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方式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企业并购方式范文

企业并购的方式有哪些?

(一)企业并购从行业角度划分,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或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横向并购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2、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纵向并购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等费用。

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二)按企业并购的付款方式划分,并购可分为以下多种方式:

1、用现金购买资产。是指并购公司使用现款购买目标公司绝大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用现金购买股票。是指并购公司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3、以股票购买资产。是指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并购公司自己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

4、用股票交换股票。此种并购方式又称“换股”。一般是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通常要达到控股的股数。通过这种形式并购,目标公司往往会成为并购公司的子公司。

5、债权转股权方式。债权转股权式企业并购,是指最大债权人在企业无力归还债务时,将债权转为投资,从而取得企业的控制权。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控制的企业大部分为债转股而来,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阶段性持股,并最终将持有的股权转让变现。

6、间接控股。主要是战略投资者通过直接并购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来间接地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例如北京万辉药业集团以承债方式兼并了双鹤药业的第一大股东北京制药厂,从而持有双鹤药业17524万股,占双鹤药业总股本的57.33%,成为双鹤药业第一大股东。

7、承债式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全部承担目标企业债权债务的方式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此类目标企业多为资不抵债,并购企业收购后,注入流动资产或优质资产,使企业扭亏为盈。

8、无偿划拨。是指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作为国有股的持股单位直接将国有股在国有投资主体之间进行划拨的行为。有助于减少国有企业内部竞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带有极强的政府色彩。如一汽并购金杯的国家股。

(三)从并购企业的行为来划分,可以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善意并购主要通过双方友好协商,互相配合,制定并购协议。敌意并购是指并购企业秘密收购目标企业股票等,最后使目标企业不得不接受出售条件,从而实现控制权的转移。

第二篇:企业并购重组方式及流程

目录

企业并购重组方式选择........................................................................................ 2

企业并购路径................................................................................................ 2 企业并购交易模式........................................................................................ 2 并购流程................................................................................................................ 3

一、确定并购战略........................................................................................ 3

二、获取潜在标的企业信息........................................................................ 4

三、建立内部并购团队并寻找财务顾问.................................................... 4

四、建立系统化的筛选体系........................................................................ 4

五、目标企业的初步调查............................................................................ 4

六、签订保密协议........................................................................................ 6

七、尽职调查................................................................................................ 6

八、价格形成与对赌协议............................................................................ 8

九、支付手段.............................................................................................. 10

十、支付节点安排...................................................................................... 11

企业并购重组方式选择

企业并购路径

企业并购的路径解决如何与交易对手达成并购意向,也就是交易借助的渠道或者程序。主要分为四种途径。

一、协议并购:是指并购方与目标企业或者目标企业的各股东以友好协商的方式确立交易条件,并达成并购协议,最终完成对目标企业的并购。根据目标企业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上市公司的协议并购和非上市公司的协议并购,二者无实质不同,只是上市公司的协议并购还需遵循《上市公司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5号)等特别规定。

二、要约收购:是指并购方通过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所持有公司股份的书面意见,并按照公告的并购要约中的并购条件、价格、期限以及其他事项,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

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的核心区别在于所有股东平等获取信息,自主做出选择。更具有公开性和公平性,有利于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实践中一般为上市公司的并购采用。

三、竞价收购:目标企业通过发布出售公告的形式,邀请具有一定实力的潜在购买方,通过递交密标的方式进行公开竞价,价优者获得并购资格。

竞价并购是被并购企业主导的并购模式,根据招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公开招标、拍卖、竞争性谈判、议标等形式。一般用于国有企业的并购。为股权并购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有利于股东利益最大化。

四、财务重组并购:是指对陷入财务危机,但仍有转机和重建价值的企业,根据一定程序进行重新整顿,使公司得以复苏和维持的处置方法。财务重组式并购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承担债务式: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者资产和债务相当的时候,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债务或者部分债务为条件,获得被并购方的控制权。

(二)资产置换式:并购方将优质资产置换到被并购企业中,同时把被并购企业原有的不良资产连带负债剥离,依据资产置换双方的资产评估值等情况进行置换,以达到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与经营管理权。具体在实践操作中又分为先并购后置换和先债务重组后置换

(三)托管式并购:是指通过契约形式,将法人财产经营管理权限、权益和风险转让给受托者,受托者以适当名义有偿经营。采取托管方式进行并购主要是因为目标企业的经营现状不具备实施企业并购的条件,需要采取先托管后并购的操作方式。

企业并购交易模式

交易模式主要解决企业并购的对象问题。如果选择目标企业的资产作为交易对象,就是资产并购;如果选择目标企业的股权作为交易对象就是股权并购;如果选择目标企业的股权和资产并且以消灭目标企业主体资格为目的,就是合并。

(一)资产收购:资产收购的客体是目标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于资产的要求:

一是资产必须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二是资产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形态。根据资产收购交易形式的不同,资产收购的操作方式可以分为资产转让和资产出资。

(1)资产转让是指收购方与被收购企业签署资产转让协议,收购方取得被收购方的核心资产,从而实现对目标企业的并购。

(2)资产出资也可以称为作价入股,是指被并购企业以核心资产的价值出资,收购方通过定向增资扩股或者共同出资设立新公司的形式,以达到资产收购目的的交易形式。

(二)股权收购:广义的股权收购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购买目标企业的股权,并不强调达到实质控制效果。狭义的股权收购还需要通过购买全部或者部分股权对目标公司的决策过程形成有效控制。根据股权收购的具体交易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股权转让和定向增加注册资本金或者定向增发股份。

(1)股权转让是实现股权收购的最基本形式,是指收购方和被收购企业的股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方获得股权和实际控股地位,转让方获得相应的交易对价而退出被并购企业的持股。

(2)定向增发股份或者定向增加注册资本金是指被收购企业通过向收购方定向增加注册资本金或者定向发行股份的形式,引入新的投资者,从而实现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

(三)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企业主体资格被注销,原债权债务关系被新设企业或者吸并企业继承。分为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

(1)吸收合并又称为企业兼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企业,其中一个企业保留法人资格,其他企业的法人资格随着合并而解散。

(2)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后,成为一个新的公司,参与合并的原公司主体资格均归于消灭的公司合并。

并购流程

一、确定并购战略

(一)明确并购目的

依据行业演进规律,每个行业在25年左右时间要经过初创、规模化、集聚和平衡的演进过程。处于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要制定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并购策略目前企业。目前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有:

