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并购论文范文

2022-05-10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银行并购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跨国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符合其在我国扩展市场份额的经济需求;而参与跨国银行并购的中资银行,也具有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参股的内在需要。但外资银行过多的介入也会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在未来的中资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对外资银行并购行为应坚持规范、明确、谨慎、灵活的基本原则,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与持续发展。

第一篇:银行并购论文范文

企业并购:基于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帮助国内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银监会适时推出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但并购贷款对于国内银行业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在给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蕴含着极高的风险。因此,及时加强企业并购与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尤其重要。本文在比较并购动机类型的基础上,剖析了并购贷款的风险与收益特征,探讨了国内银行业开展并购贷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贷款;风险收益;商业银行

文献标识码:A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所称并购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并购贷款则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以及中国市场竞争和产业整合的加剧,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及时加强企业并购与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对于探索如何通过并购贷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并购动机、并购贷款的收益分析与并购时机选择

(一)并购动机分析

根据并购的不同功能及其产业组织特征,可将并购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类型。而按并购动机,可将并购分为:战略驱动的并购、管理层无效驱动的并购、管理层利益驱动的并购以及股市无效驱动的并购。现将并购动机比较分析如下(见表1)。

(二)并购贷款收益分析

1.并购贷款与企业收益分析

根据西方的并购效率理论观点,与内部发展相比,并购可避免进一步加剧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局面;可避开产业进入壁垒、可迅速达到预期目标等,更重要的,即使对于自有资金充沛的并购企业,并购贷款同样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如,某银行向甲公司提供4亿元并购贷款收购乙公司100%的股权,在并购交易中的内部收益率(IRR)。即,三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为5.40%,其未来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位于6%~8%的区间,显然,采用全部自有资金进行并购交易的内部收益率仅6.00%,低于部分采用并购贷款进行并购交易的内部收益率6.37%(见表2);当收购资产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并购贷款利率,则部分采用并购贷款的交易方式比采用全部自有资金的交易方式拥有更高的内部收益率,对企业也更为有利(见表3);在并购贷款利率低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前提下,企业获得的并购贷款利率越低,则部分采用并购贷款的交易方式对并购方越是有利(见表4)。

2.并购贷款与商业银行收益分析

(1)拓宽了银行的业务领域,增强了银行的综合经营实力。一是引导信贷资金合理进入并购市场,帮助国内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拓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促进银行业务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密切了商业银行与大型企业客户之间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还可盘活一些不良资产,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二是并购贷款加速结构调整与产业整合,改善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并购贷款与普通贷款具有明显的不同,普通贷款在还款顺序上是最优的,而并购贷款通常是用股权分红来偿还债务。通过并购,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贷支持,企业可更加快捷、有效地扩大产品和市场,加强研发力量,占有核心技术,收购瓶颈资源,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价值,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2)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展业务渠道改善盈利模式,同时缓解证券市场上的融资压力。一方面,面对银行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并购贷款有利于银行加强与传统信贷客户的联系,银行信贷资金突破《贷款通则》限制,可用于企业并购活动,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为客户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比较证券市场融资,企业申请银行并购贷款在时间上更快捷,在程序上更简便。另一方面,依托雄厚的资金支持,银行可从并购贷款延伸到其他业务诸如财务咨询,为后续项目提供综合授信安排,乃至上市辅导等,从而全方位参与企业的资本运作,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加大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快银行风险管理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并购贷款的特点决定了其相对于一般商业贷款专业性更强,流程更复杂,风险更不易控制。并购贷款业务对风险控制的高要求也会迫使商业银行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不但要有对信贷业务熟悉的信贷专家和风险控制专家,还必须有对相关行业有深刻了解的行业专家、对并购所涉及法律风险点有敏锐洞察力的法律专家以及熟悉公司并购相关财务处理的会计专家,从而实现为客户提供并购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有利于银行自身风险的控制,同时有利于银行业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实现综合化经营做好人才储备。

(三)经济周期与并购时机选择

一般来说,经济在沿着发展的总体趋势前进时,总是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征。19世纪末以来全球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都是与当时的经济繁荣相伴而生。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周期和并购周期的曲线高度一致。经济周期大体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四个阶段,相对应的并购周期也可大体分为起步、增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如图1)。美国在历史上出现五次大的并购浪潮,分别是1895~1904年、1922~1929年、1940~1968年、1976~1988年、1990年至今。这五次并购浪潮都是美国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出现波动,经济迅速扩张,然后出现衰退,于是并购大量产生,而银行信贷在美国企业并购中应用较为普遍。因此,经济周期出现下行往往是企业并购的最佳时机。如,在经济萧条期,有预见且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能够制定出清晰的并购战略目标,配合银行信贷支持,不仅解决了在萧条期的生存问题,而且实现超越同行的快速成长。

