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法律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并购法律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企业并购操作中必然面临各种法律风险,企业井购法律风险包括资产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经营风险、环境风险、汇率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等。当前我国企业并购法律风险防范中存在着立法不完善,风险防范操作不规范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应完善反垄断法,建立企业井购法律制度,明确政府企业并购之前和进行中的职能。

第一篇:并购法律论文范文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法律风险防范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存在的诸多法律风险,文章从国家立法和企业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进行了法律方面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在国家立法层面,提出构建企业海外并购法律体系和单行法;在企业操作层面,提出并购前的尽职调查和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策略。

【关键词】海外并购 法律 风险防范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应有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笔者主要从国家立法层面和企业实际操作层面等角度出发,为较大程度地减少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与损失提出对策建议。

国家立法层面的应对措施

企业并购涉及到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前者包括母国、东道国对投资限制、竞争秩序、证券市场收购的法律规定,后者包括双边协议规定、多边协议规定、区域法律规定和国际惯例等。这都表明了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的复杂法制环境。

构建和完善企业海外并购法律体系。在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并购政策法规上,我国目前已制定许多相关政策法规:

一是在境外投资审批制度上,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境外直接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2004年)、《关于完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年)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境外投资项目下放核准权限工作的通知》(2011年)。商务部制定了《境外直接投资管理办法》(2009年);二是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2006年)、《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三是在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制度上,外管局制定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2009年);四是在国有资产境外投资管理制度上,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1992年)、《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五是在境外投资税收管理制度上,主要涉及所得税和出口退税两个方面,主要适用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和出口退税制度;六是在境外投资担保制度上,主要适用的政策法规是外管局1996年发布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1997年发布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2010年发布的《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问题的通知》;七是在境外投资保险制度上,主要适用的政策法规是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风险保障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综观这些政策法规,虽然它们涉及到了海外投资的相关内容,但并没有具体涉及到关于海外并购的法律规则,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立法层次比较低,而且存在着大量相互矛盾、重叠的问题,影响法律实施的效力;二是限制性政策法规较多,审批程序复杂繁琐;三是政策法规尚未达到与国际规则充分接轨的程度。

因此,为降低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我国立法部门应及时对基本法律进行修改,或制定相应的单行法律进行补充。笔者建议加紧完善海外并购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企业海外并购法,同时完善《反垄断法》、《证券法》、《海外投资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规范企业海外并购行为,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切实有效地规制海外并购。尤其是要将制定的法律与我国目前已经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进行有效的配合,使法律法规与国际规则接轨。

制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单行法。海外并购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尽管现实生活中企业海外并购现像大量存在,但我国仍缺乏一部系统的对企业海外并购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定统一的企业海外并购单行法势在必行。笔者以为,统一的企业海外并购单行法基本框架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内容:

一是确立立法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法的作用在于价值引导和行为规范。首先,构建企业海外并购法要明确企业海外并购的概念、对企业的具体收购行为做出详细的规定。其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在并购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经济安全原则、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等,以期引导和规范企业理性进行海外并购活动。

二是界定市场并购主体和并购类型。从市场并购主体的性质可包括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这些主体均可以进行海外并购。并购类型按出资方式可以划分为:资产并购、股权并购、股票置换资产式并购等;按行业关系可以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按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可以划分为:直接并购和间接并购;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支付并购资金可以划分为:杠杆收购和非杠杆收购;按并购双方在并购完成后的法律地位可以划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等。

三是明确海外并购的审批机构、权限与程序。海外并购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我国政出多门、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造成的。尤其是在审批权限上,相关审批机构为了部门利益各自为政、相互争夺管理权限,造成审批程序繁琐,妨碍了企业海外并购的顺利进行。因此,立法应明确规定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地方商务部门各自的审批权限、核准时间与核准流程等。涉及到国有资产的,应明确国资委的审批权限、核准时间与核准流程等。

四是指引海外并购融资担保结构与模式。在融资结构上,规定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结构形式,并详细规定每一种融资形式的类别。债权融资按渠道主要分为三类: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民间借款;股权融资主要包括:出让股权、增资扩股、首次公开发行(IPO)、私募股权等;项目融资最典型的形式是BOT模式。在担保模式上,规定融资型担保的形式,并详细规定典型的“内保外贷”模式。

五是规范海外并购监督与管理。在海外并购监督与管理上,主要应详细规定有关外汇管理、税收管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境外投资并购统计、联合年检与绩效评价等。

企业操作层面的应对措施

重视并购前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指由中介机构在企业的配合下,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大多发生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企业收购中。尽职调查包括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企业文化、管理团队和人力资源情况,财税制度、商务、法律风险,健康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到海外并购中,包括对东道国法律政策的调查、对目标企业本身的调查等方面。其中,对东道国法律政策的调查主要包括东道国公司法律制度、上市公司证券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外资准入制度、外汇管制制度等与并购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对目标企业的调查主要包括目标企业的股权状况、资产状况、经营状况、企业规模、人员结构、税收减免优惠等。