(1)横向规模扩张:通过并购扩大收购方的经营地域、产品线、服务或者分销渠道。收购方的目的是借助扩大固定成本分摊范围和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产品和经营地域的分散化,最终实现规模经济。

(2)相关多元化:主要是通过并购获取与现有业务有高度相关性的业务。 (3)纵向并购:通过并购控制供应链的关键要素,降低成本并扩大增长空间。

(4)进入新领域:通过混合并购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纳入一个企业,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潜力。

(二)确定并购路线

根据企业自身能力和对并购业务以及标的公司的熟悉程度,可以采取不同路

线:(1)一步到位获取公司的控制权。如果公司有丰富的并购经验并且标的公司属于同行业的,可以考虑。(2)先采用参股的方式进行合作,逐步对标的公司进行了解和磨合,待时机成熟后再采取进一步措施。逐步收购可以通过灵活的收购节奏来控制风险。如果公司初涉收购并且对标的公司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采取逐步收购的

二、获取潜在标的企业信息

获取标的企业信息的途径:(1)主要投资银行(国内称为券商)以及专注于并购业务的投资顾问公司;(2)行业协会以及专业展会;(3)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的企业以及新三板挂牌企业。(4)政府机关(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

获取标的企业信息的主体:(1)企业自身专职的并购部门可以负责收集和研究市场信息,发现适合并购的目标企业。(2)企业的搜寻活动还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比如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在专业客户关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熟悉目标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并购涉及的知识比较综合,需要借助精通企业并购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

三、建立内部并购团队并寻找财务顾问

有丰富并购经验的公司,可以设立专门的投资并购部门,吸纳具有财务、法律、投资、行业研究背景的员工加入,协调公司内部财务部门,法务部和业务部参与并购重组的日常工作。因并购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还需要聘请专业的财务顾问公司。

并购中财务顾问的选择是关键,好的财务顾问不仅协助制定策略,寻找标的,参与商务谈判,与监管机构沟通,甚至还可以协助安排资本支持。并购中财务顾问履行的职责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协助公司根据其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制定收购战略,明确收购目的,制定收购标准。

(2)搜寻、调查和审计目标企业,分析并购目标企业的可行性。

(3)全面评估被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帮忙分析收购涉及的法律、财务、经营风险。

(4)评估并购对公司财务和经营上的协同作用,对原有股东利益的摊薄。 (5)设置并购方式和交易结构,提供标的公司估值建议,就收购价格、收购方式、支付安排提出对策建议。

(6)组织安排谈判,并指导收购人按照规定的内容与格式制作文件。 (7)协助寻找融资服务的提供者。

四、建立系统化的筛选体系

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系统化的潜在企业筛选流程能够帮助公司快速有效抓住商业机会,确保并购方案与公司的长期战略一致。国内的并购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并购的随意性比较强,并购方与标的企业通话或者简短会面之后就决定启动并购项目,在后续的尽职调查中甚至针对目标企业“特设”一个筛选标准和流程,导致尽职调查沦为形式,并购后续整合效果不理想。

五、目标企业的初步调查

并购方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识别出候选目标企业后,为了完成最终的筛选和确定,还需要对候选企业进行初步调查,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目标企业。

(一)对候选企业的初步调查:

1、目标企业的股权构成情况 一是股权的集中度。股权集中度是衡量公司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股权分布越广泛,股权的流动性越强,实现控股所需的持股比例就低,并购容易成功。

二是股东构成情况。从并购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依据股东与企业关系的不同,分为内部股东和外部股东。内部股东是指在公司担任职务或者具有雇佣关系的股权主体(一般是自然人股东),包括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家族持股等。内部股东持股属于稳定性高的股权。其比重越大,并购难度越高。

三是股本规模,主要表现为注册资本金的总额,股本规模越小,并购所需的资金量就越小,并购成本就越低。

2、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是初步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结构(核心指标包括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杠杆比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利用效率等。通过考察财务信息,可以判断目标企业和收购方是否有协同性,比如负债率低的企业选择负债率高的企业可以优化财务结构。

3、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一是目标企业的经营能力,包括经营范围、经营策略、发展规划、公共关系、人力资源配置、生产组织能力等。

二是目标企业的管理团队情况,主要是管理层的人员资历、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决策方式。

三是目标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及发展环境。考察分析行业状况、产业结构信息了解目标企业的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该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来源、生产过程、所需技术。通过产业结构信息了解产业内的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和替代品的生产者等。

四、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目标企业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目标企业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经济和市场发展态势好,就越有利于并购后的企业。

(二)最终确定并购目标企业 通过初步筛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备选企业,接下来需要结合并购战略规划,对备选企业并购的可行性做全面的分析,最终确定一家符合并购条件的目标企业。如果并购目标企业有利于并购方核心能力的补充和强化,有利于实现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在资源等方面的融合、强化和扩张,就应最终确立为目标企业。对目标企业的分析主要应侧重以下几点:

1、战略层面的匹配性问题:并购方和目标企业在并购后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内部实现协同效应,外部凸显双方优势地位。比如通过并购建立了更加完整和全面的产品线,掌握新兴技术,合理规避市场管制和市场壁垒,扩大在特定市场的占有率。

2、文化匹配性:一是企业成长中形成的独特的运营机制和与之相符合的企业文化氛围。二是企业所处的地理文化匹配。企业会受到所在的地域、民族习性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跨国并购中。

3、技术操作层面因素

一是重点分析国家法律法规,目标企业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法规限制。一旦违反上述原则,可能导致无法审批。并购涉及到的主要法规包括反

垄断、国有资产管理、证券发行、外汇管制等。

二是要调查掌握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重点分析债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债务的真实性,以避免陷入债务风险中。

三是结合具体并购类型,考虑特定因素。比如进入新的市场领域,需要考虑对特定领域的熟悉程度,行业周期和行业集中度,目标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如果是上下游并购,需要考虑目标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双方的协同性。如果并购是为了特定的专利技术、资源或者借壳上市,需要对目标企业所掌握的特殊资源做出充分分析。如专利的合法性和价值,资产评估的公允性分析,壳公司的负债情况,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以及企业所在地政府部门的意愿。

六、签订保密协议

确定了最终意向企业后,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公司在对标的企业实施尽职调查时,不可避免要涉及到被调查企业未公开的文件和信息,对机密信息要履行保密程序,严格限制公司内部和被调查企业知情人员的范围,参与尽职调查的中介机构也需要签订保密协议(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CA)。CA是买方和卖方之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规定了公司机密的分享问题,一般是标的企业的法律顾问草拟并发给并购方,并购方只有在签订了CA之后才可以收到更加详细的信息。

