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狗头金”事件浅谈我国的埋藏物(文物)保护

2022-09-11

近日, 一则消息引起了广大网民及社会的关注, 一位哈萨克族牧民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捡到一块重达7.85公斤, 迄今为止在新疆发现的最大一块“狗头金”。随着这一消息的不断扩散, 关于这块“狗头金”的归属权问题, 引发了广大媒体与网民的热议, 当地有关部门也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前往牧民家调查、了解情况, 官方暂未对“狗头金”归属问题表态。这是继“天价乌木”事件后, 广大媒体与网民再一次将关注焦点对准民众发现埋藏物 (文物) 之后的归属权问题。

中国是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 拥有非常多元的文化遗产, 文物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文物, 对于维系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 宣扬民族优良传统、风俗, 增强民族聚合力, 进而实现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 具有深远意义。

关于埋藏物 (文物) 的物权归属, 我国相关法律做了明确规定, 例如:我国《刑法》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 拒不交出的, 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 告诉的才处理。”[1]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 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2]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 属于国家所有……”;[3]“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 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4]“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 应当保护现场, ……, 依照前款规定发现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5]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 归国家所有。接受单位应当对上交的单位或者个人, 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6]我国《民法通则意见》规定:“公民、法人对于挖掘、发现的埋藏物、隐藏物, 如果能够证明属其所有, 而且根据现行的法律、政策又可以归其所有的, 应当予以保护。”[7]

虽然对于文物的物权归属及保护, 从表面上看, 我国法律规定的较为全面、完善, 上到人们日常都能接触到的民法领域, 下到人们都心生敬畏的刑法领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却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囧境, 例如主动上交后的奖励问题, 部分人并不愿意主动上交发现的埋藏物 (文物) 的问题, 对文物的评定、评级问题, 有主与无主埋藏物 (文物) 的区别处理问题, 等等。这些囧境的存在, 着实说明我国埋藏物 (文物) 保护问题并非如表面上看的那么全面, 仍然存在短板, 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继而破除囧境。

关于如何进一步优化, 笔者结合学习及工作, 提出一点点个人建议:一、区分发现的埋藏物 (文物) 系有主的, 还是无主的, 区别对待, 不能毫无区别的任性一刀切, 认为凡是发现的埋藏物 (文物) 一律归国家所有, 只要是有充分证据证明系有主的, 且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的规定, 就应当认定归个人所有, 从而体现法律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 牢固树立即使是公权力也不得任意侵犯私人权利的标杆;二、指定权威机构制定、公开出版一份有关文物的品种、名称、等级及价值估价方法、标准和等级评定标准、程序方面的名录 (类似于国家保护动物名录) , 公之于众, 让普通百姓能够随时随地有据可查;三、增强广大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提高保护效果, 进行奖励是一项重要行政手段, 但是要发挥有力作用, 应当明确奖励范围、标准, 提高奖励幅度、力度, 落实奖励确定、发放、监督机构职责, 杜绝成为权力腐败温床;四、构建社会援助机制, 使得因保护文物而遭受损失的主体得到物质、经济等方面的弥补, 对发动群众参与保护文物具有深远意义;五、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多媒体载体等进行全方位公开, 使得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奖励等为广大普通百姓所知晓, 达到透明化, 通过公开, 推进公正、公平, 继而促使广大群众主动接受, 依法对待, 提高群众主动上交的动力和积极性, 从而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好文物资源。

摘要:中国是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 拥有非常多元的文化遗产, 文物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文物, 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和有关权力机关群策群力, 共谋破除囧境之良法, 下文, 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提出了一点拙见。

关键词:埋藏物,所有权归属,文物保护,破除囧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14条.

[3]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5条、第6条、第32条.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9条.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第97条.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提高途径下一篇:论如何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