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制建构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行政问责深入研究:困境、归因及其走向

摘要:2003年“非典事件”拉开了我国行政问责的帷幕,行政问责不仅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政府着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时至今日,行政问责的理论建构逐步完善,行政问责的实践运行也初见成效。然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行政问责仍有诸多困境,这些困境制约行政问责的进一步发展。 从理论上来看,当前有关行政问责的研究主要是规范性研究,研究方向相对比较集中,比较传统,研究内容集中于行政问责的概念界定、所包含的要素、理论基础、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途径,可以说有关行政问责的实证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从实践上来看,各级各地政府都在努力建设行政问责制度,注重对官员的责任追究,以此来督促权力的运行。但从行政问责的依据、过程、责任的落实上还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直接关系着行政问责的走向。 基于此,本文突破现有研究的局限,尝试理论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研究方法上,从规范性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以实际发生的问责案例为整体样本,对其进行分类、分项分析,从而发现我国行政问责在诸多方面所存在的客观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研究内容上,本文以行政问责要素、行政问责幅度、行政问责层级为三个基本点,细致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客观、量化的数据说明各自所处的困境,从而突破现有理论的内容局限,对完善、丰富行政问责理论作出有益探索。正是在此背景、此目的之下,本文以“理论概说——困境阐述——归因透析——构建途径”为基本的逻辑脉络,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六个章节。 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陈述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文章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介绍行政问责的相关基础理论。本章共分为三项内容,一是对行政问责的相关概念进一步明确,明确区分问责、问责制、行政问责与行政问责制等几个易混淆的概念,提出行政问责幅度与层级。二是阐明行政问责幅度、层级、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是指出行政问责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等。 文章第三部分共包括三个章节,分别从行政问责要素、幅度、层级三个角度论述行政问责的困境。第二章为行政问责的要素困境,本章从行政问责的责任本身、行政问责的主体、客体、程序、因由、结果六个方面,分别陈述其所存在的客观困境。第三章为行政问责的幅度困境,从横向上说明我国行政问责的实际发展状况。行政问责幅度是本文的中心论题之一,以2003年至2012年12月间我国所发生的、已有明确问责结果的120起问责案例为总体样本,先介绍行政问责幅度的整体分布,然后从部门与人职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各级政府的部门问责幅度困境、各级政府的人职问责幅度困境、各行政区划下各级领导干部问责幅度困境,并指出影响行政问责幅度困境的主要因素。第四章为行政问责的层级困境,从纵向上说明我国行政问责的实际状况。行政问责层级是本文的另一个中心论题,对120起问责事故进行分类、分项研究的基础之上,指出行政问责层级整体分布,然后论述各类问责事故中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各行政区划下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行政问责的“溯上力”概念,阐明行政问责溯上力困境的诸多表现,诸如溯上性分布不均、溯上性偏弱、溯上力强度不一等。 文章第四部分为第五章,重在透析产生行政问责困境之原因。现实中,行政问责存在这些问题并非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的,归纳起来,致使行政问责存在困境的原因可以分为前提原因、核心原因、基础性原因和关键性原因。这些原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其内在联系,正是其相互作用,促成了行政问责困境的产生。 文章第五部分为第六章,在分析问题、透析原因之后,指出我国行政问责的建构途径。行政问责存在随意性、碎片性,行政问责制具有刚性和规范性,这就决定了走向行政问责制是行政问责的必然发展方向。为早日走出行政问责困境,首要的是要明确行政问责制的基本理念,其次是确立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原则,在理念引导和原则规划之下,提出搭建行政问责制的具体对策,如加强行政问责立法、规范行政问责要素等各项内容。 文章最后将对文章进行简单总结,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行政问责;行政问责要素;行政问责层级;行政问责幅度

学科专业:行政管理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行政问责的相关基础理论

一、相关概念释义

(一)行政问责

(二)行政问责层级

(三)行政问责幅度

(四)行政问责要素

二、行政问责层级、幅度、要素三者的关系

(一)行政问责层级、幅度二者与要素的关系

(二)行政问责层级、幅度的关系

三、行政问责的理论基础

(一)人民主权理论

(二)社会契约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四)公共选择理论

(五)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

第二章 行政问责的要素困境

一、责任本身的困境

(一)责任构成单一

(二)责任过程断裂

(三)责任性质消极

(四)问责意义单纯

二、行政问责主体的困境

(一)类别不全面,在各类问责事故中的分布不均衡

(二)类别比重不均衡,集中性强,多元性弱

(三)级别分布不均衡,中间大,两头小

(四)同时性分布不均衡,一元性强,多元性弱

三、行政问责客体的困境

(一)行政问责客体的混乱性

(二)行政问责客体的法律悖论

(三)行政问责组织客体的困境

(四)行政问责公务员客体的困境

四、行政问责程序的困境

(一)行政问责的整体程序断裂

(二)行政问责具体程序不规范

(三)缺少科学有效的行政责任评估

(四)缺乏有效的行政问责救济程序

五、行政问责因由的困境

(一)法律规定上的片面性

(二)实际践行中的集中性

六、行政问责结果的困境

(一)责任方式的“集合性”

(二)责任内容的不平衡

第三章 行政问责的幅度困境

一、行政问责幅度整体分布

二、各级政府的部门问责幅度困境

(一)中央政府的部门问责幅度困境

(二)省级政府的部门问责幅度困境

(三)市级政府的部门问责幅度困境

(四)县级政府的部门问责幅度困境

(五)乡级政府的部门问责幅度困境

三、各级政府的人职问责幅度困境

(一)中央政府的人职问责幅度困境

(二)省级政府的人职问责幅度困境

(三)市级政府的人职问责幅度困境

(四)县级政府的人职问责幅度困境

(五)乡级政府的人职问责幅度困境

四、各行政区划下各级领导干部问责幅度困境

(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中各级领导干部问责幅度分布情况

(二)交通事故中各级领导干部问责幅度分布情况

五、行政问责幅度困境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行政问责的层级困境

一、行政问责层级整体分布

二、各类问责事故中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一)公共卫生事故中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二)环境污染事故中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三)火灾事故中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四)交通事故中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五)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中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六)群体性事件中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七)食品安全事故中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三、各行政区划下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一)省级行政区划下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二)市级行政区划下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三)县级行政区划下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四)乡级行政区划下的行政问责层级困境

四、行政问责层级的“溯上力”困境

(一)行政问责层级溯上性整体偏弱

(二)各类问责事故的溯上性分布不均

(三)溯上力强弱程度不一

第五章 行政问责困境归因分析

一、前提原因

(一)认识不统一,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二)问责理念缺失

二、核心原因

(一)现有法律依据的混乱性

(二)现有法律依据的位阶低

三、基础性原因

(一)原则坚持不到位

(二)协同治理理念下的统一负责问题

(三)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问题

四、关键性原因

第六章 从行政问责走向规范的行政问责制

一、走向行政问责制的必然性

二、明确行政问责制的基本理念

(一)宪政理念

(二)服务理念

(三)公平理念

三、确立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原则

(一)职、权、责对等原则

(二)依法问责原则

(三)客观公正原则

(四)责罚相当原则

四、搭建行政问责制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行政问责立法,构建行政问责制法律体系

(二)规范行政问责的各项要素

(三)厘清部门间、职位间的职能,规范行政问责幅度

(四)合理确定溯上力,规范行政问责层级

(五)切实执行问责结果,做实个人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TD-LTE移动通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