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制责任体系

2022-09-03

第一篇:行政问责制责任体系

行政问责制与责任政府的建设 答案

行政问责制与责任政府的建设 试卷93分

[考试时限]:60分钟 00172

4[及格分数]:60分

[考试说明]:

1、政治家常说要对历史负责,实际上,政治家并不能真正地对历史负责。正确

2、对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开展问责制的培训,是时代的必然。正确

3、在我国,问责其实刚刚开始。 正确

4、问责持续的以“风暴”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正常状态。 错误

5、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互不替代。问责不能代替党纪、政纪。 正确

6、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问责制,相比较中国大陆来说,其问责对象非常多。错误

7、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不在问责对象范围之内。错误

8、权责对等意味着直接责任大于间接责任。 正确

9、在问责的个案中,主要应考虑的是领导应承担直接还是间接责任,而关于领导的主观意识是善意过失还是故意,则不在考虑之列。

错误

10、结果责任是公共服务强调结果导向产生的责任。 正确

11、我党推行的问责文化,是治国必先治党,治党无比从严。在从严治党的时代,对领导干部问责,要保持一种高压态势。 正确

12、在我国,有责必究是通例,从轻问责、免责的情况不可能出现。 错误

13、尽管责任有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分,但是集体责任必须转化为个人责任,否则所谓具体责任就有可能落空。 正确

14、责任个人化原则并不意味着在出现事故责任后,由官员个人承担结果责任。错误

15、所谓责任政府必须是可问责的政府。 正确

16、领导要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但不必为下级的行为负责。错误

17、领导对下属的工作失误和过错,承担的是政治责任、间接责任。 正确

18、对于问责,虽然各地区、各部门情况千差万别;同类事件处在不同的背景下,后果和影响应该是一致的。错误

19、《暂行规定》对需要问责的情形,应采取哪种问责方式,作出了具体规定。 错误

20、对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要问责领导。正确

21、( 2008年)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实行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

22、问责的全部正当性,在于( B权为民所授)

23、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 A萨缪尔森)在所写文章《为什么我永远也不会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中,描述政府部门的官员来自“下面的反对,上面的压力;成功时的寂静,失败时的喧嚣;随时随地、任何时候官员都被纳入行政问责制的框架”。

24、我国第一次问责最高级别,即国务院总理的案件发生在哪一年哪一次事件中(B 1979年“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

25、2003年兴起的“问责风暴”,成为胜利战胜( B非典)的转折点。

26、1988年,(A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后,导致时任林业部的部长杨钟被撤职。

27、( C2008)年,被媒体称为“问责年”。

28、199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最早引入了( B责令辞职)形式。

29、2004年,(B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实施,对辞职做了分类,明确各种辞职的条件。

30、2006年1月1号实施的( D《公务员法》)对各级、各类公务员,尤其是公务员中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31、(D2009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了问责和党纪、政纪处分的关系,实现了党政官员一体问责。

32、2009年7月分出台的(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选用狭隘的问责含义,表明问责跟党纪、政纪处分,互不替代。

33、我党推行的对领导干部的问责,最早来源于(C中国香港)。

34、(B 2002)年,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在香港推进官员问责制。

35、问责的方式和党纪、政纪处分的问责方式,它们是( A并列)的关系。

36、(A权责一致)是行政问责的核心原则。

37、英国启蒙思想家密尔在他所著的(D《代议制政府)一书中指出,如果能将权利和责任统一起来的话,就可以放心地将权利交给任何人。

38、()原则,是从严要求的体现,它意味着有过错必须承担过错责任。

39、严格责任除了有过错要承担过错责任以外,领导干部还必须承担另外一个责任即(A结果责任)

40、问责制本身是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产物,表面看来仅仅是涉及到官员个人的问题,但从最终的效果看,问责是( B执政党)的表现。

41、在我国,( B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调查和提出问责的建议。

42、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被问责官员觉得问责不当的,可以( D申诉)

43、2003年,香港财政司司长( A梁锦松),因买车涉嫌避税风波辞职。反映出香港问责文化对官员的严格的要求。

44、(D责任全面)原则意味着有责必究是通例。

45、(D 2009)年,重庆市实施《促进开放条例》,规定:开放工作发生失误,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造成一定损失,但符合所规定三个条件的,可以免责。

46、(A 2007 )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规定只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使工作发生失误或造成一定损失,有关人员可予免责

47、(B责任个人化)原则是问责的落脚点。

48、2009年4月1号,《( B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第3条规定,应予问责的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各自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问责

49、( A《公务员法》)第82条规定:“领导成员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职。”

