信息管理中主要监理工作内容:

(1)工程施工历史记录,正确反映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状况。

(2)工程计量与支付记录,按实际进度情况核实、按合同条件签发签证及工程款支付证书。

(3)工程质量记录,审核工序资料,认真进行检验批、分项、分部验收,正确反映现场实物质量。

(4)竣工记录:对各部门、各单位提出的验收意见进行汇总,提出整改意见和落实整改措施,检验整改结果。

(5)工程档案资料及时整理,对工程前期的资质审查资料、开工报告、工序质量报验资料、材料报验资料、各种检测试验报告、工程进度审批报告、工程款支付证书、来发文记录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均分类进行装订、归档。

5、现场组织协调及安全文明施工监理工作:

(1)处理好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主动协助建设单位处理协调现场及其他有关方面的问题。

(2)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相关行业监理规范的要求,编制了包括安全监理内容的项目监理规划,明确了安全监理的范围、内容、工作程序和制度措施,以及人员配备计划和职责等。

(3)审查了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 (4)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及时制止违规施工作业

第二篇:乡村聚落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留乡村聚落景观是我们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的方向,探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乡村聚落景观保护的关系。

一、乡村聚落景观的特质

1、田园山水:由田园景观、气候、水体、生物等要素有机组合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其中田园景观是乡村聚落景观的本底,是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特质。

2、乡村聚落:乡村总体布局形式以及街巷、民居、水系等物质要素构成的多功能的空间活动网络,是容纳人们居住生活、邻里交往和游憩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与田园山水是营造乡村意境的主体元素。

3、乡土建筑:这些建筑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元素,正是这些幸存的乡土建筑弥补了当今普遍存在的建筑形式过于单调的缺陷。

4、民俗文化:以语言、礼仪、仪容、服饰、节日庆典等形态出现的行为景观,涉及乡村的社会、经济、宗教、政治等各方面,是乡村聚落景观中重要的文化特质。

二、农民新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规划

1、现代农民新村或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

现代化农民新村构造了以小区家庭为单位的居住生活格局。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农村社区,改变了人畜共处、房屋破旧、垃圾乱放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公共设施提供了便捷的社区服务。但在农民新村规划中,往往只强调了社区的功能,而忽视了乡村社区的景观规划与乡村风貌塑造,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社区建设,破坏了具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因此我们认为,乡村景观规划与风貌塑造应该保持乡村的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坚持景观乡土性与建筑功能现代性的统一。对于传统的乡村聚落塑造,应按地脉肌理合理布置,依林就势,宜藏忌显,错落有致,与环境有机融合。在乡土建筑风貌的塑造中,建筑风格应结合当地乡土建筑特色,宜少忌多,遵循小体量、分散化的原则。在建筑材料上应充分体现自然、休闲、朴素、简洁的风格,用料突出环保化和生态化。

2、保留乡村意境,还是城镇意境?

由于城镇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积累程度、产业复杂程度等方面比乡村发展高,因此在城镇意境中更多渗透了城市景观要素。目前的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已出现城镇化小区的倾向,这不利于营造乡村旅游中应有的景观环境。

而乡村意境的规划以自然意趣、诗化田园为灵魂,挖掘农耕文化所承载的“以农为本”思想及人与自然和谐、政治秩序与自然规律和谐的思想,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物化到规划之中。乡村旅游规划中应该保留自然和谐的乡村意境。其总体格局应该呈现出田园聚落分散式的居民点体系布局、适度面积的农业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观体系布局,同时有河流、湖泊、湿地等乡村典型的景观要素镶嵌在景区中,以保持生态的多样性,达到自然循环的稳定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细部处理上,应充分挖掘田畴、林盘、农舍、篱笆、沟渠、湿地、河塘、水磨、水车等众多乡村景观要素,从多层面、多角度共同维护农村生态的自然环境,保留传统的耕作技术,保护人与自然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优美独特田园风光,营造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三、乡村旅游规划的方向

