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2024-05-07

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精选6篇)

篇1: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提要 作文教学改革必须吸收有关新的科研成果作为其理论依据。作文教学改革必须重整体、重过程:作 文指导――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作文批改――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作文评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作文训练――变单一式为复作循环式;作文活动――变室内为社会;作文发还――变揣进抽屉为相互传阅观 摩。如此改革,可产生多元效应:可操作性强;信息传递加强;减少了许多无效劳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 写作水平的提高快。

* * *

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首先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同时要求写作者必须掌握并会灵活运 用具体的.知识、词语、章法、写作技巧等等。当今社会的日益信息化、效率化,对作文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 求,而当前作文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特作如下强调:“作 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言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作文教学虽然改 革不已,然而往往是重局部而轻整体,重环节而轻过程,不成系统。笔者从教30余年,作了系统的探索,作了 全程的尝试,收到一定效果。本文拟就改革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具体方法以及好处谈谈个人的浅见。

没有正确的理论,便没有正确的行动。作文教学改革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离不开吸收新的科研成果,诸 如认知理论、“三论”理论、优化理论等等。

认知理论是以研究和模拟人的智能为目标的认知心理理论,在我国称为思维科学。它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两 步,第一步是信息传入编码,第二步是内部信息加工。简言之,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识和能力。作文教学,说 到底不外乎两点: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我以为,传授知识多在学生动笔之前,培养能力 多在学生运笔之中。因此,就作文训练全过程而言,应当强化信息输入,突出信息加工。具体讲,作文指导应 侧重介绍相关写作知识,尤其是文体知识,至于怎么写好,应放在修改过程中去比较,去品味,去把握。只有 如此,学生作文时才能走出朦胧,走向明白。

“三论”对作文教学亦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如作文训练计划的制订,就离不开“结构合理的整体功能 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相加”原则。只有遵循整体原则,才能既注意全程,又不忽略细节。再如传统作文批改是一 次性信息输出与输入,如果根据信息论处理作文批改,它就变成了“教师输出→学生输入→学生输出→教师输 入”式的良性循环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进行

[1][2][3][4][5][6]

篇2: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 课程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分析,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高职教育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培养高职营销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营销专业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坚持培养营销专业职业素质的问题,谈谈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课程设置与内容改革

营销专业基础课设置顺序应该为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与行为、市场调研与预测、商务沟通、推销实务、实用广告学。这种设置一方面考虑到大学生接受知识由浅入深的学习心理,另一方面也照顾到知识的逻辑顺序。

本专业核心技能课包括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分销渠道管理、连锁经营管理、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营销、产品开发与管理、销售团队建设、促销策划、广告制作实务、终端营销、特许经营。这些课程的开设顺序是以策划与销售两个岗位的工作流程。课程内容是以这两个营销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转化为学习领域的知识来形成。教师通过到营销一线参与调研,将工作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标准个性通过提炼上升到学习领域的具有共性的知识,从而形成课程内容,而这些课程内容通过课件、照片、录像、教材等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上,课件并不是教材的电子化,更重要的是经过实践提炼的共性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的。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亲身投入学习,操作和完成每项教学内容,并且在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总结并交流学习收获,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自我满足。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交互性,注重与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模拟、团队协作、整体演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通过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一)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坚持融“教、学、作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注重“综合实践技能”和“专项职业岗位技能”两个教学重点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以学校为主培养学生的专项职业岗位技能,校企紧密合作。理论教学主要采取核心理论知识讲授、案例教学、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技能养成课聘请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主讲,主要在工作现场完成。实训课程安排到企业和市场一线,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师傅(主要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帮带的方式进行。如:在企业现场或者调查现场进行市场调查,教师与企业经理一起指导学生做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广告策划与创意及品牌经营学的策划以真实项目导入课堂,策划案是学生在企业会议室进行现场提案,由企业经理和教师做点评,学生现场改方案的方式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邓老凉茶的创业拓展课,将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导入校园,跨越了模拟仿真的局限性,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形成职业能力。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边学边做边练,建立各种仿真教学环境,如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内虚拟企业,专门作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仿真教学环境。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利用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统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加大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依托远程学习的平台,将课程标准、学习指导、授课教案、教学活动图片、习题库、案例库、学生作品等资料全部上网。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相应项目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地查阅大容量的教学资源库,使得教、学方式更加自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我们通过网络课程、在线答疑、班级互动等方式建立了互动的教学平台。