50、(B“三聚氰胺”事件)事件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指责部分领导干部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麻木不仁。

51、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15条规定:“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严重的,由( A国务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52、( C《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4条规定:“给予公务员处分,应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

53、按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问责由组织部门、人士部门、或者纪检部门、监察部门调查,并且提出处理建议;在提出处理建议的基础上,由问责决定机关根据(B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54、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要问责( A领导)直接负责人 直接领导决策人

55、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被称为( B特别重大事故)

56、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被称为(A重大事故)

57、《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要问责( A领导)

58、2006年1月1号实行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 D24个月)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

5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党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A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60、《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62条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A 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条件,可以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61、《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中,关于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市县政府要(ABC)

建立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

建立健全专题法制讲座制度,制定法制讲座计划并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集中培训制度,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人员、效果“五落实”

62、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问责对象包括以下哪些类型的官员( ABCD)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领导人员,参照执行

63、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问责的方式包括(ABCD )

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

64、《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第三条,明确指出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要坚持以下原则和要求( ABD)

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

65、权责一致原则,包含内容有(AB)权责对应权责对等

66、权责对应中的“责”,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责任(ABCD ) 政治责任 道义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

67、过错责任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 ABD) 违法履行职责不当履行职责履行职责不力

68、《问责暂行规定》第3章关于“实行问责的程序”规定,问责的程序包括(ABC )

调查和提出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申诉

69、问责的依法有序原则,除了要求问责的对象、事由、方式和程序等法定外,还涉及到( BC)因素的补充。政治惯例 问责文化

70、有责必究包含( AB)方面的内容。谁有责就问责谁有什么责就应当追究什么责

71、《暂行规定》指出,党政领导干部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AB )

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72、由官员个人承担结果责任,能够起到以下哪些功能和目标(AD )平息民众愤怒防止社会震荡

73、责任个人化原则实现了( ABC)基本的要求。 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必到底

74、问责制的运行规则包括(ABC ) 客观事实责任制副职负责制连带责任制

75、民警违反公安部五条禁令的,(AB )

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

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的,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

76、“可问责”的政府问责的是(AC) 岗位责任领导责任

77、以下哪些情况属于“重大”或“特别重大”的事件、案件范围内的( ABC)

给人民群众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

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

给党和国家形象以及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78、政府存在滥作为或不作为、违法作为引发了( ACD)要追究领导干部在管理活动滥用职权、违法行为或者不作为的责任。群体性事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网络公共事件

79、《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ABC )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80、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应(AB )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应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

第二篇:行政问责制与责任政府的建设 试卷

96 分

1、政治家常说要对历史负责,实际上,政治家并不能真正地对历史负责。 正确 错误

2、对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开展问责制的培训,是时代的必然。 正确 错误

3、在我国,问责其实刚刚开始。 正确 错误

4、问责持续的以“风暴”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正常状态。 正确 错误

5、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互不替代。问责不能代替党纪、政纪。 正确 错误

6、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问责制,相比较中国大陆来说,其问责对象非常多。 正确 错误

7、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不在问责对象范围之内。 正确 错误

8、权责对等意味着直接责任大于间接责任。 正确

错误

9、在问责的个案中,主要应考虑的是领导应承担直接还是间接责任,而关于领导的主观意 识是善意过失还是故意,则不在考虑之列。 正确 错误

10、结果责任是公共服务强调结果导向产生的责任。 正确 错误

11、我党推行的问责文化,是治国必先治党,治党无比从严。在从严治党的时代,对领导 干部问责,要保持一种高压态势。 正确 错误

12、在我国,有责必究是通例,从轻问责、免责的情况不可能出现。 正确 错误

13、尽管责任有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分,但是集体责任必须转化为个人责任,否则所谓 具体责任就有可能落空。 正确 错误

14、责任个人化原则并不意味着在出现事故责任后,由官员个人承担结果责任。 正确 错误

15、所谓责任政府必须是可问责的政府。 正确 错误

16、领导要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但不必为下级的行为负责。 正确

错误

17、领导对下属的工作失误和过错,承担的是政治责任、间接责任。 正确 错误

18、对于问责,虽然各地区、各部门情况千差万别;同类事件处在不同的背景下,后果和 影响应该是一致的。 正确 错误

19、《暂行规定》对需要问责的情形,应采取哪种问责方式,作出了具体规定。 正确 错误 20、对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要问责领导。 正确 错误

21、( )年 5 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实行以行 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2、问责的全部正当性,在于( ) 权为民所用 权为民所授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23、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 )在所写文章《为什么我永远也不会进入 政府部门工作》中,描述政府部门的官员来自“下面的反对,上面的压力;成功时的寂静,