1、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根据乡村旅游特点,统筹规划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农业的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独特的农业旅游项目,把旅游产品贯穿在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环境质量,高价值效益的“三高”农业生产中,使传统粗放型农业转变为集精致性、系统性、集约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这对于吸引城镇游客到农村观光,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再分配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是整个乡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体现,是乡村社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能力的综合标志。以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保证乡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保证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保证人居环境的功能设施建设的便捷性和全面性,以营造出和谐、自然、优美的乡村整体人文景观生态系统。

3、提供乡村体验式旅游模式

购回空间是城市人自然本性的需求,是城市人对近远郊乡村的用地、环境、乡土文化的空间重组,通过购回乡村空间,城市人在乡村中找到了真正的度假方式。购回空间理念为游客提供两种乡村旅游的体验方式:第一是租赁方式,城市人到乡村租赁农户开设的乡村旅馆,与农民一起生活,体验乡村感觉。第二是买回空间,政府出台相应的法规,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将乡村土地统一集中,出让土地使用权,吸引城市人在乡村中建自己的别墅、小院落等,作为城市住所的补充,城市人可以定期返回乡村的“第二个家”居住。对于在乡村发展“第二个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和相应的土地配套政策,方便土地的适度集中。通过适当引入城里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劳动力本地化共同构成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此外,通过开展一系列参与性的农事项目,让游客真正体验农村生活、生产,感受“乡村农夫”生活。

第三篇: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

摘要:指出了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当下建设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从生态景观的内涵、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实践出发,探究了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景观途径、乡村水系生态景观、植被生态景观及道路生态景观的建设原则和模式,总结归纳了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以期为当下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生态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1 生态景观的内涵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综合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夜景。在15世纪中西欧艺术家们的风景油画中,景观成为透视中所见地球表面景色的代称。文艺复兴后,景观逐渐被引申为包含着“土地”的地理空间概念。尤其在

18、19世纪,这个空间概念获得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含义,即景观是总体环境的空间整体或地面可见景象的综合。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和Godron(1986)在总结前人关于景观及景观生态学的论述之后,将景观定义为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先党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一致性的区域。1995年Forman进一步定义为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内,景观是互不重复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主要特征是可辨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兼具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

生态景观建设是将生态环境学科融入空间规划等的综合学科,创造了一个可持续、自然的设计和建设实践的创新方法。每一块土地都是独特唯一的,并提供不同的微环境。生态景观建设的目标是设计出与土地和谐的方案,创造一个环境健康、可持续生产与生活的景观。生态景观建设致力于利用现有的设施和区域,加入生态元素和绿色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景观的服务功能。

2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相关理论

2.1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的生命支撑体系,是自然环境和位于村镇内外,由绿色、蓝色空间所构成的网络。它提供了多种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绿色基础设施是由公园、河流、行道树、农田、森林、广场和湿地等构成的网络,能够调节空气、改善水土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和投资环境,促使人们身心舒畅。

2.2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益处,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气候和水、净化环境、有害生物的控制等许多方面。乡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同时也赋予了乡村对城市的多功能性。其包括了景观的价值,但引入景观概念强调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新的特性,提高乡村景观的多功能。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景观层次上的建设,如拆旧建新、农村土地整治,其需要研究林渠和农田项目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提高生态景观的服务功能。

在项目实践中,应从生产性土地尺度提升到乡村景观镶嵌体尺度,不仅要搞好生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通过合理的物种循环和能量转换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减少环境污染,还应重视农业景观层次上的山水林田路形成的景观格局以及水土与生物等生态过程的恢复及重建,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态景观价值。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等不同组件层次上的变异性和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服务功能、景观观赏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应成为乡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长远效益的重要指标。乡村建设应重视生活生境的修复,建立富含生物的工程系统,也应该从加强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恢复和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4 乡村生态景观的特征及实践

随着个体和社会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是生态景观的特征和质量。景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是我们祖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生活印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自然特征流失、遭遇忽视,近年来乡村景观受到了严重破坏。乡村景观的特征是地域自然内在要素和当地人改造自然形成的外在特征的综合体,可以从土地类型、土壤和植物质量、土地利用的方式、人居类型以及给人的感知等方面识别。它创造了一种“记得住乡愁”的场所精神,如果失去这些特征,则会出现“千村一面”。关注景观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并识别景观的特征,并进行分类,提出维系、保护、延续、恢复及重建和提升景观特征的原则和方法。

