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集证据谈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

2024-04-27

从收集证据谈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共3篇)

篇1:从收集证据谈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

从收集证据谈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

在执法过程中,如何做到既快又准地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同时又能有效减少和避免自身陷入尴尬境地的情况发生?笔者从收集证据方面谈些意见。

重视案情分析记录,并妥善保管

虽然根据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在查办渎职案件时负有完全举证责任。但是作为工商执法人员,还是应当在办案时主动留存对己有利的有关证据。比如说,办案人员认为某个案件中当事人的违法经营行为虽然严重,但尚不构成犯罪,那么他(们)就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中用一定篇幅阐述认为当事人行为不构成犯罪的理由、依据等。再比如,在召开案件分析会(案审会)时,如果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当事人行为不构成犯罪,就应如实、完整地记录每位参会人员就案件不构成犯罪所发表的意见和理由。这样,即便日后检察机关介入调查,最终确定经营者的行为构成犯罪,工商执法人员也不会陷入被追究责任的境地。这是因为,保存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案审会记录等原始材料能从一个方面证明工商执法人员只是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出现偏差,而非故意不移送案件,不存在主观故意。对违法经营者的恶劣态度应记录在案,以防患于未然

办案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有时会遇到当事人无理纠缠。特别是遇到当事人态度恶劣时,办案人员应当想方设法收集相应证据。这既是我们最终决定处罚幅度的依据,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当事人的行为予以录像,将视听资料作为证据固定下来。此外,还可收集被打执法人员的医院诊断书,当事人散发的诽谤、诬陷传单及在场证人的证言等证据。有时还可以适时抓住事后当事人态度有所缓和、对错误有所认识的契机,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并制作询问笔录,将当事人原先无理纠缠的言行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体现在笔录中,作为证据固定下来。同时,还可让当事人写一份情况说明,将自己的无理表现和事后认识表达其中。办案人员将这份情况说明一并存入卷宗,这也是定性量罚的证据之一。一旦当事人对工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表示不服,有关部门来调查时,我们就可将以上收集的当事人拒不服从管理的证据一一出示,有关部门就能从中看出当事人的恶劣态度,也就对工商部门为何对当事人处以相对重罚表示理解。

应特别注意证据中所涉及数字的前后一致性,避免相互矛盾

在办案时,制作的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暂扣单中的数字应当做到一致、不相互矛盾,当涉案物品价值较高时,更应慎重。一旦发现这些证据间的数字有出入,就应及时在相关材料中找出合理解释,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如现场检查笔录记录着当场查获50件冒牌“五粮液”酒,可暂扣单上却写着暂扣46件,还有4件哪儿去了呢?这就要在询问笔录和暂扣单上作出合理说明(比如,因为工人搬运时不小心打坏了4件,就应在相关证据中记明)。如果不在相应证据中予以说明,一旦当事人反咬一口说另外4件被办案人员私自拿走,或有关部门在组织查阅卷宗时发现其中数字有出入而要求办案人员作出解释时,办案人员很可能有理说不清。

篇2:从收集证据谈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

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在工商行政管理基层行政执法中,证据的收集对案件的处理和衔接至关重要,证据的确凿、有力对案件的顺利执行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反之,证据不确凿将直接影响行政执法案件的处理,影响法律条款的运用,使案件的定性处于不稳定状态。由此可见执法中证据的收集是很重要的,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证据的收集、整理进行了思考。

一、当前行政执法取证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工商行政执法取证工作相对来说还比较滞后,取证手段相对单一,设备较为简陋,所取的证据证明力不强,证据的收集途径有限,因缺乏证据或证据不足而造成执法困难的现象正日益显现。以**县工商局为例,执法人员在证据收集上,常常是言词证据多,实物证据少;间接证据多,直接证据少;传来证据多,原始证据少。除了现场检查记录和调查笔录这两种证据外,其他类型的证据都很少被运用。因此,如何更加完善地收集证据、进一步增强证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执法人员如果在取证过程中只注重当事人的口供,而忽视了对其他证据的收集,就容易给工作带来被动。如果按照以上的这些做法取证,当遇到当事人否认违法事实,又没有其他的证

据予以辅证时,就极易形成没有证据证明违法事实的情况,无法给案件定性。

二、证据收集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际上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信息资料都是证据,获取案情信息的过程就是取得证据的过程,识别案情信息的过程就是核实证据的过程。收集证据时,一定要注意和把握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证据的证明力。