失败时的喧 嚣;随时随地、任何时候官员都被纳入行政问责制的框架”。 萨缪尔森 埃德蒙·费尔普斯 克鲁格曼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24、我国第一次问责最高级别,即国务院总理的案件发生在哪一年哪一次事件中( ) 1988 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 1979 年“渤海 2 号”钻井船翻沉事故 2003 年,非典期间爆发的“问责风暴” 2003 年,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涉嫌避税风波辞职

25、2003 年兴起的“问责风暴”,成为胜利战胜( )的转折点。 “SARS”疫情 非典 “三聚氰胺”事件 “瘦肉精”中毒事件

26、1988 年,( )事故发生后,导致时任林业部的部长杨钟被撤职。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由昆明开往

上海的 80 次特快旅客列车颠覆事故 “渤海 2 号”钻井船翻沉事故 “瘦肉精”中毒事件

27、( )年,被媒体称为“问责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8、1995 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最早引入了( )形式。 引咎辞职 责令辞职 勒令辞职 引退

29、2004 年,( )实施,对辞职做了分类,明确各种辞职的条件。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公务员法》 30、2006 年 1 月 1 号实施的( )对各级、各类公务员,尤其是公务员中的党政领导干部的 问责,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公务员法》

31、(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明确了问责和党纪、政纪处分的关系,实现了党政官员一体问责。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32、2009 年 7 月分出台的( ),选用狭隘的问责含义,表明问责跟党纪、政纪处分,互不 替代。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的暂行规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公务员法》

33、我党推行的对领导干部的问责,最早来源于( )。 美国 英国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

34、( )年,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在香港推进官员问责制。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35、问责的方式和党纪、政纪处分的问责方式,它们是( )的关系。 并列 包含与被包含 交叉 无关

36、( )是行政问责的核心原则。 权责一致 权责对等 实事求是 奖惩分明

37、英国启蒙思想家密尔在他所著的( )一书中指出,如果能将权利和责任统一起来的话, 就可以放心地将权利交给任何人。

《逻辑方法》 《论自由》 《功利主义》 《代议制政府》

38、( )原则,是从严要求的体现,它意味着有过错必须承担过错责任。 权责一致 权责对等 严格责任 实事求是

39、严格责任除了有过错要承担过错责任以外,领导干部还必须承担另外一个责任即( ) 结果责任 直接责任 间接责任 严格责任 40、问责制本身是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产物,表面看来仅仅是涉及到官员个人的问题,但 从最终的效果看,问责是( )的表现。 依法治国 执政党 依法行政 有责必究

41、在我国,( )负责调查和提出问责的建议。 组织人事部门 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 纪检监察部门

纪律检察 院

42、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被问责官员觉得问责不当的,可以( ) 上诉 反诉 请求复核 申诉

43、2003 年,香港财政司司长( ),因买车涉嫌避税风波辞职。反映出香港问责文化对官 员的严格的要求。 梁锦松 曾俊华 唐英年 黄仁龙

44、( )原则意味着有责必究是通例。 权责对应 权责对等 权责一致 责任全面

45、( )年,重庆市实施《促进开放条例》,规定:开放工作发生失误,未达到预期效果, 或者造成一定损失,但符合所规定三个条件的,可以免责。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46、( )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规定只要同时 满足三个条件,即使工作发生失误或造成一定损失,有关人员可予免责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47、( )原则是问责的落脚点。 权责一致 责任个人化 严格责任 责任全面

48、2009 年 4 月 1 号, 《(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第 3 条规定,应予问责的事项, 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各自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问责 深圳市 广州市 重庆市 上海市

49、( )第 82 条规定:“领导成员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社会影响,或者 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职。” 《公务员法》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的暂行规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50、( )事件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指责部分领导干部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麻木不仁。 汶川地震 “三聚氰胺”事件 “华南虎照”事件 山西襄汾溃坝事故

51、 2001 年 4 月 21 日,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 15 条规定: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严重的,由( )对负有领导责任的 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国务院 国务院总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52、( )第 4 条规定:“给予公务员处分,应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 程度相适应”。 《公务员法》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53、按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问责由组织部门、人士部门、或者 纪检部门、监察部门调查,并且提出处理建议;在提出处理建议的基础上,由问责决定机 关根据( )来综合考虑。 法律法规 实际情况 客观实际 主观意愿

54、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要问责( ) 领导 直接负责人 直接领导 决策人

55、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被称 为( )

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 非常重大事故 重大安全事故

56、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被称为( ) 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 非常重大事故 重大安全事故