在实践中,基于景观特征评价和保护的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要求就是:①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应顺应自然山水格局,保持山体、水系和自然地形地貌空间格局特征,保护和恢复原生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延续地域文化景观特征,实现绿脉、文脉和景观格局的持续传承和发展。②文化遗产是当地具有地域特色和场所精神的景观,美丽乡村建设应当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保留重要文化路线和原有乡土、民俗和休闲用地,修复或再现文化遗产景观,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标志性文化景观。③深入挖掘乡村景观美学和文化价值,充分利用乡土植物、乡土材料和传统技术与工艺,修复地域景观,保护、延续并提升乡村景观风貌。④加强乡村景观的特征提升,运用丰富的乡土植物组成植物群落,营造季相变化丰富的植被景观,提升乡村风貌的景观多样性。

3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景观途径

3.1 构建多样性、空间异质性景观

研究表明,增加景观异质性有助于提升乡村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永续性。增添树林、自然灌木篱、河岸缓冲带、绿道和公园等景观有助于提升景观异质性,并改善景观基质的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因此,在景观尺度上,应充分考虑自然、半自然及人工土地利用的分布格局,分析现有景观要素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实践联系或障碍,然后提出优化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绿篱、湿地、林地、池塘等景观斑块,合理规划农田、林地、村落的分布,在现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加宽景观元素间的连接廊道,引入新的景观斑块,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为多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进而达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3.2 保持和提高自然、半自然的生境

在高度集约化农业生产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中,不仅要求生产效益,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林网、田中林地及农田边界带增加高自然价值的生态斑块的比例,追求生态效益。例如在田间地头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或设置缓冲带等,为害虫天敌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3.3 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防止集约化生产

乡村农田不能单一强调规模作业,应结合土壤质地、肥力、水利、光照等环境条件和农作物生长特性,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开展轮作、间作混种等多种模式,一方面了解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增加景观的多样性。例如在传统果园中培植苜蓿等豆科植物,不仅抑制害虫,改善了果园小气候、增加了产量,同时也为土壤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3.4 保护生物廊道、提高景观功能的连接度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讨论空间异质性管理和维护,辨识景观的结构连续性和功能连接性,保护防护林带、河流等生物廊道,提高景观功能的连接度。就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看,大多数据研究表明,通过田地尺度上降低化学药品的投放、采用轮作和保护性耕作,景观尺度上管理和建设农田边界、沟渠路缓冲带、植物绿廊、缓冲带和小片林地,增加自然和半自然景观要素面积,可以有效提高景观空间异质性,提高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

4 乡村水系生态景观建设

乡村的水系主要包括河道、沟渠池塘、水库和湿地等,具有重要的生态、生产、景观、美学及社会功能。水体生态景观建设要按照生态和人工防护工程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建设生态景观化缓冲带。同时,要将生态网络、绿色廊道、休闲廊道建设相结合。

自然的河岸是健康的生态系统,对滨水区的管理要尽可能保持其自然状态,同时还应该创造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滨水缓冲带建设是乡村景观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最富有活力的生态与景观地区,可以丰富乡村景观和文化价值,为乡村提供良好的景观开放空间,成为乡村中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地区。河溪滨水区生态景观的基本原则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保持原有河流形态和生态系统

依形就势,遵循自然。尊重原有自然河道,尽量减少人为改造,保护自然水道。以保持天然河岸蜿蜒柔顺的岸线特点,保持河道的形状和形态的自由性,保持水的循环性和自动调节功能。在满足河道、提防安全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河道特性、水温条件、河滩结构和绿化功能的需要,确定河流宽度、横面设计、缓冲带建设和绿化植物配置方式等。

