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新思考

2022-09-02

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新思考

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铜山区太山中学

李玲

内容摘要:作文是初中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要端正文风,培养正确的做人之道,解放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让阅读点燃他们的激情,让写作熏陶他们的情操,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解除枷锁 解放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性质与地位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我们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活动形式,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全世界都把“读、写、算”作为人的基本能力。既然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因而,学习写作就成为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形式。可以说,作文是最严格最规范地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写作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应引导学生来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写作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它是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创造性地描写世界,表现世界,创造性地抒写自我,表现自我。所以,写作能力往往是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它甚至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可以说,写作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另外,阅读、口语交际都有着它们独立的重要地位。但听、说、读、写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读写结合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作,以读导写,都是可以的。

初中阶段7——9年级在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了写作要求,主要目标就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可事实是怎样的一个现状呢?我们的学生为了考试得高分,写文章都是有套路的,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化作蜡烛;写蚂蚁搬家总要写人多力量大;写路,不定要写人生道路„„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无当的空话,打官腔,唱高调,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长此以往,必将窒息人的精神,扼杀人的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我们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小培养好的文风,不但对于写作,而且对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试想,一个从小就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的人,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中小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这个民族国家的未来着实令人担忧。对中小学生作文的文风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分析一下原因,我们发现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老师。目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家长、学校怕小孩出事,长期把他们封闭在学校、家中,远离社会,生活单调,面对作文题,你让他们怎么有话可说?现在老师也为了学生能得高分,重视的是形式,写作技巧,轻的是文章的立意,功夫都花在字词句上了。写作束缚太多,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老师恐怕学生跑题了,不断地提醒他们立意要高远,思想境界要高。孩子不接触社会,不关心国家大事,甚至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你让他们怎么立意高远?本人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孩子们的父母多半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赚不了多少钱,对于孩子们要求也不高,学生基本上是买不起好的报刊杂志来阅读,一流作品读得少,好的作品读得少。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见识,再加上老师这样那样的引导,学生也只能说假话、空话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应该对症下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必须解放学生,降低写作门槛,不要给学生在思想上有过多的束缚。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写作的兴趣,关注身边平凡小事。从平凡小事中发现蕴含的真善美,让他们想写、爱写。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去阅读,读好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第二点: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从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尊重他人。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称高格,自有妙句。”韩愈在《人间词话》中也说过:“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教师应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鼓励学生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有个性就有真情。

第三点:利用好“读书笔记”这块写作阵地。开始写作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让学生逐渐知道 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需要。鼓励他们多写、勤写、想写就写。

第四点: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引导他们用心灵去观察、感受,会观察,会思考,逐步引导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真切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平时做一个细心人,积累写作的素材。近年来兴起的话题作文无疑对学生是一个解放。在相对大的范围之内学生有了更多选材的余地。老师也应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文。不要总是用成人社会的要求来要求、规范学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不管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加以鼓励。只要是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第五点:重实践、重过程写作知识,力求精要有用。如果用系统化的教学,可以说对学生收益匪浅。但前提是学生首先要写,能写出来话,在写作实践中,教师每次作文可以就训练的某一点作重点指导。坐而论道,有害无益。在平时作文中,我发现学生有一个习惯:作文发下来首先看分数,再次看评语,作文中出现的哪些不足之处根本不去考虑。所以作文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在分组、互改的过程中汲取了他人好的写作经验,对自己无疑也是一种学习促进。

第六点:加强写作与阅读、与口语交际的关系。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阅读,没有阅读知识的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什么?除了本年级要求的文学名著外,也应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读得越杂,涉及的面越广,学生所积累的知识就有可能越广博、越深厚。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另外,我们语文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其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写作。

第七点:重视写作的合作、展示、交流。我们学校每学期都积极创造各种写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作文比赛,征文比赛,以及我们学校自己创办的校刊——《银河》杂志,这些阵地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想写、想写好,想一展风采,同时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都来写作,参与到写作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无定法,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多阅读,多积累,多实践。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谈语文教学》

魏书生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

5、5

2、《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程序》 陈郁新

3、《优化中学写作教学浅议》

庞蕾

河南教育200

4、12

4、《积小流以成江河——作文教学点滴拾遗》 赵浙燕

.