(三)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不仅仅是期末考试,更重要的是开展以营销专业五大技能为核心的综合技能开放式、全过程的考核体系,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动态,总结和发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

遵循全程化的考核原则。即在考核过程中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

1、考核时间的全程化

即在学期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时间内,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2、考核空间的全程化

即在考核空间上不局限于只在课堂上或者教室考场内考核,考核的空间突破传统的教室内考核,既包括实训场所的实训考核、生活场所的作业考核。

3、考核内容全程化

考核学生是否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除了期末考试卷子考核学生的知识以外,将学生的工作业绩比如策划书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也作为学生的考核范畴。

在考核评分指标体系上坚持“以能力为导向”来确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职业能力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各门专业课理论及实习成绩,实习成绩完全导入企业考核员工的指标体系;方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综合和系统思维、系统工作方法,创造性思维等;社会能力包括表达力、人际关系的协调力、团队意识及集体荣誉感等。

(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锐意创新,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1、教学方法改革方面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多媒体形象化教学、案例讨论式教学、实训基地模拟教学、模拟市场演练教学、以及互动式、参与式、角色转换式、科研式、竞赛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方面,通过成立学生自己的营销协会,促进营销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协会创建的摸拟市场,锻炼了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结合产、学、研活动开展的需要,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邀请在企业营销一线工作的人开办与课程有关的系列讲座,促进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

通过采取经验交流、教学问题探讨等方式,积极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教师应积极开展课改活动,交流教学的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李世宗,黄少年,卢伟.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3-41.

[2]徐宏桂.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讨论[J].现代企业教育,2007,(24):15-16.

[3]王君毅.建设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6,(4):45-46

篇3:男科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针对当前男科学发展的态势与社会和教学的需求, 我们对男科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 男科学课程设置

男科学目前在泌尿外科学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男科学即将成为一门独立的三级学科。可以预见男科学必将成为现代临床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 男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对护理专业学生也是如此, 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尚属空白, 仅在泌尿外科教学中有所涉及。为此, 该项目提出将男科学列入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而对其他医学专业学生可作为选修课, 是对男科学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2 男科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完善并规范男科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就男科学教学内容而言, 不仅需要突出临床特色, 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并不断更新, 而且应充分反映男科学的新进展、新理念, 强化学生对男科学常见病的认识, 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实践, 男科学的课程内容将包括:①男科学概述 (包括进展) ;②男性性功能障碍;③男性生殖功能障碍;④男性更年期;⑤男性先天性疾病;⑥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以上教学内容可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 依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不同而各有所侧重。比如:针对临床专业学员注重强化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教学;对护理专业注重男性常见病的健康教育等。

按照男科学学科的知识特点, 其课程安排在时间与内容上做到与其他专业课程协调一致, 特别应加强与皮肤性病学、中医学教学的协调。为此, 在进行男科学教学安排时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协调:①课程内容上皮肤性病学、传染病学已经重点讲述过的, 男科学仅简单介绍;男科学教学时间应安排在学生临床见习前或见习期间, 以便为学生的临床实习打下扎实的男科学基础;②目前根据需要可以在泌尿外科教学中重点讲述或者独立授课, 并由外科学教研室承担授课任务, 该门课程虽然目前不能独立出来, 但可以为以后做好储备并积累经验;③为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连贯和教学实施的组织协调, 对非临床医学和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 可以考虑将男科学作为选修课, 为将来男科学独立出来进行良好的教学试点。

3 男科学教材和教学的组织实施

编写理论性与实用性较强的男科学教材, 使我国男科学教学从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组织实施自成体系。《临床男科学》一书我们正积极筹备并已与人民军医出版社沟通, 现正在编写之中, 争取2010年底正式出版。

为有利于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男科学教学进行统一协调和统一组织领导, 有利于男科学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有利于男科学师资资源的有效整合, 建议在各个医科大学成立以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为基础而组合其他学科教员的男科学教研室, 并且为此做相关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师资培养、各专业男科学教学大纲制定等。

中国男科学的教学内容改革应该有明确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 使男科学教学由目前零散、随意状态步入我国整体医学教育管理轨道, 使其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实施的整个教学过程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更加科学、规范和完善, 形成适合我国不同医学专业学生专业特点需要的符合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并能充分体现我国男科学整体优势的男科学教学课程体系。这些思考如能有效的组织实施, 不仅对提高学生医学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 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在男科学领域的地位。而男科学教学也有其特色, 在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绝大多数医科院校男科学教学仍较滞后的现实情况下, 我们开展此类课题研究, 不仅是对男科学教学的规范和强化, 也是对我国医学教育内容的充实和完善, 而且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男科学教学也是临床教学内容的创新。此外, 该项教育科研课题的开展, 对提高和扩大我国男科学的整体综合实力在全世界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可为我国在新兴学科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文华.美国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 :61-63.