4.2 生态优先设计

河溪护岸要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河岸带原有植被廊道的保护,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修复和整治。规划设计应贯彻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河溪及两侧生物多样性,尽量采用滨水区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结构,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建立多层次、多样复杂的植物群落,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提高自我维护、更新和发展的能力。

4.3 提高河岸抗洪能力

生态优先设计。在水流比较急、河岸侵蚀较强烈的地区可采用石头、混凝土护岸,将工程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综合提升河道生态景观服务功能。在植被选择上,尽量选择乡土植物,特别具有柔性茎、深根可固定河岸的植物,还可以加固土壤。

4.4 突显高滨水带文化特征

尊重地域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过程,结合当地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构建滨水区的特色地域景观,提高景观的历史与地方文化的内涵,使滨水地带成为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空间。

5 乡村植被生态景观建设

不同类型地带的生态植被建设工程是实现景观尺度上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草被植物、绿篱植物和乔、灌、木等乡土植物开展植被工程建设,针对不同的地域及地段条件、功能定位,结合景观整体规划与设计,应用具体生态植被营建模式满足特定功能。主要的生态植被工程有农田防护林、山地和丘陵水土保持林、田埂地带、村庄及其沿河地带、绿色开放空间等。乡土植物景观从安全性来看,具有体验性和亲和感;从景观美学来看,能够呈现独特的田园风光;从生态角度来看,多种生物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从精神角度看,使人们感受到乡土性,记得住乡愁。

6 乡村道路生态景观建设

道路,尤其是硬质道路,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道路廊道的增加是造成景观破碎化、生境损失的原因之一,也是形成干扰与隔离效应的动因和前提。为减小道路对生态的消极影响,乡村景观生态道路的建设主要考虑道路建设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美丽乡村道路生态景观设计应该符合地域特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设计要充分体现出乡村的独特风情,营造生态环保型的景观道路;道路绿化建设工作应先保护后绿化,如保护地标树和乡土林;绿化应乔、灌、草结合,注意植物的合理搭配,维护物种多样性;有利于车辆安全通行,构建开阔化的多样特色空间;生态路面的设计重点在于路面结构层的透水和透气性,根据道路等级、车流量,合理确定道路硬化方法;避免田间道路没有硬化或是过多的硬化,走向两极化。

7 结语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包括农业生态景观、水系生态景观、乡村植被生态景观及乡村道路生态景观。笔者在文中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从当下城市化迅速的脚步看,景观生态建设还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将生态景观融入到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宇振荣,张 茜,肖 禾,等.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7).

[3]Chapin F S Ⅲ,Carpenter S R,Kofinas G P,et al.Ecosystem stewardship:Sustainability strategies for a rapidly changing planet[J].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2010,25(4):241~249.

[4]宇振荣,郑 渝,张晓彤,等.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91~97.

[5]郧文聚,宇振荣.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1~6.

[6]唐 珂,宇振荣.美丽乡村建设方法和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第四篇:乡村论文:小楼乡村生态旅游绿道景观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绿道景观是绿道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保护环境、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乡村景观规划学及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对小楼镇现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该城镇现行的旅游总体规划进行分析研究,探析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中绿道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摸索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的科学发展道路。论文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与、研究范围、方法和框架。第二章对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综述。辨析与界定了乡村、景观、乡村生态旅游概念,以及绿道的定义、功能、分类与构成。然后阐述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与绿道规划建设等相关研究概况,并总结目前国内外绿道研究现状及国外绿道研究给我们的启示。第

三、四章为本文重点。第三章对小楼镇乡村生态旅游绿道景观的建设现状从纵向与上层次规划的关系,和横向规划建设机制、方法和取得成效展开剖析,进行了大量的现状调研和有关数据统计工作。第四章运用第二章的理论基础,对小楼镇乡村生态旅游绿道景观建设要素进行研究,从绿道景观构成要素、绿道系统结构和绿道网规划设计理论运用等层层深入论述。第五章作为本文的结论部分,根据第三章、第四章对小楼镇绿道景观规划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从乡村景观建设和绿道景观生态建设两个层面,提出小楼镇乡村生态旅游绿道景观建设的实施对策。