七、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公司对标的进行认知的过程。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交易失败的重要原因,尽职调查可以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降低买方的收购风险,尽职调查的结果决定了一项初步达成意向的并购交易能否顺利进行,同时也是交易双方讨论确定标的资产估值和交易方案的基础。

(一)尽职调查遵循的原则

1、重点突出原则。尽职调查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考虑到人力、物力资源,以及过多的信息量以及无关信息会干扰并购,导致并购效率降低,应通过前期和标的企业的接触中,尽快明确调查关注的重点方向。

2、实地考察原则。公司的并购部或者聘请的外部并购中介,要建立专职的尽职调查团队亲临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访谈、亲身体验和感受,不能仅依据纸面材料甚至道听途说的内容作出判断或者出具结论性意见。

3、客观公正原则。尽职调查团队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标的企业进行调查,如实反映标的企业的真实情况,不能因个人感情因素扭曲事实。信息来源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要善于利用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反应标的企业存在的问题。

(二)法律尽职调查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法律尽职调查重点考察并购标的企业是否存在影响其合法存续或者正常经营的法律瑕疵,是否存在影响本次重组交易的法律障碍或者在先权利,标的股权是否存在瑕疵或者潜在纠纷等。

1、标的企业的设立和合法存续。重点关注企业的设立是否经过了审批部门的批准(如需);股东是否适格;股东出资是否真实、充足。

2、标的企业的股权结构。重点关注标的企业的股权是否为交易对方合法拥有、是否可以自由转让、是否存在代持、是否存在信托持股或者职工持股会持股

地那个情形。

3、标的企业的业务经营。标的企业不仅应依法成立,而且应始终守法经营,不会因不当行为导致存在持续经营的法律障碍。重点关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业务发展目标、业务变动以及与业务经营相关的投资项目。

4、标的企业的资产状况。主要关注企业拥有的重要资产权属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权利限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主要生产经营设备、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

5、标的企业的重大债权债务情况。主要关注债权债务的内容、形成原因、是否存在纠纷或者潜在纠纷、是否对标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查阅标的企业正在履行或者将要履行的重大合同。

6、标的企业的独立性。标的企业是否在业务、资产、人员、财务、机构等方面具备独立于控股股东以及其他关联方的运营能力,以保证在被并购之后能够持续稳健经营。

7、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重点关注标的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关联方是否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侵占标的企业利益,是否通过关联交易影响标的企业的独立性,是否因存在同业竞争影响标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8、标的企业的规范运作。查阅标的企业的公司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文件、决策文件、会议资料等,核查标的企业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组织机构,以及该机构是佛可以有效运作。

9、标的企业法律纠纷情况。主要查阅与仲裁、诉讼有关的法律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件。

(三)财务、税务尽职调查重点关注事项

1、与财务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关注标的企业是否存在会计基础薄弱或者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情形。这关系到财务报表是否可以真实公允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2、标的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评估的稳健性。重点是执行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且与实际情况相符。与同行业相比是否稳健。

3、标的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主要是对资产负债结构、盈利能力、周转情况等进行分析,尤其是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对资产流动性和经营能力进行评价,甚至可以发现财务报表失实。

4、标的企业的债务。是否存在逾期未偿还的债务;若目标企业存在大量债务,主要债权人对企业的债务是否存在特别约定,是否会因为并购导致债务成本上升或者债务的立即偿还;标的企业是否对外存在重大担保,是否有未决诉讼、仲裁和产品质量等可能导致的潜在债务。

5、标的企业的薪酬政策。薪酬政策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是否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及时计提和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相关核心人员的去留是否会影响标的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是否涉及职工安置。

6、标的企业的税务。标的企业执行的税种、税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历年税款是否足额缴纳;享受的税收优惠是否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文件支持。

7、标的企业的营业收入。标的企业的收入确认标准、收入变化趋势、质量和集中程度。收入确认标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存在提前或者延迟确认收入或者虚计收入的情况。

8、标的企业的存货与营业成本。重点关注期末存货盘存情况和发出商品是

否存在余额巨大等异常情况,与同行业对比分析产品毛利率、营业利润是否正常。

9、标的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重点关注非经常性损益的来源和对当期利润的影响。翻阅会计凭证了解相关款项是否真实收到、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标的企业的关联交易以及披露。关注标的企业的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价格的公允性。

11、标的企业的现金流。关注现金流是否健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否和净利润匹配。目前的资金是否足以支撑未来的资本性支出。

(三)商业尽职调查重点关注事项

1、标的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包括(1)标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发展规划,行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行业的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2)标的企业所在行业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利率、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3)标的企业所在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上下游行业的变动趋势。

2、标的企业的市场情况。关注标的企业的主要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发展趋势,从供给和需求角度估算市场规模,客户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关键因素,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延续性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3、标的企业的竞争环境。主要竞争对手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的业务内容、市场份额、最新发展动向。分析标的企业的行业壁垒和市场竞争环境。在行业专家的协助下分析替代产品产生的可能性和导致的竞争后果。

4、标的企业的业务流程。获取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资料,了解企业是否设置并有效执行了内部控制程序。业务流程如何影响到销售收入和利润;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以改进的环节。

5、标的企业的研发和技术。主要是标的企业的研发体制、激励机制、研发人员资历。对关键技术人员是否实施了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是否可以避免关键技术人员的流失和技术秘密的外泄。

6、标的企业业绩分析。从业务、产品、区域、客户等视角分析标的企业的业务驱动因素,通过获取的财务数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成本构成、资本结构和运营效率进行全面分析。

八、价格形成与对赌协议

除了无偿赠与和政府划拨,任何交易都离不开交易对价、支付手段和支付节点安排。经过尽职调查确定要并购之后,需要通过价格形成机制确定交易价格以及支付手段和节点安排。

(一)评估方法选择

企业的价值是通过资产评估手段实现的。目前三种评估方法各有所长。

1、收益法。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者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通过评估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采用适宜的折现率折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评估企业现值。收益法可以评估目标企业持续经营价值。在企业并购中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

2、市场法。以现实市场上的参照物来评价估值对象的先行公平市场价值,由于估值数据直接取材于市场,说服力强。可以分为参考市场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来估值。