二、目前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所面临的挑战

(一)开展并购贷款的商业银行必须满足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1997年,中国内地的并购案例157起,并购总金额80亿美元,而到2007年达17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7%。其中,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发展更为迅速,并购交易金额从375亿美元增长到111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72%;2008年中国市场共发生了66起跨国并购事件,其中43起已披露价格的并购事件并购总额达129.58亿美元,前三季度跨国并购金额呈现出明显的逐季增长趋势,第四季度由于受金融风暴影响,并购总额回落至20.37亿美元(如图2)。调查表明,从14家上市银行2008年中报资料来

看,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有资格开展该项新业务。为了满足《指引》中的量化指标,个别银行已通过发行债券等手段使原本不足10%的资本充足率尽快达标。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够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主要是工、中、建、交及国开行五家大银行。

(二)与一般的商业贷款相比,并购贷款的复杂

1.用途与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与一般的企业贷款相比,并购贷款的资金用途界定比较模糊,在银行完成注资放款行为后,资金是以股权的形式存在的,企业或可跳过银行的监督和控制,把资金挪作他用。因此,其用途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对资金流向和用途进行监测,给违规操作留下空间,增加了银行的资金风险。另一方面,一般的企业贷款都对应于某项特定的生产或经营活动,且其活动都有较为稳定的预期现金流,而并购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主要来自于并购后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并购贷款由于股权无法和资产作一一对应,没有现实的资产作为还款来源,股权价值可变,并购之后的企业收益又未知,因此,企业并购后的效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贷款收益的风险性。2.评估事项的复杂性。一是银行缺乏相关业务的实际经验,无法将新出现的风险点(如协同效应等)纳入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中,特别是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还比较缺乏,这就不利于确定对并购贷款的风险溢价和科学有效的控制。二是现有国内银行对传统贷款的审查习惯更侧重对企业并购前期交易阶段运营、财务上的审查,而忽视对并购后整合成败等前瞻性分析。科尼尔公司的调研显示,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中,49%因整合失败,47%因战略失误;贝恩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研究也表明,80%左右的国际并购失败案例直接或间接源于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而只有20%左右的失败案例出现在并购的前期交易阶段。

(三)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非市场化并购的潜在风险

第一,并购贷款的风险存在于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购贷款涉及兼并双方企业与行业发展状况、或有债务、资产价格认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如,交易主体资格,并购交易是否按有关规定履行必要的手续,如果牵扯到海外并购则问题更加复杂。海外并购涉及被购企业所在国的客户与债权人、法律法规、社会习俗、政府、工会及非政府组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政治风险,取决于东道国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环境,某些东道国政治上的敌意和干扰,人为地给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制造一些障碍。第二,缺乏海外并购法律支持。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企业海外投资与并购的法律,双边及多边投资、跨国并购协定滞后,我国与其他国家政府签订的一些双边和多边协议无法有效地支持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存在对外投资保护权责不对等问题。第三,社会环境与文化差异的风险。并购后由于社会环境与企业文化的冲突常常导致关键的高层管理人员、核心员工以及客户资源的流失,并最终使得并购前所预期的并购后应带来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协同效应和成本节省化为泡影,甚至导致整个并购的失败。同时,政府的批准与许可,也可能潜藏风险。如,作为境外并购的司法程序、法律执行等有别于国内,其管理重点、标准与程序各不相同。如果并购交易的批准程序不当,就会埋下风险隐患。

(四)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人才匮乏,中介机构发展水平有限

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知识及人才储备上距离全面开展并购贷款业务还存在比较大的距离。从目前情况而言,人才储备的匮乏、缺少懂得并购贷款业务的团队,缺乏熟悉并购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是商业银行从事该项创新业务的重大障碍,尤其是缺乏熟悉资本市场运作、并购法律法规,缺乏熟悉海外并购业务并对宏观经济及行业趋势具有较强分析和研究能力的金融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中介机构发展水平有限。发达国家一般都有成熟的非政府中介组织系统,而目前我国虽然也发展了一些商业与金融等中介组织,但其无论是实力还是经验都明显欠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差,不能适应企业并购发展的需要。如,我国企业在开展海外并购时很难得到中介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使企业可利用和调动的外部资源有限,如果依赖海外中介机构,又面临对方不熟悉国内情况并索取高额交易费用的局面,这些都加大了企业海外并购的难度,制约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业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一)加快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

