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15光气中毒事件”浅谈医院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2-09-12

1 事件回顾

2 0 0 4年6月1 5日, 福州某研究所发生光气泄漏事件。

光气 (P h o s g e n e C O C l 2) , 又称碳酰氯, 是高毒性窒息性有害气体, 在短期内吸入较大量光气, 容易引起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严重者发生肺水肿并导致死亡。事件发生后, 大批中毒人员被送往我院省急救中心抢救, 其中中、重度中毒8人。我院迅速成立由院领导、急救中心、医务部、护理部组成的领导小组, 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和从其他科室抽调来的骨干全力以赴参加救治工作。经过医护人员十几天的共同努力, 所有中毒人员均痊愈出院。救治过程中, 我院克服了中毒人员多 (就诊人数561人, 有中毒症状410人) , 身份复杂 (包括研究所职工、周围居民、过往行人等) , 给中毒人员的分类管理、医疗资料的管理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中毒人员就诊时过于分散, 留观时间长, 给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和排班造成了影响等困难, 成功完成了救治任务。

2 体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近年来, 不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 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了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务院于2003年5月9日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该条例为各级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建立起“信息通畅、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行政应急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1]。福建省急救中心挂靠我院, 长期以来通过积极培训、广泛参与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医疗应急能力。那么医院该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呢?

2.1 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专家组及医疗队。领导小组由院长、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共同组成, 院长任组长;专家组、医疗队由临床、医技科室医护人员组成。各小组应规定详细的职责, 制定应急预案和规范的救治程序[2]。一旦发生事件, 各组应按照预案迅速反应, 快速到位、各尽其责。

2.2 加强急救中心/急诊科建设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期, 往往是急救中心/急诊科医生承担主要的院内诊治任务, 承担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责任, 当然后期的院内治疗将会由其他专业医生共同参与, 因此, 加强急救中心/急诊科建设是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基础建设[3]。福建省急救中心依托于我院, 其前身是我院急诊科, 建于1984年, 经过20年的建设, 现已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较高水平急救机构。“6.15光气中毒事件”中的大批伤员在急救中心得到了及时、合理的救治, 其中一名重度中毒者被专家认为生还希望很小, 经我们的积极抢救亦脱离危险。

2.3 应急意识和急救技能培训

(1) 在医务人员中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增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进一步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倡导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树立战胜疫病的坚定信心, 形成一种医院文化精神。SARS肆虐之后, 我院不仅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 还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和教育, 在广大医务人员中牢固树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 形成了良好的医院文化精神。“6.15光气中毒事件”发生后, 我院迅速反应、形成合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置, 收到了很明显的效果。

(2) 组织全员进行急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及考核, 对急诊科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考核。对基本技能及抢救设备的操作和使用等做到人人过关、个个达标[4]。我院还每年组织全体医师心肺复苏、体格检查、临床技能等项目基本操作技术考核和评比, 提高院前及院内急救技术水平。

2.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在应急状态下, 国外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职能是:指导 (现场处置、消毒隔离与防护) 、咨询 (是否启动预案及启动级别、感染信息、医院应急改建) 、监测 (监测网对病原体的追踪、环境卫生学、消毒防护效果) 、监督 (规章制度落实及各项预案的执行) , 以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在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监督、监测中枢作用。但目前, 我国综合性医院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医院感染管理科往往受制于繁重的具体消毒工作而无法集中精力行使监督与监测的重要职能[5]。“6.15光气中毒事件”抢救过程中, 我院多名医护人员由于未采取自身保护措施, 出现了一系列的中毒症状;SARS的流行, 也表现为医院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因此加强防治院内交叉感染, 既是保护医务人员健康, 保障医疗救治能力的需要, 又是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环节。

2.5 做好医疗设备器材的储备

紧急抢救中, 一些设备器械是药物无法取代的, 这些设备器械包括:人工器械 (如:简易球囊呼吸器、呼吸机、手动负压吸引器等) 、手术器械 (如麻醉插管、气管切开器械等) 、电生理仪器设备 (如心电、呼吸、脉氧、血气、生化分析各类仪器) 、辅助器材 (如一次性床单、便盆、尿壶等) [6]。这些器械医院一般都会有储备, 但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一定能满足需要。因此, 大型综合性医院、区域性急救中心还应加强这类设备器械的储备。

2.6 建立医务人员、病房和医疗抢救设备紧急动员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医院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到大批患者, 造成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病房和医疗抢救设备紧张, 给诊疗工作带来困难, 甚至因此而出现“诊疗能力不足”、“拒收、拒诊”等现象。因此, 医院就必须建立医务人员、病房和医疗抢救设备紧急动员预案, 以确保能在短期内抽调足够的医务人员, 腾出足够的病房和医疗抢救设备收治抢救患者。为此, 医院平时要加强应急医疗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学习和训练,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立即抽调医疗队人员充实一线工作。要建立医疗抢救设备, 如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专管公用制度, 一旦疫情需要, 可迅速集中调配。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扩大收容预案, 包括现有病房集中扩大收容, 转出其他患者腾空现有病房扩大收容和临时增加病房扩大收容等, 未设传染科的医院要建立相对隔离的独立病区, 以备传染性疾病的隔离收治和管理[7]。

2.7 扩大对外交流

对外交流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对加强医院人才建设, 扩大医院影响及加强国内外合作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通过广泛的对外交流, 我们从国内外汲取了大量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科学技术, 引进了大批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还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 使医院的医、教、研工作得到了很大提高。“6.15事件”发生后由于我院是第一次抢救这类病人, 在抢救中没有太多的经验。为此, 我院专门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北京朝阳医院请来了这方面的专家指导治疗, 让抢救工作更加合理、到位。

摘要:各种各样的灾难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与日俱增, 医院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回顾了2004年福州“6.15光气中毒事件”的处置情况, 并就组织体系、急救中心建设、院感控制、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合作交流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光气中毒,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参考文献

[1] 曹泰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79~82.

[2] 韦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J].广西预防医学, 2002, 8 (2) :107.

[3] 李继光.浅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提高[J].中国医院, 2003, 7 (11) :19.

[4] 欧忠敏.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疗救援应急队伍[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 :150~152.

[5] 韩黎.医院感染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1) :1002~1003.

[6] 汤黎明.灾害性突发事件急救对医疗设备器材综合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3, 27 (3) :227.

[7] 胡文魁.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点思考[J].广东医学, 2003, 24:145~146.

上一篇:浅析“营改增”对金融保险业的影响下一篇:积极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