57、《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 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要问责( ) 领导 用人单位 直接责任人 所有相关人员

58、2006 年 1 月 1 号实行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记过 12 个月;记大过 18 个月;降 级、撤职( )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 6 个月 8 个月 12 个月 24 个月

59、《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党内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不 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四年内 60、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 62 条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 在新的岗位工作( )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条件,可以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 务。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四年内 6

1、《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中,关于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的要求 中,明确指出,市县政府要( ) 建立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 建立健全专题法制讲座制度,制定法制讲座计划并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集中培训制度,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人员、效果“五落实” 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 6

2、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问责对象包括以下哪些类型的官员 ( )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领

导成员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 导成员 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领导人员,参照执行 6

3、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问责的方式包括( ) 责令公开道歉 停职检查 引咎辞职

责令辞职 6

4、《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第三条,明确指出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 责,要坚持以下原则和要求( ) 严格要求、实事求是 权责一致、惩教结合 权责对应,实事求是 依靠群众、依法有序 6

5、权责一致原则,包含内容有( ) 权责对应 权责对等 实事求是 依法有序 6

6、权责对应中的“责”,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责任( ) 政治责任 道义责任 行政责任 法律责任 6

7、过错责任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 ) 违法履行职责 不当履行职责 不履行职责 履行职责不力 6

8、《问责暂行规定》第 3 章关于“实行问责的程序”规定,问责的程序包括( ) 调查和提出问责建议 作出问责决定

申诉 撤销问责决定 6

9、问责的依法有序原则,除了要求问责的对象、事由、方式和程序等法定外,还涉及到 ( )因素的补充。 国际惯例 政治惯例 问责文化 社会文化 70、有责必究包含( )方面的内容。 谁有责就问责谁 有什么责就应当追究什么责 有责必究是通例 从轻问责、免责是特例 7

1、《暂行规定》指出,党政领导干部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 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

第三篇: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作用浅析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推进行政问责制建设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刘家

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按照法律的授权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演进,最终必然要关注政府的责任”。可见,研究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问责制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审计制度,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行的一项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与稳步推进,这项制度对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依法行政,促进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行政问责制的本质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体现了“责任政府”的原则,是责任政府的具体体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在于保证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行、遏制权力腐败以及保障公众利益尽量不受损失或损失最小化。问责制是对政府一切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是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

二、经济责任审计为什么可以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发挥作用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以其特有的独立性,超然于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外,保证了其在行政问责制中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可以说审计实质上具备了作为“异体问责”主体的某些特性。审计对权利的制约与监督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审计产生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监督活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考核、认定和评价有关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包括检查其是否认真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是否存在渎职、失职或越权、滥用职权等问题以及权力使用的程序、效率、效果等。对被授权人经济责任进行认定和评价。审计自身这一特有优势,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起到了其他职能部门所无法发挥的先天优势。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以其审计内容的客观性、定量性和审计程序的法定性,保证了其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客观、准确、科学的反映出领导干部是否依法行政和全面履责的情况。在行政问责的过程中,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用传统的定性考核方法难以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而经济责任审计以政府及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其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执行国家政策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审计,用具体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其任职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和存在的问题;这样以来可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组织谈话和依靠群众举报、偏重表面情况调查等情况,使考核更加深入、客观和科学。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以其特有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发挥其在行政问责制中的建设性的作用。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按照法律的授权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演进,最终必然要关注政府的责任”。而政府责任的核心是国家利益。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评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可以改变个别领导“有权无责”的状态,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履行职责的自觉性。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使其认真履行职责,廉政勤政,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和决策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查明和纠正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财政收支及其其他相关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帮助相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经济秩序,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国家利益。

三、目前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主体不明确,审计部门与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人事部门等经济责任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不顺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般包括: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人事部门等。在行政问责的过程中,责问主体还没有明确规定。有些问题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处理,而有些涉及违反党纪、国法等问题则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处理。所以如果没有明确审计部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主题地位,明显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的发挥。

还有,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安排上,现在由组织部门主导,审计部门被动接受,也存在协调机

制不顺畅的问题。组织部门的计划安排时间和审计部门的工作实施时间可能存在时间衔接不好或有时间冲突。如果组织部门于3月份下达该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建议书,审计部门一般在3月份或是上半年有大量的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其他审计项目,这样在具体安排实施审计的时间就会明显冲突,不利于该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及时完成,也不利于审计问责的时效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目前的具体审计内容、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行政问责制建设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环境,必然要求审计人更新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不能就账查帐。因为有些经济活动可能不在账上,而是进行账外资金运作;这时仅审计账面内容肯定是不够的,仅采取查账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审计的视野,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转化不够、责任追究落实难。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党委政府进行干部考察和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审计结果报告是干部管理工作中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重要信息源。做为审计机关竭尽全力提供客观、公正审计结果报告,并及时报送到纪检、组织、监察等部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审计局提供的信息多,但被各部门利用的情况少。“审”、“用”还没有紧密衔接,审机结果报告成单项投入,其运用体现不充分,作用有限。