一是以自身培养为主,在内部选拔合适的人才,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如在职培训、派往专门机构甚至送出国门进行培训等方式,通过实战案例积累经验,使其成长为国际化人才。同时,要积极吸收国际国内专门并购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很多跨国金融企业纷纷裁员,为我国实施海外企业人才本土化策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制定妥当的人员安排政策,用好人才。并购者要解决被并购企业内部人员的后患之忧,制定出稳定人才的政策,采取与实质性的激励约束相配合的措施,如给优秀人才较优厚的任用条件,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而对那些没有能力和特长的人员,应根据情况予以裁减;同时要选派精明强干、忠诚于并购方的专业管理人才到目标企业担任主管,防止目标企业的内部人控制。三是政府部门应支持组建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要建立权威、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使监督外部化。当前,重点是要培育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及跨国并购信息咨询中心等机构,为企业并购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提供智力和财力支持。同时,为了提高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应当实行从业风险约束有效机制。假如中介机构提供了错误的信息而使企业遭受损失,有权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中介机构赔偿其损失。

(二)完善并购贷款的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建立并购目标企业的调查筛选机制

一是应因地制宜地推出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在并购贷款的业务受理、尽职调查、贷后管理、内部控制等主要业务流程上,由投资银行业务向“战略顾问+财务顾问+多元化融资”发展模式转变,预设风险管理措施和相应的责任人员,加强专业化的管理与风险控制。二是建立健全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并购贷款对市场反应速度的要求相当高,目前各行的并购贷款基本放在总行层级进行操作,赋予地方分支机构的权限有限。因此,对于并购交易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需要在组织结构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商业银行可在完善条线设置时,设立区域性专营窗口,以加大对经济发达区域并购交易的支持。三是建立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调查筛选机制。应遵循“谨慎开始、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期选择比较熟悉的传统行业作为并购贷款的突破口,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发展并购贷款市场,专项授信额度依照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核心资本净额的谨慎水平(如25%~30%)来确定。当前应当选择基本面优秀、成本传导能力强和资金创造

能力强的行业龙头重点企业,支持其大规模和战略性的企业并购活动,以增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加强对敏感性因素的评估,健全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第一,关注并购协同效应的评估。要加强对敏感性因素的评估,尤其是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敏感因素更是必须关注;关注并购方企业并购杠杆的大小(杠杆收购除外)。若并购方企业出价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则银行对发放并购贷款应相当谨慎;加强对资金拨付的管理,应遵循“先权益资金投入,后贷款资金”的原则,一旦有并购中断等问题发生,将由并购企业权益资金先行吸收相关损失,在特定情形下银行有权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贷款,最大可能保障并购贷款资金的安全。第二,加强风险定价分析。银行要综合考虑收益回报和风险之间的关系,选择行业前景较好,但因流动性、股东实力等问题而暂时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在风险和收益匹配的原则下,将杠杆率控制在适当的水平,提高收益。第三,加强来自于交易结构和并购方式的风险防范。如,相对于母公司并购,由于特殊目的公司本身并无其他经营活动,银行应特别关注其还款来源和担保能力。同时对于一方在境外的并购,还需要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允许的持股上限、外汇管制、劳动关系等;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还应关注股东的优先购买权;资产并购还要注意他人的优先购买权。且为了控制风险,也应加强问责,如发生贷款损失,将区分不同情形进行问责追究。

(四)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有效防范并购贷款法律风险

1.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要在统筹规划并购贷款市场发展的同时,尽快完善并购贷款业务的法律法规,在已颁布《指引》的基础上,对一些规定进一步加以明确和规范;加快海外并购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企业海外并购基本法》,明确海外并购的程序、合同条款及并购后企业的性质与管理方法等,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法律支持。2.完善借款合同条款。在办理并购贷款时,应完善借款合同中约定保护贷款人利益的关键条款。如,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重要财务指标的约束性条款;对借款人特定情形下获得的额外现金流用于提前还款的强制性条款;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的主要或专用账户的监控条款;确保贷款人对重大事项知情权或认可权的借款人承诺条款;风险处置特别措施条款;并购失败的清偿条款等。3.审慎防控并购贷款业务中的合法性风险和政策性风险。应当全面关注不同领域、不同效力层级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章,有效识别并购交易中的潜在法律风险,及时客观地对法律风险作出判断,对已经识别出的法律风险,科学进行量化,确定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法律风险敞口。在跨境并购贷款交易中,银行应认真评估适用法律选择可能面临的风险,还应当关注并购双方有无既存或潜在的重大法律纠纷,公司章程是否对公司并购设立附加条件,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维护等。对于敌意并购,银行应更审慎地分析存在的法律风险。