[2]蒋国俊, 张磊, 叶松.综合性大学交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 (9) :23-26.

[3]何立.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1) :54-56.

[4]王坚, 苏劲, 李普云.从中日医学教育的差异讨论泌尿外科教学的改革[J].河北医学, 2005, 11 (10) :960.

篇4:关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英语做为一门必须的社会性语言,已经越来越在工作和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我国英语教学从初始的从大学开始逐步向从小学开始教学做起,英语教学主要是在于要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听说能力,可以熟练的进行语言的沟通和满足工作文本性的需要,如何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使学习人员快速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成为了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瓶颈点,如何发挥英语学习在实际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了英语教学的至关重要点。高校英语教学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同步的发展,为了增加各国之间文化与业务的交流,社会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更深层次的基本要求,除了通过正常的英语能力测试还要满足工作和生活中交流的需要,同时学术界对高校英语教学也日加重视,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的。我认为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要加深对于外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借助语言的工具去了解外国的语言和历史,这样才能将外国有益的经验借鉴和运用到我们的业务和生活当中,同时通过英语的学习也可以深入到外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去了解更多的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语言的魅力之处。在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中主要突出对于英语测试的通过,主要包括英语单词的背诵,语法的学习以及文章的阅读等等,高校英语教学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释单词的意义,去让英语学习者背诵单词,去讲解语法的规范性,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很少有高校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极端的情况就是到学习结束时很多人都不敢说出一句英语的现象,这就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最大的弊端。我国高校英语学习者在英语的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背单词,做习题,但是英语沟通和交流能力却很弱,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本文转换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对高校英语教学目前的现状进行剖析;其次是对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校英语教学现实状况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目前的现实状况包括如下几点:(1)教学意识观念陈旧,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者的英语教学意识还存在传统教学的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的教育方式还是通过教学者教授,学习者被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者认为学习者只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不能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或者无法理解的事情,每次的学习以教学者为主导者,在很多的高校英语教学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教学意识陈旧老套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之一;(2)高校英语教学授课方式陈旧,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填塞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者讲授而学习者只负责听讲,这种填塞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基本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却利处不大,因为语言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和互动才能达到它应有的学习效果,而应传授这种方式只是对基本知识进行了解,而无法达到英语的实际应用价值,如果采用填塞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去不断适应教师和教材的学习而无法加入自己对于英语的理解,由于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英语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因此就阻碍了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足够的实践和锻炼机会就会使得英语学习变成了一种被动式的学习,结果就是学习者没有主动的学习欲望而只是单纯的为了应对各种测试;(3)高校英语教学内容陈旧,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主要采用英语教学指定教学书,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媒介,也是传授高校英语内容的基础的范本,但是这种范本采用的都是统一的模式没有与实际应用接轨,所以不免在内容上有些陈旧,在单词量上没有进行必要的更新,同时在教材内容上也没有进行必要的修订,导致很多教材内容都采用中国式的写作方式,而没有转变思维,采用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教学,这样就会很难融入或者了解相关的文化,这样的教学内容出现的结果就是,虽然进行了英语学习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英语学习内容却无法得到应用,无论是在口语交流上还是在商务文本写作上都无法达到要求;(4)高校英语教学实用性差,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主要关注于英语考试过关方面,一般注重学生对于考试内容的练习,以通过英语的各种考试为最终目的,但是英语不仅仅是要通过一门门的考试,更是要将语言运用到实处,很多学习者进入到社会工作中就要将英语运用到沟通和商务写作中;(5)高校英语教学师资薄弱,现代设备落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设备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由于设备落伍所以语言环境较差,很多学习者都坐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习者之间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缺乏必须的交流,只是通过必要的课堂问答来完成每次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沟通上和范文写作上都缺乏必要的指导。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从微观上看,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早些年我国高校学习毕业之后采用分配的方式,而且我国没有加入国际竞争市场,很多外国企业没有大量涌入中国,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剧烈,因此对于英语的需求量非常小,而且需要英语掌握者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也不会非常具有难度,但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国内公司企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不断要与国内市场竞争更要与国际公司巨头去竞争既定的市场份额,因此为了方便跨国之间的沟通以及业务的需要对于英语的需要越发重要,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采用填塞式的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英语学习者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从宏观上来看,如果高校英语教学观念无法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就导致高校英语教学根本无法从本质上进行改变,在短时间无法转变,因此很多外部英语培训机构才应用而生,他们主要针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弊端来进行改进,在课堂上更加注重互动式的英语学习方式,并且采用针对口语交流以及文本写作的要求去设计课程,慢慢的得到更多学习者的喜爱。endprint