四、怎么样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

(一)强化审计部门在行政问责制中作为问责主体之一的作用,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为平台,协调组织、纪检、监察、司法等相关部门,分责联动,完善行政问责协调运转机制。做到审前共商计划,审中互通情况,审后联合落实。

首先,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在每年年底前,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由审计部门主导,根据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和事项,统筹安排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项目。只有安排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项目、确定好审计关注方向,才能在后续可能的行政问责中发挥更好作用,也为行政问责的开展打好基础。这一阶段审计部门要和组织部门作好协调。

其次,分责联动,完善协同配合机制。当审计工作遇到阻力和干扰时,审计部门要主动提请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协同配合,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线索一查到底。当纪检监察部门发现领导干部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线索需要审计手段查证落实时,审计也应主动出击,最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并归入干部廉政档案。只有这样才能将各个部门的优势得到发挥,将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来,才能将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发挥到及至。

(二)深化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自身质量,充分发挥其在政府问责制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围绕领导干部履责情况,关注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民生资金使用情况、决策的科学性等情况。不仅关注资金流向的痕迹,更要关注政府权力运行的轨迹。具体来说,应以财政财务支出为基础,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经济决策执行情况为重点,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决策、管理能力;以内控制度为重点,检查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部管理有无重大漏洞,检查领导干部有无违反内控制度,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以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为重点,检查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洁自律情况;以政府负债为重点,检查领导干部有无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形成超过偿还能力债务的问题。

其次,审计方法上主要采用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理念,实施新的“abc”分类审计方法,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即细化“先审后任”、“先审后离”的方法,对a类拟提拔的领导干部严格实行“先审计,后离任、再任命”;对b类群众意见大、举报多、疑点多、问题不清的干部,严格执行“先审计,后任免”,即离任者先离岗待命,待审计后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出安排;对c类免职、辞退、退休的领导干部,实行“先离任,后审计”。采取分段审计的方式,即任期3-5年的,任中及届满各审计一次,任期5年以上的,每2-3年审计一次,保证3年审计一遍,从而使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中、事前监督。

(三)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追究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全面转化落实。

(1)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分清责任;违规必究、分工负责的原则。由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进行行政责任认定,也就是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使用的政府性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审计评价,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确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2)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具体情形包括:1.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主要包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截留转移预算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偷漏国家税款;私设小金库;2.违规决策或管理不当造成政府性资金较大损失与浪费的行为;3.违反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规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4.提供虚假资料,拒绝接受经济责任审计行为;5.利用职务便利,将国有财物据为己有或违规滥发钱物、私分钱物或在下属部门领取不当报酬;6.国家大额投资、大宗物品采购等未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或审批程序不合法;7.严重失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内部管理混乱;8.审计发现的其他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同时,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不认真执行、执行不力的或拒不执行的,被审对象也要承当相应的责任。

(3) 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具体步骤:

1.审计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发现有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时,界定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并向组织部门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提出责任追究依据和建议。

2.组织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经审查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情节轻重程度,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对于一般性的问题,由组织出面进行谈话、教育;对于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给予诫勉提醒、限期改正等;对于工作失职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交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3.对于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依法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后,应将领导干部经济责履行问题责任追究结果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和组织考核档案,作为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的内容之一和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在考察干部时,将责任追究结果写入干部考察材料。还应及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审计部门。

5.逐步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责任追究结果的信息公开。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平台,由审计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审计结果情况分析会,梳理审计问责情况,并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行政问责落实情况在公共媒体予以公开。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审计机关要在《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的路径。强化审计部门在行政问责制中作为问责主体之一的作用,围绕领导干部的决策和行政行为加大审计力度和创新绩效评估手段,深化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自身的质量,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追究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全面转化落实,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问责制建设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第四篇:行政问责制

第一条 为强化行政责任制,促使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恪尽职守、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推动力,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避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系统各级机构因不正确履行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规定进行问责。前款所称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不履行法定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三条 行政问责依照行政机关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工作规则,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权责统一,教育与惩戒相结合,问责结果与奖惩、任免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在实施行政问责的同时,应当主动纠正错误,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者尽量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第五条 行政问责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条 行政问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经县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工作任务,因工作不力未能完成的;对县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制、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各项任务和交办的事项,未按时限和要求完成的。