海外并购前的尽职调查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前提条件。为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损失,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尽职调查,它对于防范并购中的风险至关重要。对东道国目标企业的内部经营情况和东道国的法律环境进行审慎评估,是我国企业在制定海外并购规划时必要的工作基础。这种审慎评估为以后设计并购交易结构和进行财务预算提供了可行性分析,从而极大地减少了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与损失。

搞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然而,并购完成后存在的整合风险可能为失败埋下隐患。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分析指出,在海外投资或海外并购中存在着所谓的“七七规律”,即70%的海外并购不可能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不能实现自己商业价值的所有并购中有70%的原因受制于文化。可见,并购后的整合尤其是文化整合至关重要。

因此,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应提前对东道国的劳动法律以及劳务纠纷的解决机制有详细的了解,特别是要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劳动法律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对可能会出现的劳务纠纷有一个预案。

首先,要注意防范文化冲突。在并购后制定企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的异同,尤其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要主动吸收国外企业先进文化,让不同的企业文化能够互相融合,让不同国籍的员工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其次,要了解劳工法定权益。实施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应该对并购过程的法定条件了解清楚,尤其是要关注有关员工工资福利、员工解雇、员工对劳资纠纷的意见等是否被列入并购的法定条件;再次,要重视工会的作用。工会组织是大多数西方国家中的重要社会组织,是保护员工权利的重要组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该充分理解当地政策,充分利用好工会这个平台;最后还应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PE等。这些中介机构能为企业海外并购方案的财务、融资、法律问题等提供决策帮助和信息服务,这样可以减少海外并购的交易成本,提高并购成功率。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师;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及东道国法律规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HR201108304】

责编/边文锋

作者:杨春桃

第二篇:企业并购法律风险防范

[摘 要]企业并购操作中必然面临各种法律风险,企业井购法律风险包括资产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经营风险、环境风险、汇率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等。当前我国企业并购法律风险防范中存在着立法不完善,风险防范操作不规范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应完善反垄断法,建立企业井购法律制度,明确政府企业并购之前和进行中的职能。

[关键词]企业并购;法律风险;法律风险防范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企业并购已经愈演愈烈,已不单单是企业之间的相互并购,更多的是跨行业,跨国家的企业并购,并呈现出多元化,深层次化,多战略。长远性发展的趋势。由于受企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我们目前还不能有效地防范在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一、当前企业并购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和隐患,其中法律因素特别重要,即法律风险对于企业并购的成败和合并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并购法律风险是指对于企业并购中存在的法律方面的风险,具体包括资产(产权)风险、财务风险、人事(人员劳动)风险、经营风险、合同整合风险、环保风险、无形资产整合风险、汇率风险等多种。下面着重谈国家立法和政府主导方面为防范企业并购中法律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一)我国防范企业并购法律风险的相关规定

我国对于防范企业并购法律风险的相关法律有:公司法、竞争法、反垄断法、税法、会计法、知识产权法、投资法、劳动法、信托法、上市公司并购法以及一些国际法规和公约等等。《公司法》对于企业的合并和兼并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包括企业的资金出资规模、性质、股东的数量要求、工会管理等问题。2008年《反垄断法》对于垄断行为。的分类和评定标准和认定,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以及对垄断行为的调查和法律责任的追究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劳动法》全面具体地规定了有关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员工的任用和解聘,薪酬福利,工会的加入,工会组织的作用,同时对企业并购有了更高的法律风险防范要求;《证券交易法》涉及大中型的上市公司在股票债券收购中所必然面临的问题,无论是MBO还是ESOP以及LBO都要接受证券法规定的监督而进行。同时《律师法》也规定了律师在企业的作用,并要求在企业并购所采取的步骤和措施中,参与律师都必须充分履行职责,引导并购走上合法,规范化道路。在关于国际并购方面当然会涉及国际条约和规定以及第三国的法律和法规,其中WTO、伯尔尼公约等对于进行国际并购有总体陸原则规范。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立法对企业并购法律风险防范方面有很大的关注和涉及,但也存在不足和缺陷:1 立法效力层次不高。企业并购活动涉及环节多、触及利益主体多,客观上需要一个较高层级的法律对各方主体的行为、关系做出规范和调整。而现行企业并购立法多为国务院及其部委所颁布的一系列行政法规、规章和一些地方性法规,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实际所占比例较小,这使得上述法律、法规在企业并购的适用过程中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大大降低。2 立法缺乏统一指导性。当前中国对于企业并购的法律很多都是带有防卫性即问题出现之后进行修改及未来再次发生问题而防范。但企业并购所会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采取这种解决方法,就无法使法律起到维护和引导作用,无法做到有统一完整法律体系来规范并购活动,避免并购风险带来的损失。中国需要一部真正可以指导、预测和管理中国国内企业并购和外资并购,以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体系。