(五)加强政府的协调与监管,为并购贷款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加强政府的协调与引导。通过法规、政策、措施等对企业的并购活动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协调、监督、管理和扶持,简化审批程序,方便企业并购,使企业并购能顺利、平稳、持续地发展。如,放宽外汇管制,对一些国内经营业绩良好,并具有跨国经营经验、进出口贸易能自我平衡外汇的大型企业,可考虑给予外汇汇出权;完善国际税收制度,政府应与更多的对外投资目的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议,以维护我国对外并购者在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及投资安全、解决争端机制等问题上的利益;为保证对外投资者的利益,政府还应建立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第二,遵守监管规定,防止相关业务的利益冲突。注意发挥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推动投行咨询业务与信贷管理业务的整合,将商业银行从单一的资金供给方转变为并购咨询与融资服务的提供者,促进综合化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同时,注意防止风险在投资银行业务与并购贷款业务之间传递,降低系统性业务风险。此外,也要注意客户信息被不当使用或共享,以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第三,银行应加强与产权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合作。由于并购交易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商业银行应探索建立与不同类型中介机构的合作机制,建立并购贷款风险预警的信息管理机制,实现双向合作,优势互补,提高融资效率。

(责任编辑:李 琳)

作者:谢清河

第二篇:跨国银行参股并购中资银行的利弊分析

摘要跨国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符合其在我国扩展市场份额的经济需求;而参与跨国银行并购的中资银行,也具有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参股的内在需要。但外资银行过多的介入也会给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在未来的中资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对外资银行并购行为应坚持规范、明确、谨慎、灵活的基本原则,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跨国银行参股并购利弊分析

近年来,大型或巨型跨国银行逐渐将跨国并购的对象转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保护过渡期届满,跨国银行进驻中国的数量逐年增多。目前,世界上100家大银行绝大多数都已在华开展业务。从2003年开始,外资银行更多地通过入股国内银行进行合作竞争。目前,几乎国内所有的主要银行都有外资银行进行战略持股,这是中国银行业非常重要的变化,目前跨国银行已形成对中国内地银行的多层次全面参股:

一是跨国银行参股城市商业银行;二是参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是参股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目前参与并购的主体多为国际知名的大型商业银行,它们无论是在资产规模、管理方式、经营效率、技术水平还是在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比国内银行更具优势。从总体来看,外资银行参股并购我国商业银行的良性效应显著。

1 外资银行并购中国商业银行的动因分析

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并购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符合外资银行扩展其在我国金融市场份额的经济需求。

1.1 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竞争力

外资银行在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是外汇存款业务,而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对中资银行的竞争威胁并不大。为了争夺市场,外资银行除积极筹备在华设立营业机构外,明显加快了并购中资银行的步伐。参股、控股中资银行已经成为外资银行占领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

外资银行通过并购中国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利用已经建立的银行分支网络迅速开展实际业务,避开初始规模扩张的高资本要求。而且并购后再通过一定的投资,外资银行还可以迅速扩大中国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份额,从而快速有效地获得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力量。

1.2 扩充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银行规模效应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现代银行所经营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加之现代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使得银行规模越大就越有竞争优势,越可以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越容易赢得顾客信任。而并购是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最便捷途径。

跨国银行在并购后可以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了信贷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通过并购,外资银行可以节省大量的技术费用和网点建设费用,提高单位收益,降低单位成本。此外,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整合银行组织机构,科学化运作在全球范围内的银行分支机构,降低人工费用和各项管理费用,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

1.3 规避监管,降低风险

通过并购,可以有效规避国内监管法规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各种限制。对于那些限制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区,也可以用并购的方式加以回避。 跨国银行可以利用并购中国商业银行获得税收优惠,也可以通过并购不同的资产类型来充分实现合理避税,这样使得财务费用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金融创新的激励,各跨国银行都在竭力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但是新产品开发费用高昂,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并购银行就可以在业务运作上与中资银行相互取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