第二篇:新课改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开发区硖石小学 刘静

英语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最好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多地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阅读,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提倡“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读写水平却没有真正跟上,以至中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了衔接不上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合理使用教材,循序渐进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抓好英语阅读教学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材,逐步分段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点突出阅读与朗读相结合、与表演相结合。英语中有不少儿歌、名言警句,这些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激发兴趣,培养语感,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给孩子渗透这些内容时,要充分利用图片或动画辅助,帮助孩子理解单词及简单的句子。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连环画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或者放有声录音带,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声音感染中不知不觉地接触较多的单词和词汇,帮助学生把单词的音、形、义结合起来理解。再如小学生好表演,在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为检阅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搭建舞台,使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重点要求精读与泛读相结合、与课外相结合。根据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相对进步的情况,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英语故事,培养学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新词在句中含义的本领,并引导学生掌握对非重要单词跳过去的阅读方法来读懂故事内容,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读下去。同时,鼓励学生订阅一些英语报纸和图文并茂的英语简易读本,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编辑英语小报、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课本剧等方式让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欣赏阅读、理解阅读。

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重点做到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故事发展的过程,整理一篇次序混乱的短文,领会文章的组织与结构。或者结合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词汇来写一些主题小作文,将学生的阅读活动与听、说、读、写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阅读训练

新课标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动脑、勤于动手、合作交流。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阅读文章缺乏兴趣,即使读懂了,也局限于课本内容,阅读效率不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让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1、精心设计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切入点。小学英语的阅读文章篇幅较短,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少及未涉及过语法的局限性,再加上小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耐心,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读的时候没有目标或读了后还是比较迷惘。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渗透文章内容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可以帮助理解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教PEP Book 7 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PART B Let’s read 出现了两个句子I’m going to plant trees. So I’m going to the plant shop. 很多同学不能理解plant的意思,我就在黑板上出示了两个问题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 Where is Sarah going to buy the plants?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后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说前一个plant是植树的意思,而后一个 plant则是植物的意思。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的任务仅仅局限在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虽然一问一答能让学生对阅读短文有所目标,但“一问一答”挤牙膏式的交流容易造成课堂毫无生气,且效果一般。因此,在阅读课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轻松、有趣,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妥善引导,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尽量让学生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就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

三、开发课程资源,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课堂上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水平,但是仅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让学生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和运用英语,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培养阅读兴趣。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我尝试开展一些“读报摘抄”活动,通过报刊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我会要求学生每周在学完一篇阅读课后写一篇英语短文,或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则英语小故事,看一个难易适中的英语动画片。这些材料内容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新单词量有所增加,因为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记得特别牢。通过带领学生了解许多课外知识,在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延伸了英语的阅读空间。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目标解读与思考

写作是语文课程标准五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各学校“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语言发展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反映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主要标杆之一。

多年来,为什么作文教学不尽人意,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谈作色变”的现象仍然存在?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过于追求完美,拔高了写作要求,脱离了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体验;二是过于放纵,随意降低了写作目标,出现了作文教学无序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写作现状,《语文课程标准》从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经验,靠船下篙,对各学段的习作(写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认真解读,领悟其意,把握好各阶段的目标,上好作文课。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无论作前指导,还是作后讲评,都是“日常的教学过程”,要理所当然地肩负起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任务”。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让真情实感在笔端中流淌,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指向,其中蕴含着一定的认知抉择。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个教师热爱写作,善于作文教学,学生必然会耳濡目染,就可能产生写作兴趣,并能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乐观向上,端正写作态度。

价值观是和社会性需要联系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持的判断标准。对价值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某种程度上说,人生观往往等同于价值观。作文讲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是非观的评判,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正确地辨别事物,明白对与错、美与丑、好与坏往往取决于一念之间。 杨再隋教授说:“无论是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和价值观都和情感相联系。或是一种情感现象,或是一种情感内容,或是一种情感过程,或是情感对理性的投射,或是情感的道德、人格、操守的升华,看来都离不开一个„知‟字和一个„情‟字”。作文教学是语文知识积累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语言文字的一种表达方式。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向”,其实强调的就是文以载道,道寓于文,文道统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文章都是以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缘情而发的。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情者文元经”,文章的情感表达应当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真挚,无矫揉造作之感,无装腔作势之形。

在小学各学段的作文教学中,既要把握好“标准”之度,又要激发“情感”之势。 第一学段:写话

第一学段,也就是1—2年级,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写话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写话这个基础的好坏,将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作能力的发展。如果一个孩子入学不久,就对语文课产生了恐慌,怕说话,怕写话,其后果是不难想像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关注第一学段的基础教育,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时,特别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美情趣,使学生尝到学习的兴趣,作为重要的目标提了出来。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是: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词。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这些要求的核心,就是“对写话有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喜欢通过写话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样的要求是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先说后写,写作内容比较浅显,表达的意思比较简单,一句话,只要有“有兴趣”,其他都好商量。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爱写、乐写,大胆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