(二)防范企业并购法律风险的政府监督机制

对于企业并购法律风险的防范,除了在法律制度方面的规范外,更多的是需要从法律实施和监督操作中进行防范,而国内既存的防范操作中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 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企业并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变化问题,这其中有包括产权的转移,行业的影响,员工的裁减等问题,这些都是很容易带来社会、经济影响,从而造成严重问题。政府对于企业并购的管理和监控,使得企业避免法律风险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对于带有国有资产成分的企业并购有国资委机构进行监控,从而使得企业并购中可能出现的产权纠纷和产权规定处理不当造成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情况得到避免;对于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相关的证监会等组织的监督和制度规范的监督,这就使得企业并购在进行中必须本着透明、公开、公正的立场进行,这也就对于企业并购中出现的法律风险如产权混乱,财务黑幕,知识产权转移等都可以合理解决;并且在特定领域还可能涉及国家及相关部门的监控及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政策规范的调整。2 社会机构组织的干涉。企业并购的非参与者本文称为社会机构组织,这包括新闻媒体对于企业并购的报道和宣传从而让企业并购更加透明和公开,也使得很多具有法律风险的问题和情况得以暴露出来,其中进行国际并购需要多方位注意;行业组织的规定和发展情况以及世界他国该行业的情况也是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任何一个企业并购都会涉及到员工问题,此外还有社会群众因素的影响,来自民间的力量也是必须考虑到的。这其中具有社会就业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总之这是一个比较复杂,没有一个体系的具有强力干预的力量组织群体。

实际操作中我国企业并购很多是不合理且不科学的,这是因为:1 没有统一的机构和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很多时候是国家或者某些部门临时性建立起作为协调和参考的组织和委员会来进行并购的指导或者服务、某些情况下还是居于很大的行政权力意识,这就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行不是很自由,很具有自主权。2 适用法律不科学,趋利避害,回避问题,本来中国没有对企业并购的强行规定和严格要求,这就使得很多企业进行并购认为越简单越好,并且很多时候只要内部达成一致就行,根本没有考虑需要协调很多问题,这就造成企业在合同上达成并购,却会出现并购后员工不和,资产不清,管理松散等问题所带来的纠纷和争议。3 地方保护主义顽固。可以理解很多地方在税收和政策上对于企业并购有不同程度的阻碍,这是出于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和财政等因素考虑,就如并购后总部的迁移就会造成很大的法律适用问题,直接影响一些地方法律法规的敏感区,使得并购后出现成本和收益的不合理变化,尤其对于我们来说,对于外来资本和技术的并购持一种期待又害怕的心态,以致认为被并购就会丧失自由性,就会成为改变自己的性质和身份,所以在法国达能并购娃哈哈的争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缺少平常和稳定的心态,需要从全局、全球来看待这个问题。

二、企业并购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的改革

(一)企业并购法律风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1 《反垄断法》的进一步完善

2007年制定颁布的《反垄断法》,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竞争法体系。但该法仍存在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之处。(1)涉及范围和调整对象不明确、混乱,需要进一步明确规划好所调整企业

领域和性质,国家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2)不够细致并可操作性较差,对与企业并购的规范等不够明确和具体,必须进一步完善该点;(3)衡量的标准和处罚的程度不够明确、合理,可以借鉴美国对反垄断规范法规所用的衡量措施;(4)增加与国际的接轨要求。只有健全反垄断法才能对于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防范起更大、更具体的指导作用。

2 企业并购法的制定

反垄断法在整体上对于企业并购起指导作用,但真正具有防范和处理作用的是更深层次的立法,这其中首推《并购法》的制定。中国企业并购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很复杂,不仅仅是本国企业内部的并购,还包括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此外企业并购还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购问题,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并购。这些现象可以以单行法规的形式调整,但是纵观这几年的发展和运行情况来看,单靠单行法规是不够的,也就需要统一的专门调整企业并购的法律来调整,它不仅调整本国企业并购,而且还要调整外资并购、海外并购等问题。此外还有必要对于一些具体的单行法规进行针对地修改和完善,从而在反垄断法的整体框架上,并购法的具体操作,以及其他相关的法规的完善和补充,构建完善的企业并购法律体系框架,从而更好防范企业并购所出现的法律风险。

(二)政府职能部门的完善

1 企业并购之前政府职能部门应发挥其指导作用

针对一些企业的不成熟和对外环境的不了解等原因所造成并购失败带来的法律风险,应建立具有信息引导和服务,纠纷协调的组织机构,直接辖制于具有对外经济贸易职能的商业部或其他更合适部门,从而为广大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海外信息收集和法律纠纷解决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可以为本国企业与外资的并购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来源。