三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提出相应的改变措施:(1)首先是要转变高校英语教学者的观念态度,要不断更新高校英语教学者的教学方式才能一步步推进教学改革,因此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与老师的接触学习,因此老师的学习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主要以口语的方式进行学习,要多听多说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如果只是执着于背诵每个单个的单词则只是学习了基础的知识,根本无法对整体的文本产生兴趣,如果改变了指导学习的方式可能会使得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而不是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练习题;(2)其次是要创造接近于真实需要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主要是要打破传统的高校教学的模式,学生和老师分坐在两旁,可以将学生和老师围绕在一个圆形内部,老师在中间授课,同时频繁与学习者产生互动,可以使得在可视范围内教学者可以观察到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如果产生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论点阐述,让学习者首先要大胆讲出来,然后老师再对错误的部分进行纠正和指导,这样频繁的互动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掌握的英语实用阶段主要注重哪些问题,并非是越复杂的句子越要记住,反而突出了实际应用,同时在教授方式上教学者也可以一改往日只照书本学习的方式,可以增加一些英语课外知识,将语言文化与语言的背景知识穿插到教学课堂上,增加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新鲜感,通过实现师生角色互换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引入一些语言相关方面的课外知识可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打破传统老师念书的教授方式,通过学习语言这个工具可以培养学习者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这样才是真正的高校外语教学的目的所在;(3)最后是要增加高校外语教学者自身素质以及高校外语设备的改进,在我国高校中很多外语教育者都是在国内学习进而进入高校去从事外语教育的,但是如果定期对高校外语工作者进行国外培训,他们就可以准确了解最新的文化以及外语在实际环境中是如何运用的,因此对高校外语教育者定期出国培训是必要的,这样教授者才能将最新的信息以及采用最好的教育方式去教授学习者,才能使得我们的高校外语教学不会固定在书本上,教科书上以及考试上,逐步的向实际应用去进行转移,通过提高高校外语设备可以增加学生的听写说能力,更直观的学习纯正的外语交流方式,这些都是对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因此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学习逐步向运用能力去进行转移,高校英语教学也该向这个方向去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使得高校英语教学不会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蒋成.关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2]周蔚.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改革,2002(9).

[3]张丽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王彪.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初探[J].教书育人,2006.

[5]杨忠,张邵杰,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J].外语教学,2001(6).

[6]曹霞.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高教论坛,2004(4).

[7]张蕴.创新人才培养与外语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5(3).

[8]黄荃.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2004(5).

篇5:中国不动产税制改革的新思考

论文摘要:我国现行的不动产税制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套税制的漏洞日显。改革和完善不动产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动产税制已成为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不动产税 税收负担 税费体系

一、我国不动产税费体系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行不动产税制涉及的税种主要有11种,其中直接以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有6种,即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与不动产紧密相关的有5种,即营业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从流通环节入手,把与不动产有关的税费分为开发、保有、交易三个环节:开发环节: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保有环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交易环节:契税、印花税、营业税、城建税、所得税。目前,不动产税费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土地市场不够完善,且土地有偿使用方式单一。目前,在国有土地的出让方式中,招标拍卖所占的份额比较小,行政划拨和协议出让仍占很大比重,并且出让金偿付方式是土地使用权受让方一次性支付出让金的单一形式,在刺激地方政府靠“寅吃卯粮”搞建设的同时,又给了购地者极大的财政负担。

二是内外税制不统一。我国不动产税收政策实行“内外双轨制”,内外税制不一致既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相容。

三是计税依据不统一。我国现行不动产保有环节的税种以建筑面积、房产余值和租金为计税依据,这些计税依据都不能准确反映不动产的现值,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