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也需要一线教师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这其间的情感因素对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学段:习作 新课程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表达”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这阶段的“习作”课程目标有7项,归纳起来着重说明一个特点: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淡化文体要求,提倡自由表达,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自信心的确立。

“习作”要求中的几个“关键词”可以这样解读:“留心周围事物”,它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处处皆语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心的树立对于任何学生来说,都是第一位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老师,最要紧的就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快乐地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它提倡自由表达,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由学生做主;“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修改习作”它强调注重个人体验和语文实践;“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它鼓励学生要有成就意识,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突出了一个“实”字,写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是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出自己的真实的情感和体验。不要写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假话。

第三学段:习作

小学阶段,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相对前两个学段来说比较高,这个学段的习作要求有7项: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会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细读“习作”目标,不难看出,这学段的作文教学从目的、方法、内容、形式、速度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任务。

为什么要写作,为谁写作,课标明确地告诉学生:“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就是走入内心,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说自己“一吐为快”的话;“与人交流”就是坦诚布公,以诚相待,以心换心。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里对写作方法提出具体的要求。“独特感受”就是指自己独有的而别人没有的感受,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感受。教育不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吗?这种“独特感受”就是作文创新意识的诠释。这种感受不可能空穴不风,凭空臆造,它来自于“观察”,取自于“见闻”。

这学段的作文内容有哪些要求呢?课标指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就是把一件事情或一次活动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写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把活动的前因后果实实在在地写完整。无论是记实作文,还是想像作文,都强调了“真实”与“独特”。这在以前所有大纲都曾提及,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新命题新要求。记实作文,就是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还生活的本来面目,写真实的事,真实的人,真实的物,真实的心理活动,真实的思想感情。

作文文体有读书笔记、应用文、记实作文、想像作文,表达的形式因人而异,强调了作文的个性化,“自我表达”、“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作文过程,是一次个性张扬的表现,也是一次独特情感的流露,更是一次生命历程的锤炼。唯有这样,才能杜绝作文中的抄袭、编造、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等现象。

讲究作文速度,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从来没有提过的要求。现在提出:“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就强调了一个“快”,作文要做到“倚马可待”,就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积累丰富,思维敏捷,能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选材、快速行文。这样的要求对

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高了一些,但是,信息社会讲究的就是“快速”,这是社会发展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挑战,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快速反应,快速出手。

写作评价

重写作指导,轻写作评价,这是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导致作文水平不经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评价要求,应当做好以下方面的评价:

1、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的写作都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评价学生的作文,不只是关注写作结果,更要关注写作过程和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即:指导审题——选材——起草——修改——讲评。

2、重视对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评价学生的作文,除了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外,即“作文水平发展”,更要关注写作兴趣的情意取向,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并能“创意的表达”,在“真”字上做文章,即真“事”的叙写,真“心”的投入,真“理”的表达。真事,就是情感,绿色的生命底色;真心,就是态度,蓝色的心灵家园;真理,就是价值观,金色的思想光芒。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帮助学生批改作文固然重要,但教师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更为重要。指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叙事真实,感情真切;(2)主题明确,中心突出;(3)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4)布局合理,层次分明;(5)语句通顺,描写生动形象;(6)书写工整,有无错别字;(7)用词恰当,标点符号准确。这是评价写作修改能力的主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自觉修改作文意识的重要途径。

4、重视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既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又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作文的“情”和“趣”。对于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课标提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一句话,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因班因人而宜,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地写作,诗意地表达;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作文评价方式都行。

综上所述,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作了详尽的说明,语文老师只有做到胸有“标准”,才能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给情感一个阶梯,给态度一个准备,给价值观一个方向,应该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八鱼中心小学

戴红珍

孙永尚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评课作为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然而我们平时较多地关注“上课”、“说课”、讨论“好课”的标准、“好课”的设计与落实,较少把我们的视点聚焦于“评课”方面。评课不仅可以给上课者、观摩者以反思与启发、更能促进评课者的教学能力,要评课,尤其是评好课,需要评课者在很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努力。“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能否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多样性,以便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潜能的提升和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当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①教学环境: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

②学习兴趣:教师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学生是否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③自信心:教师能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习方式:教师能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是否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②思维的发展:教师能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统计观念、

合情推理能力、初步的演泽推理能力与初步反思的意识;

③解决问题与应用意识: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否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能够根据数学问题情境的特点,组织教学。有些问题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评价时还应关注: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具有刻意求新的意识和大胆尝试的精神。 要重视继承前人优良的教育传统,决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研究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史上值得借鉴的经验,也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分析批判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失败的教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大胆的尝试,要敢于超越传统,综合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评价中主要观测:(1)在教学设计上有没有新的思路?(2)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没有新的探索,新的尝试?(3)蕴涵的教学思想有没有站在时代的前沿?