2 企业并购中政府职能部门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和监督

克服和杜绝当前存在的政府行政行为过分强制干预企业并购的现象,为政府在企业并购中正确地定位,即企业进行并购,需要的是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同时让银行、税收、工商、环保等部门有节制地进入并购进行协调,认真履行职责,当然国资委和证监会应发挥其灵活而系统的监督,努力实现与国际相接轨和统一。对于企业并购中存在的涉及国家产权、国家机密、劳工群众问题需要特别关注,此外也应该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工会的积极作用。总之政府在企业并购进行中起到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定好位,行好职,重监督,供服务。除障碍,当然还需要适当的国际协调。

企业并购操作中肯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法律风险,对此我们应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以及规制措施,并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为企业并购的顺利保驾护航,从而确保稳定和谐发展的企业环境。

作者:李海燕

第三篇:外资并购国企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 在我国,尽管我国规范外资并购法律法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台,但是,我国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仍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对外资并购进行有效制约。试图从法律角度切入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以期将外资并购引入规范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外资并购 国有企业 法律制度

一、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基本状况

由于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准入领域放宽,投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对国际投资吸引力增大,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政策和法规,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等,明确了外资可以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进一步对外资并购提供法律方面依据和可操作程序,从而扫除了外资并购内地上市公司的最后障碍。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意味着在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内,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道路已基本畅通。

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及积极的企业精神。外资并购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可以大量吸引外资,拓宽国内企业筹措资金的渠道,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

2.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促使我国新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支柱的形成。

3.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由于并购后建立的合资经营企业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起政企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的体系。

三、当前我国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缺陷

1.欠缺体系性。外资并购立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然而我国在外资并购立法上缺乏一个完善的规制体系。现有的立法基本上遵循“成熟一个制定一个”或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指导思想,表现为外资并购立法缺乏规划性、超前性。由于没有一部能统率外资并购相关法律规范的基本法,有限的外资并购立法在不同效力层次和规制领域上缺乏相互的配合,经常出现法律规范相互间的冲突和无法可依的状况。

2.法律效力偏低。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并购的专门立法均为部门规章,立法效力位阶的低下影响着需要配合的各种立法之间的协调,本应作为外资并购基本法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如与其他立法冲突,则会排除其适用的可能性,加之规章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外资因难以预期、增加投资风险而怯步。

3.内容不完备。外资并购的规制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相互配合。纵观各国的立法,可以发现在完善的外资并购立法体系中,外资并购审查法、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等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证券法虽然专门针对上市公司收购问题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但其中存有明显的疏漏与缺陷。

四、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的建议

1.对产业政策立法的完善。现阶段我国颁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在实质上是起到外资并购基本法的作用。但是,该规定效力位阶较低,还存在很大问题。因此,仅能作为过渡时期的短期立法规范。从长期来看应当制定《外国投资法》,并专章对外资并购进行统一规制,对外资并购的含义、外资并购的主体、外资并购的产业导向、外资并购的方式、外资并购的待遇、外资并购的审查、外资并购的法律适用、法律责任等进行详细的规定。

2.《公司法》的完善。从外资并购的角度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补充防止恶意收购的规定:第一,立法赋予目标公司经营者面临收购时有寻找收购竞争者的反收购行动的权利;第二,明确目标公司经营者在反收购行动中,对目标公司股东的诚信义务,因为目标公司股东作为与收购关系最为密切的利害关系人,有权利要求目标公司经营者对其负有诚信义务;第三,规定目标公司董事就收购向目标公司股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提供相关材料的义务,使目标公司股东能在充分了解有关信息的基础上,作出是否出售自己股份的决定。其次,设立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制度。

3.《证券法》的完善。但是,在面对外资并购国有上市公司给我国带来机遇和挑战方面,以适应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现实需要,证券法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赋予管理部门的个案审查职能,杜绝投机行为。第二,完善协议收购规定。第三,加强立法协调,将对证券市场上的外资并购的监管与对非证券市场上外资并购的监管结合起来,以保证国家竞争政策、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统一和协调。

4.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制度完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流失表现为自愿性流失、技术性流失和制度性流失。我国应建立规范化的制度以真正落实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具体的措施主要反应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应完善国有股权或国有资产转让的审批制度。其次,建立统一、规范的资产评估和监督制度。我国应强制实行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凡未经资产评估或不按评估价值入股的外资并购,应当明确予以禁止。再次,应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的外部监督,通过制定“资产评估条例”,规定评估员的资格、评估机构的权利义务及其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张远忠.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法律问题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叶军.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蔣泽中.企业兼并与反垄断问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朱怀念,王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思考.现代法学.2000(4).

[5]伍奕.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作者:马国力

上一篇:检测方法论文范文下一篇:抗震设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