(二)不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决策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落实上级有关会议决定或决策事项;影响政令畅通和政府整体形象及工作的。

(三)事关民生等重大问题能够解决而不解决的;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府义务监督员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解决的;不履行对社会、公众公开承诺的。

(四)没有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时间进行决策或审批,造成决策错误、工作贻误或损失的。

(五)虚报浮夸政绩,造成不良影响和工作损失的;对上隐瞒问题,对下包庇、袒护、纵容的;指使、暗示下属部门或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公共安全事故预防职责的。

(七)不认真接待和处理信访问题,解释和解决不到位,或无动于衷、敷衍塞责、工作不力、处置不当,导致矛盾激化,发生越级集体上访和冲击国家机关、拦截车辆、堵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干扰、影响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

(八)职能部门管理和监督不力或不到位,在安全生产、

消防安全、校园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疫情防控、土地管理等领域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

(九)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或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十)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乱作为,引发公共安全事故的。

(十一)在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处理重特大事故中未按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严重后果或损失的。

(十二)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公共安全事故信息的,或其他对公共安全事故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的。

(十三)损害公共利益或社会与公民合法权益,影响和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

(十四)工作时间脱岗、漏岗,影响或延误公务的。(十五)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行政失职和过错行为。

第七条 行政问责的启动:

(一)行政首长、监督管理机关、上级机关建议或者要求问责的;

(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要求问责且应当问责的;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要求问

责且应当问责的;

(四)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和督促检查结果、新闻媒体曝光等实际情况应当进行问责的;

(五)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关提出问责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第八条 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进行问责由其上级机关或本级政府决定。行政问责涉及有关规定和法定程序的,依据有关规定和法定程序办理。

第九条 行政问责的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五)停职检查;

(六)调离工作岗位;

(七)引咎辞职;

(八)责令辞职;

(九)免职;

(十)辞退或者解聘;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合并使用。

第十条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问责处理决定之前,应当

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听取行政问责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问责处理应当制作书面决定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应当说明错误事实、处理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十一条 行政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起30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核。其中对行政处分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在复核期间,行政问责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复核中发现处理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第十二条 行政问责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参与调查和处理人员与问责对象、投诉人有血缘、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查、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 被问责行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县工信委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第五篇:行政问责制

浅谈我国行政问责制

摘要: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建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遏制权力滥用,保障公民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在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举措,以期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问责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设。

关键词:行政问责内涵问题途径

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否定性后果的规范。这里说的特定的行政主体主要是指一级政府部门,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既指不履行或未正确履行,也指由于故意或过失影响行政效率,髓海行政管理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对于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与乱作为都要承担否定性后果。

一、 行政问责制发展历程

学者京市市长罢官去职,标志着行政问责制作为一种制度启动。1

无疑“非典”给人民重重一击,期间,各级部门本应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然而却隐瞒疫情,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导致疾病蔓延。短时间内大批官员被追究,这成为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长沙、南京、天津、广州等十几个地方政府出台了专门的行政问责制度,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行政问责追究暂行办法》等等,他们标志着我国开始为行政问责建立法律保障,并在解决“有行政问责制之事,无行政问责之法”问题上树立了榜样。中央高度重视行政问责,从2004年《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2005年《中华人民共认为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正问责制是以“非典”为主要标志的,2003年防“非典”不利的卫生部部长,北和国公务员法》,201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都有体现。总之,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在不断完善,对于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责任政府至关重要。

二、推行行政问责的意义

问责制的建立使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是一项重大的行政进步,对于促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

1.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有利于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

政府在法律规范下使权责挂钩,政府制定的政策必将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体1 唐晓阳. 论健全行政问责制「J」.广东行政学院报.2008.(5).

现民情民意。增强行政人员的法制意识,行政问责制的推行要求行政领导干部正确的对待权利和责任,权利和责任的一致性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行政人员正确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率,这对于树立政府形象和权威,提高公职人员素质是有利的。

2.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有利于防止政府权力滥用,建设法治国家。

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正确行使权力,权力滥用普遍存在,任何一种体制,都会面临权力滥用的危险。这就需要相应的体制进行制衡,传统的行政监督部门只停留在事后追责的层面,无法提前预防。通过尽力行政问责制,使得官员对自己的权力谨慎行使,不至于越权行事。使其懂法守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3.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自古以来,官大于民,在现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有法律的保障,但对于行政人员的胡作非为,权力的强压之下,公民的权利被剥夺,无法行使。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前预防,而且对于公民权利的救济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迫于问责的压力下,公职人员必须重视公民的权利,不得侵犯,否则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4. 行政问责的实施有利于填补法律的空白。