(1)参考市场比较法是指通过对资本市场上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者类

似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或经济指标,得出评估对象的方法。

(2)并购案例比较法是通过分析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者类似的公司的买卖、收购以及合并案例,获取并分析这些交易案例的数据资料,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或者经济指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

市场法需要成熟、活跃的市场作为前提。另一方面需要搜集相似可比较的具体案例。由于并购案例资料难以收集,并且无法了解是否存在非市场价值的因素,因此,并购案例法在实务操作中比较少用到。

3、成本法。是指在合理聘雇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成本法在具体操作中包括账面价值法与重置成本法。

(1)账面价值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中,账面记载的净资产价值估值。这种评估方法考虑的是历史上的资产入账价值而不考虑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和资产的收益状况,是一种静态的评估标准。资产入账价值往往脱离现实,低于交易时的实际价值,而且由于管理层选择的会计方法不同,账面价值反应的数据和实际有很大出入。

(2)重置成本法是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者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已经发生的贬值得到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资产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克服了账面价值法的非市场因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公允价值,又排除了评估的随意性。但重置成本法是从投入的角度估算企业价值,难以客观、全面反映被评估企业拥有的商誉、品牌、市场和客户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方式等无形资产在内的企业整体价值。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成本法不应作为唯一的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不论是成本法、市场法还是收益法,在具体操作方面都有固有的缺陷。如果运用不当,会给并购企业带来重大风险,需要结合别并购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战略并购目标,灵活选择资产评估方法。在选用资产评估方法之后,还需要考虑评估方法的固有缺陷,在具体操作上弥补缺陷。比如目前越来越广泛采用的收益法,基于未来收益的可变现性,如果对未来风险预估不足,就会导致评估结论无法兑现的风险,适用收益法,必须要对风险要素充分预估。

(二)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也叫做估值调整协议(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是指投资方与目标企业的股东达成投资或者并购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采用收益法进行估值,决定了评估结果取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而企业未来整体价值具有不确定性。采用对赌协议的基础在于交易双方一致认为企业的价值不再与历史业绩,而在于未来的收益能力。对赌协议是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不确定性采取的救济手段,可以实现公平的交易,保障收购方的利益。

(三)影响交易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以及并购市场的成熟程度

2、并购双方的议价和谈判能力

3、并购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交易结构的安排,比如融资安排、支付方式、职工安置、债务问题处理、资产权属状态。合理的交易结构,可以促进双方在交易价格方面进行妥协。比如对于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如果急需现金,并购方能够采用现金付款并且安排好时间节点,被并购方就会在价格上让步。

九、支付手段

现代市场交易活动中,货币是交易支付的主要媒介。但是并购的交易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并购活动以获得企业的控制权或者核心资产为目的以实现企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单纯的现金支付不能满足上述目的。另一方面,并购活动往往涉及巨量现金投入,单纯依靠现金支付,难以保障并购的顺利实施。企业并购的支付手段主要包括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证券回支付。

(一)现金支付

优点:只涉及对目标企业的估值,操作程序相对简单,支付金额明确,不会轻易改变,也不容易引发争议,是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

缺点:在市场资源集中度较强的现代市场体制下,并购金额越来越大,完全使用现金完成交易的案例越来越小;现金支付面临更重的税负负担。

综上所述,现金支付适合小规模的公司并购以及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市场展开的并购活动或者组合支付方式。并购方举债能力和持有现金的多寡也是决定是否运用现金支付手段的关键因素。举债能力强,持有现金多的公司更有可能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二)股权支付

股权支付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并购方向目标公司增发,以发行的股票换取目标公司股东股权或者资产。

2、目标公司向并购方增发,并购方以持有的股权换取目标公司的股权。

3、新设企业或者吸并企业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换取被合并企业股东的股权。上述三种形式并购完成后,目标企业的股东持有并购方或者存续公司的股权。

优点:股权支付方式可以递延纳税,节省了企业并购的现金压力。

缺点:相对于现金支付方式,交易的决策程序和登记手续要繁杂很多,此外换股比例是一个非常容易引发争议的环节。

一般来说,股权支付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得到应用:

1、主体因素:较大公司之间开展的并购活动。

2、市场因素:当证券市场活跃,古家具有上涨预期时,有利于为新股份提供增值机会。

3、估值因素:当并购方的股权价值被市场高估,会更倾向于采用股权支付。

4、风险防范需要:当并购方对公司缺乏足够了解,股权支付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对并购公司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三)混合证券支付

是在股权支付和现金支付上衍生出来的支付手段,这些支付手段实际上是特定的融资工具。包括可转化公司债券、优先股和权证。

1、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可转换成股权的债券进行融资,用于公司并购。可转换债券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报酬,同时允许投资者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价格将购买的债券换为普通股。

2、优先股指企业通过发行优先股进行融资,优先股相对于普通股在股利支付和剩余财产分配上优先于普通股。

3、认股权证是指以股票为标的的期货合约和衍生品种。本质上是一种期权。发行人赋予持有者可于特定的到期日以特定的行使价,购买或者卖出相关资产的一种权利。

(四)间接支付手段

1、资产置换:用所持有的资产与交易对手的资产进行交换,类似于货币出

现之前的物物交换。

2、债权置换:并购方通过以资抵债或者代为偿债的方式,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收购或者合并。

十、支付节点安排

是指在综合考虑并购交易的各个构成要素后,对企业并购交易对价支付比例、支付阶段以及支付条件所做的具体安排。支付节点安排是并购方控制风险的最重要手段,并购方只有掌握了支付节奏,才能够确保交易对手能够根据双方达成的并购协议履行。关键节点如下

(一)并购协议的签署和生效:实务操作中,都把协议生效作为并购支付的首个节点,并购协议生效是比购房支付的前提。

(二)交易标的的交付以及企业接管:并购是围绕特定资产或者权益展开的,不同的权属转移必须具备特定的交付形式。只有完成权利移交,并购方才可以有效控制、占有、支配、处分。将标的交付作为第二个节点可以避免对手非法占用或者挪用标的。

(三)企业并购事务性工作的配合义务:第二部的标的交付完成之后,操作中会有很多细节性的工作,包括:依照法律法规准备材料并找相关主管部门完成行政审批;对标的企业的业务承接以及并购前发生的债务偿付;移交财务资料、档案资料、业务资料、劳动合同以及完成对企业资产的盘点和清查;并购完成后的外部权属变更。这些工作繁杂琐碎,没有目标企业配合会消耗非常久的时间。如果把这些事务性配合工作与支付节点挂钩,就可以督促目标企业及时配合,提高并购效率。