2 外资银行参股并购对中资银行的积极影响

参与跨国银行并购的中资银行也具有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参股的内在需要。

2.1 外资银行并购有利于改善中资银行的产权结构

长期以来,导致中国商业银行管理结构不健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态度恶劣、企业融资难以及金融创新能力差等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单一的产权结构。跨国银行通过股权并购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东,这必然有助于打破中国商业银行单一产权制度,有助于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2 外资银行并购有利于改善中资银行的管理水平

当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最大瓶颈,除资金约束外,仍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导致的综合管理能力欠缺。而外资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及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外资跨国银行的参股并购可以引入先进的国际金融企业运营惯例以及国际标准规范银行的运作模式,增强中资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综合竞争实力。

另外外资银行并购有利于我国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表明,人才的培养是一国的商业银行,乃至一国银行体系兴旺发达的根本。外资银行并购中国商业银行后,将会派出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进入管理层,同时会对现有银行员工建立培训机制和晋升机制。这就会使银行的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发生巨大变化,有利于培养出高级的管理人才,提高银行整体的管理水平。

2.3 外资银行并购有利于改善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经营效率

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普遍都存在不良资产高、资本充足率低以及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外资银行参股可以有效扩充资本,利用资产重组或改制上市的方式增资扩股。积极地寻找实力较强的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伙伴参股并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资银行进入造成的竞争条件恶化,而且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资金使用率,降低风险资产比率,实现改善资产质量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实力和资本运营能力。

3 外资银行参股并购对中资银行的消极影响

外资银行参股并购中资银行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实际效果,但它的负面作用同样不能忽视,

3.1 外资银行并购会增加中资银行的经营风险

国际银行业并购将推动我国银行积极采取参与竞争的对策,给顾客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好处,但也将使我国银行面临很大竞争压力,冲击我国银行的盈利空间以及中小规模银行的生存空间。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经营风险至关重要。竞争程度加剧,获利空间减小,银行越有可能从事高风险的投资,这是银行业竞争的一个弊端。银行业市场本身具有垄断竞争的特性,因此跨国银行的过多介入必然会加剧东道国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的经营风险。

3.2 外资银行并购造成了中资银行的资产流失

由于缺乏股份制改革和并购的经验,我国国内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时出现了低估股价问题。例如交行转让价格是2.35元,建设银行是1.78元,而这些银行在香港的上市价格远远高于转让价格,这说明在定价时低估了我国银行的价值,特别是国有银行在网络、品牌、人才、声誉、客户等方面的无形资产价值,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3.3 加剧金融市场波动风险

我国银行业处于相对劣势,单个银行的竞争力和实力逊色于国外的巨型银行,随着我国金融开放过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银行所面临由跨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带来的市场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另外与国际金融机构的紧密融合也可能导致世界金融风险的转移和传递,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综上所述,未来外资银行参股我国银行的热情必将进一步持续,国内银行也可以从成功的跨国银行并购合作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同时,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潜在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未来的中资银行改革的过程中既不应盲目抵制外资并购,也不能对其过分依赖,应始终坚持规范、明确、谨慎、灵活的基本原则,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作者:刘思琦

第三篇:银行并购的效应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绝大多数金融集团通过重组和合并,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整体竞争实力,以期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能够处于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本文充分考虑到银行并购效应分析的实际状况,探讨了银行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了银行并购对支付清算系统影响,阐述了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讨论了并购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希望能够对银行并购的效应分析的实践工作发挥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银行并购 系统风险 分析

一、引言

毫无疑义,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银行并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说,利润增长预期过高是导致出现银行并购的主要成因之一。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同时出现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情况比较常见,这就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和并购银行能够及时、准确地注意到这些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效解决和处理相应的实际问题。值得肯定的是,并购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银行风险,主要表现为:加強风险承受能力、分散业务风险和规避破产风险等等。

二、银行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市场是否稳定有序的运行,金融机构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有鉴于此,银行并购能够对货币政策产生十分巨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行为有所变化,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银行并购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实践表明,通过一定的方式,银行并购能够对金融市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并购降低相关市场的竞争程度,是较为不错的选择之一。从目前看来,相当一部分市场参与者的力量十分薄弱,减少市场竞争会促使这部分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变现成本。另外,并购可能会影响市场业绩,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较为明显的是,不少大型的金融机构都是经过并购之后得来的,这些大型的金融机构与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并购对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影响。值得肯定的是,银行并购能够一定程度上改进相应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通过一定的渠道,能够将这个货币政策传递机制较好地发挥出来。这些渠道包括:货币渠道、资产负债表和银行信贷渠道等等。通常来说,货币渠道主要变现为:货币的供应量会受到利率变化的较大影响和制约,从而达到货币政策传递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不少现实因素会对货币政策的传递带来十分重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金融机构引进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和开发新金融工具等等。