【英文摘要】The landscape of the Green Roa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reen Roa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 essay adopting the theory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landscape ecology, analyze current natural resources, human cultural resources as well as overall tourism planning of Xiaolou Town to develop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rural

eco-tourism planning and find out some mutually beneficial approach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s and ecology. The first chapter is preface mainly clarifying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purpose, scope,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 of essay.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ssay. Explain and define the notion of rural area,

landscape and rural eco-tourism as well as the definition,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of Green Road. Further introduce the related researches of r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rural eco-tourism planning, Green Roa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refore demonstrate several enlightens from domestic and oversea researches and status quo.The third and forth chapter are the critical chapters. Lots of case study and data statistics are implemented in this chapter by analyzing the vertic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upper planning and

horizontal relationship with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echanism, approaches and outcomes of rural eco-tourism of Green Road Construction in Xiaolou Town. Based on the theory developed in chapter two, the forth chapter progressively discuss the elements, systematic structure,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y of Green Road landscape resulting from the researches of Xiaolou Town rural eco-tourism of Green Road construction essential factors.Accord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shortcomings of Xiaolou Town Green Roa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hapter V brings up the rural eco-tourism Green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from aspects of both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Green Road landscape ecology construction.【关键词】乡村 乡村生态旅游 绿道景观 规划建设

【英文关键词】Rural areaVillage eco-tourismGreen Road landscape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目录】小楼乡村生态旅游绿道景观建设研究

5-6ABSTRACT6第一章 绪论10-14摘要1.1 研究背

1.2.1 研景与意义10-1

1究对象11

12-1

312-13

14-281.2 研究对象与目的11-121.2.2 研究目的11-121.3.1 研究范围121.4 研究框架13-141.3 研究范围与方法1.3.2 研究方法第二章 理论综述2.1.1 乡村与景观2.1 概念辨析与界定14-19

的概念14-1

5152.1.2 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类型2.1.

42.2.1 乡2.1.3 绿道的定义、功能、分类与构成15-192.2 相关研究综述19-27绿道景观的定义19

村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19-20

研究与实践20-

2121-272.2.2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2.2.3 绿道规划建设研究与实践2.3.1 乡村生态旅游对景

2.3.3 国外

第三章 小

3.1 小楼镇上2.3 本章小结27-28观的要求272.3.2 国内绿道研究现状27绿道研究与实践案例对我国绿道建设的启示27-28楼乡村生态旅游绿道规划建设现状研究28-48

层次规划概况28-37

28-293.1.1 增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3.1.2 小楼镇总体规划、小楼人家旅游区总体规划、景

3.1.3 上层次绿道网规划32-37

3.3 小楼绿道网建设现状

3.3.2 绿道网建

3.3.4 绿3.2 区景点规划29-32小楼镇概况37-3939-463.3.1 绿道网规划设计39-40设措施40-413.3.3 绿道网建设内容41-4

4道网建设成效44-46

463.3.5 绿道网运营及后期管理3.4.1 规3.4 小楼绿道网规划建设现状思考46-47

划结合现状资源,重点突出东部46

路形态单一46-473.4.2 建设措施灵活,道第四章 小楼乡

4.1 小楼绿道景观

4.1.2 人工

4.2.1 3.5 本章小结47-48村生态旅游绿道景观建设要素研究48-76的组成要素48-50设施49-504.1.1 植物廊道48-494.2 小楼绿道景观的空间形态50-6

2绿道景观的点50-5

5绿道景观的面56-62

62-74

62-684.2.2 绿道景观的线55-564.3 小楼绿道景观规划设计4.2.3 4.3.1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的运用4.3.2 乡土景观设计原理的运用68-744.4 绿道景观建设思考74

显著74

744.4.1 景观生态结构完善,乡村景观特性4.4.2 以乡村观赏性景观为主,历史文化景观薄弱4.5 本章小结74-76第五章 小楼乡村生态旅游绿

5.1 乡村景观建设实施对策道景观建设对策研究76-82

76-77

76-77

转化77

态原则77

77-805.1.1 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利用优美田园风光5.1.2 合理规划农业生产,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5.1.3 体现地方人文历史内涵,建设遵循简约、原生5.2 绿道景观生态建设实施对策5.2.1 人工景观自然化77-785.2.2 构建合理的绿道景观生态格局78