(四)核心资产权属的完整:标的企业的核心资产可能存在权属瑕疵,比如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缺乏必要的开工许可证,核心资产存在物权担保还没能及时解除抵押或者质押。将资产权属手续完善与支付节点挂钩可以推动股东大力推进后续手续的办理,降低资产权属不完善导致的财产损失。

(五)价值承诺的兑现以及或有债务的观察期间:由于权益法估值越来越得到市场青睐,但是存在对未来收益可能高估的问题。将价值承诺兑现与支付节点挂钩就可以很好规避收益法带来的高估值难以兑现的风险。

第三篇:并购融资方式创新

【跨境并购】海外并购创新的融资方式 2013-10-17 请点击右侧关注☞ 新华并购圈

请输入字母m获取历史文章目录。

核心提示:尽管全球低迷的经济仍处于不确定期,但对国内企业集团来说,借机进行海外并购,吸引境外资本却是个不错的时机。

原标题:国企境外融资新风标

近两年,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数量增长迅速。据普华永道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量达到创纪录的207宗,同比增长10%;交易总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而走在海外并购交易前列的国企,更是经过几年的打拼,试图从并购和交易的成本上开创新的路径,以支持国际化战略的持续进行。这种探索集中反映在国企对境外融资的方式的创新性探索上。

逐步以多种境外融资方式替代传统的境内融资方式,是企业融资改革上的一大进步。

融资方式之变

如将时间倒退10年,国内大多数企业包括国企做并购,多以境内融资为主。这是因为境内融资对当时的国企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

国内银行一向看好国企的信誉度,“一般来说,许多国内知名度、信誉度比较高的国企集团,它的主体及债项评级都在3A级以上。”锦江国际集团一位金融管理人员对《上海国资》表示。

据工行一位知情者介绍,对企业的这些评级一般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还能力、信用状况、发展能力和潜力能几个指标去考虑。综合来说,国企集团在评级上是有优势的。

加上当时境内融资成本比较低,国内银行和企业也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因而,国企选择境内融资来完成战略并购,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国企进行金融创新的羽翼日渐丰满,选择的融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却为企业融资创新创造了一定的机会。

“在趋向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这两年国内传统贷款的成本,同口径相比,上涨了20%—30%左右。”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曹晓风介绍说,国企集团开始选择境外融资,最主要还是出于融资成本的考虑。“大量的海外游资,低廉的融资成本,对国内企业来说的确是巨大的诱惑。”曹晓风坦言。

这两年光明食品集团不断加大境外融资的规模,单就长期贷款的利率来说,境外只有4%,境内却接近7%,“一笔二三十亿元的贷款,融资成本相差之大可想而知。”而香港金融市场向企业提供各种税收优惠,也吸引国企前往设立融资平台。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为国企走向海外创造了难得的时机,并购之举频频得手。而境外融资方式的创新正是企业海外并购所需求的。通过境外融资可以保证收购成本最低化,还能简化办理并购资金的繁杂程序。

“过去的海外收购,多以国内企业为母体进行境内融资,融得的人民币需要兑换成美元,不仅无端增加了费用,而且手续繁杂。如今通过其境外平台公司直接融资,仅融资费用就可以下浮10%,并减少了币种兑换等麻烦。”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财务总监董华表示。

境外融资举足轻重

对于国企国际化战略来说,海外并购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路径。而境外融资对于并购成败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光明食品集团为例,最近又成功地收购了英国Weetabix Food Company (维他麦公司)60%的股份。经过多次海外并购的历练,集团娴熟地掌握了境外融资的技巧,努力地尝试“内保外贷”、“海外发债”等多种融资方式。

实际上,在海外并购中,融资方式的选择与操作是十分讲究的。

从并购的申报审批说起,一般需走两个程序:“一报”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需要,先跟该国政府部门就其想要并购的项目进行沟通,提交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报”同意后,这个海外并购项目就具有排他性,其他企业不能再行报批。“二报”则主要涉及融资、交易、付款等内容。因而,融资报告一般在“二报”中出现。

根据被并购方的不同要求,融资和交易合同的签署完成有先后之分。“一类企业在正式签署交易合同后,才愿意公开并购事实,我们一般是先签约,后对外进行融资;还有一类企业,有被并购意愿时,就愿意对外公布,吸引更多的买家来竞争。对于这类企业,为了增加谈判的资本,我们一般会先谈好融资方案。”曹晓风解释说。 在通过项目路演和投资者评级后,外资银行就会开始竞争企业的并购项目。曹晓风说,“凭借光明的信誉度和资质,无疑是会成为外资银行竞争的重点对象的。因为我们的信用通常能够达到银行可接受的标准,所以一般不选择用国有银行的保函,以降低融资成本。”

与国内不大相同的是,外资银行的谈判能力很强。前期,银行业务专员会带着他们的融资方案先与企业洽谈,当双方达成合作意愿后,立马派来律师,向企业出具各种法律文本,增设有利于银行的多种附加条件。

以往国企在借外债时由于不熟悉国际惯例,往往处于被动,而现在,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不断市场化的进程中,逐步懂得可以要求什么,变被动为主动。曹晓风强调:“这些文本我们通常会非常小心地处理,特别是对于锁定银行利益,试图长期将企业与其绑定,约束企业今后的融资途径,增加企业收购风险的条款,我们会及时提出反对。”后来,光明食品集团总结出一条经验,为了应对银行的各种法律文本,企业也出具一个法律建议书,规定哪些条件是企业坚决不能接受的。

当然,光明为了把握海外收购的时机,也会不断调整谈判策略。比如:在烟糖集团的一次重大海外并购中,因为时间紧迫,为了提高谈判效率,公司直接要求对方银行指出哪些融资条件是没有办法再谈判的,如果这些条件超出公司可以承受的底线,就直接选择其他银行。

“另一条经验是,不同的外资银行会向我们提供不同的报价,在他们之间的竞争中,可以发现更多对企业有利的条件,将融资综合成本控制在最低。”比如,某些外资银行提出,可以在光明食品集团收购项目成功、而银行正式贷款审批下来之前(前提是贷款肯定会批下来),提供一笔过桥费用,期限为6个月以内不等,利率可能会比正式贷款更低,以此作为与其它银行竞争的筹码。光明食品集团往往会抓住这样的时机,再次降低了收购成本。