我国的行政问责制较其他国家来说起步比较晚,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对于建立行政问责制,更好地赶上世界潮流,紧跟世界步伐,与国际接轨。弥补法律上的缺失,对于国家健全法律,保障人民权益,依法办事意义重大。

三、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

1. 问责主体不健全

哪些机构能成为行政问责的主体,在我国,行政问责仅限于同体问责,既为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机关以及内部的审计,检察机关。而对于异体问责,如人大及其常委,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司法机关,社会团体等对政府的问责却很少。虽然同体问责是一种重要的问责方式,但难免会有问题和弊端。可能会导致暗箱操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行政问责流于形式,实际没有任何意义。由于我国行政权力的过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行政问责的决策权仍掌握在上级领导手中,公民及其他社会团体缺乏对权力进行问责。此外,我国也缺乏公民有效参与政府事务的有效途径。公民对政府的决策、管理、执行参与力度不够,也不利于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在我国,权力属于人民,必须还权于民,让人民参与社会事务中来。

2.问责权责不清

我国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职能交叉明显,权责不清,在实际问

责中增加了难度。①党政责任不清。 我国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多数官员有多重身份,及时政府官员又是党代表,使得在责任长单上相当模糊。党的决策政府执行,出了问题是追究政府的责任还是党委的责任有待商榷。②上下级之间权责不清。从横向组织来看,我国层级较多,部门林立,出了事情难以追究。在权责集中的政府和领导手中,实行首长负责制,但领导的时间,经历是有限的,他往往掌握大政方针,不可能对事情全权负责,出了事故却首当其冲。也有上级的责任让下级承担。③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不清。集体决策虽然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各方面的意见,集中众人的智慧,考虑全面,但也存在着责任分散,不明确,对抉择后果争功诿过的现象,也往往导致事后推卸责任。这些都影响问责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不能明确权责关系,官员在行使权力中没有约束,损害社会利益。

3.问责范围狭窄

面前从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情况来看,问责仅限于重大的公共安全事故、突发性 灾难、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安全事故、群众性事件等能引起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事件。面对决策失误、用人不当、违法行政等许多方面都没有涉及。事实上,从宏观层面看,从行政首长到一般行政人员,从管理层到执行层都有可能存在行政违法或者行政不当的行为。从微观层面看,问责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其问责范围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和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而且还包括公务人员违法行为。现在问责制仅限于事后责任的追究,但是行政问责不仅应对重大安全事故或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行为问责,更应对官员的无作为的人实施。

4.问责法律不完善

总体来说,我国立法比较落后,总是出了问题在立法,没有提前预防和约束性。自非典以后,问责制有了很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但却没有一门专门的法律对其强有力的约束,对于向谁问责,谁来问责等基本内容都没有确定下来。3法律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法律混乱,缺乏统一性。问责制的实施不是为了惩罚官员而启动的,而是督促官员对权力的敬畏,促使其更好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关于行政问责的法律规定也只是出现在中央的政策和地方性的政府规章,不是一法律的形式发布的。各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的问责对象、范围、标准、程序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性。②法律效力低下。由于中央乃至地方法律不统一,必将导致在问责的执行上出现问题,在此地问责,在令一地却不一定被问责,缺乏长效性、稳定性以及规范性,影响了问责制的位阶,缺乏必要2

32 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8毛超锋,蓬宁.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困境分析及解决「J」.中国商界.2010.(5):206-207

的权威性。在执行处罚时,也是敷衍了事,往往也会出现本地罢官,异地为官的现象。③缺乏司法救济途径。公职人员的权力也应该得到切实的保障,公务员可以依法对自己的处罚不服做出申诉。但目前却缺乏对这种权益的维护。

四、完方法善行政问责制的方法

1.加强异体问责,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相结合。

问责制度的启动必须有明确的问责主体,现阶段,问责主体包括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但主要集中在同体问责上,因此要加强异体问责,兼顾同体问责。同体问责是一种行政机关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他可以快速便捷的展开对违法行为的问责,但也无法避免部门因自身利益产生“官官相护”的现象为此改善同体问责就应该对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公开透明化,权力在阳光下行驶。异体问责主要应强化人大,大众,媒体的问责。①完善人大问责。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赋予人大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现实行政中,人大并没有充分发挥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为此应该充分理由人大对行政机关的质询、罢免、辞职等权力。要通过人大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行使咨询,调查,弹劾和罢免的权力,制定和完善约束公共权力规范政府行为,惩治和预防腐败行为的国家法律的地方性法规,加强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否认监督。4②完善大众的问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享有知情权,同时也有监督政府的权利,保障公民的问责,可以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一通过建立公民问责平台,促使公民对权力的监督,如信访部门。对于公民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回复。第二要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现阶段公民参与意识不高,对此政府部门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民众了解相应的政策。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其呼声也能反应出最迫切的要求,在发挥民众的作用时,应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③完善媒体问责。媒体是政府与人民沟通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也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体现。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必须正确引导舆论,客观真实报道。多数重大事件公民都是通过媒体,各种网络媒介得知的,如果媒体不及时报道,公民也就无法贵官员的违法事件作出客观的评价,更谈不上问责,确保媒体畅通无阻,但媒体也应该遵守职业道德。