四是存在重复课税现象。对同一税基重复课税造成税负不公。

五是不动产征税面窄,减免税多。随着我国近年来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得陈旧的不动产税制受到挑战。现行的这种“窄税基,宽优惠”的税制,不仅使税收的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受到很大限制,而且给管理带来一些弊端,影响了税收执法的严肃性。

二、不动产税制改革的新思路

1.统一计税依据,建立不动产评估征税体系。针对目前计税依据混乱的情况,建议采用以市场价值体系下对土地和建筑分开独立评估的评估价值作为计税依据,提出下面的计税公式作为参考:

不动产税应纳税额=土地价格×土地税率+[建筑净值×(1-20%)-免征额]×建筑税率

建筑净值=建筑价格-累计折旧

免征额=家庭人口数×人均免税额

上式中,土地价格指专业评估机构估出的地价,综合考虑区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状况;建筑净值扣除的20%为房屋的维护、修缮费用;人均免税额可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房屋价格指数和居民收入水平确定。

2.扩大征税面,实行普遍纳税。改革后的不动产税征税范围由城市扩大到农村,覆盖所有的个人自有住房,将城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自用房产也纳入其中。这样可提高现有不动产的保有成本和住房的利用率,也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了力量。当然我国还有部分农村地区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可通过减免税予以解决。

3.对现有税种进行增减和调整。(1)取消土地使用税。土地出让金与按年缴纳的土地使用税的本质一样,都是对土地的使用收取一定的税费。因此,可以取消城镇土地使用税。(2)简并有关税种。①土地增值税在调节土地增值收益,规范土地交易秩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实际上看,计征繁琐,征收效果差。因此可以考虑把土地增值所得并入一般所得额中计征所得税,从而减少征收成本。②将房产税与城市房地产税合并,统一按照市场价值计税,具体可参照前述的计税公式。这样有利于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③将契税并入印花税。针对房地产产权转让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和契约,契税是对产权承受人征税,而印花税是对承受人和出让人双方征税,税基相同,因此可以只征收印花税,减轻承受人的`负担。(3)增设新税种。为了促进土地充分利用,扼制过多保有土地的行为,可以开征土地闲置税;针对以短期炒卖土地盈利的投机商,建议开征短期转让土地税。通过开征此类税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土地规范化的开发利用。(4)提高耕地占用税的税率。应大幅度提高耕地占用税的税率,使使用耕地比使用非耕地成本更高,推进土地的集约和合理利用,真正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篇6:改革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三十多年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就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十分关注的目标、内容及实际操作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为全体学生获得健美乐服务的基本观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提供参考。

1 学校体育应以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健美乐为宗旨

学校体育改革,若从管理学角度思考,应包括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及其调控过程各个环节的全部内容。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以“运动技能”为目标,对于不以体育职业的广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作为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可能做得到的,学校也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让全体学生习练运动技能。其典型见证是,人均接受16―19年学校教育的高校教师们身上反映出来的“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很是一般: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人用从小学到大学都曾学习过的跳高、跳远、推铅球等运动技能坚持锻炼身体。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虽 然符合国有社会需要―办学校―育人,但却又与学生个人需要―求学―生活并不完全一致。且影响学生成才的因素很多,几乎涉及到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限于体育的本质与功能,学校体育不可能单独承担或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由此看来,将“技能”、“体质”和“人才”单独作为学校体育目标都存偏颇,或不需要,或不可能实现。事实上,国内外早已提出“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观点,揭示无论是教育,还是体育,都不应把目光仅仅盯在学生由学校毕业即所谓成才上,而应该为学生们的终身服务。因此,只有突破学校体育的“阶段”框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才有可能较为全面系统地思考并确定学校体育的目标。

“健”是根本,是人类从事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美”和“乐”的首要前提条件,包括了健身、健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即是说,一个经常工作、生活、娱乐的身体活动,动作正确、熟练、省力、优美: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时时处处显得很有朝气,充满活力;能长时间学习或工作效率高,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健康与长寿。这才是“健”的基本含义,从事体育的首要追求。相比之下,运动场上逞“英豪”,文化学习没精打彩,成绩低劣:比赛夺奖牌,而身体“五劳七伤”,甚至早天,显然失去了“健”的本义,不是体育所追求的目标。