从“内保外贷”到“境外平台”

过去国企境外融资中,大多采用“内保外贷”的形式。诸如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华谊集团都以这种境外融资方式作为起点。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额度内,一般由境内的银行开出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有时也可单凭国企集团较高的信用度),为境内某家国企的境外公司提供融资担保。

这种形式往往利用国企在国内的信用度和与银行的良好关系,寻找长期合作的国有银行海外支行,通过四方关系,为其境外公司融得资金。与其他融资型担保相比,“内保外贷”无须逐笔审批,极大地缩短了业务流程。

但“内保外贷”的境外融资形式有许多局限性。

首先,它主要依赖于国企在国内的信用评级和银行关系网络。对国际市场影响力不够的企业来说,要靠这种形式进行境外融资比较困难。同时,也不利于国企与境外金融机构直接建立合作关系。

其次,通过这种形式融得的境外资金,如要回流到境内用于并购、扩张比较困难。财务公司无法把境内外两个市场的资金集中起来,两个市场之间的资金也无法融通。

再者,企业集团也很难对海外各个公司之间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配。

由于这些局限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企,开始着手搭建境外融资平台公司,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海外投融资的资本运作,实现境外资金的全面管理,最终为企业的海内外两个市场的兼并收购服务。

比如,上海华谊集团在香港成立了华谊集团(香港)有限公司,“2011年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的境外融资规模达到6000万美元和2亿元人民币,用于集团对外贸易和收购兼并。” 该公司财务总监常清告诉《上海国资》。

多家国企集团还表示,将依靠海外融资平台,积极推进海外发债的融资方式。“海外发债也有人民币债和美元债之分,具体要根据届时债券市场行情变化,作出合理的选择。”曹晓风如是说。

目前国企境外融资平台的发展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资质。

“这个资质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资本实力、贸易背景、经济总量以及股东方背景。需要努力通过贸易业绩、投资业绩的不断改善,来提升国际信用等级。”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财务预算部副部长许建国认为。

应当看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目前至少已经迈出了关键而且不错的一步,值得期待。

源自:上海国资

======= 新华并购圈【ID:xinhuaMA】

并购人的并购服务平台。实时更新全球并购资讯,随时掌握行业动态;优质并购项目发布,轻松获取真实信息。 阅读原文举报

第四篇:企业并购律师实务签订企业并购协议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7-03-30 17:23评论:0

企业并购律师实务——签订企业并购协议

一、企业兼并协议概述

并购双方经过艰苦的谈判,在充分协商并就企业并购诸多事宜达成一致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由并购双方的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人员签订企业兼并协议,或者说企业并购合同。由于企业并购是一项极为费时、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交易标的也很复杂,所以企业兼并协议作为保护双方权益的法律文书显得至关重要。由于标的复杂,所以企业兼并协议通常由一系列相关的合同组成,可以分为《并购意向书》和正式的《企业并购协议》两类。

《并购意向书》是并购双方谈判后就并购事宜达成的初步协议,也可称为 《备忘录》。其作用在于:并购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可以作为继续磋商的基础,同时可依此作进一步的审查作业。并购意向书是否有法律约束力,一般由双方在并购意向书里面明确约定。通常来说,意愿书中的某些条款,往往是会具有约束力,如保密条款、费用分摊条款、谈判期间目标企业不能再与他人洽商并购条款,而其他条款则不具约束力。

签订《并购意向书》后,双方即有一个初步的谈判方案,在此基础上双方就并购细节继续磋商直至形成最终的兼并协议。依据企业并购交易方式的不同,兼并协议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不同。

如果采取资产收购方式,则兼并协议比较简单,并购双方只要签订《资产购买契约》即可。资产购买契约侧重于详细说明并购标的的各项财产,并将其列为附件。

如果采取股权收购形式,则较为复杂:若收购方收购目标企业全部的股权,那没并构双方须签订《股份购买契约》或《股份转让契约》;若是只并购一部分股权,则并购双方还需要再签订《股东协议书》(或《合资契约》)。签订股份并购契约时,通常常同时需要签订很多互有关联而必须同时洽商而定案的契约,如在完全股权并购下的人员留任契约或竟业禁止契约。甚至包括在形成合资企业下的技术授权、供应或销售契约。 如果采取合并的并购交易方式,那么依据合并的形式不同,可以签订《吸收合并协议》或者《新设合并协议》。

无论并双方签订的兼并协议是何种类,有一些条款是基本的共用的条款:如并购双方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的姓名、并购协议的标的、并购价格、价款的支付时间和方式、被转让企业在转让前债权债务的处理、产权的交接事宜、被转让企业员工的安排、与并购协议的各种税负、合同的变更或解除的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与合同有关的争议的解决、合同生效的先决条件及其他交易双方认为需要订立的条款。但是不同的兼并协议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下面逐一详细论述。

2.各类兼并协议

资产收购洗协议、股权收购协议、合并协议作为企业兼并协议的三种最主要的协议,协议主要条款上有共通之处,也有各自的侧重点。

(1)各类兼并协议的共同的重要条款

1)陈述与保证条款

陈述与保证条款可谓是兼并协议中的最长的条款。内容也极尽繁琐,但是这是必须的:因为这是约束目标公司的条款,也是保障收购方权利的主要条款。后面的其他条款又以该条款为基础,所以它对于收购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来说收购方的法律顾问的资力越深,相关业务水平越高,那么这一条款的内容就越详细,对收购方权利的保障也越全面。

陈述与保证条款在并购契约上通常表示为买方是“依契约约定的条件及出卖人的陈述及保证下,而同意购买该股份或资产”的形式。据此,卖方对于有关的公司文件、会计账册、营业与资产状况的报表与资料,均应保证它的真实性。尤其关于公司负债状况,买方应要求出卖人就公司人对第三人所负的债务,开列清单,并保证除该清单上所列债务外,对其他人不负任何债务。 由于陈述与保证条款的对于并购双方而言都极为重要,所以并购双方协商的主要时间,一般花在陈述与保证的范围的磋商,以及如果卖方这些陈述有错误时,卖方应如何赔偿买方。

