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物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保护和利用

2022-09-11

文物不仅是历史的纪念碑和民族自尊与骄傲的象征, 也是人类认识自身、获得知识与信息的载体, 它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与情趣, 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前文物一直以保护、研究为主, 随着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 文化旅游日益兴起, 文物古迹游已和山水旅游、休闲度假游一起成为重要的旅游内容。文物古迹游是一项充满活力的特色旅游, 对挖掘历史文化, 合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物古迹是一项丰富的旅游资源

文物资源既是珍贵的文化资源, 又是重要的旅游经济资源。旅游经济是一个高效益的、经济带动面广的产业, 又是一个无烟产业, 因此成了文物资源的重要载体。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 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 留给人的印象深刻。人们通过观览文物古迹来了解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

松阳县有着一千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是浙西南最早建立县制的区域。《县志》载:东汉建安四年 (199年) , 分章安县之南乡置松阳县。“松古平原沿松阴溪两岸分布, 约1 1 6平方公里, 土质疏松, 灌溉条件较好”, 本身就是个农渔生产的好地方。处州十县除遂昌外, 均始创于松阳县的古市。因此文化底蕴深厚, 名胜古迹众多, 素有“文物之邦”、“处州米仓”之美誉, 2000年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 延庆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占宝兄弟进士牌坊、寺口进士牌坊、黄家大院、玉岩普济桥4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兰溪会馆、青云塔、西屏山摩崖石刻、安岱后革命根据地旧址等1 5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1 1 4处文物保护点。石仓、界首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 古市镇、玉岩镇、吴弄村3处为县级历史文化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被誉为“戏曲界活化石”的松阳高腔, 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人有唐代道士叶法善、宋代女词人张玉娘等;民族民间艺术有畲族民族文化:如对歌、赛歌、祭祖、婚丧、服饰、舞蹈、秘语等, 民族特色鲜明;有松古农耕文化:松古盆地农家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精耕细作, 集贸繁荣, 是活的田园农耕文化历史博物馆, 而大竹溪等地的丰年正月祭祖活动更以其神秘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有红色革命文化: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师浴血奋战, 在安民乡安岱后村创建了浙西南第一个红色根据地, 红军主会场、刘英粟裕故居、红军食堂、红军桥等革命遗址依然保存完好;有松阳高腔文化:是丽水市唯一的地方剧种, 被喻为“高腔戏曲的活化石”;有民间彩灯文化:如民间流传的板龙、篓龙、温州龙、舞狮子、抽绳狮子、台阁、船灯、桂花亭等彩灯艺术, 竹溪锣鼓、松阳鼓词、松阳道情等艺术形式也都有着其迷人的风采。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 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

2 文物古迹旅游可以促进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 发挥其作用, 实现其价值。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既可吸引游客, 获得经济效益, 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这样既保护了文物, 发挥了文物的作用, 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 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

2.1 文物古迹旅游可以促进人们对文物的再认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许多传统、风俗和习惯等正在逐渐消失, 游客在观赏文物的同时, 也会认可文物的价值, 把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带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这样既保存了历史文化也宣传了地方文化。

2.2 文物古迹旅游可以增强人们的文物意识

旅游的发展, 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 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 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又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 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增强文物意识, 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2.3 旅游部门会更加重视文物的保护

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一旦受损, 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 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 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文物这项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 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 以便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 来吸引更多的观光旅游者, 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2.4 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文物的开发利用

旅游的发展可以提高文物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吸引更多的游客, 扩大旅游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 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政府部门也因此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文物事业中。一些地方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注意保护文物, 给文物带来了一定的损坏。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才能体现文物的真正价值, 从而更好地进行保护。

2.5 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现行体制下的文物保护经费主要是财政预算和社会捐赠, 来源渠道狭窄, 数量有限, 与实际保护中的巨大需求相差甚远。我县文物古迹众多, 而财力有限, 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 简直是杯水车薪, 许多文物因缺少经费维修和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可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文物保护, 这样大批文物就可得到抢救和保护。

由此可见, 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互相促进的, 对文物只用不保, 既不利于文物保护, 又会损害旅游景观;只保不用, 既违背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 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求。因此对文物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 充分发掘出吃、住、行、游、娱、购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民俗风貌, 就会推动文物事业和旅游经济的更好发展。

摘要: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既可吸引游客, 获得经济效益, 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 并可使文物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但是, 文物保护和旅游经济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我们的原则是应该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 合理利用文物来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同时以旅游经济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 做到保和用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运良.文物保护单位再认识.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8, (01) .

[2] 王雅萍.陕西文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 2008, (07) .

[3] 王爽, 李岗, 张友强.让建筑延续历史——关于老建筑的几点思考,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5) .

[4] 于春普.谈徽派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发展.中国勘察设计, 2008 (03) .

上一篇:江苏环保信息一体化建设下一篇:农村中学体育差异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