三、银行并购对支付清算系统影响

资料显示,银行并购能够对支付清算市场结构系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银行后台内部系统程序,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业并购的制约和影响。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具备一定实力的市场参与者集中了越来越多的全球监控业务和代理银行。在实践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越来越多的银行倾向于将支付清算业务承包给具备一定条件的非银行服务提供者或者交易银行。从某种程度上说,考虑到各种银行的发展现状,广大支付清算系统的用户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不断强调处理的安全性,不断注重便捷支付。更进一步说,相当一部分支付清算系统的用户是国内外系统和银行间系统之间合并协调十分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力量。值得肯定的是,银行并购会对绝大多数领域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力。这些领域包括:央行监控支付系统的方法、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银行运营和财务的风险水平、支付清算系统的工作效率,市场结构和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等等。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银行并购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促使相当一部分支付清算系统用户无法较好地预见和明确支付清算系统呈现的负面效应或者正面效应。通常,相当一部分源于并购产生的银行,往往具备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对一些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电子支付技术进行投资,力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服务成本。不可否认的是,银行并购能够对支付服务竞争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实践表明,提供清算和支付服务的机构数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清算服务价格,大幅度降低创新激励。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关方面的银行只有不断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才能较好地应对和管理银行并购对支付清算系统带来的风险。

四、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实践证明,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小企业的负债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践性。打个比方,两家企业各自拥有不完全相关的现金流,它们承担着同样的资产风险,同时享有一定的债券,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无法较好地满足清偿债权人提出的要求。不容置疑,银行并购的顺利开展,能够不断推动商业银行朝着综合经营方向发展,确保经营实现规范化、多元化。从基本上说,银行并购的顺利进行,有助于较好地构建开放型金融体系,并且在并购之后的上市运作及股份制改造,促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筹集到了大量资金用于投入生产、扩大企业规模。更进一步说,银行并购能够取得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助于加快推进电子化进程。从目前看来,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银行规模越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经济性,能够减少运营成本,安全系数也高,濒临倒闭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规模经济存在一定的临界点,企业达到相应的规模之后,边际要素产出率主要表现为负增长的趋势。换句话说,在人们视野中呈现的是:规模不经济。另外,在采用现金并购形式的基础之上,目标银行资产和现金资产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风险。正因为如此,并购银行无论是通过负债途径对并购所需资金进行筹集,还是通过银行系统,对自己的现金资产进行直接支付,达到并购的目标,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并购银行最大限度地提升风险加权资产,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削弱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值得肯定的是,绝大部分企业规模过大,是导致产生金融垄断现象的主要成因之一。更确切地说,银行并购会大幅度增加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一旦出现,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五、并购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当一部分银行越来越注重技术投入,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费用。与此同时,在银行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计算机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一般来说,银行能否较好地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取得公众信心。较为明显的是,绝大部分银行被市场淘汰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逐渐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毫无疑问,银行系统出现任何一个细微的误差,都会导致公众失去对银行的信心,不断扩大局部危机,难免会引发相应的挤兑风潮,这对整个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阻碍。矛盾具有普遍性。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银行并购既能够较好的减少银行风险,又能够为并购银行带来无法预见的新风险。这些风险包括:遭遇整合风险、局部危机扩大风险、规模不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为了最大限度地加强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强化银行的盈利能力,为了大幅度提高银行利润,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实践状况,努力降低银行系统技术研发的边际成本,强调资源整合,注重削减边际财务融资费用。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银行并购的效应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努力做好银行并购的效应分析,才能为银行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利润,才能构建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本文充分考慮到银行并购的效应分析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和束缚,较为细致地阐述了银行并购对货币政策、支付清算系统、中小企业贷款和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希望能够实现银行并购效应分析的预期效果,希望能够加快推进银行并购效应分析的预期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金泽.银行并购:中国法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金融时报,2005.

[2]姜建清.国际商业银行监管环境与体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胡艳香,汤凌霄.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中的政府角色错位与重新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11.

[4]刘彬,曾勇,李强等.外资银行并购与退出决策的实物期权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

[5]陈璐.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并购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6]胡挺,项红叶.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信托业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以中国建设银行并购兴泰信托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

[7]邓光军,曾勇,李强等.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决策研究[C].中国金融国际年会,2010.

作者:石磊 刘德阳

上一篇:农田水利论文范文下一篇:信贷配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