2)履行契约期间的义务

兼并协议签订后可即时履行,亦即卖方交付标的物(如股票),而买方交付价金。但是可能基于某些理由,而使收购契约签订后而尚未完成交割或支付价金。其理由可能是因为须等待政府有关机关核准,或者此项股权移转需债权人同意方有效,或者根本买方还须再作一番审查后才交割。此外,也可能须取得供应商、客户、房东的同意,因为其与该公司的契约中规定,如公司控制权若有变更需其同意,方得延续卖方与该第三人原有的合约,否则可终止契约。事实上,在磋商契约的拟定过程中,买方仍继续其审查工作,以便更了解目标公司状况,发现现存或潜在的问题。

签订兼并协议,是整个交易行为的开始,到了交割日,双方移转股份或者者资产及交付价款时,则为交易行为的终结。这一期间是双方一个敏感的过渡时期。对买方而言,因股份尚未正式移转,未能取得股东或者所有者的合法身份,从而无法直接参与目标公司的经营;就卖方而言,其可能因为股权即将移转而降低经营意愿,从而影响公司的收益。因此为了避免双方权利义务在这段期间内发生变动,最好在契约中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在此期间的权利与义务。

在此期间,双方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双方应尽快取得并购交易所需的一切有权第三者的同意、授权及核准;卖方承诺将于此期间内承担妥善经营该公司的义务;为维持目标公司的现状,防止卖方利用其尚为公司股东的身分,变相从公司获取其他利益,减少公司资产价值,卖方在此期间内,不得分派股利或红利,并不得将其股份出售、移转、质押或作其他处理;此外,非经买方同意,亦不得与第三人有任何对目标公司的营运或财务状况有损害的行为;双方对于收购契约所提供的一切资料,均负有保密的义务。

3)履行兼并协议的条件

并购双方签订兼并协议的时候,常将协议的签署与标的的交付日期分开。因为签订协议之日,表示双方就收购股份一事已达成一致,但是只有当双方依协议履行一定义务及有关要件具备后,才开始互相转移标的与支付价金。

因此,契约履行的条件指,如果一方没有达成预定的条件,另一方有抗辩的权利,可以在对方尚未履行预定的条件前,暂时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即完成交易)。譬如一方要求他方须获得股东会与董事会必要的同意。此项条款是保障买方在卖方不完成其应作之事时,买方不须受任何处罚。

契约履行的义务及条件,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至交割日时,双方于本次交易行为中,所作的一切陈述及保证均属实;双方均已依收购契约所订的条款履行其义务。例如卖方已依约提供有关报表,以供买方审查;并购交易已取得第三者一切必要的同意、授权及核准;双方均已取得本项并购行为的一切同意及授权,尤其是各董事会及股东会关于收购行为的决议;待一切条件及义务履行后,双方始互负转让股份或者目标企业资产所有权及支付价金的义务;卖方应于交割日将股份转移的一切有关文件交付买方,同时,买方亦应依约支付价金给卖方。 至于交割日的确定,在签署并购协议的时候,双方通常难以预测交割要件何时才能够具备,因此无法确定交割日。因此一般作法是在契约中约定,当交割条件具备时,买方以书面通知卖方指定交割日。但双方必须在契约中规定交割的期限,逾期仍无法交割者,除非双方另有延长的协议,此兼并协议就失去其效力,以免双方的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4)股票及价金的提存

股份购买契约签署的目的,是当约定的条件及义务履行后,双方均能依约移转股票及支付价金。而在跨国性的收购活动中,若双方并无足够的信赖关系,为确保双方均能诚信履约,在收购契约签署的同时,亦可约定将股票与价金提存第三人(通常为银行或律师)。提存的意义,系指双方将尚未移转户的股票及价金,提存在双方所同意的第三人保管,除经双方指定授权的代表外,任何一方不得自保管人处取回股票或价金。

5)交割后公司的经营管理 假如收购方取得目标公司的全部股份或者全部资产,那么一般来说收购方可以取得目标公司全部控制权。日后关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可自主在法令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制定。如果仅收购目标公司的部分股份,自应按照取得股份的比例,就有关经营管理的权限,作明确约定。另外关于雇员的留任问题,双方一般可以在兼并协议中明确规定如果内部雇用人员确实无法维持某一既定标准,或无法达到某一预定的增长率时,有权加以更换。

6)损害赔偿条款

在兼并协议中,损害赔偿条款可以说是是最难达成一致的项目之一。如果某方违反契约规定,另一方可要求损害赔偿。譬如,如果卖方“陈述及保证”其拥有某项资产,结果发现并没有,则买方可对此资产的价值,要求赔偿。买方通常常要求将部分价金寄放于第三者,如果卖方违反保证而须偿付买方时,可直接用以偿付损失。此外,鉴于“损害额”认定上很困难,双方通常会另外预定“损害赔偿金额”。

7)其他常见的条款,如:此项交易所发生的赋税及费用由哪方负担。 并购双方签订兼并协议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即风险分担问题。因为并购交易的风险很大,交易双方若能达成协议,签订收购契约,则契约上的许多条款必然表现出双方在各项风险分担的共识。一方对无法接受的风险往往试图将风险转嫁给对方,这种风险转嫁意图往往体现在以下方面。

卖方为限制本身由于未知晓而承担过多风险,故希望在契约上以“就卖方所知”作陈述,“卖方所知”仍然是一个很模糊的用语,因此双方进一步加以界定,例如说卖方从目标公司内部人员所知的范围。

对于损害赔偿,卖方亦常要求交割后某期间内发现不实才予赔偿,譬如一年。但是,买方会要求更长的保证期间,甚至依不同的“陈述与保证”及发现不实的困难性,分别制定不同的保证期间。此外,卖方也常要求订出赔偿金额不可超过某一金额,或者赔偿金额须达某一金额才赔偿,若只是一点点轻微损失即不必追究。买方则常希望保留部分价金,以备交割后发现资产不足或负债增加时加以抵销。但也可获得卖方承诺,以本身的资产作为担保,保证负责此项损害赔偿。 在股份收购的契约,买方最关切的是是否有负债的承担。有的负债包括股权收购前,卖方因其所有的车辆出车祸、客户在其营业场所跌倒等正进行的诉讼的潜在赔偿,或因过去侵犯商标或专利权、不良产品对客户造成伤害等使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害赔偿,这些均非卖方故意不揭露或自己也搞不清的负债,而是发生损失的机率未定或赔偿金额未定的潜在负债。

因此,买方所争取的是“与卖方划清责任”,要求在正式交割前如果有负债完全归于卖方。此外,收购后若发现有任何以前卖方未披露的负债,不管是故意或过失,均由卖方负责。但是仍要注意的是,公司股权的移转并不影响债权人求偿的对象,买方收购目标公司后,仍须先清偿该债务,要依“股份购买契约”向卖方求偿,但是卖方届时是否具清偿能力,尤应注意。