2 体育课程建设应以健美乐为主线

以往体育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在以“运动技能”或“增强体质”为目标,还是在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都始终不能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思想观念束缚。其主要表现有:教材选编按竞技运动项目排列;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一跑到底”、“一跳到底”、“一投到底”、“一滚到底”;学校体育工作,重视训练少数运动尖子比赛夺标,并以此论英雄成败,而忽视体育教学,不少学校连“法定”体育课也不能保证,学生群体活动更是流于形式;场地器材设施,按竞技运动项目训练比赛需要构建,追求“标准化”,如此等 等,似乎学校体育就是竞技运动,离开了竞技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再也找不到内容。但“照此办理”几十年,我国学校体育既无新的起色,更无特色。且学校群体活动经常性以及学生体质几乎每况愈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上述作法”不能反映学校体育实质,不是学校体育的本义,学生需要,又是学校不可能做得到的。例如将竞技运动中跑、跳、投项目始终列为大、中、小学的基本教材,而花了那么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学生学了十几年,可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不用;即使在校期间,如果不是强行组织,课余时间内又有几个学生运用它来锻炼身体。

任何学科,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其内容、形式、层次上有着明显差异,为什么体育学科就没有,是不能还是不愿作这些方面的区分。要求学校构建“标准化”场地设施,又是否必要与可能。例如仅湖南有序号的中学就有6048所,在“标准化”口号下,就该建6048个标准的400米环形田径场,须知该占用多少土地,而我国并非真是那么地大。标准田径场上沙坑1―2个,又能否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又如标准篮球场,按国内外使用惯例,一般只容纳10―15人比赛训练,比照这下,2000名学生的学校,也是否该建100个以上篮球场。更有甚者,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到职业篮球队一律必须使用高3.05m的.球篮, 显然很不合理。若“扣篮”是一种高效得分技术,而普通学生望尘莫及,就是体育专业学生也是一筹莫展。为什么不可以降低篮框高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获得享受与体验。所以如此,显然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它们是竞技运动项目,有国际比赛,更因“长官意志”强令学校学生执行。实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表现。

3 实施学校体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学校体育就是全体学生的体育,享受身体方面教育,是每一个在校学生的权利,是不能被剥夺或侵犯的。就是说,能不能保证为全体学生服务,实则是一个关系到学校体育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为少数、为多数,还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问题,就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中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实施体育,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训练与比赛也不能例外。这是因为:①凡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活动,学生都具有同等享受利用的权利,不容许被少数人“霸占”。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就当在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对其所教全体学生负责。②如果说,课余时间的训练辅导自在“提高”,由于体育本身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这种“提高”也应当是学生自身的提高,而决不是“通过他人经受训练来提高自己”,也不是少数人被训练提高了,就等于提高了全体学生。事实上,所谓普及与提高关系,如果脱离二者之间的纵向作用,而只追求横向影响力,显然这种理解是很不全面正确的。例如我国自行车普及率居世界之首,可就没有出现象 征“必然提高”的金牌运动员;湖南体操、跳水运动很不普及,却又拥有陈翠婷、熊倪这样的世界金牌得主,同时也未因有了陈、熊这样的“提高”,而指导、推动了湖南这两项运动的普及。重要的是,近些年来,学生代表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了,可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的整体水平则是令人担忧。③如果说,课余训练旨在培养人才,那就更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要求“成才”的权利,更因为学生个体的票赋、爱好、性格及环境条件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才华也各不尽同。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思考并开展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显然,当前多数学校的课余训练,只把目光投向少数学生,个别项目,统一模式与尺度的做法很可取。④“比赛”泛指比较本领或水平的高低,具有通用性、导向性和激励性。它并非体育特点,但体育实践中借用“比赛”,对于与实现自我,学习未来,指导并推动体育实

践深入向前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自然,这种好的手段方法应经常用于学校体育,使其更好为促进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服务。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学校体育比赛几乎全以竞技运动项目为内容,派出少数几个代表参赛。尤其是在校际、省际比赛中,姑且不论这些项目学生是否学过练过,也不论这些“运动员”是否有资格代表学生(即指他们或“租赁”或“买卖”而来,与学生群体实际水平天渊之别),但终因这种比赛不具备群众性、经常性、健康性和教育性,而不能起到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刺激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4 结语

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的体育,只有根据全体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切身需要,从目标、内容和实际操作上全面进行改革,才会使我国学校体育突破传统观念,有所发展, 并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上一篇: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语文21掌声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