2.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教师“教不越位”,学生“学习到位”。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有机协调的系统,重教轻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中,不仅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考虑到学生怎样学。使教学真

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不回避问题,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提问的启发性,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真正做到北师大的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评价中主要观测:(1)是否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

(2)是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3)是否能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4)是否能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5)是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特别是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法指导?

3.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而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要解决这一矛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采用一些能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策略。把个别参与为主的组织形式,转变为由全体学生参与为主的组织形式。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确定组织形式的基本要求,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一问一答等“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形式。把“一刀切,齐步走”的组织形式,转变为因材施教、分层达成的组织形式。

评价中主要观测:(1)是否力求改革单一的课堂交往形式,建立多向的课堂交往形式?(2)是否采用小组讨论,同桌合作,提高单位时间的受益面,发挥同学集体的作用?(3)是否注重练习的层次性,设计一些“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开放题?(4)是否注意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现自己,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没有特殊政策?

4.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

“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一方面,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知识和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教师就必须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使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评价中主要观测:(1)是否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因素?(2)是否注意用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3)是否用开放性的策略来教学封闭式的内容,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4)是否创造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放像机和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还只是初露头角,但优势非常明显。它能集图、声、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等。但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教学手段毕竟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受到学校的电教设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况且,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代表传统的教学思想;相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二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绝不排斥其它教具、学具的使用;相反,各种教学手段的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

评价中主要观测:(1)是否注重多种手段的优化组合?(2)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到好处,真正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6.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教学,而不只是教学教材。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评价中主要观测:(1)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课时教学内容?(2)是否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就教育评价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就一般的评课而言,评课的目的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三是对课堂教学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因此,评课应坚持少批评多鼓励的原则。对授课老师的独到之处要大加赞赏,对不足之处,要用发展的眼光期待教师的成功!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在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是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而是来自他自身的兴趣,这是学生主观的表现。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关乎到他一生的成就。没有一个人因为不好的学习习惯而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阅读能力

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

新课改实施多年,在不断深化的新课改过程中,小学语文在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很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各个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作用和影响。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不善于反思的老师不会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每一名小学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树立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在这里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外,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等两个特点,交流和表达是工具性的体现;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是人文性地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两方面的体现。树立大语文观,给学生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视角。让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尤其是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场生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把教学的眼光放长远,具有大教育观和大语文观。不能仅限于学生的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想到更长远的学习和应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超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是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而是来自他自身的兴趣,这是学生主观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学生只有学好语文的字词句,才可能学好其他科目。所有的知识都由具体的文本来阐述,学生学习知识需要阅读文本,而文本的阅读能力就取决于语文的学习。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他们是满怀兴趣的,但是在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他们的学习缺乏兴趣了,是什么原因呢?不仅仅是因为知识的难度,更主要的是老师没有把学生引领到门内。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兴趣的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不高。教师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开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乃至各个学科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关乎到他一生的成就。没有一个人因为不好的学习习惯而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书写习惯、读书习惯、作文观察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等,都应该认真打好基础,这些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在读书的时候圈圈点点,做好标注,这些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另外一点是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工具性的表现,而写作能力既是技巧的体现也是观察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关键。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关键是如何撷取、如何提炼,将生活中的真善美体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常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经常举办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读书有益,不管是文化积淀还是文学积累,都依靠阅读来实现。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阅读量的保证,是做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

四、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由于其本身的诸多阅读特点,在文学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传达的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在基础教育中,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审美趣味等特点,儿童文学应该成为文学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文学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育、美育、智育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它应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心。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于促使儿童健康成长,通过阅读儿童文学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启发着儿童的思想和品德,感染和影响他们的情感和情操。儿童受环境的影响大于受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儿童文学已不足以适应儿童的心里发展需要,只有不断提高儿童文学水平和全社会人的基本素质,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哲学、童年史、民俗学都是儿童文学理论的重要资源。由于儿童本身拥有的知识有限,对自然地理也相对认识很少。通过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舞他们对大自然的浓厚的认知和兴趣。作为儿童本位的文学,所有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都会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

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一名语文老师永远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怎样做,每一名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如何在良好的基础上提高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树立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深化素质教育,树立大语文观,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范雪娇.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11(09) [2] 王璐.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8) [3] 陈香磊. 现代教育技术给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翅膀[J]. 科技资讯. 2010(13)

上一篇: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下一篇:小学作文快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