78-805.2.3 师法自然,植物造景5.3 建立长效的绿道

结语

学术刊5.2.4 生物多样性建设80运营管理机制80-8182-835.4 本章小结81-82著作图书文献83参考文献83-86

物文献83-84

84-86

87-88学位论文文献84其他资料文献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87附表88

:139938848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好友请加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第五篇:关于三江两岸砂石码头景观化提升改造指导性意见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全面落实建德市委、市政府《“三江两岸”建德段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环境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对保留的砂石码头按照生态化要求进行景观化提升改造,使影响水体质量和两岸景观环境的问题得到全面整治,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根据“三江两岸”建德段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因地制宜,综合整治,不断改善码头的视觉景观。

二、原则

1、码头位置应当符合《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当地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和杭州市“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的有关规定要求,避开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2、码头位置应当符合港口、航道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3、原址提升码头泊位控制在现实际使用的泊位数以内,原则上不超过2个;异地新建码头泊位控制在2个以内。

4、原址提升码头使用岸线控制在原使用岸线范围内,原则上不得新增使用岸线;异地新建码头根据泊位数合理确定使用岸线长度。

5、原址提升和异地新建码头不论泊位数多少和岸线长短,一个码头注册一家经营企业。

三、适用范围

(一)原址提升整改

按照杭州市“三江两岸”码头整治的要求,建德市三江两岸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保留的砂石

1 / 6

码头。

(二)异址新建

码头原有位置难以提升整改,但当地建设确有需要,经乡镇申请相关部门选址确定,市三江两岸整治领导小组同意异址新建的砂石码头(异址新建码头2013年9月底前项目未启动,视为自动放弃,规划指标不予保留)。

四、提升整改和建设标准

(一)景观化要求

1.码头景观化整改应在不影响码头作业的前提下,在码头前沿和场地周边由林业部门指导种植合适的绿化树木对堆场进行遮挡,优先选用本地常见的常绿、易生长的绿化植物,整改后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2.码头场地道路应进行硬化,裸露的非硬化地面应当绿化。

3.对老旧的码头作业设施实行定期修整,实行统一着色等措施,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二)原址提升整改要求

(1)码头岸线长度按下列标准控制:设置1个泊位的码头岸线长度原则控制在60米;设置2个泊位的码头岸线长度原则控制在120米;

(2)码头吊机等装卸设备必须符合质监部门的要求,并取得合格的特种设备检测报告;原则上吊机起吊能力不得改变,如需提高起吊能力的吊机基座需经过正规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

(3)码头必须提供水利部门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和审查意见书、环保部门的环评意见书、老码头技术检测评估报告和整改确认单。

(4)码头应设置必要的标志标牌,对码头区域的道路进行硬化;

(5)码头在环境保护方面必须符合环保部门的管理要求;

(6)码头应当按照景观化要求进行改造;

2 / 6

(7)安装码头视频监控系统。

(三)异址新建码头要求

1.应当按照港口、码头工程设计、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码头泊位数按照市三江两岸整治领导小组同意的泊位数设置。

2.设计方案中应当有“三江两岸”砂石码头景观化改造内容。

3.码头建设按国家交通基本建设程序执行。

五、操作流程

(一)原址提升整改

1.码头业主应当委托有资质单位按照《杭州港老码头可行性与技术检测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老码头技术检测评估,取得评估报告后通过专家审查,明确需要整改的内容和要求。

2.码头业主根据评估报告需整改的内容,委托有资质设计单位按照要求进行码头景观化和提升整改设计,由所在乡镇(街道)初审后,报交通局(港航)审核同意后实施。

3.码头提升整改完成后,由码头业主根据《老码头技术检测评估报告》提出申请,市交通局(港航)牵头组织林业、环保、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验收,由评估单位出具整改确认单。港航部门根据验收结论办理岸线许可证、港口经营许可证换发证工作。