一是证据收集要合法。在证据收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证据来源的合法性、取证程序的合法性、资料收集的合法性。不能非法取证,不能以网站、报刊文章和非法定数据作为依据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资料既要注重法定时限,又要注重内部事前审批及时限。另一方面,进入司法程序后,不能擅自再行取证和补充证据。在勘验笔录(现场检查笔录)、证人证言(调查笔录)、书证(发票、台帐等)中一定要当事人签字、盖章、指印及具有行政处罚资格的两名执法人员签字等。同时注意证据的可采性。可采性是指证据依法能够成为证据的资格,又称“证据力”、“证据的适用性”。在证据能力的决定上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究明案件真相与防止个人恣意这两种要求之间的利益衡量,其一般的基准是:在涉及个人的重大权利或利益的事项上,应该优先考虑防止主观随意性的要

求,即采取法定方式;在不涉及或较少涉及重要权利的事项上,则可以采取更灵活更有弹性的自由裁量方式,以利于发现事实。

二是证据须有合理性。采集的证据要符合客观实际,证据之间必须具备关联性,组合在一起时须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证人证言中不能出现彼此矛盾或者前后不同的结论。不是证据越多越好,要在众多证据中筛选提炼出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主要证据和直接证据,而且所有证据都必须经得起逻辑推理。因此,在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当如实反映证据同待证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据以确定证据在证明待证事实中的作用,而不能牵强附会地加以联系。由于证据的相关性主要是一个事实问题,在对特定材料是否具有相关性作出判断时,判断者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均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是证据须有证明力。证据证明力反映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证据能力反映证据的合法性,而作为定性依据的证据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三个特征方可采信。收集到的证据必须能证明违法事实的客观存在,必须具备与案件适用的法律条款相契合,能对案件的定性起到核心证明。证明案件客观事实的关键证据,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无论是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还是勘验

笔录、鉴定结论等,都要围绕违法案件过程的事实收集富有证明力的证据。

三、收集证据应当坚持的原则

证据的收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证据收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办案质量,为此工商部门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主动及时的原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证据材料也不例外。案件当事人为了掩盖违法事实,可能转移、破坏相关证据;一些重要的证据也会随着自然因素产生变化甚至消失;保留在人们意识中的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减弱,也可能逐渐变得淡漠或失真,等等。总之,违法行为发生之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提取证据,并用有效方法加以保全,则证据很可能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而被歪曲,甚至被毁灭。所以,为了获得丰富的、真实可靠的证据,就要求必须主动、及时地收集证据。

二是周密计划的原则。计划周密可以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从而使收集证据的活动更有成效地进行。当然,不能仅凭主观想象来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而应该在对案情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同时,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和变化,也要相应地对原来的计划做

必要的修改或重新确定目的和计划,以使目的和计划符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

三是客观全面的原则。所谓要客观,就是要以案件的实际情况作为考察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它,并如实地加以反映;要尊重客观事实,反对先入为主、主观臆断。所谓要全面,不仅要注意收集原始证据,还要注意收集传来证据;不仅要注意收集言词证据,还要注意收集实物证据;既要注意收集能证明当事人违法的有利证据,又要注意收集能够证明当事人行为应当从轻、减轻甚至免于处罚的不利证据,反对主观片面性。

四是深入细致的原则。所谓要深入,就是收集证据的活动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发现并提取真正同案件有关并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有实际意义的证据材料。所谓要细致,就是在收集证据的活动中,要坚持严谨的工作作风,注意证据材料的各种细节,注意一切可疑的现象,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五是遵守法定程序的原则。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各种证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收集证据的方法及其程序,都作了十分明确、具体的规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合法地收集证据,不仅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人身权

篇3:从收集证据谈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

行政处罚的事实依据,是指能够证明违法行为的一切事实材料和具体证据。路政执法中在处理各种情况时也要采集证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据有以下几种: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材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的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路政执法中常见的证据有:路政巡查日志;询问笔录、勘验笔录;现场照片、录像;证据保存清单;当事人陈述申辩笔录;证人证言;鉴定结论;超限运输车辆过磅单(驾驶员签字);责令停驶通知书;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交通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等。