总之,买方对目标公司真实状况的“无知”,必须获得卖方的保证。但卖方是否愿在契约上答应给予保证,取决于双方协商时的谈判力量及价格上的调整。在某种低价上,买方会同意放弃一切保护,在某种高价上,卖方也会同意一切保证。事实上,买方对风险的控制,除了在“陈述与保证”条款与损害赔偿条款上明确约定外,尚可通过“支付价金”的妥善安排,来达到目的。

(2)各类兼并协议各自侧重的条款

1)资产收购协议

资产收购协议侧重于目标公司资产的移转,应当特别注意有关资产的盘点交割,并要求卖方将目标公司的一切有形、无形资产开列清单,以资凭据。在资产收购协议中,陈述及保证条款为最重要条款。收购方也可要求卖方(系公司)里的个人(主要经营者或股东)作此项保证。

在风险的分担方面,买方不承受目标公司原有债务,但是以下风险可能会由买方承担,收购方在签订兼并协议时应当尤为谨慎:卖方的欠税;在同一处所继续使用同一资产,则对卖方原来所发生的环境污染仍应负责;对卖方原所雇员工有若干义务;卖方原产品若有暇疵,可能亦须负责;须以合理及相当的对价取得资产,否则可能被撤销其让渡行为,而必须返还资产。 此外还应当注意各类不同形式资产的法定移转方式、移转时间等。例如:不动产以及一些特殊动产(如厂房、土地、车辆、船舶等)的转移必须到不动产登记部门变更登记才能完成所有权移转,而动产则以交付为所有权移转方式。

2)股权收购协议

股权收购协议以目标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股份为交易的标的,这就决定了并购双方在签订股权收购协议的时候除了前述共通的条款以外还要要注意以下事项:其一,签订股权收购协议的主体是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的股东;其二,如果只是收购部分股权的话,那么要注意变更股东名册;如是收购全部股权的话,那么要考虑并购交易结束后是保留目标公司主体资格还是注销,相应的要到登记部门进行变更登记。再次,收购方应当与目标企业明确约定并购交易结束后经营管理层的改组程序。最后,是关于原目标公司雇员的留任以及福利待遇的调整。

3)合并协议 兼并协议必须经各方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批准。

吸收合并协议中较为重要的条款有:其一,续存公司增加股份的数量、种类;其二,续存公司对被并入公司的股东分配新股的规定;其三,续存公司应增加的资本额和关于公积金的事项;其四,续存公司应支付现金给并入公司股东的条款;其五,兼并各方召开股东大会批准该合同的日期。

如是新设合并公司,合同应包括如下内容:其一,新设公司发行股票的种类和数量;其二,新设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其三,新设公司对合并各公司的股东分配股份或现金的规定;其四,新设公司的资本额、公积金的数额及规定;其五,合并各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批准该公司的时间和进行合并的具体时间。

该文章同时发表在 "★中国资本运营俱乐部★”博客圈,

文章标签: 律师尽职调查报告 并购法律意见书 并购 公司收购并购 企业并购 资本经营 并购律师 管理层收购(MBO) 并购律师尽职调查报告

第五篇:企业并购流程详解

不同类型的并购往往存在不同的步骤及具体方式,但概括而言,基本的详程如下:

1、收集信息制订并购计划

①战略部或公关部收集并购计划的信息来源包括: 公司战略规划目标及明细;

董事会、高管人员提出并购建议及会议纪要;

不同的行业、市场研究后提出并购机会;

对目标企业的具体要求。

②情报部门对目标企业搜寻及调研选择的目标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符合公司战略规划的整体要求;

资源优势互补的可能性大;

投资运菅环境较好;

并购企业的人员、技术价值高;

潜要或利用价值较高。

③并购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并购的理由分析及主要依据附件;

并购的区域选择、规模效益、时间安排、人员配套及资金投入等情况。

2、组建并购项目小组

公司成立并购项目小组,明确责任人权限及责任,项目小组成员应包括:公关部、战略部、内审部、财务部、技术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合并办公,资源互补。

3、提出项目并购可行性分析报告

①由战略部负责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交报告。

②可行性分析应有如下主要内容:

外部环境分析包括:

经营环境、

政策环境、

竟争环境。

内部能力分析包括:

并购双方的优势与不足;

经济效益分析;

政策法规方面的分析;

目标企业的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的态度分析;

风险防范及预测。

③效益分析由财务人员负责进行,

法律顾问负责政策法规、法律分析,提出建议。

4、总裁对可行性研报告进行评审与批准(略)

5、与并购企业签合作意向书

①双方谈判并草签合作意向书。

②由双方有关人员共同成立并购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

任人。

③合作意向书有以下主要内容:

合作方式;

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职工安置、社保、薪酬;

公司发展前景目标。

6、对并购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及资料收集分析

① 资产评估,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此时并购工作组要重点参与,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与存在性,对往来帐及未达帐项要认真核对与落实。

② 收集及分析目标企业资料。有关人员、帐项、环境、高层关系等进行查实。法律顾问制定消除法律障碍及不利素的法律意见书。

7、谨慎制定并购方案与整合方案

由战略部、并购组制订并购方案和整合方案:

① 并购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确定并购方式,选择有利于公司的并购方式;

确定并购价格及支付方式;

核实财务模拟及效益分析。

②整合方案有如下主要内容:

资金资源的整合;

业务活动整合;

组织机构整合;

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整合;

整合实效评估。

8、并购谈判及签约

①由公司法律顾问或律师负责起草正式主合同文本。

②公司与并购双方对主合同文本进行谈判、磋商,达成一致后按公司审批权限批准。

③经总裁批准后,双方就主合同文本签约。

④将并购的相关资料及信息传递到有关人员和部门。

9、并购公司的资产交接

①由并购工作组制订各项资源的明细交接方案及交接人员。 ②公司人员与并购方进行各项资源的交接。

③双方对主合同下的交接子合同进行确定及签章。

10、并购公司的接管与运菅

① 正式接管目标企业,筹建管理层,安排工作层,尽快开始公司生产运作。

② 并购工作组对并购总结及评估。

③ 尽快对并购公司纳入核心能力管理,实现对总公司发展目标。 ④ 组建公司的监控与管理体系。

上一篇:抢抓发展机遇范文下一篇:日常放假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