(二)异址新建

1.异址新建的码头为临时码头。

2.码头业主初步选址确定后,经所在乡镇初审同意,将选址方案报交通(港航)、国土、水利、环保等部门审核同意。

3.选址方案审核同意后,业主办理相关的土地、水利、工商、环保审批手续。

4.业主按照《港口建设管理规定》,进行码头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应当按照规定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

3 / 6

5.项目施工完成后,由业主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港航部门颁发相关岸线和港口经营许可。

六、码头的日常管理

1.码头经营业主应当取得工商、环保、税务、供电、质监等相关手续,依法纳税,合法经营,规范管理。经营企业是港口码头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主体。

2.市交通运输局是本市港口码头行政主管部门,建德港航管理处具体负责港口岸线、港口经营行政许可的受理、初审、上报及经营资质、安全监督等日常检查工作。

3.市公安、工商、税务、规划、环保、水利、旅游、供电、国土、质监等有关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能,做好港口码头日常经营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4.各相关乡镇(街道)是负责本辖区的港口码头社会综合治理等社会职能工作。

5.生产性企业的非港口生产区域(制砂生产等)安全管理工作按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由市安全监管局负责。

七、提升整改涉及的相关部门职责

1.现场办:负责码头景观化和提升整改相关的协调工作,定期组织召开情况通报会和分析协调会,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和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三江两岸”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2.交通(港航)部门负责砂石码头审批和建设的指导工作,指导码头业主做好老码头技术检测评估;

3.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督促码头业主做好吊机等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

4.市环保局督促码头业主做好码头的环评工作;

5.市水利水产局督促码头业主做好码头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和审查工作;

6.码头景观化整治与“四边三化”江堤复绿相结合,由市林业局负责指导实施;

7.码头所在乡镇(街道)负责砂石码头选址、景观化和提升整改方案的初审工作;负责

4 / 6

新违建砂石码头的整治牵头工作;

8.市发改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分局、财政(地税)局、国税局、住建局、安监局、旅游局、供电局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做好码头景观化提升改造相关工作。

附件:“三江两岸”砂石码头景观化提升改造名单

建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7月23日

附件

“三江两岸”砂石码头景观化提升改造名单

序号所在乡镇码头名称法人代表控制泊位数备注 1下涯镇建德市华奕建材有限公司杨月华

2原址整改(下涯施家)2下涯镇建德市下涯镇下河沙石料厂潘建新1原址整改(下涯下河)

3下涯镇建德市元生砂石料有限公司胡元生2原址整改 4杨村桥镇建德市杨村桥绪塘大荣砂场程大荣1原址整改 5梅城镇浙江沙王建材有限公司唐彩娟2原址整改(梅城洋尾) 6梅城镇建德市梅城镇联红村宏军沙场张红军2原址整改(梅城联红) 7三都镇建德市新振砂有限公司张兴来2原址整改(三都下钱)

5 / 6

8三都镇三都砂石码头(暂定)2异地新建(三都工业园区东侧堤坝外) 9大洋镇建德三河树芳砂场胡建华2原址整改(大洋三河)

10大洋镇大洋砂石码头(暂定)2异地新建(大洋胡店上塘坞新化煤码头下游) 11大洋镇大洋麻车砂石码头(暂定)2异地新建(大洋麻车)) 12乾潭镇乾潭砂石码头(暂定)2原址整改

13洋溪街道下塘码头(暂定)3原址改建(洋溪下塘) 14洋溪街道3 15洋溪街道3 16下涯镇建德市恒大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江剑2原址整改(企业自备码头) 17大洋镇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阳贵2原址整改(企业自备码头)

说明:码头占地面积以国土出具的证明材料为主,岸线使用长度及泊位数以设计单位的方案设计为主。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纪委,市人武部,市各群众团体。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

市各民主党派。

建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7月23日印发

6 / 6

上一篇:修辞无处不在教学实录下一篇:新春联欢晚会节目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