2. 权责对等,合理划分权力。

明确的职责划分是实施行政问责的前提,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职权,责任到人,理顺党政之间,上下级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职责,避免权力交叉,权限模糊,人浮于事的现象。使得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找出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每一个岗4 夏赞忠.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J」.新华商总.(326).

位都有明确的责任人,行政人员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是成正比的,因此更应该明确规定,落实到实处。①理顺党政职责。党始终掌握大政方针,是国家机器及掌舵者通过相应的法律规定理顺当与政府的职责,使其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作用。党委的方针政策通过政府得以贯彻实施,实现国家阶级统治。政府管理公共事务,是党的执行机关,具体负责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②理顺上下级的职责。首长与一般行政人员承担的责任不同,我国实行首长负责制,首长责任重大,就导致首长压力过大,为此可以通过列举的方式确定领导与一般工作人员的职责,出现问题便于区分是大政方针问题还是执行层的问题。③理顺正副职的职责。行政部门正副职之间权责混乱,导致互相推诿,扯皮,事情不了了之。通过少设副职,合并相近的部门,因事设岗,减少不必要的行政领导人,杜绝正副职之间的权责不清。

3. 拓宽问责范围,充实问责内容。

问责制的启动意味着行政人员行使权力更加谨慎,行政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扩大行政问责范围,不仅应限于重大安全事故,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对于常规时间也应该启动问责,对于非常规事件应提前预防。拓宽问责范围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从宏观层面来看,即问责客体的延伸。传统意义上的问责多数在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人民往往比较关注官员的重大失职,贪污腐败的案件,一时成为新闻焦点掩盖住了政府人员的其他违法不当行为。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无论职务高低,贡献大小都应该纳入问责的范围,即主要包括当以及党委,行政人员,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拥有公权力的其他社会组织。毫无疑问对于其行为都应该承担对应的法律政治责任任何人都没有特权逃避问责。第二从微观层面看,即问责内容。问责不是一种事后追偿责任的机制,其面的在于提前预防,达到对公职人员行使权力的威慑。从重大事故向平时工作人员的普通行政,从违法行为到无作为行为过度,对于徇私舞弊,用人不当,决策失误,贪污腐败,甚至是公职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碌碌无为,无业绩,趋于安稳不思进取的形态以及形态都要问责。总之,有权必有责,违法必究,提高公职人员的自律意识,使问责贯穿履行职责的始终。

4. 统一立法,确保问责有法可依。

规范问责体系,必须要法律的保障,依靠法制的力量才能跟好的保证行政问责的长效性和统一性。通过法律,法规贯穿政府各个部门,才能增强其权威性和可信性,在实践操作中发挥其该有的作用。目前中央以及地方出台的规章制度各不相同,对于问责规定层出不求,在这个地方被问责,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就会逃避问责,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也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对此中央应从国家层面出发制定一部统一的问责法

律明确规定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程序等具体事项,细化标准。各个地方政府应严格执行中央的法律,根据地方特色适度调整,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发生,必须贯彻落实问责制,避免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增强问责的法律效力。健全问责法律,明确行政问责的救济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此案偏差,损害公职人员的权益,为此应有一套配套的问责救济制度维护公职人员的合法权益。现阶段救济制度狭隘,其救济途径主要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公务人员内部的申诉途径。在实践立法活动中,通过复议申诉制度,提高内部救济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加大行政复议的范围,允许公职人员就自身利益寻求救济。为避免暗箱操作,注意救济程序的公开性和公正性。通过完整的法律制度规范行政问责真正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责任政府。 参考文献

[1] 唐晓阳. 论健全行政问责制「J」.广东行政学院报.2008.(5).

[2] 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8

[3] 毛超锋,蓬宁.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困境分析及解决.「J」中国商界.2010.(5):

206-207

[4] 夏赞忠.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J」.新华商总.(326).

上一篇:行政前台月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食品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