一、对路产损害案件证据的收集

路产损害证据保留可以采取物证照相的方法。物证照相是对物证意义的痕迹或物品(物体),为记录或揭示,显现其真实的状况、细节特征而采取的一种拍照技术和方法。在路政执法管理中,是勘验的措施之一。通常采用远景和近景结合的办法,特别是大额的路产损失案件中,由于路产损失面较大,一定要拍摄整个路产损失的全景照片,并对重点部分分别拍摄,如果是拍摄照片,必须由损害发生起始地、损害发生结束地,由标尺衡量的损害全景等一组照片来说明问题。这样就可以还原整个路损的全貌,使当事人心服口服,难以提出异议。

二、对言辞证据的收集

询问证人和当事人,以言词证据为主。言词证据是以口语形式提供的证据。如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人的鉴定结论等。由于言词证据都是特定的人所进行的陈述,一般又把它称为人证。对言词证据的收集一般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并要证明与笔录,由陈述人阅后在笔录上签名盖章加以固定。在路政具体执行中,应当个别进行并告知其作伪证的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对当事人陈述制作《询问笔录》,对证人证言制作《调查笔录》。在遇到证人或当事人拒绝签字等特殊情况下也可二者同时使用。制作笔录要求完整。重点要把握好八个细节:1)、制作现场笔录要有两名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的现场参与调查的路政执法人员,这是证据合法的关键;2)、执法人员与记录人要分别签名,不能代签,否则会影响证据的合法性;3)、笔录的制作时间要详细,地点不能笼统含混;4)、违法行为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5)、为了有效防止出现“不亮证执法”问题,笔录当中应当在开始就表明执法人员的身份和询问意图;6)、在笔录中要尽量避免下定性的语句,只调查、不结论,比如说“某某,未经同意在XX线XK+X米处建设管线一案,是不是你做的?”;7)、经被询问人(或被调查人)确认无误并签字。8)、在笔录制作过程中注意询问用语的规范性,避免随意性,缺乏逻辑关系和晦涩难懂的方言。

三、对视听资料的收集

视听资料是证据的一种,指以录音、录像和其他信息保存手段储存的,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资料。如用录像工具图解伪造的文书或显示物证,收录或播放证人证言等。其特征是:(1)以形象或音响反映一定的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2)以电子计算机和其他信息保存手段储存的数据和材料证明案件的事实。它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证据形式。视听资料的收集方式有公开收集和秘密收集两种。在当事人拒绝配合的情况下,因案情需要需采取秘密收集,有三类情况不得秘密收集,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商业秘密案件,秘密收集是违法的。在收集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摄像资料的要求。摄制前须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镜头里须有出示执法证的内容,并在制作时将执法证件突出一下。摄制时既要注意图像效果,也要注意声音效果,将图像与声音资料有机配合,才能起到更好的证明作用。摄制时要注意尽量只拍摄现场,摄制完毕要根据案情发展,对其进行刻盘存放,原则上不作删剪处理。摄像资料的制作同样要有执法人员姓名、执法证号以及证明对象的记录。二是录音的制作。录音须与案情有关,且在录音时要制作与录音内容一致的文字材料,因为所录音对象不一定都讲普通话,录音资料一旦在诉讼中运用,文字是该资料的解释与诠注,就方便多了。

四、对二次事故中证据的收集

二次事故中当事人可以提出异议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是路政部门有没有及时处置,二是处置过程是不是符合法律要求。对此,在收集证据时应包括以下要点:

1.路政部门接警时间,处置时间,主要用以证明有没有足够时间来清障救援。常见的证据保存形式是在电话记录和巡查记录中详细记载。

2.路政部门已经在现场进行清障救援作业,证据收集的重点应放在锥标、标牌的摆放和现场处置措施上。标志、标牌摆放可以用现场照片保留,如果现场条件允许把事故车先拖至应急车道,还应当将事故车在应急车道上的情况通过记录和照片保存下来。现场处置要有详细的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总之,有关路政执法的证据具有时效性,必须在现场未被破坏前做好保留工作,只有未雨绸缪,才能确保在纠纷中掌握主动权,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公路路政管理实务>、<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

[2]刘涛.百度网站:浅谈路政执法过程中的证据收集.

上一篇:听歌有感下一篇:校园的四季小学作文200字